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腐蚀和防护
- 格式:doc
- 大小:710.50 KB
- 文档页数:6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方法金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无处不在,从建筑结构到交通工具,从电子设备到医疗器械。
然而,金属面临着一个普遍而严重的问题——电化学腐蚀。
这一现象不仅会导致金属材料的性能下降,缩短其使用寿命,还可能引发安全隐患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了解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原理以及掌握有效的防护方法至关重要。
一、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原理要理解金属的电化学腐蚀,首先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电化学概念。
电化学腐蚀本质上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涉及到电子的转移。
当金属暴露在电解质溶液(如潮湿的空气、海水等)中时,金属表面会形成无数微小的原电池。
以铁为例,在潮湿的空气中,铁表面吸附的水膜会溶解氧气和二氧化碳等气体,形成电解质溶液。
铁中的杂质(如碳)与铁本身形成了许多微小的电极。
铁原子失去电子变成亚铁离子进入溶液,发生氧化反应:Fe 2e⁻=Fe²⁺。
而在另一些区域,氧气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O₂+ 2H₂O + 4e⁻= 4OH⁻。
这样,电子从铁原子转移到氧气,形成了电流,导致铁不断被腐蚀。
不同的金属在电化学序列中的位置不同,其活泼性也不同。
位置越靠前的金属,越容易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也就越容易被腐蚀。
例如,锌比铁活泼,在锌铁原电池中,锌会优先被腐蚀,从而保护了铁,这就是常见的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的原理。
二、金属电化学腐蚀的类型1、析氢腐蚀在酸性较强的环境中,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时,氢离子在阴极得到电子生成氢气,这种腐蚀称为析氢腐蚀。
例如,铁在酸性溶液中的腐蚀:阳极(Fe):Fe 2e⁻= Fe²⁺阴极(杂质):2H⁺+ 2e⁻= H₂↑2、吸氧腐蚀在中性或弱酸性环境中,金属发生电化学腐蚀时,氧气在阴极得到电子,与水共同作用生成氢氧根离子,这种腐蚀称为吸氧腐蚀。
如铁在潮湿空气中的腐蚀:阳极(Fe):Fe 2e⁻= Fe²⁺阴极(杂质):O₂+ 2H₂O + 4e⁻= 4OH⁻三、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影响因素1、金属的本性不同的金属在相同的环境中,其腐蚀速率往往不同。
电化学金属腐蚀与防护原理及应用电化学金属腐蚀是指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的一种化学反应,会导致金属表面产生氧化、溶解或析出等不可逆过程。
金属腐蚀会导致金属失去原有的性能,降低材料的强度、硬度和可靠性,造成经济损失。
因此,为了保护金属材料免受腐蚀的损害,人们研究了多种防护技术。
电化学金属腐蚀的原理是基于金属表面的电化学反应。
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处于一种平衡状态,既有金属的氧化(腐蚀)反应,也有金属的还原反应。
这个平衡状态被称为电池电位或者腐蚀电位。
当金属表面存在助腐蚀因素(如氧、酸、碱、盐)时,金属表面的氧化反应将被加速,导致金属腐蚀的加剧。
如果能够降低或改变金属表面的电位,就可以减缓金属腐蚀的发生。
为了实现金属腐蚀的防护,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1.阻止金属与电解质接触:通过物理屏障(如油漆、涂层、涂料等)将金属表面与电解质隔开,阻止金属被电解液侵蚀,起到保护金属的作用。
2.加强阳极的保护: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更活泼、更易氧化的金属层,作为阳极,吸引电流,减缓金属的腐蚀。
常见的做法是采用镀层、热浸镀、电镀等方法,在金属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
3.采用阻止电流流动的方法:通过在金属表面施加外加电流或者电磁场,阻止电流在金属间流动,减缓金属的腐蚀。
常见的做法是采用阴极保护或者磁场保护方法。
4.控制电解质环境:通过改变电解质的成分、浓度、温度等参数,使其不利于金属的氧化反应,减缓金属的腐蚀。
例如,对于钢铁材料,可以通过控制水中的溶解氧、酸碱度等因素,来减少金属腐蚀的发生。
电化学金属腐蚀防护的应用非常广泛。
在船舶、桥梁、海洋工程、化工设备等领域,金属材料容易受到海水、氧气、酸碱等环境的腐蚀,因此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
例如,对于船舶,在船体表面施加阴极保护,将船体作为阴极,以减缓钢铁的腐蚀。
在化工设备中,常常采用高温涂层、耐酸碱材料等措施,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总之,电化学金属腐蚀防护技术的目标是保护金属材料免受腐蚀的侵害,延长材料的使用寿命。
一电化学腐蚀原理1.腐蚀电池(原电池或微电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是金属与介质接触时发生的自溶解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金属被氧化,所释放的电子完全为氧化剂消耗,构成一个自发的短路电池,这类电池被称之为腐蚀电池。
腐蚀电池分为三(或二)类:(1)不同金属与同一种电解质溶液接触就会形成腐蚀电池。
例如:在铜板上有一铁铆钉,其形成的腐蚀电池。
铁作阳极(负极)发生金属的氧化反应:Fe→Fe2++2e-;(Fe→Fe2++2e)=-0.447V.阴极(正极)铜上可能有如下两种还原反应:(a)在空气中氧分压=21kPa时:O2+4H++4e-→2H2O;(O2+4H++4e-→2H2O)=1.229V,(b)没有氧气时,发生2H++2e-→H2;(2H++2e-→H2)=0V,有氧气存在的电池电动势E1=1.229-(-0.447)=1.676V;没有氧气存在时,电池的电动势E2=0-(-0.447)=0.447V。
可见吸氧腐蚀更容易发生,当有氧气存在时铁的锈蚀特别严重。
铜板与铁钉两种金属(电极)连结一起,相当于电池的外电路短接,于是两极上不断发生上述氧化—还原反应。
Fe氧化成Fe2+进入溶液,多余的电子转向铜极上,在铜极上O2与H+发生还原反应,消耗电子,并且消耗了H+,使溶液的pH值增大。
在水膜中生成的Fe2+离子与其中的OH—离子作用生成Fe(OH)2,接着又被空气中氧继续氧化,即:Fe2++2OH-→Fe(OH)24Fe(OH)2+2H2O+O2→4Fe(OH)3 Fe(OH)3乃是铁锈的主要成分。
这样不断地进行下去,机械部件就受到腐蚀。
(2)电解质溶液接触的一种金属也会因表面不均匀或含杂质微电池。
例如工业用钢材其中含杂质(如碳等),当其表面覆盖一层电解质薄膜时,铁、碳及电解质溶液就构成微型腐蚀电池。
该微型电池中铁是阳极:Fe→Fe2++2e-碳作为阴极:如果电解质溶液是酸性,则阴极上有氢气放出(2H++2e-→H2);如果电解质溶液是碱性,则阴极上发生反应O2+2H2O+4e-→4OH-。
防止电化学腐蚀措施简介电化学腐蚀是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的一种腐蚀形式。
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电化学腐蚀给我们带来了许多问题。
为了有效防止电化学腐蚀,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保护金属材料。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防止电化学腐蚀的措施。
表面涂层表面涂层是一种常用的防止电化学腐蚀的措施。
涂层可以有效地隔离金属材料与电解质溶液之间的接触,阻止电化学反应的进行。
常用的涂层材料包括有机涂层和无机涂层。
有机涂层有机涂层是一种常见的涂层材料,它通常以有机树脂为基础。
有机涂层可以形成一层具有一定厚度的保护膜,防止金属与电解质溶液的直接接触。
常见的有机涂层包括漆膜、热塑性粉末涂层等。
无机涂层无机涂层是一种常用的耐腐蚀涂层材料。
无机涂层主要通过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层或者磷化层来防止电化学腐蚀的发生。
常见的无机涂层材料包括氧化铝、氧化锌等。
阳极保护阳极保护是一种利用外加电位来保护金属免受电化学腐蚀的措施。
阳极保护的原理是通过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层,使其成为电化学反应过程中的阳极,从而降低金属的腐蚀速率。
阳极保护的常用方法包括:•外加电位法:通过在金属表面加上一个正电位,使其成为阳极,从而保护金属免受腐蚀。
•牺牲阳极法:在金属表面放置一个更容易被腐蚀的金属,使其成为牺牲阳极,从而保护金属免受腐蚀。
•电流分布法:通过调整电流分布,使金属表面形成均匀的保护膜,以防止腐蚀的发生。
电解质加速腐蚀除了通过防护措施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电解质溶液的性质来防止电化学腐蚀的发生。
一些电解质溶液具有促进金属腐蚀的作用,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电解质的成分和浓度来减少金属的腐蚀。
选择合适的电解质在某些特定情况下,选择合适的电解质可以降低金属的腐蚀速率。
例如,选择一种不易与金属发生反应的电解质,可以减少腐蚀的发生。
控制电解质浓度控制电解质浓度也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通常情况下,电解质浓度越高,金属的腐蚀速率越快。
因此,通过降低电解质的浓度可以减少金属的腐蚀。
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知识讲解电化学腐蚀与防护是关于金属材料在电解质溶液中遭受腐蚀的一门学科。
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在电解质中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从而造成金属表面的损坏。
在现实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电化学腐蚀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会导致设备的损坏、金属结构的衰退以及经济损失。
因此,了解电化学腐蚀的机理以及相应的防护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电化学腐蚀的机理主要涉及三个基本要素:金属、电解质和电流。
当金属与电解质接触并通电时,金属表面会发生氧化或还原反应。
这些反应产生的电流会通过电解质传递,导致金属表面的原子或离子发生变化,从而引起腐蚀。
在电化学腐蚀过程中,有两个重要的反应: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
阳极反应是指金属表面的原子或离子失去电子并进入电解质中,从而形成阳极溶解。
阴极反应则是指电解质中的氧气或水接受电子并与金属表面的离子结合,从而形成阴极还原。
这两个反应共同作用,加速了金属的腐蚀过程。
为了防止电化学腐蚀,人们采取了各种防护措施。
其中最常见的方法是使用保护涂层。
保护涂层可以阻隔金属与电解质的直接接触,减少氧气和水分子进入金属表面的机会,从而降低了腐蚀的速度。
常见的保护涂层材料包括有机涂料、无机涂料和金属涂层。
有机涂料一般用于室温下的腐蚀防护,而无机涂料和金属涂层则适用于高温和腐蚀性环境下的防护。
除了保护涂层,还有其他的防护方法可以应用于电化学腐蚀。
例如,可以通过电化学方法来保护金属。
电化学保护是利用外加电流来抵消电化学腐蚀反应,从而保护金属不受腐蚀。
这种方法常常用于防护埋地管道和水下设备。
另外,还可以采用合金化、电镀和阳极保护等方法来提高金属的抗腐蚀性能。
还需要注意一些因素来预防电化学腐蚀。
例如,要控制电解质的浓度和温度,避免过高的浓度和温度加速腐蚀的发生。
电化学腐蚀与防护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关乎到工业生产和设备的正常运行。
了解电化学腐蚀的机理和防护措施对于保护金属材料的完整性和延长使用寿命至关重要。
通过合理的防护措施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电化学腐蚀的发生,降低经济损失。
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的原理及其应用电化学在电解、电镀、金属腐蚀及化学电源等方面都有广泛应用。
许多金属的冶炼和精炼,如锂、钠、铍、镁、铝和希土金属等的冶炼,镍、铜、锌、镉、铅等的精炼或提纯,都可以用电解的方法来实现。
利用电解的方法还可以制备许多基本化工产品,如氢氧化钠、氯酸钾、过氧化氢等。
电化学方法在机械制造部门也得到重要应用,如电镀、电解加工、电抛光、电泳涂漆等等。
在今天,电化学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1.电镀这是电解原理的具体应用。
电镀时,把被镀的零件作阴极,镀层金属作阳极,电解液中含氧欲镀金属的离子。
电镀的过程中阳极溶解成金属离子,同时电镀液中的欲镀金属离子在阴极表面上析出。
今以镀黄铜为例,简要说明如下。
镀黄铜时,因铜的标准电极电势比锌的标准电极电势大得多,所以若单纯用锌盐和铜盐的混合溶液进行电镀,锌和铜就不可能同时在被镀零件上析出。
如果用含氰化锌、氰化亚铜和氰化钠为主要成份的电镀液,则溶液中的Zn2+和Cu+则可能同时在被镀零件上析出,从而形成黄铜镀层。
这是由于电镀液中存在着配位平衡:[Zn(CN)4]2- Zn2++4CN- K不稳=2.0×10-17[Cu(CN)3]2- Cu++3CN- K不稳=2.6×10-29因为[Cu(CN)3]2-配离子的不稳定常数远小于[Zn(CN)4]2-配离子的不稳定常数,所以在形成配离子后,Cu+浓度将远小于Zn2+浓度,从而使铜的电极电势降低到同锌的电极电势相近的程度,这样就有可能使Zn2+和Cu+同时在阳极上得到电子而形成铜锌合金-黄铜。
2.电抛光电抛光是金属表面精加工方法之一。
用电抛光可以获得平滑而有光泽的表面。
在电解过程中,利用金属表面凸出部份的溶解速率大于凹入部份的溶解速率,从而使表面平滑光亮。
电抛光时,把工件(如钢铁)作阳极,铅版作阴极,放入含有磷酸、硫酸和铬酐的电解液中进行电解,此时工件阳极铁因氧化而溶解。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教案示范三篇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教案1教材分析:本节课程是高中化学的第四章第四节,着重介绍了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防护的基础概念、原理和方法。
教材主要内容包括金属腐蚀的原因、腐蚀过程和类型,腐蚀的防护措施,以及防护材料的种类和应用。
教学目标:1. 理解金属腐蚀的原理和分类,知道何种因素引起腐蚀。
2. 了解金属腐蚀的过程,掌握腐蚀程度的判断方法。
3. 掌握金属的防腐方法,包括阳极保护、阴极保护、涂层保护等。
4. 了解防腐材料的种类和特点,学会正确使用防腐涂料。
5.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鼓励学生从职业方向出发,对未来进行规划和预测。
教学重点:1. 腐蚀的种类和原理;2. 防腐的措施和方法;3. 金属腐蚀评价和防腐涂料选用的标准。
教学难点:1. 腐蚀的电化学原理,包括阳极、阴极和电解质的反应过程。
2. 不同金属在不同环境下腐蚀的机理及防止腐蚀的方法;3. 防腐涂料的选用,涂层的厚度和附着力的衡量方法。
学情分析:本节课程是高中化学中的选修内容,通常在年级较高,化学基础知识相对扎实的学生中教授。
学生应该已经在前面的章节中学习了电化学的基础知识,如电极反应等,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对于电解质的种类、腐蚀机制等知识掌握不深刻。
部分学生可能没有接触过防腐涂料及防腐涂料的应用,在实验操作上可能需要师生合作互动。
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理解腐蚀的机理和防护原理。
2.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分析,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3. 通过研究具体的防腐实践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防腐的科学方法和实用技术。
4. 通过实验和模拟仿真,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5. 课后安排相关的实验练习以及习题训练,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和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结合视听、图像等多媒体资源,生动直观展示相应的实验现象及防腐涂料的应用例子等;2. 小组讨论及实验操作,寻找金属腐蚀的规律;3. 仿真实验、实物展示等多种方式交替使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度;4. 队伍合作、个人发现等多元化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金属材料无处不在,从建筑结构到交通工具,从家用电器到机械设备。
然而,金属的腐蚀问题却始终困扰着我们,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
其中,电化学腐蚀是金属腐蚀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一种形式。
那么,什么是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它是如何发生的?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护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电化学腐蚀。
简单来说,电化学腐蚀就是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导致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变成离子而被腐蚀的过程。
与化学腐蚀不同,电化学腐蚀需要有电解质溶液的存在,并且会形成原电池,从而加速腐蚀的进行。
电化学腐蚀的发生通常需要满足几个条件。
第一,金属表面存在不均匀性,比如化学成分的差异、组织结构的不同或者物理状态的差别。
第二,要有电解质溶液,它可以是水、酸、碱或者盐溶液等。
第三,还需要有氧气或者其他氧化性物质的存在。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电化学腐蚀的过程,我们以钢铁在潮湿空气中的腐蚀为例。
钢铁中通常含有碳等杂质,在潮湿的空气中,钢铁表面会吸附一层薄薄的水膜,水膜中溶解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形成了电解质溶液。
此时,钢铁中的铁和碳就构成了无数微小的原电池。
铁作为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成亚铁离子:Fe 2e⁻= Fe²⁺;碳作为正极,氧气在正极得到电子被还原:O₂+ 2H₂O + 4e⁻= 4OH⁻。
亚铁离子进一步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再被氧气氧化成氢氧化铁,最终脱水形成铁锈。
电化学腐蚀的危害是巨大的。
它不仅会导致金属材料的强度降低、性能下降,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例如,桥梁的钢梁因为腐蚀而强度减弱,可能会发生坍塌;石油管道因为腐蚀而破裂,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既然电化学腐蚀如此可怕,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防护呢?常见的防护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涂层防护。
在金属表面涂上一层防腐涂料,如油漆、塑料、橡胶等,将金属与外界的电解质溶液隔离开来,从而阻止腐蚀的发生。
电化学腐蚀与防护知识讲解电化学腐蚀是指材料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的一种化学反应,由于外加电压或电流的作用,使金属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金属表面的腐蚀现象。
电化学腐蚀是金属材料不可避免的问题,因此了解电化学腐蚀的机理和相应的防护措施非常重要。
一、电化学腐蚀机理电化学腐蚀的机理主要涉及三个要素:金属、电解质和电流。
在电解质溶液中,金属表面会存在一层氧化膜,称为被动膜。
当金属电极与电解质溶液接触时,电解质中的离子会进入金属表面,并在金属表面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这些反应可以分为阳极和阴极两个区域。
在阳极区域,金属表面发生氧化反应,而在阴极区域,发生还原反应。
这两个区域之间的电流称为腐蚀电流,也是金属腐蚀的主要原因。
二、电化学腐蚀类型根据腐蚀过程中的电流方向和金属的腐蚀行为,电化学腐蚀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均匀腐蚀:金属表面均匀地腐蚀,导致金属整体性能下降。
这种腐蚀通常是由于金属与电解质溶液中的氧发生反应导致的。
2. 非均匀腐蚀:金属表面只有一部分区域腐蚀,而其他区域则相对较少。
这种腐蚀通常是由于材料内部存在着不均匀的组织结构或杂质引起的。
3. 显著腐蚀:金属表面局部出现大范围的腐蚀,形成孔洞或裂纹。
这种腐蚀通常是由于金属表面的局部缺陷或应力集中引起的。
三、电化学腐蚀的防护措施为了防止金属腐蚀,可以采取以下几种防护措施:1. 使用耐腐蚀性材料:选择具有良好耐腐蚀性能的材料可以减少金属腐蚀的风险。
例如,不锈钢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适用于许多腐蚀环境。
2. 表面涂层保护:在金属表面涂上一层保护性涂层,可以隔绝金属与电解质的接触,减少腐蚀的可能性。
常用的涂层材料包括涂漆、涂蜡等。
3. 电化学方法:通过施加外加电压或电流,可以改变金属表面的电位,从而减缓腐蚀速度。
例如,阳极保护和阴极保护就是常用的电化学防护方法。
4. 控制环境条件:控制金属周围的环境条件,如温度、湿度和气氛等,可以减少腐蚀的发生。
例如,保持金属表面干燥和清洁可以有效地减少腐蚀的可能性。
电化学腐蚀和防护1、金属腐蚀内容:金属的腐蚀是指金属或者合金跟周围接触到的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腐蚀损耗的过程2、金属腐蚀的本质: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变为金属阳离子,金属发生氧化反应3、金属腐蚀的类型:(1)化学腐蚀——金属和接触到的物质直接发生化学反应而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实质:金属和非电解质或其它物质相接触直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引起的腐蚀。
其腐蚀过程没有电流产生(2)电化学腐蚀——不纯的金属跟电解质溶液接触时,会发生原电池反应。
比较活泼的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氧化,这种腐蚀叫做电化学腐蚀。
电化学腐蚀过程有电流产生(3)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类型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条件金属跟非金属单质直接接触不纯金属或合金跟电解质溶液接触现象无电流产生有微弱电流产生本质金属被氧化较活泼金属被氧化联系两者往往同时发生,电化学腐蚀更普遍4、电化学腐蚀的分类————以钢铁的腐蚀为例进行分析类型析氢腐蚀(腐蚀过程中不断有氢气放出) 吸氧腐蚀(反应过程吸收氧气)条件水膜酸性较强(pH≤4.3)水膜酸性很弱或呈中性电极反应负极Fe-2e-===Fe2+Fe-2e-===Fe2+正极2H++2e-===H2↑O2+2H2O+4e-===4OH-总反应式Fe+2H+===Fe2++H2↑2Fe+O2+2H2O===2Fe(OH)24Fe(OH)2+O2+2H2O4Fe(OH)3Fe(OH)3脱去一部分水就生成Fe2O3·xH2O(铁锈主要成分)联系吸氧腐蚀更普遍5(1)对同一电解质溶液来说,腐蚀速率的快慢:电解原理引起的腐蚀>原电池原理引起的腐蚀>化学腐蚀>有防腐措施的腐蚀(2)对同一金属来说,在不同溶液中腐蚀速率的快慢:强电解质溶液中>弱电解质溶液中>非电解质溶液中(3)活动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活动性差别越大,腐蚀速率越快(4)对同一种电解质溶液来说,电解质浓度越大,金属腐蚀越快6、金属的防护(1)电化学防护①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原电池原理a.负极:比被保护金属活泼的金属b.正极:被保护的金属设备c.应用:在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上装上若干锌块,腐蚀锌块保护钢铁设备,负极:锌块被腐蚀;正极:钢铁设备被保护②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电解原理a.阴极:被保护的金属设备b.阳极:惰性金属或石墨c.应用:把被保护的钢铁设备作为阴极,惰性电极作为辅助阳极,均存在于电解质溶液中,接上外加直流电源。
通电后电子大量在钢铁设备上积累,抑制了钢铁失去电子的反应(2)改变金属的内部结构,如制成合金、不锈钢等(3)加防护层,如在金属表面喷油漆、涂油脂、电镀、喷镀或表面钝化等方法7、两种保护方法的比较: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保护效果大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课后作业】1、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所有金属纯度越大,越不易被腐蚀()(2)纯银器表面变黑和钢铁表面生锈腐蚀原理一样()(3)干燥环境下金属不被腐蚀()(4)Al、Fe、Cu在潮湿的空气中腐蚀均生成氧化物()(5)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负极铁失去电子生成Fe3+()(6)在金属表面覆盖保护层,若保护层破损后,就完全失去了对金属的保护作用()(7)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构成了电解池;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构成了原电池。
二者均能有效地保护金属不容易被腐蚀() 2、如图所示,各烧杯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的速度由快到慢的顺序为()A.②①③④⑤⑥B.⑤④③①②⑥C.⑤④②①③⑥D.⑤③②④①⑥3、下列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1中,铁钉易被腐蚀B.图2中,滴加少量K3[Fe(CN)6]溶液,没有蓝色沉淀出现C.图3中,燃气灶的中心部位容易生锈,主要是由于高温下铁发生化学腐蚀D.图4中,用牺牲镁块的方法来防止地下钢铁管道的腐蚀,镁块相当于原电池的正极4、如图所示的钢铁腐蚀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碳表面发生氧化反应B.钢铁被腐蚀的最终产物为FeOC.生活中钢铁制品的腐蚀以图②所示为主D.图②中,正极反应式为O2+4e-+2H2O===4OH-5、利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开始时,a、b两处液面相平,密封好,放置一段时间。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管发生吸氧腐蚀,b管发生析氢腐蚀B.一段时间后,a管液面高于b管液面C.a处溶液的pH增大,b处溶液的pH减小D.a、b两处具有相同的电极反应式:Fe-2e-===Fe2+6、利用如图装置可以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M处,可减缓铁的腐蚀速率B.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M处,铁的保护属于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C.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N处,铁的保护属于外接电流的阴极保护法D.若X为碳棒,开关K置于N处,X极发生还原反应7、如图装置中,小试管内为红墨水,具支试管内盛有pH=4久置的雨水和生铁片。
实验时观察到:开始时导管内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导管内液面回升,略高于小试管内液面。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铁片中的碳是原电池的阳极,发生还原反应B.雨水酸性较强,生铁片仅发生析氢腐蚀C.墨水回升时,碳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D.具支试管中溶液pH减小8、将两根铁钉分别缠绕铜丝和铝条,放入滴有混合溶液的容器中,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中铁钉附近呈现蓝色沉淀B.b中铁钉附近呈现红色C.b中发生吸氧腐蚀D.a中铜丝附近有气泡产生9、如图所示装置中,小试管内为红墨水,U形管中盛有pH=4的雨水和生铁片。
经观察,装置中有如下现象:开始时插在小试管中的导管内的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导管内的液面回升,略高于U形管中的液面。
以下有关解释不合理的是()A.生铁片中的铁是原电池的负极,发生氧化反应生成Fe2+B.雨水酸性较强,生铁片开始发生析氢腐蚀C.墨水液面回升时,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D.如果将生铁片换成铜片,也会出现开始小试管中的导管内的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导管内的液面回升的现象10、研究电化学腐蚀及防护的装置如右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d为石墨,铁片腐蚀加快B.d为石墨,石墨上电极反应为O2+2H2O+4e-===4OH-C.d为锌块,铁片不易被腐蚀D.d为锌块,铁片上电极反应为2H++2e-===H2↑11、相同材质的铁在下列情形下最不易被腐蚀的是()12、一定条件下,碳钢腐蚀与溶液pH的关系如下表。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pH 2 4 6 6.5 8 13.5 14腐蚀快慢较快慢较快主要产物Fe2+Fe3O4Fe2O3FeO-2A.当pH<4时,碳钢主要发生析氢腐蚀B.当pH>6时,碳钢主要发生吸氧腐蚀C.当pH>14时,正极反应为O2+4H++4e-===2H2O D.在煮沸除氧气后的碱性溶液中,碳钢腐蚀速率会减缓13操作取一块打磨过的生铁片,在其表面滴1滴含酚酞和K3[Fe(CN)6]的食盐水现象放置一段时间后,生铁片上出现如图所示“斑痕”。
其边缘处为红色,中心区域为蓝色,在两色环交界处出现铁锈A-+C.边缘处:O2+2H2O+4e-===4OH-D.交界处:4Fe2++O2+10H2O===4Fe(OH)3+8H+14、城市地下潮湿的土壤中常埋有纵横交错的管道和输电线路,当有电流泄漏并与金属管道形成回路时,就会引起金属管道的腐蚀。
原理如图所示,但若电压等条件适宜,钢铁管道也可能减缓腐蚀,此现象被称为“阳极保护”。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装置能够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管道右端腐蚀比左端快,右端电极反应式为Fe-2e-===Fe2+C.如果没有外加电源,潮湿的土壤中的钢铁管道比较容易发生吸氧腐蚀D.钢铁“阳极保护”的实质是在阳极金属表面形成一层耐腐蚀的钝化膜15、常温下,用压强传感器探究生铁在pH=2和pH=4的醋酸溶液中发生腐蚀的装置及得到的图像如下,分析图像,以下结论错误的是()A.溶液pH≤2时,生铁发生析氢腐蚀B.在酸性溶液中生铁可能发生吸氧腐蚀C.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的速率一样快D.两溶液中负极反应均为Fe-2e-===Fe2+16、实验探究(1)若棉团浸有NH4Cl溶液,铁钉发生___________腐蚀,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右试管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2)若棉团浸有NaCl溶液,铁钉发生________腐蚀,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右试管中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如图装置中,小试管内为红墨水,具支试管内盛有pH=4久置的雨水和生铁片。
实验时观察到:开始时导管内液面下降,一段时间后导管内液面回升,略高于小试管内液面。
(1)开始时,生铁发生________腐蚀,负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2)一段时间后,生铁发生______________腐蚀,正极反应式为_________,具支试管内雨水的pH的变化情况为_____________,最后生铁片表面形成红棕色铁锈(Fe2O3·x H2O),那么后期溶液中发生的反应方程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Fe(OH)3===Fe2O3·x H2O+(3-x)H2O。
18、如图为青铜器在潮湿环境中发生电化学腐蚀的原理示意图。
(1)腐蚀过程中,负极是________(填图中字母“a”或“b”或“c”)(2)环境中的Cl-扩散到孔口,并与正极反应产物和负极反应产物作用生成多孔粉状锈Cu2(OH)3Cl,其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3)若生成4.29 g Cu2(OH)3Cl,则理论上耗氧体积为________L(标准状况)。
19、利用如图装置,可以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
若X为碳棒,为减缓铁的腐蚀,开关K应置于__________处。
若X为锌,开关K置于M处,该电化学防护法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化学腐蚀和防护】答案1、(1)×(2)×(3)×(4)×(5)×(6)×(7)√2、C解析①是Fe为负极,杂质碳为正极的原电池腐蚀,是铁的吸氧腐蚀,腐蚀较慢。
其电极反应式:负极Fe-2e-===Fe2+,正极2H2O+O2+4e-===4OH-。
②③④均为原电池,③中Fe为正极,被保护;②④中Fe为负极,均被腐蚀,但Fe和Cu的金属活动性差别大于Fe和Sn的,故Fe-Cu原电池中Fe被腐蚀的较快。
⑤是Fe接电源正极作阳极,Cu接电源负极作阴极的电解腐蚀,加快了Fe的腐蚀。
⑥是Fe接电源负极作阴极,Cu接电源正极作阳极的电解腐蚀,防止了Fe的腐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