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中考历史热点中外历史上的科技专题复习(优秀版)
- 格式:ppt
- 大小:579.00 KB
- 文档页数:16
2016年中考历史备考之黄金考点聚焦(第4期)考点八三次科技革命聚焦考点☆温习理解一、工业革命:1.开始时间:18世纪60年代2. 主要标志: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3.主要国家:英国。
4. 主要发明:(1)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称为_珍妮机的手摇纺纱机,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
(2)英国机械师瓦特借鉴前人的成果,改进了蒸汽机_。
1785年年以后,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使用,受到广泛的欢迎。
(3)英国机械师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1825年年,这列“旅行者号”的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
(4)美国的富尔顿发明轮船。
5.新能源:煤炭6.动力:蒸汽机7.特征:人类迈入“蒸汽时代”。
8.结束的时间和标志:19世纪世纪上半期,英国大机器生产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
此后法国、美国也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
9.影响: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1.开始时间:19世纪70年代2. 主要标志: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应用。
3.主要国家:美德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走在其他国家前面。
4. 主要发明:(1)美国“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的耐用碳丝灯泡。
(2)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
(3)1885年,卡尔•本茨试制汽车成功。
(4)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研制成飞机,并试飞成功。
5.新能源:电力和石油6.动力:电力和内燃机7.特征: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8.影响: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开始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即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1.开始时间: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2. 主要标志:原子能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科技创新持续发展——中外近现代科技成就及可持续发展材料一:以“智能网络·安全护航”为主题的2015年中国计算机网络安全大会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中国工程院沈昌祥院士以“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思考与启示”为题作大会报告。
他认为,网络空间已经成为继陆海空天之后的第五大主权领域空间,应加快建设我国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捍卫我国网络安全国家主权。
材料二:据瞭望东方周刊:2015年,中国史诗般的载人航天事业可能迎来一个“静默期”。
其实,它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一轮冲刺前的最后准备——随着2016年“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2017年“天舟一号”货运飞船的发射,中国人将完成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中的第二步。
所有这些努力都是为了最终的第三步——2022年前后将建成的在轨运营10年以上的中国空间站。
材料三:2015年7月22日,绿色和平组织东亚分部称,中国2015年上半年两大空气污染物PM2.5和二氧化硫的污染水平有所减轻。
绿色和平称,中国2015年上半年PM2.5的平均水平同比下降了16%,二氧化硫水平也下降了18%。
“煤炭消费减少是近期(中国)空气质量改善的主要原因”,绿色和平组织气候与环境活动家董连赛在声明中表示。
中国近现代科技成就近代科技成就1905—1909年,詹天佑作为总工程师修建的京张铁路是中国自行设计和施工的第一条铁路干线20世纪20年代,化学家侯德榜研究出制碱奥秘,撰写《制碱》一书,打破了外国对碱业的垄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弹一星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我国设计的中近程地地导弹在西北地区进行飞行试验,获得成功1966年,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点火发射成功,我国有了可用于实战的导弹1970年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我国还多次发射实用通信卫星、返回式卫星,掌握了一箭多星技术;1999年我国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
九年级历史专题复习:中外科技【学习目标】1、记住中外科学家及重要的科技成就;2、培养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知识梳理】一、中国的科学家及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1.东汉:(1)蔡伦改进造纸术。
(最早的造纸技术是西汉时期发明的)(2)张衡发明地动仪(3)《九章算术》、华佗的“麻沸散”2、隋唐:赵州桥、唐都长安3.四大发明:(宋元时期科技的重大成就——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火药的广泛使用) (1)造纸术:(蔡侯纸)。
(2)印刷术:①雕版印刷术——隋唐时期出现。
《金刚经》。
②活字印刷术:北宋毕升发明,比欧洲早400年;(3)指南针:①战国时期制成——司南。
②北宋制成指南针(罗盘针),并开始用于航海事业。
③南宋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4)火药:①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②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主要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③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
二.世界历史上的科学家及主要成就。
1、瓦特改良蒸汽机、“发明大王”爱迪生发明电灯、牛顿的力学理论体系中“力学三定律”对自然科学贡献最大、达尔文的进化论(以自然选择为基础,推翻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2、爱因斯坦(20世纪伟大科学家)的相对论,推动物理学革命,为原子弹和原子能运用提供理论依据,打开原子时代大门.【点拨】1、外国人用火药制造子弹,中国人却用它作爆竹敬神;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中国人却用它看风水;外国人用鸦片医病,中国人却拿来当饭吃……——鲁迅《电的利弊》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的什么问题?(旧中国的愚昧落后,中国古代先进科学技术未能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2、学习科学家的精神:要学习科学家成功的经验,适应时代需要,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勤奋学习,积极实践,勇于创新探索,百折不挠的精神品质,重视品德修养,注重科技创新、刻苦钻研3.历史上中国曾错过了哪三次战略机遇期?中国错过的原因是什么?(我国在三次科技革命中落后的原因)(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中国是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与世隔绝,使我们错过了机遇。
中考历史中常考科技成就与文化知识点抓住史实的要点。
所谓“点”即历史知识的基本点,包括历史事件、历史人物、重要制度的相关概念。
下面是小偏整理的中考历史中常考科技成就与文化知识点,感谢您的每一次阅读。
中考历史中常考科技成就与文化知识点1.珍妮机——第一次工业革命中,18世纪60年代,由英国织布工哈格里夫斯发明。
2.改进蒸汽机——第一次工业革命,1785年,由英国机械师瓦特改进。
蒸汽机的广泛使用,标志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
3.轮船——第一次工业革命,美国人富尔顿制造的用蒸汽作动力的轮船。
4.火车机车——第一次工业革命,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1825年,这列名为“旅行者号”的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
5.电力的广泛应用——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
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
这一时期出现了电灯,电泡,电话,电报。
6.耐用的碳丝灯泡——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
1879年,由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发明。
他被誉为“发明大王”。
7.内燃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
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
以它为动力,发明了汽车和飞机。
8.汽车——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
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试制汽车成功。
9.飞艇——20世纪初,人们制造出飞艇。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10.万有引力定律、创建微积分、力学三定律(牛顿三定律)——英国科学家牛顿的成就。
他是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之一。
11.《物种起源》——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科学巨著。
提出“进化论”思想。
指出自然界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法则中发展的。
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
此书的出版,沉重打击了神权统治的根基。
12.相对论——爱因斯坦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就是在20世纪初提出相对论。
相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备战2016年中考二轮讲练测专题14:三次科技革命(测案)一、选择题(2×15=30分)1.在1851年英国举办的第一届世博会上,最有可能展示的科技产品是()A.纺纱机、蒸汽机 B.汽车、轮船C.蒸汽机车、电灯 D.电话、电动机【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题干里的“1851年英国”、“科技产品”是解题的关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工业革命的准确识记。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英国工业革命中纺纱机、蒸汽机投入使用后,极大地促进了大工厂生产的发展,汽车、电灯、电话、电动机都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故选A。
考点: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蒸汽时代”的到来·瓦特与蒸汽机2.观察下图,指出导致1800—1880年期间英国伦敦人口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海外殖民战争 B.工业革命C.资产阶级革命 D.第一次世界大战【答案】B【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3.《全球通史》记载:“它提供了控制和利用热能、为机械提供动力的手段。
因而,它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
”材料中的“它”指()A.瓦特改良的蒸汽机 B.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C.富尔敦制成的汽船 D.本茨创制的三轮汽车【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英国工业革命有关知识的认识。
18世纪60年代开始于英国的工业革命,最先开始于棉纺织业。
英国人瓦特的改良蒸汽机,把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改良蒸汽机结束了人类对畜力、风力和水力的由来已久的依赖。
故选择答案A。
【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4.第一次工业革命掀起了工业文明的浪潮,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下列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的表述,正确的有()①铁路开始修建②内燃机广泛使用③工厂取代手工工场④流水线生产已经成为一种趋势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答案】B【考点定位】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上册·步入近代·“蒸汽时代”的到来5.作为一个面积仅有24万平方千米的岛国,英国“率先到达现代文明的入口处”。
专题07 教育的发展—科教兴国战略聚焦考点☆温习理解一、基础教育:1、基础教育发展的原因:(1)20世纪90年代以来,党和政府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明确提出“把教育摆在有限发展的战略地位”,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科教兴国战略的奠基工程,并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发展高等教育是实现“科教兴国”战略目标的重大举措。
2、基础教育发展的成就:(1)1986年我过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我国开始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九年义务教育。
(2)到2000年,我国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我国小学、初中发展水平,已居于发展中人口大国的前列。
3、历史意义: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不仅给中国基础教育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而且也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解】此图是“中学生在校内的天文台观测天象”,反映了中国教育在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大批学校配备了现代化教学设备,是党和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面向21世纪新型人才的一个缩影。
二、高等教育的大发展1、建设成就:新中国以来,高等教育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
(1)从整体上看,高等教育已形成相当的规模,学校数量大大增加,学科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结构日趋合理。
(2)在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办学条件上也明显提高。
20世纪90年代,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教育部启动了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若干所大学建设称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的工作。
2科研成就高等学校的科学技术工作成绩显著,它们承担的国家863计划项目,占1/3以上;获得国家发明奖,占全国1/3左右;在科学技术研究成果上,有些已经达到和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高等学校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重要方面军。
3、建立学位制度: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正式实施学位条例,学位分为三级:学士、硕士和博士,建立学位制是我国发展科学和教育事业的一项重要措施。
2021年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十中外科技一、中国古代科技成就
3、我国古代领先世界的主要科技成就
4、著名建筑和工程
5、医学成就
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创立了望闻问切四诊法。
东汉末年的名医华佗擅长针灸和外科手术,创制的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一大发明,发明五禽戏,被誉为“神医”。
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基础,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唐代医学家孙思邈,总结唐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著有《千金方》。
明代杰出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著有《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巨典”。
2016年历史中考热点解析西区聚星学校万许多一、2016年中国近现代历史周年大事表时间历史事件考查角度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160周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沙俄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土地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15周年《辛丑条约》签订的危害;近代史上列强发动的侵华战争给中国造成的危害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105周年三民主义的内容;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辛亥革命引起社会习俗的变化;中国近代化的艰难探索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历程1926年北伐战争开始90周年国共第一次合作的背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成就;历史上国共两次合作对当今两岸关系的启示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85周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国内、国际背景;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建立1936年红军长征胜利结束80周年红军长征的直接原因;遵义会议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1936年西安事变爆发80周年西安事变的爆发反映了中日民族矛盾空前加剧;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46年全面内战爆发70周年全面内战爆发的标志;人民解放战争三年取得胜利的原因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65周年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一五计划期间,修建了三条通往西藏的公路,加强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权利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60周年三大改造的时间、目的、方式、意义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45周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时间、意义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40周年“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治遭到严重的践踏;“文化大革命”拉大了我国与世界先进国家的差距;从“文化大革命”中吸取深刻的教训1986年863计划制定实施863计划涉及的领域;联系实际认识863计划取得的成就(二)2016年世界近现代历史周年大事年表时间历史事件考查角度1776年《独立宣言》发表240周年,美国独立240周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原因;《独立宣言》发表的时间、意义;独立战争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影响;评价华盛顿1861年美国南北战争爆发155周年南北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南北战争爆发的时间、导火线;《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内容及影响;南北战争在美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评价林肯1861年俄国1861年改革155周年俄国1861年改革的根本目的;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农奴制改革在俄国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871年巴黎公社成立145周年巴黎公社成立的意义;感受巴黎公社的革命精神1921年列宁实施新经济政策95周年新经济政策实施的背景、目的、内容、意义;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进行的一次成功的探索1941年莫斯科保卫战75周年苏德战争爆发使得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莫斯科保卫战胜利的意义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75周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开始走向联合,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准备了条件1991年苏联解体25周年苏联解体的时间;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苏联解体;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苏联解体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教训(三)2016热点追踪1、史学研究*海昏侯墓的挖掘与三星堆继续挖掘*美国汉学家孔飞力2、经济建设:重视改革与民生,践行“共享”概念*十三五规划“五大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脱贫攻坚,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促进教育公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国教育的发展热点一:2015年7月25日,山西晋城皇城相府举办了“2015年全国高考状元敕封典礼”。
来自甘肃、吉林、内蒙古、山东、河北、河南、山西7省市自治区的10名高考状元接受“康熙皇帝”敕封。
高考状元们骑马进入皇城相府御书楼广场,工作人员扮成“康熙皇帝”,敕封他们为“第一甲状元赐进士及第”,每人赏“诏书”一册、人民币1万元,《康熙字典》一函。
在教育部明令禁止炒作高考状元的大环境下,此次“敕封典礼”又明显与商业活动相捆绑,引发了不少网友的反感。
热点二:2015年,教育部规定对偏远、贫困地区考生,试点高校要积极探索选派专家到当地开展考核、实行网络远程视频面试等方式。
另外,农村和贫困地区学子纵向流动渠道也大为拓宽:一本高校在农村贫困地区定向招生5万人,继续实施农村学生单独招生,继续实施地方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专项计划。
今年高考的新变化还包括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分类考试、18个省份使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高校校长签发录取通知书、全面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投档等。
考点1 古代教育2.科举制度年(清末)被废除。
采取八股取士,2)戊戌变法失败后,废除八股文的措施被取消,科举取士依然阻碍着新式教育的发展,张之本专题在中考中的热点内容,具体表现在:(1)古代的教育。
这一内容命题者会以选择题、列举题等题型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以及科举制。
(2)近代的教育。
本内容主要涉及洋务运动、戊戌变法等考点,题型以选择题和组合列举题为主。
(3)现代的教育。
命题者主要联系热点时政,以选择题、列举题等形式考查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以及科教兴国战略等史实。
(1)列表归纳法。
通过列表归纳不同时期科举制的发展,了解科举制的特点、影响,正确评价该制度。
(2)联系时政法。
联系当前高考改革方案提出,总体方向是从2017年高考起,文理不分科,英语科目不再进行高考统考这一热点,了解新中国的教育发展,认识教育的重要性。
一、单项选择题1.(2015·眉山)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分配教育资源……”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
中考历史热点专题: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是世界文明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自古以来,中国人民勤劳智慧,不断创造出许多对人类社会产生深远影响的科技发明。
中国古代科技的丰富内容及其对人类社会的贡献,是中考历史考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造纸术造纸术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发明之一。
早在公元前105年,汉朝宦官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这项发明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文字的传播和保存,对后世的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的造纸术后来传入世界各地,成为世界文明进步的奠基石。
二、指南针指南针是中国古代科技的又一伟大发明。
早在公元前4世纪,中国古代已经发明了指南针并用于指示方向。
这一发明对航海、农业、建筑等方面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指南针的使用使得长时间的航行成为可能,推动了世界各地贸易和文化的交流。
三、火药火药是中国古代最具有影响力的科技发明之一。
早在9世纪左右,中国的科学家发明了火药。
这一发明在军事、炼金术和火工品制作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火药的问世使得地动山摇的火器出现,对后来的枪炮、炮制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四、指南车指南车是中国古代科技中的一大创造。
它以地理磁场的方向作为参照物,可以帮助人们准确地辨别方向。
指南车在古代的航海、地理探险和车辆导航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这一发明使得人们的出行更加方便快捷,对古代社会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五、雨量器雨量器是古代中国人独创的一种测雨量的仪器。
在公元6世纪左右,中国古代已经使用雨量器进行测雨量的工作。
这一发明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气象仪器之一,为农业生产和天气预测提供了重要参考。
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的丰富多样性,以及对后世科技发展的深远影响,是我们热衷于探索的宝贵文化遗产。
当代的科技发展离不开古代的智慧积累,我们应该倍加珍惜和传承古代科技的精神,继续追求科技创新,努力推动社会进步。
中考历史热点专题中,中国古代科技与发明的题材一直备受关注,希望广大考生能够加以重视,充分理解其中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专题十二之中外科技发展史【中考考点】A.识记以司母戊鼎为例,了解中国古代青铜工艺的成就。
祖冲之、华佗、李时珍和《本草纲目》;《水经注》、《天工开物》等重要著作。
詹天佑、侯德榜的成就;“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机器的发明和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了解蒸汽机的作用。
电力使用的史实,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了解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
简述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等人的主要成就,B.理解以都江堰、长城、大运河、赵州桥、北京故宫等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了解“四大发明”,认识中国古代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
了解爱迪生的发明,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为例,概述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知识梳理】一、中国历代科技成就(一)先秦时期1、司母戊鼎商朝后期制造,是我国迄今考古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也是世界上罕见的青铜器。
2、都江堰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在岷江中游(四川省)修筑,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消除了岷江水患,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
200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二)秦汉时期1、长城公元前22l年,秦始皇灭六国,统一全国。
不久便下令开始修筑长城,把秦、燕、赵等国北部的长城连接起来,并加以增筑、扩建,筑成西起临洮,东达辽东的秦长城。
2、造纸术(1)纸的发明西汉前期,已出现纸。
(不等于西汉前期最早发明造纸术)(2)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时候,宦官蔡伦总结劳动人民经验,于105年(2世纪)改进了造纸术。
他用树皮、破布、麻头和旧鱼网作造纸原料,纸的质量和产量都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起来。
为了纪念蔡伦的功绩,人们把这种纸叫作“蔡侯纸”。
3、秦始皇陵兵马俑秦朝雕塑艺术的高超水平,展现出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