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解剖学之心血管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8.40 MB
- 文档页数:10
小型猪心血管系统比较医学展开全文猪的心脏在解剖上与人类心脏相似,一个40~50kg的小型猪的心脏与成人心脏的大小十分近似。
对于性成熟时的小型猪,其心脏大约占体重的0.5%,然而,对于家猪,由于体重增长迅速,心脏占体重的比例随着动物增长而降低,在小型猪性成熟的年龄时,家猪心脏约占体重的0.3%。
不同品种的小型猪心脏大小会有不同,例如,尤卡坦小型猪的心脏明显大于同龄的汉福德小型猪。
猪心的前后室间沟均明显偏右侧,因此,心前面观可见左室大部,后面观可见右室大部;猪心左室壁厚度远远超过人心左室壁;猪心的左、右心耳相对较大;因猪肺有五叶(左二叶、右三叶),因此,在左心房后壁上可见五个肺静脉开口(图4-4)。
图4-4 猪心脏解剖结构1.前腔静脉,2.右心耳,3.右冠状动脉,4.右心室,5.主动脉弓,6.肺动脉,7.左冠状动脉,8.左旋支,9.前室间支,10.左心室,11.左奇静脉,12.前腔静脉,13.右肺静脉,14.后腔静脉,15.后室间支冠脉系统在解剖和功能上与人类有90%的相似性。
同样在心肌膜没有预先存在的侧支血管。
猪心左、右两侧的冠状动脉口径几乎同等大小,且与人心的冠状动脉口径相近,猪心左、右冠状动脉均发出旋支,而人心只有左冠状动脉发出旋支。
有一点突出的差别,那就是猪有一个左奇静脉,它将肋间系统的血液排入冠脉窦。
传导系统的血供来自后隔动脉,因此,和人类一样主要为右侧优势。
有大量的肾上腺素能、胆碱能纤维分布于AV结和左、右束分支。
然而,这些纤维中的神经细胞却稀少。
由于传导系统分布的差别,心内膜和心外膜同时激活。
普肯野(Purkinje)系统拥有大量的心内膜下纤维,这一特点使猪比人类具有更多的神经肌肉传导系统。
然而,在心电生理研究中应用的其他种类动物与人类心脏传导系统相比也有解剖和功能上的差别。
传导系统的速度随着动物的成熟而降低,但是通常比同等成熟程度的人类要快。
猪的大动脉和人类一样具有滋养血管,也具有与人类相似的组织解剖结构。
研究动植物血液循环的结构层次教案:
I. 知识概述
心脏是人体和动物体内重要的血液泵,通过收缩和扩张将血液送到身体各处。
血管系统由血管和毛细血管组成,血液通过心血管系统调节身体内部的各种生理活动。
而在血液中,红血球、白血球和血小板等要素各司其职,提供人体生命活动所需的物质基础。
II. 知识掌握
1.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心脏由心房和心室构成,心室是人体和动物体内最重要的泵,可以将氧气和养分送到身体各处。
而心房则起到接受脉搏的作用。
2.血管系统的组成和作用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它们负责输送血液到身体各处。
动脉和静脉的区别在于动脉输送氧气富含的血液,而静脉输送氧气含量较低的血液。
3.血液的成分和功能
血液是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等要素组成的,这些元素各有不同的作用。
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输送氧气,白红细胞则负责身体免疫,而血小板则参与血液凝固。
III. 结语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已经了解了动植物血液循环的结构层次,心脏的重要性,血管系统的功能和血液的要素以及其作用。
了解这些内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动植物的宏观解剖和生理学。
同时应该也认识到,人类需要在日常的生活中保持身体健康饮食,规律的作息和体育运动,这样才能在生活中保持健康的身体和乐观的心态。
动物病理解剖学实验教程动物病理解剖学实验教程是动物医学专业中一门重要的实践课程,旨在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动物病理学的理解,提高其病理诊断能力。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动物病理解剖学实验教程:1. 实验一:动物病理切片的制作与观察实验目的:通过制作动物病理切片,观察病变部位的组织学变化,学习病理学的基本概念和诊断方法。
实验材料:动物病理组织块、显微镜、切片刀、染色剂等。
实验步骤:(1)将病理组织块放入包埋盒中,用石蜡或树脂等材料进行包埋。
(2)将包埋好的组织块进行切片,制作成病理切片。
(3)将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病变部位的组织学变化。
(4)对病变部位进行病理诊断,并与正常组织进行对比分析。
2. 实验二:动物尸体剖检与病理诊断实验目的:通过动物尸体剖检,观察动物内脏器官的病理变化,学习病理诊断的方法和技巧。
实验材料:动物尸体、手术刀、手套、器官固定液等。
实验步骤:(1)进行动物尸体剖检前的准备工作,如穿戴手套等。
(2)按照规定的剖检程序,对动物内脏器官进行观察和检查。
(3)记录内脏器官的病理变化,并进行病理诊断。
(4)对病变器官进行组织取样,制作成病理切片,进一步观察病变。
3. 实验三:肿瘤的病理诊断与鉴别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动物肿瘤的病理切片,学习肿瘤的分类、分级和鉴别诊断方法。
实验材料:动物肿瘤病理切片、显微镜、染色剂等。
实验步骤:(1)将肿瘤病理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肿瘤的组织学特征。
(2)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征,对肿瘤进行分类和分级。
(3)学习不同类型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对比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的差异。
4. 实验四:呼吸系统病理诊断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动物呼吸系统的病理变化,学习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方法和技巧。
实验材料:动物呼吸系统病理切片、显微镜、染色剂等。
实验步骤:(1)将呼吸系统病理切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记录病变部位的组织学变化。
(2)学习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标准和方法,如肺炎、支气管炎等。
《动物解剖生理》课程标准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程课程学时:32开设学期:第一学期一、概述(一)课程性质《动物解剖生理》是研究正常动物有机体的形态、结构、机能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
本课程的教学任务是使学生具备相应岗位所必需的动物解剖生理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在掌握牛(羊)各系统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及其生理功能的基础上,了解猪、马、家禽等的机体结构和功能,掌握机体的形态、结构、功能及其与外界环境的关系,为学习临床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从而达到培养独立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和继续学习能力的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二)课程设计理念本课程标准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精神而编写的。
本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掌握关键知识为主线,以实用为目的,从理论性和实践性特点出发,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科学设置。
在知识点和能力点构建上,遵循学生学习认知规律为后期专业课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三)课程开发思路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按照学校人才培养要求,积极探索以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的课程评价方法,切实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畜牧兽医专业岗位能力为重点,从探索、实施课堂与实训一体化,项目导向为突破口,将教、学、做一体化融入教学全过程,充分体现了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课程设计理念,形成了认知教学、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模块的课程教学体系。
努力实现课程内容设计与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完美统一。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熟悉基本概念和畜体的基本结构;(2)掌握猪、牛、羊运动、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心血管、免疫、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形态构造、组织构造和位置及生理功能;(3)掌握兔的解剖特征;(4)掌握禽的解剖特征。
(二)能力目标(1)能在骨路标本上识别全身各骨、主要关节组成及骨性标志,在动物模型或动物标本上识别主要的肌肉;(2)能在标本上识别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系统各器官以及位置;(3)能在活体牛或羊身上指出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系统各器官的体表投影位置;(4)认识心脏和心包的形态、位置和构造及全身主要血管的分布,掌握体循环各肺循环路径;(5)熟悉全身主要淋巴结的位置;(6)认识脑、脊髓及各部构造及生理特点;掌握形成条件反射的物质基础,并能在生产中利用;(7)学会禽类、猪、羊的解剖技术,识别其内脏器官解剖结构;(8)在解剖和观察的基础上,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解剖学的知识,分析归纳解决在生产中的有关问题。
执兽解剖(概述也很重要!)一:细胞:动物体的最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它是机体进行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繁殖分化的形态学基础,在细胞之间存在细胞间质。
细胞的组成: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1.细胞膜:包围在细胞质外面的一层薄膜,又称质膜。
流动镶嵌模型学说认为:细胞膜是由脂质双分子层镶嵌着可移动的蛋白质构成。
每个脂质分子由一个亲水的头部和两个疏水的尾部构成。
头部朝向膜的内、外两侧,尾部伸入膜的中央。
2.细胞质:由基质、细胞器和内含物组成。
细胞器:(1)线粒体:主要功能是进行氧化磷酸化,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直接能量,所以被称为细胞内的“能量工厂”(2)核糖体(核蛋白体):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3)粗面内质网:表面附有核糖体,功能是合成和运输蛋白质的场所。
(4)滑面内质网:表面无核糖体,功能是合成脂质的场所。
滑面内质网和粗面内质网二者区别:内质网表面是否附有核糖体。
(5)高尔基体:与细胞的分泌、溶酶体的形成及糖类的合成有关。
(6)溶酶体:主要进行细胞内消化。
(7)中心体:与细胞分裂有关。
3.细胞核:遗传信息的贮存场所,主要由核膜、核质、核仁和染色质组成。
4.细胞周期:细胞从前一次分裂结束到下一次分裂完成。
每个细胞周期又可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
间期又分为3期,即DNA合成前期(G1期)、DNA合成期(S期)与DNA合成后期(G2期)。
细胞分裂期包括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5.细胞凋亡:即“细胞程序性死亡”,细胞在一定生理或病理条件下,受内在遗传机制的控制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二、方位术语1.基本切面(1)矢状面:与动物长轴平行且与地面垂直的切面。
(2)正中矢状面:通过动物体正中轴,将动物分成左右两等分。
其他与正中矢状面平行的矢状面称为侧矢面。
(3)横断面:与动物体长轴或某一器官的长轴垂直切面。
(4)额面:与地面平行且与矢状面和横断面垂直的切面。
2.四肢的术语(1)背侧:四肢的前面。
(2)掌侧:前肢的后面。
(3)跖侧:后肢的后面。
一、实验目的1. 通过解剖实验,加深对兔子解剖结构及其功能的理解。
2. 掌握兔子各系统的解剖学知识,包括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等。
3.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生物学素养。
二、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兔子1只(成年,体重约2-3公斤)2. 实验器材:解剖台、解剖剪、镊子、解剖刀、解剖针、解剖盘、解剖灯、生理盐水、固定液等3. 实验试剂:甲醛、酒精、石蜡等三、实验步骤1. 骨骼系统解剖- 首先观察兔子的整体形态,记录其体型、毛色等特征。
- 将兔子尸体放在解剖台上,用解剖剪剪开皮肤,暴露肌肉和骨骼。
- 逐步解剖兔子的骨骼系统,包括颅骨、脊柱、肋骨、胸骨、四肢骨等。
- 观察骨骼的形态、结构特点,记录骨骼的名称、位置、功能等。
2. 肌肉系统解剖- 在骨骼系统解剖的基础上,继续解剖肌肉系统。
- 观察肌肉的形态、颜色、质地等特征,记录肌肉的名称、位置、起止点、功能等。
- 注意肌肉之间的相互关系,如肌肉的附着点、神经支配等。
3. 心血管系统解剖- 在肌肉系统解剖的基础上,继续解剖心血管系统。
- 观察心脏的形态、位置、结构特点,记录心脏的四个腔室、瓣膜、血管等。
- 解剖心脏周围的血管,包括动脉、静脉、毛细血管等,观察其分布和走向。
4. 呼吸系统解剖- 在心血管系统解剖的基础上,继续解剖呼吸系统。
- 观察肺的形态、位置、结构特点,记录肺的叶、段、支气管等。
- 解剖气管、支气管、肺泡等,观察其结构和功能。
5. 消化系统解剖- 在呼吸系统解剖的基础上,继续解剖消化系统。
- 观察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形态、位置、结构特点,记录其消化、吸收功能。
- 解剖口腔、食管、肝脏、胰腺等器官,观察其功能和相互关系。
6. 泌尿系统解剖- 在消化系统解剖的基础上,继续解剖泌尿系统。
- 观察肾脏、输尿管、膀胱等器官的形态、位置、结构特点,记录其排泄功能。
- 解剖肾脏,观察其结构和功能。
动物医学基础知识点一、动物解剖学基础。
1. 骨骼系统。
- 组成:包括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头骨保护脑等重要器官,躯干骨构成脊柱和胸廓等,脊柱由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和尾椎组成。
例如,马的颈椎有7块,猪的也是7块。
- 功能:支撑身体、保护内脏器官、作为肌肉附着的支架,并且参与运动。
2. 肌肉系统。
- 分类: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骨骼肌附着于骨骼,受意识支配,例如肱二头肌、股四头肌等,它们通过收缩和舒张来带动骨骼运动;平滑肌分布于内脏器官,如胃肠道、血管壁等,不受意识直接控制,其收缩缓慢而持久;心肌是构成心脏的肌肉,具有自动节律性收缩的特点。
- 肌肉的命名:根据肌肉的形状(如三角肌)、位置(如胸肌)、起止点(如肱三头肌)、功能(如伸肌、屈肌)等命名。
3. 消化系统。
- 组成: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和消化腺(唾液腺、肝、胰等)。
- 口腔:是消化系统的起始部位,有牙齿用于咀嚼食物,舌用于搅拌食物和辅助吞咽,唾液腺分泌唾液,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初步分解淀粉。
- 胃:不同动物的胃结构有所不同。
单胃动物如猪、马等,胃主要进行蛋白质的初步消化;反刍动物如牛、羊等,胃分为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瘤胃内有大量微生物,可对粗饲料进行发酵分解。
- 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小肠内有多种消化酶,将营养物质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如蛋白质分解为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分解为葡萄糖等。
- 大肠: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电解质和形成粪便。
4. 呼吸系统。
- 组成: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 鼻腔:有加温、湿润和过滤空气的作用,鼻腔内的鼻毛可阻挡灰尘等异物,鼻黏膜分泌的黏液可黏附灰尘并湿润空气。
- 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泡是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基本单位,氧气通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二氧化碳从血液排出到肺泡。
5. 泌尿系统。
- 组成: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和尿道。
- 肾: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其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包括肾小体(由肾小球和肾小囊组成)和肾小管。
动物兽医心血管学研究动物的心脏病与心血管手术心血管疾病是目前世界各地都广泛存在的健康问题,不仅仅发生在人类身上,也困扰着动物界。
动物兽医心血管学的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动物心脏病的发病机制,提供有效的心血管手术治疗方法,以提高动物的生活质量和寿命。
1. 动物心脏病的类型与原因动物心脏病可分为先天性心脏病与获得性心脏病两大类。
先天性心脏病是指动物体内发育不良所致的心脏缺陷,而获得性心脏病则是由其他因素引起的,比如感染、炎症、年龄等。
在动物心脏病的研究中,科学家们通常会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研究来确定心脏病的具体原因。
他们会观察动物心脏的构造、功能和代谢等方面,以找出引发心脏病的遗传和环境因素,从而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
2. 动物心血管手术的现状与挑战动物心血管手术是一项复杂而令人挑战的工作。
与人类心血管手术相比,动物心血管手术面临着更多的技术难题和风险。
目前,常见的动物心血管手术包括心脏搭桥手术、心脏瓣膜修复手术和心脏起搏器装置等。
然而,动物心血管手术的研究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
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阶段性的成果,但仍然存在着许多挑战。
比如,动物心脏的解剖结构与人类存在差异,手术操作需要更高的精确度和技术水平;动物在手术过程中的耐受能力有限,手术风险较高。
3. 动物兽医心血管学的未来发展方向为了更好地研究动物心脏病和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动物兽医心血管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发展方向。
首先,科学家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动物心脏病的发病机制,深入了解心脏病的病理学变化和分子机制,为研发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基础。
其次,技术的发展将对动物心血管手术的进展起到关键作用。
精确的手术操作工具、先进的手术设备以及新型的药物和治疗策略将使动物心血管手术更加安全和可行。
最后,加强动物兽医心血管学的交流与合作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通过国际合作与学术研讨会等方式,科学家们可以共同分享经验、交流技术,并相互学习,共同推动动物心血管病学的发展。
总结:动物兽医心血管学研究动物心脏病与心血管手术是一个重要的领域,它涉及到动物健康和福祉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