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思维导论教学大纲
- 格式:pdf
- 大小:273.25 KB
- 文档页数:3
大学计算思维导论教学大纲课程概述《大学计算思维导论》是高等学校本科非计算机专业的一门必修公共基础课,该课程是培养学生通过现代工具及媒体构建知识、提升能力的重要课程。
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解能力,了解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数据库基本应用、网络应用、多媒体技术应用、程序设计、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等方面的技能,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解决常见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与能力。
课程大纲自学内容(一)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应用CZ01-01 Windows的桌面CZ01-02 文件的操作CZ01-03 任务计划自学内容(二)办公软件Word2010Word2010的基本应用表格制作图文混排CZ02-01 WORD的基本操作CZ02-02 WORD的文档编辑CZ02-03 WORD中文档设置CZ02-04 文档排版高级应用CZ02-05 文档排版基本应用CZ02-06 WORD中表格的制作CZ02-07 WORD中表格的排序与公式CZ02-08 WORD的图文混排CZ02-09 文档特殊格式设置CZ02-10 WORD的艺术字和SmartArt图形CZ02-11 WORD实例1 古文排版CZ02-12 WORD实例2 大数据自学内容(三)电子表格Excel的基本应用Excel2010的基本应用Excel2010公式与常用函数数据分析与图表创建Excel打印设置拓展案例CZ03-01 Excel的基本操作与数据输入CZ03-02 Excel工作表的格式化CZ03-03 Excel的公式和函数CZ03-04 Excel的简单函数CZ03-05 Excel的条件函数ifCZ03-06 Excel的条件计数函数CZ03-07 Excel的排名函数RankCZ03-08 Excel的时间间隔函数CZ03-09 Excel的纵向查找函数VLookupCZ03-10 Excel的数据排序CZ03-11 Excel的数据筛选CZ03-12 Excel的图表CZ03-13 Excel的实例1 成绩单的制作CZ03-14 Excel的实例2 报到率的计算自学内容(四)演示文稿PowerPoint的基本应用演示文稿的创建与修饰动画效果设置CZ04-01 PowerPoint 2010概述CZ04-02 PowerPoint的创建演示文稿功能CZ04-03 PowerPoint幻灯片里的文字编辑功能CZ04-04 PowerPoint幻灯片里的图片编辑功能CZ04-05 PowerPoint中幻灯片里的绘制图形功能CZ04-06 PowerPoint幻灯片里的插入音频和视频功能CZ04-07 PowerPoint幻灯片里的动画功能CZ04-08 PowerPoint幻灯片里的创建超链接、设置幻灯片切换CZ04-09 PowerPoint中演示文稿的放映设置与控制第2讲信息技术基础信息技术基础课件02-01 进制与进制转换02-02 基于计算机的信息处理02-03 BCD码与ASCII码02-04 多媒体信息编码信息技术基础章节测试第3讲操作系统基础操作系统基础课件03-01 文件管理03-02 作业管理03-03 操作系统的分类操作系统基础测试题第4讲计算机网络08-09-移动互联网08-10-搜索引擎计算机网络课件08-01 计算机网络概述08-02-计算机局域网08-03-Internet概述08-04-IP地址与MAC地址08-05-www服务08-06-计算机病毒与网络安全08-07-云计算08-08-物联网计算机网络单元测试第5讲多媒体技术及应用多媒体技术及应用课件06-01 多媒体技术的基本概念06-02 音频处理技术06-03 图形图像处理技术06-04 动画处理技术06-05 视频处理技术06-06 多媒体数据压缩技术06-07 虚拟现实技术06-08 增强现实技术06-09 3D打印技术多媒体技术及应用章节测试第6讲数据库技术基础数据库技术基础课件到底多大才算是大数据07-01 数据库技术基本概念07-02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功能07-03 关系模型07-04 ACCESS的基本操作07-05 ACCESS的查询07-06 ACCESS的窗体07-07 ACCESS的报表07-08 ACCESS的宏07-09 关系运算07-10 结构化查询语言-数据定义07-11 结构化查询语言-数据操作07-12 结构化查询语言-数据查询07-13 大数据07-14 ACCESS综合实例1-艺体文专业07-15 ACCESS综合实例2-艺体文专业07-16 ACCESS综合实例3-理工农经管专业ACCESS练习(理工农经管专业完成)数据库技术基础单元测试ACCESS练习(艺体文专业完成)第7讲算法与数据结构本章课件可视化计算工具RaptorRaptor基本应用例题04-01 算法概述04-02 算法的描述04-03 数据结构概述04-04 线性结构04-05 树04-06 图04-07 raptor的基本操作04-08 raptor的选择表示04-09 raptor的循环表示04-10 raptor的常用函数04-11 raptor的数组04-12 累加算法与连乘算法04-13 统计算法04-14 最值问题04-15 排序04-16 查找算法与数据结构测试可视化计算Raptor的应用(理工农经管专业完成)可视化计算Raptor的应用(艺体文专业完成)第8讲程序设计基础程序设计基础课件05-01 程序设计的概念05-02 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05-03 程序设计的基本控制结构05-04 VS2010实现C程序05-05 VS2013实现VB程序程序设计基础章节测试第9讲软件工程软件工程课件09-01 软件生命周期09-02 分析阶段09-03 设计阶段09-04 实现、测试与文档软件工程单元测试第1讲计算机与计算思维计算机与计算思维PPT01-01 计算机的发展与应用领域01-02 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计算模式01-03 计算思维概述计算机与计算思维章节测试预备知识该课程为大学一年级学生的必修课,学生应具备中学阶段《信息技术》课程所达到的基本要求,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并能掌握常用软件的基本功能的使用。
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导论CAP教学大纲计算手段已发展为科学研究第三种手段,研制和应用各学科相关计算系统,计算+、互联网+、大数据+,智能+,最本质就是计算思维,计算思维已成为各专业学生都应掌握的思维方式,与计算思维融合,是各学科学生创新的源泉。
本课程为你介绍计算学科所蕴含的经典的计算思维,是所有本科生必修的通识教育课程。
本课程是大学先修课,即你在高中阶段或上大学之前完成本课程的学习并获得结课认证证书后,在入学时参加必要的测试考核(主要确认你确实学习过),通过后则你可在大学阶段免修该课程直接获得学分,这样为你大学的学习节省时间和精力,使你在大学期间可做更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大学计算机》是一门什么课程呢?(1)大学计算机是面向大学一年级学生开设的,与大学数学、大学物理有一样地位的通识类思维教育课程。
它不是讲授计算机及其软件(如Office,Access,IE等)如何使用的课程;它也不是仅仅训练学生程序设计内容的课程;它是讲授每个大学生都应具备的计算思维的课程,大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离不开计算思维的培养。
(2)计算思维是互联网与信息时代每个人都应具备的一种思维方式。
互联网公司(如阿里巴巴、Facebook、Apple、腾讯等)的成功应归属于计算思维运用的成功;1998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一个量子化学计算手段的研究者说明:计算思维对非计算机学科人才实现复合性跨学科创新是非常重要的。
(3)大学阶段应更多地训练“思维”,而不应仅着眼于“知识”即事实的学习。
计算机学科知识的膨胀速度是非常快的,“知识”的学习必须有所选择,因此应学习计算机学科经典的、对人们现在和未来有深刻影响的思维模式;“知识”随着“思维”讲解而介绍,“思维”随着“知识”的贯通而形成,“能力”随着“思维”的理解而提高。
《大学计算机》课程应围绕着大学计算思维教育空间-计算之树,进行内容的组织和学习。
(I)计算与程序,主要讲授计算与计算思维,符号化、计算化和自动化,计算系统与程序构造,程序构造方法:递归与迭代,这些是由社会/自然到计算的、最基本的抽象和自动化机制;--理解计算机最本质的内容。
第1篇一、课程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思维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必备的基本能力之一。
计算思维是指通过抽象、建模、算法设计等手段,对问题进行求解的一种思维方式。
为了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本课程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计算思维的基本方法。
二、课程目标1. 了解计算思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掌握计算思维的基本方法,包括抽象、建模、算法设计等。
3. 能够运用计算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4.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对象本课程面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技术等相关专业的大一、大二学生。
四、教学内容1. 计算思维概述2. 抽象与建模3. 算法设计与分析4. 实践项目设计与实施5. 团队合作与沟通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引入计算思维的概念,让学生了解计算思维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性。
2. 讲解计算思维的基本概念和特点通过PPT展示,讲解计算思维的定义、特点以及与传统思维方式的区别。
3. 抽象与建模(1)讲解抽象与建模的基本方法(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抽象与建模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3)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抽象与建模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4. 算法设计与分析(1)讲解算法设计与分析的基本原则(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算法设计与分析在问题解决中的应用(3)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算法设计与分析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5. 实践项目设计与实施(1)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实践项目选题(2)讲解实践项目的设计流程和实施方法(3)分组进行实践项目设计与实施(4)教师对实践项目进行点评和指导6. 团队合作与沟通(1)讲解团队合作与沟通的重要性(2)组织学生进行团队建设活动(3)布置团队合作与沟通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运用团队合作与沟通技巧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学生的出勤率、课堂参与度、回答问题的准确性等。
2. 实践项目:学生的项目设计、实施过程、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等。
第1章引论本章要点:1.什么是计算;2.计算机科学与计算科学的区别;3.来自计算机发展史的启示;4.计算机应用;5.计算机发展趋势。
1.1 什么是计算?简单计算,如我们从幼儿就开始学习和训练的算术运算,如“3 + 2 = 5”“3 2 = 6”等,是指“数据”在“运算符”的操作下,按“规则”进行的数据变换。
我们不断学习和训练的是各种运算符的“规则”及其组合应用,目的是通过计算得到正确的结果。
广义地讲,一个函数如“”把x变成了f(x)就可认为是一次计算,在高中及大学阶段我们不断学习各种计算“规则”并应用这些规则来求解各种问题,得到正确的计算结果。
如对数与指数、微分与积分等。
“规则”可以学习与掌握,但应用“规则”进行计算则可能超出了人的计算能力,即人知道规则但却没有办法得到计算结果。
如何解决呢?一种办法是研究复杂计算的各种简化的等效计算方法(数学)使人可以计算,另一种办法是设计一些简单的规则,让机械来重复的执行完成计算,即考虑能否用机械来代替人按照“规则”自动计算。
例如:能否机械地判断方程“a1x1b1+a2x2b2+…+a n x n b n = c”是否有整数解?”,即机械地证明一个命题是否有解? 是否正确?类似的上述问题,促进了计算机科学和计算科学的诞生和发展,促进了人们思考:◆什么能够被有效地自动计算?现实世界需要计算的问题是很多的,哪些问题是可以自动计算的,哪些问题是可以在有限时间有限空间内自动计算的?这就出现了计算及计算复杂性问题。
以现实世界的各种思维模式为启发,寻找求解复杂问题的有效规则,就出现了算法及算法设计与分析问题。
例如观察人的思维模式而提出的遗传算法、观察蚂蚁行动的规律而提出的蚁群算法等。
◆如何低成本、高效地实现自动计算?如何构建一个高效的计算系统:计算机器的构建问题和软件系统的构建问题。
◆如何方便有效地利用计算系统进行计算?利用已有计算系统,面向各行各业的计算问题求解。
什么能、且如何被有效地自动计算问题就是计算学科的科学家不断在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计算思维导论教学大纲计算思维导论教学大纲《计算思维导论》是针对非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的一门通识类课程。
课程以计算思维意识的培养、计算思维方法能力的促进、计算思维方法的建立为目标,使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中能够有意识地借鉴、引入和应用计算思维的一些理念、技术和方法,从而提升在较高的层次上使用计算机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可以促进学生增长以下几个方面的能力:(1)利用计算学科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其他相关学科领域问题的迁移能力;(2)清晰描述问题的表达能力;(3)构建模型,将现实问题抽象化的能力;(4)综合归纳,筛选最优解决办法的能力;(5)通过表面看本质的能力;(6)一定的计算机应用的能力;(7)捕捉细节的能力;(8)接收并创造新事物的能力。
课程大纲第一章1.1 计算思维及其教育第一章测试第二章2.1 计算是什么2.2 计算与自动计算2.3 计算机及其计算本质特征(Ⅰ)2.4 计算及计算的本质特征(II)第二章测试第三章3.1 数的表示与模拟计算3.2 数的表示与数字计算3.3 二进制加法运算的机器化3.4 “九九归一”的加法运算3.5 二进制之优越性及问题与代价第三章测试第四章4.1 从数学危机到图灵机4.2 图灵机的计算能力4.3 什么问题都能计算吗4.4 冯诺依曼机及其演化与发展4.5 从算盘到图灵机——机械计算的本质4.6 电子计算机——透过现象看本质第四章测试第五章5.1 思维可机械计算吗(Ⅰ)5.2 思维可机械计算吗(II)第五章测试第六章6.1 量子论6.2 量子计算机第六章测试第七章7.1 人类求解问题之过程7.2 基于计算机(的)问题求解过程7.3 面向过程的结构化设计方法学7.4 面向对象之方法学7.5 面向对象技术7.6 抽象7.7 计算学科中的抽象7.8 时间与空间及其相互转换7.9 技术层面的其他方法学7.10 认知层面的其他方法学第七章测试第八章8.1 算法与程序8.2 算法设计算法——枚举8.3 算法设计方法——递推8.4 算法设计方法——递归8.5 算法设计方法——分治8.6 算法设计方法—仿生第八章测试第九章(上)9.1 机器间的通信方式9.2 数据如何被转发9.3 网络分层体系结构9.4 有趣的对称加密技术9.5 难解的非对称加密技术9.6 数字签名及其应用9.7 从自然智能到人工智能9.8 符号主义的基本思想9.9 连接主义I9.10 连接主义II9.11 行为主义的基本思想9.12 机器翻译的愿景与困难9.13 峰回路转的自然语言处理第九章(上)测试第九章(下)9.14 信息传输中的问题与挑战9.15 重复传输与冗余编码9.16 校验与校验和9.17 自纠错技术及应用9.18 两种简单的数据压缩方法9.19 哈夫曼编码及其思想与方法9.20 数据压缩的极限与LZ压缩方法9.21 大海捞针的搜索引擎9.22 网页排序方法第九章(下)测试第十章10.1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有限元计算10.2 千年求精,万年求真——科学计算与圆周率π10.3 赌城之名,绝妙之法——蒙特?卡罗法10.4 万事俱备,不欠东风—数值天气预报10.5 精确制导,百步穿杨——巡航导弹10.6 土木建筑,虚拟现实——BIM10.7 计算文化第十章测试。
计算机导论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地位与作用本课程是计算机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其作用是专业导学,培养学生“知识、能力、素质、方法、思维、职业”六个维度的专业认知,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自身的综合素质的养成打下基础。
This is a basic course for computer related majors with cognitive and instructive functions. Through knowledge guidance, method guidance, thinking guidance, quality and ability guidance as well as career guidance, it lays a foundation for the subsequent study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and helps to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own comprehensive quality.二、课程目标通过问题和案例切入,引出原理性知识的学习、计算思维的启迪和前沿问题的思考,使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知识,解释概念,简述原理,分析问题,适应未来的专业学习;同时从问题和案例中体现知识、能力和素质并重,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引导学生逐步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并培养学生树立科技报国、信息强国的远大理想和抱负。
课程目标1:能够系统化、概括性地解释计算机工作的基本原理;理解计算机科学相关的基本知识和思维方法,形成初步的专业认知。
课程目标2:能够综合计算机发展的历程,分析计算机发展对环境等的影响,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
课程目标3:能够分析计算机专业对社会、安全、环境、法律、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具有职业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表1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表三、课程思政内容精选具有前沿性和时代性的案例,从中自然地引出课程思政内容,从而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培养爱国情怀,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培养学生树立科技报国、信息强国的远大理想。
大学计算机-计算思维教学大纲目前,计算手段已发展为与理论手段和实验手段并存的科学研究的第三种手段,计算思维已成为各专业学生都应掌握的一种思维方式,它对于所有学科的人员建立复合型的知识结构,以便未来进行各种新型计算手段研究、以及基于新型计算手段的学科创新都有重要的意义。
课程概述本课程是普通高等院校“大学计算机公共课”系列中的第一门计算机通识教育课程,是非计算机专业大学生学习计算机的入门课程,其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习者理解典型的计算思维,主要包括:了解计算机科学的主要核心概念,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初步形成对计算机及其原理、结构、应用与发展的基本认识,从而培养学习者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兴趣;进而培养学习者使用计算机科学的核心概念去求解问题、设计系统和理解人类行为的意识;使学习者初步具备利用计算机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意识与实践能力,进而能够更好地使用计算机及相关技术解决本专业领域的问题,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构建支持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
授课目标1.知识层面帮助学生认识信息技术及信息处理过程,理解计算机组成及工作原理、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数据管理与处理的基本原理、认识计算机新技术(AI技术、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新兴科学技术),为应用信息技术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2.能力层面采用实验案例+项目驱动方式,以应用案例和素材为基础,通过实验内容与目标、实验思路和方法、实验操作步骤为依托,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计算机应用以及信息处理技术,培养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为未来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奠定能力基础。
3.素养层面培养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维和方法,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奠定基础,能够更好地使用计算机及相关技术来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
形成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计算思维意识,提高计算思维意识和素养。
课程大纲第一章信息的表示1.1 计算机的信息表示方法1.2 文字信息的编码1.3 数值信息的编码1.4 多媒体信息的编码1.5 基本门电路1.6 进制之间的转换第1章信息的表示-导学文档第1章学生优秀讨论作品展第1章信息的表示-教学课件讨论1 人的计算和机器计算的差别?第1章模拟练习第一章信息的表示(计入测验分数)第二章计算机系统2.1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思想2.2 运算器2.3 存储器2.4 控制器2.5 I/0及主板2.6 操作系统对CPU的管理2.7 内存管理2.8 磁盘管理与文件管理第二章计算机系统-导学文档第二章学生优秀讨论作品展第二章计算机系统-教学课件第二章模拟练习讨论2 计算机系统第二章计算机系统(计入测验分数)第三章算法与程序设计3.1 概述3.2 算法的定义、描述及优化3.3 常见经典算法……最值算法、累加/累乘算法、查找算法、插入算法和排序算法3.4 程序设计语言和程序设计方法3.5 程序的开发环境第三章算法与程序设计导学文档第三章学生优秀讨论作品展第三章算法与程序设计-教学课件第三章模拟练习讨论3 算法与程序设计第三章算法与程序设计(计入测验分数)第四章计算机网络基础与信息安全4.1 计算机网络基础4.2 搜索引擎4.3 信息安全4.4 模拟网络搭建第四章计算机网络基础与信息安全-导学文档第四章学生优秀讨论作品第四章计算机网络基础-教学课件第四章模拟练习讨论4 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第四章计算机网络基础与信息安全(计入测验分数)第五章数据库与信息素养5.1数据与信息5.2数据库5.3数据库管理系统5.4数据库系统5.5结构化查询语句5.6大数据5.7分布式数据库5.8大数据挖掘5.9大数据思维第五章数据库与信息素养-导学文档第五章学生优秀讨论作品第五章数据库与信息素养-教学课件讨论5 数据库与信息素养第五章模拟练习第五章数据库与信息素养Office 操作Word操作案例Excel操作案例PPT操作案例office模拟考试题2套第六章虚拟现实6.1虚拟现实技术概要6.2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6.3虚拟现实分类及发展趋势6.4构建真实感的虚拟现实世界6.5沉浸式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第六章虚拟现实-导学文档第六章虚拟现实-教学课件第六章模拟练习讨论6 虚拟现实技术第六章虚拟现实(计入测验分数)预备知识本课程是大一新生计算机应用的基础课,不需要其他课程作为基础,但对于后期开设的计算机课程,该课程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
《计算机导论》教学大纲说明:教师可根据课时和学校特点适当选择、调整教学安排。
一、课程简介实证思维、逻辑思维和计算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三大思维。
计算机的出现为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种更有效的手段,以计算机技术和计算机科学为基础的计算思维已成为人们必须具备的基础性思维。
如何以计算机思维为切入点,通过重构《大学计算机》的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促进计算思维能力培养,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是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面临的重要课题。
这些不断变化的情况要求对目前《大学计算机》的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所以,如何明确、恰当地将计算思维融入知识体系,培养当代大学生用计算机解决和处理问题的思维和能力,从而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强化创新实践能力是当前的迫切要求。
1.教学目标(1)基本目标《大学计算机》教学不仅承担着传承知识,更肩负着创新知识的使命。
因此,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应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他们能更快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求。
分层次课程体系体现《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以“全面提高计算机公共课程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化素养, 计算思维品质和计算机应用技能,为学生的后续专业学习提供良好的支持”为核心目标。
(2)高级目标研究性教学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的过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它将成为综合性实践课程的主要教学方法。
学习的过程是参与的过程,是创造的过程而非盲目接受的过程。
学生积极的思维习惯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应该在课程教学中得到培养。
在实现基本目标的基础上,实现高级目标:♦提升学习愿望,学习目标;♦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运用已有知识学习新事物;♦教授特定领域和特定课程的学习策略;♦潜移默化,完善学生的人格。
2.实践环节实践性教学内容的设置遵循以下原则:(1)课程实验采用集中实验和自主实险相结合的原则。
其中,集中实验根据课程安排到统一的实验室进行实验;自主实验则由学生利用自己的机器或学校内外公有计算机实验室自主完成实验任务。
附件
XX科技大学
本科课程教案
(20XX —20XX学年第一学期)
注:教案按课次填写,每课次原则上均应填写一份,全部课次构成完整的教案。
注:教案按课次填写,每课次原则上均应填写一份,全部课次构成完整的教案。
注:教案按课次填写,每课次原则上均应填写一份,全部课次构成完整的教案。
注:教案按课次填写,每课次原则上均应填写一份,全部课次构成完整的教案。
注:教案按课次填写,每课次原则上均应填写一份,全部课次构成完整的教案。
20
2(2n ⨯
⨯-36人搬,男一次搬次搬完。
问需男、女和小儿各多少以内所有的勾股数。
勾股数是满足
注:教案按课次填写,每课次原则上均应填写一份,全部课次构成完整的教案。
注:教案按课次填写,每课次原则上均应填写一份,全部课次构成完整的教案。
注:教案按课次填写,每课次原则上均应填写一份,全部课次构成完整的教案。
信息与计算思维导论教学大纲计算思维是运用计算机科学的基础概念进行问题求解、系统设计,以及人类行为理解的涵盖计算机科学之广度的一系列思维活动。
计算思维已成为各专业学生都应掌握的思维方式,是各学科学生创新的源泉。
本课程属于通识课,介绍计算机的算法基础、Python 编程、社会计算、区块链、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内容。
课程概述计算思维,不仅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而且也是所有大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
最重要的不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具体技巧,而是如何把问题转化成能够用计算机解决的形式,这正好是计算思维培养所强调的内容。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不仅使学生了解计算思维的特点,能够用计算思维的方法去思考解决问题,而且还能基本学会Python语言的基本编程技能。
另外,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时代,如何学会大数据的思维,本课程也有精彩的讲述。
授课目标1、通过这门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计算思维的特点,用计算思维去分析解决问题。
2、掌握基本的Python编程语言,学会一些经典算法的使用3、了解大数据、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和思维课程大纲第一讲计算思维导论1.1 课程概述1.2 计算思维定义及特点1.3 计算思维应用及实例1.4 为什么计算机能够计算1.5 感性认识计算机程序第一讲测验题第二讲Python程序入门及算法计算机的通用性和程序可加载算法--描述完成任务的步骤算法--三种结构的综合应用计算模拟案例编程test第三讲函数与递归函数函数的定义与应用递归函数与数学归纳法递归最美案例——汉诺塔递归测试第四讲二分法和蒙特卡洛方法二分法蒙特卡洛法及案例计算思维小结第四章编程题第五讲——数组与排序数组的定义与使用选择排序法冒泡排序法排序作业第六讲网络与区块链计算机网络区块链与比特币网络信息安全网络与区块链第七讲:社会计算计算思维与社会网络计算网络的数学模型图的基本概念手把手程序训练研究举例理论小测验程序测试第八讲数据库、人工智能与大数据8.1 数据库简介人工智能简介大数据简介单元测试预备知识掌握一门编程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