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联知识及练习题(已整理)有答案演示教学
- 格式:doc
- 大小:88.50 KB
- 文档页数:4
祖国对联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项不是祖国对联的特点?A. 对仗工整B. 韵律和谐C. 内容随意D. 富有哲理答案:C2. 祖国对联中,上联和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这是对联的哪项基本规则?A. 对称性B. 平仄性C. 等量性D. 韵律性答案:C3. 对联中的“平仄”是指什么?A. 联句的字数B. 联句的对仗C. 联句的韵律D. 联句的意境答案:C4. 下列哪项不是祖国对联的常见主题?A. 节日庆典B. 风景名胜C. 个人情感D. 科学发明答案:D5. 对联中“横批”的作用是什么?A. 总结上下联的主题B. 增加对联的字数C. 装饰对联的边框D. 无关紧要的附加答案:A6. 对联的创作过程中,下列哪项不是必须考虑的因素?A. 联句的意境B. 联句的对仗C. 联句的字数D. 联句的颜色答案:D7. 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朝代?A. 唐朝B. 宋朝C. 汉朝D. 秦朝答案:C8. 对联在现代生活中有哪些应用?A. 节日装饰B. 商业广告C. 个人签名D. 所有以上答案:D9. 对联中“对仗”的要求是什么?A. 上下联意义相反B. 上下联意义相近C. 上下联意义相同D. 上下联意义无关答案:B10. 对联的书写通常使用哪种字体?A. 楷书B. 行书C. 草书D. 隶书答案:A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祖国对联的创作要求之一是上下联的______必须相对应。
答案:平仄2. 对联中的“仄起平收”是指上联以______声结尾,下联以______声开头。
答案:仄、平3. 对联中,如果上联以“山”字开头,下联则常以“水”字开头,这是利用了对联中的______手法。
答案:对仗4. 对联的书写通常从______开始,到______结束。
答案:右、左5. 对联的横批一般位于上下联的______位置。
答案:上方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请简述祖国对联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作用。
小升初句子——对联专项练习题及详细答案解析评卷人得分一.选择题(共5小题)1.根据提供的上联“九峰近旭日”,选出可作为下联的一项是()A.石潭绕绿竹B.千阶至云霄C.池上活水满D.轻云半岭回2.根据对联“字数相等,词性相对,仄起平收”的特点,下列能构成一副对联的诗句是哪一项?()A.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B.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C.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D.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3.下列四句中,和“风来花自舞”对仗最工整的一句是()A.千树落花红B.云傍马头生C.山高月上迟D.春到鸟能言4.你知道下列对联写的人物是谁吗?请选出正确的一项是()(1)犹留正气参天地,永留丹心照古今。
(2)四面湖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
(3)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4)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
A.岳飞范仲淹蒲松龄辛弃疾B.文天祥范仲淹蒲松龄李白C.文天祥杜甫李白辛弃疾D.岳飞杜甫蒲松龄李白5.“满室芝兰尽秀色,盈门桃李笑春风”最适合张贴这副对联应是()A.农村B.种花或卖花C.教师D.机关干部。
评卷人得分二.填空题(共44小题)6.填写古诗,对联。
①,天连水尾水连天。
②绿水本无忧,。
③,柳暗花明又一村。
7.照样子,成语对联填空。
例:画饼充饥﹣﹣(望梅止渴)无孔不入﹣﹣(有隙可乘)绳锯木断﹣﹣福无双至﹣﹣顺藤摸瓜﹣﹣寥寥无几﹣﹣8.“妙手医百病,红心暖万家。
”这副对联贴在最合适。
A.医院B.酒店C.商场9.下面两题是春联的上联,请在备选项中选出它的下联。
把正确项的番号填在空白上。
第一题:爆竹声声脆,A.新年快来临B.新年喜事多C.喜事天天多第二题:五谷丰登,万民欢庆,A.票子大把,百姓开心B.六畜兴旺,人民欢庆C.六畜兴旺,百姓同乐10.,天连碧水碧连天。
11.,日日新,又日新。
12.将下列对联补充完整。
(1)青山有幸埋忠骨,。
(2)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专题训练对联(附解析)初中语文基础知识专题训练对联(附解析)一、要点梳理(一)对联的概念对联,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瑰宝。
(二)对联的要求1.字数相等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
对联可长可短。
不管长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这是对联最基本的要求。
2.词性相对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也需对称,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虚词对虚词等。
往细里说,颜色词要对颜色词,方位词要对方位词等。
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3.句式一致句式指的是句子节奏形式,上下联相对的句子,节奏形式应当相同。
比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上下联都是“二二一”式。
平仄最起码的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
平仄相协,富于音乐美。
5.结构相应上下联对应的词或短语,最好是并列短语对并列短语,偏正短语对偏正短语,依次类推,即它们结构上必须是一样的。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内容相关对联的上下联内容必须是相关的,上下要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表达一个主题,决对不能彼此孤立,各自为政,或是风马牛不相及,这是写作对联的大忌。
符合以上特点的对联叫“严对”,而在结构、词性方面不够严格的叫“宽对”,中考一般只作“宽对”。
此外,对联通常用毛笔竖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查考生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因此近年来对联题备受青睐,出现频率较高,成为中考的亮丽风景。
对联这一中考考点常见的题型主要有三种:拟写补全对联、修改组合对联、理解鉴赏对联。
(三)对联的分类1.按用途(1)通用联:如春联。
(2)专用联:如茶联、寿联、婚联、喜联、挽联、行业联、座右铭联、赠联、题答联等。
2.按字数(1)短联(十字以内)(2)中联(百字以内)(3)长联(百字以上)等3.按修辞技巧(1)对偶联:言对、事对、正对、反对、工对、宽对、流水对、回文对、顶针对。
初中语文《对联》专项训练(含答案)1. 有一位同学在参观完“壮丽七十载,奋进新时代”的图片展后,把有关内容整理成了一副对联。
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嫦娥奔月,蛟龙探海,神州同心①();北斗穿云,快舟凌空,华夏②()谱新篇。
A.①歌盛世②聚力B.①歌盛世②富强C.①歌繁荣②聚力D.①歌繁荣②富强2.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岳阳楼著称于世。
下面是关于岳阳楼的一副对联,在横线处依次填入词语,将这副对联补充完整,正确的一项是()去老范一千年,后先,几辈能担天下事;揽,南来北往,孤帆曾系画中人。
A.喜悲大湖八百里B.乐忧大湖八百里C.悲喜八百里大湖D.忧乐八百里大湖3. 一私塾先生在学生的习作后面写下一副对联提出要求。
上联是“囊中诗句少风月”,为之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A.笔下文章有才华B.杯里酒水缺春秋C.笔下文章多忧患D.文中豪情冲云霄4. 为上联“梅花无意分春色”选择下联,最合适的一项是()A.白雪怎能掩傲骨B.流水有心歌秋声C.柳絮含情传风情D.明月有心照客愁5. 以“梨花院落溶溶月”为出句,下列能与它构成对偶句的一项是()A.柳絮池塘淡淡风B.榆荚临窗片片雪C.带水芙蓉点点雨D.丁香初绽悠悠云6. 经营二手图书的张伯要为自己的书店选副对联,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A.上联:锦绣成文,原非我有下联:琳琅满架,惟待人求B.上联:远求海外珍本下联:精印人间好书C.上联:楚辞汉赋,江山何磅礴下联:下鼎周钟,金石足光辉D.上联:不是本店铺,扁鹊难医微恙下联:若非此效药,华佗无奈小虫7. 下列四副对联中,最适合用作寿联的一项是()A.芝兰茂千载,琴瑟乐百年B.桃李增华坐帐无鹤,琴书做伴支床有龟C.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D.借得山川秀,添来气象新8. 对联很精妙。
老师将宁波天一阁的一副对联“石潭白鱼_____出没,草屋老树相因依”隐去一字,请你选择正确的一项,补全上联,使之表现出鱼儿无拘无束的情态。
对联练习1、请依据上联的文意及句式,从参考选项中找出最适当的对句。
①顾此失彼()②月明如画()③三阳开泰()④顾之则笑()A湖清如镜B五福临门C问东答西D问而不答2、请依据上联,选出下联。
①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②孔夫子、关夫子,两位夫子()③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④松声、竹声、钟磬声,声声自在()A作春秋、看春秋,一部春秋B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C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D山色、水色、烟霞色,色色皆空3、3、贵港素有“荷城”之称,群众十分喜爱咏荷的对联。
现在有上联“池中荷叶鱼儿伞”,请你为它选出对仗最好的下联。
()(2分)A、梁上蛛丝燕子帘B、岸上麻叶伸绿掌C、半场杨柳拂楼台D、山上新月半亭风4、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古都南京,历史名城。
南朝旧事、明代遗韵、民国风雨,都在这座古城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浸染出浓浓的意韵。
玄武湖舒展,鸡鸣寺空灵,秦淮河的桨声灯影,夫子庙的热闹繁华,无不让人流连忘返。
不少地名还可组成比较工整又非常有趣的对子。
例如:“石头城”对“燕子叽”、“朝天宫”对“阅江楼”、“凤凰台”对“麒麟门”。
请从“A无想寺”、“B状元楼”、“C白马湖”三个地名中,选出最恰当的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乌龙潭”对________ “莫愁湖”对________ “总统府”对__________5、“梨花院落溶溶月”为上联,下联为()A 柳絮池塘淡淡风B 榆荚临窗片片雪C 带水芙蕖点点雨D 丁香初绽悠悠云6、根据上联:秋竹虚心风霜难侵,用下面八个字组成下联。
泥、沾、洁、荷、身、夏、污、不7、上联“月送花香浮小院”,请根据提供的字对出下联。
(风斋竹影摇到幽)8、删改下面对联的下联,使之与上联对仗工整。
上联:世事如棋,让一着不会亏我。
下联:上联:下联:心田好似大海,能够纳百川亦可容忍他人9下面是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
请根据“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一句对出上联。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弃之可惜;下联: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
高考对联知识复习一、简约式掌握对联相关知识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从结构上讲,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上下联字数要相等,不能出现重复的字;②上下联词组要对应,词性要相同,句法要一致;③上下联的意境要相随;④上下联平仄要相对.对联的类型,一般可以分为:①春联(在元旦、春节时粘贴的对联),②楹联(在宫廷、府宅、庙宇、园林的楹柱之上刻琢的联语),③婚联(专门在举行结婚仪式那天选用或编写的对联),④挽联(评价先人生平业绩,抒发后人怀念之情的对联),⑤寿联(祝福长辈寿辰的对联),此外还有赠联、勉联等。
二、完整式对联的基本要求1、字数相等,内容相关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这是对联的基础,例如广东卷的出句是“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对句可以是“月季牡丹金桂,莫非海内奇葩",或者“人参貂皮鹿茸,莫非东北珍宝”。
但若对“唐诗宋词元曲,莫非祖国文化”就让人觉得别扭和生硬。
我们学过的对联都是内容密切相关的,例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等等.2、词性相当,结构相称这是从语法上来要求的,上下两联要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词对数词等等。
例如,“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与“梅花"是名词,“锋"与“香”是形容词,“自”与“从"是介词,“磨砺"与“苦寒”是名词,“出”与“来”是动词。
3、节奏相应,平仄和谐一副对联中,上联一共有几个音节的停顿读法,下联也必须对应。
上下联还要平仄相反,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是平声。
例如“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径”读仄声,“舟”读平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照"读仄声,“流”读平声。
对联的节奏相应,平仄和谐,读起来才琅琅上口,富有音韵美。
中学生对联入门【对联文化】泱泱中华大地,孕育了多少灵秀人物;滔滔历史长河,流淌着多少文化特产。
这些文化传统以其形式之奇和意趣之美,如同奇花异草,装饰着千姿百态、美不胜收的人类文化大观园。
对联就是其中的一种。
古人学语文,很重要的内容就是学对联。
古往今来,许许多多文人墨客、才子佳人以对对子来展现自己的才华,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和丰富的轶闻趣事。
【对联趣味故事】(一)我们所熟悉的清朝国学大师纪晓岚,他不仅学士渊博,才高八斗,而且思维敏捷,伶牙俐齿,享有“铁嘴铜牙”的美誉。
同时,他也是一位对联圣手,在对联百花园里留下了许多佳话。
有一次,纪晓岚陪同乾隆皇帝外出游玩。
在休息的时候,乾隆皇帝看见桌子上放着两碟豆,就想考考纪晓岚。
于是出了一句上联:两碟豆; 纪晓岚环顾四周,略一思考就对出了下联:一瓯油。
乾隆见难不倒纪晓岚,便改口道:“我说的是——两蝶斗”。
纪晓岚随即说: “我说的是—一鸥游”。
乾隆是个很聪明的皇帝,他见纪晓岚又对上了,就在上联前加了两个字:林间两蝶斗;纪晓岚道:水上一鸥游。
乾隆开心大笑。
就这样,他们在游玩过程以对对联为乐,充满了情趣。
(二)一天傍晚,苏轼和好友佛印泛舟长江。
佛印是一个和尚。
苏轼忽然用手往左岸一指,笑而不语。
佛印顺势望去,只见一条黄狗正在啃骨头,马上就明白了。
他随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蒲扇抛入水中,这扇子上题有苏东坡诗句。
然后两人大笑起来。
原来,这是一副哑联。
苏轼上联的意思是:狗啃河上(和尚)骨佛印下联的意思:水流东坡尸(东坡诗)【对联基本常识】对联是我国独有的文学形式。
“对联”简称“对”,俗名“对子”或“联语”,后来因为大多贴在对称的“楹”(即柱子)上,又称为“楹联”或“楹对”。
“对联”的前一部分叫“上联”、“出句”或“上比”,后一部分就叫做“下联”、“对句”或“下比”。
有些还有“横批”。
对联的特点和要求:①字数相等。
一般情况下,在同一联中,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
还须注意的是,上下联一般不能出现相同的字。
对联知识及练习题(已整理)有答案对联探究活动一、对联简史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
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
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
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
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二、对联的特点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
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
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
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
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
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
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三、对联的基本规则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练习题及答案一、对联基础知识选择题1. 对联的基本要求包括以下哪项?A. 韵律和谐B. 字数相等C. 意义相对D. 所有选项都是2. 下列哪项不是对联的特点?A. 上下联字数相同B. 上下联意义相对C. 上下联可以随意颠倒D. 上下联平仄协调3. 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时期?A. 唐代B. 宋代C. 汉代D. 春秋时期4. 对联中常见的修辞手法不包括以下哪项?A. 对仗B. 排比C. 拟人D. 倒装5. 以下哪个不是对联的常见格式?A. 五言对B. 七言对C. 八言对D. 十言对答案:1. D 2. C 3. C 4. D 5. C二、对联创作填空题请根据所给上联,创作下联,并填写在横线上。
1. 上联:春风得意马蹄疾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上联:江山如此多娇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上联:书山有路勤为径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上联:梅花香自苦寒来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 上联:明月松间照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1. 下联:秋水共长天一色2. 下联:人生得意须尽欢3. 下联:学海无涯苦作舟4. 下联:竹影清于静夜寒5. 下联:清泉石上流三、对联赏析题阅读以下对联,分析其特点,并给出你的理解。
1. 上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下联: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2. 上联:青山不老,为雪白头下联:绿水长流,因风皱面3. 上联:云想衣裳花想容下联:春风拂槛露华浓请根据对联的内容,分析其特点,并给出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1. 此对联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即使身处天涯,也如同近邻一般。
上下联均采用了比喻手法,形象生动,表达了深厚的情感。
2. 这副对联运用了拟人手法,将自然景物赋予了人的情感,上联以青山和雪的比喻,下联以绿水和风的比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自然界的永恒与变化。
对联模拟考试题目和答案一、对联基础知识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对联的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这是对联的基本原则之一。
()A. 正确B. 错误2. 对联中,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
()A. 正确B. 错误3. 对联中的“对仗”是指上下联的对应位置的词语在意义、词性、结构上要相互对应。
()A. 正确B. 错误4. 对联的创作中,可以不考虑平仄的对应,只注重意义的对应。
()A. 正确B. 错误5. 对联的创作中,可以忽略意境的统一,只追求形式的对仗。
()A. 正确B. 错误答案:1. A2. B3. A4. B5. B二、对联创作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根据上联“春风得意马蹄疾”,创作下联。
上联:春风得意马蹄疾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2. 请根据上联“秋水共长天一色”,创作下联。
上联:秋水共长天一色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示例:1. 下联:秋月无边夜气清2. 下联:落霞与孤鹜齐飞三、对联赏析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赏析对联“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要求:分析对联的对仗、意境和情感表达。
2. 赏析对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要求:分析对联的对仗、意境和情感表达。
答案示例:1. 此对联通过“梅”与“雪”的对比,展现了自然界中万物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的哲理。
上联“梅须逊雪三分白”强调了雪的洁白,下联“雪却输梅一段香”则突出了梅花的香气。
整联对仗工整,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2. 此对联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距离的超越。
上联“海内存知己”意味着即使身处天涯海角,只要心中有知己,就如同近在咫尺。
下联“天涯若比邻”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情感的亲近和心灵的相通。
对联对仗工整,意境开阔,情感真挚,表达了对友情的无限珍视。
四、对联应用题(每题15分,共30分)1. 假设你要为一家新开的书店撰写一副对联,请你创作一副对联,要求体现出书店的文化氛围和对读者的欢迎之情。
对联练习题1.根据下面上联,选出可以做下联的一项是万马奔腾五彩路A.千里江山春气象B.四野春新逐马蹄C.百家春色柳闻莺D.百花齐放四时春2.在年级举办的“诵读古代诗文,感受先贤情怀”主题活动中,有一个根据名家作品对对子的内容。
现在请你根据所给的上联,选择合适的下联,最恰当的一项上联:白居易游钱塘湖,喜看早莺争暖树下联:A.柳宗元游小石潭,凄神寒骨景幽邃B.欧阳修上醉翁亭,后天下之乐而乐C.王安石登飞来峰,浮云难掩赤子心D.文天祥过零丁洋,甘愿丹心照汗青3.宋朝的苏东坡,年轻时就已是常识渊博、人见人夸的青年才俊。
日子一久,不免自满起来。
一天苏东坡在书房门上贴了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
苏东坡的父亲苏洵看了,担心儿子自大,不知求进,又怕撕下对联伤了儿子的自尊心,于是提笔在对联上各加了一个词语,苏东坡回来,看见父亲的字,心中十分惭愧,从此虚心学习,有了非凡的成就。
你认为苏东坡父亲加的是A. 发愤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B.轻松识遍天下字等闲读尽人间书C.识遍天下字今非昔比读尽人间书后生可畏D.耳濡目染识遍天下字温故知新读尽人间书4.依据你的理解,填写下面对联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上联:老舍①、绘市井,《骆驼祥子》②;下联:鲁迅③、怀旧人,《朝花夕拾》④。
A.①忆往昔②抒深情③察现实④讽世态B.①察现实②抒深情③忆往昔④讽世态C.①察现实②讽世态③忆往昔④抒深情D.①忆往昔②讽世态③察现实④抒深情5.恰当地在对联中嵌入人名地名书名是写对联的技巧之一。
以下是一位学者阅读《三国演义》后写的一副对联,在下面横线处填入人名正确的一项是(2分)红面,黑面,白面子龙,面面护着刘备;奸心,雄心,黑心董卓,心心夺取江山。
A.关羽李逵曹操周瑜B.关羽张飞孙权刘备C.关羽张飞曹操周瑜D.关羽李逵孙权周瑜6、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补全句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下句的内容和表达需要,补写上句。
中考语文对联题训练一、了解对联知识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汉语特有的一种文学样式。
对联一般由上联和下联构成,有时也会出现对对联内容起画龙点睛作用的横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对联也成为中考语文的一大亮点。
它既可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也可以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
1、字数相等。
对联由上下两联组成,上联称出句,下联称对句。
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两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不能有一字之差2.词性相对。
上下两联相应位置上的词,词性也需对称。
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等。
3. 意义相关。
上下联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4.节奏相合。
上下两联的停顿位置是相同的。
5.平仄相协。
平仄最起码的要求是:上联末字必仄,下联末字必平。
平仄相协,富于音乐美。
6. 结构相应。
上下两联的结构应当一致,如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等等。
符合以上特点的对联叫“严对”,而在结构、词性方面不够严格的叫“宽对”,中考一般只作“宽对”的要求。
另外,对联通常用毛笔竖写,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二、解题技巧如果是给出上联或下联,要求另写一联的题型,需要从具体的每个字、词上认真推敲。
做这类题,一般按照如下的步骤进行:先整体把握所给出的上联或下联的句意,据此在头脑中寻找并确定好与之意思连贯、相对的内容;然后再对所给出的对联细细分析,认真推敲每个字、词的含义、词性和词语的结构特征;紧接着根据所想好的要写的对联的内容,与该对联在位置相同的地方的找出词性相同、词语结构特征相同的词语与之相对,就这样一个一个词语搜寻下去直到找到满意的为止;最后再从整体上把握,做微观的调整和修改。
防患于未然:三、对联练习1.根据课文内容,将对偶句补充完整。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_______欧阳修_______。
2.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1)上联:忆往昔沧桑岁月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品千古美文(3)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联:花静鸟淡天(4)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上联:郭沫若向往光明勾画天上街市下联:陶渊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上联:安塞腰鼓,誉满神州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下列提示中选出一个对象对出下联:妙法禅寺、长城遗址、南海湿地。
初中语文对联测试题及答案一、基础知识题1. 对联的基本构成是什么?答案: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一般要求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似,意义相关。
2. 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哪个朝代?答案:对联起源于五代时期,盛行于明清。
3. 请列举对联的三种常见形式。
答案:常见的对联形式有春联、门联和挽联。
二、对联鉴赏题1. 阅读以下对联,分析其特点。
上联:春风得意马蹄疾下联:一日看尽长安花答案:此对联以“春风”和“马蹄疾”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和心情的愉悦,下联“一日看尽长安花”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欣赏和享受。
2. 阅读以下对联,回答其寓意。
上联:梅须逊雪三分白下联:雪却输梅一段香答案:此对联通过对比梅花和雪的特点,寓意着各有所长,各有千秋,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
三、对联创作题1. 根据给定的上联创作下联。
上联:江山如此多娇答案示例:下联:引无数英雄竞折腰2. 根据给定的主题创作一副对联。
主题:学习答案示例:上联:书山有路勤为径下联:学海无涯苦作舟四、对联应用题1. 请根据春节的习俗,创作一副春联。
答案示例:上联:春回大地万象新下联:福满人间喜气盈2. 请为一家书店创作一副门联。
答案示例:上联:书香满室添智慧下联:墨香四溢润心田五、对联改错题1. 阅读以下对联,找出错误并改正。
上联:红梅傲雪斗严寒下联:绿柳垂丝迎夏日答案:下联中的“夏日”与上联的“严寒”季节不符,应改为“春风”以保持季节的一致性。
改正后:上联:红梅傲雪斗严寒下联:绿柳垂丝迎春风2. 阅读以下对联,指出其平仄不协调之处并改正。
上联:山高水长流下联:月明星稀夜答案:上联的“山高水长流”是平仄仄平平,下联的“月明星稀夜”应改为“星稀月明夜”以保持平仄的协调。
改正后:上联:山高水长流下联:星稀月明夜六、对联综合题1. 阅读以下对联,分析其对仗和意境。
上联:风送暖香花满径下联:雨滋新绿草连天答案:此对联对仗工整,上联的“风送暖香”与下联的“雨滋新绿”形成自然景象的对比,同时“花满径”与“草连天”都描绘了生机勃勃的景象,意境深远。
小学六年级语文对联知识练习及答案一、对联知识: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基本特点:字数(),词性(),结构(),节奏相合,内容()。
按用处分,基本类型有:春联、楹联、婚联、挽联、兽联、居室联、题赠连、名胜联。
二、对联积累: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发愤识遍天下字,()。
门对千竿竹,()。
福无双至今朝至,()。
只许州官放火,()。
望江楼,望江流,望江楼上望江流,江楼千古,江流千古;()。
春回大地,()丑去寅来千里锦()书中乾坤大,()书山有路勤为径,()漠漠水田飞白鹭,()(),寿比南山高(),白铁无辜铸佞臣横眉冷对千夫指,()铁肩担道义,()四面河山归眼底,()(),不尽长江滚滚来。
画虎画皮难画骨,(心)(),世上今人胜古人。
山山水水处处明明秀秀,()。
雾锁山头山锁雾,()。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三、对联知识拓展1、我国最早的春联是:()2、新学期开始了,教室的墙上要贴一副对联,你建议用那幅();爷爷马上要八十大寿,我要为他写副对联:();我的书房里摆设很多,但是总觉得缺点书香味,不如贴一副对联:()3、“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是为悼念()的挽联,对联中提到了他的小说集()和(),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4、“地到无边天作界,山登绝顶我为峰”是写(泰山)的一副名胜联,我还知道关于这处名胜的诗句:()。
5、“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岳阳楼)的一副风景名胜联,出自千古绝唱(《岳阳楼记》),作者是(),文中的名句()是他一生忧国忧民的写照。
6、“观瞻气象耀民魂,喜今朝祠宇,重开老柏,千寻抬头望。
收拾山河酬壮志,看此日神州,奋起新程,万里驾长车。
”这副对联是在纪念(),他的词作《满江红》气贯长虹。
7、虎年马上到了,我要写一副春联:()8、“心血劳干革命事业似巍巍泰山震寰宇,骨灰撒遍总理恩情如滴滴雨露润人心”歌颂的是我们敬爱的总理(),新中国成立后,他信心满满,为了祖国的崛起,日夜操劳,一心为国,正如他说的:()9、下列对联最适合贴在什么地方:春夏秋冬,一岁川流不息;东南西北,四方宾至如归。
对联探究活动一、对联简史对联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它始于五代,盛于明清,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
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
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
末年(公元九六四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
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一直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我们今天所见的春联。
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
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二、对联的特点对联是由律诗的对偶句发展而来的,它保留着律诗的某些特点。
古人把吟诗作对相提并论,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仄声,下联尾字平声。
这些特点,都和律诗有某些相似之处,所以有人把对联称为张贴的诗。
但对联又不同于诗,它只有上联和下联,一般说来较诗更为精炼,句式也较灵活,可长可短,伸缩自如。
对联可以是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也可以是十言、几十言。
在我国古建筑中,甚至还有多达数百字的长联。
对联无论是咏物言志,还是写景抒情,都要求作者有较高的概括力与驾御文字的本领,才可能以寥寥数语,做到文情并茂,神形兼备,给人以思想和艺术美的感受。
三、对联的基本规则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
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
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位置上。
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
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四、对联赏析上联: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联:孝悌忠信礼义廉注解: 上联忘八,谐音王八,下联打无耻2、拆字,就是将联中某一合体字拆成几个独体字。
乾隆讲书、侍读,时间长了,不免思念起河间老家来。
乾隆看出纪晓岚的心事,便说:“我看你是:口十心思,思妻思子思父母”纪晓岚立刻跪下说:“如准给假省亲,我便:言身寸谢,谢天谢地谢君王”.乾隆圣心大悦,恩准假期,让纪晓岚回乡省亲。
3、上联: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下联: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注解:上联唐伯虎出。
下联祝枝山对。
数字联:4、上联: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下联:丁香花百头千头萬头注解:上联苏小妹出。
下联苏东坡对。
4、上联: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下联: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141岁生日联)5、上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下联: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乾隆纪晓岚)6、上联:人曾是僧人弗能成佛下联:女卑为婢女又可称奴上联:十口心思思国思家思社稷下联:八目尚赏赏风赏月赏秋香8、上联:取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明灯四十九盏,一心只为酬三愿下联:平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变卦土木金爻,水面偏能用火攻(这联写的哪个人)9、蒲松龄落第自勉蒲松龄少时几次赴考都名落孙山,于是愤而放弃科举转而著文。
为激励自己,书一联刻于铜镇尺上: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10猜字联上联:日落香残免去凡心一点上联谜底:秃下联:炉熄火尽务把意马牢栓下联谜底:驴。
11、春联:横批:天马行空上联:跃马迎春春风扑面下联:抬头见喜喜气盈门12、喜联:上联:长天欢翔比翼鸟下联:大地喜结连理枝。
(比翼双飞)13、挽联:上联:伟绩丰功垂青史下联:高风亮节励后人上联:如松如柏三尺讲台绿四季下联:似灯似炬一身正气耀春秋(悼念季羡林先生)上联:千秋功史,不忍魂去;寸草春晖,难报恩来。
(挽周恩来)14、寿联:上联:半百光阴人未老一世风霜志更坚上联:甲子重新如山如阜春秋不老大德大年[小试牛刀]1.、有人读完《水浒传》和《西游记》后,写了一副对联,下面是下联,请你拟出上联。
上联:_。
下联:梁山好汉疾恶如仇杀富济贫得人心。
2.下面是一副赞美老师的对联。
上联是“三尺讲台迎冬夏”,横批为“润物无声”,请拟出下联。
下联:3、阅读《桃花源记》、《醉翁亭记》,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欲脱尘网,陶渊明志寄;下联:,欧阳修情醉滁西琅琊。
4、某班要举办一次“文学沙龙”活动,其中有个项目是“读名著对对子”,现在邀请你参加这个项目的活动,请你根据上联,完成下联。
[参考人物]孔明、悟空、武松、黛玉上联:废寝忘食香菱苦学诗。
下联:5、福州乌山的琵琶亭有一副对联,上联:一弹流水一弹月。
最适合作为下联的一句是()。
A.半入江风半入云B.一味清凉上月时C.二分明月万梅花D.三月细雨春妩媚6、根据下面这段文字的意思,完成对联。
温家宝总理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回答香港《文汇报》记者提问时说:“中国的总理懂得一个道理,就是知难不难,迎难而上,知难而进,永不退缩,不言失败。
”其中“知难不难”出自清代小说《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所引对联“读书好,耕田好,学好便好;创业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有人看了《西游记》后,出了一幅上联。
请你结合《水浒传》中的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化险为夷,师徒取得真佛经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这幅对联有一处不妥,请修改下联。
上联:吴敬梓冷眼观世,《儒林外史》讽丑恶;下联:深情怀旧周树人,《朝花夕拾》忆往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下列对联分别赞颂了我国的哪位人物,并写出与之相关的成语或诗句。
A.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赞颂的人是________ _____ 相关成语_______________ B.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赞颂的人是____________相关诗句____________C.酌酒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赞颂的是____________相关诗句____________ 10、《水浒》第十二回标题为一副对联,上联是“梁山泊林冲落草”,下联为()A.青面兽北京斗武B.景阳岗武松打虎C.急先锋东郭争功D汴京城杨志卖刀11、下面是某餐馆门口贴着一副对联。
请你运用小学学过的《悯农》中的有关诗句,填在下面的横线上,使之完整。
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__,弃之可惜下联:杯中酒口口都香甜,量力而行12、根据下面的语言材料,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下联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阅读下面的文字,并根据文中提供的材料,完成对联。
龙城常州,人文荟萃,传统的文化底蕴和火热的创业实践,造就了诸多英模人物。
“蓝领精英“邓建军,坚持学习新技术,攻坚克难,完成了数百项技改项目,解决了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创造了可观的经济价值,被誉为知识型、专家型产业工人的楷模。
殷雪梅老师,热爱教育事业,视学生为子女。
在危急关头,她毅然将生的希望留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她的瞬间壮举感动了常州,感动了神州,被誉为“英雄教师”。
上联:蓝领精英邓建军,数百技改成楷模;下联:14、品对联,填成语。
下面是蒲松龄借项羽勾践以自勉的一副对联。
请根据上联,在下联横线上填写恰当的成语。
上联: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下联:苦心人天不负,______________,三千越甲可吞吴15、下面是旅居台湾的孔子第77代嫡传孙孔德成写给在大陆的二姐的对联中的上联,请为它选填下联。
上联:风雨一杯酒下联:()A.天涯共此时B.羁危万里身C.江山万里心D.千里共婵娟16、长白山是东北名山,其火山口积水成湖,形成天池。
天池是松花江、图们江和鸭绿江三江之源,2005年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湖之一。
范仲淹笔下的洞庭湖月景如“静影沉璧”,郦道元笔下的三峡急流是“素湍绿潭”,其实天池之美亦毫不逊色。
请根据所给上联,化用古诗文名句,对出下联,表现天池水之美。
上联:长白山林壑尤美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17、那汉子口里唱着,走上冈子来,松林里头歇下担桶,坐地乘凉。
众军看见了,便问那汉子道:“你桶里是甚么东西?”那汉子应道:“是白酒。
”众军道:“挑往那里去?”那汉子道:“挑出村里卖。
”众军道:“多少钱一桶?”那汉子道:“五贯足钱。
”众军商量道:“我们又热又渴,何不买些吃?也解暑气。
”正在那里凑钱,杨志见了,喝道:“你们又做甚么?”众军道:“买碗酒吃。
”杨志调过朴刀杆便打,骂道:“你们不得洒家言语,胡乱便要买酒吃!好大胆!”众军道:“我们自凑钱买酒吃,干你甚事?也来打人!”杨志道:“你理会得甚么!到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途上的勾当艰难!多少好汉被蒙汗药麻翻了!”文段中的主要人物杨志,后来也被逼上梁山,也成为了108个英雄好汉中的一位。
请根据这个人物的相关故事内容,完成下面的下联。
(2分)上联:保尔呕心沥血写小说下联:18、中华大地,英才辈出。
为了弘扬中华儿女的优秀品质,班级举行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主题班会。
让我们怀着对中华儿女的崇敬之情来完成下列任务。
为了给这次主题班会拟一副对联,同学们想出了一个上联从,请你从下列8个短语中选用4个组成下联。
(3分)时代先锋看今朝兢兢业业谱新篇齐奋斗继往开来盼未来勇争先上联:忆往昔革命前辈开天辟地创伟业下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