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长生鲜培训课程-鲜度管理-副本
- 格式:ppt
- 大小:4.62 MB
- 文档页数:39
超市生鲜管理培训课程一、培训课程内容:1. 生鲜产品知识:包括各种生鲜产品的产地、特点、储存方法、售卖规则等,员工需要全面了解各类生鲜产品,并具备对商品的鉴别和品质检测能力。
2. 配送管理:介绍超市生鲜产品的配送流程和规范,包括货品验收、储存管理、保质期控制等,并加强对生鲜产品的保鲜措施和出货管理。
3. 客户服务技巧:培训员工如何与顾客进行有效沟通,提供专业的产品推荐和服务建议,并加强客户投诉处理技巧。
4. 生鲜产品陈列和陈列:介绍生鲜产品的陈列方式和陈列技巧,加强对生鲜产品的卫生安全管理,提高陈列美观度和顾客吸引力。
5. 售后服务:培训员工如何进行售后服务,包括生鲜产品退换货流程、退货理赔规定等。
二、培训方式:1. 课堂培训:可以请相关领域专家进行授课,引入案例分析和互动讨论等方式,加深员工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2. 实操培训:针对生鲜产品的检验、包装、陈列等操作,进行实地操作培训,使员工能够真正掌握生鲜产品的处理技能。
3. 观摩学习:参观其他成功运营的生鲜部门,学习其管理经验和先进做法,开拓员工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
三、培训目标:1. 提升员工的专业知识水平,使其能够对生鲜产品进行准确鉴别和品质检测。
2. 加强生鲜产品的储存管理和保质期控制,提高产品的新鲜度和安全性。
3. 提高员工的客户服务技能,使他们能够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提高顾客的满意度。
4. 加强卫生安全管理,提高生鲜产品的陈列美观度和顾客吸引力。
5. 加强售后服务意识,提高员工的处理售后问题的能力,提高企业的服务水平和口碑。
四、培训效果评估:在培训结束后,可以通过测验、考核、实操操作等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效果评估,查看他们在知识掌握、技能提升等方面的成效,并及时对培训课程进行调整和改进。
总之,在超市生鲜部门的管理培训中,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员工的实际需求,制定全面系统的培训内容和方法,以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服务水平,为超市生鲜部门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生鲜蔬菜、水果、肉的鲜度管理一、鲜度管理1、鲜度管理的目的保证生鲜商品在卖场及加工间都能处于最佳卫生状态下,使商品的寿命更长、价值更高,从而提供给顾客最新鲜的农副产品。
2、鲜度管理的重点如何长时间保持生鲜商品的鲜度,以确保商品品质不受损失,这是顾客放心购买的关键,只有具备良好的现场作业管理和良好的保鲜专业技术才能确保生鲜商品的鲜度和质量。
二、保鲜方法1、卫生管理是生鲜商品鲜度管理的关键细菌滋长是导致生鲜商品鲜度下降的原因之一,因此有效地抑制细菌活动,是保持鲜度的第一步,二抑制细菌滋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生鲜商品保持在“低温”状态下,才能确保质量。
2、商品保鲜的基本方法(1)“低温与湿度管理”——防止蔬菜的散热作用及抑制呼吸量最有效的方法。
(2)冰冷水处理——利用冰冷水及碎冰覆盖于生鲜产品上面的方法。
如:冰鲜鱼、葱、蒜保鲜等。
(3)冰盐水处理——在盐浓度3.5%、加上碎冰、使水温降至0℃环境下的处理。
此方法可保持生鲜商品养分不流失、保持新鲜。
如:水产品的鱼保鲜。
(4)强风预冷设备——利用强风预冷,使其呼吸未达到高度时就迅速下降,因而保持叶面翠绿,常用于刚采摘的叶菜类。
(5)冷藏苏生(回生技术)——将鲜度开始减退的生鲜商品再次提高鲜度的方法,其苏生库房的环境在3-5℃低温及90-95%湿度条件下,方可执行。
(6)保鲜膜包装——抑制水分的蒸发,防止失水、皱缩,以达到保鲜目的。
(7)冷藏库冷藏——将生鲜商品保持在0-5℃的低温条件下保鲜。
(8)冷冻库冷冻——将生鲜商品保持在-18至-40℃冻温条件下冷冻。
(9)清洁、卫生条件——作业场地、设备、处理切割刀具清洁,作业员工个人卫生好、服装干净。
(10)冷藏、冷冻的运输设备——防止因长时间的运送而产生的鲜度减退问题,是极重要的鲜度管理。
运送过程中,温度过高、风吹、无冷藏、冷库、退温等均需防止!三、超市蔬果鲜度管理1、蔬果鲜度变化的特点蔬果等农产品对有效吸引客流有很大作用,也是生鲜区中最难经营管理的部门,其中,怎样有效延长商品的货架寿命并保持鲜度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生鲜商品的鲜度和检验第一节生鲜商品鲜度管理一、生鲜商品鲜度管理的范围制定生鲜商品鲜度管理规范的目的是为生鲜区食品鲜度管理提供工作依据,确保生鲜食品质量合格。
二、生鲜食品鲜度标准生鲜食品鲜度是指生鲜商品的新鲜程度,是人们判断生鲜食品品质是否良好的一个基本检验标准。
表3-6是生鲜食品的鲜度标准。
表3-6鲜度标准表注意事项:(1)如保存时间超过保鲜时间,请参照相关的工作规范。
(2)冷柜自动化霜每天6次,间隔4小时自动化霜一次,每次持续时间大约20 分钟,在此期间,温度计显示值上升至13℃,因时间较短,故不影响商品的陈列及商品质量。
(3)应注意自动化霜的时间周期及持续时间,如有异常情况,即报上级处理。
第二节生鲜收货检验标准一、鲜鸭肉、鲜鹅肉感观标准鲜鸭肉、鲜鹅肉感观标准如表3-7所示。
表3-7鲜鸭肉、鲜鹅肉感观标准表二、鲜鸡(杂)感观标准表3-8鲜鸡(杂)感观标准表三、鲜鱼感观标准表3-9鲜鱼感观标准表四、海鲜感观标准表3-10海鲜感观标准表五、鲜肉(猪、牛、羊)感观标准表3-11鲜肉(猪、牛、羊)感观标准表六、猪内脏(下水)感观标准表3-12猪内脏(下水)感观标准表七、冷藏肉(猪、牛、羊)感观标准表3-13冷藏肉(猪、牛、羊)感观标准表八、灌肠类制品感观标准灌肠类制品感观标准要求为:(1)肠衣干燥完整并与内容物密切结合,坚实而有弹性,无黏液及霉斑。
(2)切面坚实而湿润,肉呈均匀的蔷薇红色,脂肪为白色。
(3)无腐臭、无酸败味。
九、火腿类感官检验标准火腿类感官检验标准要求为:(1)无胀气“脱裤”现象(注:脱裤是指肠衣膜与肠体分离)。
(2)无“鼠毛”现象,一头呈圆锥形(注:鼠毛是指因发霉而长出的白毛)。
(3)无“水裤”现象(注:“水裤”现象是指肠衣内有大量汁液)。
(4)结合坚实有弹性,内部无气泡。
超市生鲜的鲜度管理制度一、鲜度管理(一)鲜度管理的目的维持生鲜食品在常温及作业处理场,两者处于最佳的卫生状态下,使商品的寿命更长、价值更高,从而提供给顾客最新鲜的农副产品。
(二)鲜度管理的重点如何长时间保持生鲜食品的鲜度,以确保其质量不易被破坏,使顾客买得安心是重点。
因此一个良好的现场作业管理与良好保鲜专业技术,才能确保鲜度和质量。
二、保鲜方法(一)生鲜的鲜度管理就是生鲜的卫生管理细菌的滋长是使得生鲜鲜度下降的原因之一,因此有效地抑制细菌活动,是达到保持鲜度的第一步,而抑制细菌滋长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生鲜商品保持在“低温”状态下,才能确保质量。
(二)常见的生鲜保鲜方法1、“低温与湿度”管理――防止蔬菜的散热作用及抑制呼吸量最有效的方法。
2、冰冷水处理――利用冰冷水及碎冰覆盖于生鲜产品上面的方法。
如:冰鲜鱼、葱、蒜保鲜等。
3、冰盐水处理――提供一个盐浓度3.5%、加上碎冰、使水温降至0°C环境下的处理。
此方法可保持生鲜商品养分不易流失、保持新鲜。
如:水产品的鱼保鲜。
4、强风预冷设备――利用强风预冷,使其呼吸未达到高度时就迅速下降,因而保持叶面翠绿,常用于刚采摘的叶菜类。
5、冷藏苏生(回生技术)――将鲜度开始减退的生鲜食品再次提高鲜度的方法,其苏生库房的环境在3~5°C低温及90~95%湿度条件下,方可执行。
6、保鲜膜包装――抑制水分的蒸发,防止失水、皱缩,以达到保鲜目的。
――抑制呼吸作用,防止呼吸热的无谓消耗,以达到保鲜目的。
7、冷藏库冷藏――将生鲜食品保持在0~5°C的低温条件下保鲜.8、冷冻库冷冻――将生鲜食品保持在-18~-40°C冻温条件下冷冻。
9、清洁、卫生条件――作业场地、设备、处理切割刀具清洁,作业员工个人卫生好、服装干净。
10、冷藏、冷冻的运输设备――防止长时间的运送而产生的鲜度减退问题,是极重要的鲜度管理。
运送过程中,温度过高、风吹、无冷藏、冷库。
一、方案背景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鲜超市行业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热点。
生鲜店长作为生鲜超市的核心管理岗位,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店铺的运营效果。
为了提升生鲜店长的综合素质,提高店铺运营效率,特制定本培训计划方案。
二、培训目标1. 提升生鲜店长对生鲜行业发展趋势的认识,增强市场敏锐度;2. 提高生鲜店长在商品管理、人员管理、销售管理等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3. 培养生鲜店长具备良好的沟通协调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4. 增强生鲜店长的职业素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三、培训对象生鲜超市各门店店长及储备店长。
四、培训时间共分为四个阶段,每个阶段为期一个月,共计四个月。
五、培训内容1. 第一阶段:生鲜行业基础知识与市场分析(1)生鲜行业概述;(2)生鲜市场发展趋势;(3)消费者需求分析;(4)竞争对手分析。
2. 第二阶段:商品管理(1)商品采购与验收;(2)商品陈列与促销;(3)库存管理与损耗控制;(4)商品质量管理。
3. 第三阶段:人员管理与销售技巧(1)员工招聘与培训;(2)绩效考核与激励;(3)客户关系管理;(4)销售技巧与谈判策略。
4. 第四阶段:团队管理与沟通协调(1)团队建设与领导力提升;(2)沟通技巧与冲突解决;(3)跨部门协作与资源整合;(4)危机管理与突发事件应对。
六、培训方式1. 理论授课:邀请行业专家进行授课,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2. 案例分析:组织学员进行案例分析,提高实际操作能力;3. 互动交流:组织学员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环节,提升沟通协调能力;4. 实地考察:组织学员参观优秀生鲜超市,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
七、培训评估1. 培训过程中,通过课堂表现、案例分析、互动交流等方式进行评估;2. 培训结束后,进行书面考试,考察学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3. 对培训效果进行跟踪调查,收集学员反馈意见,不断优化培训方案。
八、培训保障1. 人力资源部负责组织培训工作,确保培训计划的顺利实施;2. 各部门积极配合,提供培训所需的场地、设备等资源;3. 对培训效果显著的学员给予奖励,激发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