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M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1.19 MB
- 文档页数:34
城市信息模型(CIM)是什么?包含了哪些内容?城市信息模型(CIM)是什么?包含了哪些内容?城市维度的信息化是CIM( 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后者的内容超越了BIM 的范围,⽽⼜包含了 BIM 的内容, CIM 是⼈造环境智慧化的实现⼯具,也就是与智慧城市⾼度关联的信息化技术。
⽽作为智慧城市,⼈造环境的智慧化运⾏正是这块内容。
BIM信息化系统操作的是复杂流程和长流程,那么我们在城市层⾯探究能否⽤到 BIM ?实际上,城市的构成和建筑是同构的,每个建筑都是组成城市的微观构件,在研究和建⽴城市信息模型之前要⾸先确定在城市⽅⾯的信息化建设具有何种作⽤。
为了达成进⼀步解决上述问题,城市不仅有建筑,还要有基础设施和地理信息,这三⽅通过合流,把这三者模型化叠加起来就是 CIM。
因此,这是智慧城市的基础。
与建筑同构,城市也包括物质构成、空间构成、性能构成和⽂化构成。
(如图)城市信息模型( CIM) = 建筑信息模型( 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 BIM) + 基础设施信息模型( Infrastructure Information Modeling IIM) + 地理信息模型(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Modeling,GIS-M)CIM 的构架和 BIM 的基本⼀致,是在后者的基础上进⾏扩展。
CIM 的⽬标是协同管理,要把设计管理、审批管理、建造管理、设施管理、营销、产业等综合成⼀个整体。
因此,建筑产业现代化应该在管理层⾯是CIM 的组成部分。
( 1)建设⽬标⽅⾯,解决建什么的问题,这个与规划设计有关,即什么是好的城市;( 2)物质构成⽅⾯,解决如何建的问题;( 3)建设结果⽅⾯,关注于城市的性能,即如何建设宜居的城市;( 4)功能效率⽅⾯,解决如何建设好⽤的城市;( 5)最后⼀个是建的有特⾊,即⽂化。
总结cim的概念CIM全称为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即计算机集成制造。
它是一种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制造业生产管理和制造过程控制的综合系统。
CIM系统将计算机技朶与制造工程和管理技术相结合,使企业的产品设计、生产计划、制造工艺、生产调度、质量控制、设备维护等各个环节实现高度集成和自动化,最终提高产品的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CIM的概念最早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它的出现标志着计算机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传统的制造业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很多的手工操作和纸质文档管理,这导致了生产效率低下、产品质量难以保证的问题。
CIM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它通过引入计算机技术,建立了一套全新的集成制造系统,完全改变了传统制造业的生产方式。
CIM系统包含了多个子系统,其中最为重要的包括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Q(计算机辅助质量保证)、ERP(企业资源计划)等。
CAD系统可以帮助设计人员在计算机上完成产品的设计和虚拟制造,大大缩短了产品设计的周期和提高了设计精度。
CAM系统则是将CAD中的设计数据转化为生产工艺的数控程序,实现了产品制造的自动化。
CAPP系统可以帮助制定最佳的生产工艺路线,提高了生产效率。
CAQ系统则是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实时监控和分析,保障产品质量。
ERP 系统是CIM系统的大脑,它可以对企业的资源进行全面规划和管理,提高了企业的整体效率和管理水平。
CIM系统的建立对于企业来说具有极大的价值。
首先,CIM系统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传统的手工操作和文档管理方式存在很多低效率的环节,而CIM系统的建立可以将这些环节实现自动化,从而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其次,CIM系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CAD/CAM系统可以提高产品的设计精度,CAPP 系统可以提高生产工艺的合理性,CAQ系统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保障产品质量。
cim概念
CIM是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的缩写,中文意为计算机集成制造。
CIM是一种把计算机技术与制造业生产过程紧密集成的制造管理系统。
它的目的是通过整合信息技术、工程学和管理学的方法,实现制造过程的自动化和优化,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CIM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概念:
1. 产品设计与工艺规划: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和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CAPP)软件来协助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规划,实现产品设计和制造过程的一体化。
通过CIM系统,设计师可以在计算机上进行产品模型的设计和模拟,同时与制造工艺规划人员进行协同工作。
2. 生产过程控制:采用计算机数控(CNC)机床、自动化生产线和机器人等设备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
通过CIM系统,可以对生产过程进行实时监控、调度和优化,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3. 资源管理: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对企业的物流、仓储和人力资源等进行集中管理和调度。
CIM系统可以帮助企业实现对库存、生产计划和人员安排的实时监控和优化,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响应能力。
4. 信息集成和共享:CIM系统通过计算机网络和数据库等技术,实现企业内部
各个部门以及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工作。
通过CIM系统,不同部门的人员可以实时查看和共享生产过程中的关键信息,提高沟通效率和决策准确性。
总之,CIM是一种基于计算机集成的、全面整合制造过程的管理系统,旨在提高制造业的生产效率、质量和灵活性。
cim技术导则CIM技术导则CIM(计算机集成制造)是一种将计算机技术与制造业相结合的技术,它可以帮助企业实现生产流程的数字化和自动化。
本文将从CIM的概念、体系结构、关键技术和应用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CIM的概念1.1 定义CIM是指在制造过程中运用计算机集成技术,将各种不同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和协调,形成一个统一的、无缝衔接的信息网络系统,以实现产品设计、生产计划、生产控制、质量管理等各个环节之间的无缝衔接和协同作业。
1.2 特点CIM具有以下特点:(1)全面性:涉及到企业内部所有生产活动的控制和管理;(2)集成性:将不同领域中各种信息资源整合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管理和控制的系统;(3)自动化:通过自动化设备和软件实现生产流程中各个环节的自动化控制;(4)灵活性:能够适应不同规模和类型企业的需求;(5)高效性: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二、CIM的体系结构2.1 CIM体系结构的层次结构CIM体系结构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层次:(1)企业管理层:包括企业战略规划、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2)生产管理层:包括生产计划、生产调度、物料管理等;(3)制造执行层:包括工艺设计、工艺规划、工艺控制等;(4)自动化控制层:包括设备控制和监测、数据采集和处理等。
2.2 CIM体系结构的功能模块CIM体系结构的功能模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产品设计与开发模块:包括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计算机辅助工具;(2)生产计划与调度模块:通过对订单信息和库存信息进行分析,实现生产计划和调度;(3)物料管理模块:实现对原材料和半成品等物料的采购、仓储和配送等管理;(4)质量管理模块:实现对产品质量进行检测和控制,保证产品符合质量标准;(5)设备控制模块:实现对生产设备的控制和监测,保证设备正常运行。
三、CIM的关键技术3.1 CAD/CAM技术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和CAM(计算机辅助制造)是CIM中最基本的技术之一。
一文读懂CIM城市信息模型1、CIM概念1.1 CIM基础概念CIM(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 城市信息模型,通过融合地理信息、BIM、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以时间为轴线,将一个城市的过往进行仿真还原、城市的现状进行记录、城市的未来进行推演; 形成一个集“室外室内”、“地上地下”三位一体的真城市立体空间,是数字孪生城市的基底;是伴随城市生长的智慧化基因;是未来智慧城市的必要支撑。
CIM 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一种描述—CIM 是对一个城市物理和功能特征的数字表达。
一项多方协同维护的资源—在城市规划、设计、分析、运行、管理各阶段的不同利益相关方可通过在CIM中插入、提取、更新和修改信息以支持和反应其各自职责,形成一个共享的知识资源,同时, CIM 中的所有信息均应依权责分类分级实现共享。
一个过程—CIM是一个分享有关这个城市的信息,为该城市规划、设计、分析、运行、管理中的各项决策提供可靠依据的过程。
1.2 CIM核心技术从 CIM 提出的初衷和当前发展来看,它主要与BIM、GIS及物联网(IOT)等技术密切相关。
(1)BIM发展到今天,不同行业的人对其本质仍然存在不同的认识,一些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分别将BIM视为一个过程、一种理念、一类方法或一项技术工具。
美国的国家BIM标准对BIM所做的最完整权威的定义为:BIM是设施的物理和功能特征的数字化表示,它可以用作设施信息的共享知识资源,成为设施全生命期决策的可靠基础。
BIM已在建筑、市政工程及其他基础设施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
(2)目前的3D GIS(三维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能够识别三维空间实体对象上任一点的精确位置(坐标),但是不能构造实体要素间的拓扑关系,这就使很多真三维的高仿真模拟分析难以实现,也无法处理和表达时间维度以及更多维度的信息,因此需要向真三维及更高维度发展。
在智慧城市背景下,3D GIS必将向智慧化、集成化的方向发展,不再只局限于空间分析和数据库管理,而是与数据融合,具备挖掘知识、推理预测的能力。
cim是什么计算机集成制造CIM(计算机集成制造)包括了生产计划和控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工艺规划、计算机辅助制造、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
CIM最初主要应用于产品的制造和开发,随着世界各国工业的发展,CIM的定义也随之扩展。
特别是我们国家,经过7年多863计划对CIM的实践,重新定义为CIM是一种组织、管理、运行及企业生产制造的系统模型。
这种定义的思想理念是把计算机硬件、软件与现代化管理技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并将生产全过程中的人、技术、资源和经营管理这几个要素集成起来,同时还将信息流与物流也有机地集合起来并进行优化,以实现产品高质量、快上市、低成本、优服务,从而赢得市场竞争。
通用信息模型城市信息模型城市信息模型(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主要是以建筑信息模型(BIM)、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IoT)等技术为基础,整合城市地上地下、室内室外、历史现状未来多维多尺度信息模型数据和城市感知数据,构建起三维数字空间的城市信息有机综合体。
通俗地讲就是把整个城市在原有的地理信息基础上,通过采集和使用城市所有数据,构建一个三维数字立体模型。
通过模型的推演,以便能在城市规划改造、建设、运行、管理等方面提供更科学的解决方案。
英国特许营销协会英国特许营销协会(Chartered Intitute of Marketing)成立于1911年,是世界最有权威的市场营销职业机构之一、英国特许营销协会CIM致力于推进市场营销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培养适应于新时代信息万变和全球一体化的大市场各级经营管理人才,拥有来自全球130个国家的55,000多名会员。
国际铁路货物运输公约国际铁路货物运输公约(CIM:Convention ConcerningInternational Carriage of Good by Rail)是关于铁路货物运输的国际公约,在1890年制定的伯尔尼公约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城市信息模型cim城市信息模型(CityInformationModel,简称CIM)是指城市信息数据建模的标准,它是由国际化的分布式联合体组织提出的一种全球城市信息模型。
CIM在提供统一的数据结构和模型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定义城市信息共享、整合、交换、查询、数据统计、模拟等核心业务管理技术要求,为城市信息共享和管理提供全面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CIM的概念可以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当时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城市信息管理和集成的需求急剧增加。
城市信息数据的缺乏对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这是将信息技术和依靠信息技术管理城市的发展趋势之间的冲突。
在随后的几年中,国际上发展出了一种有效的城市信息模型,可以实现城市信息的统一化、标准化和统一管理。
CIM就是这种城市信息模型的一种,它是一种基于对象的空间数据模型,定义了城市信息的结构和存储形式,以及数据与模型的交互接口。
CIM一般由三个层次组成:模型描述层、数据字典层和数据存储层。
模型描述层采用“类-属性”机制,定义了城市信息主要涉及的几大类对象及其特征属性;数据字典层采用标准数据字典机制定义了对象的属性及其特征;数据存储层包括属性数据、空间关联数据和元数据。
CIM为城市信息的结构化、标准化提供了全面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支持。
它使得城市数据存储更加规范化、管理更加规范化,提高了城市信息系统的可控性、可靠性和可用性,为城市信息的管理和共享提供了有力支持。
CIM使得来自不同部门或不同城市的空间信息得以有效的整合,为城市管理部门、科学研究部门提供便捷和准确的信息,加快城市管理和发展带来巨大的便利。
城市信息模型CIM的推行,有利于提高城市信息、城市管理等相关领域的效率。
除此之外,CIM还可以被用于城市发展规划、城市治理、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安全管理、资源调度等领域。
CIM作为一种城市信息模型,诸多领域都可以应用,在城市管理和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之,城市信息模型CIM作为一种城市信息标准,为城市信息的结构化和标准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支持,有利于提高城市信息的管理等相关领域的效率。
什么是 CIM和CIMS?CIM是英文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的缩写,译为计算机集成制造。
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的约瑟夫·哈林顿(J.Harrington)博士于1973年提出。
哈林顿认为,企业的生产组织和管理应该强调两个观点,即:①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是不可分割的,需要统一考虑;②整个生产制造过程实质上是信息的采集、传递和加工处理的过程。
哈林顿强调的一是整体观点,即系统观点,二是信息观点。
二者都是信息时代组织、管理生产最基本、最重要的观点。
可以说,CIM是信息时代组织、管理企业生产的一种哲理,是信息时代新型企业的一种生产模式。
按照这一哲理和技术构成的具体实现便是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棗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s)。
对于CIM和CIMS,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不同的国家在不同时期对CIMS有各自的认识和理解。
美国制造工程师学会计算机与自动化系统协会(SME/CASA)采用轮图形象地表示他们对CIMS的理解。
SME在1985年前提出CIMS 的轮图如图1所示。
1987年,我国863计划CIMS主题专家组认为:“CIMS是未来工厂自动化的一种模式。
它把以往企业内相互分离的技术(如CAD、CAM、FMC、MRPII等)和人员,通过计算机有机地综合起来,使企业内部各种活动高速度、有节奏、灵活和相互协调地进行,以提高企业对多变竞争环境的适应能力,使企业经济效益持续稳步地增长。
”我国的这一认识比前述定义发展之处在于:一是考虑了人的集成,二是将CIMS的目标明确地表达出来。
1991年日本能源协会提出:“CIMS是以信息为媒介,用计算机把企业活动中多种业务领域及其职能集成起来,追求整体效益的新型生产系统。
”欧共体CIM/OSA研究组认为:“CIM是信息技术和生产技术的综合应用,旨在提高制造型企业的生产率和响应能力,由此,企业的所有功能、信息和组织管理都是集成进来的整体的各个部分。
cim分级标准
"CIM" 是 "Common Information Model" 的缩写,是一种用于描述和管理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中信息的标准模型。
CIM 分级标准是针对CIM 模型中的资源和功能进行分类和分级的标准。
以下是一般的 CIM 分级标准示例:
类别分级:CIM 中的资源和功能可以根据其类型进行分级。
例如,可以将设备、服务、应用程序等分为不同的类别。
属性分级:CIM 中的属性可以根据其重要性或敏感性进行分级。
例如,某些属性可能是公共可见的,而其他属性可能只有授权用户才能访问。
访问控制分级:CIM 中的资源和功能可以根据访问控制的需求进行分类。
例如,某些资源可能只能由管理员或特定角色的用户访问,而其他资源可能对所有用户开放。
安全性分级:CIM 中的资源和功能可以根据其安全性需求进行分级。
例如,某些资源可能需要更高级别的安全保护,而其他资源可能对安全性要求较低。
优先级分级:CIM 中的资源和功能可以根据其优先级进行分级。
例如,某些功能可能具有高优先级,需要优先处理,而其他功能可能具有较低的优先级。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 CIM 分级标准可能会因应用场景、组织需求和安全策略而有所不同。
这些标准旨在提供一种结构化的方法来管理和控制 CIM 模型中的资源和功能,以满足安全性、访问控制和管理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