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及其演化
- 格式:ppt
- 大小:2.24 MB
- 文档页数:48
海洋中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演化地球上71%的面积被水覆盖,其中97%是海洋。
海洋作为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极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其生态系统的演化也对人类生活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一、海洋中的生物多样性海洋中的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包括鱼类、海藻、海洋哺乳动物、虾、螃蟹、珊瑚、贝类、海星等众多物种。
这些物种分布在不同深度的水域中,从浅海到深海,从水表面到海底深处,各具特色。
同时,随着人类对海洋深度和海域面积的探索,越来越多的物种得以发现和记录。
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与海洋环境有密切关系。
海洋条件的复杂性导致海洋生物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也很强。
在浅海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和动物、海藻、珊瑚和浅海鱼类占主导地位。
海藻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们提供了生境和食物,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建设者。
进入深海环境后,生物多样性也在相应地变得更加复杂。
这里的生物通常比浅海生物更稀有和独特。
例如,在深海中发现的生物种类,如大型螃蟹、温泉生物、水母等,它们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适应性。
其中,深海角蝎、深海鱼和水母等海洋生物,可以适应各种极端环境条件,甚至可以生存于黑暗、极度寒冷和高压等恶劣环境中。
二、海洋生态系统演化生态系统是指某一地区内生态群体以及与之相互作用的非生物性环境因素的总体。
海洋生态系统的演化包括生命周期的变化和生物协同演化的动态变化。
1. 海洋生态系统的生命周期变化海洋生态系统的生命周期变化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水域的演变:水域的演变将会影响海洋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变化速率。
当物种适应改变的水文条件时,海洋生态系统会进入一个新的状态,包括营养状态、水质和海底的拓扑结构;(2)物种的演变:海洋生物对其生境的适应性使其有望实现更好的空间分布或建立新的生态关系。
这意味着有些物种能够更好地适应水文条件的变化并定居在具有更高尺度空间分布的区域,同时新的物种也会进入生态系统;(3)生态系统的演化:海洋生态系统的演化也涉及其交互行为和空间关系,包括生物分布和种间关系的动态变化。
生物演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生物演化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它研究的是生物体在时间上的长期变化和物种分化以及这些变化的原因和机制。
生物演化是指生物之间的特性、形态、结构、生理生化代谢等方面的差异。
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物种、族群和基因的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总和和生态系统的特征之一。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
它也是生命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之一。
生物演化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生物演化和生物多样性是紧密相连的,二者之间的联系是很多的。
它们的形成机制有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自然选择、遗传漂变和基因流。
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生物体适应生存环境,能够更好地生存和繁殖的个体被保留下来,适应性差的个体被淘汰的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适应性更强的遗传特征会逐渐积累在个体中,使得它们逐渐变得更加适应生存环境。
这样,生物体的性状和特征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
遗传漂变:遗传漂变是指随机基因突变在群体中的分布频率上发生变化。
遗传漂变通常与小群体有关,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
当群体中某个特定的基因突变在某个时期出现的频率增加时,其他基因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因为突变的基因不断被选择,而且被排除出种群中。
基因流:基因流是指不同种群间基因的交换。
当不同种群间互相繁殖时,一部分基因会从一个种群流入另一个种群中。
在不同种群中的基因流动速度和大小不同,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
总结:从以上我们可以看出,生物演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机制很复杂,涉及到遗传学、生物地理学、生态学等学科。
这些机制交织在一起,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的深入,生物演化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联系也会越来越清晰和深入。
演化论解释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发展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的多样性,涵盖了从微生物到植物和动物的各个层次。
演化论是对生物多样性如何起源和发展的重要解释之一。
本文将探讨演化论对生物多样性的解释,并进一步讨论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发展。
演化论是指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适应性选择,逐渐适应环境并产生新的物种。
根据演化论,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发展主要受到两个主要的过程驱动: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
遗传变异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遗传变异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的遗传信息的改变,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流动等。
这些变异可以导致个体之间的差异,并通过遗传传递给后代。
遗传变异是生物多样性的基础,因为它为物种演化提供了多样性的基因池。
自然选择是指环境对个体适应性的选择。
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环境中存在的资源和压力会导致不同个体之间的竞争。
那些对环境更适应的个体在竞争中生存下来,繁殖更多的后代,而不适应环境的个体则往往被淘汰。
通过这种方式,适应性的特征会逐渐在种群中累积,从而形成新的物种。
自然选择可以导致适应环境的物种数量和多样性的增加,从而推动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发展。
演化论解释了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发展,但它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争议。
首先,演化论无法解释一些生物现象,例如物种起源的急剧变化和一些复杂的进化特征。
这些现象可能需要通过其他机制来解释,例如基因突变或基因重排。
其次,演化论无法解释一些观察到的生物多样性的模式,例如物种在某些地理区域的集中分布。
这些模式可能需要考虑其他过程,如生态博弈和地质变化等因素。
然而,作为一种科学理论,演化论仍然被广泛接受并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中。
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复杂且多样的过程。
除了演化论的解释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了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例如,地理因素、气候变化、生境破碎化以及人类活动等因素都对生物多样性的分布和发展产生了影响。
这些因素可以通过影响物种间的迁移、繁殖和适应性来改变生物多样性。
总结起来,演化论解释了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和发展。
生物学中的多样性与进化生命在地球上的漫长历程中,经历了不断的变化和演化,因而产生了繁多多样的生物。
这些生物具有不同的形态、生活习性和生物水平,形成了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最引人瞩目且不可或缺的自然财富之一。
而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生物通过自然选择、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等方式逐渐适应环境的变化,不断进化和演化。
1.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不同种类生命体的多样性和生命体系的多样性,涵盖了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多样性三个方面。
(1)遗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同一物种中不同个体之间的基因差异,其来源主要来自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基因漂变和基因转移等因素。
遗传多样性是一种资源,可以为人们提供更广泛的选择,提高人类的食品安全、医疗保健和经济发展水平等。
(2)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指不同生物个体之间的种类差异,是生命体系中最基本和最直观的表现。
物种多样性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3)生态多样性生态多样性是指生物群落中植物、动物、微生物和非生物组分的多样性,反映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动态和演替历程。
不同种类的生物能够共生共存,并形成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维持着生态系统的生态位和生态平衡。
2. 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生物进化是指生物种类的演化和衍化过程,生命体系从简单结构到复杂结构,从单细胞到多细胞,从无机物质到有机物质的演变。
进化是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的适应形态和功能的改变,生物通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等方式,逐渐增加其遗传多样性和物种多样性。
(1)自然选择自然选择是指生物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所表现出的适应性变化能力,是生物进化和演化的关键因素。
适应性较佳的生物在竞争中生存和繁殖的机会更大,而适应性较差的生物则被淘汰。
透过自然选择,生物可以不断优化和进化。
(2)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指的是基因序列中的缺失、插入、替换等的变化,是生物遗传多样性产生的重要原因。
基因突变可以是自然产生也可以是由人为活动导致。
生物多样性的演化机制例题和知识点总结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的丰富表现,从微小的细菌到巨大的蓝鲸,从热带雨林的繁茂植被到沙漠中的耐旱植物,生物多样性无处不在。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演化机制对于我们理解生命的奥秘和保护地球上的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些例题和知识点来深入探讨这一重要主题。
一、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层次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的多样化程度,包括三个主要层次: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物种的丰富程度。
例如,热带雨林中拥有数以百万计的物种,而极地地区的物种相对较少。
遗传多样性则是指同一物种内基因的变异程度。
比如,不同品种的狗具有不同的外貌和性格特征,这就是遗传多样性的体现。
生态系统多样性涵盖了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的类型,如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
例题 1:以下哪种情况最能体现物种多样性?()A 一片森林中有多种树木B 一个池塘中有多种鱼类C 一个农场里种植了多种农作物D 一座山上有不同的植被类型答案:B解析:A 选项中多种树木可能属于同一物种的不同品种,C 选项中农作物通常是经过人工选育的,物种多样性相对较低,D 选项体现的是生态系统多样性。
B 选项中不同的鱼类属于不同的物种,更能体现物种多样性。
二、自然选择与生物多样性的演化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主要驱动力之一。
在自然环境中,具有更适应环境特征的个体更有可能生存和繁殖,将其基因传递给后代。
例如,长颈鹿的长颈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在食物资源竞争中,长颈能够使长颈鹿吃到更高处的树叶,从而具有生存优势。
例题 2:在一个岛屿上,有一种昆虫主要以两种植物为食。
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一种植物灭绝了。
以下哪种情况最有可能发生?()A 昆虫灭绝B 昆虫的数量保持不变C 昆虫逐渐适应以另一种植物为食D 昆虫开始寻找新的食物来源答案:C解析:自然选择会促使昆虫逐渐适应以另一种植物为食,以保证其生存和繁衍。
如果昆虫无法适应,就可能面临灭绝,但通常在一定时间内会尝试适应变化。
生物演化特点
1.生命多样性的增加:生物演化使生物种类的多样性不断增加。
从起初的单细胞微生物,到现今的各种生物形态,数量已经超过了几百万种,其中包括动植物、无脊椎动物等。
2.适应性的进化:生物在适应环境方面也会发生改变。
这种适应性的进化包括了形态、结构、行为等方面,它们不断演化,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3.渐进性的演化:生物也演化出了一种渐进性的演化模式。
这种演化方式类似于长时间的沉积过程,不断地积累,一步步地演化出更复杂的生命形式。
4.分支式的演化:生命的演化也是呈现出一种分支模式的。
不同的生物在相同的生态环境中,不断地演化,从而产生了许多分支,最终形成大约350万的生物种类。
5.多样化的群体演化:生物不仅发生单体的演化,还发生着群体的演化。
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生物不断以群体为单位进行进化,从而产生了一些巨大而有趣的生命现象。
例如,非洲草原上的角马和牛群之间的互动关系,就是大群体演化的经典案例。
总之,生物演化特点是多样性的增加、适应性的进化、渐进性演化、分支式的演化和多样化的群体演化。
这些特点均是生命在漫长的演化过程中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结果,反映了生命的多样性和群体行为。
第三章生物多样性演化及其影响因素教学大纲一、生物多样性的演化;1.物种;2.物种的形成;二、影响生物多样性演化的因素;1.地质年代(Geological age);2.生物进化(Bio-Evolution);3.地球板块运动(Plate movement);4.青藏高原(Qinghai-Tibet Plateau)。
一、物种:1、每一个物种由它不变的本质形成特征,并通过一个明显的非连续性与其他物种分开。
2、物种完全是人为的,是存在于生物学家脑子里的具有相同名称的生物集合体,不是自我组织及在自然界发生的真实实体。
3、具有不变性状的生物与其他具有非常相近结构的生物一起构成一个物种(达尔文)。
4、生物学物种概念A 、一个杂交集群,是有性生殖的(Poulton );B 、靠血缘关系联接的个体在一个区域中形成一个单独的动物区系的单位;C 、物种是实际的或者潜在的杂交自然种群的类群(Mayr, 1942 );D 、物种是在自然界中占据特殊生态位的种群的一个生殖集群(Mayr, 1982 );3.1.1物种的特征1、真实性;2、非连续性;3、生殖属性与形型属性;3.1.2 隔离机制与物种形成一、物种形成机制;隔离机制:Dobzhansky (1987)创造了隔离机制,根据他的观点,有一套重要的分布和表型的生物性状,这些性状能区分开两个不同的物种,它们在生殖上相互隔离。
Mayr与Dobzhansky都认为地理隔离导致生殖隔离,后者反过来导致两个新近分衍的物种之间一般表型分异的巩固和进一步发展;二、物种形成模型A、异域物种形成:物种形成主要源于地理隔离的初始原动力;A‘、同域物种形成:物种的形成主要源于生殖隔离,而生殖断裂产生于生物之间的常规接触部分。
B、跳跃模式:物种形成不受自然选择的影响;B’、趋异模式:隔离阻障以一种连续的方式(不必很慢)进化,伴随着一些自然选择的形式,或者直接或间接作为导致生殖隔离的动力,即此物种形成模式因为自然选择而发生。
生物类群多样性的演化历程与机制生物类群多样性是生命的重要表现之一,在漫长的生物演化历程中,物种在适应环境变化、生存竞争和进化发展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不同的特征和结构,形成了丰富的生物类群。
本文主要探讨生物类群多样性的演化历程与机制。
一、生物类群多样性的演化历程生物类群多样性在漫长的生物演化历程中经历了许多变化和演化过程。
从古生代到现代,生物类群经历了多次灭绝事件和大规模进化,不同的生物类群在不同的进化阶段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结构和特征。
以下是生物类群多样性的演化历程:1. 古生代:生命开始出现在生命出现的早期,物种数量较少且生命的形态和结构非常简单。
在古生代,最早的生命形式出现,如单细胞生物和藻类。
这些生物类群经过了长达数亿年的演化和改变,发展成复杂的多细胞生物和海洋生物类群。
2. 中生代:恐龙和哺乳动物的出现在中生代,恐龙和哺乳动物出现在地球上,成为了当时生物界的主要类群。
随着时间的推移,恐龙逐渐演化成为各种形态和大小的恐龙,而哺乳动物开始逐渐占据了地球的不同地区和环境。
3. 新生代:地球上最近的纪元在新生代,生物类群的演化和分化更加显著,物种数量迅速增加。
这个时期,地上出现了各种新的生物类群,如鸟类和昆虫,同时,原来的海洋生物和爬行动物类群也出现了变化和进化。
4. 现代:孑遗物种的数量急剧下降现代的生物类群总体上看数量非常多,但是在孑遗物种上存在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孑遗物种是指某种生物类群在进化中的一支分支,在自然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下,这些物种的数量急剧下降,甚至面临灭绝的风险。
以上就是生物类群多样性的演化历程,不同阶段的生物类群演化方式与环境、资源的演化变化密切相关。
二、生物类群多样性的机制生物类群多样性的机制是指导致物种形态、结构和特征差异的原因和因素。
这些差异可以是基因水平、行为和生理水平的,以下是五个主要的生物类群多样性的机制:1.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生物类群多样性的一个主要机制,它指的是基因DNA序列中发生的误差和变化。
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种类的总和。
生物多样性的存在是地球上生命的根本特征之一,也是维持生态系统平衡的重要因素。
进化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关键机制之一,通过适应环境的过程,生物能够不断发展和进化,从而增加了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
进化是指物种在漫长的时间里通过遗传变异和适应性选择的过程逐渐改变和发展的过程。
这个过程由约翰·道尔制定的“自然选择”理论提出。
根据这个理论,物种会在面临适应环境压力时产生适应性变异,然后通过适应性选择来保留和传递这些有利的变异。
而适应性选择是指环境条件对个体繁殖成功的影响,适应性较强的个体更容易在繁殖中存活下来,从而使有利的基因频率逐渐增加。
进化可以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当物种适应环境时,可能会出现适应性分化,即不同群体适应不同的生境。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适应性分化可能会导致物种的分离和形成新的物种,从而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此外,物种内部的基因变异也可以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可以导致物种内部遗传信息的改变,从而导致个体之间的差异。
这些基因变异的累积也会增加生物多样性。
然而,进化也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当环境条件发生剧烈变化时,物种可能无法适应新的环境要求,从而面临灭绝的威胁。
许多大规模的物种灭绝事件已经发生过,例如恐龙灭绝事件。
这些灭绝事件导致了生物多样性的急剧下降。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物种的适应性和遗传多样性。
首先,我们应该保护物种的栖息地,这对于维持物种的适应性至关重要。
我们还可以通过物种保护和重新引入措施来减缓物种灭绝的速度。
此外,保护遗传多样性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可以通过保护具有丰富遗传信息的种群来保护遗传多样性。
同时,禁止非法捕捞和走私活动,以减少非法贸易对物种多样性的破坏。
总之,进化是导致生物多样性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
进化可以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增加,也可能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保护物种的适应性和遗传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的演化机制及其保护研究生物多样性是地球上生命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地球上物种、基因和生态系统的丰富性。
随着人类社会进步,物种的灭绝和多样性的减少正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
因此,研究生物多样性的演化机制及其保护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生物多样性演化机制生物多样性是由生态和进化过程共同驱动的。
生态和进化是生物学中两个重要的理论。
在生态学中,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相互作用,如食物链、食物网等,决定了生命的多样性。
在进化学中,基因和物种都是生命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1.生态学驱动在生态学中,各种类型的物种数量与其所处的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生物栖息地的变化、气候变化、灰尘和光照的变化等,都会对生物带来影响。
栖息地破坏和高污染的环境都可能导致物种灭绝。
此外,科学家们还发现,物种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比如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关系)也对生物多样性产生影响。
2.进化学驱动进化是多样性的基础。
物种的不同细胞中的遗传信息是决定这些物种的外部形态、生长方式和行为的因素。
生物的基因库中包含了丰富多样的遗传信息,并且在不断进行的变异和进化中,有一部分优秀的生物会得到较高的生存优势,从而传给下一代。
反之,不适应环境的物种在进化中可能会被淘汰。
这种进化过程会不断推进物种的分化和多样性的增加。
二、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保护和维护珍稀濒危生物的种群,维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平衡,以维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发展。
以下几种措施可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基本的措施。
规划、建设和管理生态保护区,帮助野生动植物在自然状态下生长繁殖。
在这个过程中,要保证生态环境的稳定,保护栖息地和重要生态系统,在有效的保护达成前,都应该停止掉开采、入侵物种和其他负面活动。
2.法律保护有些珍稀濒危的物种可能需要法律来保护。
它们需要设立保护区、限制野生动物的猎捕、销售、人工驯养,同时保护这些物种的栖息地和生态环境。
生物多样性和氧气的演化历程生物多样性指的是地球上不同物种的数量、种类和生态系统之间的多样性。
它是生物进化和环境适应演化的结果。
而氧气则是地球上生命存在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亿万年的演化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和氧气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本文将探讨它们的演化历程。
生物多样性的起源约在35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第一批生命体,它们是单细胞的细菌和蓝藻。
这两种微生物都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参与者,可以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
在当时的地球上,氧气并没有大量的积累,这是因为大气中充满了二氧化碳、甲烷等物质,而且氧气是一种高度活性的物质,与很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很难大量积累。
然而,随着光合作用生命体的演化,氧气的产量开始逐渐增加。
据研究,到了24亿年前,氧气的含量才达到了今天的1%左右,这被称为“大氧化事件”。
在这个事件中,蓝藻和其他光合有机体释放出大量的氧气,使得地球上的大气、土壤和海洋等环境发生了巨变。
在新的环境中,一些有机体的生存条件发生了变化,有些物种难以适应新环境,而有些物种则迅速适应了新环境。
生物多样性的扩散和分化随着环境的变化和生命体的适应,生物多样性也开始逐渐扩散和分化。
大氧化事件后,陆地上出现了第一批真菌,在光照不足的地方进行代谢,进一步促进了土壤有机物的分解和物质循环。
此外,还出现了多样的古代植物,如苏仙石、燕子李和铁杉等。
这些植物开始逐渐占据陆地,形成了富含植物的森林。
从古代到现代,生物多样性的扩散和分化并没有停止。
随着大陆的漂移和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发生了巨变,大量的生物迁移或灭绝,同时也有许多新的生命体进入生态系统。
例如,鸟类和哺乳动物的进化都与古大陆的漂移和气候变化密切相关。
氧气和生物多样性的相互作用生命体的演化和氧气的积累逐渐改变了地球的环境,促进了生命体的多样性和分化。
然而,氧气和生物多样性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双向的。
生物多样性对氧气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光合作用是释放氧气的主要方式。
深海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和演化深海生物一直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因为深海环境极端、孤立,生命适应能力非常强,而且深海生物数量庞大,种类繁多。
深海生态系统不仅生物多样性高,而且通过漫长的进化过程,形成了独特而奇异的生物群落,具有非常重要的生态意义和科学价值。
一、深海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深海生态系统指的是海洋底部的水深超过200米的自然海域,其生物多样性相对陆地上的生态系统要高得多,其中包括各种鱼类、无脊椎动物、海洋哺乳动物和海藻等。
深海生物的数量非常庞大,而且种类非常繁多。
根据现有的统计数据,全球深海中已经有超过200,000种生物被鉴定,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增长。
深海生物的生态系统因为深度和压力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十分独特。
在这种独特的环境下,深海生物的群落演变出了一些独特的适应方式。
比如,有些鱼类的体表被覆盖着一层类似于光线反射的物质,这种物质可以帮助它们躲避天敌;而另外一些鱼类则能够利用压力梯度和不同的温度、盐度等条件来保持体内内外环境的平衡,以适应深海的极端环境。
二、深海生态系统的演化深海生态系统的演化历程非常漫长,并且非常复杂。
在深海生态系统中,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方式和效应与陆地上截然不同,在长时间的进化过程中也会产生不同的变化。
深海生态系统独特的演化历史,形成了一些专门的生物适应方式,包括化学适应和生理适应,这些适应方式在深海生态系统中的进化和演化中是非常重要的。
对于深海生态系统,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同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深海生态系统中,海底的热液喷口体系、冷泉和海山等地理特征会产生丰富多彩的生物群落。
例如,在热液喷口体系中,以热液为能源的生物群落形成了完整的生态链,在这个链条中生物相互作用和依存关系十分重要。
三、深海生态系统的保护深海生态系统的保护十分重要。
深海生物和生态系统是地球生命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深海生物数量大量减少,甚至濒临灭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