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年新高考地理备考专家指导:高三二轮地理备考专题讲座地理
- 格式:ppt
- 大小:6.70 MB
- 文档页数:73
专题八农业的区位因素[明确选考要求][构建知识体系]考点一农业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典题领悟]【典例1】[2016·全国卷Ⅰ,36(1)、(2),1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
喜光。
根系发达。
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
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广西横县种植茉莉花历史悠久。
改革开放后,茉莉花茶市场需求旺,横县开始扩大茉莉种植规模。
1983年,在广西首次举办的茉莉花茶评比中,横县茉莉花茶一举夺魁。
至20世纪90年代,我国茉莉花茶生产重心开始从东南沿海地区向横县转移。
2000年,横县获“中国茉莉之乡”的称号。
目前,横县的茉莉鲜花和茉莉花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8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60%以上。
下图示意横县在广西的位置和范围。
(1)与江苏、浙江相比,说明横县有利于茉莉生长的气候条件。
(6分)(2)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茉莉主要种植在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上。
试解释冲积平原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茉莉种植的原因。
(8分)解析第(1)题,横县在北回归线以南,纬度低,热量丰富,高温时间长,有利于茉莉的生长;横县北部地势高,冬季可以阻挡寒冷气流,因此受寒潮的影响小;而江苏、浙江地形平坦,易受寒潮的影响,且江浙地区受梅雨天气和伏旱天气影响,会出现长时间的过干和过湿的现象,都不利于茉莉生长。
第(2)题,由题干可知,横县地形以河流冲积平原为主,地形平坦,冲积而成的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有利于茉莉种植;茉莉分布在地势较高的旱地,有利于雨季排水,防止洪涝灾害,有利于防止土壤过湿影响茉莉的正常生长,而且离河流近,有利于旱季引水灌溉,保证茉莉的正常生长。
答案(1)横县位于北回归线以南,高温期较长;高温期湿度较高(降水较多),(而江浙一带或梅雨期过湿,或伏旱期过旱且时有超过37℃的高温);冬季受寒潮影响较小,气温较高。
随着高考的脚步渐近,备考已经成为学生们生活中的重中之重。
在众多备考科目中,地理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实用性,吸引着无数学生的关注。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地理备考讲座,通过这次讲座,我对地理学科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地理学科的重视程度在讲座中,主讲老师首先强调了地理学科在高考中的重要性。
地理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更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在我国,地理学科的地位逐年上升,高考中的地理成绩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总分。
因此,地理备考不容忽视。
二、地理学科的特点地理学科具有以下特点:1. 知识面广:地理学科涉及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经济地理等多个领域,知识面广泛,需要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全面掌握。
2.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地理学科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论知识的积累,同时也要关注实际生活中的地理现象。
3. 考试形式多样:地理学科的考试形式多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要求学生在备考过程中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
三、地理备考策略1. 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地理学科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确保各个知识点都能得到充分复习。
2. 注重基础知识: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是解题的关键,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如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等。
3. 加强练习:地理学科的备考离不开大量的练习,学生要通过做题来巩固知识点,提高解题能力。
4. 关注时事热点:地理学科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学生在备考过程中要关注时事热点,了解国家政策、地理现象等,以便在考试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5. 提高解题技巧:地理学科的考试形式多样,学生要学会总结解题技巧,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四、讲座收获1. 深入了解地理学科:通过讲座,我对地理学科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明白了地理学科的重要性,增强了学习的信心。
2. 掌握备考方法:讲座中,主讲老师分享了许多实用的备考方法,让我受益匪浅。
3. 提高学习效率:在讲座中,我学到了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提高学习效率,为高考做好充分准备。
核心素养下2020届高考地理复习备考讲座一,细读“考试说明”,明白考什么?(一)建立考点解读表格,知识的梳理与清理(二)地理考核7项内容的梳理二,温故比知新重要(一)重温教材,把教材作为例子,提炼“本质知识”(二)整理试卷,把试题与考点对应(三)整理试卷,从试卷答案中提取“答题思维模板”三,熟练的答题技巧与应试心理四,后期重点把握的考试内容(一)内容解读建立表格1.生活中的日出日落2.漠河的白夜现象3.曲线图的描述和判读及反映地理事物分布特征的解读4.等压线为载体的试题(气压值,风向,风速,气温,锋面,阴晴)5.山谷风与工业,住宅区的规划6,城郊环流(气温分布特点的描述,城市“热岛效应”形成原因,垃圾处理厂的布局)7.三圈环流(风带形成描述,气压带的性质).8.气候特征描述,成因,分布规律(两地气候特征的差异,形成原因)9.特殊地区气候(低纬度高山高原,回归线附近的雨林,巴塔哥尼亚高原的大陆性气候)10植被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11.城市内涝产生原因,海绵城市的意义12.山脉对河流的影响13.河流水文水系特征的形成解读(河流水文特征变化原因解读)14.30°附近一支洋流从北向南流,合理的说法有哪些?(北半球是大陆西岸,寒流,南半球大陆东岸,暖流)15.航运为载体的综合考察(一月轮船从上海港出发去汉堡,线路,沿途地理现象解读,判断)16.洋流地理意义精细化考核(某个渔场形成,北大西洋暖流对航运影响,澳大利亚西海岸污染物扩散特点,亚欧大陆同纬度分布的自然带不同)17.根据地层变化推测地理环境的演变18.地质构造与人类生产生活19.陆地沉积地貌(丹霞地貌形成过程)20.内外力的表现形式21.板块的划分22.印度尼西亚火山国的原因23.影响侵蚀,搬运能力的主要因素页 124.自然地理环境的描述(位置或地形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5.印度河水量减少,对入海口地理环境影响(湿地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6.山地垂直自然带描述,原理阐释,雪线的影响因素27.土壤盐碱化形成过程,内流湖水盐度形成过程28.中国人口年龄构成,性别比例为载体考察,人口分布特点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29.某地环境人口容量变化的原因30廉租房的区位因素(高级住宅区的布局条件)31.工业区的布局原则(含等地租线为载体,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32城市化的影响因素33描述城市分布特点,分析影响城市布局的条件34城市群的发展条件35建立新都的原因和对所在区域发展的影响36.某条河流对种植业的影响37地形对农业的影响和合理布局原则38.台田—鱼塘模式的意义39.影响农业市场的因素(湟水谷地种植草莓供应京津地区,相对于河南具有的市场优势)40.科学技术对现代农业的影响(以荷兰乳畜业为载体)41.昆明农业结构调整的有利条件42.北粮南下的原因43.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措施44.分析任一农业地域形成条件和生产特点45.特色农产品带发展条件(温县铁棍山药扩大生产的依据)46.家具厂布局变化的原因(伊春建大型家具厂的合理性)47.大连造船厂的发展优势48.跨国公司分散布局飞机制造产业的意义49工业地域形成条件,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50.比较交通方式的特点51.交通方式选择的理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靠近航空港的理由)52.从某条线路谈影响线路的自然因素53.描述交通线路的变化,分析变化对城市化的影响54.城市地铁的修建对解决城市化问题的作用55.交通网(线路)的评价原则56交通枢纽的形成条件57.新疆过度发展长绒棉种植引发的环境问题58.“中粮西运”对西部地区的发展意义59.生态农业发展的意义60.清洁生产的具体表现61.酸雨的分布特点,产生原因,危害,措施页262.区域特征比较方法63.风能,太阳能,地热形成条件;钱塘大潮形成条件(东部沿海潮汐能开发的意义)64.资源开发对区域发展的意义65.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原因,对双方发展的意义66.产业转移的原因(关注绕开贸易壁垒,和我国到发达国家建厂的原因)67.湿地的变化描述,湿地对地理环境影响,东北退耕还湿,耕地减少了,农业出路在哪里68.河流航运价值的比较(莱茵河曾经是世界内河航运价值最高的原因分析)69.港口的区位因素(洋山港成为世界最大港口的条件)70.“石漠化”的形成,治理措施关注的世界区域中亚的乌兹别克斯坦,南亚的巴基斯坦,斯里兰卡;西亚的土耳其非洲:赞比亚,利比亚或索马里欧洲:冰岛,芬兰北美洲:加拿大中美洲:古巴南美洲:智利大洋洲:图瓦卢和新西兰南极洲中国地理1.新疆地理位置特征描述和评价,风能丰富原因,开发条件评价;上海纺织业转移新疆的原因,新疆发展的优势2.内蒙古:降水量的分布特点,自然带分异形成原因;与新西兰比较,草场载畜量低的原因,改造措施,乳制品的加工企业布局原则,肉类产品网络销售3.甘肃:祁连山对河流的影响,祁连山的生态问题,兰新高铁的建成意义,敦煌与陇南气候特征比较,原因4.东北:多湿地原因,气候对种植业的有利影响,农业地域生产特点,商品粮基地地位提升原因5.河北省:气候对棉花种植的影响,商品棉基地发展的社会经济优势,雄安新区对当地人文地理环境的改变;首钢的搬迁对北京的意义(产业转移).6.浙江:舟山渔场形成,水产品加工业,钱塘江大潮形成与潮汐能开发条件,钱塘江的梯级开发,7.四川:夏季气温高的原因,交通对城市化的促进,人口迁移新特点(农民工返乡的原因)“夏不入川”的原因,夜雨,水能开发利用前景(二)训练的试题2015年某日,北京的李先生从位于央视大楼东偏南方向的一座办公楼中拍摄到太阳“钻进”央视大楼悬挑空间中间位置的照片,完成1.李先生拍摄的时间是 A. 冬季的上午 B.冬季的下午页 3C. 夏季的上午D. 夏季的下午2.若不考虑天气状况,除该日外,一年中可拍摄到同样景观的机会还有A. 零次B. 一次C. 二次D. 三次图3为南半球某地(30°S)某座山峰的等高线示意图(单位:米),甲乙两地为两处风景点,沿虚线L1 坡度为 45°,沿虚线 L2 坡度为 30°。
专题08 综合题答题技巧【第一部分方法指导】一、试卷特点高考地理综合题由情境材料、题干两个部分组成。
情境材料一般是文字、图、表、符号等,新课标高考综合题具有以下特点:(1)试卷注重情境的创设,体现了时代性、学科性、实践性相统一,引导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原理解释地理问题,体现“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学科理念。
(2)试卷注重以社会现实为背景,凸显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素材大多来源于生产、生活或国家发展战略,既聚焦地方,也关注全球的人口、资源、环境等问题。
(3)每个综合题都以题组的形式出现,各小题之间的难度呈递增趋势,题干或答案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性。
(4)注重地理核心素养和主干知识的考察,死记硬背“答题模板”不能够应对灵活的材料,需要具备问题解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语言组织能力。
二、应试技巧第一步,审题干综合题的题干,一般都有“指令词”“关键词”“限定词”组成。
题干中的“指令词”,可以明确答题语言风格,如:分析、说明、描述、对比、归纳、说出等;题干中的“关键词”,可以明确题目考察的落脚点,如:原因、影响、特点、变化等;题干中的“限定词”可以确定题目查考的核心概念,“限定词”有一个或多个组成。
第二步,调用核定概念核心概念是地理主干知识、地理原理、方法和技能,是解决问题的原点。
审题过程中就可以定位出题目的核心概念,进而调取出相应的地理知识、原理等来应对问题。
地理核心概念有很多,需要在日常进行积累。
第三步,分析材料结合调用的核心概念和解题思路,有针对性地分析材料,将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分析出来。
第四步,看分写答案综合题的答案语言组织很关键,通常情况下要点与分值之间有关联,看清楚题目分值,能够节省答题时间。
例题(2021年全国乙卷)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4分)圩田是在低洼地筑堤围出的田地。
图5所示圩田海拔6~7米,种植庄稼;巢湖多年平均水位8.03米。
据记载,在清朝嘉庆年间,三河镇濒临巢湖。
图5(3)说明这些圩田易发水灾的原因。
第二讲大气环流与气候备考篇提纲挈领【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内容解读全球性大气环流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近5年本讲内容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是高频考点。
试题多以区域图附加气候要素信息的方式呈现,考查学生获取信息、运用知识分析问题及运用地理原理阐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突出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的学科素养本讲内容为自然地理的核心知识,是高考知识点中的重点和难点。
备考复习时要突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理顺知识点之间的关系。
多联系生活和生产实际,分析和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备考的关键气温与降水气候类型全球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真题探秘】基础篇固本夯基【基础集训】知识1全球性大气环流读全球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局部示意图,回答下面两题。
1.图中的M气压带为()A.赤道低气压带B.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C.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D.副极地低气压带答案B2.下列关于图中M、N两气压带所反映的时间与季节的叙述,正确的是()A.M表示3月份、春季B.N表示7月份、夏季C.M表示12月份、夏季D.N表示1月份、冬季答案B知识2 气温与降水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
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1.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A.台风B.海陆分布C.地形D.大气环流答案C2.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最低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答案A知识3气候类型读四城市资料图,完成下面两题。
1.关于四城市气候的分析,正确的是()A.乙地气候海洋性最强B.甲地年降水量最大C.丁地气候一年分干湿两季D.丙地气候类型南北半球都有分布答案D2.关于四城市气候成因的判断,正确的是()A.丁地主要受赤道低气压带的控制B.甲地受气压带和风带的交替控制C.乙地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D.丙地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答案C知识4全球气候变化2016年上海沿海海平面比常年高102毫米,比2015年高45毫米,预计未来30年,上海沿海海平面将上升65~150毫米,读下图,完成下面两题。
从考查内容看,主要有时间、日期、昼夜长短的计算,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和应用,晨昏线的应用,地球运动的特点等。
从考查形式看,多以选择题为主,综合题偶有出现。
在复习备考时应注意:(1)以重大时事为背景,结合各种经纬网图、光照图的变式图,考查时间计算、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季节等知识。
(2)联系现实生活,如楼间距、太阳能利用等考查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基本规律。
考向1 时间计算和日期变更[模拟诊断]下图阴影部分表示7月7日,非阴影部分表示7月8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示地球自转方向。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1.此时A点的区时是A.7月8日12时B.7月7日24时C.7月8日6时D.7月8日16时2.此时北京时间是A.7月8日15时B.7月8日14时C.7月8日20时D.7月7日14时3.有关A、B、C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叙述,正确的是命题趋势专题一××地球运动A.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相同B.三点地球自转角速度和线速度都不相同C.三点角速度相同,B点线速度大于C点D.三点线速度相同,A点角速度大于B点【答案】1.C2.B3.C【解析】1.根据材料,非阴影部分为7月8日,可知90°W即西六区为0:00,A点位于零时区,与西六区相差6个小时,且在西六区的东边。
根据“东加西减”原则,A的区时应为7月8日6:00,故正确答案为C。
2.北京时间为东八区的区时。
根据上题可判断,东八区与西六区相差14个小时,且位于西六区东边。
根据“东加西减”原则,北京时间应为7月8日14:00。
故正确答案为B。
3.根据所学知识,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处除南北两极外,均为15°/h,但线速度变化规律为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
故排除A、B、D。
据图可知,C点纬度高于B点,故C点线速度小于B点,C正确。
故正确答案为C。
考向2 昼夜长短的变化[真题诊断]雾灵山位于北京与承德交界处,海拔2118米,素有“京东第一峰”的美称,是观赏日出和日落的理想之地。
专题十工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备考篇提纲挈领【考情探究】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内容解读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近5年高考对本专题的内容考查频繁,属于高频考点。
试题多以区域工业发展为背景,通过提供图文信息,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分析、评价实际地理问题的能力。
试题通过对工业区位及其变化的综合分析,体现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通过分析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体现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的学科素养备考时要加强对工业区位、工业集聚等核心知识的理解;重点关注与日常生产生活联系紧密的地理问题和现象;通过典型题目的训练,提高获取、解读信息能力和科学规范的语言组织能力工业地域与工业区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真题探秘】基础篇固本夯基【基础集训】知识1工业区位因素20世纪70年代初,胜利油田建成投产,淄博市逐渐成为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
20世纪80年代,淄博市工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并逐渐建立了以冶金、采矿、建材、陶瓷、玻璃等为主的多个工业区。
2003年后,全市工业形成一个呈“T”字形的产业集聚带。
下图为1980年淄博市工业布局图(左图)和2003年淄博市工业分布图(右图)。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20世纪70年代,淄博市成为石化工业基地的主要优势是()A.原料充足B.劳动力丰富C.资金雄厚D.市场广阔答案A2.20世纪80年代初,淄博市工业结构发生很大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石油供应紧张B.产业结构升级C.市场竞争加剧D.国家政策调整答案D3.2003年后,“T”字形产业集聚带的形成,反映出()A.交通运输的影响增强B.新老工业中心为生产上的空间联系C.市场对工业的影响减小D.原有工业中心逐渐衰落答案A知识2 工业地域与工业区太谷饼是山西省传统名吃,始于清代,以其香、酥、绵、软而闻名全国。
2006年,该工艺被列入山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但受制于“一间房子一盏灯,一个炉子两个人”的生产方式,太谷饼在很长时间没有取得与其盛名相匹配的产业效益。
高中地理复习备考专题讲座
简介
高中地理复习备考专题讲座主要针对高中学生,旨在帮助他们进行地理考试的复习备考。
本讲座将涵盖地理学科的重要知识点和复习策略,旨在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地理学习成绩。
内容概述
1.地理学科概述:讲解地理学科的定义、意义和研究领域,帮助学生对地理学科有一个基本了解。
2.重要知识点回顾:对高中地理学科的重要知识点进行详细回顾和讲解,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容。
3.复习方法和技巧:分享一些有效的地理复习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提高复习效率和记忆能力。
4.解答疑惑和答疑环节:提供一个互动的环节,学生可以在讲座中提问和讨论,讲师会解答学生的疑问。
5.习题练习:提供一些地理习题,让学生在讲座中进行练习,
巩固所学知识。
讲座安排
时间:XX月XX日,下午XX:XX - XX:XX
地点:XX学校XX教室
讲座持续时间:约XX小时
参与方式
讲座免费,面向全体高中学生开放。
学生需提前报名,提供姓名、班级和联系方式,以便安排座位。
注意事项
学生需自备写字工具、笔记本和教科书,以便在讲座中记录重
要内容。
讲座期间请勿吸烟、吃零食等打扰他人的行为。
本讲座是一个集中复习地理知识、提高学习成绩的良机,请广
大学生踊跃参加。
通过系统性的学习和复习,相信大家能够取得优
异的地理成绩。
欢迎大家的参与!
敬请期待,谢谢!。
高三二轮地理专题教案高三二轮地理专题教案(精选5篇)时间真是转眼即逝,老师们的教学工作又将有新的目标,作为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阔别课标,脱离教材完全性、系统性,为所欲为另搞一套的写教案的做法是绝对不答应的。
下面是作者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高三二轮地理专题教案篇1一、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全面推动素养教育的实行,本学期初一地理要发挥教育功能,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以认真完成学校工作任务为己任。
二、学生基本情形分析:本年级大部分学生思想觉悟高,上进心强,能够遵照纪律,酷爱学习,个个争上进。
但有很多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此学习成绩不够理想。
面对这种情形,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主要是学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区域地理。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
主要学习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介绍了我国的领土情形、行政区域的划分、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形、我国的民族政策。
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
介绍了我国地势、气候、河流的基本情形,介绍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并指出了不足。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散布、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第四章:中国经济:介绍了区域地理的划分。
重点讲述了四大区域的情形。
四、教学措施:1、以课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导教学。
要根据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的要求挑选教学方法,特别要重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以便顺利地实现教学任务,完成教学任务。
重视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运用与整合:教学活动应当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重视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进程,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体会,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进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体会,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