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摆脱中心控制走向多中心协同发展——巴黎大区规划演变及启示
- 格式:pdf
- 大小:2.98 MB
- 文档页数:3
金融 │ Finance 2014.10 Shanghai Economy 38Strategic Planning Interpretation of Paris 2030巴黎大区最新的战略规划是法国政府主导的、以空间布局和调整为核心的战略性探讨,编制期间邀请了众多国际规划团队出谋划策,纳入了深度的部门和公众咨询,无论在规模还是影响力上都是全球战略规划领域的一次重要探索,对上海2040总体规划的编制有比较高的借鉴意义。
巴黎大区2030战略规划解读文/ 陈 洋2015.08 Shanghai Economy 国际 │Internation o . All Rights Reserved.392014.10 Shanghai Economy Finance │ 金融背景:巴黎大区及SDRIF法国行政区划的基本等级依次是:大区、省、市镇。
我们所说的巴黎大区,或者巴黎大都市区,实际上是法国本土22个大区之一——法兰西岛(île-de-France),与中国的直辖市概念相当,包含了巴黎省、近郊三省和远郊四省,面积12000k m 2,是上海的两倍,人口1180万,为上海的一半。
巴黎中心城区,即巴黎省,面积为105km 2,与上海内环相当,人口250万,为内环的70%。
由于巴黎特殊的战略地位,在法国《城市规划法典》中明确规定了“巴黎大区战略规划”(SDRIF: Le Schémadirecteur de la régionÎle-de-France)的特殊法定地位及其编制要求。
在法国城市规划体系中,S D R I F 代替了“大区国土规划纲要”(SRADT),法律效力相当于“空间规划指令”(DTA),即它虽然是大区层面的战略性规划,但在土地使用方面具有指令性,直接指导省和市镇层级的规划。
本次2030年SDRIF 的编制由巴黎大区政府负责,委托巴黎规划院牵头编制,2004年启动,先后由总统委托13个国际建筑规划团队进行研究,2012年编制完成,次年通过大区议会和国家行政院的审议,2014年开始实施。
巴黎是法国的首都,也是法国最大的城市,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商业中心,与纽约伦敦东京并称为国际四大都市。
同时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艺术之都。
巴黎地处法国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横跨塞纳河两岸。
广义的巴黎有小巴黎和大巴黎之分。
小巴黎指大环城公路以内的巴黎城市内,面积105.4平方公里,人口200多万;大巴黎包括城区周围的上塞纳省等七个省,共同组成巴黎大区,面积达12000平方公里,人口约1100万,几乎占全国人口的五分之一。
接下来从巴黎的历史规划讲起。
巴黎在历史时期主要有三次重要的历史阶段,对其城市规划起了重大的影响。
首先要介绍一下中世纪及文艺复兴时期的巴黎,整个欧洲都如出一辙的肮脏,而巴黎甚至可以被称作是最脏的城市。
在中世纪,街道没有铺路石,满地都是垃圾粪便堆积成的泥浆,下雨天更是肮脏不堪。
巴黎的所有下水道都直接通向塞纳河,而市民又直接从塞纳河取水饮用。
当时居住在凡尔赛宫中的贵族都直接在房间内排泄,因此他们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换一个房间居住,弄脏的房间就有人来清洁。
这样一个肮脏的时期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基督教对人们精神的黑暗统治,城市规划的杂乱无章,疾病常发的社会现象促使城市改革发生。
15世纪前后,文艺复兴,资产阶级萌芽,基督教的统治地位被强烈动摇。
16世纪的法国统治者致力于国家统一,到17世纪中叶成为欧洲最强大的中央集权王国。
这一时期,城市建筑风格主要是为君主服务的“古典主义”。
在建筑外形上显得端庄雄伟,但内部则极尽奢华,空间效果和装饰上带有强烈的巴洛克特征,到18世纪则演化成洛可可风格。
在城市规划思想领域,”古典主义+巴洛克“的设计思想对后来的豪斯曼改建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前文提到的绝对君权时期,道路桥梁供水等城市建设工程开始有了些发展,巴黎昔日破破烂烂的房屋被整改成了整齐一色的砖石联排建筑。
这些改建工作多在广场或大街旁,形成完整的广场和街道景观。
绝对君权时期最伟大的产物是对着卢浮宫建立的一个大而深远的视线中轴。
法国巴黎城市轴线发展演变研究摘要:巴黎城市轴线起点位于塞纳河心西岱岛上,是法国的大地原点。
轴线向西延伸9.2公里,止于德方斯新拱门,串联着巴黎的过去与未来,也是巴黎历代城市建设精华的集中展示地。
本文意图将轴线发展演变重置于其历史阶段及社会背景中,提炼不同时期影响轴线发展建设的关键要素,总结轴线建设对城市空间发展的重要统领作用,并提出轴线塑造要点及设计策略。
一.名城起源——从渔村到王国首都(公元前5000多年~公元15世纪)西岱渔村(公元前5000年~公元3世纪):公元前5000年,塞纳河心的西岱岛上已有古人类的聚落。
高卢人渔猎种植,建起百人规模的小渔村,开启了城市建设步伐。
随着人口聚集及村落拓展,人们跨过塞纳河不断向其北侧扩展建设空间。
罗马营寨城(公元3世纪~9世纪):公元3世纪,在营寨城的基础上建起了“巴丽吉人PARISI”首府。
为了抵挡外族入侵,高卢-罗马人围绕西岱岛建起了历史上第一道城墙,巴黎从此得名。
到3世纪中叶,形成了跨越塞纳河的东西、南北两条城市发展轴,是今天巴黎城市重要道路的雏形。
围绕东西、南北两条城市发展轴,形成网格状的传统城市格局,是巴黎城市建设中对早期城市规划思想及实践的体现。
王国首都(公元10世纪~16世纪):公元987年,巴黎成为法兰西王国首都。
12-13世纪间,城墙内的城市越发拥挤并向城墙外扩张,至13世纪末,巴黎人口达到7万人。
城市仍然主要向北侧跨河发展,并保障城市安全建立了罗浮堡垒和巴士底堡垒,并从卢浮堡垒至巴士底堡垒(对称)形成防御型城市轴线。
右岸(塞纳河以北)成为商贸及手工业区、左岸(塞纳河以南)形成科教区。
二.格局初成——从堡垒到欧洲中心(公元16世纪~公元19世纪中叶)重塑巴黎(公元16世纪~17世纪):在路易十四时期(1661-1715)国力达到鼎盛,建立起了强大的边疆国防体系,为他全面重构巴黎提供基础。
这一国势的改变,直接影响了城市建设的思路。
主政者认为,国家足够强大,不再需要中世纪的防御工事也能保障城市免于外敌,于是在1669年,巴黎拆除所有城墙以林荫步道取而代之,开启了公共活动空间的塑造。
法国城市化历程对我国的启示摘要:城市化是人类生产与生活方式由农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城市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潮流,世界各国的具体国情不同,所以其城市化又有着不同的发展模式。
法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城市发展史的高度城市化的国家,在其实现城市化的过程中有着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我们借鉴关键词:法国城市化中国启示作为传统的农业国,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2%—83%,1931年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51.2%。
经过漫长的百年的发展,法国实现了城市化。
中国作为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农业大国,在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应积极吸取国外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
虽然中法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情上有着巨大的差异,但是法国在实现城市化的过程中体验了各种酸甜苦辣,其中有益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深刻的教训,我们也要引以为戒。
一、法国的城市化历程法国最早的城市兴起于高卢——罗马时代,在11——14世纪又形成了第二批城市,16——17世纪兴起了第三批城市,在法国土地上已形成了稠密的城市网。
工业革命后,工厂的生产技术有了进步,生产规模扩大,吸引了更多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
根据法国教授菲利普·潘什梅尔的研究,法国城市化始于19世纪30年代,城市化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19世纪30年代——19世纪70年代初:法国城市化的起步阶段,城市化进程缓慢,经过世纪的发展,法国的城市人口增加到占全国人口的30%左右。
(2)19世纪70年代——20世纪50年代:这一时期是法国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两次世界大战后,由于国家经济重建的需要,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城市人口迅速增加;1931年城市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达到51.2%,城市化基本实现。
(3)20世纪50年代至今:法国的大城市化进一步发展,城市化率不断提高,达到75%左右稳定下来,成为高度城市化的国家。
二、法国城市化历程中的独特性1、农业的发展是法国实现城市化的基础城市化最先体现农村人口向城市聚集,城市规模迅速扩张。
巴黎城市规划布局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巴黎的地理自然环境,政府对城市环境的规划,经济发展概况等方面的情况,简单的介绍巴黎的城市规划规律及特点,巴黎地区城市建筑有很鲜明的时代特征,在历史上也是保存比较完好的,这些也是这个城市精神文化的脊梁。
解读这些,才能够让人们真正的了解一个真正的巴黎。
通过对巴黎城市规划的大概了解,给予评价以及建议。
关键词:巴黎;城市规划;发展规律;历史文化巴黎,市中心位于北纬48度52分0秒,东经2度19分59秒,是法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法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巴黎同时也是法国的第75省,属于法兰西岛大区。
巴黎大都会为欧洲最大的都会区之一。
巴黎地处法国北部,塞纳河西岸,距河口(英吉利海峡)375公里。
塞纳河蜿蜒穿过城市,形成两座河心岛(斯德和圣路易)。
首都巴黎人口为215万(截至2007年1月1日),包括市区和郊区的巴黎大区人口1149万。
城市本身踞巴黎盆地中央,属温和的海洋性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1月平均气温3℃,7月平均气温18℃,年平均气温10℃。
全年降雨分布均衡,夏秋季稍多,年平均降雨量619毫米。
水热适宜的气候条件给巴黎的经济文化发展带来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当代巴黎的大部分城市面貌是19世纪中叶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奥斯曼男爵对巴黎进行大规模城市改造的结果。
在许多世纪中,该市一直是迷宫般的狭窄街道和半木架房屋,但是从1852年开始,奥斯曼男爵的大规模都市计划,使得整片整片的区域让位给宽阔大道两侧的新古典主义的中产阶级石砌建筑;大部分的“新”巴黎就是今天看到的巴黎。
今日受欢迎的圣日尔曼大道、塞瓦斯托波尔大道等都在那时开辟。
巴黎经常用作“对齐”法规的同义词,沿着林荫大道两侧,预先确定的街道宽度,确定外墙位置,然后修建同样高度的建筑物,大楼的高度根据所面临街道的宽度界定。
建筑物外立面富于韵律,设计了二楼阳台和五楼的装饰。
长期以来,巴黎一直遵守严格的城市规划,特别是限制建筑物的高度。
规划解读之——巴黎大区总体规划(1994年)郭瑞卢潇潇沙琳陆丽钱悦斐林彤摘要:巴黎大区总体规划 (1994)是目前巴黎大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性法律文件该。
规划是在1965年和1976年《巴黎地区整治规划管理纲要》的基础上制订的。
本文简要介绍了巴黎大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巴黎大区总体规划的历史详细介绍了,巴黎大区总体规划 (1994)的编制背景及规划文本的具体内容,并进行实施效果评价和历史经验总结。
关键词:巴黎大区都市圈城市规划1 引言上世纪80年代起.许多欧洲城市先后掀起一股城市更新热潮。
.它们纷纷通过改造工业用地,兴建文化设施.改善公交状况.整合城市与交通空间、主办国际文化体育盛会等一系列举措更新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味。
西班牙的毕尔巴鄂、法国里尔、德国城市汉诺威,均可称为其中的经典案例。
城市设计前所未有地超越了空间审美,成为一种启动都市化发展的策略.而这一转变与西欧城市进入后工业社会经济转型期,开始寻找新的城市发展契机不无关系。
“巴黎大区规划”的提出自然包含了转变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竞争力这层含义.然而。
作为一个有着复杂社会经济政治背景的国际化大都市.“巴黎大区规划”所面对的问题远比物质空间生产复杂得多。
2 区域概况2.1 基本概念2.1.1 小巴黎巴黎是法国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法国的政治文化中心。
巴黎同时也是法国的第75省,属于法兰西岛大区。
2.1.2 大巴黎即法兰西岛,是法国的一个行政区域,12012平方公里,人口一千一百万。
位于巴黎盆地中部。
该区域以巴黎为中心,因此俗称为大巴黎地区。
2.1.3 巴黎大区巴黎大区位于法国北部,是法国 22 个大区之一,由巴黎市和埃松、上塞纳、塞纳 - 马恩、塞纳 - 圣德尼、瓦尔德马恩、瓦尔德瓦兹和伊夫林等 7 省组成。
全区面积 1.2 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 2.2% ,人口 1020 万,占全国人口的1/5, 是法国人口最多的大区。
巴黎大区不仅是法国的金融中心,也是欧洲最富有、最有竞争力的大区,同是也是一片融古典于现代、艺术与时尚于一体的热土。
法国巴黎规划引言概述:法国巴黎作为世界上最具魅力的城市之一,向来以来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无数游客。
然而,这座城市的漂亮并非偶然,而是经过精心的规划和设计。
本文将介绍巴黎的规划,包括城市布局、建造风格、公共交通、绿化环境以及文化遗产的保护。
一、城市布局1.1 历史发展:巴黎的城市布局经历了多个历史时期的演变,从古罗马时期的城堡到中世纪的城墙,再到现代的大道和广场。
这些历史遗迹与现代建造相互交融,形成为了巴黎独特的城市景观。
1.2 市中心区域:巴黎的市中心区域被塞纳河一分为二,左岸和右岸各具特色。
左岸以其文艺氛围和学术气息而闻名,而右岸则是商业和政治的中心。
1.3 城市扩展:为了适应人口增长和城市发展的需求,巴黎进行了城市扩展计划,新区域的规划注重了居住、商业和休闲的结合,以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
二、建造风格2.1 古典建造:巴黎以其古典建造而闻名,如巴黎圣母院和凯旋门等。
这些建造体现了法国的历史和文化,成为了巴黎的标志性建造。
2.2 现代建造:除了古典建造,巴黎还拥有许多现代建造,如巴黎歌剧院和拉德芳斯大厦。
这些建造体现了巴黎作为现代化城市的一面。
2.3 建造保护:为了保护城市的独特建造风格,巴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建造物的修复和保护,以及对新建造的审查和规范。
三、公共交通3.1 地铁系统:巴黎拥有世界上最古老和最大的地铁系统之一,便捷的地铁网覆盖了整个城市,方便了居民和游客的出行。
3.2 公交系统:除了地铁,巴黎还有完善的公交系统,提供了多条路线和车辆,满足了不同人群的出行需求。
3.3 自行车共享:为了鼓励环保出行,巴黎引入了自行车共享系统,提供了方便的短途出行方式,并减少了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四、绿化环境4.1 公园和花园:巴黎以其漂亮的公园和花园而著名,如凡尔赛宫的花园和图利尔花园等。
这些绿色空间为居民提供了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4.2 河岸景观:巴黎的塞纳河河岸被改造成为了漂亮的步行道和休闲区,人们可以在这里散步、骑车或者举办各种活动。
巴黎大区总体规划页码:17总期号:200004栏目:城市总体规划字数:9834邹欢摘要: “巴黎大区总体规划”(1994)是目前巴黎大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性法律文件,该规划是在1965年和1976年“巴黎地区整治规划管理纲要”的基础上制订的。
本文简要介绍了巴黎大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概况、巴黎大区总体规划的历史,详细介绍了“巴黎大区总体规划”(1994)的编制背景及规划文本的具体内容,并进行了简要评述。
1 巴黎大区社会经济状况概述及规划简史1.1 概况巴黎大区(L'lle-de-France)位于法国北部,由巴黎市和埃松、上塞纳、塞纳-马恩、塞纳-圣德尼、瓦尔德马恩、瓦尔德瓦兹和伊夫林等7省组成。
全区面积12,072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比例为2.2%,其中有9,900平方公里的自然和农业空间,2,400平方公里的森林;全区人口1,100万,占全国的18.8%,是法国人口最多的大区。
按法国行政区域划分,巴黎既是市级又是省级行政单位。
全区内共有1,281个居民委员会[1]。
巴黎大区是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政府、立宪机构、重要行政机关和一些国际组织的所在地。
巴黎大区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具有种类繁多的工业部门,1999年底巴黎大区共有约320,000个企业,其中汽车、飞机、化学、印刷、电器、机器制造等工业发达,高级时装和化妆品业也很著名。
该区的农业在法国也占有重要地位,是法国第3大玉米产区和水果、蔬菜、鲜花的主要产区。
在全球大都市中,巴黎大区是仅次于纽约与东京的第3大经济体。
1995年巴黎大区的国民生产总值达3,420亿欧元,在欧洲排名第一。
巴黎大区的陆、水、空交通发达,是欧洲的交通枢纽。
由巴黎至伦敦、布鲁塞尔、阿姆斯特丹以及德国西部等地的航程均在1小时之内。
1995年底巴黎大区共有735公里长的高速公路和快速道路。
法国国家铁路公司在巴黎大区内有1,282公里长的铁路线,382个车站。
巴黎捷运公司则有3,251公里长的轻轨线与7,767个停靠站,地区内的交通非常快捷。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曾刚王琛图21956年的PARP规划2.31960年的PADOG规划1958年法国通过颁布法令开辟”优先城市化地区”,极大地促进了大型住宅区在巴黎郊区的建设,致使巴黎城市聚集区的蔓延发展没有出现丝毫减缓的趋势。
为此,戴高乐政府主持制定了新的《巴黎地区国土开发与空间组织总体计划》(简称PADOG规划)。
PADOG规划与PARP规划一样,主旨仍是通过限定城市建设区范围来遏止郊区蔓延,追求地区整体均衡发展。
规划者认为,未来巴黎地区城市发展的重点不是空间上的扩展而是对现有建成区的调整.建议利用企业扩大或转产的机会来向郊区转移,以疏散中心区压力;通过改造和建立新的城市发展极核来重构城市郊区;通过鼓励巴黎地区周边城市的适度发展或在巴黎地区以外新建卫星城镇,提高农村地区的活力(见图3)。
图31960年的PADoG规划示意图46国外城市规划2004V乩19,No51963年制订的巴黎地区规划指导方案与1960年的方案相似.也是继续执行限制巴黎增长的政策,控制巴黎地区的人口增长率。
除此之外,法国政府还在全国范围内设立了8个平衡性大都市地区,以与首都巴黎地区相平衡。
2.41965年的sDAuRP规划1964年巴黎大区政府成立.辖区面积扩大到约1.2万平方公里。
翌年出台了《巴黎大区国土开发与城市规划指导纲要(1965—2000)》(简称sDAuRP规划)。
如果说,此前历次区域规划是重视了城市发展质量而忽视其数量需求.那么sDAuRP规划则兼顾了城市发展在数量和质量上的双重需求.即在完善现有城市聚集区的同时.有意识地在其外围地区为新的城市化提供可能的发展空间。
从这个意义上讲,该规划反映出规划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被称为巴黎区域规划的转折点。
基于人口规模从900万人增长到1400万人和建成面积从1200平方公里扩大到2300平方公里的预测.规划者制定了新的区域空间布局模式。
其主要内容包括:其一,改变先前的中心放射状布局,以遏制城市化蔓延的加剧i其二,改变“第二个巴黎”建设计划,因为单一的新中心很难在短期形成规模,建成后在相当长时间内也难与巴黎相抗衡;其三.扬弃简单模仿英国大伦敦地区的新城模式,以免阻碍巴黎地区以外的城市发展:其四.放弃巴黎为单一中心的建设计划.以避免城市交通陷入恶性循环。
巴黎城市更新的经验及其对国内的启示发布时间:2022-02-15T03:33:54.808Z 来源:《全球城市研究》2021年第6期作者:唐傲雪[导读] 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一直是国内外城市规划师、学者和建筑师们一直讨论的议题。
如何在保存历史街区原始风貌与城市文脉的条件下,进行城市更新,怎样应用各种办法使老城区焕发新活力亦是国内外学者和规划师讨论的焦点。
巴黎旧城保护与城市更新经验丰富,随着很多制度和法规的建立与完善,巴黎在城市更新方面积累了很多实用的经验,本文将列举一二并讨论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唐傲雪广州市城市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广东 510000摘要:城市更新与旧城改造一直是国内外城市规划师、学者和建筑师们一直讨论的议题。
如何在保存历史街区原始风貌与城市文脉的条件下,进行城市更新,怎样应用各种办法使老城区焕发新活力亦是国内外学者和规划师讨论的焦点。
巴黎旧城保护与城市更新经验丰富,随着很多制度和法规的建立与完善,巴黎在城市更新方面积累了很多实用的经验,本文将列举一二并讨论其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市更新、旧城保护、活化历史区、法国巴黎0引言我国改革开放经历40余年,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土地资源越来越紧张,旧城区也逐步显现出建筑性能落后,经济落后和社会结构失衡等一系列问题。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于2014年正式发布,内容提出要“健全旧城改造机制、优化提升旧城功能”。
在旧城改造和更新方面,广州恩宁路永庆坊可以作为一个典型,2018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州永庆坊微改造时指出,城市规划和建设要高度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环境改善,多采用微改造等“绣花”功夫。
因此,注重文明传承、文化延续,让街区讲述自己的故事,并给人留下印记,成为了城市更新改造的美好愿景。
于此同时,国内多个城市同时推出老旧小区微改造,着力解决旧城衰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改善旧城人居生活环境和空间优化提升。
法国和我国在很多方面具有相似之处,同为具有悠久的历史的国度,亦是农业化大国,其城市建设和城镇化在二战以后快速发展,直至1970年代达到法国国内“繁荣三十年”的经济顶峰,经历石油危机后城镇化速度放缓,与此同时,国家逐步推出一些法律法规和更新政策,如《分权法案》、《国家建筑师制度》和《历史保护区保护与利用规划》等,均对旧城保护、城市更新以及旧城区活化起到了重要的促进意义。
典型城市规划评析——巴黎摘要:本文对巴黎地区发展条件、历史沿革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归纳,对不同时期巴黎地区区域规划的时代背景、目标思路、主要内容、政策措施与成效得失进行了分析阐述。
笔者认为,以1965年为分界线,巴黎地区规划视点实现了从市区向包括市郊的区域扩展,实现了从遇制城市膨胀向引导城市空间合理布局的方向转变,实现了解决交通、住房等单要素问题向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等多要素协调发展的方向转变。
过对具体数据资料的分析,笔者认为,巴黎地区规划总体上是成功的,但也存在着如何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加快巴黎地区规划方案实施的问题。
法国一直都具有强烈的中央集权意识其经济高度集中于首都巴黎,形成了巴黎市区的过度膨胀与其他地区的停滞衰落并存、地区发展严重失衡日益突出的矛盾。
在二战刚刚结束不久的1947年法国青年地理学家让·弗朗索瓦·格拉维埃(Jaen FranfoisGravier)在其著作《巴黎和法国的荒漠》中第一次系统地阐述了巴黎与法国其他地区比例失调、地区发展严重失衡的问题。
他认为这一问题的根源为历史的偶然而非经济发展的必然并且能够通过合理规划和协调来解决。
格氏指出电力的广泛使用以及现代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给工业向农村疏散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扭转巴黎地区工业过分集中的局面是完全可能的。
格拉维埃的观点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对区域平衡发展问题的关注和热烈讨论法国政府于1950年代末开始对巴黎地区产业人口的过度膨胀进行控制,同时还在巴黎内部进行了人口、产业的调整和优化.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初步解决了巴黎市区人口和产业过于密集、拥挤巴黎市区与周边地区联系松散、协调不够等问题。
关键词:巴黎;巴黎地区;城市规划1巴黎历史沿革回顾巴黎地区位于巴黎盆地中央的塞纳河畔,从公元4世纪建城至今,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
公元4世纪至12世纪,巴黎为主教所控制宗教和商业是其特色吸引范围主要为法国北部地区。
自从13世纪卡比廷王朝在此建都之后,发展很快巴黎区一直为法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巴黎城市规划巴黎,一个既古老又年轻的世界名城,在世界上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促进该城市繁荣并不断发展的一个重要措施在于其不断体现时代特征的城市规划。
疏解中心城市人口过密,在巴黎市区建立多中心城市结构,在郊区建立新城镇体系。
二战过后法国进行战后重建,经济快速稳健增长,人口激增,使法国面临着城市化加快发展的局面。
从空间形态上看,巴黎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是以社区为中心,成同心圆向外围扩展。
巴黎市中心集行政、科学文化、商业、金融于一体,但城区边缘仅为结构单调、简单的住宅群,城区街道程放射型。
这种原因使巴黎市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如市区人口过多、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公共基础设施缺乏等。
为了改变巴黎地区的状况,提高城市生活环境,限制巴黎中心地区过度膨胀,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巴黎城市规划开始发生改变,1965年,制订了较为完备的城市整治与规划方案,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此作了进一步的补充与发展,最终形成了巴黎地区城市规划的指导思想。
既一方面突破长期以来同心圆式的发展模式,建设城市发展轴,采取轴线式带状规则,以获取较大的城市发展空间,防止中心城市过度紧张。
另一方面,决定在巴黎市建立诸多服务设施完善的小城镇,来吸收市区移民与产业转移,改变过去单纯的“住宅区”、“工业园”规划思想,促进巴黎周边地区的城市发展,加快巴黎与周边地区城乡一体化进程,重新布局巴黎地区的产业与人口。
20世纪60年代以来开始的已建立巴黎多中心的城市结构为主题的城市规划,为大巴黎地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全球经济迅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使城市发展的动力越来越于产业结构化。
为了增强巴黎大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20世纪80年代,法国积极调整巴黎的城市规划方向与实践。
在此阶段,规划准备进一步扩大大巴黎地区的规模,预计是原区域的两倍,强化城市综合商务功能。
伴随着大巴黎地区周边新城规模的扩大,发展方向主要是根据国际形势发展定位于高技术园区以及后勤综合服务等方面。
巴黎城市国际化的经验及启示法国首都巴黎,市区面积105平方公里、人口约215万,以市区为中心环状发展起来的大巴黎区亦称法兰西岛,总面积为1.2万平方公里,占全法国面积的2.2%,人口1020万,占全国人口的1/5。
是法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世界著名的国际城市。
一、以促进国际化为目标的城市规划1960年制定了《巴黎地区总体规划方案》,1965年修订为《大巴黎地区整治和城市规划总体方案》,1976年又对《方案》进行了修改。
60年代的《方案》是中期规划,主要是对大巴黎地区人口逐渐增多所采取的对策。
两次修改的《方案》是到2000年的长远城市建设和发展的战略性规划。
《方案》虽经多次修改,但基本思想不变,就是要将巴黎建成欧洲中心城市,实现巴黎向欧洲和世界的开放。
为达到上述目标,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1.在塞纳河谷从东到西的两个轴线上建立五个卫星城,同时扩建和改造原有的8个郊区城市,形成城市化网络,以分担巴黎市区的负荷。
2.调整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扭转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为此在上述城市优先发展经济和工商企业。
3.在保护巴黎旧城建筑和风貌基础上,逐步加以整治,使巴黎老区更加适应发展和现代化的需要。
4.保护森林和农业,建立五个“自然平衡地带”,由森林、绿地、公园、农村把城市分隔开来,避免将城市联成一片。
5.修建环城及放射状道路网,增强城市的辐射能力,为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发展,要大力加强交通设施,尤其发展现代化的大运量和快速交通以适应整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经过近30年的努力巴黎地区的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总体规划制定的目标已部分实现,这主要表现在:1.巴黎大区以市区为核心的多极分层布局已初步形成,在巴黎市区边缘建成的8个副中心和60个地区中心分担了市区的部分功能,减轻了市区的压力。
由于采取了对上述地区经济、工商企业优先发展政策,带动了整个巴黎地区产业结构和工业布局的调整,不但扭转了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同时也使巴黎地区的经济总体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法国巴黎规划标题:法国巴黎规划引言概述:法国巴黎是世界著名的旅游胜地,其独特的文化和建造吸引了无数游客。
然而,这座城市的规划也是其魅力之一。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法国巴黎的规划情况。
一、城市布局1.1 历史发展:巴黎的城市布局可以追溯到中世纪,城市中心是塞纳河上的小岛——圣路易岛。
随着城市的发展,巴黎逐渐向外扩展,形成为了今天的城市格局。
1.2 主要区域:巴黎主要分为左岸和右岸,左岸以文艺气息浓厚的拉丁区著称,右岸则是商业和政治中心。
1.3 绿化规划:巴黎市内有大量公园和花园,如卢森堡花园、图林根公园等,这些绿地不仅美化了城市,也为市民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
二、建造规划2.1 古老建造:巴黎的建造风格多样,有古老的教堂、宫殿,如巴黎圣母院、凡尔赛宫等。
2.2 现代建造:近年来,巴黎也在大力发展现代建造,如卢浮宫玻璃金字塔、拉德芳斯艺术中心等。
2.3 保护与发展:巴黎注重保护历史建造,同时也在发展现代建造,保持了城市的独特魅力。
三、交通规划3.1 地铁系统:巴黎地铁系统发达,覆盖了整个城市及周边地区,方便市民和游客出行。
3.2 自行车共享:巴黎推行自行车共享计划,鼓励市民骑行,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3.3 未来规划:巴黎计划建设更多的自行车道和步行街,减少汽车使用,提倡低碳出行。
四、文化规划4.1 博物馆和艺术馆:巴黎拥有众多世界知名的博物馆和艺术馆,如卢浮宫、奥赛博物馆等,展示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4.2 艺术节和活动:巴黎每年举办各种艺术节和文化活动,吸引了全球的艺术爱好者和文化探索者。
4.3 文化保护:巴黎致力于保护和传承自己的文化遗产,通过各种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和欣赏。
五、未来规划5.1 可持续发展:巴黎制定了可持续发展规划,包括减少碳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方面。
5.2 城市更新:巴黎计划进行城市更新,改善老旧建造和基础设施,提升城市的整体形象。
5.3 国际交流:巴黎与其他国家和城市保持密切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城市的发展和规划。
◎智慧城市◎从摆脱中心控制走向多中心协同发展——巴黎大区规划演变及启示From Getting Rid of Central Control to Multi-Center Coordinated Development------The Evolution of Paris's Regional Planning and Enlightenment刘杰1,张笑君彳LIU Jie 1, ZHANG Xiao-jun 2(1.兰州交通大学;2.西安建筑科技大学)(1. LanZhou JiaoTong University ;2* Xi'an University of Architecture and Technology)【摘要】1976年成立的巴黎大区其实在1939年就进行了第一次巴黎地区的区域规划实践。
由此巴黎地区的规划开始了从摆脱中心 控制走向多中心协同发展的演变过程。
直到今天,法国仍然没能达到完全的平衡巴黎的发展,但在这个艰难的过程中却有着辉煌 的成绩,文章谨对巴黎大区的规划历程进行梳理与分析,以期得到对我国城市及城市都市圈发展的启示。
【Abstract 】The Paris Region was founded in 1976, which actually carried out its first regional planning practice in 1939. As a result, the planning of the Paris region began the evolution from the central control to the multi center* coordinated developmeToday, France st 订1 fails to achieve a complete balance of Paris development in the Paris regional planning process, but it still has brilliant achievements in this difficult process. This paper is going to sort out and analyze the planning process of the Paris Region, with a view to gaining enlightenment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urban and urban metropolitan areas.【关键词】巴黎大区;区域规划;法国;都市圈IKeywords) parts; regional planning; france ; metropolitan area1引言巴黎大区(或法兰西岛大区)是在 1976年正式成立的,也可以称作大巴黎 地区,由于在巴黎盆地内而且以巴黎为 中心而得名,是法国22个个大区中,人 口密度最高,经济总量最大的地区。
在 巴黎大区成立之前,巴黎以及周围的城 市群也称为巴黎地区。
2摆脱中心控制2.1 1934年《巴黎地区详细规划 (PROST )(见图 1)从工业革命开始,巴黎的城市经过 了急剧扩张的阶段,和其他工业革命的 重要城市一样,巴黎同样面临着许多的 城市问题,人口急剧增长、城市中心拥 堵不堪、居住环境恶化、卫生问题严重。
该规划是法国第一个区域规划,开 启了巴黎地区的规划历程,其内容主要 包括奠定了以汽车交通为主巴黎环形放 射状的道路结构,以及划定了非建设用 地来限制城市郊区的无限蔓延。
但该规 划在1939年批准后由于第二次世界大 战的影响,基本没能够得到实施。
2.2 1956年《巴黎地区国土开发计划 (PARP ))(见图 1)在二战艰难的重建过后,1956年 批准的PARP 规划继续了巴黎地区发展 的进程。
1956年规划几乎沿袭了之前 1939年规划,但将交通布局规划加入其 中。
规划提出积极疏散中心区的人口和 工业企业,郊区建设独立的大型居住区, 城市的外围建设卫星城来缓解中心城市 的压力,在卫星城与主城之间用农田分 割,用公路与铁路联系。
这样极具田园城市风格的区域规划 方案深受当时规划理论的影响,虽然规划整体对城市经济的发展缺乏考虑造成 了规划并没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在 其城市铁路交通连接的倡导下后来建立 的RER 快速交通系统将巴黎市中心与其 近郊连接起来,成为了城市综合交通的 主要轴线。
2.3 1960年《巴黎地图国土开发与空间组织总体计划(PADOG )》(见图1)1960年规划是1956年PARP 的翻版,其一直在强调对巴黎城市发展的遏制, 以求地区整体的均衡发展。
规划主要利用企业向郊区转移,缓解中心区的压力; 改造和建造新的城市极核来重建城市郊 区;鼓励巴黎地区周边城市或在巴黎地 区以外新建新城,提高农村活力,目的 就在于绝对停止巴黎的物质增长。
巴黎的大区规划策略到此为止还是23智能建筑与智慧城市2019-8期.indd 232019/8/2014:42:23技术与应用规划时间1934年1956年1960年规划名称《巴黎地区详细规划(PROST ) >《巴黎地区国土开发计划(PARP ) >《巴黎地图国土开发与空间组织总体计划(PADOG ) >规划示意图■—城市建设区边界\^■现状城市建成区 "'繆—区域交通干道 \O 3•设用地績备 V EZl 城枫设科修气 d"今零E •—規划建设区边界 髦丁•城市发展极核围绕着限制的话题来进行内部的整理与 外部的疏散。
在中心的商业城市和以居 住为主的郊区之间,在经济发达的西部 和低收入的东部之间,巴黎的极化现象仍 然十分明显,但是取得的成就不容忽视。
虽然经历了重要的空间重构过程,但巴黎 传统的社会和经济结构反而得到了增强。
3多中心区域协同发展3.1 1965年《巴黎地区城市规划与整 治纲要(SAURP )>(见图2)与以往不同的是1965年规划反映 出规划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兼顾了城 市发展在数量上和质量上的双重需求。
其有意识的在城市聚集区外围地区为新 的城市化提供可能的发展空间。
规划主 要改变之前的中心放射状规划布局,以 抑制城市化蔓延的加快。
扬弃简单模式 英国大伦敦地区的新城模式,以免阻碍 图1摆脱中诈制阶段巴黎大区規划演变外部城市的发展。
放弃巴黎为单一中心 的建设计划,以免内部交通沦入恶性循 环,在大区南北两侧的交通通道上设立 两条大区的发展轴线;发展轴线上新建 8座平衡性大都市,用于平衡巴黎城市 的集聚,加强巴黎甚至整个法国与西欧 的交通联系。
规划提出了沿主要交通干线建设城 市发展轴线的规划策略,使得城市的无 序增长得到了有效的梳理,虽然城市向 外扩张没能够得到有效的抑制,但与之 前自我发展的混乱模式已经有了本质的 区别。
1965年规划被称为巴黎地区发展 的转折点,地区实现了从“以限制为主” 到“以发展为主”的规划策略的转变。
3.2 1976年《法兰西之岛地区国土开 发与城市规划指导纲要(SDAURIF )》 (见图2)作为1965年规划的延续,1976年 规划同样提到了巴黎大区形成多中心格 局,摆脱中心放射的原有机构;划定“城 乡边界”来限制城市建成区的不断延伸; 加强交通道路网的建设,为即将形成的 多中心格局提供便利;同时提出了建设 的综合性和多样化原则。
政府部门由于 资金紧张的关系,不得不将工作的重心更加侧重于已建成区的改造方面,相比于之前的1965年规划做岀调整,人口的预计数量减少了近400万,新城的数 量也调整为五个,拉德方斯新区的建设也使得政府的投资捉襟见肘。
3.3 1994年《法兰西之岛地区发展指 导纲要(SDRIF )》(见图2)规划提出了城市综合规模的概念, 提出城市综合的整体规模是城市竞争力 的重要体现。
规划打破了行政边界的束 缚,将整个大区与周边城市联系起来; 同时,规划也提倡整个大区内的城市空24规划时间 规划名称1965年《巴黎地区城市规划与整治纲要(SAURP )》1976年《法兰西之岛地区0D 土开发与城市规划指导纲要(SDAURF ))图2区域协同发展阶段巴黎大瓯划锻2019/8/20 14:42:23智能建筑与智意城市2019-蹦血鈕24◎智IK 城市©间、环境、自然、交通等多隔层次的平 衡发展,仍然强调把“多中心的巴黎地区”作为区域发展的基本原则。
不断地努力使得几个平衡性大都 市发展成为了区域核心,并带动了周边 的发展,但在国家层面却仍然遵从着由巴黎地区再到其他中心地区的再分配原 则,规划的实质并没能真正的扩展到 巴黎城市区域甚至周边的城市群,甚至 有学者认为多中心的巴黎城市地区从未 实现。
4新时期的展望巴黎大区规划历经了 75年的演变, 6次规划,地区转变为大区,RER 快速 交通系统与TGV 高速铁路系统的建造连 通了整个巴黎大区以及整个法国都与欧 洲各国联系紧密起来。
《巴黎大区战略 规划2030》于2014正式实施,其强调 应对区域团结、气候变化、社会经济的 稳定的三大挑战,将加强巴黎大区的功 能作为目标,提出了 “极化与平衡”的 区域发展战略。
“极化与平衡”实际是对于之前巴 黎大区规划中“多中心”发展的更高阶 策略。
“极化”即是延伸于之前培育城 市中心的概念,更多的城市副中心可以 有效地缓解城市中心区人口、就业、住 图3巴”区2030年战崎規划区蹄构图房以及交通压力。
“平衡”除了 1994年 规划提出的整个大区在多个层次的平衡 发展之外,还包括整个多中心城市各个 次级中心、三级中心居民的平衡生活与 公平的发展(见图3)。
5经验与启示5.1卿思路的调整在1965年之前,巴黎地区的规划 都是以限制城市的蔓延为主,并没有考 虑到城市不断发展是必然的历史进程,只是不断的限制城市的扩张,并且没有提出相应有实质意义的解决措施。
1965年规划的颁布标志着大巴黎地区的区域 规划由单纯的摆脱中心控制走向了区域 多中心的协调发展,使得巴黎“多中心” 的区域发展理念在法国规划史上留下了 经典的规划策略,也同样推广到了全球 的城市规划领域。
5.2缓解中心区压力1960年代初,巴黎地区占全国面积 的2%,但人口将近占到全国19%,工业 岗位占29%。
面对这样的中心压力,规划提出的 新建平衡性大都市以及发展RER 与TGV 交通的理念,建立副中心以及提高公共 交通的运输能力和效率,缓解了巴黎地 区不断增长的人口和交通压力。
新建成的拉德方斯新区也给了本来拥挤不堪的 古城一丝喘息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