淤地坝的设计洪水标准
- 格式:ppt
- 大小:525.50 KB
- 文档页数:31
淤地坝技术(图)
淤地坝
淤地坝是指在⽔⼟流失区各级沟道中,以缓洪拦沙、淤地造⽥为主的⽔⼟保持⼯程措施。
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
在流域沟道中,⽤于淤地⽣产的坝叫淤地坝或⽣产坝。
淤地坝设在⼩流域上游各⽀、⽑沟中,均为⼩型淤地坝。
由坝体和开敞式溢洪道两部分组成。
设计洪⽔为20年⼀遇,校核洪⽔为200年⼀遇,单坝控制流域⾯积⼩于0.2km2淤积年限5-7年。
淤地坝⾼度根据⽔⽂计算确定。
典型断⾯见下图所⽰。
⼩型淤地坝坝体断⾯图
溢洪道的断⾯为梯形,底宽与深度由泄洪量计算确定,边坡⽐不⼩于1:1.5,断⾯图见下图。
⼩型淤地坝坝溢洪道断⾯图
⼟料取⽤坚持先低后⾼、先近后远、先易后难的原则,做到⾼⼟⾼⽤,低⼟低⽤,缩短运距。
⼟壤含⽔量应达到设计要求,含⽔量较低的料场,应提前洒⽔和灌⽔。
⼯程建成后,每年汛期前后应对⼯程全⾯检查,⼤⾬后应进⾏特殊检查,若发现⼯程有沉陷、裂缝、滑坡等问题应及时维修。
溢洪道、泄⽔洞若堆积⽯块、杂⼟等及时清理;坝体背⽔坡应适时种植草类、灌⽊,防⽌冲刷坝体。
淤地坝的组成及其运⽤特性:
淤地坝的主要作⽤是拦泥淤地,⼀般不长期蓄⽔,下游也⽆灌溉要求。
淤地坝⼀般由坝体、溢洪道、放⽔建筑物三部分组成。
坝体——挡⽔拦泥;
溢洪道——排泄洪⽔;
放⽔建筑物——沟道常流⽔、库内清⽔通过其排泄到下游;
反滤排⽔设备——排除坝内陆下⽔,防⽌坝地盐碱化,增加坝坡稳定性。
进水渠水深(h )/m 1.304054007水力半径(R)/m 1.262365832进水群底宽(b)/m 10泄洪流量(Q)/m 3/s 62.3595进水渠侧坡(m) 1.5进水渠流速(v)/m/s 3.999615081粗糙系数(n)0.015谢才系数(C)69.30633702湿周(χ)/m 12.35091679纵坡降(i)0.002638185面积(A)/m 215.59137536单位:m距离海拔/m 渠底高度计算用栏计算用栏2挖深0800797.947236312018 2.0527637034802798.547236311617.4 3.45276370310804799.447236311016.5 4.55276370313.5806799.9722363106.515.975 6.027********.5808800.4222363103.515.5257.57776370320.5810801.022236399.514.9258.97776370325.8812801.817236394.214.1310.182763729814802.29723639113.6511.702763732.2816802.777236387.813.1713.222763732.8818802.867236387.213.0815.132763734820803.0472*******.916.952763737.8822803.617236382.212.3318.382763745824804.69723637511.2519.302763750826805.44723637010.520.552763758828806.6472363629.321.352763775829809.197236345 6.7519.802763782828810.247236338 5.717.752763787826810.997236333 4.9515.002763797824812.497236323 3.4511.5027637102825813.247236318 2.711.7527637120825.75815.94723633409.802763703126824815.94723632808.052763703129822815.9472363250 6.052763703132.5820815.947236321.504.052763703134818815.9472363200.052763703 2.052763703140816815.9630654140.0369345920.036934592142814815.9683418120.031658222-1.968341778148812815.984170960.015829111-3.984170889154810816-6计算进口段坡度绘制开挖示意图此处,当进口段流速在4m/s 时,按照明渠均匀流公式,我们计算此时需要的坡降。
大型、中小型淤地坝工程标准一、工程规模1. 大型淤地坝工程是指坝高15米以上,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上的工程。
2. 中小型淤地坝工程是指坝高15米以下,库容10万立方米以下的工程。
二、工程设计1. 大型淤地坝工程应进行详细的工程地质勘查,并根据地质勘查结果进行设计。
设计应包括工程总体布置、建筑物结构形式和尺寸、施工方案等内容。
2. 中小型淤地坝工程可依据简化的工程地质勘查资料进行设计。
设计应包括坝体结构形式和尺寸、溢洪道和输水设施的设计等内容。
三、工程施工1. 大型淤地坝工程施工应按照批准的设计进行,并应严格控制施工质量。
施工应包括筑坝材料的选取和检验、坝体的填筑和碾压、坝体排水设施的施工等内容。
2. 中小型淤地坝工程施工可依据简化的施工图纸进行,并应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
施工应包括坝体填筑、溢洪道和输水设施的施工等内容。
四、工程管理1. 大型淤地坝工程应设立管理机构,负责工程的运行管理、维护保养和安全监测等工作。
管理机构应制定工程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
2. 中小型淤地坝工程可由当地村民委员会或农民用水协会等组织进行管理。
管理机构应制定工程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并严格执行。
五、环境影响1. 淤地坝工程的施工可能会对周边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水土流失、土地利用变化等。
因此,在工程施工前应对可能的环境影响进行评估,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预防和缓解。
2. 在施工过程中应采取必要的环境保护措施,如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加强施工现场管理、采取水土保持措施等,以减少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3. 工程运行过程中应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监测和管理,确保工程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
消力池防洪标准
消力池是指用来缓冲洪峰、减少洪水冲击或调节径流的水利工程设施,也被称为淤地坝。
它通常位于河道下游或支流入河处,通过蓄水调剂的方式在洪峰来临时接纳大量径流,减缓洪水的峰值和洪量,起到减轻洪灾损失的作用。
防洪标准是指针对不同区域或特定水位条件所制定的适当水位控制标准,旨在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河流水情、降雨情况等,制定合理的防洪标准可以确保消力池在面对洪水冲击时能够正常运行,发挥其防洪调节的功能。
防洪标准的制定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 消力池的设计洪水标准:根据当地历史洪水数据和水文气象预测,确定消力池需要能够应对的最大洪水水位和流量,以保证它能够正常运行并发挥最大的防洪效果。
2. 消力池的承载能力:消力池在接纳洪水时需要承受较大的水压力和冲击力,因此需要根据洪水水位和流量确定其承载能力,确保其结构安全。
3. 消力池的泄洪能力:消力池需要具备一定的泄洪能力,以避免水位过高而导致消力池溃堤或其他安全隐患。
因此,防洪标准会考虑消力池的泄洪能力,确保其能够及时排放大量水位。
4. 消力池的运行管理要求:防洪标准还需要考虑消力池的运行管理要求,包括日常巡查、维护保养和应急响应等,以确保其在洪水来临时能够及时启动并发挥防洪效果。
综上所述,消力池的设计、泄洪能力和运行管理等方面的防洪
标准制定是为了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减少洪灾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1 基本情况1.1 流域概况吉安后沟中型坝位于马村河主沟道上游右岸一级支沟,距澄城县东约30km,涉及冯原镇吉安城村,东经109°46'36",北纬35°20'20",坝控面积1.85km2。
属黄土台塬沟壑区,坝控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年侵蚀模数4845t/km2。
1.2 社会经济概况吉安后沟中型坝涉及冯原镇的吉安城行政村,总人口568人,143户,农业劳动力365人,人口密度307人/km2,人均耕地O.13hm2,2007年人均产粮400kg,人均纯收入984元。
1.3 土地利用现状现有农地75.7hm2,果园37.9hm2,林地14.Ohm2,荒地15.2hm2,未利用地3.1hm2,其它用地14.8hm2,流域经过近几年的治理,截止2007年底坝控流域范围累计完成治理面积53.80hm2,基本农田41.9hm2,林地14.0hm2,果园37.9hm2;治理面积占总面积的29.08%。
1.4 坝址地质地形情况流域属鄂尔多斯地台向斜的最南端。
在古生代基岩和新生代红土层构成的古地形之上覆盖了深厚的风成黄土。
地层区划属汾渭地区渭河小区东部。
第四系前基岩出露在低中山区及一些河沟内,构成二级黄土原基底。
据现场查勘测量,该坝所处沟道的流域范围为一椭圆形。
沟道北一南走向,北高南低。
流域主要为黄土性土,娄土及褐土。
黄土覆盖厚度50-80m,属粘性黄土,质地良好,是很好的筑坝材料,储量充足,完全可以满足工程施工需要,且取土方便。
坝址地质为黄土状壤土,坝址沟床没有基岩出露,坝址两岸结构完整,无泉眼,无软弱带和裂隙。
边坡无冲沟和滑塌体右岸适宜布设放水工程,坝址布设在该沟道下游。
坝址沟床高程为750m左右,坡度70°,向上均为梁坡平台。
1.5 工程建设的目的和作用吉安后沟中型坝的兴建,和其上游的淤地坝共同组成完整的坝系,对于流域内开发利用沟坝地,有效防治水土流失将起到显著作用,对减少入黄泥沙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周边村庄解决人畜饮水困难和发展交通、改变生产条件奠定坚实的基础。
生态治理项目中淤地坝的设计模式参考该坝分布南山村8条支沟内,控制流域面积为0.66km2。
沟道平均比降为5%,地貌类型为黄土残垣沟壑区,两岸沟深坡陡,水土流失较严重。
大部分梁峁为黄土覆盖,沟道多为红粘土,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8000m3/ km2?年,多年平均降雨量536.9mm,多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内,占全年降雨量的70%以上,年平均气温10.8℃,无霜期为213天。
根据晋Q834-85《淤地坝工程技术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提供的公式及数表,按10年一遇的洪峰、洪量设计,30年校核,泥沙来量按多年平均值考虑,淤积年限为5年。
根据实测需要建设淤地坝12座。
项目区下游无居民居住,故该工程无人防要求,淤地坝主要控制区间面积径流对地块的冲刷。
根据实测,该项目区域可平整的地块分为12块,需建小型淤地坝12座,现以圪垛村1号坝为例,作典型设计。
1水文计算水文计算采用典型设计,选择1#淤地坝为典型。
1.1设计暴雨量据《规范》采用下式计算式中:H24.p—频率为P的24小时暴雨量(mm)KP —频率为P的皮Ⅲ型曲线模比系数—最大24小时暴雨均值(mm),由表D-4查得=66mm 由附表D-3查得CV=0.52 K10%=1.69 K3%=2.26则: H24.10%= K10% =1.69×66=111.54mmH24.3%= K3% =2.26×66=149.16mm1.2洪峰流量据《规范》采用下式计算QP=c1H24.P·F2/3式中:QP—频率为P的洪峰流量(m3/S)C1—洪峰地理参数H24.P—频率为P的24小时暴雨量(mm)F—淤地坝控制面积(Km2),为0.25km2c1—系数,查表3—1得0.17则:Q10%=0.17×111.54×0.252/3=4.52m3/SQ3%=0.17×149.16×0.252/3=6.35m3/S1.3设计洪量据《规范》采用下式计算:WP=KRPF式中:WP—频率为P的设计洪水总量(万m3)K—小面积洪水折减系数RP—设计暴雨的一次洪水模数(万m3/Km2),K—系数查表3-2得:=0.7查附表D-5得:R10%=2.89 R3%=5.5 则: W10%=0.7×2.89×0.25=0.51万m3W3%=0.7×5.5×0.25=0.96万m31.4洪水总历时据《规范》中3-4式,采用下式计算。
淤地坝设计一、已知基本资料1.流域沟道坝址地形图一张(1/1000);2.坝址以上集水面积5km2;3.经勘测计算求得坝高H与库容V、淤地面积A的关系总图;4.流域年侵蚀模数K=10000t/km2,20年一遇设计洪水量Q20=105m3/s,洪水总量W洪=10万m3,200年一遇洪水量Q200=180m3/s,洪水总量W洪=17万m3。
5.沟道无常流水。
6.坝址附近有充足的筑坝土料,土料内摩擦角ø=20º,内聚力c=0.8t/m2。
7.放水洞设计流量Q=0.5m³/s。
二、设计内容(一)坝址选择坝址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形和地质条件,主要考虑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1、地形:坝址要选择在沟谷狭窄、地形上游开阔平坦、口小肚大的葫芦状地形处,这样筑坝工程量小、库容大、淤地面积大。
此外,还要有宜于开挖溢洪道的地形和地质条件,例如有马鞍形岩石山坳或有红粘土山坡。
2、地质:应选择土质坚实、地质结构均一、两岸无滑坡和崩塌的地段筑坝,且地基无淤泥、泥沙和地下水出没。
3、筑坝材料:坝址附近有足够且良好的筑坝土料、砂石料,开采和运输方便。
水坠法筑坝须有足够水源和一定高度的土料场。
4、其他:用碾压法施工的大型淤地坝,要考虑土料运输机械的操作之便,要求坝址处地形较为开阔平坦。
综合上述,再结合坝址地形图看,本设计将坝址选择在坝址地图上标注的“坝轴线2”处。
(二)淤地坝水文计算1、拦泥库容V拦和拦泥坝高H拦的计算:V拦=F·K·(1-n s)·T/rS式中:V拦——拦泥库容,万立方米;F——流域面积,5平方公里;K——流域年平均侵蚀模数,1万t/(km2.a);n s——坝库排沙比,无溢洪道时取为0,有溢洪道时可稍大,但由安全性方面考虑,本设计取为0;T——设计淤积年限,初设T=5a;rS——淤积泥沙的干容重,取1.30t/m3。
则V拦=5×10000×5÷1.3=19.23万m3根据H-V关系曲线,查得相应坝高海拔为811m,则可计算出H拦=13.1m;再由H-A关系曲线查得拦泥淤地面积为45亩。
1 工程概况淤地坝是指在沟道中为了拦泥、於地所建的坝,是水土流失地区沟道治理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水土保持工程措施。
淤地坝一般由坝体、溢洪道、放水建筑物三部分组成。
其布设形式如附图1——流域沟道坝址地形图(1/1000)中所示。
坝体是横拦沟道中的挡水挡泥建筑物,用以拦蓄洪水,淤积泥沙。
溢洪道是排水建筑物,当淤地坝内洪水位超过设计高度时,就由溢洪道排出,以保证坝体的安全和坝地的正常生产。
防水建筑物用以排泄沟道内的长流水、库内清水等到坝的下游,常采用竖井或卧管的形式。
在本次设计中,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大件(大坝、溢洪道和放水建筑物)齐全的设计方案。
该方案防洪安全对洪水的处理是以排为主,工程建成后运用较安全,上游淹没损失也小,但溢洪道工程量大,但工程投资、维修费用较高。
2 已知基本资料1. 流域沟道坝址地形图一张(1/1000);2. 坝址以上集水面积5km 2;3. 经勘测计算,求得坝高H 与库容V 、淤地面积A 的关系见图;4. 流域年侵蚀模数210000/K t km =, 20年一遇设计洪水流量320105/s Q m =,洪水总量310m W 洪=万, 200年一遇设计洪水流量3200180/s Q m =,洪水总量3W 17m 洪=万;5. 沟道无常流水;6. 坝址附近有充足的筑坝土料,土壤内摩擦角φ=20°,内聚力20.8t /m c =;7. 放水洞设计流量30.5m /Q s =。
3 坝址选择坝址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地形和地质条件。
经过综合考虑工程枢纽布置、坝系整体规划、淹没情况和经济条件的因素,设计坝址定于附图1所示位置。
该位置可满足以下筑坝条件:1. 地形方面。
此处沟谷狭窄,上游地形开阔平坦,口小肚大形似葫芦。
满足筑坝工程量小、库容大、於地面积大的要求。
2. 地质条件。
该处土质坚实、质地结构均一、两岸无滑坡崩塌,且地级无淤泥、流沙和地下水出没。
3. 坝址附近有有足够的筑坝土料,砂石料开采运输方便。
水土保持工程学课程论文学院:********学院班级: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班姓名:*******学号:**********指导老师:*********日期:2016/0607目录1.淤地坝设计基本资料 (1)2.淤地坝总体概况 (1)2.1 淤地坝的概念 (1)2.2 枢纽工程的组成 (1)2.2.1 组成及作用 (1)2.2.2 组成方案选择 (1)2.3 淤地坝分级及设计洪水标准 (2)2.3.1 淤地坝的分类 (2)2.3.1.1 按施工方法分 (2)2.3.1.2 按土坝构筑结构、组成材料分 (2)2.3.2 坝型选择 (2)2.3.2.1 均质土坝 (2)2.3.2.2 非均质坝 (2)2.3.2.3 心墙坝、斜墙坝、铺盖坝、混合坝 (3)3.坝体设计 (3)3.1 坝型选择 (3)3.2 坝高与库容的确定 (3)3.2.1 拦泥坝高 (3)3.2.2 滞洪坝高 (3)3.2.3 安全加高 (4)3.2.4 校核计算 (4)3.2.5 淤地坝总高 (4)3.3 土坝断面结构构造及尺寸拟定 (5)3.3.1 坝顶宽度 (5)3.3.2 坝边坡 (5)3.3.3 坝坡马道 (5)3.3.4 坝坡保护 (6)3.3.5 坝体排水 (6)3.4.1 稳定分析计算的目的 (6)3.4.2 滑坡因素及滑坡形态 (6)3.4.3 土坝稳定分析计算 (7)4.溢洪道设计 (7)4.1 溢洪道概况 (7)4.1.1 位置选择 (7)4.1.2 布置形式 (8)4.2 溢洪道尺寸设计 (8)4.2.1 溢流堰尺寸设计 (8)4.2.1.1 宽顶堰水力计算 (8)4.2.2 陡坡段尺寸设计 (9)4.2.2.1 临界水深计算 (9)4.2.2.2 陡坡长度 (9)4.2.2.3 正常水深 (9)4.2.2.4 水面曲线计算 (9)4.2.3 出口段尺寸设计 (10)4.2.3.1 消能工的形式选择 (10)4.2.3.2 消力池深度计算 (10)4.2.3.3 消力池长度计算 (10)4.3 溢洪道结构设计 (10)4.3.1 进口段 (10)4.3.1.1 引水渠 (11)4.3.1.2 渐变段 (11)4.3.1.3 溢流堰 (11)4.3.2 陡坡段 (11)4.3.3 出口段 (11)5.放水洞工程设计 (11)5.1 防水工程的组成形式 (12)5.2 工程布设 (12)5.3.1 卧管 (12)5.3.1.1 进水孔尺寸计算 (12)5.3.1.2 卧管涵洞断面尺寸计算 (12)5.3.2 消力池 (13)5.3.3 输水涵洞 (13)5.4 工程结构设计 (13)5.4.1 卧管 (13)5.4.2 消力池 (13)5.4.3 坝下输水涵洞 (14)1.淤地坝设计基本资料A.流域沟道坝址地形图一张(1/1000);B.坝址以上集水面积5km2;C.经勘测计算,求得坝高H与库容V、淤地面积A的关系见图;D.流域年侵蚀模数K=10000t/km2, 20年一遇设计洪水流量Q20=105m3/s,洪水总量W洪=10万m3,200年一遇设计洪水流量Q200=180m3/s,洪水总量W洪=17万m3;E.沟道无常流水;F.坝址附近有充足的筑坝土料,土壤内摩擦角φ=20°,内聚力c=0.8t/m2;G.放水洞设计流量Q=0.5m3/s2.淤地坝总体概况2.1淤地坝的概念淤地坝是指在沟道中为了拦泥、淤地所建的坝,坝内淤成的土地称为坝地。
淤地坝初步设计报告1. 引言淤地坝是一种常见的土石坝类型,通过使用可压缩性材料,如粘土或淤泥,构筑而成。
本报告旨在对所设计的淤地坝进行初步设计,并提供相应的技术参数和设计原则。
2. 淤地坝设计原则在进行淤地坝初步设计之前,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设计原则:2.1 安全性淤地坝必须具备足够的抗渗性能,确保在任何工作条件下都能有效地防止水流穿透坝体。
此外,坝体的稳定性和抗震性能也是设计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2.2 经济性淤地坝的设计和施工应尽可能节约资源和成本,同时不降低结构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2.3 可持续性淤地坝的设计要充分考虑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保护的要求,最大程度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3. 技术参数根据初步设计的要求,以下为淤地坝的技术参数:- 坝型:土石淤地坝- 坝高:30米- 坝顶宽度:10米- 坝底宽度:60米- 顶部边坡比:1:3- 底部边坡比:1:2.5- 坝体材料:黏土- 闸门:不设闸门- 设计洪水位:35米4. 设计计算根据所提供的技术参数,进行以下设计计算:4.1 坝体稳定性计算通过对坝体受力进行计算,确定坝体稳定性的可靠性。
计算中需要考虑坝体自重、水压力、抗滑安全系数等因素。
4.2 抗渗性计算淤地坝的抗渗性能是一个重要的设计要求。
根据实测水文数据和地质勘探结果,进行抗渗性计算,确保满足设计要求。
4.3 底板稳定性计算淤地坝的底板需要具备足够的稳定性,以承受水压力和坝体重力。
进行底板稳定性计算,确定底板的厚度和加固措施。
5. 结论本报告对淤地坝的初步设计进行了概述,并提供了相应的技术参数和设计原则。
根据设计计算结果,建议在继续深入设计前进行更详细的地质勘探和水文数据收集。
同时,要确保淤地坝的稳定性和抗渗性能,兼顾经济性和可持续性,在施工过程中需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执行。
参考文献1. 李晓秋. 水利水电工程概论.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2.。
1基本情况1.1坝址位置:***淤地坝位于罕台川合同沟小流域,在已建老陈沟骨干坝上游沟道内,行政区划属***耳字壕镇万胜龙村,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5km2。
1.2建坝的目的、意义、作用,***淤地坝主要作用是:拦蓄洪水、泥沙,保证下游老陈沟骨干坝坝地的生产,同时淤澄上游土地,抬高侵蚀基准面。
1.3坝址、地质、地形情况:坝址处沟底宽66m,沟底比降3.0%,沟岸较陡,沟坡覆盖第四系风积黄土状砂壤土,厚度在0.1-1.0m。
沟底覆盖层为第四系风洪积沙壤土,厚度一般1.5~2.0m,•其下大部分为白垩系、侏罗系黄绿或紫红泥质长石砂岩、砾岩,厚度较大,岩性结构松散。
上游支毛沟多呈“∨”形,处于发育阶段,沟头前进,沟岸扩张,其余沟坡为砂壤土,也有部分沙土。
1.4水文气象:合同沟流域属大陆性气候,其特点是干旱少雨多风沙,蒸发量大,无霜期短,据树林召气象站资料显示,多年平均气温6.1℃,蒸发量2157mm,冬春多风沙,风沙期70天以上,一般为北风和西北风,•风力多在5-8级,冻结期一般开始于11月上旬,解冻一般在3月下旬,•冰冻期130天,冻结深度1.0-1.4m,多年平均降雨量310.3mm,枯水年141.9mm,丰水年486.1mm,降水时空分部极不均匀,大部分集中在七、八、九三个月,由于雨期短,多暴雨,致使洪峰流量大而历时短。
1.5工程规模及设计标准: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5km2,根据GB/T16453.3-1996淤地坝设计洪水年限与淤积年限之规定,该工程属中型淤地坝。
防洪设计标准30年一遇设计,50年一遇校核。
设计淤积年限10年。
工程由拦河土坝与泄水洞二大件组成。
1.6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6.1集水面积1.5km2。
1.6.2土坝:拦泥坝高5.74m,滞洪坝高2.8m,安全超高1.0m,坝顶宽3.0m,考虑推土机的爬坝能力,上下游坝坡均取为1:3.0。
1.6.3库容:总库容21.23万m3,防洪库容11.34万m3,淤积库容9.89万m3。
淤地坝工程设计班级:姓名:学号:第一章概况第二章第一节基本情况1.坝址以上集水面积5km2;2.经勘测计算,求得坝高H与库容V、淤地面积A的关系见图;3.流域年侵蚀模数K=10000t/ km2,20年一遇设计洪水流量Q20=105 m3 /s,洪水总量W洪=10万m3,200年一遇设计洪水流量Q200=180 m3 /s,洪水总量W 洪=17万m3;4.沟道无常流水;5.坝址附近有充足的筑坝土料,土壤内摩擦角φ=20°,内聚力c=0.8t/m2 ;6.放水洞设计流量Q=0.5 m3 /s 。
第二节兴建该工程的目的和作用兴建该坝的主要目的是拦蓄泥沙,防止水土流失,抬高侵蚀基准点,提高坝系整体的防洪能力,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拦泥淤地。
该坝建成10年后,拦蓄泥沙约39万m3,可新增坝地104亩,治理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第二章水文计算拦泥库容计算:V栏= F·K·(1- N S)·T/r S式中:F——淤地坝控制的流域面积,km2,取5 km2.K——年平均侵蚀模数K=10000t/ km2.N S——坝库排沙比,此处取为0.r S——淤积泥沙的干容重,t/m3,淤积泥取1.3t/m3.T——m3设计淤积年限,N=10年.得出V栏=38.46万m3由H-V曲线查得相应的h拦=20.7m工程设计第一节枢纽组成通过调查坝址处地形、经多方案比较,确定中型淤地坝的枢纽组成为大坝,溢洪道和放水建筑物(卧管、涵洞、明渠及消力池)三大件。
放水建筑物布置在大坝右岸。
坝址附近有足够的土料,其储量足以满足填筑坝体的需要,故坝型选择为均质碾压土坝。
第二节土坝设计一.坝高计算采用公式:H= h拦+h滞+h安式中:H——总坝高,m.h拦——拦泥坝高,m.h滞——滞洪坝高,m.h安——安全超高,m.由坝高——库容曲线逐一进行试算后,确定拦泥坝高:h拦=20.7m,相应拦泥高程为820.7m,淤地面积约为98亩,淤地年限约为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