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船的鸟
- 格式:docx
- 大小:14.63 KB
- 文档页数:4
部编版小学语文《搭船的鸟》课文原文及赏析
《搭船的鸟》课文原文:
我和妈妈一起坐船到乡下外婆家去。
我看见一只翠鸟搭上了我们的船。
这只翠鸟的颜色非常鲜艳。
它的头上的羽毛像橄榄色的头巾,绣满了翠绿色的花纹。
背上的羽毛像浅绿色的外衣。
腹部的羽毛像赤褐色的衬衫。
它的眼睛圆溜溜的,嘴巴尖尖的,一双红色的小爪子紧紧地抓住船舷。
翠鸟飞起来了,红色的小爪子从船舷上划过,留下一道痕迹。
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
可是,没一会儿,它又飞出来了,红色的小爪子上抓着一条小鱼。
它飞到了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我问妈妈:“这只翠鸟为什么会在我们船上?”妈妈说:“它是在捕鱼吃呢。
”
赏析:
《搭船的鸟》是部编版小学语文的一篇课文,通过一个小学生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一只翠鸟在船上的生活情景,展现了大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课文首先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展示了翠鸟美丽的外表和独特的习性。
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将翠鸟的羽毛比作头巾、外衣和衬衫,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其鲜艳的色彩和独特的形态。
同时,通过描述翠鸟的动作和行为,如“圆溜溜的眼睛”、“尖尖的嘴巴”、“紧紧抓住船舷的小爪子”等,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翠鸟的生活状态和生存智慧。
其次,课文通过母子之间的对话,揭示了翠鸟在船上的原因——捕鱼。
这个情节不仅丰富了故事的内容,也寓教于乐,让小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了解自然界的生态知识。
总的来说,《搭船的鸟》这篇课文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奇妙,同时也寓含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和艺术价值。
三年级上册语文搭船的鸟
摘要:
1.搭船的鸟的背景介绍
2.搭船的鸟的故事情节
3.搭船的鸟的寓意和启示
正文:
【搭船的鸟的背景介绍】
《搭船的鸟》是一篇三年级上册的语文课文,讲述了一只翠鸟在船上与孩子们亲密互动的故事。
作者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示了大自然的美好和谐,并倡导孩子们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搭船的鸟的故事情节】
故事发生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夏日午后,一群孩子们在河边玩耍,突然发现一只翠鸟飞到了船上。
孩子们惊喜地观察着翠鸟,它并不怕人,反而主动靠近孩子们,似乎想与他们一起玩耍。
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抚摸着翠鸟,感受着它美丽的羽毛。
翠鸟则用它明亮的眼睛看着孩子们,仿佛在说:“我是你们的朋友,让我们一起玩吧。
”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翠鸟每天都来船上与孩子们相伴。
他们一起欣赏美丽的江景,一起分享快乐时光。
孩子们渐渐发现,翠鸟原来是个捕鱼高手,它能迅速捕捉到河里的小鱼。
然而,有一天,翠鸟没有再来船上。
孩子们焦急地寻找,才发现翠鸟被困在了下游的一个渔网里。
孩子们决定帮助翠鸟,他们用尽办法,终于将翠鸟救出。
翠鸟得救后,欢快地飞向天空,孩子们也为自己的善举感到高兴。
【搭船的鸟的寓意和启示】
《搭船的鸟》这个故事寓意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
翠鸟和孩子们的亲密互动,让我们看到了动物和人类之间的友谊。
故事告诉我们,保护生态环境、关爱动物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们应该珍惜大自然的美好,让和谐共处成为现实。
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可以学到关爱动物、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搭船的鸟》教案《搭船的鸟》教案(精选15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本店铺帮大家整理的《搭船的鸟》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搭船的鸟》教案 1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认读本课生字,学写翠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展开想象,理解课文,体验情感。
3、能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动作的描述,学会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进行仿写。
二、教学重难点:能通过品读对翠鸟的外形和捕鱼动作的描述,学会作者仔细观察、抓住特点的方法,进行仿写。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搭船”一词。
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搭船的鸟)。
哪位同学知道“搭船”的意思。
(顺便乘坐船)你有过搭船或搭车的经历吗?(有)我们这一课的题目是《搭船的鸟》,同学们,鸟会搭船,奇不奇怪?通过预习,我们知道这是一只(翠鸟)。
2.出示翠鸟图片。
我们一起跟翠鸟朋友打个招呼吧。
——你好,翠鸟!一生读翠鸟的简介(二)学习字词师:我们一起把翠鸟朋友的名字写出来吧。
1.出示翠字。
请你观察“翠”字在田字格中的占格,写的时候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上面不是“羽”,下面“十”的竖不能往上写得太长。
)2.请同学们拿出你的指板,跟老师书空。
在你的练习本上写两个。
注意你的坐姿和执笔姿势。
同桌检查并修改。
3.翠鸟朋友还给我们带来了几个它的朋友,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下它们吧。
①现在老师想找小老师来领读一下这些词语朋友,哪位同学想来展示。
同学们举手都很积极,我们来排火车领读吧。
(排火车儿歌)②刚才的小老师领读的真棒,你们认识这些词语朋友了吗?向你的同桌介绍一下他们吧!(三)翠鸟外形1.同学们,你看,翠鸟朋友也在向我们打招呼呢!请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是一只怎样的翠鸟?2.让我们走进课文,看看作者笔下的翠鸟又是什么样的呢?请同学们先看阅读提示。
三年级上册课文搭船的鸟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课文《搭船的鸟》有关知识整理如下;一、《搭船的鸟》课文原文15 搭船的鸟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到乡下外祖父家里去。
我们坐在船舱里。
天下着大雨,雨点打在船蓬上,“沙拉、沙拉”地响。
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后来,雨停了。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
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
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
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衔着一条小鱼。
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
哦,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二、作者介绍:郭风原名郭嘉桂,祖籍福建莆田。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
主要作品:童话诗集《木偶戏》《火柴盒的火车》;童话散文集《鲜花的早晨》《蒲公英和虹》等。
三、我会写:搭dā(搭船、搭车、勾三搭四)亲qīn(母亲、父亲、亲密无间)父fù(祖父、父亲、父老乡亲)沙shā(沙漠、豆沙、沙滩)啦lā(来啦、沙啦、哗啦)响xiǎng(响声、音响、不同凡响)羽yǔ(羽毛、羽绒、羽翼)翠cuì(翠绿、翠竹、翠色欲流)嘴zuǐ(张嘴、嘴巴、七嘴八舌)悄qiāo(静悄悄、悄悄、悄悄话)吞tūn(吞下、吞咽、吞吞吐吐)哦ò(好哦、来哦、走哦)捕bǔ(捕鱼、捕鸟、捕捉)四、我会认字:鹦yīng(鹦鹉)鹉wǔ(鹦鹉、鹦鹉舌、绿鹦鹉)五、多音字:长cháng(长度)zhǎng(长大)悄qiāo(静悄悄)qiǎo(悄然)啦lā(呼啦)la(来啦)难nán (困难)nàn (灾难)六、近义词:美丽一一漂亮用力一一费力衔一一叼一下子一一一眨眼七、反义词:美丽一一丑陋用力一一省力吞---吐静悄悄一一乱哄哄八、理解词语:船舱:船内载乘客、装货物的地方。
《搭船的鸟》课文原文与课文朗读1、《搭船的鸟》课文原文与课文朗读[-video vids=n07398ji7a8]搭船的鸟我和母亲坐着小船,到乡下外祖父家里去。
我们坐在船舱里。
天下着大工业雨,雨点打在船蓬上,“沙拉、沙拉”地响。
船夫披着蓑衣,在船后用力地摇着橹。
后来,雨停了。
我看见一只彩色的小鸟站在船头。
多么美丽啊!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有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
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它什么时候飞来的呢?它静悄悄地停在船头不知有多久了。
它站在那里做什么呢?难道它要和我们一起坐船到外祖父家里去吗?我正想着,它一下子冲进水里不见了。
可是,没一会儿,它飞起来了,红色的长嘴里衔着一条小鱼。
它站在船头,一口把小鱼吞了下去。
母亲告诉我,这是一只翠鸟。
哦,我明白了,这只翠鸟搭了我们的船,在捕鱼吃呢。
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郭风,选作课文时有改动。
2、在朗读课文中感悟语言文字──《雨点儿》课堂实录及评析【背景】《雨点儿》是一篇科学童话,它通过大、小雨点的对话,告诉了孩子们植物的生长与雨水的关系。
课文生动浅显,语言优美,富有童趣,学生爱读,并且能读懂。
在教学时,我根据课文的特点以读为主线,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调动其情感参与,引导他们读懂课文,入情入境地读、有滋有味地读,在读中体验,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有所创新,从中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对低年级的教学要求,我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复习巩固11个生字;会写1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阅读中,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目标:用学生喜欢的角色扮演的方式学习课文,结合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朗读课文中,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自然的美。
〖教学重点〗1、在田字格中写好"方'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搭船的鸟阅读理解《搭船的鸟》是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
文章开头简洁,作者乘船去乡下的外祖父家,“我”留心周围的事物,目光敏锐,很快就被飞翔的翠鸟吸引了。
接着“我”细致观察了翠鸟,它的颜色、动作和神态都非常美。
最后,“我”通过妈妈的介绍了解了翠鸟捕鱼的本领。
课文中,“我”在大自然中认识翠鸟的过程让“我”明白了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人们可以从大自然中获得很多知识。
翠鸟的出现让“我”对大自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我”对翠鸟的细致观察则让“我”了解了翠鸟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这种观察和发现的过程不仅让“我”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也让“我”更加热爱大自然。
同时,这篇课文也引导我们要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在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中,我们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同时也要学会从自然中学习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在阅读这篇课文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深入理解:一、理解课文内容1.了解翠鸟的外形特点和生活习性。
通过阅读课文,我们可以了解到翠鸟的外形颜色非常鲜艳,翅膀带有蓝色和黑色斑点,嘴巴长而尖,爪子锋利。
翠鸟喜欢栖息在树上,善于飞翔,而且喜欢吃小鱼、虾和昆虫等食物。
2.理解作者对翠鸟的情感态度。
作者通过对翠鸟的细致观察和描述,表达了对翠鸟的喜爱之情。
这种情感态度不仅体现在对翠鸟的外貌描写上,也体现在对翠鸟的动作和神态描写上。
通过这些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翠鸟的喜爱和关注。
二、分析课文结构1.文章开头简洁明了,直接交代了作者乘船去外祖父家途中的所见所闻。
通过描述船行的地点和时间,引出了下文对翠鸟的描写。
2.接着,文章进入主体部分,详细描述了翠鸟的外形、动作和神态。
这部分内容是文章的主体,通过细致的描写展现了翠鸟的特点和生活习性。
3.最后,文章通过妈妈的介绍结束了对翠鸟的描写,同时也点明了文章的主旨——大自然是人类的老师,人们可以从大自然中获得很多知识。
关于搭船的鸟的问题及答案如下:
1.问题:搭船的鸟是什么鸟?
答案:搭船的鸟是指翠鸟。
2.问题:翠鸟为什么要搭船?
答案:翠鸟搭船是为了捕鱼。
3.问题:翠鸟捕鱼的本领如何?
答案:翠鸟捕鱼本领高强,能在飞行中准确地捕捉到水中的鱼类。
4.问题:翠鸟为什么会在船上捕鱼?
答案:翠鸟在船上捕鱼是因为船只行驶时产生的波浪和声音会惊扰水中的鱼类,吸引它们浮出水面,从而方便翠鸟捕食。
5.问题:搭船的翠鸟为什么不怕人?
答案:搭船的翠鸟不怕人可能是因为它们已经习惯了人类的存在和活动,也可能是因为它们认为人类并不会对它们构成威胁。
《搭船的鸟》是一篇描绘鸟儿在人类生活中的情景的散文,选自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
这篇课文通过描绘鸟儿在船上搭便车的情景,展现了鸟儿与人类和谐共生的画面,同时教育学生要爱护动物,保护自然环境。
课文原文如下:
搭船的鸟
鸟儿站在船舷上,跟着船一起飞。
船到港口了,鸟儿跟着船一起进港。
鸟儿搭船,一点儿也不麻烦。
有时候,鸟儿站在船舷上,有时候,鸟儿站在桅杆上,有时候,鸟儿站在船舱的窗边。
鸟儿搭船,有时候是为了觅食,有时候是为了游玩。
鸟儿搭船,一点儿也不妨碍船的行驶。
有时候,鸟儿在船头飞,有时候,鸟儿在船尾飞,有时候,鸟儿在船的中间飞。
鸟儿搭船,有时候是为了看风景,有时候是为了找朋友。
搭船的鸟儿,真是可爱!。
15搭船的鸟
本文以一个孩子的口吻写了他在大自然中观察、认识翠鸟的过程,字里行间充满了一颗童心对大自然的爱。
课文以“搭船的鸟”为题,“搭”是“乘、坐”的意思,一个“搭”字使鸟儿具有了灵性,体现了鸟和人在大自然中的和谐。
在大自然中,我们要有一双会观察的眼睛和一颗爱大自然的心。
文中的“我”正是这样的孩子。
当“我”乘船去乡下的外祖父家时,“我”在途中用善于观察的眼睛捕捉到了这一情景,便将一只充满灵性的鸟儿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本课虽然内容短小,但文中的许多事物离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较远,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各种手段呈现,引导学生走入文本。
教师可在课前从网上找一些图片,通过看图,学会将会对这些陌生的事物有一定的认识,并在课前安排学生去收集翠鸟的一些资料,使他们对这种陌生的鸟类有更深的了解。
【知识与技能】
1.会认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读写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地观察。
3.读语段,品味词语来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过程与方法】
1.朗读、圈画重点,培养学生想象情景的能力。
2.发现作者细致观察的奇妙,逐渐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与动物和谐共处的美好境界,培养学生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重点
会认4个生字,掌握1个多音字,会写13个生字,读写重点词语。
难点
体会作者对哪些事物作了细致地观察。
教师: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了解认识翠鸟。
2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重点
识字写字。
难点
感知课文内容。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利用课件展示一些人与动物和谐共处,互相亲近的图片供学生欣赏。
师:一天,一只翠鸟搭上了一位小朋友的船,它要干什么呢?小朋友心里是怎样想的呢?让我们一起到今天要学的课文中去看看吧,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质疑课题,看到课文的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预设以下几种答案:
(1)是什么鸟要搭船?
(2)这只鸟是什么样子的?
(3)这只鸟为什么要搭船?
(4)这只鸟搭船要去哪里,去干什么?
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标出自然段的序号,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互助识字,交流识字方法。
2.课件出示典型字,指名口头组词,教师指示“啦”是多音字。
3.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正确流利。
4.检查朗读,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汇报时可自定齐读人数,也可以选一名同学代表本组朗读,听后其他同学随机评价。
5.更换语境,出示含有生字的其他句子,让学生再认。
6.脱离语境,小组长检查组内识字情况。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搭船的鸟是什么鸟。
你喜欢这样的小鸟吗?为什么?从课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说一说。
四、指导生字书写
1.出示要求会写的字。
2.学生认字,给生字注音。
3.学生给生字找词语朋友。
(指名组词)
4.教师范写,学生观察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5.学生说一说怎样把字写规范、写美观。
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记忆(如:新旧字比较记忆),同时要从汉字的构字特点(结构、偏旁等)方面予以指导。
6.学生书写。
7.展示交流。
搭船的鸟
第二课时
1.读课文,体会作者细心地观察和描写。
2.阅读语段,通过品味词语,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重点
通过重点词句,想象情景。
难点
体会作者的细心观察。
一、复习导入
1.出示生字词卡片,复习巩固。
2.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搭船的鸟》。
1.课文中都有哪些人?他们要干什么去?途中遇到了谁?(文中讲了“我”和母亲坐船去乡下外祖父家里,途中遇到了一只搭船捕鱼吃的翠鸟。
)
2.齐读第1自然段。
教师相机出示“小船”的图片。
三、品读第2自然段,体会观察
1.边读边想,搭船的鸟是什么样的,你喜欢这样的鸟吗,为什么?教师随着学生的发言,随机点拨,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出示第2自然段。
3.指名学生读。
4.交流读后的体会。
师:在你眼前,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这只翠鸟有哪些特点?请用笔在文中画出来。
6.教师板书这只翠鸟的特点。
羽毛——翠绿
翅膀——带着一些蓝色 嘴巴——长、红色
7.交流讨论,作者抓住了翠鸟的什么特点来进行观察和描写。
8.教师总结。
作者仔细观察,抓住了翠鸟的外形特点,通过展开想象和与同类事物作比对翠鸟进行了描写。
四、品读第3自然段 师:如果你看到这样一只小鸟立在船头,你会产生什么想法?引导学生读第3自然段中的问句。
师:那么这只翠鸟到底要干什么呢?(学生自由想象,小组内交流。
)
五、品读第4、5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找出描写翠鸟捕鱼时的动词,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
2.从这些动词中,你发现了什么?(作者观察得十分仔细。
)
3.师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指名学生回答这只翠鸟搭船是要干什么。
(捕鱼吃) 六、升华主题,出示图片《搭船的鸟》
师:同学们看到这幅图片想到了什么?你们觉得这幅图片怎么样?你喜欢这样的情景吗?你们能像作者那样仔细观察,然后写一种小动物吗?(学生交流。
)
搭船的鸟
⎭
⎪⎬⎪
⎫美丽⎩⎪⎨⎪
⎧羽毛——翠绿翅膀——带着一些蓝色
嘴巴——长、红色本领高⎩
⎪⎨
⎪⎧一下子没一会儿翠鸟
教学本课时,我让学生读课题后提出自己的疑惑,明确想学的内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通过从文中找有关的词句,发现作者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想象翠鸟捕鱼的情景,并再次通过体会描写翠鸟捕鱼的动词去引导学生感悟:只有仔细地观察,才能用上这么准确的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