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 格式:doc
- 大小:44.50 KB
- 文档页数:6
医疗医务标准化标准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高脑出血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分析■ 吕 佳(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总院 急诊科)摘 要:目的:分析标准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提高脑出血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
方法:抽取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3月至2022年6月期间收治的脑出血患者66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分别有33例患者。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通过标准化急诊护理流程进行干预,比较实施效果。
结果:比较护理后观察组分诊评估时间、急诊停留时间、急救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结论:对于脑出血患者采用标准化急诊护理流程可将急救抢救时间明显缩短,提高救治成功率,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关键词:标准化急诊护理流程,脑出血,抢救效果DOI编码:10.3969/j.issn.1002-5944.2022.22.061Infl uence and Analysis of Standardized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on Improving the Rescue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LYU Jia(Emergency Department of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the Second Affi liated Hospit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standardized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on the improvement of rescue effect in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Methods: 66 patients with cerebral hemorrhage in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Bengbu Medical College from March 2020 to June 2022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33 patients in each group.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care,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standardized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e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resul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nursing observation group diameter assessment time, emergency residence time, and emergency time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horter,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 cant, and P<0.05. Conclusion: Standardized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for patients with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can signifi cantly shorten the fi rst aid time and improve the success rate of treatment, which has high feasibility.Keywords: standardization emergency nursing process, cerebral hemorrhage, rescue effect脑出血属于脑血管疾病,指患者无任何外伤由于脑部血管受到诸多因素刺激导致自行性劈裂而导致的脑内出血,脑出血病情进展快,病情严重,不仅为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构成危及,同时增加了医疗及护理工作难度[1]。
2014年6月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脑出血)姓名:xxx性别:女年龄:82岁住院号:14060220时间:2014年6月20低点:内一科护士办公室讨论目的:提高关于脑出血病人的护理质量参加人员:主讲人:xxx责任护士xxx汇报病史:病例特点:患者xxx,女,82岁,主因"精神萎靡半天伴呕吐"入院。
1、老年女性患者,起病隐匿,病程短。
2、半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精神萎靡伴呕吐胃内容物2次。
无意识障碍,无腹痛、腹泻,似有下肢无力,无明显言语不清,无头痛,无肢体抽搐,无晕厥。
3、既往史:5年患"2型糖尿病",最高血糖18mmol/L。
3年前患"脑梗塞"。
5年前患"老年性膝关节退行性病变"。
4、查体:T36.5℃,P83次/分,R22次/分,BP160/80mmHg 意识模糊,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0.25cm,对光反射尚可。
颈阻阳性,口角不歪斜,双肺呼吸音粗,心率83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
腹平软,全腹无压痛,无腹部包块,肝脾肋下未扪及。
左侧上下肢体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双下肢无水肿。
右侧肢体肌力正常。
5、辅助检查:2014.6.12随机血糖:11.5mmol/L。
脑CT:右侧脑出血伴右侧珠血,脑萎缩。
初步诊断:1、右侧脑出血 2、右侧蛛网膜下腔出血 3、脑萎缩4、2型糖尿病 5、原发性高血压2级很高危?6、老年性膝关节退行性病变。
诊断依据:1、右侧脑出血 2、右侧蛛网膜下腔出血 3、脑萎缩。
依据:老年患者,病程短,主要症状为精神萎靡伴呕吐胃内容物2次。
查体:BP160/80mmHg 意识模糊,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约0.25cm,对光反射尚可。
颈阻阳性,口角不歪斜,左侧上下肢体肌力Ⅳ级,肌张力正常,双下肢无水肿。
右侧肢体肌力正常。
脑CT:右侧脑出血伴右侧珠血,脑萎缩。
诊断明确。
4、2型糖尿病依据:既往史明确,随机血糖:11.5mmol/L。
脑出血的饮食护理建议脑出血是指血管破裂导致大脑组织出血的一种疾病,严重时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
饮食护理在脑出血的康复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饮食可以帮助控制血压、促进血管的修复,缓解病情。
本文将为您介绍脑出血的饮食护理建议。
一、低盐低脂饮食高血压是脑出血的主要诱因之一,而摄入过多的盐和脂肪会导致血压升高。
因此,在饮食中应尽量减少盐和脂肪的摄入量。
可以选择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和低脂肪乳制品作为主要食材。
此外,要避免食用过咸、过油的加工食品,尽量少吃烧烤和油炸食物,以降低血压的升高风险。
二、增加纤维素摄入膳食纤维素对于促进消化系统的健康非常重要。
通过增加膳食纤维素的摄入,可以有效预防便秘等消化问题,同时有益于调节血糖和血脂水平。
建议选择全谷类食物、蔬菜、水果等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并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维持肠道的正常功能。
三、多摄入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抗氧化物质可以帮助身体清除自由基,减少脑细胞的损伤,并促进血管的修复。
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主要包括新鲜水果(如蓝莓、草莓、柑橘等)、蔬菜(如菠菜、胡萝卜、西兰花等)、坚果(如核桃、杏仁等)以及鱼类(如鲑鱼、鳕鱼等)。
建议合理搭配这些食物,摄入适量的抗氧化物质,有助于脑细胞的修复与再生。
四、适量摄入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Omega-3脂肪酸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血栓的形成。
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主要包括鱼类(如三文鱼、鳕鱼、鲑鱼等)、亚麻籽、芝麻、核桃等。
适量摄入这些食物有助于保护心血管健康,缓解脑出血的症状。
五、戒烟限酒烟草和酒精对血管健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可导致血压升高和血栓形成。
对于脑出血患者来说,戒烟限酒是非常重要的。
吸烟者应尽快戒烟,尽量避免与吸烟者接触;酒精的摄入量应限制在适度范围内,男性每天不超过两个标准饮品(约30ml),女性每天不超过一个标准饮品。
六、定期就餐,少量多餐定期就餐可以保持血糖的稳定,避免血糖波动对脑部功能的不良影响。
高血压脑出血的康复护理发表日期:2008年10月24日 【编辑录入:lyrmyy 】急性脑出血所致的功能障碍主要为运动障碍及语言障碍。
运动障碍最常见的是病变对侧肢体的中枢性偏瘫。
语言障碍可以表现为:运动性失语,感觉性失语,及混合性失语。
而脑出血后的功能恢复,在其病后的前3个月内,特别是最初几周内变化最快。
6个月时基本达到最大恢复,其发病2年后,不会有明显变化。
所以早期的功能锻练,特别是急性期患者的康复是否得当,直接影响患者远期效果和生活质量。
休息、活动指导1.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不宜长途运送及过多的搬动,翻身时应保护头部,动作轻柔得体,以免加重出血。
2.神志不清,躁动及合并精神症状者,加护栏并适当约束,防止跌伤。
3.抬高床头15-30°,减少脑的血流量,减轻脑水肿。
4.昏迷病人平卧,头侧卧位,取下活动性假牙,以防误吸,确保呼吸道通畅。
5.生命体征平稳后应开始在床上、床边、下床的主动训练,时间从5-10分钟/10次开始,渐至30-45分钟/次,如无不适,可作2-3次/日,不可过度用力憋气。
出院指导1.避免情绪激动,去除不安、恐惧、愤怒、忧虑等不利因素,保持心情舒畅。
2.饮食清淡,多吃含水份、含纤维素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强的食物。
3.避免重体力劳动,坚持做保健体操,打太极拳等适当的锻炼,注意劳逸结合。
4.康复训练过程艰苦而漫长(一般1-3年,长者终生)需要信心、耐心、恒心,在康复医生指导下,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5.定期测量血压,复查病情,及时治疗可能并存的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等。
心理指导1.急性期病人生命危重,家属十分着急,应主动与家属详细解释病情及预后,消除其紧张焦虑心理,告之合理安排,陪护及探视,保持病室环境安静的重要性,减少一切不良刺激,使其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抢救与治疗。
2.恢复期病人常因生活不能自理而出现悲观、忧郁,在进行功能锻炼时,往往有急于求成的心理,应正确引导病人循序渐进,持之以恒,确保情绪稳定。
脑出血标准化护理流程
一、病情观察
1.观察病人的意识状态、瞳孔大小及对光反射、生命体征等变化,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报告医生并配合处理。
2.监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指标,记录液体出入量,评估病人情况。
二、症状护理
1.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给予吸氧,必要时行气管插管或机械通气。
2.控制颅内压,遵医嘱使用脱水剂,观察病人有无头痛、呕吐等颅内压增高症状。
3.观察病人有无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症状,协助病人进行功能锻炼。
三、日常生活护理
1.保持病人良好的个人卫生,定期洗澡、洗头、修剪指甲等。
2.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鼓励病人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3.协助病人完成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洗漱、进食、如厕等。
四、康复训练
1.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包括肢体功能训练、语言训练等。
2.鼓励病人进行主动运动,逐渐增加活动量,提高功能恢复的效果。
3.对病人进行心理疏导,增强其康复信心,促进全面康复。
五、心理护理
1.给予病人关心和支持,倾听其主诉,了解其需求。
2.对病人进行疾病知识和康复知识的宣传教育,帮助其正确认识病情。
3.鼓励病人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
六、并发症预防
1.预防肺部感染,定期翻身拍背,鼓励病人咳嗽排痰。
2.预防褥疮,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定期更换卧位和床上用品。
脑出血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脑出血是由高血压合并动脉硬化或其他原因造成的非外伤性脑实质内出血。
临床主要表现为突然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偏瘫,失语,意识障碍,大小便失禁等。
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生活自理缺陷;②肢体活动障碍;③语言沟通障碍;④有发生褥疮的危险;⑤有误吸的危险;⑥清理呼吸道无效;⑦舒适的改变:头痛;⑧潜在并发症--脑疝;⑨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⑩便秘;⑾大小便失禁。
生活自理缺陷
肢体活动障碍
语言沟通障碍
有发生褥疮的危险
有误吸的危险
清理呼吸道无效
以上一∽六均参照脑梗塞病人标准护理计划中的相关内容。
舒适的改变:头痛
[相关因素]
颅内出血、水肿。
颅内压增高。
[主要表现]
突发性头痛、头晕。
严重者剧烈头痛,伴有恶心、呕吐。
[护理目标]
病人叙述疼痛减轻。
病人叙说疼痛消失,感觉舒适。
[护理措施]
安慰病人,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耐心向病人解释头痛的原因:颅内出血、水肿致颅高压引起头痛,并向病人仔细解释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过程,取得病人配合。
提供安静、舒适、光线柔和的环境,避免环境刺激,加重头痛。
指导病人使用放松术,如缓慢的深呼吸、全身肌肉放松等。
各项护理操作动作应轻柔,以免加重病人疼痛。
减少探视人员,保证病人充足的休息时间。
遵医嘱给予脱水剂(如甘露醇、速尿)和止痛剂。
给药半小时后观察头痛有无缓解,无缓解时应通知医师。
认真观察病人头痛的性质、持续时间、发作次数、程度及伴随症状等,并作好记录,报告医师。
[重点评价]
病人能否述说头痛的性质,持续时间、程度及伴随症状。
病人能否针对头痛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
头痛是否减轻或消失。
潜在并发症--脑疝
[相关因素]颅内压增高。
[主要表现]剧烈头痛,喷射状呕吐,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呼吸不规则,意识障碍加重,一侧瞳孔散大等。
[护理目标]
避免脑疝的发生,或尽量减轻脑疝的症状、体征。
减轻脑疝对脑实质的损伤。
争取抢救时间:挽救病人生命。
[护理措施]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瞳孔和意识状态的变化,每1∽2小时1次,或遵医嘱监测并记录。
掌握脑疝的前驱症状:头痛、呕吐、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呼吸不规则,意识障碍加重,一侧瞳孔散大等。
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通知医师处理。
急性期病人绝对卧床休息,除呼吸、进食、排泄外,其他活动需严格禁止。
发现脑疝前驱症状,及时遵嘱使用脱水剂。
使用脱水剂要绝对保证快速输入,以达到脱水、降颅压的作用。
在抢救过程中,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予负压抽吸痰液。
将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返流造成误吸。
呼吸无规律者,不宜频繁更换体位,但要采取必要的措施防止褥疮的发生,如垫气垫床、软枕,勤擦洗等。
[重点评价]
生命体征及意识、瞳孔是否平稳。
有无脑疝的发生;抢救措施是否及时、得当。
潜在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
[相关因素]应激性溃疡。
[主要表现]
血压下降,脉搏细数,面色苍白,尿量减少等。
大便呈黑色或柏油样便,血红蛋白含量下降。
潜血试验阳性。
[护理目标]
严密观察病情,防止发生失血性休克。
迅速上血,防止病情恶化。
使病人清洁、舒适、生活需要得到满足,避免发生再出血。
[护理措施]
密切监测血压和脉搏,观察血压的动态变化,必要时记录出入水量。
发现出血或休克表现,及时通知医师,并配合抢救。
嘱病人绝对卧床休息,采取平卧位,安慰病人,使其消除紧张心理,保持安静。
迅速建立静脉通路,遵医嘱给予补液。
准确及时执行医嘱,给予止血药物治疗,必要时输同型血。
及时清理血迹和倾倒胃肠引流物,保持床单整洁和病人皮肤清洁,及时更换干净的衣物,并协助生活护理,关心病人,满足病人的基本生活需要。
监测大便的性质、颜色、量,进行大便潜血试验检查,及时发现有无潜血。
观察病人有无头晕、黑便、呕血等失血性休克表现。
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做好饮食指导:急性出血期应禁食,恢复期应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及含粗纤维多的食物。
[重点评价]
病人病情是否迅速得到控制,是否有继续出血征象。
大便的颜色、性质及潜血试验结果是否正常。
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尿量、神志、瞳孔是否正常。
便秘
[相关因素]
绝对卧床休息,活动量减少。
液体量摄入不足。
饮食中缺乏粗纤维。
不习惯床上排便。
[主要表现]
病人大便干结,排便困难,伴排便疼痛。
病人不能自行排便,需用缓泻剂或灌肠等方法协助排便。
[护理目标]
病人能排出成形软便。
病人能在护士的帮助下排便。
病人及其家属能讲述预防便秘的措施。
[护理措施]
增加病人食物中的纤维素含量:
介绍含纤维素多的食物种类,如带皮的新鲜水果和各种蔬菜(芹菜、韭菜等);向病人说明含纤维素多的食物能促进肠蠕动,维持正常的肠道活动。
了解病人的饮食习惯和对各种食物的好恶,保证食物色、香、味俱全,增进病人的食欲。
开始食用粗纤维食物时应从少到多,逐渐增量,以免对肠道刺激而引起腹泻或肠梗阻。
给予充分的液体:
根据病情,每天饮水1500∽2000ml。
早餐前半小时喝一杯温开水,可刺激排便。
排便时不要太用力,可在排便用力时呼气,以预防生命体征变化。
不习惯床上排便者,应向其解释病情及需要在床上排便的理由,在病人排便时用屏风遮挡,信号灯放在伸手易拿到的地方,然后医护人员离开,以免干扰病人。
每天顺肠蠕动方向按摩腹部数次,以增加肠蠕动,促进排便。
非急性期病人,在病情允许的范围内适当增加活动量。
遵医嘱给予大便软化剂或缓泻剂,必要时灌肠。
向病人及家属解释预防和处理便秘的必要措施,如饮食和活动,并强调预防的有效性和重要性。
鼓励病人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重点评价]
是否能排出成形软便。
病人及其家属是否能讲述预防便秘的措施并理解预防便秘的重要性。
十一、大小便失禁
[相关因素]
神经肌肉功能障碍。
脑溢血。
[主要表现]大小便失控。
[护理目标]
病人会阴部皮肤和肛周皮肤完整,没有发生受损。
病人能控制小便。
不发生泌尿系感染和肛周围皮肤感染。
[护理措施]
出现大小便失禁时,应及时用温水擦洗,更换干净衣裤,在肛周涂保护性软膏,减轻皮肤刺激。
保持床单位平整、清洁、干燥、无渣屑,以免刺激皮肤。
提供床旁便器和辅助器具(轮椅、拐杖等)或帮助病人入厕,必要时把尿壶、便盆放在病人旁。
准备好卫生纸、温热水、水盆等卫生用品。
建立排便规律,鼓励病人每天在同一时间排便。
必要时指导病人选择合适的便失禁器具。
遵医嘱使用体外接尿管--假性导尿或留置导尿管。
观察尿的颜色、透明度等,必要时送尿培养,以监测是否有泌尿系感染。
[重点评价]
二便失禁次数是否减少,能否控制大、小便。
是否发生泌尿系感染和肛周皮肤感染。
病人会阴部与肛周皮肤是否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