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ABS的乳液聚合合成工艺学流程简介
- 格式:pptx
- 大小:1.27 MB
- 文档页数:8
ABS树脂是指聚丁二烯橡胶与单体苯乙烯和丙烯腈的接枝共聚物。
它综合了丙烯腈(A)、丁二烯(B)和苯乙烯(S)各自聚合物的优良性能,具有抗冲击性能、耐低温性能、绝缘性能,而且表面光泽性、着色性能良好。
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Dow化学公司和日本三井东亚公司分别开发出本体ABS生产技术,将ABS树脂生产技术推向了新的阶段。
1ABS树脂工业生产技术ABS树脂生产装置的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各种性能以及专用料的开发日趋成熟。
目前工业化的ABS树脂生产技术有:乳液接枝聚合法;乳液接枝掺混法和连续本体聚合法。
其中乳液接枝掺混法又分为:乳液接枝—乳液SAN掺混法;乳液接枝—悬浮SAN掺混法;乳液接枝—本体SAN掺混法。
这3种ABS树脂工业生产技术综合评价见表1。
1.1乳液接枝—本体SAN掺混生产技术该技术由于生产技术成熟,产品牌号多,产品力学性能、外观着色性能、加工性能均良好,所以是目前ABS树脂生产的主要方法,有近80%的ABS树脂生产厂采用该方法。
乳液接枝—本体SAN掺混工艺流程见图1。
乳液接枝—本体SAN掺混法由于本体SAN生产成本比较低,所以近几年开发的重点是生产高性能ABS粉料。
目前ABS高胶粉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提高胶乳中橡胶相(乳液聚丁二烯主干或乳液丁苯胶乳主干)的含量,努力缩短聚丁二烯主干胶乳的聚合反应时间和苯乙烯和丙烯腈在PB胶乳上接枝的聚合反应时间,严格控制胶乳粒径和粒径分布,提高ABS 树脂的冲击性能和改善外观光泽度。
1.1.1PB胶乳合成技术ABS接枝主干PB胶乳有聚丁二烯胶乳、丁苯胶乳和丁腈胶乳,不同PB胶乳对ABS树脂性能有一定影响,聚丁二烯PB胶乳可使树脂有较好的耐寒性;丁苯PB胶乳可改善ABS树脂的加工流变性;丁腈PB 胶乳可以提高树脂的耐油性。
PB胶乳粒径、粒径分布、凝胶含量对ABS树脂影响比较大,为了保证ABS有足够的冲击强度,要求PB胶乳的平均粒径要达到250-300nm,凝胶含量控制在60%-80%。
30万吨/年ABS树脂乳液聚合生产车间的工艺设计万叶辉涛党鋆(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072班)指导老师:营堂目录1项目简介1.1项目名称 (2)1.2项目容 (2)1.3设计依据及必要性 (2)1.4市场前景分析 (2)1.5产品方案 (2)1.6技术方案及设备方案 (2)2生产方法与工艺流程2.1 生产方法 (4)2.2 聚合工艺过程 (4)2.3 工艺流程 (9)2.4 工艺参数 (10)2.5 主要设备控制方案 (10)2.6 安全防护措施 (11)3物料衡算以及热量横算3.1物料衡算 (12)3.2热量衡算 (15)4 设备工艺计算4.1釜体的设计 (17)4.2搅拌器的确定 (18)4.3各物料进出管口直径确定 (19)4.4轴密封形式 (19)4.5流体输送机械的选型设计 (20)4.6 调节釜的设计 (20)4.7 单体预乳化罐的设计 (20)4.8 过滤器的设计 (21)5参考文献1项目简介1.1项目名称:30万吨/年ABS树脂乳液聚合生产车间的工艺设计。
1.2项目容1、设计方案简介,选定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型式进行简单的论述。
2、对选定的工艺流程进行物料衡算,对某些设备进行热量衡算,为设备的工艺计算提供依据。
3、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包括工艺参数的选定、原材料消耗计算、动力计算、设备的工艺尺寸计算及结构设计;典型辅助设备的选型和计算,包括典型辅助设备的工艺尺寸计算和型号规格的选定。
4、工艺流程图一单线图的形式绘制,标出主要设备、辅助设备和主要工艺参数测量点,并绘制工艺流程草图、PFD、PID图。
1.3设计依据及必要性依据设计任务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文,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文,技术引进报告的批文以及其他相关性文件等。
依据主要原料及物理性质、生产方法、生产能力。
ABS树脂是微黄色固体,有一定的韧性,密度约为1.04~1.06 g/cm3。
它抗酸、碱、盐的腐蚀能力比较强,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耐受有机溶剂溶解。
abs工艺流程ABS工艺流程(ABS Craftsmanship Process)ABS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塑料制品中的合成材料,具有较高的强度、耐热性和耐化学性能。
ABS工艺流程是指将ABS颗粒通过加热和注塑成型的过程,将其转化为所需塑料制品的过程。
下面将介绍一下ABS工艺流程的主要步骤。
首先,ABS材料经过加热和融化。
ABS颗粒被加入到注塑机的料斗中,并通过加热系统进行加热。
加热后的ABS颗粒逐渐融化成为熔融状态的塑料。
接下来,熔融的ABS通过注射成型。
注塑机中具有一个注射装置,它会将熔融的ABS注入到模具中。
模具是一个具有所需形状的空腔,通过注塑机的射流系统将熔融的ABS注入到模具中。
注塑过程中,注塑机会施加一定的压力,以确保ABS完全填充模具的空腔。
随后,熔融的ABS在模具中冷却和凝固。
一旦注入到模具中的ABS开始冷却,它会逐渐固化成为一个固体物体。
该过程需要根据所需的制品尺寸和厚度来控制冷却时间和温度。
当ABS完全冷却和凝固后,可以将制品从模具中取出。
取出制品的过程可以通过打开模具的分模进行,或者使用自动取出装置来完成。
一旦完成取出,制品就可以进一步进行后续加工和处理。
最后,制品可能需要进行一些后续处理,例如修边、打磨、喷漆等。
这些后续处理步骤有助于提高制品的表面光滑度和外观质量。
总之,ABS工艺流程是将ABS颗粒通过加热和注塑成型转化为塑料制品的过程。
它包括加热和融化ABS、注射成型、冷却和凝固、取出制品以及后续处理等主要步骤。
通过掌握和优化这些步骤,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ABS塑料制品,满足各种应用领域的需求。
ABS树脂是指聚丁二烯橡胶与单体苯乙烯和丙烯腈的接枝共聚物。
它综合了丙烯腈(A)、丁二烯(B)和苯乙烯(S洛自聚合物的优良性能,具有抗冲击性能、耐低温性能、绝缘性能,而且表面光泽性、着色性能良好。
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Dow化学公司和日本三井东亚公司分别开发出本体ABS生产技术,将ABS树脂生产技术推向了新的阶段。
1 ABS 树脂工业生产技术ABS 树脂生产装置的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各种性能以及专用料的开发日趋成熟。
目前工业化的ABS 树脂生产技术有:乳液接枝聚合法;乳液接枝掺混法和连续本体聚合法。
其中乳液接枝掺混法又分为:乳液接枝—乳液SAN 掺混法;乳液接枝—悬浮SAN 掺混法;乳液接枝一本体SAN掺混法。
这3种ABS树脂工业生产技术综合评价见表11.1 乳液接枝—本体SAN 掺混生产技术该技术由于生产技术成熟,产品牌号多,产品力学性能、外观着色性能、加工性能均良好,所以是目前ABS 树脂生产的主要方法,有近80%的ABS 树脂生产厂采用该方法。
乳液接枝—本体SAN 掺混工艺流程见图1。
乳液接枝—本体SAN 掺混法由于本体SAN 生产成本比较低,所以近几年开发的重点是生产高性能ABS 粉料。
目前ABS 高胶粉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提高胶乳中橡胶相(乳液聚丁二烯主干或乳液丁苯胶乳主干)的含量,努力缩短聚丁二烯主干胶乳的聚合反应时间和苯乙烯和丙烯腈在PB胶乳上接枝的聚合反应时间,严格控制胶乳粒径和粒径分布,提高ABS树脂的冲击性能和改善外观光泽度。
1.1.1 PB胶乳合成技术ABS接枝主干PB胶乳有聚丁二烯胶乳、丁苯胶乳和丁腈胶乳,不同PB胶乳对ABS树脂性能有一定影响, 聚丁二烯PB胶乳可使树脂有较好的耐寒性;丁苯PB胶乳可改善ABS树脂的加工流变性;丁腈PB胶乳可以提高树脂的耐油性。
PB 胶乳粒径、粒径分布、凝胶含量对ABS 树脂影响比较大,为了保证ABS 有足够的冲击强度,要求PB 胶乳的平均粒径要达到250-300nm,凝胶含量控制在60%-80%。
30万吨/年ABS树脂乳液聚合生产车间的工艺设计万叶辉张涛党鋆(陕西理工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分子072班)指导老师:张营堂目录1项目简介1.1项目名称 (2)1.2项目内容 (2)1.3设计依据及必要性 (2)1.4市场前景分析 (2)1.5产品方案 (2)1.6技术方案及设备方案 (2)2生产方法与工艺流程2.1 生产方法 (4)2.2 聚合工艺过程 (4)2.3 工艺流程 (9)2.4 工艺参数 (10)2.5 主要设备控制方案 (10)2.6 安全防护措施 (11)3物料衡算以及热量横算3.1物料衡算 (12)3.2热量衡算 (15)4 设备工艺计算4.1釜体的设计 (17)4.2搅拌器的确定 (18)4.3各物料进出管口直径确定 (19)4.4轴密封形式 (19)4.5流体输送机械的选型设计 (20)4.6 调节釜的设计 (20)4.7 单体预乳化罐的设计 (20)4.8 过滤器的设计 (21)5参考文献1项目简介1.1项目名称:30万吨/年ABS树脂乳液聚合生产车间的工艺设计。
1.2项目内容1、设计方案简介,选定的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的型式进行简单的论述。
2、对选定的工艺流程进行物料衡算,对某些设备进行热量衡算,为设备的工艺计算提供依据。
3、主要设备的工艺设计计算,包括工艺参数的选定、原材料消耗计算、动力计算、设备的工艺尺寸计算及结构设计;典型辅助设备的选型和计算,包括典型辅助设备的工艺尺寸计算和型号规格的选定。
4、工艺流程图一单线图的形式绘制,标出主要设备、辅助设备和主要工艺参数测量点,并绘制工艺流程草图、PFD、PID图。
1.3设计依据及必要性依据设计任务书或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文,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文,技术引进报告的批文以及其他相关性文件等。
依据主要原料及物理性质、生产方法、生产能力。
ABS树脂是微黄色固体,有一定的韧性,密度约为1.04~1.06 g/cm3。
它抗酸、碱、盐的腐蚀能力比较强,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耐受有机溶剂溶解。
ABS树脂是指聚丁二烯橡胶与单体苯乙烯和丙烯腈的接枝共聚物。
它综合了丙烯腈(A)、丁二烯(B)和苯乙烯(S)各自聚合物的优良性能,具有抗冲击性能、耐低温性能、绝缘性能,而且表面光泽性、着色性能良好。
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Dow化学公司和日本三井东亚公司分别开发出本体ABS生产技术,将ABS树脂生产技术推向了新的阶段。
1ABS树脂工业生产技术ABS树脂生产装置的生产规模逐步扩大,各种性能以及专用料的开发日趋成熟。
目前工业化的ABS树脂生产技术有:乳液接枝聚合法;乳液接枝掺混法和连续本体聚合法。
其中乳液接枝掺混法又分为:乳液接枝—乳液SAN掺混法;乳液接枝—悬浮SAN掺混法;乳液接枝—本体SAN掺混法。
这3种ABS树脂工业生产技术综合评价见表1。
1.1乳液接枝—本体SAN掺混生产技术该技术由于生产技术成熟,产品牌号多,产品力学性能、外观着色性能、加工性能均良好,所以是目前ABS树脂生产的主要方法,有近80%的ABS树脂生产厂采用该方法。
乳液接枝—本体SAN掺混工艺流程见图1。
乳液接枝—本体SAN掺混法由于本体SAN生产成本比较低,所以近几年开发的重点是生产高性能ABS粉料。
目前ABS高胶粉的主要研究方向是提高胶乳中橡胶相(乳液聚丁二烯主干或乳液丁苯胶乳主干)的含量,努力缩短聚丁二烯主干胶乳的聚合反应时间和苯乙烯和丙烯腈在PB胶乳上接枝的聚合反应时间,严格控制胶乳粒径和粒径分布,提高ABS 树脂的冲击性能和改善外观光泽度。
1.1.1PB胶乳合成技术ABS接枝主干PB胶乳有聚丁二烯胶乳、丁苯胶乳和丁腈胶乳,不同PB胶乳对ABS树脂性能有一定影响,聚丁二烯PB胶乳可使树脂有较好的耐寒性;丁苯PB胶乳可改善ABS树脂的加工流变性;丁腈PB 胶乳可以提高树脂的耐油性。
PB胶乳粒径、粒径分布、凝胶含量对ABS树脂影响比较大,为了保证ABS有足够的冲击强度,要求PB胶乳的平均粒径要达到250-300nm,凝胶含量控制在60%-80%。
乳液聚合生产工艺乳液是一种常用的液态乳剂,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易于应用的特点,被广泛用于各个领域,如化妆品、医药、食品等。
乳液是由两种或多种不相溶的物质组成,其中一种是胶体颗粒悬浮在另一种物质中。
乳液聚合是一种制备乳液的方法,本文将介绍乳液聚合的工艺过程。
乳液聚合的工艺主要包括:物料准备、乳化、稳定剂加入、调整pH 值、除杂、灭菌、包装等环节。
首先,物料准备是乳液聚合的第一步。
物料的选择对乳液的成品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通常乳液聚合的主要物料包括水相、油相、乳化剂和稳定剂。
水相通常选择纯净水或蒸馏水,油相可以选择植物油或矿物油,乳化剂可以选择非离子型或离子型乳化剂,稳定剂可以选择高分子聚合物。
在物料准备过程中,需要对各种物料进行加热、搅拌和混合,确保物料充分溶解和均匀混合。
其次,乳化是乳液聚合的关键步骤。
乳化是指将两种或多种不相溶的液体混合均匀,形成乳液的过程。
乳化可以通过机械方法或化学方法来实现。
常用的机械方法包括高速搅拌、高剪切力、乳化器等,常用的化学方法包括使用乳化剂和表面活性剂。
在乳化过程中,乳化剂和乳化条件的选择对乳液的稳定性和均匀性有着重要影响。
第三,稳定剂的加入是乳液聚合的重要环节。
稳定剂的作用是使乳液保持稳定的状态,防止乳液分层、凝结等现象的发生。
常用的稳定剂有增稠剂、抗凝剂、增溶剂等。
稳定剂的加入一般通过搅拌或分散的方式进行,确保稳定剂均匀分布在乳液中。
然后,需要调整乳液的pH值。
pH值的调整对乳液的稳定性和成品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乳液的pH值应处于中性或略酸性范围内。
pH值的调整可以通过酸碱中和的方式进行,需要根据具体的产品要求进行调整。
接下来,对乳液进行除杂处理。
除杂的目的是去除乳液中的杂质和残留物,确保乳液的纯度和质量。
除杂的方法有过滤、离心等。
除杂过程中需要注意避免对乳液的物理性能产生影响。
最后,对乳液进行灭菌处理。
灭菌是为了防止乳液中的微生物污染,确保乳液的质量和安全性。
ABS树脂合成方程式简介ABS树脂是一种常用的合成塑料,它由丙烯腈(A)、丁二烯(B)和苯乙烯(S)三种单体共聚而成。
ABS树脂因其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加工性能,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器、电子产品、建筑材料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ABS树脂的合成方程式及其制备过程。
ABS树脂合成方程式ABS树脂的合成方程式如下所示:(CH2=CH-C≡N)x(CH2=CH-CH=CH2)y(CH2=CH-Ph)z + n(C6H10)x(C4H6)y(C6H5CH=CH2)z → (C8H8)x(C4H6)y(C6H5CH=CH2)z其中,x、y、z分别代表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的摩尔比。
n为共聚物的重复单元数。
ABS树脂的制备过程ABS树脂的制备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单体预聚、共聚反应、溶剂脱除和干燥处理。
1. 单体预聚首先,将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按照一定的摩尔比混合,加入到反应釜中。
然后,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通过引发剂的作用,使单体发生预聚反应。
预聚反应可以在溶液中进行,也可以在乳液中进行。
2. 共聚反应在单体预聚的基础上,加入引发剂和催化剂,调整反应条件,使预聚物继续聚合,形成ABS树脂的主链。
共聚反应是一个自由基聚合反应,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压力和反应时间,以获得所需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3. 溶剂脱除共聚反应结束后,将反应体系中的溶剂进行脱除。
通常采用真空蒸馏、溶剂萃取等方法,将溶剂从聚合物中脱除,以得到干燥的ABS树脂。
4. 干燥处理最后,对脱溶剂后的ABS树脂进行干燥处理,以去除残留的溶剂和水分,提高树脂的纯度和质量。
ABS树脂的性能与应用ABS树脂具有优良的力学性能、耐热性、耐化学性、电绝缘性和加工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1. 汽车行业ABS树脂在汽车行业中被用作车身零部件、内饰件、仪表盘等的制造材料。
其高强度和耐冲击性能使得汽车零部件具有良好的抗撞击能力,提高了乘车安全性。
2. 电器电子行业ABS树脂在电器电子行业中被广泛应用于电视机壳、洗衣机面板、电脑外壳等产品的制造。
abs 乳液接枝 - 乳液 san 掺混聚合生产工艺中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篇一: ABS生产工艺生产技术ABS 树脂的生产方法好多,当前生界上工业装置上应用许多的是乳液接技掺合法和连续本体法。
1乳液接枝掺合工艺:乳液接枝掺合法是在ABS树脂的传统方法-- 乳液接枝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依据SAN共聚工艺不一样又可分为乳液接枝乳液 SAN掺合、乳液接枝悬浮SAN掺合、乳液接枝本体SAN 掺合三种,此中后二者在当前工业装置上应用许多。
这三种乳液接枝掺合工艺都包含下边几此中间步骤:丁二烯乳胶的制备、接枝聚合物的合成,SAN 共聚物的合成,掺混和后办理。
丁二烯胶乳的合成:丁二烯胶乳的合成是ABS生产过程中的一个主要单元,一般采纳乳液聚合工艺生产。
今生产技术当前比较成熟,控制胶乳中总的固含量(一般总的固含量越高生产成本越低),控制橡胶粒子的大小,在μ m,最幸亏μm范围内,粒径呈双峰散布 , 这样可使 ABS树脂产品拥有优秀的表面性能和韧性。
接枝聚合物的合成:聚丁二烯与苯乙烯、丙烯腈接枝是ABS生产工艺中的核心单元。
粒径呈双峰散布的聚丁二烯胶乳连续送入乳液接枝反响器与苯乙烯和丙烯腈单体混淆物进行接枝共聚反响。
单体与聚丁二烯之比提升则接枝聚合物和SAN共聚物的分子量及接枝度增添,内部接枝率一般随橡胶粒径的增添和橡胶交联密度的降低而增添。
在粒径和橡胶交联密度恒准时接枝度和接枝密度是决定ABS产品性能的要素。
SAN共聚物的合成:苯乙烯与丙烯晴共聚物合成方法有三种:乳液法、悬浮法和本体法。
本体法采纳热引起、连续聚合,产品纯净、质量较高,污染少,在SAN合成中正代替悬浮法,特别在大型ABS 生产装置上。
悬浮法采纳引起剂,间歇聚合、产品不如本体法纯净,产生的废水对环境有污染,但工艺简单,流程短,投资少,聚合热易撒出,对中小型装置而言悬浮法较为经济。
乳液法流程长,技术落伍,发达国家已基本裁减。
掺混和后办理:最后将获取的ABS接枝聚合物与SAN共聚物以不一样比率进行掺混,能够获取多种ABS树脂产品,掺混方法使产品具有很大的灵巧性。
乳液聚合生产工艺1. 引言乳液聚合是一种常见的聚合工艺,用于制备乳液型聚合物。
乳液是将水相和油相通过机械剪切和乳化剂的作用形成的稳定乳化系统。
乳液型聚合物广泛应用于涂料、胶粘剂、油墨、乳液胶等行业。
本文将介绍乳液聚合的基本工艺和步骤。
2. 原料准备在乳液聚合生产工艺中,主要的原料包括单体、乳化剂、助剂等。
单体是乳液中的主要聚合物成分,乳化剂用于稳定乳液系统,助剂可以改善乳液的性质和特性。
原料的选择要根据乳液的应用领域和性能要求进行。
3. 乳液聚合反应乳液聚合反应是乳液聚合生产工艺的核心步骤。
在反应过程中,单体以乳液形式存在,并通过乳化剂的作用稳定。
乳液聚合反应一般分为以下几个阶段:3.1 单体预聚合单体预聚合是乳液聚合的起始阶段。
在该阶段,将单体和引发剂一起加入反应釜中,在适当的温度下进行预聚合反应。
预聚合反应可以提高单体的反应活性,有利于后续的聚合反应。
3.2 乳制备乳制备是乳液聚合反应的关键步骤。
在该阶段,将预聚合体、乳化剂和水相一起加入反应釜中,并通过机械剪切和乳化剂的作用将其乳化。
乳液的稳定性和均匀性对产品质量具有重要影响。
此外,温度、pH值等条件也需要进行调控。
3.3 乳液聚合乳液聚合是乳液聚合反应的主要阶段。
在乳液中添加引发剂,并通过适当的温度和时间进行聚合反应。
聚合反应过程中,单体聚合形成高分子链,乳液逐渐转变为固态聚合物。
3.4 中和和稳定处理聚合反应结束后,需要进行中和和稳定处理。
中和是通过添加中和剂将聚合物表面带电离子进行中和,提高产品的稳定性。
稳定处理可以通过添加稳定剂调节产品的粘度和流变性能。
4. 产品加工和包装乳液聚合生产工艺完成后,需要对产品进行加工和包装。
加工包括过滤、离心、干燥等步骤,以提高产品的纯度和稳定性。
最后,产品会根据需要进行包装,以便于运输和使用。
5. 质量控制在乳液聚合生产工艺中,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质量控制包括原料质量检查、生产过程监控和产品质量检测等步骤。
ABS树脂的制备过程分析——乳液接枝掺混法乳液接枝掺混法是目前生产ABS树脂最常用的方法。
ABS接枝主干胶乳有聚丁二烯胶乳(PBL),丁苯胶乳(SBRL ),丙烯酸酯胶乳( ARL)和丁腈胶乳(NBRL)等,还有聚丁二烯胶乳与丁苯胶乳的混合胶乳。
采用聚丁二烯作接枝主干,可使树脂有较好的耐寒性;采用丁苯橡胶作接枝主干,有助于改善树脂的流动性;采用丁腈橡胶作接枝主干,可提高树脂耐油性。
制造ABS 多用橡胶Tg低(一般为- 40℃以下)的胶乳,最常用的是聚丁二烯胶乳。
由于该胶乳采用热法乳液聚合,形成的橡胶已包含了足够高的结构凝胶,所以不须用二乙烯基苯或三乙烯基苯单体交联增强橡胶;而丙烯酸酯类橡胶,需加入交联剂增强。
聚丁二烯中,不仅有顺式、反式1,4-结构单元,而且有1.2-结构单元。
其中的顺式结构含量高时玻璃化温度低,而1,2-结构的聚丁二烯由于侧链上存在乙烯基更有利于接枝。
采用SBR胶乳时,要求苯乙烯含量在50%以下;使用N BR胶乳时,要求AN含量在10%以下。
1、聚丁二烯胶乳的合成由于PB的玻璃化温度低,最低达-86℃,所以PB胶乳是乳液接枝掺混法的首选胶乳。
通用ABS、耐寒ABS都以PB胶乳为接枝主干。
用于乳液接枝掺混法制ABS时,要求PB胶乳的结构凝胶含量在30%~80%。
生产耐热ABS时,有使用结构凝胶含量高达90%的PB胶乳的实例。
但用于本体聚合法制ABS时,要求PB橡胶凝胶含量为零。
为了使ABS有足够高的冲击强度,要求PB胶乳的粒径要足够大,至少大于250nm。
大粒径聚丁二烯胶乳的合成方法分2种:一种方法是在聚合过程中直接合成大粒径胶乳,故称一步法;另一种方法是先合成小粒径胶乳,再将小粒子附聚成大粒子,故称二步法。
一步法合成大粒径聚丁二烯胶乳聚合时间长,至少在20h以上。
在聚合中既要保证有足够快的反应速度,又要控制凝胶含量,还要达到要求的大粒径,致使过程不好控制。
为了缩短丁二烯聚合时间,增大胶乳生产灵恬性,可先生产小粒子胶乳,再进行附聚,由此生成大粒子胶乳的方法较好。
ABS的制备过程与分析ABS是一种常用的高分子材料,具有优异的物理性能和化学稳定性,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介绍ABS的制备过程和分析方法。
首先是原料准备。
ABS的制备主要需要三种原料: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
这些原料可以通过蒸馏和精炼等过程得到纯净的物质。
另外,一些添加剂,如稳定剂、增塑剂和填料等,也需要准备好。
接下来是共混。
将经过处理的原料加入反应器中,在适当的温度和压力下进行共聚反应。
共聚反应是指将丙烯腈、丁二烯和苯乙烯等单体分子通过化学反应连接在一起,形成聚合物链。
同时,添加剂也加入到反应器中,以提高ABS的稳定性和性能。
挤出是制备ABS板材或颗粒的重要工艺。
将反应器中的混合物通过挤出机加热和挤压,使其成为连续均匀的片状或颗粒状物质。
最后是成型。
将挤出的ABS物质放入模具中,通过加热和压力使其成型。
成型可以通过注塑、吹塑、压延等方法进行,根据不同的产品需求选择合适的成型方式。
在制备ABS过程中,需要对反应条件进行调控和控制。
温度、压力、催化剂种类和用量等参数的选择对产品的性能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
此外,原料的质量和纯度也会对最终产品的性能产生影响,因此原料的选择和处理也是制备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关键环节。
ABS的分析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成分分析和表面形态分析。
物理性能测试包括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冲击韧性、热稳定性等。
拉伸强度和弯曲强度可以通过万能材料测试机进行测试,冲击韧性可以通过冲击试验机进行测试,热稳定性可以通过热重分析仪进行测试。
化学成分分析主要包括聚合度、单体残留、添加剂含量等方面。
聚合度可以通过凝胶渗透色谱进行测定,单体残留可以通过气相色谱进行测定,添加剂含量可以通过红外光谱仪进行测定。
表面形态分析可以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
扫描电子显微镜可以获取样品的高分辨率微观形貌图像,可以观察到ABS的表面形态特征和微观结构。
总之,ABS的制备过程包括原料准备、共混、挤出和成型等步骤,其中反应条件的控制和原料的选择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