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名师指津:题好一半文,撰拟需谨慎
- 格式:docx
- 大小:17.28 KB
- 文档页数:3
专家指导:2020年高考材料作文拟题失误及其良策俗话说:“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这句话准确地阐明了作文题目的重要性,但任何一篇文章的题目都绝非信手拈来的,它都是作者深思熟虑的结晶。
古人将拟题比作“画龙点睛”,意思是说龙虽画好,但是要让它腾飞,必须有一双“明眸善睐”的眼睛。
特别是材料作文,醒目而新奇的题目能快速吸引阅卷教师的眼球,让阅卷教师眼前一亮,从而让文章脱颖而出、鹤立鸡群……有一位花农种了数百株郁金香,然而在附近学校上学的学童走过花园,见花便摘。
一天他站在花园里,有个上学的学童问他:“我可以摘一朵花吗?”花农问:“你要哪一朵?”那孩子选了开得最美的一朵郁金香。
花农接着说:“这朵花是你的。
要是把它留在这里,它过多大会儿也不会谢。
现在采摘,只能活数小时。
你把它怎么样?”孩子想了一会儿说:“我要把花留在这里,过一会儿再来看它。
”当天下午,有十多个孩子都在这里选择他们的花,每个人都同意把他的花留在园里,免得过早凋谢。
那年春天,花农送出了整个花园的花,但一朵花都没有糟蹋,反而是满园春色。
请全面理解材料,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含意范围作文,不得套作和抄袭。
该材料有两个主要形象,一个是花农,一个是学童。
花农种了很多花,学童爱花,想摘园中的花占为己有,花农因势利导,学童明白,爱花,就应该将花留在园中。
学童接受花农的建议,将花留下——学童留下“一朵花”就是留下了“一座花园”。
所以考生可采用由果推因的方法来审题立意,构思立意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2.从“花农”的角度:①教育的艺术在于因势利导,循循善诱,②没有“随风潜入夜”的教育,很难收获一片芳香,③只有善于教育的人,花才会开得越发灿烂……3.从“花农”和“学童”关系的角度:①爱是感情共鸣的基础、沟通的桥梁,②没有爱的共鸣,也就没有满园的春色……如:《位置与价值》《人生应该有个归宿》《留在原点》……此类题目明显是考生从“花”的角度拟写的,但对于该材料,“花”根本就不是主要形象,因而也就不是写作的角度。
名师高考作文写作指津:高考资料作文行文方面的失误与对策有的考生在写资料作文时,动笔前没有在深谋远虑的基础上形成清楚的逻辑思想关系,而是边想边写,致使写作过程中简单出现忽然中止思路的状况。
主要表现为:写完一个分论点以后,想不出下一个分论点要写什么;写过一些资料后再想不起其他资料;中止正常思路,引入不着边沿的内容。
那么,如何解决行文过程中“思路中止”的问题呢?1.动笔以前,做好思路规划先人云“家贫不办素食,匆冗不暇草书”。
意味着越是时间紧张,越不可以草草下笔,简化程序简单操劳,而应当抱着更为慎重的态度。
高考考场上写作文的时间确实紧张,但正因为紧张,才应当于动笔前,先达成构想,写好思想导图。
(1)并列式思路规划。
论述文的“并列式构造”,主假如针对其主体部分而言的。
文章整体上采纳“总—分—总”的思路:引论部分提出看法(总);本论部分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论点,分层论述(分);结论部分,总结全篇,深入要旨(总)。
并列式构造的形式一般表现为:这类构造比较合适集中论述文章看法的意义、阐释中心论点的内涵或提出不一样对策的文章。
考生采纳这类思路行文,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环绕中心论点,从不一样的角度确定若干分论点,而后分点论述。
②分论点能够独自成段,也可以置于段首,接下来是论据和针对论据剖析论述,要做到眉目清楚。
③行文紧扣全文中心论点,最幸亏分论点里嵌入与中心论点有关的词、句。
(2)递进式思路规划。
递进式的思路,一般表现为提出问题、剖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步骤,由此逐渐将谈论引向深入。
在近来几年流行的时评类文章中,表现为“引、析、提、结”四个部分:①引,即引述资料,明确评论的对象、角度等,也可借此提出看法。
②析,对作文题目中的资料进行评析,针对正面资料剖析其意义、成因;针对反面材料,剖析其危害、原由等。
③提,针对事件的性质和社会生活的实质需要,提出自己的建议。
评论正面人物、事件,提出推行普及的建议;评析反面人物、事件,提出预防、除去的方法等。
题好一半文我是一位中学生,高三的学业任务非常繁重,压力也很大。
每天早晨起来,面对沉重的书包和满满的作业,我常常感到力不从心,犹如爬坡一般的困难。
我却逐渐发现,题目好一半的文并不是坏事,它带给我了一些特殊的体验和意义。
题目好一半的文能够锻炼我的思维能力。
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不同题目需要不同的思考方式和技巧。
在解答题目的过程中,我需要理性思考,分析问题的本质和关键点,以便找到更加有效的解决办法。
在思维活动的过程中,我可以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题目好一半的文能够培养我的耐心和毅力。
很多时候,解决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有时候甚至需要反复尝试才能达到一个满意的结果。
学会耐心等待和坚持下去,并不急于求成,这是一个宝贵的品质。
只有当我们克服了一道道难题,才能真正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
题目好一半的文也能够提高我的专注力和注意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交媒体的普及,很多人包括我自己都变得容易分心和注意力不集中。
在处理题目的过程中,我不得不集中精力和注意力,以便正确地理解和解答问题。
这种培养专注力的方法对我在学习和工作中的效率和质量都有很大的帮助。
题目好一半的文也能够激发我的学习兴趣和思考乐趣。
当我面对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时,我会不断思考和探索,从中发现新的知识和见解。
这种求知欲的激发和思考乐趣的体验让我对待学习的态度更加积极和乐观,让我更加热爱知识和追求真理。
题目好一半的文虽然带来了一些困难和挑战,但也给我带来了一些特殊的体验和意义。
通过解答题目,我能够锻炼思维能力,培养耐心和毅力,提高专注力和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思考乐趣。
这些宝贵的经验和能力对我今后的发展和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以,尽管题目好一半的文带来了挑战,但我仍然愿意接受它,并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让自己变得更加强大和优秀。
2017年高考作文指导文题善佳篇成一半题目,即标题、文题,是文章的眉目,有人将其比喻成眼睛。
题目,或表明写作对象,或交代行文线索,或具有象征意义,或者提出观点,这是它的基本作用。
俗话说:“题好文一半”,因而拟一个提掣全文、传神动人的标题是十分重要的,直接体现了写作的智慧与匠心。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作文拟题,涌现了大量靓丽清新的标题。
相反,有的题目不仅起不到应有的效果,还往往造成偏离话题的嫌疑。
总结考生在拟题时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就话题作文的拟题来说,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要能概括话题的整个内容。
2.题目要力求简洁凝练。
3.题目要含蓄隽永,忌直露浅显。
含蓄能起到“言有尽而意无穷”、引人入胜的效果。
4.拟题要准确。
标题的范围要尽量小且合理,要避免空泛,空洞无味,下抽象定义,喊标语口号。
5.题目要新颖诱人。
作文题目要独出机杼,不落窠臼。
善于应用艺术手法引人读兴。
下面我们看看话题作文常见的拟题方法:一、选定文体,取己所长话题作文并非不限文体,而是自选文体。
选自己所擅长的文体易发挥出最佳水平,而文章的标题往往能体现所选文体。
如以“山”为话题,可记叙为主——《山的那边》、《登山》、《山里人家》;可抒情为主——《山魂》、《大山的脊梁》;可议论──《还我绿装》、《也谈“这山望着那山高”》。
一般说来,议论文的标题应该直接体现文章的中心论点。
如2001年的考试中,《诚信无价》这个题目就直接体现了文章的中心论点:诚信的至高地位。
而记叙文的标题就不一定要直接揭示主题,但必须和主题或主要内容联系,反映事物或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情节线索、范围等内容。
如:鲁迅的《药》,是以文章的线索为标题。
二、前后附加,巧妙增补,从而以小见大此方法特别适合于以一个词为话题的作文。
因话题宽泛,如不作限制,很难把握尺度。
因此,在宽泛的话题前面或后面,巧妙地加上适当的修饰语,对写作范围加以限制,能把话题由大变小,由虚变实,由抽象变具体。
三、巧用修辞,文才飞扬巧妙使用修辞方法,对文章内容进行特殊加工、整合,能避免一览无余,让文题或生动形象,或含蓄有趣,或别致新颖,显得富有文采、精炼紧凑,拟题时常用的修辞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比喻法:例如,1999年的高考作文话题为“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语文论文之浅谈高考作文拟题方题好一半文,花香蝶自来——浅谈高考作文拟题方法四川省简阳中学陈家安一。
高考作文拟题的重要性作文在高考语文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题目居于作文之首,具有传递作文消息、体现文章思想、蕴涵文章题旨、展现考生才情和个性等重要功能。
作文的题目与文章的立意、构思的角度密切相关、相辅相成。
巧的立意、巧的构思才会拟出巧的题目。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作文题目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对作文的评判。
近几年,高考作文命题呈现多元化命题特征,话题作文尤其是材料作文仍是命题者青睐的命题方式。
这两种作文命题方式都要求考生“自拟题目”。
如果考生精心地拟个好题目,定能激发老师阅卷兴趣,使考生的写作素养得到初步肯定,最终影响到阅卷老师对考生整篇作文的评价。
郑板桥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经验时说:“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
”诗如此,作文也如此。
高考作文(命题作文除外),从应试的角度来讲,题目不仅本身占分,而且直接关系到作文的质量。
因此,高考作文中拟好题目对作文至关重要。
二。
高考作文拟题的原则1.揭示中心。
题目不仅要紧扣材料(话题)中心,还要紧扣文章中心。
读了题目,便一目了然。
如《找回失去的信仰》,一读便知写作内容。
2.简洁凝练。
作文标题不宜过长,用语应言简意赅,有高度的概括性。
如《我们应该对人尊重不应该对人怜悯》显得过长。
3.切口要小。
题目要有一定的范围,才能中心突出,笔墨集中。
如果太大,八百字的作文很难收住内容,且容易泛泛而谈,缺乏中心和深度。
如《尊重》。
4.新颖优美。
题目要新颖独特、富有文采,但不是标新立异、哗众取宠,必须合乎情理。
如《对人平等》则过于平凡,缺乏特色。
5.深刻隽永。
文题应该有一定的内涵,富有一定的思想深度,意蕴丰富,耐人寻味。
如《戴着镣铐跳舞的涟漪人生》,意蕴丰富,值得玩味。
三。
高考作文拟题方法(一)中心提炼法考生提炼文章中心,直接点明材料的主旨,高度概括写作内容,用简练的动宾结构的短语或呼告式短语作标题。
高考作文拟题的重要性、原则和技巧一、高考作文拟题的重要性题目居于一篇文章Z首,是文章传递重要信息的有机组成部分。
“题好一半文”,这说法虽有夸张Z嫌,却凸现出题目在整篇文章屮的重要性:文章题目的优劣岚接影响着读者对文章的第一印象。
高考作文命题在呈现多元化命题特征的同时,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仍是命题者青睐的命题方式。
这两种作文命题方式通常情况下都是要求考生“自拟题目”。
审读考生的作文题目是阅卷老师的心灵和考生的作文首先的亲密接触。
可是有许多考生精心拟题的意识严重淡化,他们奉行着“题不在好,有了则行”的原则(他们认为有了作文题目就不会因缺少文题而被扣去2分,孰不知,一个好的题目会成为一个亮点,为文章增色不少,其潜在的价值远远不止2分),不愿意也舍不得把时间和精力花费在拟题上,认为花费时间和精力去拟题得不偿失。
其实不然,如果众多的考生,或T人一面地引用“话题”或“材料中的屮心词和关键词”做自己作文的题忖,或机械杲板地挪用一些陈III俗套的题H做£1己作文的题H,那么只会让阅卷者望而生厌、大倒胃口萇至引起反感。
作文拟题很能体现考生的才情,彰显考生的个性。
考生精心地为白己的高考作文拟写一个令人耳目一新、富有创意、具有美感、精练简洁、寓意深刻、与文章内容珠联璧合、与话题或材料的内涵丝丝入扣的“靓题”,沱能让在炎热六刀辛勤阅卷、有疲倦感的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神清气爽,激发阅卷兴趣,阅卷老师对考生的文学素养必然有个初步的肯定、对考生的作文有个好的第一印象……共至最终煤响到阅卷老师对考生報篇作文的优劣评价,菇至好的作文题目有时会带来阅卷老师“给你高分没商量”的激动。
如:2004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风,可以穿越荆棘》《生命是一朵常开不败的花》(以“遭遇挫折和放大痛苦”为话题),2005年湖南高考满分作文《那鱼那鹰那人》(以“跑的体验”为话题),2005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豹子飞奔》(以“风头猪肚豹尾”为话题),2005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双赢,一种人伦的智慧Z美》《遗人玫塊,手有余香》(以“双赢的智慧”为话题),2 006年四川高考满分作文《爱问才会赢》(以“问”为话题),2006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月圆是画月缺是诗》(以“留一点空白”为话题),2006年山东高考满分作文《梦想在现实屮起舞》(根据对雷抒雁的诗歌《星星》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2006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诸神的黄昏生命在闪亮》《永不停息的河流》(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 这些高考住作获得满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否认,这些考生精心拟写的闪耀着智慧光芒的、靓丽新颖的文题为他们的作文获得满分立下了汗马功劳。
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作者:戴晶晶来源:《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9年第04期俗话说:“花香蝶自来,题好一半文”,这句话准确地阐明了作文题目的重要性,但任何一篇文章的题目都绝非信手拈来的,它都是作者深思熟虑的结晶。
古人将拟题比作“画龙点睛”,意思是说龙虽画好,但是要让它腾飞,必须有一双“明眸善睐”的眼睛。
特别是材料作文,醒目而新奇的题目能快速吸引阅卷教师的眼球,让阅卷教师眼前一亮,从而让文章脱颖而出、鹤立鸡群。
笔者结合以“沉默”为话题的练笔作文,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议论文的拟题。
文如其人,题目则如人的双眸。
一个好的题目,就像一双明慧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
题目只有独创新颖,才能眉目清秀。
精彩、富有个性的题目令阅卷老师眼前一亮,靓丽夺目的标题既能扣住读者心弦,使文章顾盼生姿,起到眉眼传神的作用,为作者行文提供一个明确的中心点,又能迅速激发起阅卷老师的好奇心,对其作文一见心动,甚至“一见钟情”,无形中增加了分值。
如果我们能够熟悉和掌握一定的拟题要求和方法,让作文标题闪出第一道亮丽,就能在考场中写出大放异彩的文章来。
笔者列举了一些学生的拟题,《默》《默默奉献,不要过分张扬》《和沉默说再见》《何时沉默,何时高谈阔论》《我们要脚踏实地,做好自己》《虚心和诚实》《要善于把握时机》《做出实绩的人终会散发光亮》《知行合一》《像鸡蛋一样安静》《沉默不是不作为》《守望者》《沉稳的作风》《沉默有时也是一种态度》《台前幕后》。
经过和学生的探讨分析,我们发现有些标题不能准确反映材料内容,偏离题意,如《虚心和诚实》《要善于把握时机》《知行合一》;有些标题特别有诗意,很美好,但是容易让人觉得这篇文章是记叙文或者散文,在印象方面容易打折扣,如《守望者》;有些标题无法知道本篇作文所要写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到底要表达什么样的观点不清楚,如《像鸡蛋一样安静》;有些文章虽然也是议论文的标题,但他们的范围太大了,比如说《默》,默是个很广泛的定义,从何处谈呢?初中学过的课文《谈骨气》是名家写的,他们的文章面对的是大众,而咱们的文章面对的是老师(大而空泛);还有一些标题干巴巴没有文采,缺乏新意。
高考考纲规定:不拟文题扣2分。
“自拟题目”是话题作文和材料作文的一个重要写作要求。
它是学生经过审题、确定立意、选定文体等环节后必须面对的另一个环节。
就高考作文评分细则看,没有拟写文章标题扣2分,好象分数 值并不高,但从作文阅卷实际情况看,如果少拟了一个标题,或拟题不好,其潜在的价值至少6分。
(2019全国卷1)“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 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 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花点钱让别 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你拟的题目:1.旗帜体即直接将观点入题,旗帜鲜明,不玩含蓄和深沉,让阅卷老师一眼就能看清文章“旌麾所指”,为读者减轻阅读负担的同时,给人干练清爽、痛快淋漓之感。
旗帜体①《最好看的环境是文明》(2018高考全国卷III "改革开放三部曲”高分文)《君子当为器》(2018高考天津卷“器”高分文) 《人永远活在自身之外》(2018高考上海卷“'需要'与'被需要'"满分文) 《人要有家国情怀》(2017高考全国卷I “用关键词读懂中国”高分文)《善读心灵之书》(2017高考浙江卷“人生的三本大书”满分文)①②③④4个标题都是主谓句式的表述形式,⑤是祈使句式的表述形式,5个标题都以观点为题,旗帜鲜明,且富有力度,凸显了格局和境界。
以标题④为例,“人要有家国情怀”大气脱 俗,体现出考生非凡的抱负、担当和情怀,这样的视野不知比那些只观照个人、自我的考生强 了多少倍,这样的境界不知比那些摆脱不了 “书呆子”气的腐儒强了多少倍。
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注意事项第1篇: 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注意事项1、立意紧贴材料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是审题的原点,是立意的根基,是观点的依托。
考生必须紧密结合材料进行审题立意,在审题立意时,一定要全面解读材料,辨明主次,抓住核心,使自己的作文立意呈现命题的最大价值,开拓审题的新鲜视野。
2、题目紧贴材料俗话说:“题好一半文,文好题先行。
”作文拟题是十分重要的。
题目自拟其实就是考查考生的拟题能力。
拟题的一般要求是:概括内容、观点鲜明、新颖别致、简洁生动。
比如写道德类材料,“人以德为天”“莫使道德向隅而泣”“看客们,醒醒吧!”等比较好的作文题目,犹如“明眸善睐第一瞥”,能在第一时间抓住评卷老师的眼球,博得好感,占据获取高分的良机。
第2篇: 高考语文作文写作注意事项1. 一个高分考场作文往往有一个精彩的题目。
拟题十分重要。
首先在认真审题确定下一个中心立意后,要在题目中把自己的立意彰显出来,尽量避免“过分含蓄”的题目,也许同学们会觉得含蓄很美,但阅卷老师在高速阅卷下没时间细细品味,反而可能认为这篇作文有跑题之嫌。
拟题要想有亮色可以试着在文题中体现文采,比如对偶式标题,回幕式标题,比喻式标题。
2. 开头结尾要写好。
开头不要过长,可以由现象渐渐升华到你所想引出的主题。
结尾更要回扣主题,加以升华拔高(但不要过分拔高)也可以与开头和文题遥相呼应。
具体需要怎么写当然大家还是应该跟着学校老师走,我更想分享的是我是如何练习写作的:积累摘抄肯定少不了,但我不会简单地一句一段或一整片的直接把好的句子抄上,那样即便抄完了效果也并不太好,脑海中只是一些零散的词句段,不成体系,应用性不强。
所以我是在摘抄时分析我所摘抄的这篇好文章的这句话能用在什么地方,怎么用(比如我会把他们分成用在开头,用在过渡,用在结尾的句子;再比如我会发现一些万能句式,然后把它的中心词圈出来或者用引号省掉,以后把中心词换成我的立意便可以用在我的文章中)。
3. 定期进行小练笔。
教法探索新课程NEW CURRICULUM从近几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来看,材料作文已占据了绝对的主流地位。
只要是材料作文,考生就得自己拟写作文题目,而作文题目,是一篇作文的眼睛。
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
”如果把眼睛写活了,它会为整篇文章增色不少,反之,则会严重影响阅卷老师的评分。
在高考作文中,如果没写作文题目,一般是扣3~5分,但如果题目写得不好,其带来的影响将不会比没写题目带来的影响小。
阅卷老师评卷时,是从题目开始的,这第一印象往往会对最后的评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这一点,也往往是我们最容易忽视的。
为此,我就自己教学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情况,谈谈我对拟写题目的几点看法。
一、明白材料的导向性在高考场上,很多学生写的是议论文,在题目里就亮出了自己的观点。
但由于考场时间紧张,有些考生对材料粗略地浏览一遍就匆匆下笔,有时会“误入歧途”,从题目开始就偏离了主航道。
材料作文,无疑相当于一篇小阅读,虽然字数不多,但其蕴含的内容定然是丰富多彩的。
里面的每一个对象说的什么话,干的什么事,我们都应仔细揣摩,这样才能从一个恰当的角度入手,拟写出符合作文要求的题目。
如:材料一: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如果你对一切错误关上了门,那么真理也会将你关在门外。
(泰戈尔)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成语)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请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这则材料作文是由一句名言和一个成语组成,前者讲述的是不要害怕犯错误,要勇敢对待所犯的错误,后者讲述的是要谨慎做事,少犯错误或不犯错误,否则有可能会影响全局。
这则材料重点是要谈如何对待错误的问题。
但有些同学一看到这则材料就拟写了这样一些题目:①“敢于犯错,大胆犯错”;②“犯错要在恰当的时机”;③“没有绝对之错”……这三个题目都偏离了材料的指向,因为犯错误是谁都不愿意的,都是在不可避免或不小心的情况下犯的,都不是主动要去犯的。
可是第①个题目却说我们要“大胆犯错”,这就带有主观性了;第②个题目说要在恰当的时机犯错误,明显不对,结合这则材料来看,在什么时候犯错都不是我们所要追求的;第③个题目“没有绝对之错”,完全偏离了材料的指向性,错就是错,怎么会没有绝对的错呢?像这样的作文题目,本身就是全文的观点,阅卷老师不用看正文就可以打分了。
题好一半文作文拟题得失谈论文范文近年来,各地高考作文虽又有回归命题作文的趋势,但话题作文和新材料作文仍然是主流。
那么,在审题后写作前如何拟个精当乃至“靓丽”的作文题目,同样要引起我们作文教学的高度重视。
在学生的实际写作中,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同学因审题失误等各种原因而导致拟题失当,从而一“题”不慎,满“文”皆输。
鉴于此,我结合这次月考本班作文的详细案例,专门就拟题得失作了一点探讨和总结,希望从中找出一些规律和方法,指导以后的作文写作,详细如下:一、拟好文题的意义: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题目不仅确立了文章的内容和主旨,而且表达了文章的风格和气势。
二、低分作文在拟题上的失误点:1.完全脱离话题或材料范围。
如本次作文要求用带“气”的词语来联想、感悟,已确立了拟题的范围,但依然有学生拟题为《我最幸福的时光》《民族—仰望》《给人类的一封信》。
还如上次材料作文要求写目标和现实的关系,有人却写成希望和失望,勇气与毅力等。
方法点拨:审清题意,明确写作提示的方向、角度、范围等,再拟题。
2.过度引申,偏离话题或材料中心。
3.大而空,浮而虚。
4.表意不明,生拉硬扯。
5.文不对题,胡乱解题。
题目和文章内容完全不一致或不完全一致,或题文关系轻重失当,或错误地理解题目的含义。
6.题目重复啰嗦,拖泥带水。
7.题目与文体不吻合。
写记叙文或散文,拟一个议论式的题目,反之亦然。
方法点拨:议可直接用中心论点作题目,讲求准确鲜明,宜实不宜虚;散文题目要富有诗情画意,宜虚不宜实;记叙文多以人事物情或其线索作题目,可实可虚。
8.所拟文题既无多大现实意义,又不便于展开论述。
9.题目陈旧老套,平庸俗气,毫无新意、文采、风格、品位。
10.乱用方言俚语、网络语言、英语或数学等学科符号做题目的。
11.有文无题的作文。
考场作文因时间紧迫,很多同学为拟题绞尽脑汁,颇费周折,最后依然举棋不定,想不出个适宜的题目,就抱着先写完作文再定题目的心理,结果往往因交卷疏漏成了无题作文。
高考作文名师指津:题好一半文,撰拟需谨慎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
这句话在今天快节奏的时代尤其适用。
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使得人们早已无法享受“慢生活”的种种乐趣,人们难以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文学含蓄蕴藉之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不断升级早已让阅读不再限于书斋,而且海量的作品往往让人眼花缭乱。
于是太多的人成了“标题党”的拥趸者,标题吸引人,才会有点击率;标题乏味无趣,自然免不了被省略、无视的命运。
这种现象与高考作文阅卷有一定的相似:时间紧迫,任务繁重,燥热难耐,眼睛干涩。
于是乎,一份作文在阅卷者面前停留不了多长时间便很快地被打上一个分数,没有条件也没有可能进行字斟句酌式的细致审美。
但唯一不会被忽略的,就是题目。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眼睛不会说谎,它会透露出人内心的秘密;同样,通过一个短小的题目,也能看出来学生的写作功底,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所以拟出一个出彩的题目对写作高考作文至关重要。
那么,对高考作文来讲,什么样的题目是优秀的题目呢?
作文材料及要求如下:
课堂上,学生们向苏格拉底请教怎样坚持真理。
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慢慢地从每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一边走一边说:“请同学们集中精力,注意嗅空气中的气味。
”然后,他回到讲台上问:“有哪位同学闻到了苹果的味道了吗?”有一位同学首先站起来回答:“我闻到了,是香味儿!”苏格拉底又问:“还有哪位同学闻到了?”同学们都不作声。
苏格拉底再次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同学的座位旁边走过,边走边叮嘱:“请同学们务必集中精力,仔细嗅一嗅空气中的气味。
”回到讲台上后,他又问:“大家闻到了苹果的气味了吗?”这次绝大多数同学都举起了手。
稍停,苏格拉底第三次走到学生中间,让每位学生都嗅一嗅苹果。
回到讲台后,他再次提问:“同学们,大家闻到苹果的气味了吗?”他的话音刚落,除了一位学生外,其他学生全部举起了手。
那位没举手的学生左右看了看,也慌忙举起了手。
苏格拉底笑了:“大家闻到了什么味儿?”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香味儿!”
苏格拉底脸上的笑容不见了,他举起苹果缓缓地说:“这是一个假苹果,什么味儿
也没有。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具体来说,好的高考作文题目应该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出现材料的关键词
上述材料的关键词当然不是“苹果”“香味”,而是“真理”二字,很明显这是一个关于真理的故事。
在题目里出现关键词的目的是用最直观、最简洁的方式向阅卷者证明你没有离题,你知道材料在说什么。
比如《旁言莫迷信,实践得真理》《真理至上》就丝毫没有离题的嫌疑。
2.点明主旨
要让阅卷者在最短的时间内知道你在说什么的最佳途径就是在题目里就点明写作的主旨。
如《拒绝盲从,坚持真理》《心有所守,思无所迁——坚持真理不动摇》《求真务实得真理》就不错。
千万不要跟阅卷者捉迷藏,写一些“像雾像雨又像风”、不知所云的题目来。
表面上看着很文艺,很空灵,很雅致,实际是故弄玄虚,给阅卷者制造阅读障碍。
比如像《嗅》《心中的彩云》这样的题目就实在是显得莫名其妙。
需要明确的是高考作文本质上是一种针对“特定读者”的应用写作而不是受众广泛的文学创作。
所以,能直抒胸臆就不要借景抒情,能开诚布公就不要托物言志。
3.使用修辞手法
首先可以考虑对偶,对偶的好处是形式上的整齐,直观可见,如《权威勿盲从,真假用心观》。
当然拟标题的时候如果能押韵和仄起平收就更好,读起来郎朗上口。
其次可以考虑排比,当然不是长句的排比,而是一些关键词语的排比,中间可以用间隔号、顿号或逗号隔开,如《不盲从,勇质疑,躬身践》。
还可以用比喻,但用比喻修辞就可能需要阅卷者认真思考才能明白其然,所以首先要尽可能使用明喻而不是暗喻或借喻,其次,可以考虑用副标题来加以解释说明,比如《勿做墙头草——真理面前,守住本心》。
还可以运用引用或化用,化用既能展现文采又能兼顾智慧,是个不错的选择。
当然其他不常见的修辞也可以考虑使用,比如《真需追求,理应坚守》,该标题的拟写使用了藏头的修辞,也是别具一格。
4.标新立异
很多人穿衣服都特别忌讳跟别人“撞衫”,但是给文章起题目却随随便便。
高考毕竟是选拔性考试而不是水平性考试,你要的不是一个及格的分数,而是比别人更多的分数,所以必须追求“卓尔不群”。
一般情况下,第一时间想到的好题目最好不要用,因为你能在很短时间内想出来的,很多人也有可能会用。
比如《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不错,可是用的人太多太多。
当阅卷者第一次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可能会觉得眼前一亮,但当他第一百次、第一千次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他就一定不会感觉很好从而给个高分。
所以要“三思而后写”,既要挖掘自己潜能,又要揣度他人心思,实属不易。
5.有时代感
“文章合为时而著”,高中生应该是朝气蓬勃的太阳,走在时代前列,最具时代精神。
文章的题目不能一味暮气沉沉、毫无生气。
那么如何才能让文章的题目具备时代特点呢?可以使用当代流行的一些词语,化用一些当代歌词、广告语等,或者使用当代典故都可以。
比如《拿什么拯救你——真理》《真理面前,人人平等》《坚持真理,用事实说话》。
特别要说明的是,笔者本意不是说上述五个特点要同时具备,上文中的五个点是层层拔高的,要尽可能由低到高去考虑。
另外,所谓文如其人,题目作为文章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也不例外。
所以我们的核心目的应该是想方设法让阅卷者只是扫一眼你的题目就能初步判断出你是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一个别具匠心的人,一个机智聪明的人,一个与时俱进的人,一个文采斐然的人,一个严谨认真的人,等等。
想一想,面对这样的一个人的文章,谁愿意给低分呢?
题目是考生给阅卷者的第一印象,值得我们去仔细研究,精雕细琢。
希望更多的考生能重视题目的撰拟,为自己的高考增分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