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缺钾对植物(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缺钾对植物(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缺钾对植物(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缺钾对植物(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缺钾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

组员:

(学院保定071000)

摘要:以沈玉-26玉米为材料,在幼苗期进行缺钾处理,研究矿质营养培养的方法,本次

实验利用缺素培养,观察了玉米幼苗缺K时的外部症状,测定了植物根冠比,叶绿素含量,结果表明:1.株高在处理后第6天出现明显差异,第8天叶片开始变化,叶脉失绿;2.处理组叶绿素含量低于对照组,缺K叶绿素含量=0.001775<完全叶绿素含量=0.00185;3.处理组根冠比明显高于对照组,缺K根冠比=0.53>完全根冠比=0.28

关键字:玉米幼苗缺钾根冠比叶绿素株高

引言:玉米是我国北方主要栽培作物之一,在当前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玉米是改

善人民生活出口外贸重要的物质之一,对发展农业、畜牧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在农业栽培技术和作物育种上开展各种研究的同时,掌握作物个体发育中对外界环境条件营养物质需要也是极为重要的。缺钾时茎秆软弱、矮小。易倒伏, 下部首先发病, 叶尖由黄变枯, 呈烧焦状, 有时叶片还表现为卷缩不平[1]。要想做到合理施肥,一是根据品种特性及产量目标确定施肥量;二是根据生长情况,对其营养情况作出诊断[2]。关于玉米缺钾的诊断多集中在植株外在形态、叶片颜色和田间生长的变化方面[3-5]。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除农业栽培技术和作物育种的技术外,掌握作物生长发育中外界环境条件之一的营养物质对玉米影响十分重要[6]。缺少任何元素都可能会影响植物的产量造成农业上的减产[7]。一些学者对植物缺素做了研究,但都较为笼统的说明了植物叶片形态的变化,本实验系统研究了缺钾对玉米幼苗株高、叶绿素和根冠比的影响。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玉米种子玉米幼苗

1.2□方法:

1.2.1□播种:

取3个塑料花盆,装入一定量的蛭石放在托盘中,从托盘中缓慢浇水使蛭石全部浸湿,撒3~5粒玉米种子(品种要一致),然后轻轻覆盖一层蛭石,并将3盆贴好标签(品种、播种人),于室温培养,1~2天浇次水保持蛭石湿润,待发育成幼苗进行处理。

1.2.2□移栽:

2周后玉米幼苗长到一定阶段进行移栽,每组6人筛选出6棵长势差不多的幼苗移栽,轻轻倒出花盆中的蛭石(全班回收到一个地方),以免破换苗根,并将幼苗未消耗完的胚乳轻轻去掉(幼苗先吸收胚乳营养后吸收土壤营养),然后去掉一部分根尖使全部幼苗根势一致放入花盆加入新的蛭石,向上轻提幼苗使根舒展,待浇营养液。

1.2.3□营养液的配置与浇灌

1.2.3.1□营养液的配制:

按下表配制完全营养液和缺K营养液,并将幼苗分成两组,一组浇灌完全营养液(作对照组),一组浇灌缺钾的(作处理组),标号标签。

每10L培养液中各种贮备液的用量(ml)用去离子水配制

1.2.3.2□配制营养液注意事项:

1)实验用容器须洗净的防污染的

2)配制缺素营养液是先在容器中加入适量蒸馏水以防贮备液相互反应生成沉淀

3)加入贮备液时搅拌,所用移液管需要单液单用,避免交叉污染

1.2.3.3□浇灌:

将配好的营养液装瓶子带回(贴好标签,类型、配制班级、配制日期),1~2天浇灌对应营养液(从托盘浇灌浸湿蛭石),对照组和处理组放在相同环境培养,记录生长情况。

1.2.4□观察与测量:

株高的测量:将第一叶提起至垂直,用尺子测量从土壤到叶尖端的距离即为玉

米幼苗株高

茎周长的测量:取一根棉线绕茎一周,在交叉处用笔做记号,用直尺测量两个

记号间的长度即为茎周长

每隔2天观察幼苗生长情况,并测量、记录

1.2.4.1□观察玉米幼苗缺钾症状:

玉米幼苗处理后第6天株高出现明显差异,第8天老叶叶片出现块状失绿,叶脉颜色浅于对照组,随后叶片出现黄斑,面不平整,叶肉部分上凸,茎秆短细,叶尖干枯至枯萎,生长情况明显比对照组差

1.3□试剂仪器及所需用品:

试剂:95%乙醇、Ca(NO)3、KNO3、MgSO4、KH2PO4 、NaH2PO4、NaNO3、EDTA-Fe

仪器:天平、25ml棕色容量瓶、移液管、量筒、大小烧杯、刻度吸管、吸耳球、玻璃棒、721E型分光光度计、研钵、漏斗、过滤架、滴管

其他用品:滤纸、花盆、蛭石、标签、瓶子、皮套

1.4□根冠比的测定:

将6棵幼苗分为3组(一棵完全、一棵缺K;长势要相似,两人一组),将蛭石和花盆回收到指定位置,洗净幼苗根部的蛭石,用滤纸吸干,并照照片存档(以便区分幼苗)用尺子和天平测量地上部和地下部的长度和重量

根冠比公式:

根冠比=根的鲜重/冠的鲜重

测量结果如下表:

1.5□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1.5.1□叶绿素含量测定原理:

1)叶绿素易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所以用95%乙醇提取叶绿素

2)叶绿素a和叶绿素b分别在665nm和649nm处有最大吸收峰值

3)依据朗伯?比尔定律,OD=K?C (K为比例系数),根据OD值求出叶绿素的浓度,代入公式计算样品鲜重的叶绿素百分含量[8]。

D649=24.58C a+46.84C b D665=83.81C a+23.10C b

C总×25×10﹣3

叶绿素含量(鲜重%)=W ×100%

1.5.2□叶绿素含量测定步骤

1)取样本叶片0.2g剪碎

2)叶绿素的提取:样品置于研钵中,加适量95%乙醇研磨成匀浆,直接过滤到

棕色容量瓶中,冲洗数次至无绿色为止,定容到25ml,摇匀

3)比色:95%乙醇作对照,1cm比色杯649nm,665nm波长分别比色

1.5.3□叶绿素含量计算:

C总=C a+C b C a/C b=3:1

样本重量W=0.2g C总:叶绿素(a b)的含量(mg/l)

25:提取液总体积(ml)

根据公式计算叶绿素含量如下表:

1.5.4□叶绿素含量测定注意事项:

1)研磨时乙醇不能太多,否则冲洗时受到限制,研磨时间不能太长,否则叶绿素破坏太多,研磨在弱光下进行。

2)不能用水冲洗比色杯(叶绿素不溶于水)测定前把待测液导入比色杯,否则放置时间太长乙醇挥发,使浓度加大,倒入前摇匀。

3)正确使用分光光度计

2□结果与分析

2.1□缺钾对玉米表观性状的影响:

缺K幼苗细弱.老叶叶脉失绿,有黄斑、呈斑块失绿。叶面不平整,叶肉部分上凸,茎秆短,少量叶片出现卷缩变褐、焦枯,根量极少,根细长[9]。

2.2□缺钾对玉米幼苗株高、茎周长、第一节位高度的影响,大致生长曲线

1)玉米幼苗株高生长曲线如下图

2)玉米幼苗茎周长生长曲线如下图

3)玉米幼苗第一位节高度生长曲线如下图

2.3□缺钾对根冠比的影响:

处理组根冠比高于对照组,说明缺K处理对植物抗逆性强弱具有明显影响

2.4□缺钾对叶绿素的影响: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在玉米缺素组中,叶绿体含量明显低于全素对照组, 完全(对照)组的叶绿素a,b及叶绿素总含量明显高于缺K处理。缺K植株叶绿素含量很低,所以其光合性也很弱。表明缺K严重影响了植株体内叶绿素的合成,破坏光合作用的正常进行,严重影响了植株有机产物的生成和植株生长。

3□讨论

1)与其他组是否一致

实验数据基本和其他组相似,钾能移动到嫩叶[10],因此缺钾组玉米幼苗外观表型均是第一叶先出现黄斑,少量叶片出现卷缩变褐,生长速率低于对照

组;实验结果一致:①处理组(缺钾)叶绿素含量低于对照组(完全)②处

理组(缺钾)根冠比高于对照组(完全)

2)实验存在的问题

本次实验比较成功,采用的试验方法可行有效,根据实验所测得的数据可缺K对玉米幼苗正常的生长发育有非常大的影响。但本实验数据记录其中一

组间隔时间有点长,无法判断第一叶出现黄斑的具体时间。

3)实验的创新

关于玉米一生各时期所需要的营养和缺素症状已有大量的实验研究,但多偏重于地上叶器官形态的研究,关于缺素造成生理上,内部结构的变化则报道

的较少。已有一些学者对植物缺素做了研究,但都较为笼统的说明了植物叶片

形态的变化,少有专一的细致的研究缺K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因此本试验

以玉米幼苗为试材探讨缺钾对其生长发育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玉米的营养诊

断与合理施肥提供理论依据。

参考文献:

[1] 周淑芳,姚昭瑞. 玉米缺素的表现及补救.中国种业,2008,9

[2] 徐燕.玉米氮素利用效率提高途径.杂粮作物,2004,24(4):233-235

[3] 杨志新.玉米缺素症及其识别.河南科技,1996,5:23-24

[4] 杨永华.农作物缺素症的识别与防治.杂粮作物,2002,22(1-):59-61

[5] 杨丽娟.玉米缺素症的研究.玉米科学,2000,2:35-38

[6] 杨丽娟,李贵琴,桂明珠.玉米缺素症状研究[J].玉米科学,2000,(1):75-79

[7] 王忠,植物生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8] 李合生,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9] 潘瑞炽,植物生理学(第六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10] Clarkson DT,Luttge U.Mine ral nutrition: inducible and repressible nutrient transport

systems.Progress in Botany,1991,52:61-63.

玉米生长周期

玉米的生长周期 从播种到新的种子成熟,叫做玉米的一生。它经过若干个生育阶段和生育时期,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 (一)生育阶段在玉米的一生中,按形态特征、生育特点和生理特性,可分为3个不同的生育阶段,每个阶段有包括不同的生育时期。这些不同的阶段与时期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密切的联系。

1.苗期阶段 玉米苗期是指播种至拔节的一段时间,是以生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本阶段的生育特点是:根系发育较快,但地上部茎、叶量的增长比较缓慢。为此,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苗早、苗足、苗齐、苗壮的“四苗”要求,为玉米丰产打好基础。该阶段又分播种和拔节两个时期。

a.播种——三叶期一粒有生命的种子埋入土 中,当外界的温度在8度以上, 水分含量60%左右和通气条 件较适宜时,一般经过4~6天 即可出苗。等到长到三叶期, 种子贮藏的营养耗尽,称为 “离乳期”,这是玉米苗期的 第一阶段。这个阶段土壤水分 是影响出苗的主要因素,所以 浇足底墒水对玉米产量起决定 性的作用。另外,种子的大小 和播种深度与幼苗的健壮也有 很大关系,种子个大,贮藏营 养就多,幼苗就比较健壮;而 播种深度直接影响到出苗的快 慢,出苗早的幼苗一般比出苗 晚的要健壮,据试验,播深每 增加2.5厘米,出苗期平均延 迟一天,因此幼苗就弱。

b.三叶期——拔节 三叶期是玉米一生 中的第一个转折点, 玉米从自养生活转向 异养生活。从三叶期 到拔节,由于植株根 系和叶片不发达,吸 收和制造的营养物质 有限,幼苗生长缓慢, 主要是进行根、叶的 生长和茎节的分化。

2.穗期阶段 玉米从拔节至抽雄的一 段时间,称为穗期。拔节是 玉米一生的第二个转折点, 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是: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 行,就是叶片、茎节等营养 器官旺盛生长和雌雄穗等生 殖器官强烈分化与形成。这 一时期是玉米一生中生长发 育最旺盛的阶段,也是田间管 理最关键的时期。为此,这 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 就是促进中上部叶片增大, 茎秆墩实的丰产长相,以达 到穗多、穗大的目的。

玉米生长过程

玉米各阶段的生长周期的划分 从播种到新的种子成熟,叫做玉米的一生。它经过若干个生育阶段和生育时期,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判断玉米生育期不能纯粹以天数衡量,而应以叶片数来估算某个生育时期,从而纠正生育期的天数误差,这对玉米收购商、玉米种植大户很关键。) (一)生育阶段 在玉米的一生中,按形态特征、生育特点和生理特性,可分为3个不同的生育阶段,每个阶段有包括不同的生育时期。这些不同的阶段与时期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密切的联系。 1.苗期阶段 玉米苗期是指播种至拔节的一段时间,是以生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本阶段的生育特点是:根系发育较快,但地上部茎、叶量的增长比较缓慢。为此,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苗早、苗足、苗齐、苗壮的“四苗”要求,为玉米丰产打好基础。该阶段又分以下两个时期。 a.播种——三叶期 一粒有生命的种子埋入土中,当外界的温度在8度以上,水分含量60%左右和通气条件较适宜时,一般经过48个小时,即>6天即可出苗。等到长到三叶期,种子贮藏的营养耗尽,称为“离乳期”,这是玉米苗期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土壤水分是影响出苗的主要因素,所以浇足底墒水对玉米产量起决定性的作用。另外,种子的播种深度直接影响到出苗的快慢,出苗早的幼苗一般比出苗晚的要健壮,据试验,播深每增加2.5厘米,出苗期平均延迟一天,因此幼苗就弱。 b.三叶期——拔节 三叶期是玉米一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玉米从自养生活转向异养生活。

从三叶期到拔节,由于植株根系和叶片不发达,吸收和制造的营养物质有限,幼苗生长缓慢,主要是进行根、叶的生长和茎节的分化。 玉米苗期怕涝不怕旱,涝害轻则影响生长,重则造成死苗,轻度的干旱,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下扎。2.穗期阶段 玉米从拔节至抽雄的一段时间,称为穗期。拔节是玉米一生的第二个转折点,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就是叶片、茎节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和雌雄穗等生殖器官强烈分化与形成。这一时期是玉米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也是田间管理最关键的时期。为此,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中上部叶片增大,茎秆墩实的丰产长相,以达到穗多、穗大的目的。 3.花粒期阶段 玉米从抽雄至成熟这一段时间,称为花粒期。玉米抽雄、散粉时,所有叶片均已展开,植株已经定长。这个阶段的生育特点:就是基本停止营养体的增长,而进入以生殖生长为中心的阶段,出现了玉米一生的第三个转折点。为此,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保护叶片不损伤、不早衰,争取粒多、粒重,达到丰产。 (二)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1.生育期玉米从播种至成熟的天数,称为生育期。生育期长短与品种、播种期和温度等有关。一般早熟品种、播种晚的和温度高的情况下,生育期短,反之则长。 2.生育时期在玉米一生中,由于自身量变和质变的结果及环境变化的影响,不论外部形态特征还是内部生理特性,均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这些阶段性变化,称为生育时期,各生育时期及鉴别标准如下: (1)出苗期:幼苗出土高约2cm的日期; (2)三叶期:植株第三片叶露出叶心3cm;

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汤美巧 (江西农业大学,江西南昌 330045) 摘要目前被世界公认的微量元素有Fe、Mn、Zn、Cu、B、Mo、Cl 7种元素。微量元素在作物体内含量虽少,但由于它们大多数是酶或辅酶的组成部分,与叶绿素的合成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在作物体内非常活跃,具有特殊的作用,是其它元素不可替代的。 关键词微量元素植物体内叶绿素的合成不可替代 1 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 地球上自然存在的元素有82种,其余的为人工合成,然而植物体内却有60余种化学元素。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种: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氯(CL)。各必需植物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差别很大,一般可根据植物体内含量的多少而划分为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大量营养元素一般占植物干物质重量的0.1%以上,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和硫共9种;微量营养元素的含量一般在0.1%以下,最低的只有 0.lmg/kg(0.lppm),它们是铁、硼、锰、铜、锌、钼和氯7种。 2 微量元素的重要性 微量元素在作物体内含量虽少,但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植物体内酶或辅酶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专一性,是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和不可相互代替的。因此当植物缺乏任何一种微量元素的时候,生长发育都会受到抑制,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当植物在微量元素充足的情况下,生理机能就会十分旺盛,这有利于作物对大量元素的吸收利用,还可改善细胞原生质的胶体化学性质,从而使原生质的浓度增加,增强作物对不良环境的抗逆性。 3 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3.1 硼 3.1.1 硼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土壤的硼主要以硼酸(H 3BO 3 或B(OH) 3 )的形式被植物吸收。它不是植物体 内的结构成分,但它对植物的某些重要生理过程有着特殊的影响。硼能参与叶片光合作用中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有利其向根部输送;它还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提高豆科作物根瘤菌的固氮活性,增加固氮量;硼还能促进生长素的运转、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它比较集中于植物的茎尖、根尖、叶片和花器官中,能促进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的伸长,故而对作物受精有着神奇的影响。 3.1.2 缺硼症状

观察庄稼玉米生长日记多篇

观察庄稼玉米生长日记多篇 4.19晴 今天天气晴朗,我正在观察我那3.5厘米高的玉米苗,它“气色”很好,茎的下部呈桃红色,上部呈青绿色,绿里透白。中间红绿相间的地方很饱满,好像汁水很多,有不少清爽的滋味。玉米苗的叶子已经长长了,一致朝一个方向弯曲,可能是南方阳光充足的缘故吧!有的像一位南方弯着腰的小老头儿,有的像扎着长辫子的书生,一阵微风吹来,玉米苗就左右摇摆,像一群小女孩,牵着手在阳光中跳舞呢! 4.29小雨 今天下着小雨,我的玉米们已经长到有三十多厘米了,我天天盼着它们能结出又大又饱满的玉米来。它们的茎粗壮了不少,和三支笔凑在一起差不多。我才知道玉米长得这么快,也许是我对它们的照顾有加吧。这个阶段似乎是它们的少年时期,不过比以前好得多,以前连碰都不敢碰,非常娇嫩。当然,随着它们的长大,它们的颜色也越来越翠绿了,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青绿色。它们每天的成长速度都会给我一个惊喜,他们今天被小雨浇灌着,一定会长得更好吧! 5.10阴 今天我去看小番茄了,它的生长速度让我惊奇,它居然开花了!而且还结下了几个又绿又小的小番茄,虽然说它结的果并不多,但是它的茎已经成形了。它的叶子已经涣绿,有一个小球那么大。一棵番茄树上几乎只有一个果实,像弹珠

那么大,绿里透红,显得汁多味美。要不是我观察种下的小番茄,我还不知道小番茄的枝干这么粗壮。那小小的绿番茄上,沾着几滴露珠,垂垂欲滴,像一个个可爱的宝宝。 6.13中雨 今天我非常兴奋,因为我的玉米已经结出了许多淡黄的丰满的穗,当然,等那些穗在一个笔直挺拔的枝干上完全长大,丰富的时候,那就是一个成熟的玉米果实了!那些米杆在一根玉米杆上这一丛,那一簇,很不少。有些米杆已经长出了米苞,但还是没有结出金黄的穗,那些含苞欲放的米苞真像一些刚刚出生的婴儿,被毛茸茸的被毯裹着。还有些快长出的米杆,先长了金黄色的毛,用手一顺,就感觉像一位老爷爷的胡子!今天下着中雨,而我的快成熟的玉米秆笔直地立着,像一位年少气盛的小伙子。这下我的玉米地里又多了几份金黄色,使我的菜地增添了不少生气! 1差 游客111.228.11.x发表于2015-9-1819:43 好难得和你凤凰股份个个分工表下班 发过火发给双方各回深圳ARASHI 66666666666 ,。!!。!@*@*

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必需元素

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各种必需元素 氮:是蛋白质、核酸、叶绿素、植物酶维生素、生物碱的重要成分。促进细胞的分裂与增长,使作物叶面积大,浓绿色。缺氮时,生长缓慢,植株矮小,叶片薄小,发黄;禾木科植物表现为分孽少,短小穗,子粒不饱满;双子叶植物表现为分枝少,易早衰。过量的氮素会使细胞壁变薄且肥大,柔软多汁,易受病虫侵袭,对恶劣天气失去抗性,导致生育期延长,贪青晚熟;对一些块根、块茎作物,只长叶子,不易结果。 磷:促进根系发育及新生器官形成,有利于作物内干质的积累,谷物子粒饱,块根、块茎作物淀粉含量高,瓜、果、菜糖分提高,油料作物产量和出油率提高;使作物具抗旱、抗寒特性。缺磷:生长缓慢,根系发育不良,叶色紫红,上部叶子深绿发暗,分孽少,生育期推迟,出现穗小、粒少、子秕,玉米秃顶,油菜脱荚,棉花落花落蕾,成桃少,吐絮晚。过磷:作物呼吸作用强烈,消耗大量糖分和能量,无效分孽增多,秕子增多,叶色浓绿,叶片厚密,节间过短,植株矮小,生长受阻,因早熟而产量降低;蔬菜纤维含量高,烟草燃烧性差;能引起锌、铁、镁等元素的缺乏,加重可对作物的不利影响。 钾:促进光合作用。适宜钾量的光合速率是钾量低的2倍以上。促进植株对氮的利用,对根瘤菌的固氮能力提高2—3倍。对粒数和粒重有良好的作用。增强植物的抗性如干旱、低温、含盐量、病虫危害、倒伏等。能减轻水稻胡麻叶斑病、稻瘟病、赤枯病、玉米茎腐病、棉花红叶茎枯病、烟草花叶病等危害。缺钾:叶边缘呈焦枯状,叶卷曲、赫黄色斑点、或坏死。 钙:形成细胞壁,促进细胞分裂,促进根系发育,增强植物的吸收能力,并能消除某种离子毒害的作用。缺钙:幼叶卷曲,粘化烂空,根尖细胞腐烂死亡。 镁:它是叶绿素的组成部分,许多酶的活化剂,能促进磷的转化吸收。还能合成维生素A、C以及对钙、钾、铵、氢等离子有拮抗作用。 硫:能促进氮的吸收,对呼吸有重要作用。硫还是某些植物油的成分。缺硫时叶绿素含量降低,根瘤形成少。 铁:是叶绿素的成分,对呼吸和代谢有重要作用,缺铁时上部叶子出现失绿症。 硼:能促进碳水化合物及生长素的正常运转。促进生殖器官的正常发育。还能调节水分吸收和氧化还原过程。缺硼:生长点和维管束受损。过硼:叶形发皱,叶色发白。 锰:是多种酶的成分和活化剂。参与呼吸、光合、硝酸还原作用。能够提高含糖率、块根产量。 铜:参与呼吸作用,提高叶绿素的稳定性。缺铜时:生殖器官发育受阻。 锌:对植物体内物质水解、氧化还原及蛋白质的合成有重要作用。能提高子粒重量,改变子实和茎干的比率。水稻的缩苗症、玉米的白叶病是有缺锌引起的。 钼:促进豆科作物固氮,促进光合作用的强度,消除酸性土壤中的活性铝的毒害作用。缺钼:植株矮小,生长受阻,叶片失绿,枯萎以致坏死。 氯:参与光合作用,对很多植物有着相反的作用。 各种营养元素的作用是同等重要和不可替代的,缺一不可,否则整个生长周期不能完成。人们强调施用氮、磷、钾三要素,这仅仅是由于植物与土

玉米的生长过程

玉米的生长过程 玉米各阶段的生长周期的划分从播种到新的种子成熟,叫做玉米的一生。它经过若干个生育阶段和生育时期,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判断玉米生育期不能纯粹以天数衡量,而应以叶片数来估算某个生育时期,从而纠正生育期的天数误差,这对玉米收购商、玉米种植大户很关键。)(一)生育阶段在玉米的一生中,按形态特征、生育特点和生理特性,可分为3个不同的生育阶段,每个阶段有包括不同的生育时期。这些不同的阶段与时期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密切的联系。 1.苗期阶段玉米苗期是指播种至拔节的一段时间,是以生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本阶段的生育特点是:根系发育较快,但地上部茎、叶量的增长比较缓慢。为此,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苗早、苗足、苗齐、苗壮的“四苗”要求,为玉米丰产打好基础。该阶段又分以下两个时期。a.播种——三叶期一粒有生命的种子埋入土中,当外界的温度在8度以上,水分含量

60%左右和通气条件较适宜时,一般经过48个小时,即>6天即可出苗。等到长到三叶期,种子贮藏的营养耗尽,称为“离乳期”,这是玉米苗期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土壤水分是影响出苗的主要因素,所以浇足底墒水对玉米产量起决定性的作用。另外,种子的播种深度直接影响到出苗的快慢,出苗早的幼苗一般比出苗晚的要健壮,据试验,播深每增加2.5厘米,出苗期平均延迟一天,因此幼苗就弱。b.三叶期——拔节三叶期是玉米一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玉米从自养生活转向异养生活。从三叶期到拔节,由于植株根系和叶片不发达,吸收和制造的营养物质有限,幼苗生长缓慢,主要是进行根、叶的生长和茎节的分化。玉米苗期怕涝不怕旱,涝害轻则影响生长,重则造成死苗,轻度的干旱,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下扎。 阅读会员限时特惠7大会员特权立即尝鲜 2.穗期阶段玉米从拔节至抽雄的一段时间,称为穗期。拔节是玉米一生的第二个转折点,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就是叶片、茎节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和雌雄穗等生

植物生长需要的16种元素教学文案

氮(N)对作物的生理作用 氮不仅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以及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植物体内多种酶的组成部分。同时,植物体内的一些维生素和生物碱中都含有氮。在蛋白质中,氮的平均含量是16-18%,而蛋白质是构成原生质的基本物质。一切有生命的有机体都是处于蛋白质的不断合成与分解之中,如果没有氮素,就不会有蛋白质,也就没有生命。氮也是植物体内叶绿素的组成部分,氮素的丰缺与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绿色植物缺少氮素,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光合作用就不能顺利进行。氮素供应充足,植物可以合成较多的叶绿素。一般作物缺乏氮时的症状是:从下部叶开始黄化,并逐渐向上部扩展,作物的根系比正常生长的根系色白而细长,但根量减少。 磷(P)对作物的生理作用 磷是植物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成分(如核酸、磷脂、腺三磷等),并以多种方式参与植物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都有重要作用。核酸和蛋白质是原生质、细胞核和染色体的重要成分,在植物的生命活动和遗传变异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分裂和新器官的形成都少不了他们。供给正常的磷营养,能加速细胞分裂和增殖,促进生长发育,并有利于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特别是作物的生育早期,充足的磷营养对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早熟、优质高产有重要作用,否则,生长受到抑制,根系发育不良,而且这种影响即使以后大量补给也难于完全弥补。 在氮素代谢中,磷也是重要的,如果磷不足,就会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严重时蛋白质还会分解,从而影响氮素的正常代谢。所以在缺磷时单施氮肥效果不好,所以我们提倡氮磷肥配合使用。 如果供磷不足,能使细胞分裂受阻,生长停滞;根系发育不良,叶片狭窄,叶色暗绿,严重时变为紫红色。大量事实表明,充足的磷营养能提高植物的抗旱、抗寒、抗病、抗倒伏和耐酸碱的能力,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促进花芽分化和缩短花芽分化的时间,因而能促使作物提早开花、成熟。 钾(K)对作物的生理作用 钾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不象氮、磷一样直接参与构成生物大分子。它的主要作用是,在适量的钾存在时,植物的酶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钾能够促进光合作用。有资料表明含钾高的叶片比含钾低的叶片多转化光能50%-70%。因而在光照不好的条件下,钾肥的效果就更显著。 此外钾还能够促进碳水化合物的代谢、促进氮素的代谢、使植物经济有效地利用水分和提高植物的抗性。 由于钾能够促进纤维素和木质素的合成,因而使植物茎杆粗壮,抗倒伏能力加强。此外,由于合成过程加强,使淀粉、蛋白质含量增加,而降低单糖,游离氨基酸等的含量,减少了病原生物的养分。因此,钾充足时,植物的抗病能力大为增强。例如,钾充足时,能减轻水稻纹枯病、白叶枯病、稻瘟病、赤枯病及玉米茎腐病,大小斑病的危害。 钾能提高植物对干旱、低温、盐害等不良环境的忍受能力和对病虫、倒伏的抵抗能力。 土壤缺乏钾的症状是:首先从老叶的尖端和边缘开始发黄,并渐次枯萎,叶面出现小斑点,进而干枯或呈焦枯焦状,最后叶脉之间的叶肉也干枯,并在叶面出现褐色斑点和斑块。 钙(Ga)对作物的生理作用

植物缺素症

1、缺氮氮一般积集在幼嫩的部位和种子里。当氮素供应充足时,植物的茎叶繁茂、时色深绿、延迟落叶;反之,氮素不足,植株就矮小,下部叶片首先缺绿变黄,逐步向上扩展,叶片簿而黄。当然,如果缺氮,肥施得过多,尤其在磷、钾供应不足时,会造成徒长、贪青、迟熟、易倒伏、感染病虫害,特别是一次用量过多会引起烧苗,所以一定要注意合理的施肥。 2、缺磷磷参与植物体内的一系列新新陈代谢的过程,如光合作用、碳水化合物的合成、分解、运转等。磷能促进体内可溶性糖类的贮存,因而能增强植物的抗旱抗寒能力。磷素供应足时,特别在苗期能促进根系发育,使根系早生快发,促进开花,对球根作物能提高质量和产量。反之,磷素供应不足时,植物生长受到抑制,首先下部时片叶色发暗呈紫红色,开花迟,花亦小。 3、缺钾它不直接组成有机化合物,而参与部分代谢过程和起调节作用。主要以离子态存在,在休内移动性大,通常分布在生长最旺盛的部位,如芽、幼叶、根尖等处。钾供应充足时,能促进光合作用,促进植物对氮、磷的吸收,有利于蛋白质的形成,使茎叶茁壮,枝杆木质化、粗壮,不易倒伏,增强抗病和耐寒能力。缺钾时,休内代谢易失调,光合作用显著下降,茎杆细瘦,根系生长受抑制,首先者叶的尖端和边缘变黄直至桔死,严重时会使大部分叶片枯黄。 #氮~缺乏:植株矮小,全株叶色淡绿,老叶枯黄 种子或果实提早成熟但产量降低 过多:植株生长过於旺盛,叶色浓绿,叶大而软弱 延迟开花(甚至不开) 果实晚熟且容易被病虫害感染 #磷~缺乏:植株生长受阻,叶的宽度变窄,叶片较小 叶色暗绿无光泽 部分作物在老叶及茎呈现紫色 花芽分化及分蘖减少,果实甜味减低 过多:植株变矮,叶变肥厚,生育变坏 成熟提早,减少收量 #钾~缺乏:生长受阻,水溶性碳水化合物及溶性氮含量增加而蛋白质及淀粉含量降低 老叶的叶缘先端黄化,叶缘叶肉呈现焦枯褐斑 植株软弱,缺水时易萎凋 新叶变暗绿色,伸长抑制变小叶 根的伸长不佳,易腐烂 果实变小,糖酸度降低 过多:引起钙镁缺乏 #钙~缺乏:根的表皮形成木栓层,根变短而粗 根尖或生长点及幼嫩组织先呈水浸状而后坏死 茎的髓部细胞分解而呈中空状 生长旺盛的幼叶先端白化,之后褐变而枯死 过多:引起钾镁锰铁硼等缺乏

玉米整个生育周期关键数据

玉米整个生育周期关键数据、及动态影响 一、温度1、在5-10厘米深的土壤中,温度恒定在10-12度时可以播种;温度在25-35度时玉米种最适合发 芽;温度在18-20度时最适合苗期生长。 2、日均温度在18度时开始拔节;在20-23度时最适合拔节;温度在低于15度时停止拔节。 3、日均温度在26-27度时玉米开始开花,温度在高于38度和低于18度时会出现雌雄开花不协调,造成秃尖和缺粒。 4、灌浆期要求温度保持在20-24度,温度低于16度时不利于灌浆,温度高于25度时会出现高温逼熟,千粒重降低而减产。 5、土温在20-24度时最适合根的生长,低于4.5度或超过35度要停止生长或生长缓慢。 二、光照 玉米属短日照作物,在8-12小时光照条件下可促进生长发育。在12-14小时光照有抑制作用。 雌穗在蓝、紫、白光下发育快,在红橙光中发育迟缓。雄穗在绿光中表现极度迟缓。 三、水分 抽穗前后15天是玉米的水分临界期需水最多。 在苗期是玉米一生中最抗旱的时期。 玉米的需水规律 苗期需水较少,占一生的18%~19% 穗期需水较多,占一生的37%~38% 花粒期需水最多,占一生的43%~44% 抽雄、吐丝期需水强度最大 四、养分 玉米一生需要的营养是N、P、K分别为3.5公斤、1.7公斤、3.0公斤 在前几年专家推荐的施肥比例为N:P:K=1:0.5:0.8 现在推荐的施肥比例:N:P:K=1:0.5:1 另在禾本科植物中玉米对Zn肥的需求最多 五、叶与幼穗分化的关系

玉米的器官 一、根 1、初生根:又叫胚根,种子根。是玉米出苗后2-3周内吸收养分和水分的重要器官。 2、次生根:又叫地下节根。当玉米幼苗长出2-3片叶时,在着生第一片完全叶的节间基部开始产生次生根。一般4-7层,是玉米的主体根系,是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还具有固定植株的作用。 3、气生根:又称支持根或地上节根。玉米在拔节至抽雄前,在靠近地表的茎节上,可自下而上环生出2-3层或更多层支持根。该根起吸收养分和水分的作用,且防止茎杆倒伏的作用。 在拔节以前,玉米的生长以根系形成为中心。三叶期至拔节期地下部生长速度比地上生长快10-50%,到抽穗开花期根系干物质重达最高峰。因此在田间管理上,苗期应控上促下,达到根多,株壮不徒长;穗期应促使茎叶根协调生长;花粒期应让根延长根系活力,防止早衰。 二、茎 由节和节间组成,一般变化在8-24范围内。地下3-7节,地上8-22节。近地面基部1-3节,其节间长短粗细与倒伏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苗期适当控制肥水,使茎秆敦实,可以防止倒伏 三、叶 由叶鞘、叶片和叶舌组成。 在整个植株中,棒三叶(果穗叶和上下叶)叶片最长、最宽、叶面积最大,单叶干重最重。这有利于果穗干物质积累,所以在生产上要注意通过合理肥水管理适当扩大“棒三叶”面积。 四、雄花序 圆锥花序,着生于茎秆顶部,由主轴和若干分枝组成。 玉米雄穗抽出后2-5天开始开花,开花后2-5天为开花盛期,但以第三、四天开花最多。开花开完要7-11天,长的11-13天。在天气晴朗的条件下,上午7-11时开花最盛,7-9时开花最多。雄穗散粉时间一般约7天,在雄穗开始散粉后3

植物生长所必需的元素

一。必需元素 某一元素是否属于必需,并不能根据生长在土壤上植物的矿质成分来确定。水培养和砂基培养技术对较精确地研究矿质元素的必要性提供了可能,并使人们对它们在植物代谢中的作用有了更深的了解。化学药品的纯化和测定技术的提高也促进了这一领域的发展。确定植物的必需元素(essential element)有三条标准。当某一元素符合这三条标准时,则称为必需元素,这三条标准是: (1)在完全缺乏该元素时,植物不能进行正常的生长和生殖,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 (2)该元素的功能不能被其他元素所替代。 (3)该元素必需直接参与植物的代谢。如参与植物体某些重要分子或结构的组成,或者作为某种酶促反应的活化剂。 到目前为止,确定下列17种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C,H,O,N,S,P,K,Ca,Mg,Fe,B,Cu,Zn,Mn,Mo,Cl,Ni 除17种必需元素外,一些对生长有促进作用但不是必需的,或只对某些植物种类,或在特定条件下是必需的矿质元素,通常称为有益元素(beneficial elements)。钠、硅、钴、硒、和铝等被认为属于有益元素。已证明Na为某些沙漠植物和盐碱植物以及某些C4植物和CAM植物所必需,Na属于这些植物的微量元素。硅在玉米和许多禾本科植物中的积累达到干重的1%~4%,水稻则高达16%,而大多数双子叶植物中硅的含量较低。当水稻缺硅时营养生长和谷物产量都严重下降,并发生缺素症,例如成熟叶片枯斑和植株凋萎。土壤溶液中硅以单硅酸(H4SiO4或Si(OH)4)形式存在和被植物吸收,其在植物体内多以无定形硅(SiO4·nH2O)或称蛋石的形式积累。在植物的根茎叶和禾本科植物花序的表皮细胞壁以及其他细胞的初生壁和次生壁含有丰富的硅。硅影响高等植物的稳固性,一方面是由于它能被动沉积在木质化的细胞壁中,另一方面是由于它能调节木质素的生物合成。 钴对许多细菌是必需的。由于根瘤菌及其他固氮微生物需要钴,因而钴对豆科及非豆科植物的根瘤固氮非常重要。不过,钴对高等植

玉米生长发育过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玉米生长发育过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对土壤的要求及改土玉米对土壤条件要求并不严格,可以在多种土壤上种植。但以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肥力水平高、营养丰富,疏松通气、能蓄易排,近于中性,水、肥、气、热协调的土壤种植最为适宜。玉米地深耕以33厘米左右为宜,并注意随耕多施肥,耕后适当耙、勤中耕,多浇水,促进土壤熟化,逐步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采用翻、垫、淤、掺等方法,改造土层,调剂土壤。土层厚逐渐深耕翻,加深土层,增加风化,加厚活土层;对士体中有砂姜、铁盘层的,深翻中拣出砂姜、铁盘,打破犁底层;对土层薄、肥力差的地块,应逐年垫士、增施肥料,逐步加厚、培肥地力;对河灌区,可以放淤加厚土层改良土壤;对沙、粘过重的土壤,采取沙掺粘、粘掺沙调节泥沙比例到4泥6沙的壤质状况,达到上粗下细、上沙下壤的土体结构。 (二)对养分的要求及施肥玉米生育期短,生长发育快,需肥较多,对氮、磷、钾的吸收尤甚。其吸收量是氮大于钾,钾大于磷,且随产量的提高,需肥量亦明显增加;当产量达到一定高度时,出现需钾量大于需氮;磷量。如对亩产300—350千克的玉米进分析,得到吸收氮、磷、钾的比例为2.5:1:1.5;亩产350—400千克时为2.4:1:1.7;亩产720千克时则为 3:1:4。其他元素严重不足时,亦能影响产量,特别是对高产栽培更为明显。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总趋势:苗期生长量小,吸收量也少;进入穗期随生长量的增加,吸收量也增多加快,到开花达最高峰;开花至灌浆有机养分集中向子粒输送,吸收量仍较多,以后养分的吸收逐渐减少。可是,春、夏玉米各生育时期对氮、磷、钾的吸收总趋势有所不同,到开花、灌浆期春玉米吸收氮仅为所需氮量的1/2,吸收磷为所需量的2/3;而夏玉米此期吸收氮、磷均达所需量的4/5。还有,中、低产田玉米以小喇叭口至抽雄期吸收量最多,开花后需要量很少;高产田玉米则以大喇叭口期至子粒形成期吸收量最集中,开花至成熟需要量也很大。因此,种植制度不同,产量水平不同,在供肥量、肥料的分配比例和施肥时间均应有所区别、各有侧重。试验证明,玉米生长所需养分,从土壤中摄取的占2/3,从当季肥料中摄取的只占 1/3。子粒中的养分,一部分由营养器官转移而来,一部分是生育后期从土壤和肥料中摄取的养分在叶片等绿色部分制造的。以氮素为例,57%由营养器官转移而来,40%左右来自土壤和肥料。因而施肥既要考虑玉米自身生长发育特点及需肥规律,又要注意气候、土壤,地力及肥料本身的条件,做到合理用肥,经济用肥。玉米施肥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配比,“三肥”底施。应促、控结合,既要搭好身架,又要防止徒长,确保株壮、穗大、粒重、高产不倒。(三)玉米对水分的要求及排灌玉米需水较多,除苗期应适当控水外,其后都必须满足玉米对水分的要求,才能获得高产。玉米需水多受地区、气候、土壤及栽培条件影响。据资料证明,亩产500千克的夏玉米耗水量300—370立方米,形成l千克子粒大约需水700千克。还证明耗水量随产量提高而增加。玉米各生育时期耗水量有较大的差异。由于春、夏玉米的生育期长短和生育期间的气候变化的不同,春、夏玉米各生育时期耗水量也不同。总的趋势为:从播种到出苗需水量少。试验证明,播种时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应保持在60%一70%,才能保持全苗;出苗至拔节,需水增加,土壤水分应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为玉米苗期促根生长创造条件;拔节至抽雄需水剧增,抽雄至灌浆需水达到高峰,从开花前8

植物必须元素及其缺素症状

植物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及缺素 一、营养元素种类 植物营养元素可分为必需营养元素和有益营养元素。 (一)、必需营养元素: 1、判定某种元素是不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要看其是否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这种元素是完成作物生活周期所不可缺少的; 2、缺少时呈现专一的缺素症,具有不可替代性,惟有补充后才能恢复或预防; 3、在作物营养上具有直接作用的效果,并非由于它改善了作物生活条件所产生的间接效果,也不是依照它在作物体内的含量的多少,而是以它对作物生理过程所起的作用来决定。 2、植物必需营养元素有十六种: 大量营养元素:碳(C)、氢(H)、氧(O)、氮(N)、磷(P)、钾(K); 中量营养元素:钙(Ca)、镁(Mg)、硫(S); 微量营养元素: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氯(Cl)。 此外,有人认为,镍(Ni)元素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二)、有益营养元素: 有益营养元素是为某些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而非所有植物所必需的元素。如硅(Si)、钠(Na)、钴(Co),它们可代替某种营养元素的部分生理功能,或促进某些植物的生长发育。如: 甜菜是喜钠植物,它可在渗透调节等方面代替钾的作用,并促进细胞伸长,

增大叶面积;硅是稻、麦等禾本科植物所必需,可增强植株抗病虫害能力,使茎叶坚韧,又能防止倒伏;钴是豆科植物固氮及根瘤生长所必需。固植物所必需,可增强植株抗病虫害能力,使茎叶坚韧,又能防止倒伏, (三)、稀土元素: 稀土元素是指化学周期表中镧系的15个元素和化学性质相似的钪与钇。镧系:镧La* 铈Ce* 镨Pr 铷Nd * 钷Pm 钐Sm* 铕Eu 钆Gd 铽Tb 镝Dy 钬Ho 铒Er 铥Tm 镱Yb 镥Lu* 和钪Sc 钇Y 。 其中的镧、铈、钕、钐和镥等有放射性,但放射性较弱,造成污染可能性很小。土壤中普遍含有稀有元素,但溶解度很低,有效性低。磷肥及石灰中往往含有较多的稀土元素。稀土元素在植物生理上的作用还不够清楚,现在只知道在某些作物或果树上施用稀土元素后,有增大叶面积、增加干物质重、提高叶绿素含量、提高含糖量、降低含酸量的效果。由于它的生理作用和有效施用条件还不很清楚,所以施用稀土元素不是总是有效的。 二、营养元素的生理功能与缺素症状 (一)、一般不需通过施肥补充的营养元素:碳、氢、氧 1、碳、氢、氧是植物体内各种重要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元素,如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和有机酸等; 2、植物光合作用的产物-糖是由碳、氢、氧构成的,而糖是植物呼吸作用和体内一系列代谢作用的基础物质,同时也是代谢作用所需能量的原料; 3、氢和氧在植物体内的生物氧化还原过程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二)、需要通过施肥补充的营养元素: 1.氮(N):

植物缺素症状形态诊断汇总

植物缺素症状形态诊断 一、缺素症的观察步骤 1.对比正常植株,首先观察症状出现的部位:症状主要发生在下部老叶,或在新叶或顶芽。 2.观察叶片颜色:叶片是否失绿变褐变黄,叶色是否均一,叶肉和叶脉的颜色是否一致,叶上有无斑点或条纹,斑点或条纹是什么颜色。 3.观察叶片形态:叶片是否完整,是否卷曲或皱缩,叶尖、叶缘或整个叶片是否焦枯。 4.症状发展过程:症状最先出现在叶尖、叶基部、叶缘或是主叶脉两侧,症状以后又怎样发展。 5.观察顶尖是否扭曲、焦枯或死亡。 二、主要农作物营养缺乏症状 1、水稻缺氮植株矮小,分蘖少,叶片小,呈黄绿色,从叶尖至中脉扩展到全部叶片发黄。结穗短小,成熟提早。 缺磷叶片细弱,叶色暗绿,严重时有赤褐色斑点。稻丛呈簇状。鞘叶比例失调,叶鞘长,叶片相对变短。根系发育不良,分蘖少。 缺钾叶色暗绿,呈青铜色,老叶软弱下垂,心叶挺直。分蘖期前易患胡麻叶斑病;分蘖期后,老叶叶面有赤褐色斑点,叶缘呈枯焦状,茎易倒状和折断,根部褐色有黑根,穗期提前。籽粒不饱,空秕粒多。容易感染病害,如纹枯病等。

缺锌一般在插后2-4周间发生,叶片中肋失绿,失绿区开始为黄白色,以后逐渐转为红褐色,植株明显矮缩,下位叶出现散生红棕色斑点,尖枯。附:氮过多叶片软弱下垂,无效分蘖增多,易倒伏,易感稻瘟病。 2、小麦 缺氮叶片稀少,叶色发黄,植株细长,分蘖少,穗短小。 缺磷叶色暗绿,无光泽,植株细小,分蘖少,次生根极少,前期生长停滞,出现缩苗。返青期叶尖紫红。抽穗成熟较迟。籽粒不饱满,千粒重低。 缺钾老叶尖及边缘黄焦,茎秆细,叶柄短而软弱,易倒伏。 3、玉米 缺氮老叶先褪色变黄,叶小,生长受阻碍,植株矮小,叶尖枯黄呈V形向下扩展。 缺磷生长明显受阻,茎细叶狭,大多出现较深的紫红色,果穗发育不良--秃尖、多空粒。 缺钾多在生育中后期出现,中、下位叶片前端发黄,尖端及边缘干枯呈烧灼状,节间明显缩短,叶色深绿;茎秆发育不良,细弱,易倒伏、折断;成熟延迟,果穗发育不齐。 缺硼植株矮缩,严重时幼芽及叶尖生长受阻甚至死亡,叶脉间出现白色条纹,果穗瘦弱,结实不良或穗而不实形成空秆。幼苗形成白色的芽,初期叶基部绿色减退,叶尖和叶缘变黄,呈明显的黄白色束状条纹,叶脉间失绿,下部叶严重,病斑渐大,最后叶子干枯坏死,

初中生物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一

初中生物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一) 初中生物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一) 在植物整个生长期内所必需的营养元素是:碳()、氢(H)、氧()、氮(N)、磷(P)、钾()、钙(a)、镁(g)、硫(S)、铁(Fe)、锰(n)、锌(Zn)、铜(u)、钼()、硼(B)、氯(L)十六种。 这十六种必须的营养元素又可分为大量营养元素、中量营养元素、微量营养元素。 大量营养元素,它们在植物体内含量为植物干重的千分之几到百分之几。有碳()、氢(H)、氧()、氮(N)、磷(P)、钾()。 中量营养元素有钙(a)、镁(g)、硫(S)。 微量营养元素,它们在植物体内含量很少,一般只有只占干重的十万分之几到千分之几。有铁(Fe)、锰(n)、锌(Zn)、铜(u)、钼()、硼(B)、氯(L)。氮(N)对作物的生理作用氮不仅是植物体内蛋白质、核酸以及叶绿素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植物体内多种酶的组成部分。同时,植物体内的一些维生素和生物碱中都含有氮。在蛋白质中,氮的平均含量是16-18%,而蛋白质是构成原生质的基本物质。一切有生命的有机体都是处于蛋白质的不断合成与分解之中,如果没有氮素,就不会有蛋白质,也就没有生命。氮也是植物体内叶绿素的组成部分,氮素的丰缺与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绿色植物缺少氮素,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光合作用就不能顺利进行。氮素供应充足,植物可以合成较多的叶绿素。一般作物缺乏氮

时的症状是:从下部叶开始黄化,并逐渐向上部扩展,作物的根. 系比正常生长的根系色白而细长,但根量减少。磷(P)对作物的生理作用磷是植物体内许多重要有机化合物的成分(如核酸、磷脂、腺三磷等),并以多种方式参与植物体内的生理、生化过程,对植物 的生长发育和新陈代谢都有重要作用。核酸和蛋白质是原生质、细胞核和染色体的重要成分,在植物的生命活动和遗传变异中起重要作用。细胞分裂和新器官的形成都少不了他们。供给正常的磷营养,能加速细胞分裂和增殖,促进生长发育,并有利于保持优良品种的遗传特性。特别是作物的生育早期,充足的磷营养对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和早熟、优质高产有重要作用,否则,生长受到抑制,根系发育不良,而且这种影响即使以后大量补给也难于完全弥补。 在氮素代谢中,磷也是重要的,如果磷不足,就会影响蛋白质的合成,严重时蛋白质还会分解,从而影响氮素的正常代谢。所以在缺磷时单施氮肥效果不好,所以我们提倡氮磷肥配合使用。 如果供磷不足,能使细胞分裂受阻,生长停滞;根系发育不良, 叶片狭窄,叶色暗绿,严重时变为紫红色。大量事实表明,充足的 磷营养能提高植物的抗旱、抗寒、抗病、抗倒伏和耐酸碱的能力,能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促进花芽分化和缩短花芽分化的时间,因而能促使作物提早开花、成熟。钾()对作物的生理作用钾对植物的生长发育也有着重要的作用,但它不象氮、磷一样直接参与构成生物大分子。它的主要作用是,在适量的钾存在时,植物的酶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作用。

植物的元素缺乏症

植物的元素缺乏症 摘要:为探求各种主要元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作用,本次试验采用青瓜幼苗 为实验材料,用配制的各种缺乏某种矿质元素的培养液进行培养,根据2周的持续观察记录,进一步了解矿质元素的作用、特点及对植物生长发育的重要性。 关键词:青瓜幼苗、培养液配制、缺素培养。 植物的生长发育,除需要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外,还需要矿质元素,否则植物就不能很好地生长发育甚至死亡。应用溶液培养技术,可以观察各种营养缺乏症的典型症状,进而了解矿质元素对植物生长的必需性;用溶液培养做植物的营养实验,可以避免土壤里的各种复杂因素。近年来也已经应用溶液培养进行无污染蔬菜的栽培生产。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实验仪器:分析天平,培养口杯,鱼缸打气泵,移液管,量筒,烧杯,玻棒,海绵,光合蒸腾仪(如图1所示) 图1 1.1.2实验材料:青瓜幼苗 1.1.3实验药品: ⑴Ca(NO 3) 2 ⑵KNO 3 ⑶MgSO 4 ⑷KH 2 PO 4 ⑸CaCl 2 (6)KCl⑺NaH 2 PO 4 ⑻NaNO 3 ⑼Na 2 SO 4 ⑽MgCl 2?6H 2 O ⑾FeCl 3 ⑿EDTA-Na 2 ⒀FeSO4 ⒁H 3BO 3 ⒂MnCl 2 ?4H 2 O ⒃CuSO 4 ?5H 2 O ⒄ZnSO 4? 7H 2 O ⒅H 2 MoO 4 ?H 2 O 1.2实验方法 1.2.1先按表2-1分别配制贮备液(所有的药品均须分析试剂级),每种溶液1L 表2-1 药品的名称及用量 药品名称用量(g/L) Ca(NO 3) 2 82.07 KNO3 50.56 MgSO 4?7H 2 O 61.62 KH 2PO 4 27.22

玉米的生长过程

玉米生长的各个时期及常见病虫害 玉米各阶段的生长周期的划分从播种到新的种子成熟,叫做玉米的一生。它经过若干个生育阶段和生育时期,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判断玉米生育期不能纯粹以天数衡量,而应以叶片数来估算某个生育时期,从而纠正生育期的天数误差,这对玉米收购商、玉米种植大户很关键。)(一)生育阶段在玉米的一生中,按形态特征、生育特点和生理特性,可分为3个不同的生育阶段,每个阶段有包括不同的生育时期。这些不同的阶段与时期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密切的联系。 1.苗期阶段玉米苗期是指播种至拔节的一段时间,是以生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本阶段的生育特点是:根系发育较快,但地上部茎、叶量的增长比较缓慢。为此,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苗早、苗足、苗齐、苗壮的“四苗”要求,为玉米丰产打好基础。该阶段又分以下两个时期。 a.播种——三叶期一粒有生命的种子埋入土中,当外界的温度在8度以上,水分含量 60%左右和通气条件较适宜时,一般经过 48个小时,即>6天即可出苗。等到长到三叶期,种子贮藏的营养耗尽,称为“离乳期”,这是玉米苗期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土壤水分是影响出苗的主要因素,所以浇足底墒水对玉米产量起决定性的作用。另外,种子的播种深度直接影响到出苗的快慢,出苗早的幼苗一般比出苗晚的要健壮,据试验,播深每增加2.5厘米,出苗期平均延迟一天,因此幼苗就弱。 b.三叶期——拔节三叶期是玉米一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玉米从自养生活转向异养生活。从三叶期到拔节,由于植株根系和叶片不发达,吸收和制造的营养物质有限,幼苗生长缓慢,主要是进行根、叶的生长和茎节的分化。玉米苗期怕涝不怕旱,涝害轻则影响生长,重则造成死苗,轻度的干旱,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下扎。 阅读会员限时特惠 7大会员特权立即尝鲜 2.穗期阶段玉米从拔节至抽雄的一段时间,称为穗期。拔节是玉米一生的第二个转折点,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就是叶片、茎节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和雌雄穗等生殖器官强烈分化与形成。这一时期是玉米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也是田间管理最关键的时期。为此,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中上部叶片增大,茎秆墩实的丰产长相,以达到穗多、穗大的目的。 3.花粒期阶段玉米从抽雄至成熟这一段时间,称为花粒期。玉米抽雄、散粉时,所有叶片均已展开,植株已经定长。这个阶段的生育特点:就是基本停止营养体的增长,而进入以生殖生长为中心的阶段,出现了玉米一生的第三个转折点。为此,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保护叶片不损伤、不早衰,争取粒多、粒重,达到丰产。(二)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1.生育期玉米从播种至成熟的天数,称为生育期。生育期长短与品种、播种期和温度等有关。一般早熟品种、播种晚的和温度高的情况下,生育期短,反之则长。 2.生育时期在玉米一生中,由于自身量变和质变的结果及环境变化的影响,不论外部形态特征还是内部生理特性,均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这些阶段性变化,称为生育时期,各生育时期及鉴别标准如下:(1)出苗期:幼苗出土高约2cm的日期;(2)三叶期:植株第三片叶露出叶心3cm;(3)拔节期:植株雄穗伸长,茎节总长度达2~3cm,叶龄指数30左右;(4)小喇叭口期:雌穗进入伸长期,雄穗进入小花分化期,叶龄指数46左右。(5)大喇叭口期:雌穗进入小花分化期、雄穗进入四分体期,叶龄指数60左右,雄穗主轴中上部小穗长度达0.8cm 左右,棒三叶甩开呈喇叭口状;(6)抽雄期: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顶叶3~5cm;(7)开花期:植株雄穗开始散粉; (8)抽丝期:植株雌穗的花丝从苞叶中伸出2cm左右;(9)子粒形成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体积基本建成,胚乳呈清浆状,亦称灌浆期,这一时期可适当施加点氮肥。如尿素,可增加产量,但切记,在抽丝期之前不可偏施氮肥,以免花期不遇,造成绝收现象。(10)乳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迅速增加并基本建成,胚乳呈乳状后至糊状;(11)蜡

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的 作用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微量元素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1 植物生长的必需元素 地球上自然存在的元素有82种,其余的为人工合成,然而植物体内却有60余种化学元素。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有16种:碳(C)、氢(H)、氧(O)、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硼(B)、锰(Mn)、铜(Cu)、锌(Zn)、钼(Mo)、氯(CL)。各必需植物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含量差别很大,一般可根据植物体内含量的多少而划分为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大量营养元素一般占植物干物质重量的%以上,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和硫共9种;微量营养元素的含量一般在%以下,最低的只有kg,它们是铁、硼、锰、铜、锌、钼和氯7种。 2 微量元素的重要性 微量元素在作物体内含量虽少,但它对植物的生长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植物体内酶或辅酶的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专一性,是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和不可相互代替的。因此当植物缺乏任何一种微量元素的时候,生长发育都会受到抑制,导致减产和品质下降。当植物在微量元素充足的情况下,生理机能就会十分旺盛,这有利于作物对大量元素的吸收利用,还可改善细胞原生质的胶体化学性质,从而使原生质的浓度增加,增强作物对不良环境的抗逆性。 3 微量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硼 硼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土壤的硼主要以硼酸(H3BO3或B(OH)3)的形式被植物吸收。它不是植物体内的结构成分,但它对植物的某些重要生理过程有着特殊的影响。硼能参与叶片光合作用中碳水化合物的合成,有利其向根部输送;它还有利于蛋白质的合成、提高豆科作物根瘤菌的固氮活性,增加固氮量;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