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循环(4)
- 格式:ppt
- 大小:2.12 MB
- 文档页数:62
⼀、⼼动周期与⼼率 1.概念:⼼脏⼀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个机械活动周期称为⼼动周期。
由于⼼室在⼼脏泵⾎活动中起主要作⽤,所以⼼动周期通常是指⼼室活动周期。
2.⼼率与⼼动周期的关系: ⼼动周期时程的长短与⼼率有关,⼼率增⼤,⼼动周期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都缩短,但舒张期缩短的⽐例较⼤,⼼肌⼯作的时间相对延长,故⼼率过快将影响⼼脏泵⾎功能。
3.⼼脏泵⾎ (1)射⾎与充盈⾎过程(以⼼室为例): ①⼼房收缩期:在⼼室舒张末期,⼼房收缩,⼼房内压升⾼,进⼀步将⾎液挤⼊⼼室。
随后⼼室开始收缩,进⼊下⼀个⼼动周期。
②等容收缩期:⼼室开始收缩时,室内压迅速上升,当室内压超过房内压时,房室瓣关闭,⽽此时主动脉瓣亦处于关闭状态,故⼼室处于压⼒不断增加的等容封闭状态。
当室内压超过主动脉压时,主动脉瓣开放,进⼊射⾎期。
③快速射⾎期和减慢射⾎期:在射⾎期的前1/3左右时间内,⼼室压⼒上升很快,射出的⾎量很⼤,称为快速射⾎期;随后,⼼室压⼒开始下降,射⾎速度变慢,这段时间称为减慢射⾎期。
④等容舒张期:⼼室开始舒张,主动脉瓣和房室瓣处于关闭状态,故⼼室处于压⼒不断下降的等容封闭状态。
当⼼室舒张⾄室内压低于房内压时,房室瓣开放,进⼊⼼室充盈期。
⑤快速充盈期和减慢充盈期:在充盈初期,由于⼼室与⼼房压⼒差较⼤,⾎液快速充盈⼼室,称为快速充盈期,随后,⼼室与⼼房压⼒差减⼩,⾎液充盈速度变慢,这段时间称为减慢充盈期。
(2)特点: ①⾎液在相应腔室之间流动的主要动⼒是压⼒梯度,⼼室的收缩和舒张是产⽣压⼒梯度的根本原因。
②瓣膜的单向开放对于室内压⼒的变化起重要作⽤。
③⼀个⼼动周期中,右⼼室内压变化的幅度⽐左⼼室的⼩得多,因为肺动脉压⼒仅为主动脉的1/6. ④左、右⼼室的搏出⾎量相等。
⑤⼼动周期中,左⼼室内压最低的时期是等容舒张期末,左⼼室内压是快速射⾎期。
因为主动脉压⾼于左⼼房内压,所以⼼室从⾎液充盈到射⾎的过程,是其内压从低于左⼼房内压到超过主动脉压的过程,因此⼼室从充盈到射⾎这段时间内压⼒是不断升⾼的。
第四章血液循环一、单选题1.关于心动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A. 心房收缩期比心室收缩期短 B.心房和心室有共同舒张的时间C.收缩期比舒张期长 D. 心动周期长短与心率快慢成反比E.通常心动周期是指心室的活动周期2.每一个心动周期按0.8秒计,房缩期约占:A. 0.1秒B. 0.3秒C. 0.4秒D. 0.2秒E. 0.5秒3.有关心动周期的叙述,错误的是:A. 一般说的心缩期指心室收缩期B. 心房和心室可以同时舒张,但只能依次收缩C. 心动周期缩短,收缩期缩短尤为显著D. 全心舒张期指心房和心室均处于舒张状态E. 心房或心室每收缩和舒张一次构成一个心动周期4.有关房缩期的叙述,错误的是:A. 心室容积最大B. 室内压大于动脉压C. 房内压大于室内压D. 房室瓣仍然开放E. 心房内血液流入心室5.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内压最低的时期是:A. 射血期B. 等容舒张期C. 房缩期D. 充盈期E. 等容收缩期6.等容收缩期的长短主要取决于:A. 心率的快慢B. 房室瓣的关闭快慢C. 动脉血压和心肌收缩力D. 半月瓣的关闭快慢E. 房室瓣和半月瓣的功能状态7.在射血期时,心脏内压力变化是:A. 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B.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C.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 D.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E.房内压<室内压=动脉压8.心动周期中,从房室瓣开始关闭到半月瓣开放之前的时间相当于:A. 等容收缩期B.房缩期 C. 等容舒张期 D. 射血期 E. 充盈期9.心动周期中,心室血液充盈主要是由于:A.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B.血液依赖地心引力而回流 C.胸内负压促进静脉回流D.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 E.骨骼肌的挤压作用加速静脉回流10.房室瓣开放始于:A.心房收缩期初 B.等容收缩期初 C.等容舒张期初D.等容舒张期末 E.等容收缩期末11.房室瓣关闭始于:A.等容舒张期末 B.心房收缩期初 C.等容收缩期末D.等容舒张期初 E.等容收缩期初12.心动周期中,从动脉瓣关闭到下次动脉瓣开放的时间相当于:A.心室舒张期 B.等容收缩期 C.心室射血期D.心室射血期十等容收缩期 E.心室舒张期十等容收缩期13.当心脏处于全心舒张期时:A.心室达到最大的充盈 B.心室容积不变 C.房室瓣关闭D.动脉瓣关闭 E.心室内压略高于心房内压14.在一个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内压上升最迅速的时期是:A. 充盈期B. 房缩期C. 射血期D. 等容收缩期E. 等容舒张期15.心动周期中,左心室容积最大的时期是:A. 等容舒张期B. 充盈期C. 等容收缩期D. 射血期E. 房缩期16.正常成人安静时,每搏输出量约为:A. 40~50毫升B. 120毫升C. 60~80毫升D. 30~40毫升E. 80~100毫升17.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的每分心输出量约为:A. 2~3升B. 4~6升C. 9~10升D. 7~10升E. 11~12升18.有关心输出量叙述,错误的是:A. 是指每分钟从两心室射出的血量 B.能随机体代谢的需要而增加C.等于搏出量与心率的乘积 D.正常成人安静状态下约为5LE.与性别、年龄有关19.有关心输出量的描述,错误的是:A. 左、右心输出量基本相等B. 一侧心室收缩一次所射出的血量叫每搏输出量C. 指左心室射入主动脉的血量D. 每分输出量是指每搏输出量和心率的乘积E. 是衡量心脏射血机能的唯一指标20.正常心率超过180次/分时,心输出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A.充盈期缩短 B.射血期缩短 C.等容舒张期缩短D.等容收缩期缩短 E.心房收缩期缩短21.心肌的前负荷是指:A. 动脉血压 B.等容舒张期血量 C.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D.静脉回心血量 E. 射血后心室剩余血量22.心肌的后负荷是指:A. 外周阻力 B.动脉舒张压 C.循环血量D.动脉收缩压 E. 心房收缩后心室内血液充盈量23.动脉血压升高可引起:A.心室舒张期延长 B.等容收缩期延长 C.心室射血期延长D.心房收缩期延长 E.心室收缩期延长24.能使心肌收缩力增强的因素是:A. 酸中毒B. 交感神经兴奋C. 迷走神经兴奋D. 呼吸功能衰竭E. 心肌初长缩短25.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点:A.复极化过程缓慢 B.去极化过程快 C.形成2期平台D.4期膜内电位稳定 E.Na+快速内流形成去极化过程26.下列形成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离子基础,目前认为哪一项是错误的:A.3期主要是K+外流 B.l期主要是K+外流 C.0期主要是Na+内流D.2期主要是Ca2+ 内流和K+ 外流 E.4期除Na+- K+交换作用外,没有其它离子流动27.自律细胞和非自律细胞生物电活动的主要区别是:A. 复极化时程长短B. 0期去极化幅度C. 3期复极的离子转运D. 0期去极化速度E. 4期自动去极化28.心肌自律性高低取决于:A.阈电位水平 B.复极化速度 C. 4期去极化速度D.动作电位幅值 E. 0期去极化速度29.在正常情况下心跳自律性最高的部位是:A. 结间束B. 房室交界C. 窦房结D. 房室束E. 浦肯野氏纤维30.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A. 窦房结 B.左右束支 C.房室束 D.浦肯野纤维 E. 房室交界31.有关心律的叙述,错误的是:A. 指心跳的节律B.每跳的时间间隔不等叫心律不齐C. 指每分钟心跳的次数D.正常人心律规则E. 每跳的时间间隔相等时叫心律规则32.心肌兴奋后兴奋性变化的特点是:A. 有低常期B. 较兴奋前高C. 无超常期D. 有效不应期特别长E. 较兴奋前低33.心室期前收缩之后出现代偿间歇的原因是:A.房室延搁时间延长 B.窦房结的节律性兴奋少发放一次C.室性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特别长 D.来自窦房结的兴奋传导速度大大减慢E.窦房结传出的兴奋落在期前兴奋的有效不应期中34.心肌不产生完全强直收缩的原因是心肌:A.有自律性 B.呈“全或无”收缩 C.为功能合胞体D.肌浆网不发达,储Ca2+少 E.有效不应期长35.心室肌有效不应期较长,直延续到:A.收缩期中间 B.收缩期初段 C.舒张期初段D.舒张期结束时 E.舒张期结束以后36.心脏兴奋传导速度最慢处是在:A.心室 B.心房 C.房室结 D.房室束 E.浦肯野纤维37.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A.增强心室肌收缩力 B.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C.使心室肌有效不应期延长 D.使心房、心室相继进行收缩E.使心室肌不可能产生完全强直收缩38.有关理化因素对心肌特性的影响,错误的是:A. 体温升高时,心率加快 B.血液pH值降低时,心缩力增强C. 血Ca2+增多时,心缩力增强 D.血Ca2+减少时,心缩力减弱E.血K+ 过高时,心跳减慢、减弱39.第一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A.半月瓣开放 B.房室瓣开放 C.半月瓣关闭D.房室瓣关闭 E.心室射血入大动脉,引起动脉管壁震动40.第二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A.心室收缩时动脉瓣突然开放引起震动 B.心室舒张时动脉管壁弹性回缩引起震动C.心室收缩时血液冲击半月瓣引起震动 D.心室舒张时半月瓣突然关闭引起震动E.心室收缩时血液射入大动脉时冲击管壁的震动41.第二心音与下一个第一心音之间相当于:A.全心舒张期 B. 室缩期 C. 房缩期 D. 房舒期 E. 室舒期42.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之间的时间相当于:A. 室舒期B. 房缩期C. 室缩期D. 房舒期E. 全心舒张期43.第一心音发生在:A. 房舒期,标志着心房舒张的开始B. 室舒期,标志着心室收缩的终结C. 室缩期,标志着心室收缩的开始D. 房缩期,标志着心房收缩的开始E. 室缩期末,标志着心室收缩的终结44.第二心音可反映:A. 心室内压的高低B. 肺动脉压的高低C. 动脉压的高低和半月瓣的机能状态D. 主动脉压的高低E. 心室收缩力和房室瓣的机能状态45.第二心音的特点是:A. 音调较低,声音似雷鸣B. 音调较低,持续时间较长C. 音调较高,持续时间较长D. 音调较高,持续时间较短E. 音调较低,持续时间较短46.心电图上代表兴奋由窦房结传至心室肌兴奋开始所需的时间是;A. PR间期 B.QT间期 C. PR段 D.ST段 E.QRS波群47.容量血管主要指:A.动脉 B.微静脉 C.微动脉 D.毛细血管 E.静脉48.影响血流阻力的主要因素是:A. 动脉血压 B.小动脉和微动脉口径 C.动脉管壁弹性D.血液粘滞性 E.毛细血管口径49.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环流不息的动力是:A. 动脉、毛细血管、静脉间的压力梯度B. 心脏有节律地射血和充盈C.呼吸时胸廓的扩张和回缩 D.大动脉管壁弹性的扩张和回缩E.血液重力和胸内负压的抽吸作用50.主动脉在维持心舒张期动脉血压中起重要作用,是由于:A.管壁厚 B.管壁有可扩性和弹性 C.口径大D.血流速度快 E.对血流的摩擦阻力小51.关于动脉血压的叙述,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A.平均动脉压是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B.主动脉血压和左心室内压的变动幅度是相同的C.心室收缩时,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称为收缩压D.其他影响因素不变时,心率加快使脉压增大E.男女性的动脉血压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升高52.动脉血压形成的前提条件是:A. 心率 B.外周阻力 C. 心射血动力D.大动脉管壁弹性 E.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相适应53.下列因素变化中主要影响收缩压的是:A. 搏出量 B.外周阻力 C.心率D.大动脉管壁弹性 E.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54.可使脉压增大的因素是:A.搏出量减少时 B. 外周阻力增大时 C.心率加快时D.大动脉管壁弹性减弱时 E.循环血量和血管容积的比值减小55.一般情况下影响舒张压的主要因素是:A.循环血量 B.心率 C.每博输出量 D.外周阻力 E.大动脉管壁弹性56.心率减慢时,动脉血压的变化是:A.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 B.收缩压轻度降低,舒张压明显降低C.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 D.收缩压轻度升高,舒张压明显升高E.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升高57.影响外周阻力最主要的因素是:A.血管长度 B.血液粘滞度 C.红细胞数目 D.小动脉口径 E.小静脉口径58.老年人的脉压比年轻人大主要是由于:A.老年人的小动脉硬化 B.老年人的心输出量较小C.老年人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减弱 D.老年人的循环血量较少E.老年人的血液粘滞性高59.老年人大动脉弹性减弱伴有小动脉硬化时,血压的变化是:A.脉压明显增大 B.收缩压降低、舒张压升高C.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 D.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升高E.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变化不大60.药物过敏或细菌毒素的作用引起血压下降的最初原因是:A.心率减慢 B.外周阻力降低 C.血管容积增大D.心输出量减少 E.循环血量减少61.下列描述静脉回流量与心输出量的关系,不正确的是:A. 失血时心输出量减少与静脉回流量有关B. 每搏输出量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静脉回流量C. 一定范围内静脉回流量增多,心输出量增多D. 运动时心输出量增多与静脉回流量无关E. 正常人体静脉回流量与心输出量维持动态平衡62.下列关于中心静脉压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可反映心脏的射血功能 B.其正常值变动范围为4~12mmH2OC.是指胸腔大静脉和右心房的血压 D.外周静脉广泛收缩时中心静脉压升高E.可以作为临床控制输液速度和量的参考指标63.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下列哪项的关系:A.血管容量和血量 B.动脉血压和静脉血压 C.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D.外周静脉压和静脉血流阻力 E.心脏射血能力和外周阻力64.微循环的最主要功能是:A.调节体温 B.调节回心血量 C.实现物质交换D.参与维持动脉血压 E.影响血管内外体液分布65.下列关于微循环直捷通路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血流速度较快 B.经常处于开放状态 C.在骨胳肌组织中较多见D.管径较真毛细血管稍粗 E.是血液和组织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主要部位66.微循环中参与体温调节的是:A.微动脉 B.直捷通路 C.动-静脉短路 D.迂回通路 E.毛细血管前括约肌67.生理情况下,影响有效滤过压的主要因素是:A.毛细血管血压和组织液静水压 B.毛细血管血压和血浆晶体渗透压C.毛细血管血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 D.血浆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E.血浆晶体渗透压和组织液胶体渗透压68.正常情况决定组织液生成和回流的主要因素是:A. 毛细血管血压 B.组织液静水压 C.淋巴回流D.血浆胶体渗透压 E.组织液胶体渗透压69.造成营养不良性水肿的因素是:A. 组织液静水压升高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毛细血管血压升高D.淋巴回流减少 E.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70.肾病综合征时,导致组织水肿的原因是:A.淋巴回流受阻 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C.毛细血管血压升高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增高 E.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加71.右心衰竭时组织液生成增加而致水肿主要是由于:A.淋巴回流受阻 B.毛细血管血压增高 C.组织静水压降低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 E.组织胶体渗透压增高72.平时维持交感缩血管纤维紧张性活动的基本中枢位于:A.下丘脑 B.大脑 C.中脑和脑桥 D.延髓 E.脊髓中间外侧柱73.下列关于交感神经对心脏作用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使舒张过程加速 B.使心率加快 C.使房室传导加快D.使心肌收缩力减弱 E.对心脏有紧张性支配作用74.阻断一侧颈总动脉可使:A.动脉血压升高 B.心率减慢 C.静脉回心血量减少D.窦神经传入冲动增多 E.血管运动中枢活动减弱75.下列哪个因素可使心输出量增多:A.缺氧、酸中毒 B.颈动脉窦内压升高 C.切断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D.迷走神经传出纤维兴奋 E.一定范围内增加心舒末期充盈量76.人体从卧位转变为立位时:A.窦神经冲动减少引起迷走神经兴奋 B.通过颈动脉小球引起交感神经活动增强C.窦神经冲动增多引起交感神经活动兴奋D. 通过左心房和大静脉容量感受器反射性引起交感神经活动增强E. 通过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引起交感神经活动增强77.降压反射的生理意义是:A.升高动脉血压 B.降低动脉血压 C.加强心血管活动D.减弱心血管活动 E.维持动脉血压的相对稳定78.在下述哪种情况下心交感神经的活动会减弱:A.肌肉运动时 B.情绪兴奋时 C.血容量减少时D.动脉血压降低时 E.由直立变为卧位时79.关于降压反射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A.是一种负反馈的调节机制 B.对搏动性的压力变化更敏感C.也称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反射 D.在平时安静状态下不起作用E.当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反射活动加强,导致血压回降80.当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增多时可引起:A.心率加快 B.心迷走紧张减弱 C.心交感紧张加强D.交感缩血管紧张减弱 E.动脉血压升高81.肌肉运动时,该肌肉的血流量增加,这主要是由于:A.动脉血压升高 B.毛细血管主动扩张 C.相邻不活动的肌肉血管收缩D.肌肉收缩时局部代谢产物增多 E.交感缩血管纤维紧张性活动减弱82.去甲肾上腺素不具有下述哪一种作用:A.使心率加快 B.使骨骼肌血管舒张 C.使心肌收缩力增强D.使组织液生成减少 E.使内脏和皮肤血管收缩83.影响冠脉血流量的重要因素主要是:A. 血液粘滞性大小B. 主动脉血压高低 C.心舒期长短和舒张压高低D.心肌收缩力的强弱 E.心缩期长短和收缩压高低血液循环1.C2.A3.C4.B5.D6.C7.D8.A9.D 10.D11.E 12.E 13.D 14.D 15.E 16.C 17.B 18.A 19.E 20.A 21.C 22.B 23.B 24.B 25.C 26.E 27.E 28.C 29.C 30.A31.C 32.D 33.E 34.E 35.C 36.C 37.D 38.B 39.D 40.D41.E 42.C 43.C 44.C 45.D 46.A 47.E 48.B 49.A 50.B51.E 52.E 53.A 54.D 55.D 56.B 57.D 58.C 59.D 60.C 61.D 62.B 63.C 64.C 65.E 66.C 67.C 68.A 69.B 70.B 71.B 72.D 73.D 74.A 75.E 76.E 77.E 78.E 79.D 80.D81.D 82.B 83.C。
1.简述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
影响动脉血压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每搏输出量:当每搏输出量增加而其他因素变化不大时,动脉血压的升高主要表现为收缩压的升高,舒张压升高不多,因而脉压增大;当搏出量减少时,则收缩压明显降低,舒张压降低不多,因此脉压减小。
②心率:当心率加快而其他因素变化不大时,主要表现为舒张压升高,而收缩压升高不多,因而脉压减小;当心率减慢时,则舒张压明显降低,而收缩压降低不多,因此脉压增大。
③外周阻力:当外周阻力加大而其他因素变化不大时.收缩压和舒张压都升高,但以舒张压升高更为明显,因此脉压减小;当外周阻力减小时,也以舒张压降低更为明显,因此脉压增大。
④主动脉和大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主动脉和大动脉的顺应性变小(如硬化)时,弹性贮器作用减弱,动脉血压的改变表现为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故脉压增大。
⑤循环血量和血管系统容量的相互关系:当循环血量减少和(或)血管系统容量增大时,将导致静脉回流速度减慢,心输出减少,动脉血压降低;当循环血量增多和(或)血管系统容量减小时则发生相反变化。
实际上,在各种不同生理情况下发生的动脉血压变化,往往是上述多种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
例题:如果外周阻力不变,每搏输出量增大,则动脉血压的变化为A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B收缩压不变,舒张压升高C收缩压升高,舒张压不变D收缩压升高比舒张压升高更明显E舒张压升高比收缩压升高更明显正确答案:D2.哪些因素可影响动脉脉搏的波形、波幅和传播速度,动脉脉搏的波形和幅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①上升支:上升支的斜率和幅度受射血速度、心输出量以及心脏射血所遇阻力的影响。
射血阻力大(如动脉狭窄)、心输出量少和射血速度慢(如心肌收缩无力),则脉搏波形中上升支的斜率小,幅度低;相反,射血阻力小、心输出量多和射血速度快,则脉搏波形中上升支的斜率大,幅度高。
②下降支:主要受血流阻力的影响,外周阻力大,则下降支的下降速率较慢,降中峡位置较高;相反,外周阻力小,则下降支的下降速率较快,降中峡位置较低。
血液循环练习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A1型题1.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持续时间长的主要原因是A.0期去极时程长B.1期复极时程长C.2期复极时程长D.3期复极时程长E.4期复极时程长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血液循环2.可引起射血分数增大的因素是A.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B.动脉血压升高C.心率减慢D.心肌收缩能力增强E.快速射血相缩短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血液循环3.心电图上反映心室兴奋过程经历的时间是A.PR间期B.QT间期C.ST段D.RR间期E.QRS波群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血液循环4.下列哪种过程与K+的跨膜扩散无关A.快反应细胞的静息电位B.慢反应细胞动作电位的0期去极C.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的1期复极D.快反应细胞动作电位的3期复极E.慢反应自律细胞的4期自动去极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血液循环5.收缩压发生于A.快速充盈期末B.等容收缩期末C.等容舒张期末D.快速射血期末E.减慢射血期末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血液循环6.颈动脉体最敏感的刺激是血液中的A.CO2分压下降B.动脉血O2含量C.感受器所处环境的PO2D.高氧E.H+浓度降低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血液循环7.组织液的生成主要取决于A.动脉血压B.静脉血压C.组织液静水压D.血浆胶体渗透压E.有效滤过压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血液循环8.降压反射的生理意义是A.降低动脉血压B.升高动脉血压C.减弱心血管活动D.加强心血管活动E.维持动脉血压相对恒定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血液循环9.心肌工作细胞具有兴奋性的前提是Na+通道处于A.启动状态B.备用状态C.激活状态D.失活状态E.超极化状态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血液循环10.与心室肌细胞相比,普肯耶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特征是A.平台期时程长B.幅值大C.4期膜电位稳定D.4期自动去极E.0期除极速度快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血液循环11.下述形成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离子基础中,错误的是A.0期主要是Na+内流B.1期主要是Cl-外流C.2期主要是Ca2+内流D.3期主要是K+外流E.4期有K+内流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血液循环12.提高射血分数的主要因素是A.动脉血压升高B.大量静脉输液C.中心静脉压升高D.心脏射血能力减弱E.横桥联接数目增加正确答案:E解析:心肌粗细肌丝有效重叠程度增加时,激活时形成的横桥连接数目增加,肌小节以至整个心室的收缩强度也渐增加,/b搏出量增加,射血分数增大。
西医综合(血液循环)-试卷4一、 A1型题(总题数:39,分数:78.00)1.心室肌细胞电位各时期跨膜电位变化不包括A.1期复极B.2期平台期C.3期复极D.4期自动除极√2.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的2期复极(平台期)的离子基础是A.Na +内流.K +外流B.K +外流,Cl -内流C.K +外流,Ca 2+内流√D.K +内流,Ca 2+外流3.窦房结能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A.静息电位仅为—70mVB.0期去极速度快C.动作电位没有明显的平台期D.4期电位去极速率快√4.浦肯野细胞与心室肌工作细胞比较,其生物电变化的特征是A.0期除极化速度缓慢B.没有明显的1期和2期C.有4期自动除极化√D.兴奋性较高5.心室肌细胞出现相对不应期的原因是A.Na +通道处于开放状态,不能再次激活B.膜电位绝对值太小,Na +通道的开放能力未恢复√C.慢Ca 2+通道开放时间太长D.K +通道激活开放速度太慢6.区分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的依据是A.静息电位水平的高低B.动作电位幅度的大小C.0期除极化速度的快慢√D.阈电位水平的高低7.心肌细胞中,传导速度最慢的是A.心房B.房室交界√C.左、右束支D.浦肯野纤维8.轻度高血钾引起心肌兴奋性升高的原因是A.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导致距阈电位水平的差距缩小√B.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导致距阈电位水平的差距增大C.细胞膜对钾的通透性减小D.细胞膜对钙的通透性增大9.对心动周期的正确叙述是A.是指心房跳动的周期B.心房和心室有共同收缩的时期C.心房和心室有共同舒张的时期√D.心率加快时收缩期缩短的比例大于舒张期10.在一次心动周期中,心室内压力下降速度最快的是在A.等容收缩期B.快速射血期C.减慢射血期D.等容舒张期√11.心动周期中,出现主动脉压最低的时期是A.等容收缩期末√B.等容舒张期末C.心房收缩期末D.快速充盈期末12.主动脉瓣关闭开始于A.快速射血期开始时B.快速充盈期开始时C.等容舒张期开始时√D.等容收缩期开始时13.正常人心率超过180次/分时,心输出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A.心室充盈期缩短√B.快速射血期缩短C.减慢射血期缩短D.心室肌氧供应不足14.下列关于心电图波形与心肌动作电位关系的捕述,正确的是A.P波反映心房肌动作电位的全过程B.QRS波群反映心室肌动作电位的全过程C.T段反映静息期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的过程D.心电图反映无数心肌细胞动作电位效应的总和√15.可引起射血分数增大的因素是A.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大B.动脉血压升高C.心肌收缩能力增强√D.快速射血相缩短16.可间接表示心室肌前负荷的是A.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或压力B.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或压力√C.等容收缩期容积或压力D.舒张期动脉血压17.决定心室肌前负荷的主要因素是A.心室壁的弹性和顺应性B.心室舒张持续时间和静脉回流速度√C.心房收缩强度和持续时间D.心室的静息张力和收缩能力18.异长自身调节是指心脏的每搏输出量取决于A.平均动脉压B.心力贮备C.心室舒张末期容积√D.心室收缩末期容积19.下列评价心功能的指标中,可在不同个体间进行比较的是A.搏出量B.搏功C.心输出量D.心指数√20.关于各类血管功能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动脉和大动脉有弹性贮器作用,可使血液在血管中匀速流动B.毛细血管前括约肌收缩有利于组织液生成C.毛细血管有大量的交感神经支配,可调节物质交换D.静脉系统容量较大,可容纳全身循环血量的60%~70%√21.阻力血管主要指A.大动脉B.小动脉及微动脉√C.毛细血管D.小静脉22.关于动脉血压的叙述,下列哪项正确A.心室收缩时,血液对动脉管壁的侧压称为收缩压B.平均动脉血压是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C.动脉血压偏离正常水平愈远,压力感受器纠正异常血压的能力愈强D.男、女性的动脉血压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变化√23.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时,将引起A.左室射血速度增快B.心输出量增加C.左室收缩末期容积增加√D.左室射血时达到最高室压的时间缩短24.心率减慢(其他形成血压的因素不变)时,将增加的是A.动脉舒张压B.动脉收缩压C.平均动脉压D.动脉脉搏压√25.老年人大动脉管壁硬化,动脉的弹性贮器作用减弱,会引起A.收缩压降低B.舒张压降低C.脉压增大√D.舒张压升高26.下列情况中,能使脉压增大的是A.外周阻力增大B.心率加快√C.心室射血时间延长D.大动脉顺应性下降27.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下列哪项因素A.血管容量和血量B.动脉血压和静脉血压之差C.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D.心脏射血能力和外周阻力√28.在微循环中,下列哪种结构主要受局部代谢产物的调节?A.微动脉B.微静脉C.通血毛细血管D.毛细血管前括约肌√29.下列哪一项可使组织液生成增加?A.毛细血管血压降低B.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C.组织液静水压升高D.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30.肾小球,肾病或慢性肝病时,发生组织水肿的主要原因是A.毛细血管血压升高B.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升高D.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31.心交感神经节前纤维释放的神经递质是A.乙酰胆碱√B.去甲肾上腺素C.血管升压素D.γ-氨基丁酸32.心交感神经对心脏的兴奋作用,可被下列哪一种受体的拈抗剂所阻断A.M胆碱能受体B.N 1胆碱能受体C.β肾上腺素能受体√D.α肾上腺素能受体33.关于人体内血管的神经支配,正确的是A.都接受运动神经的支配B.都接受交感缩血管神经和交感舒血管神经的双重支配C.都接受交感缩血管神经和剐交感舒血管神经的双重支配D.多数血管只受交感缩血管神经的支配√34.平时维持交感缩血管纤维紧张性活动的基本中中枢位于A.大脑B.下丘脑C.中脑和脑桥D.延髓√35.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活动加强时A.醛同酮释放减少B.肾脏排出钠量减少√C.肾脏排出钾量减少D.抑制肾小管对水的重吸收36.在肾上腺素作用下,心室功能曲线向哪个方向移位A.左上方√B.左下方C.右上方D.右下方37.冬天某人进入浴室后不久便突然晕倒,其血流动力学的原始因素是A.全身血管收缩B.心输出量减少C.血管容量增加√D.血流速度加速38.关于冠脉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血流量受心动周期影响,收缩期血流量少,而舒张期血流量多B.主动脉压升高,冠脉血压随着升高,血流量增加C.心动周期缩短,冠脉血流量减少D.血流量的调控主要依赖于神经调节√39.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可反映A.动脉血压的高低B.心脏射血能力和静脉回心血量之间的相互关系√C.胸膜腔的压力D.静脉系统的容量二、 B1型题(总题数:5,分数:26.00)A.浦肯野纤维B.房室交界C.心室肌细胞D.窦房结细胞(分数:8.00)(1).自动节律性最高的是A.B.C.D. √(2).自动节律性最低的是A.B.C. √D.(3).传导兴奋速度最快的是A. √B.C.D.(4).传导兴奋速度最慢的是A.B. √C.D.A.等容收缩期末B.等容舒张期末C.快速射血期末D.快速充盈期末(分数:4.00)(1).左心室内压最高的是A.B.C. √D.(2).左心室内容积最小的是A.B. √C.D.A.心脏搏出量B.循环血量C.外周阻力D.大动脉顺应性(分数:4.00)(1).一般情况下,动脉收缩压主要反映A. √B.C.D.(2).一般情况下,动脉舒张压主要反映A.B.C. √D.A.机能性充血 B.组胺 C.CO 2分压变化 D.毛细血管血压(分数:4.00)(1).影响脑血管舒缩活动的主要因素有A.B.C. √D.(2).正常时影响毛细血管滤过量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B.C.D. √A.压力感受性反射B.心肺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C.颈动脉体和主动脉体化学感受性反射D.躯体感受器引起的心血管反射(分数:6.00)(1).能有效缓冲血压快速波动的心血管反射是A. √B.C.D.(2).能抑制下丘脑血管升压索释放,调节机体血容量的心血管反射是A.B. √C.D.(3).主要调节呼吸运动而间接改变心血管活动的心血管反射是A.B.C. √D.三、 X型题(总题数:8,分数:16.00)40.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形成的离子基础是A.快钠通道开放,大量钠内流形成0期√B.I t0开放,K +快速外流形成1期√C.Ca 2+和Na +内流与K +外流平衡形成2期√D.I K开放,K +快速外流形成3期√41.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与骨骼肌细胞动作电位相比,明显不同的是A.时程和不应期的长短√B.去极相电位变化的速率C.复极相有无平台期√D.引起电位改变的离子电流√42.房室瓣和动脉瓣都处于关闭状态的时期有A.心房收缩期B.等容收缩期√C.快速射血期D.等容舒张期√43.可用于衡量心脏泵血功能的指标有A.搏出量√B.心指数√C.搏功√D.心室压力变化速率√44.一个器官的小动脉收缩的结果可能有A.流经该器官的血流量减少√B.该器官血管床的毛细血管压增高C.该器官动一静脉血氧分压差减小D.该器官的淋巴回流率减小√45.心交感神经效应的主要机制为A.增加心肌细胞膜上Ca 2+通道的开放概率√B.增强自律细胞4期的内向电流√C.减慢心肌复极相K +外流D.减慢肌质网钙泵对Ca 2+的回收46.可引起肾素分泌增多的因素有A.肾入球动脉血压下降√B.肾交感神经兴奋√C.肾小管液Na +浓度下降√D.血Na +浓度降低或K +浓度升高47.下列哪些情况可使冠脉血流量增加A.心室收缩期延长B.心室舒张期延长√C.动脉舒张压升高√D.心肌代谢水平增高√。
生理学第四章血液循环知识点总结血液循环是人体内最为重要的生命循环之一,通过血液循环,身体可以得到充足的氧气和养分,同时排出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
血液循环还协调了免疫和内分泌系统的功能,维持了体内稳态。
在生理学的第四章中,涉及了血管结构、心脏功能、血液流速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下面我们将以从浅入深的方式来进行全面评估和总结。
1. 血管结构1.1 血管组成: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在血管结构部分,我们首先要了解的是血管的组成。
人体内的血管主要包括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各有特点。
动脉具有厚壁和弹性,能够承受心脏泵血时的压力,将含氧血液输送到全身各个组织器官。
静脉的壁较薄,但富含弹性纤维,起到血液回流的功能。
毛细血管是血管系统中直接与组织细胞接触的部分,通过其薄壁,进行气体、养分和代谢产物的交换。
1.2 血管的自主调节功能我们还需要了解血管具有的自主调节功能。
血管能够根据组织器官对氧气和养分的需求量,灵活调节血流量和血压,保持组织的正常代谢活动。
这种自主调节功能依赖于血管内膜的特殊细胞和生物活性物质的调控作用,是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保障。
2. 心脏功能2.1 心脏的构造和工作原理在了解了血管结构后,我们将深入探讨心脏的功能。
心脏是人体内一颗重要的器官,它由心房、心室、心瓣和心肌组成。
心脏的工作原理是通过心房和心室的舒缩运动,使血液能够顺利地在体内循环。
心脏的每一次收缩和舒张都受到心脏内传导系统的调节,确保了心脏的正常收缩节律和输出血量。
2.2 心脏的自律性和兴奋传导心脏还具有自律性和兴奋传导的功能。
心脏不仅能够自主地维持一定的搏动节律,还能够受到外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影响,实现适应机体需要的心率和心搏力。
心脏的兴奋传导系统通过特定的电生理过程,将兴奋信号快速地传播至整个心脏肌肉组织,保证了心脏的高效协调收缩。
3. 血液流速3.1 血流动力学的基本参数我们还需要了解血液流速的相关知识。
第4章血液循环考纲要求:(1)心脏的泵血供能:心动周期,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心音,心脏泵血功能的评定,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2)心肌细胞(主要是心室肌和窦房结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简要的形成机制。
(3)心肌的电生理特性:兴奋性、自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
(4)动脉血压的正常值,动脉血压的形成和影响因素。
(5)静脉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
(6)微循环、组织液和淋巴液的生成与回流。
(7)心交感神经、心迷走神经和交感缩血管神经及其功能。
(8)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心肺感受器反射和化学感受性反射。
(9)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肾上腺素、去肾上腺素、血管升压素,血管内皮生成的血管活性物质。
(10)局部血流调节(自身调节),动脉血压的短期调节和长期调节,冠脉循环和脑循环的特点和调节。
复习要点:一.心脏的泵血功能1.心动周期指心脏的一次收缩和舒张,构成了一个机械活动周期。
通常指心室的活动周期。
心动周期=心率的倒数2.心脏泵血的过程和机制(1)心动周期的分期等容收缩期→快速射血期→减慢射血期→等容舒张期→快速充盈期→减慢充盈期→房缩期(2)心动周期的特点(3)典型心动周期的生理表现①左心室压力最高——快速射血期末②左心室容积最小——等容舒张期末③左心室容积最大——心房收缩期末④主动脉压力最高——快速射血期末⑤主动脉压力最低——等容收缩期末⑥主动脉血流量最大——快速射血期⑦室内压升高最快——等容收缩期⑧心室回心血量主要靠心室舒张的抽吸作用(占75%),心房的收缩射血仅占25%的血量5.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心输出量的调节)(1)心输出量的调节途径A心输出量=心率×每搏输出量→凡能影响搏输出量(前、后负荷,心肌收缩能力)和心率因素均可影响心输出量。
B心泵有强大的调节能力,剧烈运动时心输出量=5~6×安静时C心输出量的调节途径包括:(1)心率储备调节(2)搏出量储备调节其中搏出量储备调节包括:(a)调节前负荷(心肌初长度或心室舒张末期容量)(b)调节后负荷(动脉压)(c)调节心肌收缩能力(2)基本概念☆①心室舒张末期压,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心室舒张末期充盈量均指前负荷②后负荷主要指大动脉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