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大血管的影像学解剖
- 格式:ppt
- 大小:5.67 MB
- 文档页数:55
心脏和大血管影像解剖(8 学时)教学内容:一、心脏大血管解剖要点二、心脏大血管常用影像检查方法:X 线、CT、MRI 、(USG、SPECT)三、影像解剖:1. 心脏大血管X 线平片的影像解剖:后前位、右前斜位、左前斜位、左侧位。
2. X 线冠状动脉造影的影像解剖3. 心脏大血管CT 和MRI 的影像解剖4. 冠状动脉的CT 和MRI 影像解剖5. 心包的CT 和MRI 影像解剖熟悉和掌握心脏解剖与生理是学习心血管影像学的关键。
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常需要应用多种影像学检查。
目前心脏大血管影像检查方法除了传统的普通X线检查、超声、核医学、心血管造影外,多层螺旋CT ( multislice spiral CT, MSCT)技术和MRI快速成像序列的开发,进一步拓展了心脏大血管检查的领域,成为心脏大血管检查的重要手段。
透视:作为常规检查,心脏透视已不再重要。
摄片:可以初步观察心脏形态,估计心脏各房室大小,评价肺血多少,并间接反映心功能情况。
心血管造影:可以观察心内解剖结构的改变与血流方向,估计心脏瓣膜功能、心室容量与心室功能,但是它属于创伤性检查,目前主要用于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冠状动脉检查及介入治疗。
超声心动图:可实时显示心脏大血管的断面形态、运动规律和血流状态,并可对心脏功能进行测量。
MSCT :能显示心脏大血管轮廓及其与纵隔内器官、组织的毗邻关系。
由于心肌与心腔内血液X线衰减值(影像学密度)差异很小,因此CT平扫显示心肌和心腔内结构的价值有限。
对比剂的引入和心电门控的应用可提高心脏CT检查价值和准确性,可反映解剖和形态学的改变并可评估心功能等情况。
电子束CT( electron beam CT,CT)对心脏大血管的检查有独到之处,但因设备昂贵,检查费用高,有X 线辐射,需要注射对比剂等缺点,加之MSCT 和MRI 的挑战,限制了其广泛应用。
MRI :目前的心血管MRI 可实现心脏大血管的实时动态成像,且具有良好的组织分辨率。
心脏大血管正常影像解剖(一)
心脏大血管正常影像解剖
心脏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其正常功能需要依赖于心脏大血管的
联合作用,而了解心脏大血管的正常影像解剖也是诊断和治疗心脏疾
病的重要前提。
一、主动脉
主动脉是心脏的出口血管,主要分为上降主动脉和下降主动脉两部分。
上降主动脉从心脏向上凸出并向上折曲,向左侧转弯后再向后下方行走,到达胸椎第四个动脉弓时分为两支,一支为左锁骨下动脉,另一
支为右锁骨下动脉。
下降主动脉则从胸椎第四个动脉弓开始,沿着脊
髓后面向下流走,经过膈肌进入腹部,再分为腹主动脉和髂动脉。
二、肺动脉
肺动脉是将心脏右心室产生的二氧化碳含量高的血液,输送到肺部进
行气体交换的重要血管。
其起始部位在心脏右心室,向上、向左、向
后走行,穿过胸膜腔后到达肺门,分为左肺动脉和右肺动脉,再进入
肺实质分布到肺泡毛细血管网。
三、上下腔静脉
上下腔静脉是将心脏和身体其他部位输送回心脏的重要静脉,上腔静
脉是由颈静脉和纵隔静脉汇合而成的,贯穿胸腔,最终汇合心脏右心房;下腔静脉位于腹腔内,从右肾上方穿过膈肌,汇入心脏右心房。
四、房室瓣
左心房和左心室之间是由左房室瓣连接而成的,其主要作用是防止心脏反流。
在正常影像下,左心室内腔常见为梭形,呈典型的收缩-舒张运动。
右心房和右心室之间也是通过三尖瓣连接起来的,其主要作用是防止右心室血液逆流回右心房。
总之,了解心脏大血管的正常影像解剖对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结合医学成像技术,医生可以在图像上更精准地观察到心脏大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有针对性地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