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水有机污染综合指标分析与评价
- 格式:doc
- 大小:899.00 KB
- 文档页数:8
污水常用生化指标的意义及其对污泥的影响讲解污水处理中常用的生化指标包括BOD5、COD、NH3-N、TP、SS等。
这些指标能够反映污水中有机物质及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含量,不同指标的变化可对污泥中有机物转化、氮磷的去除和污泥量的增减等方面产生影响。
首先,BOD5(五日生化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水中可以被细菌氧化降解的有机物质所需的氧量。
BOD5是测量污水中可生化有机污染物的重要指标,反映了污水中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的能力。
高BOD5值意味着污水中有机物质含量较高,需要更多的氧气来分解,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能力较强,有利于降低污水中有机物的浓度。
在处理污水时,如果BOD5去除率较高,说明处理工艺能够高效降解有机物质,减少有机物质在污泥中的积累。
其次,COD(化学需氧量)是指在化学氧化剂作用下,有机物质被氧化分解所需的氧化剂的量。
COD是测量污水中有机物质总量的指标,包括有机物质的可生化和难生化部分。
COD能够反映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含量,高COD值意味着污水中的有机物质含量高,处理难度大,需要更多的氧气来进行氧化。
而且,高COD值还会增加污泥中有机物质的积累,增加污泥的产量。
第三,NH3-N(氨氮)是指污水中的氨态氮的含量。
NH3-N是测量污水中氮含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污水中有氮物质去除程度的重要指标。
氨氮通常通过硝化和反硝化过程去除,NH3-N含量高意味着污水中的氮物质含量较高,需要更多的氧气用于硝化、反硝化的过程。
如果NH3-N去除率较高,说明处理工艺能够有效去除污水中的氮物质。
此外,TP(总磷)是指污水中的磷总量,是评价污水中磷含量的重要指标。
磷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往往是限制因子之一,污水中的磷物质难以生物降解,高TP值意味着污水中磷含量较高,处理难度大。
磷的去除通常通过化学沉淀和生物吸附等方式进行,高TP值还会增加污泥中磷含量,增大处理工艺中磷的去除难度。
最后,SS(悬浮物质)是指污水中的悬浮物质的含量。
污水处理中的水质监测与评估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污水处理成为了现代社会中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
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水质监测与评估是确保处理效果和水环境健康的关键步骤。
本文将就污水处理中的水质监测与评估进行探讨,并介绍一些常用的监测技术和评估方法。
一、水质监测水质监测是对污水处理过程中水质变化进行定期观测和测试的过程。
通过水质监测,可以了解处理厂内各处理单元的运行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
常用的水质监测指标有悬浮物、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氨氮、总磷等。
1.1 悬浮物监测悬浮物是指污水中悬浮在水体中的固体颗粒,包括悬浮颗粒物和浊度。
测量悬浮物的含量可以通过测定浊度来反映。
现代污水处理厂中通常使用濁度仪来测量水体的浑浊程度,从而判断悬浮物的含量。
悬浮物的监测能够直观地了解水的透明度和浑浊状况。
1.2 化学需氧量(COD)监测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单位体积水中的有机物氧化所需的化学物质量。
COD监测是评价污水处理厂进水和出水中有机物含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常用的COD监测方法包括高温氧化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
COD的监测可以帮助判断废水处理效果和污染物的去除程度。
1.3 生化需氧量(BOD)监测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微生物在有氧条件下降解有机物所需的氧量。
BOD的监测是评估污水中有机物降解能力和水体自净能力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BOD监测方法有溶解氧法、亚氧条件法等。
通过定期监测BOD,可以判断废水处理厂的处理效能以及水环境的健康程度。
1.4 氨氮和总磷监测氨氮和总磷是污水中的重要营养盐,对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水质恶化起到重要作用。
氨氮和总磷的监测可以通过分光光度法、电极法等方法来测定。
监测氨氮和总磷的含量,有助于及时评估污水处理效果和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
二、水质评估水质评估是根据监测数据对处理效果和水体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
通过水质评估,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保障水环境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废水有机污染综合指标分析及评价1.引言作为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副产物,废水排放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有机污染。
有机污染物的存在对水环境和生态系统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因此,综合指标分析和评价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是非常重要的。
2.综合指标分析方法在分析和评价废水有机污染指标时,有许多常用的方法和技术可以选择。
以下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方法:2.1.化学需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COD)化学需氧量是一种常用的废水有机污染物的分析指标。
它表示在特定的试剂存在下,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氧化能力。
COD的测定结果可以反映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含量,一般以mg/L为单位。
2.2.生化需氧量(Biological Oxygen Demand,BOD)生化需氧量是一种衡量废水中有机污染物降解能力的指标。
BOD测试通过测量微生物在一定温度下分解有机污染物所消耗的溶解氧来评估废水水质。
BOD的测定结果可以反映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生物降解程度。
2.3.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挥发性有机物是指易挥发且广泛存在于废水中的有机化合物。
VOCs的测定可以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行。
这种分析方法可以对废水中的VOCs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了解废水中的有机污染来源和水体健康状况。
3.废水有机污染综合评价对废水有机污染进行综合评价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地了解废水的污染状况和对环境的潜在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评价方法:3.1.综合污染指数(Comprehensive Pollution Index,CPI)综合污染指数是一种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它可以综合考虑多个污染指标的权重和超标情况。
通过将不同污染指标的测定结果归一化,然后计算其加权平均值,并根据阈值设定判断污染程度。
3.2.水质综合指数(Water Quality Index,WQI)水质综合指数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方法,它将废水中各种污染物的浓度数据转化为一个综合的分数。
废水有机污染综合指标分析及评价引言废水有机污染是指废水中含有机物质,如有机溶解物、悬浮物等,对水环境产生一定的污染效应。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废水有机污染成为了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了全面评价废水有机污染的程度,人们提出了一系列的综合指标,通过对这些指标的分析和评价,可以更好地了解废水有机污染的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理和预防。
本文将对废水有机污染综合指标进行分析和评价。
一、COD指标及其评价1.COD(Chemical Oxygen Demand)即化学需氧量,是指废水中可氧化的有机物质在化学试剂的作用下所需的氧气量。
COD指标是评价废水中有机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
2.COD值越高,表示废水中的有机物质含量越多,对水体的污染程度也越高。
因此,COD值的高低可以用来评价废水有机污染的严重程度。
3.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COD值的标准限值与不同类型的废水有关,通常情况下,COD值小于100mg/L可以认为废水有机污染比较严重,而COD 值大于300mg/L则属于严重污染。
二、BOD指标及其评价1.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即生化需氧量,是指废水中被微生物降解所需的氧气量,用来衡量废水中可生化部分的有机物质含量。
2.BOD与COD不同,BOD表示的是废水中有机物质可能被微生物降解的程度,因此能更准确地反映废水的污染程度。
3.BOD值越高,表示废水中的有机物质能够被微生物降解的能力越强,废水的污染程度越低。
因此,BOD值的高低可以用来评价废水有机污染的程度。
4.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标准,BOD值的标准限值与不同类型的废水有关,通常情况下,BOD值小于20mg/L可以认为废水有机污染比较严重,而BOD 值大于50mg/L则属于严重污染。
三、TOC指标及其评价1.TOC(Total Organic Carbon)即总有机碳,是指废水中所有的有机物质(包括溶解性和非溶解性的有机物质)的总量。
污水处理技术各项指标标题:污水处理技术各项指标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技术是保护环境、维护人类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
为了确保污水处理的效果,各项指标成为评估技术性能的重要依据。
本文将从五个大点出发,详细阐述污水处理技术的各项指标。
正文内容:1. 污水处理效率1.1 去除率:污水处理技术的核心目标是去除污染物。
去除率是衡量技术处理效果的重要指标,包括COD(化学需氧量)、BOD(生化需氧量)、SS(悬浮物)、氨氮等。
1.2 处理速度:处理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内处理的污水量。
高处理速度能够提高污水处理的效率,减少处理时间和设备占地面积。
1.3 能耗:能耗是指处理单位污水所需的能源消耗。
低能耗的污水处理技术能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可持续性。
2. 污泥处理效果2.1 污泥产量:污泥处理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污泥产量是指单位处理污水所产生的污泥量。
减少污泥产量有助于降低处理成本和环境风险。
2.2 污泥稳定性:污泥稳定性是指污泥中有机物的降解程度和产生的气体产量。
稳定的污泥有助于减少污泥处理过程中的异味和环境污染。
2.3 污泥处理方法:污泥处理方法包括厌氧消化、好氧消化、压滤、干化等。
选择合适的污泥处理方法能够提高处理效率和降低处理成本。
3. 设备运行稳定性3.1 故障率:设备故障率是指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的频率。
低故障率的设备能够保证稳定的运行,减少维修成本和停机时间。
3.2 自动化程度:自动化程度是指设备运行过程中是否需要人工干预的程度。
高度自动化的设备能够提高运行效率和减少人工成本。
3.3 运行周期:运行周期是指设备连续运行的时间。
长运行周期能够减少设备停机时间,提高处理效率。
4. 水质安全4.1 出水水质:出水水质是指处理后的污水达到的标准。
合格的出水水质能够保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安全。
4.2 重金属含量:重金属是污水中的有害物质之一。
降低重金属含量有助于减少环境污染和对生物的毒性。
4.3 细菌和病原体去除:污水中可能存在各种细菌和病原体,去除这些有害生物是保证水质安全的重要步骤。
污水处理技术各项指标引言概述:污水处理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对于保护水资源和维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污水处理技术的发展不仅需要高效的处理方法,还需要符合一系列的技术指标。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阐述污水处理技术的各项指标。
一、处理效率:1.1 污水处理率:衡量污水处理技术的效果,即处理后的水质与入水质量之间的差异。
处理率越高,说明技术的处理效果越好。
1.2 悬浮物去除率:悬浮物是污水中的重要污染物之一,其去除率反映了技术对悬浮物的处理能力。
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应具备较高的悬浮物去除率。
1.3 COD(化学需氧量)去除率:COD是衡量污水中有机物含量的指标,其去除率反映了技术对有机物的处理能力。
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应具备较高的COD去除率。
二、能耗指标:2.1 能耗:衡量污水处理技术对能源的消耗程度。
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应具备较低的能耗,以减少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
2.2 电耗:电耗是衡量污水处理技术对电能的消耗程度的指标。
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应具备较低的电耗,以降低运行成本和环境影响。
2.3 能源利用率:能源利用率是衡量污水处理技术对能源利用效果的指标。
高效的污水处理技术应具备较高的能源利用率,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运行稳定性:3.1 处理效果稳定性:污水处理技术应具备较好的处理效果稳定性,即在不同负荷和水质条件下,能够保持较为稳定的处理效果。
3.2 运行稳定性:污水处理技术应具备较好的运行稳定性,即在长期运行过程中,能够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减少故障和停机时间。
3.3 操作维护便捷性:污水处理技术应具备较好的操作维护便捷性,即操作简单、维护方便,减少人力和时间成本。
四、环境影响:4.1 水体排放标准:污水处理技术应满足国家和地方的水体排放标准,确保处理后的水质达到环保要求,不对环境造成污染。
4.2 气体排放标准:污水处理技术应满足国家和地方的气体排放标准,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4.3 噪音控制:污水处理技术应具备较好的噪音控制能力,减少对周边环境和居民的噪音干扰。
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和类别指标生化需氧量有机污染物综合指标和类别指标中的生化需氧量(BOD)是用来评估水体、废水和污染物的生物降解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BOD指标可以反映水体中可生物降解有机物的含量和污染程度,对于评价水质污染程度、水体富营养化程度以及废水处理效果具有重要作用。
生化需氧量是指在一定温度条件下,生物在氧气的供给下,对可生物降解有机物进行消耗氧气的需求量。
通常情况下,生化需氧量是在水样中放置一定时间(通常为5天)后,通过测定水样中剩余的溶解氧的消耗量来进行评估。
生化需氧量的单位通常为毫克氧气/升(mg/L)。
BOD指标在环境监测、废水处理、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BOD的高值通常与有机物的污染程度和降解能力较低相关。
水中有机物的增加将导致BOD值的升高,进而对水生生物产生不利影响。
一些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如污水、废水、农药残留,工业废水和农业废水等都会导致BOD值的增加。
根据BOD指标的测定结果,可以将水中的有机物分类为以下几类:1. 容易降解类有机物:这类有机物的BOD值较低,一般在3 mg/L以下。
这些有机物容易被水中的微生物分解降解,对水体的污染程度相对较低。
2. 可降解类有机物:这类有机物的BOD值一般在10-20 mg/L之间。
这些有机物相对容易被水中的微生物降解,但是降解速度较慢,对水体的污染程度较高。
3. 不易降解类有机物:这类有机物的BOD值较高,一般在50 mg/L 以上。
这些有机物不容易被水中的微生物分解降解,对水体的污染程度最高。
生化需氧量BOD的测定结果能够为水体污染源和污染物的监测、评价和治理提供重要的依据。
通过监测BOD指标,可以了解水体的污染程度,为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并且为制定废水处理方案和监测水体富营养化程度提供重要信息。
水污染常规分析指标水是人类生活的必需资源之一,而水污染则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护水资源,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系列的水质分析指标,以便准确评估水体质量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的水污染常规分析指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水体质量评估的方法。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水的常规分析指标中的化学指标。
其中最常用的指标是水的pH值,它反映了水中酸碱度的程度。
pH值的改变可以影响水中其他物质的溶解度和生物的生存状况。
另外一个重要的化学指标是溶解氧(DO)含量,它直接与水体中的生物生存有关。
富含溶解氧的水体往往能支持更多的生物多样性,而溶解氧过低则会引起水体富营养化和水生生物死亡。
此外,我们还需要关注水中的有机物质含量。
有机物质主要来源于农业和工业排放,如农药、化肥和工业废水等。
BOD5(5日生化需氧量)和COD(化学需氧量)是最常用的评价水中有机物质含量的指标。
其中,BOD5指的是在5天内水中有机物被微生物降解产生的氧气需求量,而COD则是通过化学氧化反应测量水样中的有机物质。
水体中还常常存在着各种无机盐和金属离子,如氨氮、硝酸盐、磷酸盐、重金属等。
这些物质的含量超过一定的标准就会造成水体污染。
因此,对这些无机物质进行分析是评估水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此外,水中的悬浮物、浊度和色度也是水质评估的常规分析指标。
悬浮物主要来自于农业和建筑业的泥土流失以及工业废水的排放。
大量的悬浮物会使水体变得混浊,影响水的净化和利用。
浊度是评估水体悬浮物含量的常用指标,浊度越高则表示水体中悬浮物越多。
另外,水的色度也是评估水体质量的重要参考指标,颜色浓重的水体往往意味着存在着某种有害物质。
综上所述,水污染常规分析指标包括化学指标、有机物质指标、无机盐和金属离子指标,以及悬浮物、浊度和色度指标。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测量和分析,我们能够准确评估水体的质量,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来保护水资源和维护生态环境。
因此,水质分析是水体污染治理和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类福祉发挥着重要作用。
表征废水有机污染物的指标,并各自说明其含义和测定方法1. 需氧污染物需氧污染物主要是指废水中所含的能被微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有些是有毒的,但这类有机物大部分本身是无毒的。
这类污染物的特点是数量大、成分复杂,所以很难分别准确表示其含量。
产生污染的主要原因是在其分解过程中消耗水中的溶解氧。
需氧污染物用间接指标来衡量,常用的有BOD、COD、TOC和TOD等。
(1)生物化学需(耗)氧量(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BOD)表示在一定条件下(20 C),单位体积废水中所含的有机物被微生物完全分解所消耗的分子氧的质量。
单位为mg(氧)/L(废水)。
有BOD5和BOD20 (BOD L)之分,BOD5最常用。
(2)化学耗氧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用化学氧化剂氧化分解废水中的有机物,用所消耗的氧化剂中的氧来表示有机物的多少,单位仍为mg/L。
常用的氧化剂有K2Cr2O7和KMnO4,分别用CODCr 和CODMn表示。
用为KMnO4为氧化剂时也称为高锰酸盐指数。
特点:测定速度快,一般为2h左右。
但与实际污染的程度有差距。
(2)总需氧量(total oxygen demand ,TOD)和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 ,TOC)在900℃下,以铂为催化剂,使水样汽化燃烧,然后测定气体载体中氧的减少量,作为有机物完全氧化所需的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在同样条件下测定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增量,从而确定出水样中碳元素的含量,称为总有机碳。
特点:测定速度快,但设备复杂且与BOD、COD之间无固定关系。
BOD5、BOD20、TOD、TOC有各自的特点和用途,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各自的特点和不同的情况选用!2.有毒污染物废水中能对生物引起毒性反应的化学物质称为有毒污染物。
特点:急性中毒:初期效应十分明显,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慢性中毒:初期效应不明显,但长期积累可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效应。
第一章 污水水质与污染指标污水: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初降雨一、污水的物理性指标1 感官性状指标(1)温度:工业废水厂引起水体热污染。
危害① 水中的化学反应 ② 生化反应③ 水生生物的生命活动④ 可溶性盐类的溶解度⑤ 溶解氧在水体中的溶解度 ⑥可溶性有机物的溶解度 ⑦ 水体自净及其速率⑧ 细菌与微生物的增殖速度。
各地生活污水平均水温为10~20℃。
(2)色度:主要来源于金属化合物或有机化合物。
所含杂质不同,色度不同。
危害:色度升高,透光性下降,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到影响,水体自净作用减弱。
(3)嗅与味:主要来源于还原性硫和氮的化合物、挥发性有机物和氯气等。
2 固体含量危害:产生色度,堵塞鱼腮,消耗溶解氧,恶化水质,吸附其他物质随水流迁移。
性质:有机、无机、生物 水中各种固体物的形态:水样 蒸发 总固体(TS )TS :定量水样在105~110℃烘箱中烘干至恒重所得重量。
水样 沉降 可沉降固体温度升高,饱和溶解氧浓度越低,亏氧量越低,大气复氧 速率越低,溶解氧含量减少。
温度升高,化学反应速度越高,耗氧量越高,溶解氧含量减少。
水样 FS DS 悬浮固体SS挥发性可过滤固体VFS :尿素、 FFS :化物等无机物VSS :在马福FSS :灰二、污水的化学性指标1 无机污染物指标(1)酸碱度,无机盐及指标:一般要求后污水的pH值在6~9之间。
当天然水体遭受酸碱污染时,pH值发生变化,消灭或抑制水体中生物的生长,妨碍水体自净,还腐蚀船舶。
碱度指水中能与强酸发生中和作用的全部物质,按离子状态可分为三类:氮氧化合物碱度,碳酸盐碱度,重碳酸盐碱度。
(2)植物性营养元素:过多的氮、磷进入天然水体易导致富营养化,导致水体植物尤其是藻类的大量繁殖,造成水中溶解氧的急剧变化,影响鱼类生存,并可能使某些湖泊由贫营养湖发展为沼泽和干地。
含氮化合物:氮是有机物中除碳以外的一种主要元素,也是微生物生长的重要元素。
废水有机污染综合指标分析与评价引言:在现代工业和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废水有机污染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有机污染物的排放不仅影响水体生态环境,还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的威胁。
因此,对废水有机污染的综合指标进行分析与评价是非常必要的。
一、废水有机污染的常见指标1.化学需氧量(COD):COD是一个衡量废水中有机污染程度的指标。
它表示在强氧化剂存在下,废水中有机物氧化所需的氧气量。
2.生化需氧量(BOD):BOD是评价废水中有机物可生物降解性的指标,表示生物在一定条件下对废水中有机物进行氧化分解所消耗的氧气量。
3.总有机碳(TOC):TOC是测量废水中全部有机碳的指标,包括溶解性和非溶解性有机碳。
4.氨氮(NH3-N):氨氮是来自于废水中氨的形式存在的氮,它主要源自于废水中的有机物的降解过程。
5.挥发性有机物(VOCs):VOCs主要是指易挥发的有机化合物,它们通常是有机溶剂、燃料、涂料等物质中的成分。
二、综合指标分析方法1.聚合法:将多个指标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加权求和,得到一个综合指标。
加权的比例可以根据废水污染物的程度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来确定。
2.主成分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是一种用于降维和数据压缩的统计方法,通过找到数据中主要变量的组合来代替原始数据。
它可以将多个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相互独立的综合指标。
3.灰色关联度法:灰色关联度法是一种将多个指标之间的关联度进行比较的方法。
通过计算每个指标与其他指标之间的关联度,从而确定各个指标对综合评价的贡献程度。
三、综合指标评价方法1.标准对比法:将废水综合指标的数值与国家和地方的相关标准进行对比,从而评价废水有机污染的程度。
2.等级划分法:根据废水综合指标的数值,将其分为不同的等级,如优、良、中、差等,以评价废水有机污染的严重程度。
3.相对评价法:将废水的综合指标与参照物进行对比,这个参照物可以是同一工业行业的其他企业的废水排放情况,也可以是同一水域以前的监测数据。
CODCOD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水体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
它是英文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缩写,中文名称为“化学需氧量”或“化学耗氧量”,是指利用化学氧化剂(如重铬酸钾)将水中的还原性物质(如有机物)氧化分解所消耗的氧量。
它反映了水体受到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
由于有机物是水体中最常见的还原性物质,因此,COD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水体受到有机物污染的程度。
COD越高,污染越严重。
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生活饮用水源COD浓度应小于15毫克/升,一般景观用水COD浓度应小于40毫克/升。
COD的危害COD越高,表明水体中还原性物质(如有机物)含量越高,而还原性物质可降低水体中溶解氧的含量,导致水生生物缺氧以至死亡,水质腐败变臭。
另外,苯、苯酚等有机物还具有较强的毒性,会对水生生物和人体造成直接伤害。
因此,我国将COD作为重点控制的水污染物指标。
COD的来源水体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排放以及动植物腐烂分解后随降雨流入水体。
COD的控制措施一是控制源头,禁止将废弃化学试剂、废油、有机废液、高浓度有机废水等污染物排入城镇排水系统。
二是提高城镇生活污水的集中处理率,将生活污水全部收集到污水管道,汇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后排放或回用,杜绝污水直接排入雨水管道以及河流、湖泊、水库等环境水体的现象。
三是控制工业排放,尤其是化工、制药、纺织、食品加工等行业,要在废水排放稳定达标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处理和回用,削减COD排放量。
四是控制农村和农业污染,防止养殖废水、肥料、农药等有机物流入水体。
BODBOD(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的简写)意思是:生化需氧量或生化耗氧量。
表示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上所综合指示。
它说明水中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消耗水中溶解氧的总数量。
其单位ppm成毫克/升表示。
其值越高说明水中有机污染物质越多,污染也就越严重。
废水的浓度指标和净化度指标1、BOD(生物需氧量):废水中的有机物在好氧微生物作用下进行完全氧化分解时所消耗的溶氧量。
2、COD(化学需氧量):利用强氧化剂对被测废水中有机物进行氧化时所消耗的氧量。
强氧化剂主要有高锰酸钾和重铬酸钾等。
3、SS(悬浮物):废水中悬浮的固体杂质含量。
4、MLSS(混合液悬浮物浓度):单位体积活性污泥混合液中悬浮物的重量,有时也称之为“混合液污泥浓度”;MLSS大小间接反映了混合液中所含微生物的量。
MLSS=M a+M e+M i+M ii M a:具有代谢功能活性的微生物群体;M e:微生物内源代谢、自身氧化的残留物;M i:由原污水挟入的难为细菌降解的惰性有机物质;M ii:由污水挟入的无机物质。
MLV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表示有机悬浮固体的浓度。
MLVSS=M a+M e+M i在一定条件下MLVSS/MLSS比值是比较固定的,但不同废水间MLVSS/MLSS有差异。
5、SV30(污泥沉降比):指曝气池混合液沉淀30分钟后,沉淀污泥与混合液之体积比(以%表示)。
测量方法:取曝气池混合液于1000ml量筒中,静置沉淀30分钟,下部污泥所占体积比即为污泥沉降比。
6、SVI(污泥容积指数):本项指标的物理意义是在曝气池出口处的混合液,在经过30min静沉后,每g干污泥所形成的沉淀污泥所占有的容积,以ml计。
SVI=SV(ml/l)/MLSS(g/l)7、污泥龄(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保持正常、稳定运行,必须在曝气池内保持相对稳定的悬浮固体(MLSS)量。
曝气池内活性污泥总量(VX)与每日排放污泥量之比,称之为污泥龄,即活性污泥在曝气池内的平均停留时间,因此有称为“生物固体平均停留时间”。
8、BOD-污泥负荷与BOD-容积负荷:是有机污染物量与活性污泥量的比值(F/M)。
F/M=QS a/XVQ:污水流量,m3/d;S a:原污水中有机物(BOD)的浓度,mg/l;V:曝气池容积,m3;X: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浓度,mg/l.SBR工艺1、工艺流程工艺流程如下:汽化废水、甲醇废水事故池集水池pH调节池破氰池中和池絮凝池沉淀池生活污水格栅井生活污水吸水井均质池水解酸化池 SBR缓冲池 SBR池监测池排水池2、工艺流程说明气化废水、甲醇废水经管道送入集水池,检测后根据水质情况,泵入pH调节池(车间事故排放时废水进入事故池),调节水质、水量后入破氰池,破氰后再进入中和池调节pH值,中和后的废水加入混凝剂进入沉淀池沉淀。
废水处理常规分析控制指标废水处理是指对产生的废水进行处理,使其达到环境排放标准或可回用的水质要求。
废水处理的常规分析控制指标是评价废水处理效果的关键指标,包括水质指标和处理工艺指标两大类。
1.水质指标:废水处理的水质指标是对废水中各种污染物含量的监测和分析,常见的水质指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水质指标:包括pH值、浊度、颜色等。
pH值是衡量水体酸碱性的重要指标,通常环境要求为6-9范围内;浊度和颜色则是反映废水中固体悬浮物和有机物含量的指标。
(2)有机物指标:废水中的有机物主要来自工业生产过程、生活污水和农业排水等,常见的指标包括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等。
COD是衡量水体中有机物含量的重要指标,其值越高,表示有机物污染越严重;BOD是指废水中呼吸性微生物分解有机物所需的氧量,是评价水体自净能力的指标。
(3)水中氮磷指标:氮和磷是废水中的主要营养污染物,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常见的氮磷指标包括总氮、氨氮、总磷等。
总氮是废水中各种形态氮的总和,氨氮是氮污染的主要组分;总磷则是对磷污染的综合评价指标。
(4)重金属指标:工业废水中常含有一些重金属元素,如铅、铬、汞等,它们具有较高的毒性和生物蓄积性,并且很难被生物分解。
对这些重金属的含量进行监测和控制是废水处理的重要任务。
2.处理工艺指标:除了水质指标外,废水处理的工艺指标也是评价废水处理效果的重要指标。
(1)除沉淀效果:主要通过浊度的变化来评价。
处理前后的浊度值差越大,说明沉淀效果越好。
(2)激活污泥效果:通过比较污泥活性指数(MLSS)和污泥挥发物质含量来评价。
MLSS值表示废水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的浓度,挥发物质含量反映了污泥中的有机物含量。
(3)功用背压效果:强化生物膜反应器中废水对冲洗气体的阻力。
反应器进出气动压变化和气体挥发性物质含量可作为功用背压的评价指标。
(4)水质变化效果:主要通过水质变化指标来评价,如COD变化率、BOD变化率等,这些指标反映了各种处理工艺对废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
更多资料请访问.(.....)17废水有机污染综合指标分析与评价水体中有机物的种类繁多,不易逐个辨认,因此也难以进行全面的分析。
目前常以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总有机碳(TOC)等综合指标来表明有机物质含量。
17.1 实验目的1)掌握水体化学需氧量(COD)、生物化学需氧量(BOD5)、总有机碳(TOC) 等有机污染综合指标的意义及测定原理;2)熟练掌握化学需氧量(COD)的测定方法;3)掌握880型BOD测定仪的使用方法;4)了解multi N/C 3100 TOC/TN分析仪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5)根据所测定的COD、BOD和TOC数值,结合有关环境标准对所测水样有机物污染状况进行评价。
17.2 实验原理化学需氧量(COD)是指用强氧化剂(如重铬酸钾)在强酸和加热回流条件下对有机物进行氧化,并加入银离子作催化剂,把反应中氧化剂的消耗量换算成氧气量即为化学需氧量,单位为mg/L。
本实验原理为在强酸性溶液中,用重铬酸钾将水样中的还原性物质(主要是有机物)氧化,过量的重铬酸钾以试亚铁灵作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溶液回滴。
根据所消耗的重铬酸钾计算出水样的化学需氧量,以氧的mg/L表示。
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好氧条件下,水中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作用被氧化分解,在一定期间内所消耗溶解氧的量,单位为mg/L。
BOD的测定有稀释接种法(也称标准稀释法、五天培养法,是国家标准方法)、微生物电极法、库仑法、测压法等。
稀释接种法的原理:水样经稀释后,在20℃±1℃条件下培养5天,求出培养前后水样中溶解氧的含量,二者的差值为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
溶解氧测定一般用修正的碘量法。
本实验采用测压法, 其原理是:在密闭培养瓶中,水样中溶解氧由于微生物降解有机物而被消耗,产生与耗氧量相当的CO2被碱吸收后,使密闭系统的压力降低,用压力计测出此压降,即可求出水样的BOD值。
实际测定中,先以标准葡萄糖-谷氨酸溶液的BOD值和相应的压差作关系曲线,然后以此曲线校准仪器,便可直接读出水样BOD值。
本实验所用880型BOD测定仪,在出厂前已经过校正,直接数字显示水样BOD值。
为了保证培养水样中有足够的溶解氧,水样及稀释水要充氧至饱和或接近饱和。
应加入一定量的无机营养物质(磷酸盐、钙盐、镁盐和铁盐等),以保证微生物生长时的需要。
对于某些含有不易被一般微生物所分解的有机物的工业废水,需进行微生物的驯化。
这种驯化的微生物种群最好从接受该种废水的水体中取得。
为此,可以在排水口以下3~8km处取得水样,经培养接种到稀释水中;也可以人工方法驯化,即采用一定量的生活污水,每天加入一定量待测废水,连续曝气培养,直至培养成含有可分解废水中有机物的微生物种群为止。
培养后的菌液用相同方法接种到稀释水中。
总有机碳(TOC)是以碳的含量表示水体中有机物质总量的综合指标。
测定TOC 的原理是基于把不同形式的有机碳(OC)通过氧化转化为易定量测定的CO2, 利用CO2与TOC 间碳含量的对应关系, 从而对水溶液中TOC 进行定量测定。
方法通常分为直接测定法和间接测定法(差减法)。
直接测定法一般是通过将无机碳( IC) 除去后测定全碳( TC) 的方法。
TC 的测定可采用干法氧化(即燃烧法)和湿法氧化将其转化为CO2 后进行定量。
在间接测定法中, TOC 是通过TC 减去IC 得到,将所有的碳氧化得到TC , IC 则是通过测定样品经酸分解的CO2 量得到的。
本实验采用德国耶拿分析仪器公司生产的multi N/C 3100 TOC/TN 分析仪测定废水样品中的TOC含量,该仪器的测定原理是基于燃烧氧化-NDIR(非色散红外光谱检测)法。
通过高精度地注射样品到燃烧炉的高温区来执行总碳(TC)分析。
高温区内样品在催化剂存在下被分解和氧化,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碳酸盐均转化成为CO2。
氧气既是载气又是氧化剂,产生的分析物气体通过干燥单元被输送到NDIR 检测器。
因CO2能够选择吸收一定波长的红外光,在一定浓度范围内CO2对红外光吸收的强度与二氧化碳的浓度成正比,因此可做定量分析。
结果以积分面积表示,利用保存在系统中的校正曲线,计算样品的浓度,单位为ug/l 或mg/l。
对于TIC 的测定,一定体积的样品被注入TIC 反应罐(又起冷凝作用),反应罐里预先加入10%的磷酸。
酸化后,样品中的碳酸盐和碳酸氢盐被转化为CO2释放出来,同时有载气吹扫样品。
如果样品中有溶解的CO2,在这个吹扫过程中也被释放出来。
产生的CO2 的检测与TC分析时类似。
multi N/C 3100 分析TOC,原则上采用差减法,即先进一定体积的样品测量出TIC 值,然后进相同体积的样品测量出TC 值,二者之差即为TOC 值。
NPOC 分析(即直接法) 是测量TOC 的又一方法,样品先在分析仪的外面用2N 的盐酸酸化。
酸化后,溶液的PH≤2 。
溶解的CO2、碳酸盐和碳酸氢盐通过吹扫被去除,然后已除去无机碳的样品溶液被注入燃烧炉分析,得到非挥发性的总有机碳TOC。
multi N/C 3100 的基本单元包括燃烧单元、TIC 和冷凝单元、分析气干燥系统、电子系统、氧气流量控制系统、NDIR 检测器及内部计算机,另外还可包括CHD (电化学检测器)或NDIR(测量TNb)。
17.3 仪器和试剂17.3.1 仪 器JH —12型COD 恒温加热器;880型BOD 测定仪;恒温培养箱:20℃±l ℃;multi N/C 3100 TOC/TN 分析仪;酸式滴定管:50mL ;锥形瓶500mL ;量筒:100ml 、1000mL ;烧杯、移液管、容量瓶等实验室常用玻璃仪器。
17.3.2 试 剂1.测量COD 试剂1)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c 1/6K 2Cr 2O 7 = 0.2500 mol/L ):准确称取12.258g 基准或优级纯重铬酸钾(预先在105~l10℃烘箱中干燥2 h ,并贮存于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 溶于水中,移至1000mL 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标线,摇匀。
2)试亚铁灵指示剂:称取1.49 g 邻菲罗啉(C 12H 8N 2·H 2O ,l ,10-phenan-throline),0.695g 硫酸亚铁(FeSO 4·7H 2O)溶于水中,稀释至100mL ,贮于棕色试剂瓶中。
3)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c (NH 4)2Fe(SO 4)2·6H 2O ≈ 0.1 mol/L]:称取39.5g 硫酸亚铁铵溶于水中,边搅拌边缓慢加入20mL 浓硫酸,冷却后稀释至1000mL 容量瓶中,摇匀。
临用前用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标定。
标定方法:吸取10.00mL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于500mL 锥形瓶中,用水稀释至110mL 左右,缓慢加入30mL 浓硫酸,混匀。
冷却后加3滴试亚铁灵指示剂,用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滴定到溶液由黄色经蓝绿色刚变为红褐色为终点。
硫酸亚铁铵的浓度可由下式计算:Vc 00.102500.0⨯= (17-5)式中:c ——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浓度,mol/L ;V ——硫酸亚铁铵标准溶液的用量,mL 。
4)硫酸银—硫酸溶液:于500mL 浓硫酸中加入5g 硫酸银,放置1~2天,不时摇动使其溶解。
5)硫酸汞:结晶或粉末。
2.测量BOD 试剂:1)氯化钙溶液:称取27.5g 无水氯化钙,溶于水中,稀释至l000mL 。
2)三氯化铁溶液:称取0.25g 三氯化铁(FeCl 3·6H 2O)溶于水中,稀释到1000mL 。
3)硫酸镁溶液:称取22.5g 硫酸镁(MgSO 4·7H 2O),溶于水中,稀释到l000mL 。
4)磷酸盐缓冲液:称取8.5g 磷酸二氢钾(KH 2PO 4),21.75g 磷酸氢二钾(K 2HPO 4),33.4g 磷酸氢二钠(Na 2HPO 4·7H 2O)和1.7g 氯化铵,溶于500mL 水中,稀释到1000mL 。
此溶液pH 应为7.2。
5)稀释水的制备:将上述四种溶液各1rnL ,加入到1升溶解氧饱和的蒸馏水中即为稀释水。
6)接种稀释水:可利用生活污水20℃放置24~36h 后的上层清液作为接种液,于每升稀释水中加入1~3ml 接种液为接种稀释水,对某种特殊工业废水最好加入专门培养驯化过的菌种。
3.测量TOC 试剂:1)超纯水2)10%磷酸:由85%磷酸(分析纯)稀释得到。
3)TIC标准溶液1000ppm(mg/l):4.41625g Na2CO3 + 3.5g NaHCO3定溶于1000ml水中。
4)TOC 标准溶液1000ppm(mg/l):2.1254g邻苯二甲酸氢钾定溶于1000ml水中。
若配置TIC 1000ppm(mg/l)和TOC 1000ppm(mg/l)混合标准液,则将上述试剂放在一块定溶于1000ml水中。
5)纯度≥99.995% 氧气17.4 实验步骤17.4.1 COD的测定1. 根据需要将恒温度调节在170℃~180℃之间。
2.在主机预热的同时,吸取20mL混匀水样(或稀释的水样,其COD值为50~400mg/L)置于加热管中,加入10.00m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慢慢加入30mL硫酸银—硫酸溶液和小瓷粒石数10粒轻晃,使溶液均匀。
3.加热管上接好冷凝管,置于已经恒温的加热孔中加热,约15分钟后,溶液开始沸腾,沸腾后继续加热回流2小时。
4.回流2小时后,仔细取出(注意应避免烫伤)加热管及冷凝管,置于支架中待自然冷却或冷却后,用少许水冲洗冷凝管管壁和磨口处,取下冷凝管,加入搅拌子,加水稀释到140ml后电磁搅拌,用硫酸亚铁铵滴定,用3滴试亚铁灵作为指示剂。
如无电磁搅拌器,可将加热管中的溶液转移到500ml三角瓶中,加水到140ml后手工滴定。
在上述操作过程中应注意下列事项:1)用本法测定时,0.4g硫酸汞可与40mg氯离子结合,如果氯离子浓度更高,应补加硫酸汞以使其与氯离子的质量比为10∶1,如果产生轻微沉淀也不影响测定。
如水样中氯离子的含量超过l000mg/L时,则需按其他方法处理。
2)回流过程中若溶液颜色变绿,说明水样的化学需氧量太高,应将水样适当稀释后重新测定。
3)水样加热回流后,溶液中重铬酸钾剩余量为原加入量的1/5~4/5为宜。
4)若水样中含易挥发有机物,在加硫酸银—硫酸溶液时,应在冰浴或冷水浴中进行,或从冷凝管顶端慢慢加人,以防易挥发性物质损失,使结果偏低。
5)水样中的亚硝酸盐对测定有干扰,每毫克亚硝酸盐氮相当于1.14mg 化学需氧量,可按每毫克亚硝酸盐氮加入10mg 氨基磺酸消除。
蒸馏水空白中也应加入等量的氨基磺酸。
6)在某些情况下,如所取水样在10~50mL 时,试剂的体积、浓度等应按表17-1进行相应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