3常用中药饮片辨识-根及根茎类
- 格式:ppt
- 大小:8.55 MB
- 文档页数:17
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别要点概述根及根茎类中药是中医药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在中草药的使用中,正确鉴别和辨别根及根茎类药材的真伪、性质和质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概述根及根茎类药材的鉴别要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使用这些药材。
一、外观特征鉴别1. 观察外形:根及根茎类药材的外形多样,可以是扁平、圆柱形、肋状等。
要注意观察药材的整体形状、长度、宽度等特征,并与正常药材进行比较。
2. 观察颜色:根及根茎类药材的颜色也是鉴别的重要依据。
正常的根及根茎类药材应具有自然色泽,颜色鲜亮。
若颜色异常、发黑或有斑点,可能是因为质量不佳或受到了污染。
3. 观察质地:用手触摸药材的表面,感受其质地。
正常的根及根茎类药材质地应坚实、结实,而非软弱或易碎。
二、切面鉴别1. 观察切面颜色:将根及根茎类药材切开,观察其切面的颜色。
正常的药材切面颜色应均匀一致,具有清晰的层次感。
若颜色不均匀、有黑色、白色、黄色等异色或斑点,则可能是由于虫蛀、霉变或加工不当。
2. 观察纹理:观察药材切面的纤维状纹理或纹理层次,正常药材应具有明显的纤维状纹理或层次分明的纹理。
三、气味鉴别1. 嗅闻气味:正常的根及根茎类药材具有独特的气味,如姜黄的辛辣气味、黄连的苦味气味等。
通过嗅闻药材的气味,可以初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2. 气味异变:若药材具有异常的气味,如发霉、腐败、焦糊等气味,则可能是因为质量不佳或受到了污染。
四、品味鉴别1. 品味苦甘:正常的根及根茎类药材多呈苦味或甘味。
通过品尝药材的味道,可以进一步判断其真伪和质量。
2. 味道异常:若药材具有其他异常的味道,如酸味、酽辣味等,则可能是因为质量不佳或受到了污染。
根及根茎类中药鉴别要点的概述包括外观特征鉴别、切面鉴别、气味鉴别和品味鉴别。
通过观察外形、颜色和质地,切开药材观察切面的颜色和纹理,嗅闻气味和品尝味道,我们可以初步判断根及根茎类药材的真伪和质量。
这些鉴别要点的掌握对于正确使用中药、确保疗效和安全性至关重要。
中药材?中药饮片?别名?异名?大全?中国药典?饮片处方应付根据《中国药典》和《天津市饮片炮制调剂规范》总结的饮片处方应付,希望对大家有用一、根及根茎类人参【处方应付】写人参、生晒参均付生晒参;写红参付红参;写糖参付糖参;写野山参付生晒山参。
九节菖蒲【处方应付】写节菖蒲、节节菖蒲均付九节菖蒲。
三七【处方应付】写参三七、旱三七、田七均付三七;写三七粉付三七粉。
三棱【处方应付】写三棱、生三棱、荆三棱、黑三棱均付三棱;写醋三棱付醋三棱。
干姜【处方应付】写干姜付干姜;写炮姜、姜炭均付炮姜。
土木香【处方应付】写藏木香、祁木香、土木香均付土木香。
土茯苓【处方应付】写土茯苓、仙遗粮、冷饭团均付土茯苓。
大黄【处方应付】写大黄、川军、川绵纹均付大黄;写熟军、炙大黄、炙川军均付熟大黄;写酒大黄付酒大黄;写醋大黄付醋大黄;写大黄炭付大黄炭。
山麦冬【处方应付】写抗寸冬、麦门冬、寸冬、山麦冬均可付麦冬或山麦冬;写朱麦冬、朱山麦冬可付朱麦冬或朱山麦冬。
山豆根【处方应付】写广豆根、豆根、山豆根均付山豆根。
山药【处方应付】写山药、淮山药、薯蓣均付山药;写炒山药付炒山药;写土山药付土山药。
山慈菇【处方应付】写毛慈菇、慈菇、山慈菇均付山慈菇。
千年健【处方应付】写年见、一包针、千年健均付千年健。
川木香【处方应付】写川木香、木香均付川木香。
川贝母【处方应付】写炉贝、松贝、青贝、川贝母均付川贝母。
川乌【处方应付】写川乌、制川乌均付制川乌;写生川乌付川乌。
广防己【处方应付】写广防己、木防己、防己均付广防己。
天冬【处方应付】写天冬、天门冬、明天冬均付天冬。
天花粉【处方应付】写花粉、瓜楼根、天花粉均付天花粉。
天南星【处方应付】写南星、天南星、制天南星均付制天南星;写生天南星付天南星。
木香【处方应付】写木香、广木香、云木香、川木香均付木香。
太子参【处方应付】写孩儿参、太子参均付太子参。
手参【处方应付】写手参、手掌参、佛手参均付手参。
牛膝【处方应付】写牛膝、淮牛膝、怀牛膝均付牛膝。
狗脊※【来源】蚌壳蕨科植物金毛狗脊的干燥根茎,去硬根、叶柄及金黄色绒毛,切厚片,干燥,为“生狗脊片”;蒸后晒至六、七成干,切厚片,干燥,为“熟狗脊片”。
【性状鉴别要点】生狗脊片:①呈不规则长条形或圆形片状。
②切面浅棕色,近边缘1~4mm处有一条棕黄色隆起的木质部环纹或条纹。
③质坚脆,易折断,有粉性。
熟狗脊片:呈黑棕色,质坚硬。
图2-1 生狗脊及其饮片【功效】除风湿,补肝肾,强腰膝。
绵马贯众※【来源】鳞毛蕨科植物粗茎鳞毛蕨的干燥根茎和叶柄残基,主产东北,又称“东北贯众”。
【性状鉴别要点】①倒卵形,稍弯曲。
②外表黄棕至黑褐色,密被排列整齐的扁圆柱形叶柄残基和条状披针形的鳞片。
③每个叶柄残基的外侧常有3条须根。
④根茎及叶柄残基断面棕色或棕绿色,有黄白色维管束小点5~13个,环列。
⑤气特异,味初淡而微涩,后渐苦而辛。
图2-2 绵马贯众【功效】清热解毒,止血,杀虫。
骨碎补【来源】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茎,采挖时须燎去茸毛(鳞片)。
【性状鉴别要点】①呈扁平长条状。
②表面密被暗棕色的小鳞片。
③体轻质脆,断面红棕色,有黄色点状维管束17~25个,环列。
④气微,味淡、微涩。
图2-3骨碎补【功效】疗伤止痛,补肾强骨。
图2-3 骨碎补细辛【来源】马兜铃科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辛的干燥根及根茎。
前二种习称“辽细辛”。
【性状鉴别要点】①根茎横生呈不规则圆柱形,常卷缩成团。
②根茎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环节,分枝顶端有碗状的茎痕;根表面灰黄色,有须根及须根痕。
③质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
④气辛香,味辛辣、麻舌。
图2-4细辛【功效】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用量1~3g。
不宜与藜芦同用。
图2-4 细辛小贴士细辛地上部分含有具肾毒性的马兜铃酸,而根及根茎则不含此类成分。
因此2005版《中国药典》将其药用部分修订为根及根茎。
大黄※【来源】蓼科植物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或药用大黄的干燥根及根茎。
又名将军、川军、锦纹等。
【性状鉴别要点】①类圆柱、圆锥或不规则块状。
中药饮片别名汇总一、根及根茎类人参:写人参、生晒参均付生晒参;写红参付红参。
三七:写参三七、旱三七、田七均付三七;写三七粉付三七粉。
三棱:写三棱、生三棱、荆三棱、黑三棱均付三棱;写醋三棱付醋三棱。
干姜:写干姜付干姜;写炮姜、姜炭均付炮姜。
土茯苓:写土茯苓、仙遗粮、冷饭团均付土茯苓。
大黄:写大黄、川军、川绵纹均付大黄;写熟军、炙大黄、炙川军均付熟大黄;写酒大黄付酒大黄;写醋大黄付醋大黄;写大黄炭付大黄炭。
山豆根:写广豆根、豆根、山豆根均付山豆根。
山药:写山药、淮山药、薯蓣均付山药;写炒山药付炒山药;写土山药付土山药。
千年健:写年见、一包针、千年健均付千年健。
川木香:写川木香、木香均付川木香。
川贝母:写炉贝、松贝、青贝、川贝母均付川贝母。
川乌:写川乌、制川乌均付制川乌;写生川乌付川乌。
广防己:写广防己、木防己、防己均付广防己。
天冬:写天冬、天门冬、明天冬均付天冬。
天花粉:写花粉、瓜楼根、天花粉均付天花粉。
天南星:写南星、天南星、制天南星均付制天南星;写生天南星付天南星。
木香:写木香、广木香、云木香、川木香均付木香。
1 / 14太子参:写孩儿参、太子参均付太子参。
牛膝:写牛膝、淮牛膝、怀牛膝均付牛膝。
升麻:写升麻付升麻;写升麻炭付升麻炭。
巴戟天:写巴戟天、巴戟肉、巴戟均付巴戟天。
甘草:写甘草、粉草、皮草、甘草节均付甘草;写炙甘草、制甘草付炙甘草。
甘遂:写甘遂付醋甘遂;写生甘遂付甘遂。
石菖蒲:写菖蒲、石菖蒲、水菖蒲均付石菖蒲。
龙胆:写龙胆、胆草、龙胆草均付龙胆。
北沙参:写北沙参、沙参均付北沙参。
白术:写白术、炒白术、麸炒白术均付炒白术;白芍:写白芍、抗白芍、白芍均付白芍;写炒白芍付炒白芍;写酒白芍付酒白芍;写焦白芍付焦白芍;写土白芍付土白芍。
玄参:写玄参、元参均付玄参。
半夏:写制半夏、半夏均付清半夏;写姜半夏均付姜半夏;写法半夏、法夏均付法半夏;写生半夏付半夏。
地黄:写生地、地黄、生地黄付生地黄;写熟地黄、熟地均付熟地黄;写熟地黄炭、地黄炭、生地黄炭均付地黄炭;写二地付生地、熟地黄各半。
纯干货又来了!根茎类中药材鉴别图谱大全
温馨提示:图片多,建议在有wifi条件下
阅读,当然,土豪请随意啦。
根及根茎类中药
根茎类中药
是指入药部分是根茎或带有少量根部或肉质鳞叶的地下茎类药材。
根茎类
是一类变态茎,为地下茎的总称,包括根状茎、块茎、球茎及鳞茎等。
根状茎
形状不一,有圆柱形、纺锤形、扁球形或不规则团块状等。
鳞茎
呈扁平血状,节间极短,称鳞茎盘,上面有肉质肥厚的鳞叶,如百合、川贝母等。
块茎
常呈不规则块状或类球形,如天麻、半夏等。
蕨类植物的根茎
表面常有鳞片或鳞毛,有的根茎上密布叶柄残基。
双子叶植物根茎
外常有的木栓层;横切面有放射状结构,木部尤为明显;中央有明显的髓部;形成层环明显。
单子叶植物根茎
外表无木栓层或仅具较薄的栓化组织;横切面不呈放射状结构,皮层及中柱均有维管束小点散布;无髓部;通常可见内皮层环纹。
还要注意根茎断面组织中有无分泌组织散布,如川芎、白术的油点等。
还应注意少数双子叶植物根茎的异常结构,如大黄的“星点”等。
来源:药师帮
PS:点击下列的“了解更多”,即可进入康美中药网官网,查询
中药材价格涨跌、行情趋势、市场分析等。
如果您对以上文章观点有疑问,欢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