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材料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 格式:docx
- 大小:19.39 KB
- 文档页数:4
第二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通常规定凡是进行氧化反应的电极称为阳极;进行还原反应的电极就叫做阴极。
由此表明,作为一个腐蚀电池,它必需包括阴极、阳极、电解质溶液和电路四个不可分割的部分。
而腐蚀原电池的工作历程主要由下列三个基本过程组成:1、阳极过程:金属溶解,以离子的形式进入溶液,并把当量的电子留在金属上;2、阴极过程:从阳极过来的电子被电解质溶液中能够吸收电子的氧化性物质所接受;3、电流的流动:金属部分:电子由阳极流向阴极;溶液部分:正离子由阳极向阴极迁移。
4、腐蚀电池的类型可以把腐蚀电池分为两大类:宏观腐蚀电池和微观腐蚀电池一、宏观腐蚀电池1)、异金属接触电池2)、浓差电池3)、温差电池二、微观腐蚀电池在金属表面上由于存在许多极微小的电极而形成的电池称为微电池。
微电池是因金属表面的电化学的不均匀性所引起的1、金属化学成分的不均匀性2、组织结构的不均匀性3、物理状态的不均匀性4、金属表面膜的不完整性当参与电极反应的各组分活度(或分压)都等于1,温度规定为25 C,这种状态称为标准状态,此时,平衡电位Ee等于E0,故E0称为标准电位。
由于通过电流而引起原电池两极间电位差减小并因而引起电池工作电流强度降低的现象,称为原电池的极化作用。
当通过电流时阳极电位向正的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阳极极化。
当通过电流时阴极电位向负的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阴极极化。
消除或减弱阳极和阴极的极化作用的电极过程称为去极化作用或去极化过程根据控制步骤的不同,可将极化分为两类:电化学极化和浓度极化极化分类:电化学极化:电子转移步骤最慢为控制步骤所导致浓度极化:电子转移步骤快,而反应物从溶液相中向电极表面运动成产物自由电极表面向溶液相内部运动的液相传质成为控制步骤电阻极化: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和电极表面的某种类型膜而产生的欧姆降。
产生阳极极化的原因:1、阳极的电化学极化2、阳极的浓度极化3、阳极的电阻极化。
析氢腐蚀以氢离子作为去极化剂的腐蚀过程,称为氢离子去极化腐蚀吸氧腐蚀以氧作为去极化剂的腐蚀过程,称为氧去极化腐蚀氢去极化腐蚀的特征1、阴极反应的浓度极化小,一般可以忽略。
金属材料的电化学腐蚀行为与防护引言:金属材料是广泛应用于工业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材料之一。
然而,金属材料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受到电化学腐蚀的影响,而腐蚀会导致金属材料性能下降、损坏甚至失效。
因此,了解金属材料的电化学腐蚀行为及其防护对于延长材料寿命、提高使用性能具有重要意义。
一、电化学腐蚀行为1. 腐蚀机理金属腐蚀主要是通过电化学反应进行的。
在电化学腐蚀中,金属表面发生氧化和还原反应,形成电荷传递过程,导致金属离子溶解和产生腐蚀产物。
2. 影响因素电化学腐蚀行为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金属材料的组成、结构、表面状态、溶液环境等。
其中,溶液环境的酸碱度、温度、溶解氧含量等因素对金属腐蚀具有重要影响。
3. 腐蚀类型金属腐蚀可分为多种类型,包括常见的均匀腐蚀、局部腐蚀和应力腐蚀等。
均匀腐蚀是指金属表面均匀溶解,而局部腐蚀则是指局部区域发生腐蚀。
应力腐蚀是指金属在受到应力作用下发生腐蚀。
二、电化学腐蚀防护方法1. 材料选择选择耐腐蚀性能好的金属材料是防护的首要措施。
不同金属的耐腐蚀性能不同,可以通过选择具有更好耐腐蚀性能的金属或合金来减轻腐蚀问题。
2. 表面处理通过表面处理来改变金属表面的状态,形成保护层来防止腐蚀的产生。
常见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电镀、喷涂、阳极氧化等。
3. 缓蚀剂缓蚀剂是一种能够与金属表面形成保护膜的物质,可以减缓金属腐蚀速率的发展。
常见的缓蚀剂包括钝化剂、缓蚀剂添加剂等。
4. 阴极保护阴极保护是通过将金属材料变为阴极,从而减少其腐蚀速度。
常见的阴极保护方法有外加电流阴极保护和阳极保护。
5. 涂层保护将金属表面涂覆一层抗腐蚀的涂层,形成保护层来防止金属腐蚀。
常见的涂层材料包括有机涂层、无机涂层等。
三、电化学腐蚀行为与防护应用举例1. 钢铁的电化学腐蚀行为与防护钢铁作为常见的金属材料,其电化学腐蚀问题尤为突出。
可以通过合金化、阴极保护等方式来减缓钢铁腐蚀速率。
2. 铜及其合金的电化学腐蚀行为与防护铜及其合金在湿润环境中易受电化学腐蚀。
金属材料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一、实验目的1.了解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基本原理。
2.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1.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类型(1)微电池腐蚀①差异充气腐蚀同一种金属在中性条件下,如果不同部位溶解氧气浓度不同,则氧气浓度较小的部位作为腐蚀电池的阳极,金属失去电子受到腐蚀;而氧气浓度较大的部位作为阴极,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
如果也有K3[Fe(CN)6]和酚酞存在,则阳极金属亚铁离子进一步与K3[Fe(CN)6]反应,生成蓝色的Fe3[Fe(CN)6]2沉淀;在阴极,由于氢氧根离子的不断生成使得酚酞变红(亦属于吸氧腐蚀)。
两极反应式如下:阳极(氧气浓度小的部位)反应式:Fe = Fe2++2e-3Fe2++2[Fe(CN)6]3-= Fe3[Fe(CN)6]2 (蓝色沉淀)阴极(氧气浓度大的部位)反应式:O2+2H2O +4e-= 4OH-②析氢腐蚀金属铁浸在含有K3[Fe(CN)6]2的盐酸溶液中,铁作为阳极失去电子,受腐蚀,杂质作为阴极,在其表面H+得电子被还原析出氢气。
两极反应式为:阳极:Fe = Fe2++2e-阴极:2H++2e-= H2↑在其中加入K3[Fe(CN)6],则阳极附近的Fe2+进一步反应:3Fe2++2[Fe(CN)6]3-= Fe3[Fe(CN)6]2 (蓝色沉淀)(2)宏电池腐蚀①金属铁和铜直接接触,置于含有NaCl、K3[Fe(CN)6]、酚酞的混合溶液里,由于ϕO(Fe2+/Fe)< ϕO(Cu2+/Cu),两者构成了宏电池,铁作为阳极,失去电子受到腐蚀(属于吸氧腐蚀)。
两极的电极反应式分别如下:阳极反应式:Fe = Fe2++2e-3Fe2++2[Fe(CN)6]3-= Fe3[Fe(CN)6]2 (蓝色沉淀)阴极(铜表面)反应式:O2+2H2O +4e-= 4OH-在阴极由于有OH-生成,使c(OH-)增大,所以酚酞变红。
②金属铁和锌直接接触,环境同上,则由于ϕO(Zn2+/Zn)< ϕO(Fe2+/Fe),锌作为阳极受到腐蚀,而铁作为阴极,铁表面的氧气得电子后不断生成氢氧根离子,导致酚酞变红(属于吸氧腐蚀)。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教案示范三篇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教案1教材分析:本节课程是高中化学的第四章第四节,着重介绍了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和防护的基础概念、原理和方法。
教材主要内容包括金属腐蚀的原因、腐蚀过程和类型,腐蚀的防护措施,以及防护材料的种类和应用。
教学目标:1. 理解金属腐蚀的原理和分类,知道何种因素引起腐蚀。
2. 了解金属腐蚀的过程,掌握腐蚀程度的判断方法。
3. 掌握金属的防腐方法,包括阳极保护、阴极保护、涂层保护等。
4. 了解防腐材料的种类和特点,学会正确使用防腐涂料。
5.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鼓励学生从职业方向出发,对未来进行规划和预测。
教学重点:1. 腐蚀的种类和原理;2. 防腐的措施和方法;3. 金属腐蚀评价和防腐涂料选用的标准。
教学难点:1. 腐蚀的电化学原理,包括阳极、阴极和电解质的反应过程。
2. 不同金属在不同环境下腐蚀的机理及防止腐蚀的方法;3. 防腐涂料的选用,涂层的厚度和附着力的衡量方法。
学情分析:本节课程是高中化学中的选修内容,通常在年级较高,化学基础知识相对扎实的学生中教授。
学生应该已经在前面的章节中学习了电化学的基础知识,如电极反应等,有一定的认知基础。
但对于电解质的种类、腐蚀机制等知识掌握不深刻。
部分学生可能没有接触过防腐涂料及防腐涂料的应用,在实验操作上可能需要师生合作互动。
教学策略:1. 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讨论理解腐蚀的机理和防护原理。
2. 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问题分析,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
3. 通过研究具体的防腐实践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防腐的科学方法和实用技术。
4. 通过实验和模拟仿真,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5. 课后安排相关的实验练习以及习题训练,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和应用能力。
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结合视听、图像等多媒体资源,生动直观展示相应的实验现象及防腐涂料的应用例子等;2. 小组讨论及实验操作,寻找金属腐蚀的规律;3. 仿真实验、实物展示等多种方式交替使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深度;4. 队伍合作、个人发现等多元化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能力和探究意识。
金属的腐蚀与电化学防护导语:当金属与周围的环境接触时,会发生腐蚀现象,破坏金属的性能与外观。
针对金属腐蚀问题,我们可以采取多种防护措施,其中电化学防护是一种有效的方式。
本文将探讨金属的腐蚀原理、腐蚀的分类以及电化学防护的原理和方法。
一、金属腐蚀原理金属腐蚀是指金属与外界环境(如氧气、水、酸、碱等)发生化学反应而导致的金属表面的损失。
常见的金属腐蚀有钢铁的锈蚀、铝的氧化以及铜的氧化等。
金属腐蚀的过程可以简单概括为两个步骤:阳极反应和阴极反应。
阳极反应是金属离子的氧化过程,金属原子失去电子转变为阳离子;阴极反应则是物质还原的过程,物质从离子态回到中性态,同时获得电子。
二、金属腐蚀的分类根据金属腐蚀的性质和发生环境的不同,我们可以将金属腐蚀分为以下几类:1. 干腐蚀:即在无水环境下发生的金属腐蚀。
典型的例子是金属在干燥空气中发生氧化反应,形成氧化物。
2. 湿腐蚀:是在存在水分的环境中发生的金属腐蚀,水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常见的湿腐蚀有金属在水中发生氧化反应以及在潮湿气候中发生氧化等。
3. 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腐蚀过程中涉及电化学反应的腐蚀类型,包括阳极溶解、阳极极化和阴极保护等。
三、电化学防护的原理和方法电化学防护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改变金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电化学反应来减缓或抑制金属腐蚀的发生。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电化学防护方法:1. 阳极保护:通过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性的氧化膜,阻止金属表面的进一步腐蚀。
常见的例子包括金属的阳极氧化和镀层等。
2. 阴极保护:将金属表面连接到一个电源的负极,使金属处于阴极状态,从而减缓或抑制金属的腐蚀。
这常用于金属的阴极保护涂层、阴极保护电流等。
3. 缓蚀剂:缓蚀剂是一种可以在金属表面形成保护性膜的物质,能够减缓腐蚀的发生。
常见的缓蚀剂包括有机酸、缓蚀油等。
四、电化学防护的应用电化学防护广泛应用于金属材料的防腐领域,有效地减缓或抑制金属腐蚀的发生。
以下是电化学防护在实际应用中的一些例子:1. 阳极保护:在海洋工程中经常使用阳极保护技术来防止金属构件的腐蚀。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金属材料无处不在,从建筑结构到交通工具,从家用电器到机械设备。
然而,金属的腐蚀问题却始终困扰着我们,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隐患。
其中,电化学腐蚀是金属腐蚀中最常见、危害最大的一种形式。
那么,什么是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它是如何发生的?又该如何进行有效的防护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电化学腐蚀。
简单来说,电化学腐蚀就是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导致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变成离子而被腐蚀的过程。
与化学腐蚀不同,电化学腐蚀需要有电解质溶液的存在,并且会形成原电池,从而加速腐蚀的进行。
电化学腐蚀的发生通常需要满足几个条件。
第一,金属表面存在不均匀性,比如化学成分的差异、组织结构的不同或者物理状态的差别。
第二,要有电解质溶液,它可以是水、酸、碱或者盐溶液等。
第三,还需要有氧气或者其他氧化性物质的存在。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电化学腐蚀的过程,我们以钢铁在潮湿空气中的腐蚀为例。
钢铁中通常含有碳等杂质,在潮湿的空气中,钢铁表面会吸附一层薄薄的水膜,水膜中溶解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形成了电解质溶液。
此时,钢铁中的铁和碳就构成了无数微小的原电池。
铁作为负极,失去电子被氧化成亚铁离子:Fe 2e⁻= Fe²⁺;碳作为正极,氧气在正极得到电子被还原:O₂+ 2H₂O + 4e⁻= 4OH⁻。
亚铁离子进一步与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再被氧气氧化成氢氧化铁,最终脱水形成铁锈。
电化学腐蚀的危害是巨大的。
它不仅会导致金属材料的强度降低、性能下降,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
例如,桥梁的钢梁因为腐蚀而强度减弱,可能会发生坍塌;石油管道因为腐蚀而破裂,会造成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
既然电化学腐蚀如此可怕,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防护呢?常见的防护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第一种是涂层防护。
在金属表面涂上一层防腐涂料,如油漆、塑料、橡胶等,将金属与外界的电解质溶液隔离开来,从而阻止腐蚀的发生。
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金属材料无处不在,从建筑结构中的钢铁到电子产品中的微小零部件,金属的应用极其广泛。
然而,金属材料面临着一个严重的问题——电化学腐蚀。
这种腐蚀现象不仅会导致金属材料的性能下降,缩短其使用寿命,还可能引发安全隐患和巨大的经济损失。
因此,了解金属的电化学腐蚀机制以及掌握有效的防护方法至关重要。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简单来说,电化学腐蚀是指金属在电解质溶液中形成原电池,从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金属腐蚀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变成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中,而电子则通过金属导体传递到另一个区域,与溶液中的氧化剂发生反应。
为了更清楚地理解电化学腐蚀,让我们以铁在潮湿空气中的生锈为例。
当铁暴露在潮湿的空气中时,表面会吸附一层薄薄的水膜,这层水膜中溶解了氧气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形成了电解质溶液。
铁中的杂质(如碳)与铁形成了无数微小的原电池。
在这些原电池中,铁作为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Fe 2e⁻= Fe²⁺。
电子通过铁传递到杂质处,氧气在杂质处作为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O₂+ 2H₂O + 4e⁻= 4OH⁻。
生成的 Fe²⁺与 OH⁻结合形成氢氧化亚铁,氢氧化亚铁进一步被氧化为氢氧化铁,最终形成铁锈。
电化学腐蚀的类型多种多样,常见的有析氢腐蚀和吸氧腐蚀。
析氢腐蚀通常发生在酸性较强的环境中,例如酸洗车间。
在这种环境下,氢离子作为氧化剂得到电子生成氢气。
而吸氧腐蚀则更为常见,如上述铁在潮湿空气中的生锈就属于吸氧腐蚀,氧气作为氧化剂参与反应。
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影响因素众多。
首先是金属的本性,不同的金属在相同的环境中腐蚀速率可能相差很大。
一般来说,化学性质越活泼的金属越容易发生腐蚀,例如钾、钠等活泼金属在空气中极易被氧化。
其次,电解质溶液的性质也起着关键作用。
溶液的酸碱度、离子浓度、导电性等都会影响腐蚀的速率。
金属材料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金属电化学腐蚀的基本原理。
2.了解防止金属腐蚀的基本原理和常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1.金属的电化学腐蚀类型
(1)微电池腐蚀
①差异充气腐蚀
同一种金属在中性条件下,如果不同部位溶解氧气浓度不同,则氧气浓度较小的部位作为腐蚀电池的阳极,金属失去电子受到腐蚀;而氧气浓度较大的部位作为阴极,氧气得电子生成氢氧根离子。
如果也有K3[Fe(CN)6]和酚酞存在,则阳极金属亚铁离子进一步与K3[Fe(CN)6]反应,生成蓝色的Fe3[Fe(CN)6]2沉淀;在阴极,由于氢氧根离子的不断生成使得酚酞变红(亦属于吸氧腐蚀)。
两极反应式如下:
阳极(氧气浓度小的部位)反应式:
Fe = Fe2++2e-
3Fe2++2[Fe(CN)6]3-= Fe3[Fe(CN)6]2 (蓝色沉淀)
阴极(氧气浓度大的部位)反应式:
O2+2H2O +4e-= 4OH-
②析氢腐蚀
金属铁浸在含有K3[Fe(CN)6]2的盐酸溶液中,铁作为阳极失去电子,受腐蚀,杂质作为阴极,在其表面H+得电子被还原析出氢气。
两极反应式为:
阳极:Fe = Fe2++2e-
阴极:2H++2e-= H2↑
在其中加入K3[Fe(CN)6],则阳极附近的Fe2+进一步反应:
3Fe2++2[Fe(CN)6]3-= Fe3[Fe(CN)6]2 (蓝色沉淀)
(2)宏电池腐蚀
①金属铁和铜直接接触,置于含有NaCl、K3[Fe(CN)6]、酚酞的混合溶液里,由于ϕO(Fe2+/Fe)< ϕO(Cu2+/Cu),两者构成了宏电池,铁作为阳极,失去电子受到腐蚀(属于吸氧腐蚀)。
两极的电极反应式分别如下:
阳极反应式:
Fe = Fe2++2e-
3Fe2++2[Fe(CN)6]3-= Fe3[Fe(CN)6]2 (蓝色沉淀)
阴极(铜表面)反应式:
O2+2H2O +4e-= 4OH-
在阴极由于有OH-生成,使c(OH-)增大,所以酚酞变红。
②金属铁和锌直接接触,环境同上,则由于ϕO(Zn2+/Zn)< ϕO(Fe2+/Fe),锌作为
阳极受到腐蚀,而铁作为阴极,铁表面的氧气得电子后不断生成氢氧根离子,导致酚酞
变红(属于吸氧腐蚀)。
两极的电极反应式分别如下:
阳极反应式:
Zn = Zn2++2e-
3Zn2++2[Fe(CN)6]3-= Zn3[Fe(CN)6]2 (黄色沉淀)
阴极(铁表面)反应式:
O2+2H2O +4e-= 4OH-
2.金属腐蚀的防护
防止金属腐蚀的方法很多。
如研制耐腐蚀的金属材料、金属表面涂覆保护层及阴极保护法等方法。
金属表面涂覆保护层的常用方法有油漆、电镀、喷镀、表面钝化处理,缓蚀剂法等。
(1)有机缓蚀剂作用机理
在金属刚开始溶解时,金属表面带有的负电荷能吸附缓蚀剂的离子或分子,形
成难溶且腐蚀介质很难穿透的保护膜。
在酸性介质中,一般是含有N、S、O的
有机化合物。
常用的缓蚀剂有乌洛托品、若丁等。
(2)无机缓蚀剂作用机理
在中性或碱性介质中可以采用无机缓蚀剂,如铬酸盐、重铬酸盐、磷酸盐、碳酸氢盐等。
主要是在金属的表面形成的氧化膜或沉淀物能够隔绝周围介质侵
蚀,起到保护的作用。
例如金属表面的磷化,就是用磷酸盐在金属表面生成一层磷化膜的保护层。
其有关反应式如下:
Fe +2H+ = Fe2++H2(↑)
Fe2++HPO42-= FeHPO4(暗灰色膜?)
3Zn2++2PO43-= Zn3(PO4)2(白色?)
(3)3%的CuSO4检验液检验原理
磷化后的铁钉表面:Fe2++HPO42-= FeHPO4(暗灰色膜?)
Cu2++HPO42-= CuHPO4(暗黑色?)
没有磷化后的铁钉表面:Fe +Cu2+= Fe2++Cu(棕红色?)
三、实验用品
仪器:0mL小烧杯,小试管(3支),10mL小量筒(1只)铁片,铜丝,锌丝,滤纸片(若干),塑料镊子,洗瓶,细砂纸(约3×3cm2)。
药品:NaCl(mo1·L-1),K3[Fe(CN)6](mo1·L-1),乌洛托品(CH2)6N4(20%),CuSO4(mo1·L-1),HCl(mo1·L-1、6 mo1·L-1,浓),酚酞(%),洗洁精,检验液(3%的CuSO4),磷化液(配方:H3PO4(85%):45g·L-1,ZnO:28 g·L-1,Zn(NO3)2:28 g·L-1,NaF:2 g·L-1 ,HNO3(浓):29 g·L-1)。
四、实验内容
1.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1)准备铁钉和混合溶液
①铁钉表面除锈:取8枚小铁钉浸在浓盐酸中,除锈约1~2分钟后用塑料镊子取出,以自来水淋洗后放在洁净的小烧杯中,再以去离子水浸泡备用。
②配制含有少量酚酞的混合溶液:取1支试管,加入6mL mo1·L-1的NaCl溶液(增加导电性),加入4滴mo1·L-1K3[Fe(CN)6]溶液,再加入3滴酚酞溶液,混合均匀备用。
(2)微电池腐蚀
①差异充气腐蚀
用细砂纸把一块铁片表面磨光,洗净铁锈并吸干水分,在其中心处滴上2滴含有少量酚酞的混合溶液,形成直径约为2cm的圆斑,放置10 min后观察现象,并用两极反应式解释之。
②析氢腐蚀
取1支洁净的小试管,加入3mL的mo1·L-1HCl溶液,将一枚除锈铁钉放入其中,观察现象。
(3)宏电池的腐蚀
取2支洁净的小试管,各加入3mL含有少量酚酞的混合溶液。
取2枚除过锈的小铁钉,经自来水冲洗,用滤纸吸干,分别在其中部紧密地缠上一段干净的锌丝和铜丝。
然后再分别放在上述2支试管的溶液中,静置数分钟(不要晃动),观察现象并用两极反应式解释之。
2.金属腐蚀的防护
(1)有机缓蚀剂的作用
取2支试管,各加入mo1·L-1HCl溶液,在某一试管中加入5滴20%的乌洛托品,在另1支试管中加入5滴水,将2枚清洁无锈的铁钉分别放入其中。
反应片刻后,分别在2支试管中各加入1滴mo1·L-1 K3[Fe(CN)6]溶液,观察和比较出现的现象,并用两极反应式解释之。
(2)无机缓蚀剂的作用(金属表面的磷化)
准备2支洁净试管和2枚已用浓HCl溶液除过锈的并用水清洗干净的铁钉。
将其中1根铁钉放入试管,另1根铁钉完全浸入磷化液磷化,约5~10min后用镊子取出,用去离子水淋洗后将其放入空的洁净试管中,观察磷化膜。
(3)检验质量
向上述2支装有铁钉的试管中,分别加入3%的CuSO4检验液3mL,静置2-3min后,观察现象并用反应式解释之。
五、注意事项
1. 铁钉一定要事先算好需要几个,然后集中除锈。
2. 需要静置数分钟的实验,千万不要晃动试管,以免现象观察不明显。
3. 用锌丝缠铁钉时要慢缓慢用劲缠紧,防止锌丝折断;不要缠满铁钉,只要铁钉有一段被缠上就可观察到现象。
4.铁片,铜丝,锌丝,铁钉等用后洗净回收至原处。
所有试剂用后放回原处。
5.实验中一定要仔细观察现象有无变化,记录现象要完整,并用学过的知识和有关反应方程式解释之。
六、实验记录
七、思考题
1.吸氧腐蚀发生的条件是什么?两极反应式分别如何?
2.析氢腐蚀的条件是什么?两极反应式分别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