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统计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
- 格式:ppt
- 大小:413.50 KB
- 文档页数:50
第三章 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其顺序号填入括号内)1.平均指标反映了( )。
①总体变量值分布的集中趋势 ②总体分布的离散特征 ③总体单位的集中趋势 ④总体变动趋势 2.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大小( )。
①受各组标志值的影响最大 ②受各组次数的影响最大③受各组权数系数的影响最大 ④受各组标志值和各组次数的共同影响3.在变量数列中,如果变量值较小的一组权数较大,则计算出来的算术平均数( )。
①接近于变量值大的一方 ②接近于变量值小的一方 ③不受权数的影响 ④无法判断4.权数对于平均数的影响作用取决于( )。
①总体单位总量 ②各组的次数多少 ③各组标志值的大小 ④各组次数在总体单位总量中的比重 5.由组距变量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代表组内标志值的一般水平,有一个假定条件,即( )。
①各组的次数必须相等 ②各组标志值必须相等 ③各组标志值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 ④各组必须是封闭组 6.如果次数分布中,各个标志值扩大为原来的2倍,各组次数都减小为原来的1/2,则算术平均数( )。
①增加到原来的21 ②稳定不变 ③减少到原来的21④扩大为原来的2倍 7.已知某市场某种蔬菜早市、午市、晚市的每公斤价格,在早市、午市、晚市的销售额基本相同的情况下,计算平均价格可采取的平均数形式是( )。
①简单算术平均数 ②加权算术平均数③简单调和平均数 ④加权调和平均数8.凡是变量值的连乘积等于总比率或总速度的现象,要计算其平均比率或平均速度都可以采用( )。
①算术平均法 ②调和平均法 ③几何平均法 ④中位数法 9.四分位差排除了数列两端各( )单位标志值的影响。
①10% ②15% ③25% ④ 35% 10.如果一组变量值中有一项为零,则不能计算( )。
①算术平均数 ②调和平均数 ③众数 ④中位数11.在掌握了各组单位成本和各组产量资料时,计算平均单位成本所使用的方法应是( )。
概率与数理统计第3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概率与数理统计是一门关于随机现象的描述和分析的学科。
在实际问题中,我们经常需要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描述,以便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征和规律。
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数据分布的特征描述,包括中心位置度量、离散程度度量和分布形状度量。
首先是中心位置度量,它用来描述数据集的平均水平。
一般来说,我们关心的是数据集的平均值和中位数。
平均值是数据的加权平均,它能够反映数据集的集中趋势。
平均值的计算公式是:```平均值=总和/观测数```中位数是按照数据的大小顺序排列后,处于中间位置的观测值。
中位数的计算方法是:```如果数据集的观测数为奇数,中位数为第(n+1)/2个观测值如果数据集的观测数为偶数,中位数为第n/2和(n/2+1)个观测值的平均值```其次是离散程度度量,它用来描述数据集的变异程度。
我们常用的度量指标有极差、方差和标准差。
极差是数据集中最大观测值与最小观测值之间的差距,它反映了数据的全局离散程度。
方差是每个观测值与数据集平均值的差的平方的平均值,它度量了数据的局部离散程度。
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它与方差具有相同的单位,能够更好地反映数据的离散程度。
最后是分布形状度量,它用来描述数据分布的偏度和峰度。
偏度是描述数据分布对称性的度量,正偏表示数据集的右尾较重,负偏表示数据集的左尾较重。
峰度是描述数据分布峰态的度量,正峰表示数据集的峰部较陡,负峰表示数据集的峰部较平。
偏度和峰度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数据分布的形态特征,从而判断数据集是否服从其中一种特定的分布。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通过对数据集进行描述统计分析来了解数据的特征。
通过计算平均值、中位数、方差、标准差、偏度和峰度等指标,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绘制直方图、箱线图、概率密度函数等图形来展示数据的分布特征,进一步加深对数据的认识。
总之,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是概率与数理统计中重要的内容之一、通过中心位置度量、离散程度度量和分布形状度量,我们能够充分了解数据的平均水平、变异程度和形态特征,为进一步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有力的支持。
第3章统计学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收集、分析和解释数据的学科。
在统计学中,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是指通过一系列统计量和图表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态等特征。
数据的集中趋势描述了数据的平均水平或中心。
常用的统计量有平均值、中位数和众数。
平均值是将所有观测值相加然后除以观测值的总数,它能够反映数据的总体平均水平。
然而,当数据包含异常值时,平均值的计算结果可能会受到影响。
因此,中位数和众数在这种情况下被认为是更稳健的集中趋势度量。
中位数是将数据按大小排序,然后找出中间位置的观测值。
众数是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观测值。
数据的离散程度描述了数据的变异程度或分散程度。
常用的统计量有方差、标准差和四分位差。
方差是观测值与均值之间差异的平方的平均值,它反映了数据的总体离散程度。
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用于衡量数据的波动性。
四分位差是数据的上四分位数和下四分位数之差,它描述了数据的中间50%的变异程度。
数据的分布形态描述了数据的形状和对称性。
常用的分布形态有正态分布、偏态分布和峰态分布。
正态分布是最常见的分布形态,其特点是对称、钟形曲线。
偏态分布是指数据分布不对称的情况,主要分为正偏态和负偏态。
正偏态分布意味着数据的尾部偏向右侧,负偏态分布则意味着数据的尾部偏向左侧。
峰态分布用于描述数据的峰值的尖锐程度,主要分为正态分布、高峰态和低峰态。
除了统计量,还可以使用图表来对数据分布特征进行描述。
常用的图表包括直方图、箱线图和散点图。
直方图是通过将数据分组并在坐标轴上绘制各组的频率或相对频率来展示数据的分布形态。
箱线图通过绘制数据的分位数和异常值来展示数据的中位数、四分位数和离群观测值。
散点图用于展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特别适用于发现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和异常值。
综上所述,统计学中的数据分布特征描述是通过一系列统计量和图表来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离散程度和分布形态等特征。
这些描述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第 3 章数据分布特点的描绘[引例 ]依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7.4 万户乡村居民家庭和 6.6 万户城镇居民家庭的抽样检查,2011 年城乡居民收入增添状况以下1:2011 年全国乡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977 元,比上年增添1058 元,增添 17.9%。
剔除价钱因素影响,实质增添11.4%,增速同比提升0.5 个百分点。
此中,人均薪资性收入2963 元,同比增添532 元,增添 21.9%。
薪资性收入对整年乡村居民增收的贡献率达50.3%。
薪资性收入占乡村居民纯收入的比重达42.5%,同比提升 1.4 个百分点。
2011 年乡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为 6194 元,比上年增添 995 元,增添 19.1%。
乡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中位数比人均纯收入低 783 元,但增速高 1.2 个百分点。
2011 年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23979 元,此中,人均可支配收入21810 元,比上年增添2701 元,增添14.1%。
剔除价钱因素影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质增添8.4%,增速同比提升0.6 个百分点。
2011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为19118 元,比上年增添2279 元,增添13.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比人均可支配收入低2692 元,增速低 0.6 个百分点。
主假如受最低薪资标准、城镇居民基本养老金和离退休金以及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提升影响,城镇低收入户收入增速较高;同时高收入户也保持了较快的增添速度,因此中等收入户增速相对较慢。
2011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乡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为:1,2010 年该收入比为 3.23:1。
本章小结1.总量指标是说明现象总规模和总水平的数值,又称为绝对数。
绝对数的计量单位有实物单位和价值量单位。
按反应整体内容不一样,总量指标可分为整体单位总量和整体标记总量;按反应的时间状况不一样,总量指标可分为期间指标和时点指标。
2.将两个有联系的数值对照获得的比率称为相对数。
第三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教案)第三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一)教学目的通过本章的自学,并使同学们正确理解各种指标的概念及计算方法,学会运用适当的统计数据指标对数据的原产特征展开分析表明。
(二)基本要求并使学生熟练掌握数据分布特征的叙述方法。
(三)教学要点1、集中趋势的测度指标及其计算方法;2、离散趋势的测度指标及其计算方法;3、总体分布的偏度与峰度的测度。
(四)教学时数9――10课时(五)学习内容本章共分三节:第一节数据分布分散趋势的测量一、定类数据集中趋势的测度――众数(mode)(一)概念要点众数就是指一组数据中发生次数最少的变量值,用mo表示。
从变量分布的角度看,众数就是具备显著分散趋势点的数值,一组数据分布的最高峰点所对应的数值即为为众数。
当然,如果数据的原产没显著的分散趋势或最高峰点,众数也可以不存有;如果存有多个高峰点,也就存有多个众数。
1.集中趋势的测度值之一2.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3.不受极端值的影响4.可能将没众数或存有几个众数5.主要用于定类数据,也可用于定序数据和数值型数据众数的不唯一性:并无众数原始数据:10591268一个众数原始数据:659855多于一个众数原始数据:252828364242(二)众数的排序根据未分组数据或单变量值分组数据计算众数时,我们只需找出出现次数最多的变量值即为众数。
对于组距分组数据,众数的数值与其相邻两组的频数分布有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作如下的理解:设众数组的频数为fm,众数前一组的频数为f?1,众数后一组的频数为f?1。
当众数相连两组的频数成正比时,即f?1=f?1,众数组的组中值即为众数;当众数组的前一组的频数多于众数组后一组的频数时,即f?1>f?1,则众数可以向其前一组依靠,众数大于其组中值;当众数组后一组的频数多于众数组前一组的频数时,即f?1<f?1,则众数可以向其后一组依靠,1众数大于其组中值。
基于这种思路,借助几何图形而求出的分组数据众数的计算公式如下:下限公式:mo?l?下限公式:fm?f?1??d?l?1?d(fm?f?1)?(fm?f?1)?1??2(3.1)fm?f?1??d?u?2?d(fm?f?1)?(fm?f?1)?1??2(3.2)mo?u?式中:l表示众数所在组的下限;u表示众数所在组的上限;d表示众数所在组的组距。
第3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是统计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用来描述随机变量的概率分布或样本数据的分布情况。
通过对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数据的性质,为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决策提供支持。
一、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方法常用的数据分布特征描述方法有:位置参数、离散程度参数、偏态参数和峰态参数。
1.位置参数:用来描述数据集的中心位置,最常用的位置参数是平均值和中位数。
平均值是所有数据值的总和除以观测次数,它具有对异常值敏感的特点,所以在存在异常值的情况下,中位数更适合作为位置参数。
2.离散程度参数:用来描述数据集的离散程度或变异程度,最常用的离散程度参数是方差和标准差。
方差是数据偏离平均值的平均平方,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
方差和标准差越大,代表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
3.偏态参数:用来描述数据分布的对称性或偏斜性。
正偏态表示数据分布向右偏斜,负偏态表示数据分布向左偏斜。
常用的偏态参数是偏态系数,其表示为偏态系数=3*(平均值-中位数)/标准差,偏态系数为0时表示对称分布,大于0表示正偏态,小于0表示负偏态。
4.峰态参数:用来描述数据分布的尖度或平顶性。
正常分布的峰态参数为3,表示正态分布的峰度,大于3表示尖峰分布,小于3表示平顶分布。
二、常见的数据分布特征1. 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正态分布是最常见的概率分布之一,也是自然界中许多现象的分布形式。
正态分布的特点是对称的钟形曲线,均值和中位数相等,偏态系数为0,峰态系数为32. 偏态分布(Skewed Distribution):偏态分布是指数据分布不对称的情况,其中正偏态分布是右偏的,负偏态分布是左偏的。
正偏态分布的偏态系数大于0,负偏态分布的偏态系数小于0。
3. 峰态分布(Kurtosis Distribution):峰态分布是指数据分布的尖度或平顶性,峰态系数大于3表示尖峰分布,峰态系数小于3表示平顶分布。
第三章统计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统计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是统计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它用于对数据进行系统化的描述和分析。
统计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包括位置参数、散布参数和形状参数。
位置参数描述了数据集中心位置的特征。
最常用的位置参数是均值和中位数。
均值是指所有数据值的总和除以数据个数,它能够反映数据集的平均水平。
中位数是将数据值按大小排序后的中间值,它能够反映数据集的中心位置。
均值对异常值比较敏感,中位数能够较好地排除异常值的干扰。
散布参数描述了数据集的离散程度。
最常用的散布参数是方差和标准差。
方差是指每个数据值与均值之差的平方和的平均值,它能够反映数据集的离散程度。
标准差是方差的平方根,它与数据的单位相一致,常用于衡量数据的波动性。
方差和标准差越大,表示数据的离散程度越大。
形状参数描述了数据集的分布形状。
常用的形状参数包括偏度和峰度。
偏度是指数据分布的不对称程度,大于0表示右偏,小于0表示左偏,等于0表示对称。
偏度能够反映数据集的分布形态。
峰度是指数据分布的尖锐程度,大于0表示尖锐,小于0表示平坦,等于0表示与正态分布相似。
峰度能够反映数据集的尖峰或扁平程度。
除了这些常见的参数之外,还有其他一些描述统计数据分布特征的方法,如四分位数和箱线图。
四分位数是将数据分为四等分的值,它包括上四分位数、下四分位数和中位数。
上四分位数是四分之三分位数,下四分位数是四分之一分位数。
箱线图是以箱子和线段的形式展示数据分布特征,箱子的上边界和下边界分别代表上四分位数和下四分位数,箱子的中线代表中位数,箱子的长度代表数据的离散程度。
统计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对于研究数据的特征、提取有效信息以及进行统计推断都非常重要。
了解数据的位置、散布和形状特征能够帮助研究者更好地理解数据集的性质和规律。
在实际应用中,统计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还可以帮助决策者进行决策,例如对于质量控制的判断和产品的质量评估等。
综上所述,统计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是对数据集进行系统化描述和分析的重要工具。
第三章 数据分布特征的统计描述思考与练习一、选择题1.有n 辆汽车在同一距离的公路上行驶的速度资料,确定汽车平均每小时行驶速度的平均数公式是:( C )A .nx∑ B .∑∑f xf C .∑x n 1 D .∑∑x m m2.权数对加权算术平均数的影响,取决于( B ) A. 权数所在组标志值的大小; B. 权数的大小; C. 各组单位数的多少; D. 总体单位数的多少 3.是非标志不存在变异时,意味着:( B ,C )A. 各标志值遇到同样的成数;B. 所有单位都只具有某种属性C. 所计算的方差为0;D. 所计算的方差为0.254.能够综合反映总体各个单位标志值的差异,对总体标志变异程度作全面客观评定的指标有( A ,C )A.方差B.算术平均数C.标准差D.全距二、判断题1.甲乙两地,汽车去程时速20公里,回程时速30公里,其平均速度为25公里。
[答]错。
本题应采用调和平均法计算平均速度。
2.权数起作用的前提是各组的变量必须互有差异。
[答]对。
3.变量同减某个数再同除于另一数然后求其方差,其方差等于原方差乘于除数的平方。
[答]对。
4.与平均数相比,中位数比较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答]对。
三、计算题1.甲乙两企业生产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资料如下表,试比较哪个企业的平均成本高,并分析其原因。
[解]甲企业的平均成本210030001500660019.4118 210030001500340152030++===++乙企业的平均成本325515001500625518.2895 325515001500342152030++===++由上面的计算得知,甲企业的平均成本高于乙企业。
因为乙企业单位成本低的A产品生产的数量多,占总成本一半以上,即成本低的产品相对权数大,而甲企业生产单位成本低的A产品数量少,仅占总成本的31.8%(=2100/6600)。
由于权数的作用,乙企业的平均成本低于甲企业。
对统计数据的分布特征,主要从哪⼏个⽅⾯进⾏描述?
数据分布特征可以从集中趋势、离中趋势及分布形态三个⽅⾯进⾏描述。
1、平均指标是在反映总体的⼀般⽔平或分布的集中趋势的指标。
测定集中趋势的平均指标有两类:位置平均数和数值平均数。
位置平均数是根据变量值位置来确定的代表值,常⽤的有:众数、中位数。
数值平均数就是均值,它是对总体中的所有数据计算的平均值,⽤以反映所有数据的⼀般⽔平,常⽤的有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何平均数和幂平均数。
2、变异指标是⽤来刻画总体分布的变异状况或离散程度的指标。
测定离中趋势的指标有极差、平均差、四分位差、⽅差和标准差、以及离散系数等。
标准差是⽅差的平⽅根,即总体中各变量值与算术平均数的离差平⽅的算术平⽅根。
离散系数是根据各离散程度指标与其相应的算术平均数的⽐值。
3、矩、偏度和峰度是反映总体分布形态的指标。
矩是⽤来反映数据分布的形态特征,也称为动差。
偏度反映指数据分布不对称的⽅向和程度。
峰度反映是指数据分布图形的尖峭程度或峰凸程度。
第三章统计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统计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是统计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是通过对数据进行整理、组织和分析来了解数据的分布情况,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据的特点和趋势。
一、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方法在统计学中,数据分布特征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法进行描述:1.图形描述法:通过绘制图表来展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常见的图形描述方法有直方图、条形图、饼图、箱线图等。
直方图是一种用于展示数据分布的图形。
它将其中一范围内的数据分成若干个等宽的区间,并统计每个区间中数据的频数或频率,然后绘制柱状图来表示。
箱线图是一种用于展示数据分布和异常值的图形。
它将数据划分为四个部分:最大值、上四分位数、中位数、下四分位数和最小值,并通过画出盒子和须来表示数据的分布情况。
2.数值描述法:通过使用统计指标和参数来描述数据的分布情况。
常见的数值描述方法有均值、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等。
均值是指将所有数据相加后再除以数据的总个数的得到的值,代表了数据的平均水平。
中位数是指将数据按大小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的值,代表了数据的中心位置。
众数是指数据集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值,代表了数据的集中趋势。
标准差是指数据在均值附近的波动程度,代表了数据的离散程度。
方差是指数据与均值之间的平均差的平方的平均值,代表了数据的离散程度。
二、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步骤要进行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一般需要进行以下步骤:1.数据的整理和搜集:搜集所需的数据,并将其整理成适合进行分析的形式。
2.确定描述方法:根据数据的特点和目标,选择适当的图形描述法或数值描述法。
3.进行描述分析:根据所选的描述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得出相应的描述结果。
4.解释和应用:根据描述结果,解释数据的分布特征,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应用。
三、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应用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在实际应用中有很多用途,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1.判断数据是否符合其中一种分布:通过对数据的分布特征进行描述,可以判断数据是否符合正态分布或其他特定的分布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