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辛弃疾英雄之词形成的原因

  • 格式:pdf
  • 大小:125.79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作 欣赏
古代文学
!
论辛弃疾英雄之词形成的原因
"张清法 ! 河南省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 河南
关键词 :辛弃疾 摘 英雄之词 形成原因
焦作
#$#%%& ’
要 :辛弃疾词风刚健豪放,苍凉悲壮,豪气冲天,后人评说辛词为英雄之词。辛词词风的形成与他
富有传奇般的经历,建功立业的鸿鹄之志,曲折坎坷的人生道路,非凡的才干有着重要的关系,这是辛弃疾 英雄之词形成的主要原因。
’(( 1 ’(/7 "
冷成金 7 中国文学的历史与审美 8 ! 9 7 北京:中国人 民大学出版社,/333 ,’0)7 章培恒主编 7 中国文学史 ( 中) 8 ! 9 7 上海:复旦大 学出版社,/330 ,*2%7
#
!%*+,
wenku.baidu.com!"
!"#$
% & ’(()
名作 欣赏
古代文学
举侵宋,北方人民纷纷起义。时辛弃疾二十二岁, 祖父已死,辛弃疾聚众两千,投奔山东义军首领耿 京,深得耿京赏识,拜为掌书记,掌管义军印信。 义军中有一位小头目僧人义端,喜谈兵法,曾与辛 弃疾交游。但义端起义目的不纯,一心只想荣华富 贵。一次,义端趁辛弃疾不在军中,偷走义军印 信,耿京要杀辛弃疾,辛请求耿京给三天期限,若 追不回印信再杀不迟,耿京准许。辛弃疾手提利 剑,单骑追贼两日,杀死义端,割下人头,夺走印 信,第三日赶到军中,义军上下皆惊,对这位书生 十分敬重。 为收复失地,击退金兵,壮大义军队伍,辛弃 疾力说耿京归附南宋,并受命远行数千里,前往都 城临安接洽归附事宜。当他完成任务,于返回途中 获知义军首领被叛徒张安国杀害时,立即联络王世 隆等人,亲率义军五十骑,袭入五万金军营中,生 擒叛将张安国,杀退追兵,号召耿京旧部反正,率 义军万余人马,南渡归宋,押解张安国至建康斩 首。辛弃疾因此名重一时,南宋最高统治者大为惊 异,委任江阴签判。从辛弃疾追印信、斩义端、生 擒叛将张安国来看,辛弃疾确实是一位具有传奇色 彩的大英雄,智勇双全的抗金将领。这些壮举,多 次在他的诗中出现: “ 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衤詹突 录,汉箭朝飞金仆姑。” 骑渡江初。燕兵夜娖银胡革 (《 鹧鸪天・壮岁旌旗拥万夫》)
-$$. /((0 1 (/23
震撼着读者的心灵,奏响了宋词的最强音。同时由 于辛弃疾过分执著于现实关怀,辛词常常向着理 想、激情、忧患、 愤慨和悲哀言说, 风格豪放悲壮。
4 责任编辑 5 古卫红 6
作者简介 : 吕逸新,山东巨野人,文学硕士,山东 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文艺美 学、古典文学的教学与研究。
敌我长短、论攻守、论阴谋、论虚张声势、论富国 强兵、论迁都、论团结,进一步阐发 《 十论》思 想。 《 十论》与 《 九议》充分显示出辛弃疾经纶济 世的非凡才能。南归之初,辛弃疾斗志高昂 2 豪气 干云,曾歌唱: “ 袖里珍奇光五色,他年要补天西 北。” (《 满江红》 “ 鹏翼垂空”)但是,他的意 见得不到采纳,他的恢复计谋也得不到同情与支 持。十年间,他只是在江阴通判、建康府通判以及 司农主簿上干些不关轻重的职务。 乾道八年,辛弃疾出知滁州 ( 今安徽滁县), 开始了南归后第二个十年的仕途生涯。十年期间, 辛弃疾仍未被派往抗金前线,相反,却被委派去平 定内乱。辛弃疾内心充满矛盾。他既不满意朝廷偃 武修文,又竭力为之效忠。既视民为寇,在他历任 江西提点刑狱及湖北、湖南、江西各地安抚使时, 对茶民、农民暴动进行坚决镇压,又曾奏进 《 论盗 贼答 刂子》,指出民之为盗,乃郡县官吏豪富盗贼为 害所致,对于 “ 田野之民”的苦痛寄予深切的同 情。既希望 “ 金印明年如斗大” (《 满江红》 “ 笳 鼓归来”),有朝一日,转赴抗金前线;又早有 “ 更乞鉴湖东” (《 水调歌头》 “ 我饮不须劝”) 的思想准备。不过在这第二个十年中,辛弃疾还是 尽职尽忠,政绩卓著。乾道八年,在滁州办荒政, 半年大见成效: “ 自是流逋四来,商旅毕集,人情 愉愉,上下绥泰,乐生兴事,民用富庶。” ! 淳熙 二年 ( ++)% )在江西督捕茶商军,整日从事于兵车 羽檄之间,略无少暇,迅速讨平茶民暴动。淳熙七 “ 年在湖南创置 “ 飞虎军 ” , 军成, 雄镇一方为江上诸
人生最无诗意的东西诗化了。 对辛弃疾来说现实是 最残酷的活动形式, 这种形式所引起的任何情感本 身都丝毫没有诗意, 因此, 当辛弃疾因这种活动形式 而导致的激愤、 悲凉化为情感形式并借词的境界呈 现给人看时, 其境界的功利色彩也就凸显出来了。 从以上比较中我们可以看出,苏词是生命体验 的产物,生命世界的象征,生存方式的诗化。词是 苏轼的精神家园,不仅可以寄寓心灵,而且可以安 顿生命,呈现的是超功利境界。苏词是苏轼个人的 生命体验,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人类的共同体验。苏 词超越了世俗功利,只向着感觉、体验和生命存在 言说,风格旷达自然飘逸。辛词是人生体验的产
( 责任编辑 :古卫红) 作者简介 : 张清法,河南沁阳人,焦作师专中文系 高级讲师。
亦说 “ 稼轩词仿佛魏武诗,自是有大本领大作用人 语”,我以为这些评说十分恰当。 辛词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表现自己抗金、恢复的 志向与情怀。 “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 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 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 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 破阵子・为陈 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他以抗金、恢复为己任,时 刻鞭策自己与朋友: “ 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 儒事,君知否?” (《 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 “ 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待他年整顿乾 坤事了,为先生寿。” (《 水龙吟・渡江天马南 来》)即使在屡遭罢免,壮志难酬的情况下,他也 不肯归隐,抛弃国事,而是忍耐、等待: “ 休说鲈 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 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 水龙吟 ・登建康赏心亭》)他谴责投降派对于抗金事业的 干扰破坏: “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长 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 (《 水龙吟・渡 江天马南来》) “ 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 西北有神州。” (《 水调歌头・日月如磨蚁》)他 幻想奔赴沙场,收拾残破河山: “ 追亡事,今不 见,但山川满目泪沾衣。落日胡尘未断,西风塞马 空肥。” (《 木兰花慢・汉中开汉业》)在闲置近 二十年后,辛弃疾六十四岁时,再度被起用,六十 五岁出知镇江府,他预制军服,招募兵丁,积极做 好北伐准备,登北固亭,写下 《 永遇乐・京口北固
’’ * +,) -.+/ * +(0/ & 1
!"#$
% & ’(()
!!
名作 欣赏
古代文学
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
三、报国无门,寄情于词
辛弃疾四十二岁时,正当壮年,就被罢官,经 天纬地之才不被重用,补天之志无法实现,英雄无 用武之地,他只得回到江西上饶的带湖和铅山瓢 泉,长期过隐居生活,直到六十四岁时,才被重新 起用,但对他仍不重视。他把满腔爱国激情以及南 渡以来的无限感慨和义愤,全部寄寓歌词。正是这 些传奇般的英雄经历,坎坷曲折的人生道路,坚韧 不拔的建功立业意志,壮志难酬的无奈,铸成了辛 弃疾词的主要内容与风格基调,清人王士祯评说辛 弃疾词作是 “ 英雄之词” , 《 白雨斋词话》卷一
!
李春青 7 在文本与历史之间—— — 中国古代诗学意义 生成模式探微 8 ! 9 7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
物,激荡多变的情绪载体。辛词是辛弃疾心灵的暂 住之所,也是他追求理想过程中复杂人生体验的写 照,呈现的主要是功利境界。辛弃疾借词寄托理 想,排遣愁思,宣泄受压抑的激情,以极强的力度
" 军之冠 ” 。 辛弃疾希望国富兵强, 再图恢复大计。 但
二、志在报国,曲折坎坷
按理,辛弃疾押解叛将张安国至建康正法后, 对这样一位赤胆忠心、智勇双全的英雄,南宋朝廷 应该委以重任,以图收复失地,重振国威。但南宋 朝廷对这样一位爱国将领却并不信任,四十多年间 对他是时用时弃,国有危难时招来用几天,朝有谤 言,又弃而闲几年,在断断续续被使用的二十多年 间,又有三十七次频繁调动,使得这位立志报国、 建功立业的志士的人生道路曲折坎坷,多灾多难。 尽管如此,辛弃疾总是忘不了恢复中原,积极抗 金,他总是为社稷、为苍生献计献策,尽心尽职, 表现了自己非凡的才能。 南归之初十年,辛弃疾对于恢复事业充满信心 与希望,他不顾官职低微,不断上书进献谋略。乾 道元年 ( 美芹十论》 ( 即 《 御戎十 ++,% ),奏进 《 论》)。前三篇论女真虚弱不足畏,具有 “ 离合之 衅”可乘,形势有利于我,不利于敌。后七篇提出 自治强国的一系列具体规划和措施。乾道六年,作 《 九议》上宰相虞允文,论用人、论长期作战、论
疾词风形成的原因。
一、 文武双全,富有英雄传奇色彩
辛弃疾出生于一一四○年,时中原已被金兵占 领十三年,辛家世代为官,祖父辛赞为家计所累, 未能脱身南下,屈身仕金,任亳州谯县县令。辛弃 疾父亲早亡,幼年即随祖父在谯县任所读书。宋史 说他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蔡门生众多,其 中辛弃疾与党怀英最优。后党怀英在金显贵,辛弃 疾则走上了抗金道路,这与他从小接受的爱国教育 有着重要关系。辛弃疾祖父辛赞虽屈身事金,但不 忘家国,每逢闲暇,即带辛弃疾 “ 登高望远,指画 山河”,讲述 “ 靖康之耻”,要他学文习武,伺机 报国。因此,辛弃疾从小苦练武艺,剑法过人。他 曾两次利用赴燕京应考之机,实地考察山河地势。 绍兴三十一年 ( //0/ )夏秋间,金主完颜亮大
“ 南宋统治集团昏庸腐败, 他的改革与整顿, 不为众 人所容 ” , 终于于淳熙八年受革职处分而退隐。 淳熙九年以后,除了绍熙三年 ( ++3’ 年)至 五年曾出任福建提点刑狱和安抚使外,一直过着闲 居生活。他本来是志在功名,以身许国的,但是不 被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他只得把满腔悲愤发泄 笔端,像屈原那样叩问苍天,像共工那样怒撞不周 之山,他临江水,登危楼,把栏杆拍遍,只能热泪 横流: “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 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 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 意。” (《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因此,可以 说,辛弃疾的词比其他文人更深一层的是,他的词 不是用墨来写,而是用血和泪涂抹而成的。我们今 天读其词,总能清清楚楚地听到一个爱国臣子一遍 一遍的哭诉,一次一次的表白,总也忘不了他那在 夕阳中扶栏远眺,望眼欲穿的身影。
!
否?”这首词壮怀激烈,豪气冲天,表明辛弃疾在 迟暮之年犹有雄才大略, 老当益壮的雄心。 明杨慎谓
" 稼轩词 “ 当以京口北固亭怀古 《 永遇乐 》 为第一 ” 。
除了抗战词外,辛弃疾还创作了大量的闲适 词、乡村词,即使在这些词中仍然透露着他的豪放 与悲壮。 “ 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 怜?又把愁来做个天。都将古今无穷事,放在愁 边。放在愁边,却自移家向酒泉。” (《 丑奴儿・ 近来愁似天来大》)辛弃疾的愁与柳永、李清照的 愁不同,柳、李的愁仅止于 “ 执手相看泪眼”、 “ 梧桐更兼细雨”,是个人的愁,而辛弃疾的愁却 是家国之愁,报国无门之愁,含有深沉的政治与生 活哲理。即使在人们认为的爱情诗里,辛弃疾表现 的也是一种英雄失志,绝不趋炎附势,耐得冷落, 耐得寂寞的志士操守: “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 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蛾儿雪柳黄金 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 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 青玉案・元 夕》)这哪里是写爱情?分明是写自己在热闹非凡 的元夕之夜, 不慕繁华, 独立喧哗之外, 自甘寂寞、 清 静, 不忘抗金恢复的志士情怀! 读来更令人敬慕。 综观辛弃疾的志向、才干与功绩,辛弃疾绝非 一般的文人。宋人刘克庄评价辛弃疾时说: “ 以孝 皇之神武,及公盛壮之时,行其说而尽其才,纵未 封狼居胥,岂遂置中原于度外哉!” # 可以说,他 是诸葛亮、范仲淹一类时刻关心国事的政治家、军 事家。正因为他才干卓越,志向远大,才奠定了他 诗词的豪放。也正因为他志向远大,才干超群,不 被重用,屡遭排挤,曲折坎坷,才决定了他词风的 苍凉悲壮,慷慨激昂。这就是辛弃疾英雄之词形成 的原因。研究辛弃疾的诗词、生平,使我们更痛恨 那个腐败、昏庸的封建王朝,从而对辛弃疾这位爱 国英雄更加敬慕。
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山东历城人,南宋 著名爱国词人,杰出的抗金将领。一生写作了大量 的诗词文章,现存诗文较少,词有六百二十九篇, 以邓广铭 《 稼轩词编年笺注》和 《 辛稼轩诗文钞 存》最为完备。他的门生范开在 《 稼轩词序》中 说: “ 公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方 将敛藏其用以事清旷,果何意于歌词哉,直陶写之 具耳。”宋人谢枋得 《 祭辛稼轩先生墓记》评价辛 弃疾说: “ 公有英雄之才,忠义之心,刚大之 气。”由此可知,辛弃疾绝非一般意义上的文人、 词人,完全可以说,他是一位志在建功立业的英 雄;他是一位杰出的抗金将领;他是一位忠心报国 的志士。辛词刚健豪放,慷慨激昂,苍凉悲壮,豪 气冲天,读来使人振奋,给人鼓舞,后人评说,辛 词有英雄之气,为英雄之词。辛弃疾英雄之词是怎 样形成的呢?这与他传奇般的经历,坚定的志向, 非凡的才干,有着重要的关系。本文着重探讨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