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生长发育与生理特点(二)
- 格式:ppt
- 大小:1.96 MB
- 文档页数:65
玉米特征以及生长环境如下:
•特征。
玉米是禾本科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苞谷、苞米棒子等。
茎秆直立,通常不分枝,基部各节具气生支柱根。
叶鞘具横脉,叶舌膜质,叶片扁平宽大,线状披针形,基部圆形呈耳状,无毛或具疵柔毛,中脉粗壮,边缘微粗糙。
顶生雄性圆锥花序大型,主轴与总状花序轴及其腋间均被细柔毛。
颖果球形或扁球形,成熟后露出颖片和稃片之外,其大小随生长条件不同产生差异,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生长环境。
玉米对热量和水分有一定的要求,整个生育期要求有较高的温度。
种子发芽的温度是6~10℃,适合生长的温度是28~30℃,可以耐低温,开花温度要求25℃以上。
玉米的生长特征
玉米是一种一年生草本植物,它起源于南美洲。
它的茎粗壮,挺直,高可达3米,不分枝。
叶窄披针形或卵圆披针形,顶端渐尖呈尾状。
花单性同株,雄花序腋生,为长而下垂的柔荑花序;雌花序肉穗状,外面是总苞,里面有雌蕊。
果穗又称玉米棒子、珍珠米等,有的地区叫玉蜀黍、包谷、包米、棒子、玉茭、苞米等。
玉米的生长周期大约为60-150天。
在播种后的第7-9天开始发芽,发芽适宜温度为28-35℃。
苗期生长缓慢,需4-5片可见叶片时才开始拔节。
抽雄和散粉期是玉米一生中最旺盛的时期,也是决定产量的关键时期。
花粉传播后约第9天受精,第10-12天完成受精过程。
花丝从授粉到受精需要2-3天,从受精到籽粒形成需要3-5天。
玉米对土壤要求不严,但是以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或砂壤土为佳。
种植时要注意选择适宜的品种和地块,并做好播种前的准备工作。
在生长过程中要进行适当的管理措施,如施肥、浇水、除草等,以保证玉米能够健康地生长并取得丰收。
玉米特征以及生长环境
玉米,作为一种全球广泛种植的作物,其特征与生长环境具有多样性。
以下是对玉米的特征及其生长环境的详细描述。
首先,我们来探讨玉米的植物特征。
玉米属于禾本科,是一种高大的草本植物。
它的茎秆坚韧,通常呈直立或倾斜状态,高度可以从几十厘米到几米不等。
玉米的叶子长而宽,呈绿色,光合作用效率高,有助于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在生长过程中,玉米会形成雄花和雌花。
雄花位于植株的顶部,呈黄色或绿色,而雌花则位于植株的中部,呈绿色。
当玉米成熟时,会结出金黄色的果实,即玉米穗。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玉米的生长环境。
玉米对光照的需求较高,充足的阳光有助于其进行光合作用,促进生长发育。
同时,玉米喜欢温暖的气候,适宜的生长温度通常在20~30摄氏度之间。
此外,玉米对水分的需求也较大,保持适度的土壤湿润对玉米的生长至关重要。
在土壤方面,玉米对土壤的要求相对较高。
它喜欢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土壤,这样的土壤有利于玉米根系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
同时,玉米对养分的需求也较为全面,包括氮、磷、钾等多种营养元素。
为了满足这些需求,种植玉米时通常需要施入适量的肥料。
除了以上提到的因素外,玉米的生长还受到其他环境条件的影响。
例如,风可以帮助玉米传播花粉,促进授粉和结实;而病虫害则可能对玉米的生长造成损害,需要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综上所述,玉米的特征及其生长环境具有多样性。
了解这些特征和环境要求,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种植和管理玉米,提高产量和品质。
同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利用和保护玉米这一重要的农作物资源。
第三章玉米教学目的要求:使学生了解玉米生产的概况,玉米的主要用途,玉米栽培种的分类。
理解玉米需肥需水规律和栽培技术原理。
掌握玉米各生育阶段的生育特点、主攻目标、栽培技术要点。
内容纲要:1、概述2、玉米栽培的生物学基础3、玉米群体结构与合理密植4、玉米栽培技术5、玉米的复播与套种6、特用玉米及其栽培授课内容:第一节概述一、玉米生产的经济地位玉米是重要的粮食作物、也是优良的饲料和工业原料(起源于墨西哥)。
目前全世界生产的玉米子粒约有70-80%作为饲料、约有10-15%为人们食用,约10-15%作为发展工业的原料。
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1、玉米是高产作物玉米是C4作物,光合效率高(光饱和点高;光补偿点低;光呼吸弱;CO2补偿点低),产量潜力大。
自交系杂交种大面积的推广应用;紧凑型玉米的育成和推广。
世界高产记录:春玉米1548.4kg/666.7m2(美国伊利诺斯州农民Herman Warsaw 1985年),夏玉米1096.3kg/666.7m2(山东李登海),中国:春玉米1450 kg/666.7m2。
2、食用玉米的发热量高,具有良好的食用品质,子粒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份:含淀粉72.0%,蛋白质9.6%(仅次于小麦,高于水稻),糖1.58%,纤维素1.92%,矿物质1.56%,脂肪4.9%(高于小麦,水稻),高油玉米含脂肪达10%,用玉米为原料可做味美可口的主副食品100多种。
3、饲用玉米是发展畜牧业的优良饲料,子粒消化率高,营养价值好,被誉为“饲料之王”。
一般2-3kg子粒可生产1kg肉,100kg青贮玉米秸相当于20kg精饲料的营养价值。
4、工业原料以玉米子粒及副产品为原料加工的工业产品达500多种,主要有玉米淀粉、玉米果葡糖浆、玉米油(可降血压)、白酒、黄酒、啤酒、酒精、醋酸、丙酮及汽油等。
玉米子粒能“调中和胃”,穗轴能健脾利湿,花丝有利尿清热的作用,在医药上也有重要用途。
二、玉米生产简况玉米是世界上三大作物之一,栽培面积仅次于小麦、水稻居第三位。
玉米的生物知识有哪些一、植物学特征玉米(学名:Zea mays)是一种单子叶植物,属于禾本科玉米属,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玉米植株通常高大,茎秆粗壮,叶片狭长,排列整齐。
玉米的根系发达,可以在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分。
二、生长周期玉米的生长周期通常分为萌芽期、生长期、抽穗期、结实期和成熟期五个阶段。
在适宜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玉米的生长周期大约为95-120天。
不同品种的玉米生长周期可能会有所不同。
三、繁殖方式玉米的繁殖方式主要是通过种子进行。
玉米的花序位于茎的顶部,是由雄花序和雌花序组成的。
雄花序位于最上方,而雌花序位于雄花序下方。
玉米的授粉通常通过风力传播花粉完成,雄花序上的花粉会飘到雌花序上,完成授粉过程。
四、农艺管理玉米是一种对温度和光照要求较高的作物,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0-30摄氏度。
对土壤要求较宽松、疏松,富含有机质和养分。
在种植过程中,需要注意适时施肥、灌溉和除草等农艺管理措施,以保证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五、主要品种和用途玉米的品种繁多,主要可以分为粮用玉米、饲料玉米和甜玉米等。
粮用玉米是最常见的品种,被广泛用于食品加工和人类的日常饮食。
饲料玉米主要用于畜牧业,作为饲料供动物食用。
甜玉米则因其甜美的味道而受到青睐,常作为蔬菜食用。
六、玉米的营养价值玉米富含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其中,玉米的淀粉含量较高,是人们获取能量的重要来源。
此外,玉米中还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对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有一定的益处。
七、玉米的经济意义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被广泛种植和消费。
不仅可以作为粮食直接食用,还可以用于制作玉米制品如玉米面、玉米淀粉、玉米油等。
此外,玉米还可以用于酿酒和工业原料的生产。
以上就是关于玉米的一些生物知识介绍。
通过了解玉米的特征、生长周期、繁殖方式、农艺管理、主要品种和用途、营养价值以及经济意义,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利用这一重要的农作物。
希望这篇文章能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玉米各阶段的生长周期的划分从播种到新的种子成熟,叫做玉米的一生。
它经过若干个生育阶段和生育时期,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
(判断玉米生育期不能纯粹以天数衡量,而应以叶片数来估算某个生育时期,从而纠正生育期的天数误差,这对玉米收购商、玉米种植大户很关键。
(一)生育阶段在玉米的一生中,按形态特征、生育特点和生理特性,可分为3个不同的生育阶段,每个阶段有包括不同的生育时期。
这些不同的阶段与时期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密切的联系。
1.苗期阶段玉米苗期是指播种至拔节的一段时间,是以生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
本阶段的生育特点是:根系发育较快,但地上部茎、叶量的增长比较缓慢。
为此,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苗早、苗足、苗齐、苗壮的四苗'要求,为玉米丰产打好基础。
该阶段又分以下两个时期。
a.播种----- 三叶期一粒有生命的种子埋入土中,当外界的温度在8度以上,水分含量60 %左右和通气条件较适宜时,一般经过48个小时,即>6天即可出苗。
等到长到三叶期,种子贮藏的营养耗尽,称为离乳期”这是玉米苗期的第一阶段。
这个阶段土壤水分是影响出苗的主要因素,所以浇足底墒水对玉米产量起决定性的作用。
另外,种子的播种深度直接影响到出苗的快慢,出苗早的幼苗一般比出苗晚的要健壮,据试验,播深每增加2.5厘米,出苗期平均延迟一天,因此幼苗就弱。
b.三叶期一一拔节三叶期是玉米一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玉米从自养生活转向异养生活。
从三叶期到拔节,由于植株根系和叶片不发达,吸收和制造的营养物质有限,幼苗生长缓慢,主要是进行根、叶的生长和茎节的分化。
玉米苗期怕涝不怕旱,涝害轻则影响生长,重则造成死苗,轻度的干旱,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下扎。
2.穗期阶段玉米从拔节至抽雄的一段时间,称为穗期。
拔节是玉米一生的第二个转折点,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就是叶片、茎节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和雌雄穗等生殖器官强烈分化与形成。
玉米种植技术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本次培训旨在通过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帮助农民掌握玉米种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提升农业生产能力。
二、培训对象本次培训主要面向种植玉米的农民以及农业技术人员,对于初级、中级和高级的农业从业人员都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三、培训内容1. 玉米的生长发育规律和生理特点2. 玉米的地力和土壤水分要求3. 玉米的种类和品种选择4. 玉米的适宜播期和密度管理5. 玉米的施肥和施药技术6. 玉米的灌溉和排水管理7. 玉米的病虫害防治8. 玉米的机械化收获和贮藏技术四、培训方式1. 理论讲授: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向学员讲解玉米种植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术要点。
2. 实地操作:利用田间地头进行实地观摩和操作演练,帮助学员掌握玉米种植技术中的实际操作技能。
3. 应用案例:通过实际案例分析,帮助学员了解玉米种植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五、培训安排1. 玉米种植技术理论培训时间:3天内容:讲解玉米的生长发育规律、土壤肥力要求、品种选择和播期管理等基本理论知识。
地点:农业技术培训基地2. 玉米种植技术实操培训时间:3天内容:在田间地头进行实地操作演练,包括施肥施药、灌溉排水、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操作。
地点:当地农田3. 玉米种植技术案例分享时间:1天内容:通过农民代表和专家的分享,介绍实际应用案例,以及玉米种植中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
地点: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六、培训师资本次培训将邀请农业专家和资深农民担任培训讲师,他们将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能够为学员提供专业的指导和咨询服务。
七、培训成果通过本次培训,参训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将能够全面掌握玉米种植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提高玉米的产量和质量,改善农业生产环境,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从而促进当地农业生产的全面发展。
八、培训评估在培训结束后,将对参训人员进行培训效果评估,通过问卷调查和现场观察的方式,了解培训效果和学员反馈意见,为今后的培训工作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玉米各阶段得生长周期得划分从播种到新得种子成熟,叫做玉米得一生。
它经过若干个生育阶段与生育时期,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判断玉米生育期不能纯粹以天数衡量,而应以叶片数来估算某个生育时期,从而纠正生育期得天数误差,这对玉米收购商、玉米种植大户很关键。
(一)生育阶段ﻫ在玉米得一生中,按形态特征、生育特点与生理特性,可分为3个不同得生育阶段,每个阶段有包括不同得生育时期。
这些不同得阶段与时期既有各自得特点,又有密切得联系.ﻫ1、苗期阶段玉米苗期就是指播种至拔节得一段时间,就是以生根、分化茎叶为主得营养生长阶段。
本阶段得生育特点就是:根系发育较快,但地上部茎、叶量得增长比较缓慢。
为此,田间管理得中心任务就就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苗早、苗足、苗齐、苗壮得“四苗"要求,为玉米丰产打好基础。
该阶段又分以下两个时期。
ﻫa。
播种——三叶期一粒有生命得种子埋入土中,当外界得温度在8度以上,水分含量60%左右与通气条件较适宜时,一般经过48个小时,即>6天即可出苗.等到长到三叶期,种子贮藏得营养耗尽,称为“离乳期",这就是玉米苗期得第一阶段。
这个阶段土壤水分就是影响出苗得主要因素,所以浇足底墒水对玉米产量起决定性得作用。
另外,种子得播种深度直接影响到出苗得快慢,出苗早得幼苗一般比出苗晚得要健壮,据试验,播深每增加2.5厘米,出苗期平均延迟一天,因此幼苗就弱.ﻫb。
三叶期——拔节三叶期就是玉米一生中得第一个转折点,玉米从自养生活转向异养生活。
从三叶期到拔节,由于植株根系与叶片不发达,吸收与制造得营养物质有限,幼苗生长缓慢,主要就是进行根、叶得生长与茎节得分化.ﻫ玉米苗期怕涝不怕旱,涝害轻则影响生长,重则造成死苗,轻度得干旱,有利于根系得发育与下扎。
ﻫ2、穗期阶段ﻫ玉米从拔节至抽雄得一段时间,称为穗期。
拔节就是玉米一生得第二个转折点,这个阶段得生长发育特点就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就就是叶片、茎节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与雌雄穗等生殖器官强烈分化与形成。
玉米栽培玉米又名玉蜀黍,俗名很多,如苞米、苞谷、玉茭、玉麦、棒子及珍珠米等;学名:Zea mays L.;英名maize、corn;俄文名:кукуруза;日文名:トウモロコシ。
第一节概述一、玉米生产的基本情况。
1.玉米的起源玉米栽培历史已经有4000多年了。
玉米也叫苞米,是世界上第三大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0多亿亩,仅次于小麦和水稻,主产国有:美国、中国、巴西、墨西哥、印度、俄罗斯等国。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时,发现了玉米,并将其带回西班牙,并由此传播到世界各地。
近几十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世界玉米生产得到了迅速发展。
2.促进玉米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用现代的遗传学理论改良玉米改进栽培技术现代化的经营与管理3.玉米生产的现状(1)世界玉米生产概况玉米是世界上分布较广的作物之一,从北纬58°通过热带到达南纬35°—40°的地区,均有大量栽培。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高产杂交种的培育、新技术的应用和花肥用量的增加,世界玉米发展迅速。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报道,1980年至1995年,世界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20亿亩左右,单位面积产量从每亩206kg增加到287kg,提高39.3%;总产量从3940.5亿kg增加到5708.7亿kg,增加44.9%。
美国玉米种植面积基本上保持在4.2—4.4亿亩,单产从381kg 增至579kg,提高52.0%。
据1994年农业统计资料显示(表4—1):玉米总产量最高的前5个国家依次为:美国2542.7亿kg(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44.5%),中国1043.5亿kg (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18.3%),巴西321.4亿kg(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5.6%),墨西哥166.0亿kg(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2.7%),法国129.0亿kg(占世界玉米总产量的2.3%)。
玉米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种植面积在1500万亩以上)的前5个国家依次是:意大利581 kg,美国579 kg,加拿大442 kg,中国329 k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