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 格式:docx
- 大小:44.06 KB
- 文档页数:21
经济学博士经济学博士经济学博士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学位,深入研究经济学理论和应用。
经济学博士研究生专业化程度较高,他们对经济学理论、计量经济学和实证经济研究方法等领域具备深入的理论和实践造诣。
经济学博士培养的主要目标是培养高级经济研究人才,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的理论和实用的经验。
经济学博士的培养过程通常包括两年或三年的硕士课程学习和两年或三年的博士课程研究。
在研究生的课程学习中,他们将学习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经典著作,同时还将学习涉及经济学应用领域的计量方法和实证研究。
此外,他们还将接受经济学研究方法、统计学、数学经济学和计量经济学等领域的训练,以培养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经济学博士的核心研究领域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增长与发展、国际经济学、劳动经济学、财政金融学、产业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等。
他们在这些领域进行独立的学术研究,主要关注经济现象的解释和经济政策的评估。
经济学博士在毕业后通常会选择进入高校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或者进入政府机构和研究机构从事政策分析和咨询工作。
经济学博士是培养高层次经济学研究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
他们对经济学理论和方法的研究有利于推动经济学的发展,为经济学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并为经济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此外,经济学博士还可以通过独立的研究和创新,为社会经济问题的解决提供智力支持,为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经济学博士的培养对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不断深化,经济学博士在解决经济问题和促进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此,对于中国来说,加强经济学博士的培养和发展是非常重要和紧迫的任务。
只有培养更多的经济学博士,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满足国家对高层次经济学研究人才的需求,并在全球经济竞争中取得更大的优势。
总之,经济学博士专业化程度高,研究能力强,具备深入研究经济学理论和实证研究的能力。
金融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根据金融学的学科特点和社会需求,本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独立研究能力的高级金融学专业人才,具备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广泛的金融专业知识,并能在金融领域相关领域的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金融实务中具备独立分析和解决复杂金融问题的能力。
二、培养内容1.基础理论课程:包括金融理论、金融经济学、金融市场与机构、金融风险管理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系统掌握金融学理论和方法。
2.专业知识课程:包括金融工程、投资管理、证券投资学、银行学、国际金融学等专业知识的课程,以培养学生在特定领域的专业能力。
3.专业研究方法:包括计量经济学、统计学、数理金融、大数据分析等课程,以培养学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所需的方法论素养。
4.学术研究能力:包括金融学术英语写作、学术沙龙、论文写作技巧等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学术研究水平和撰写论文的能力。
5.科研项目实践:学生需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亲身体验科研工作的流程和方法。
三、培养要求1.修满必修课程学分要求,通过课程考试,并取得一定的学分。
2.通过研究生入学考试和综合考试,取得一定的学业成绩。
3.参加学术研究课题,并完成研究成果,可以包括发表学术论文、参与学术会议等。
4.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获得博士学位。
四、培养方法1.指导教师制度:每位研究生配备一名指导教师,由指导教师进行学术指导、研究计划制定和学术论文撰写等工作。
2.学术研讨班、学术论坛等:培养学生学术交流和研究能力,提供学术互动的平台。
3.科研项目实践:鼓励学生参与指导教师的科研项目,培养学生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
4.学术期刊发表:鼓励学生在学术期刊上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提升学生学术影响力。
五、培养质量评价1.学分制度:根据学生修读课程的学分和学业成绩,评价学生的学术水平。
2.学术研究成果评价:根据学生在科研项目中的表现、发表的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以及参与学术会议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学术研究能力。
世界经济专业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20105)一、培养目标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世界经济学科领域的高层次、创造性人才。
具体要求是:1.掌握坚实的经济学基础理论与系统的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方面的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前沿研究动态。
2.能够熟练地运用一门外语、计算机技术及现代经济研究手段,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3.学位获得者能够从事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领域内的研究与教学工作,或在实际业务部门从事涉外经济的管理及调研等工作。
二、研究方向1.国际经济研究2.国别经济研究三、修业年限博士生培养实行弹性学制,最低修业年限为3年。
生源为3年制硕士生的全日制博士生基本修业年限为3年;非全日制博士生或生源为2年制硕士生的博士生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硕博连读生基本修业年限为5年。
基本修业年限为4年的博士生,若以第一作者且第一署名单位为东北师范大学在SSCI检索源刊物上或学校规定的国家级刊物上发表与博士论文相关的论文1篇以上(含1篇),或在CSSCI检索源刊物上发表与博士论文相关的论文3篇以上(含3篇),经博士生指导小组审核同意后,可申请提前毕业。
四、培养方式在博士生培养过程中,应合理安排课程学习、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教育实践等各个环节,科学研究应贯穿培养的全过程。
1.采取导师负责和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根据《东北师范大学关于建立实施博士学位研究生指导小组制度的规定》,成立本专业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为本专业的博士生导师,并设组长一名。
导师是博士生培养的第一负责人,在博士生培养中起主导作用;博士生指导小组全程参与博士生的指导工作,为博士生营造良好的学术创新环境,使博士生在博采众长中实现创新能力的提高。
2.博士生入学后二个月内,应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和领域,制定个人研究与学习计划,并经博士生指导小组审查通过后报学院备案。
博士生应在每学期末向导师汇报学习及研究进展。
西方经济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该研究生培养方案旨在培养具备系统的西方经济学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具有创新能力和批判思维的高级专业人才。
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应具备以下能力:1.掌握西方经济学的核心理论,特别是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和国际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
2.具备独立开展经济学研究的能力,能够深入分析复杂的经济问题并提出创新性观点。
3.能够运用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进行经济学实证研究,并对研究数据进行准确的分析和解释。
4.具备批判性思维和批评性分析的能力,能够对经济理论和政策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评估。
5.能够有效地撰写学术论文并进行学术演讲,具备教学和指导学生的能力。
二、培养内容1.课程学习:学生需要修读一定数量的课程,包括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国际经济学等核心专业课程。
此外,学生还需修读研究方法论、数学经济学、经济学思想史等相关研究方法和理论课程。
2.学术研究:学生需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并展开自己的独立研究。
学生需要选择一个研究方向,并在该方向上进行深入研究,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3.实习实践:学生需要参与经济学相关的实习实践活动,包括实习在政府部门、企业或国际组织等机构进行经济政策研究和分析工作,以及实地调研等。
4.学术交流:学生需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研讨会议,与学术界专家进行交流和讨论,扩展学术视野。
三、研究生培养流程安排1.第一年:学生需要完成研究生入学考试,修读核心专业课程和研究方法论课程。
此外,学生还需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并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研究方向。
2.第二年:学生需要深入研究自己的研究方向,并完成一篇独立的学术论文。
学生还需参与学术研讨会议,向专业人士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
3.第三年:学生需要完成博士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并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学生还需参与实习实践活动,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4.第四年:学生可选择继续深化研究,或者参与教学和指导学生的工作。
四、研究生培养评估及保障1.学术导师:学生将被分配一位专业学术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术研究和培养工作。
理论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201 授经济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具有系统、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能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理论和实际问题;2.系统深入地掌握高级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通晓西方经济学的历史、前沿和发展趋势,熟悉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的理论和政策主张;3.有较好的高等数学基础,熟练地掌握并运用现代数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4.能熟练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独创性研究中国实际经济问题;5.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独立从事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本专业博士毕业生适合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经济决策和经济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大型企业等从事高层次的教学、研究和实际经济管理工作。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专业及研究方向1.020104西方经济学01发展经济学;02微观经济学;03宏观经济学;04新制度经济学;05福利经济学 06金融经济学2.020105世界经济01国际经济学;02国际投资3.020106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1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02人口与劳动经济学三、学习年限本学科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5-6年(一年级硕士生进入硕博连读后年限至少为4年;二年级硕士生进入硕博连读后年限至少3年)。
四、学分要求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学位论文要求(1)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文献综述要在对别人研究成果总结和评述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论文要求逻辑严谨,思路清晰,方法科学,观点创新,资料翔实,文风端正。
本学科博士学位论文数一般应达到10万字以上。
(2)博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在校期间应至少参加1次国际学术交流或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并撰写发表学术论文。
北京大学招收经济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根据国家教委和北京大学的有关规定在择优录取的基础上招收经济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本中心研究生培养方案立足中国、面向世界,强调坚实的基本经济理论和数量方法的训练,注重培养研究生“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优良学风和分析解决中国经济改革和政策制定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适应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21世纪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层次经济管理人才的需要。
经济中心1996年开始招收研究生,至今已招11届。
在读博士研究生约40人,硕士研究生约200人。
历年报名情况:一、博士项目:中国正处于数百年来最好的时代,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但是要实现改革和发展的目标,需要吸引更多的有识之士的加盟,需要培养更多经济管理的精英人才。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未来的战略目标是培养真正能够解决中国问题的经济学人才,同时也为世界培养研究中国经济的专家,经济中心将重点培养博士研究生。
1、中心各专业主要博士生导师,7个专业(研究方向同下):发展经济学林毅夫、赵耀辉、姚洋、曾毅、沈明高经济史周其仁西方经济学易纲、宋国青、胡大源、平新乔、汪丁丁、樊纲、李玲、施建淮、汪浩、沈艳、何茵、曾志雄世界经济海闻金融学陈平、霍德明、朱家祥、巫和懋政治经济学卢锋企业管理梁能、马浩、张黎、龚强、研究方向上网查询:/研究生院/博士招生2、经济中心博士招生主要招直博生和硕博连读学生,对外招生情况请及时查阅中心网页:二、硕士项目:1、中心现设7个专业:政治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城市与环境经济经济史中国近代经济史西方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人力资源和劳动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经济计量学工业组织理论环境和资源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规制经济学卫生经济学世界经济国际经济学世界经济金融学金融市场公司理财国际金融发展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劳动经济学制度变迁人口经济学企业管理国际商务管理企业战略市场营销2、经济中心硕士生入学需参加全国统一招生考试,考试科目为四门,英语、政治、数学(三)、经济学理论(中心命题),考生各门科目在达到中心录取分数线之后,还需参加中心统一组织的面试,合格后方可录取。
区域经济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20202 授经济学博士学位)一、培养目标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学术修养,愿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具有坚实宽广的经济理论基础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熟悉本学科专业的前沿动态,具有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经济研究领域能够取得创造性的成果。
3.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运用该门外语阅读本专业的文献资料,且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 区域经济学理论与政策研究总结中外区域经济学基础理论、经典理论、前沿理论研究成果,开展拓展性的创新研究;运用区域经济学理论研究探讨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现实问题;研究总结中外区域经济政策的演变与发展,分析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热点问题,研究中国区域经济政策精准性创新问题。
2. 区域产业经济学理论与方法从交叉学科研究视角,运用区域经济学理论与方法、产业经济学理论与方法、统计学方法、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区域产业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总结区域产业经济学分析方法;研究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现实问题。
重点研究地方产业体系理论与分析方法、城市服务业经济理论与分析方法。
3. 城市经济转型借鉴城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制度经济学、统计学、计量经济学等多学科理论与方法,结合新工业革命、服务业革命、生态文明建设等经济社会发展大背景,研究中外城市经济转型发展的一般理论、基本规律和典型个案。
重点研究中国特大城市、大中城市经济转型发展问题。
三、学习年限本专业博士生基本培养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6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一)课程设置参见《区域经济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外国留学博士生课程总学分与国内博士生一致,其公共必修课程为:中国文化概论2学分,汉语综合2学分。
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2003年9月一、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全日制博士生学习年限一般为3年,在职博士生一般为3-4年。
课程学习应在一年之(最多一年半之)完成。
二、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经济学院的博士研究生应修读不少于12学分的课程。
课程设置及学分比例如下:㈠必修课 8学分1、马克思主义当代社会思潮(第一学期结束) 2学分2、第一外国语(第一或第二学期) 2学分基础外语和专业外语各占1/23、第二外国语 2学分一外为英语的二外为选修课,一外为小语种的二外必修英语4、专业共同课(2门)2学分/门全院除个别专业外,应上“高级微观经济学”和“高级宏观经济学”两门课程。
㈡选修课(不少于2门)4学分本专业研究方向上的主干课程及其他相关课程。
4、补修课程记成绩不计学分跨学科考生应补修经济学科2门主干课程,全院统一为:中级微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中级计量经济学,三门课程任选两门。
5、课时与学分博士研究生课时:一门课一个学期为54课时(2学分),3课时/周;或36课时(2学分),2-3课时/周。
每学期上课周数为17-19周,考试周为2周;新生第一学期上课周为16-18周,考试周为2周。
三、培养方案的执行本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从2003级博士生入学开始执行,往届博士生可参照执行。
经济学院研究生办公室金融学系专业:金融学研究方向:1、国际金融2、注:带“*”课程为必选课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与课程设置一、学习年限和时间安排全日制硕士生学习年限为2年,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硕士生学习年限为3年。
二年制学生如有特殊情况经本人申请,导师同意,并由系(所)报研究生院批准可延长毕业时间。
二、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经济学院各专业的硕士生至少修满35学分,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课程设置及学分比例如下:(1)必修课 21学分公共必修课6学分,包括:1、马克思主义理论(一个学期) 3学分2、第一外国语(一个学期) 3学分院定必修课9学分,包括:1、中级微观经济学⑴ ⑵3学分2、中级宏观经济学⑴ ⑵3学分3、中级计量经济学⑴3学分专业必修课6学分,由各系所按专业自定2门专业课。
理论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1.学术研究方向:致力于深入研究理论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发展趋势,具备解决复杂经济问题的能力。
2.学科技能:掌握经济学相关的基础理论与知识,有统计学、经济计量学等技能。
3.能力素质:具有创新思维和独立人格,能够独立开展经济学研究,具备一定的学术交流和国际视野。
二、培养规模每年接收理论经济学博士研究生100名左右。
三、培养周期培养周期为3年,最长不超过5年。
四、培养课程设置1.经济学基础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经济学思想史等。
2.专业课程:高级经济学理论、经济计量学、数理经济学、应用经济学等。
3.选修课程:学生根据自身研究方向和兴趣选择相关选修课程,如国际经济学、发展经济学、金融经济学等。
4.专业实践实习:博士研究生在培养过程中需要参与专业实践实习,如参与学术研讨、开展科研项目等。
五、研究生导师制度建立研究生导师制度,每名博士研究生配备1名主导师和1名辅导师。
导师要具备一定的学术地位和经济学研究能力,能够引导学生的学术研究和发展方向。
学生和导师要定期进行学术交流和指导,确保学生的研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六、研究生学业考核进行研究生学业考核,主要包括平时成绩、考试成绩、综合考核和论文答辩等。
学业考核的合格标准由学院制定,并进行公示。
七、学位申请和论文答辩研究生完成培养计划的全部课程和学位论文后,进行学位申请和论文答辩。
论文答辩由专家组组成,对研究生的论文进行评审和辩论,并根据答辩结果决定是否授予博士学位。
八、学术交流和科研项目鼓励博士研究生参与学术交流和科研项目。
学院会组织学术研讨会、学术交流活动和专题讲座,培养学生的学术交流能力和国际视野。
同时,学院也会为学生提供科研项目申请的支持和指导,鼓励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提高研究能力。
九、培养质量保障学院建立健全的培养质量监控和评估体系,定期对培养方案进行评估和修订,确保培养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学院还会引进国内外知名教授和学者担任客座教授和讲座教授,提供更广阔的学习交流平台和资源,提高培养质量。
金融学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20204 经济研究中心)一、培养目标培养热爱祖国、热爱科学、具有坚实理论基础、富有创新精神和严谨求实的高层次经济人才。
要求系统掌握本学科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具有宽阔的学术视野,熟悉现代经济学和金融学的前沿进展,熟练使用经济学分析工具;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并具有写作能力和独立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与创新能力,能独立从事科学研究、高等教育和经济管理工作;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1.金融理论与政策主要研究领域:(1)现代金融理论 (2)金融体制与经济发展2.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主要研究领域:(1)现代国际金融理论 (2)外汇理论与实务3.金融市场与证券投资主要研究领域:(1)金融市场理论与实务 (2)证券投资理论与实务(3)风险投资4.数理金融与金融工程主要研究领域(1)数理金融 (2)金融计量 (3)金融工程5.金融制度与金融产业组织主要研究领域:(1)金融制度与企业成长、公司治理(2)金融产业组织理论与实务6.货币金融主要研究领域:(1)货币银行学的基本理论与前沿发展(2)商业银行治理(3)中央银行与金融监管(4)中国的金融政策选择7.保险理论与实务主要研究领域:(1)保险与精算(2)现代保险理论与应用三、学习年限:脱产学习博士生三年。
在职博士生一般4年,必要时可适当延长。
四、筛选、分流博士生入学后第三学期初,对其进行中期考核。
考核的内容包括博士生的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课程学习、科研能力、开题报告、身体状况以及学科综合考试。
学科综合考试的目的是考核博士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科综合考试由考试委员会主持。
考试委员会由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至少三名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组成。
考试委员会主席由博士生指导教师担任。
本人导师可以参加考试委员会,但不能担任主席。
考试委员会的组成须经本单位学位评定分委员会主席审核同意,报研究生院批准。
年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硕博连读项目将为国外大学、研究机构、政府以及企业培养高水平的研究型人才。
本项目将通过系统的课程体系给学生提供严格、系统的理论与科研训练,培养其独立学术创新能力,并具有国际交流与对话能力。
二、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方向:中外制度经济理论;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与政策方向: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方向:经济法学经济思想史:方向:中国经济思想史经济史:方向:中国经济史西方经济学:方向:当代西方经济学方向:行为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方向:劳动经济与社会保障;方向:卫生经济和公共政策方向:实验经济学人口、环境与资源经济学:方向:人口经济学;方向: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数量经济学:方向:计量经济学;方向:金融计量经济学三、学习年限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年,在规定时期完成课程学习,但未完成学位论文者,可申请延长学习年限,累计在校学习年限一般不得超过年。
允许成绩优秀的博士研究生在完成所要求的学分、相应的科研任务和学位论文后,经导师和院(系、所)领导同意,提前进入论文答辩和提前毕业。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博士研究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应修满学分;跨一级学科招收的博士研究生应修满学分;以同等学力招收的博士研究生应修满学分。
其中学位核心课学分,专业必修课学分,专业选修课学分,专题学术报告学分。
具体课程设置见附表。
五、培养步骤、第一年:学位核心课程学习:学分学位公共课:英语,学分;学位基础课:门,共学分,包括:资本论、高级微观、高级宏观、高级计量。
、资格考试(综合考试)第一学年课程结束后学生参加资格考试(综合考试),通过资格考试学生才能转入博士阶段学习。
具体规定见《财经大学经济学院资格考试管理规定》。
、第二年:专业课程学习:学分()专业必修课:个系列课程,四门课程,学分;专题文献研读课程(学分)。
()专业选修课:学分。
未选择的其他必修课方向及其课程也可以作为选修课进行学习。
如果选修其他院系的课程,须先征得学院同意后再注册选修。
中国社科院博士培养方案
中国社科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是该院根据国家有关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的法规和中国社科院本科生与研究生教育与培养的实际情况制定的,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培养目标:
中国社科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
的学术理论功底和创新思维能力、具有较高独立科研能力和学风修养的高级专门人才。
2. 培养模式:
中国社科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相结
合的培养模式,培养周期一般为3-5年。
3. 培养内容:
中国社科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培养内容包括学位课程学习、研究生学术活动、科研论文撰写与发表以及学位论文撰写等。
4. 学科专业:
中国社科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学科专业涵盖社会学、政
治学、经济学、考古学、历史学、人类学、民族学、法学、哲学、文学、艺术学、科学技术哲学与社会发展等多个领域。
5. 培养要求:
中国社科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对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包括必
修课程的学习与考核、学科前沿研究讨论、境内外学术会议和
学术交流活动参与、科研论文发表、学位论文答辩等。
以上是中国社科院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一些基本内容,具体的方案细节还需参考该院相关规定。
厦门大学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名称理论经济学
专业名称世界经济
专业代码020105
厦门大学研究生院制表
填表日期:2004年4月日
一、主要研究方向
注:本表不够可加页。
二、培养目标、学习年限及学分要求
三、课程设置(不包括公共学位课)
注:[1]:为本专业所有博士生学位必修课,一个导师1个专题,共4个专题,每个专题4~5周(16~20节)。
[2]:为每个博士生导师为自己指导的博士生所开专业学位课。
另外《数理经济学》、《中级计量经济学》为硕士课程,凡未修过该课程的博士生应当补休并一同参加考试,但不计算学分。
Courses in Doctoral Programme
课程内容纲要
注:每门课程都须填写此表。
本表不够可加页。
课程内容纲要
注:每门课程都须填写此表。
本表不够可加页。
注:每门课程都须填写此表。
本表不够可加页。
注:每门课程都须填写此表。
本表不够可加页。
注:每门课程都须填写此表。
本表不够可加页。
注:每门课程都须填写此表。
本表不够可加页。
注:每门课程都须填写此表。
本表不够可加页。
注:每门课程都须填写此表。
本表不够可加页。
注:每门课程都须填写此表。
本表不够可加页。
注:每门课程都须填写此表。
本表不够可加页。
四、综合考试的基本要求
注:本表不够可加页。
六、。
理论经济学博士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南京大学理论经济学专业秉承“诚朴雄伟·励学敦行”的校训精神,以培养具有坚定社会主义信念、高度专业化科研能力以及深厚的家国情怀“三位一体”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者为目标。
博士培养阶段,在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经济学理论体系和研究能力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情操感悟和创新能力提升的培养,使之成为能够高质量运用经济学前沿理论和方法,演绎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供中国智慧的高层次经济学人才。
二、修业年限1、普通博士生基本修业年限为四年,最长修业年限为八年。
2、直博生基本修业年限为五年,最长修业年限为八年。
三、培养方式1、确立以“立德树人第一责任人”为核心的博士生导师负责制,全面强化对博士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观引导工作,切实强化对博士研究生学术道德规范和学术诚信教育,引导学生恪守学术道德和职业操守。
2、博士生导师负责制。
导师是博士研究生资格考核、论文开题和答辩以及论文学术质量的第一责任人。
导师根据培养方案和目标,结合博士研究生个人特点和专长,确定博士研究生的具体培养方向。
并通过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指导和监督博士研究生的学习和科研活动,使博士研究生在思想政治、科研能力等方面达到南京大学经济学博士的要求。
3、博士生的培养以研究能力为重心。
一方面,通过导师指导、课程学习、针对性参与科研工作等多种支持手段和方式,使学生达到培养目标的要求。
另一方面,博士生本人有义务积极配合院系及导师的教学工作。
在认真学习经典文献的同时,注意关注、跟踪经济学相关领域的学术前沿,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
博士生在学期间的每一学期内,均应按照导师设定的计划,完成相关学习任务,并对学术研究进展情况进行详细汇报,由导师组进行考评。
4、博士生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应积极参与导师或南京大学提供的其他相关科研项目。
通过进行科研实践工作,提升科研能力,实现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的有机结合,培养独立从事高水平科学研究的能力以及自我学习、创新能力的提升。
经济学博士专业学习计划一、引言经济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对于理解和解决社会经济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作为一名经济学博士生,我将制定一个系统化的学习计划,以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做好准备。
二、学术目标1.扎实掌握经济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体系:通过阅读经典文献、参加课程学习和学术研讨会,全面系统地学习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核心课程内容,建立起扎实的理论基础。
2.培养独立的研究能力:通过课程作业、学术论文、研究生科研项目等方式,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参与学术讨论和团队合作,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
3.扩展研究领域和视野:广泛阅读国内外经济学研究文献,了解前沿研究领域,关注最新经济发展动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与其他研究者交流和分享研究成果,不断拓展自己的研究视野。
三、学习安排1.课程学习:认真完成所修课程的学习任务,掌握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
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课外拓展材料,深入学习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
2.研究生科研项目:参与相关研究项目,积累科研经验和实践能力。
积极与导师合作,深入研究选定的课题,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并争取发表在相关学术期刊上。
3.阅读经典文献:精读马克思、恩格斯等经济学经典著作,深入了解经济学的起源和发展,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理解经济学的核心思想和分析方法。
4.参加学术活动: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和学术研讨会,与其他学者交流和合作。
在学术会议上展示和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接受同行的评议和建议,不断提高自己的学术能力和影响力。
四、自我评估与改进1.设定学习目标和时间表:制定每学期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实施。
每周进行学习进展的自我评估,及时调整学习计划,保证学习进度和效果。
2.加强专业技能:不断提高统计分析和计量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学习经济学模型的构建和评估技巧。
利用计算机软件(如Stata、R等)进行数据处理和实证分析,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级学科名称经济学二级学科名称金融学二级学科代码二级学科所属学院金融智能与金融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填表日期:年月西南财经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适用专业金融学二、培养目标:结合我国对现代金融人才需求的国情,面向全社会培养复合型高端科研与管理人才。
除了满足西南财大规定的博士生标准外,金融智能与金融工程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博士生还应达到以下要求:)基本达到国外中等水平以上大学博士生的标准,能够熟练掌握一种外语(主要是英语)从事研究、学术交流、项目管理等。
)既了解国情,能因地制宜解决实际问题,又了解国际同领域的前沿研究动态,能够比较自如地在自己熟悉的国内外学术圈子里开展学术合作活动。
)掌握系统的科学思维方法,对新生事物与理念敏感,能够较快地理解与消化有关领域的新的理念与方法,能够通过自学与调研迅速了解与进入新的相关研究领域,开创新的局面。
)能够熟练地运用信息技术解决金融研究中的问题。
三、研究方向:、金融智能、风险管理、实验金融四、培养年限:培养周期计划为到年,根据不同学生的进度,符合毕业标准即可毕业。
如经过年的培养,仍然达不到毕业标准,我们将采取劝退措施。
五、培养环节与学分要求(一)培养环节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环节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学习博士生课程(含必修基础课和至少两门专业方向课),时间一般为两年;第二阶段主要从事学科研究和学位论文工作。
每位博士生必须在每年月底之前提交一份年度总结报告,报告须包括该生一年中的学习、科研及服务的情况。
该博士生的主副导师需对报告进行审核签字。
实验室对报告进行审核,对照培养方案进度要求,分别给与通过或警告。
博士生获得两次警告实验室可对其进行劝退,并对导师问责。
进度要求:∙第一学年发表一篇国际会议论文;∙第二学年有一篇论文向国际刊物投投出。
∙第二学年结束之前完成博士资格考试∙博士论文答辩之前,需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西南财经大学规定的国内级或国际级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一篇(参见《西南财经大学外文(英文)学术期刊等级分类目录》和《西南财经大学中文学术期刊等级分类目录》)。
理论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201,授经济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具有系统、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基础,能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理论和实际问题;2.系统深入地掌握高级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通晓西方经济学的历史、前沿和发展趋势,熟悉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的理论和政策主张;3.有较好的高等数学基础,熟练地掌握并运用现代数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4.能熟练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独创性研究中国实际经济问题;5.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独立从事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本专业博士毕业生适合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经济决策和经济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大型企业等从事高层次的教学、研究和实际经济管理工作。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专业及研究方向1.020104 西方经济学01发展经济学;02微观经济学;03宏观经济学;04新制度经济学;05福利经济学06 金融经济学2.020105 世界经济01国际经济学;02国际投资3.020106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1资源与环境经济学02 人口与劳动经济学三、学习年限本学科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 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5-6年(一年级硕士生进入硕博连读后年限至少为 4 年;二年级硕士生进入硕博连读后年限至少 3 年)。
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学位论文要求(1)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文献综述要在对别人研究成果总结和评述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论文要求逻辑严谨,思路清晰,方法科学,观点创新,资料翔实,文风端正。
本学科博士学位论文数一般应达到10万字以上。
(2)博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在校期间应至少参加1次国际学术交流或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并撰写发表学术论文。
博士学位申请人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方可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至少发表(或被接收发表)SSCI (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论文1篇;至少在校人事处规定的经济学科与管理学科类B类以上权威期刊(含B类)发表(或被接收发表)学术论文1篇;至少在校人事处规定的经济学科与管理学科类D类以上权威期刊发表(或被接收发表)学术论文2篇;或在校人事处规定的经济学科与管理学科类D类期刊上发表(或被接收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及CSSCI期刊论文2篇。
对于EI收录、ISTP收录的论文认定只限于在正式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不包含会议论文)。
对于学位申请人将其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表(或被接收发表)在除经济学科、管理学科之外的其他学科权威期刊A类-D类期刊上的学术论文,级别分别降低一级(如A类降为B类,D类降为E类)。
发表的论文必须以华中科技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论文认定只限于在正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在增刊上发表的论文不被认可。
研究生署名华中科技大学或师生两人合作署名(不论排名顺序)所发表的学术成果,须经其导师审核并签署书面意见;研究生获学位后如若发表在校学习期间完成的学术成果,须经其导师审核并签署书面意见。
2 •培养方式与方法(1)实行博士生导师负责制和博士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2)课程学习采取自学、文献阅读、重点讲授、专题研讨、撰写读书报告和论文相结合的方式。
(3)博士生入学后3个月内,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本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本人的研究方向和特点,制订个人培养计划。
个人培养计划经过院学位分委员审批后交研究生院备案。
(4)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资格审查;博士论文资格审查由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进行。
博士生指导小组由3-5 名教授(含副教授)组成(包括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博士研究生申请论文资格的基本条件:1)必须修完所有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2)必须通过经济学院组织的博士生资格考试(资格考试一般定在第 2 学期末,考试内容涵盖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高级计量经济学;3)完成论文选题报告。
论文选题报告,通过开题得1学分。
论文选题报告应包含的内容为:(a)选题的来源、意义;(b)课题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c)课题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d)理论与实践方面预计的创造性成果;(e)进行论文资格考核时已完成的工作;( f )主要参考文献。
(5)论文中期进展报告博士生在撰写博士学位论文前,要向博士生指导小组或有关学者、专家报告研究工作成果,听取质疑与商讨改进意见,待创造性研究成果获得认同后,方可撰写论文。
理论经济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201,授经济学学位)一、培养目标掌握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风,能独立从事本专业领域的科研工作,并有开拓创新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掌握现代数量分析方法;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能胜任本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和实际经济管理工作。
二、专业及研究方向1•西方经济学专业(1)发展经济学;(2)微观经济学;(3)宏观经济学;(4)新制度经济学(5)金融经济学2•世界经济专业(1)国际经济学;(2)国际投资;(3)发展中国家经济3•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专业(1)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2)人口与劳动经济学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 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1学术型硕士生学位论文选题报告一般在第3学期进行,选题报告内容规范如下:(1)选题的目的、意义;(2)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3)论文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4)论文的研究内容(要求列出章节标题);(5)论文写作进度安排;(6)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要在对别人研究成果总结和评述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
用于学位论文研究的时间不得少于1年。
硕士学位论文应当有创新性或新见解并按《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规定》的要求撰写。
本专业硕士学位论文字数一般应达到3万字以上。
2.硕士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在校期间应至少在校内外公开学术会议上作学术报告1次。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申请人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满足下列条件,方可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至少以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作者,学生第二作者)在经济学科与管理学科类核心期刊(以北大图书馆核心期刊目录为准)上发表(或被接收发表)学术论文1篇。
发表的论文必须以华中科技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论文认定只限于在正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在增刊上发表的论文不被认可。
研究生署名华中科技大学或师生合作署名(不论排名顺序)所发表的学术成果,须经其导师审核并签署书面意见;研究生获学位后如若发表在校学习期间完成的学术成果,须经其导师审核并签署书面意见。
3.其他:执行学校有关规定。
应用经济学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代码:0202,授经济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具有系统、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基础,能正确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理论和实际问题;2.系统深入地掌握现代西方经济学的前沿理论,熟悉现代经济学主要流派的理论和政策主张;3.有扎实的数理基础知识,熟练地掌握并运用现代数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4.能熟练运用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独创性研究中国实际经济问题;5.至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独立从事国际学术交流的能力。
本学科博士毕业生适合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经济决策和经济管理部门、金融机构、大型企业等从事高层次的教学、研究和实际经济管理工作。
二、本学科设置如下研究方向1.020204 金融学01金融经济学;02 金融工程;03公司财务2.020205 产业经济学01 产业组织理论;02产业发展与政策;03 农业与农村经济3.020202 区域经济学01区域经济发展;02城市经济4.020206 国际贸易学01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02跨国公司5.020209 数量经济学01计量经济学理论与应用;02 金融计量经济学;03 数理经济学三、学习年限本学科、专业博士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5年。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5-6年。
(一年级硕士生进入硕博连读后年限至少为4年;二年级硕士进入硕博连读后年限至少3年)四、学分要求已获硕士学位博士生总学分要求》29学分。
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总学分要求以同等学力报考博士生按硕博连读、直攻博研究生的要求培养,符合课程免修规定的,可申请免修。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六、本学科对博士研究生培养提出的具体要求1学位论文要求(1)学位论文选题应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文献综述要在对别人研究成果总结和评述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论文要求逻辑严谨,思路清晰,方法科学,观点创新,资料翔实,文风端正。
本学科博士学位论文数一般应达到10万字以上。
(2)博士研究生应积极参加学术活动,在校期间应至少参加1次国际学术交流或国内重要学术会议并提交论文,并撰写发表学术论文。
博士学位申请人在学位论文答辩前,必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方可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至少发表(或被接收发表)SSCI (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期刊论文1篇;至少在校人事处规定的经济学科与管理学科类B类以上权威期刊(含B类)发表(或被接收发表)学术论文1篇;至少在校人事处规定的经济学科与管理学科类D类以上权威期刊发表(或被接收发表)学术论文2篇;或在校人事处规定的经济学科与管理学科类D类期刊上发表(或被接收发表)学术论文1篇以及CSSCI期刊论文2篇。
对于EI收录、ISTP收录的论文认定只限于在正式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不包含会议论文)。
对于学位申请人将其学位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发表(或被接收发表)在除经济学科、管理学科之外的其他学科权威期刊A类-D类期刊上的学术论文,级别分别降低一级(如A类降为B类,D类降为E类)。
发表的论文必须以华中科技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发表论文认定只限于在正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在增刊上发表的论文不被认可。
研究生署名华中科技大学或师生两人合作署名(不论排名顺序)所发表的学术成果,须经其导师审核并签署书面意见;研究生获学位后如若发表在校学习期间完成的学术成果,须经其导师审核并签署书面意见。
2 •培养方式与方法(1)实行博士生导师负责制和博士生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2)课程学习采取自学、文献阅读、重点讲授、专题研讨、撰写读书报告和论文相结合的方式。
(3)博士生入学后3个月内,应在导师指导下,根据本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本人的研究方向和特点,制订个人培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