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生理学第四章 呼吸及鳔
- 格式:ppt
- 大小:1.09 MB
- 文档页数:20
《鱼类生理学》复习提纲第一章:掌握生命活动的基本生理特征,机体机能调节方式,兴奋及兴奋性等概念,理解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了解鱼类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使学生明确学习鱼类生理学的目的意义。
着重阐明生命活动的基本生理特征和调节。
重点是新陈代谢;刺激与反应,兴奋与抑制,兴奋性;反射与反射弧;反馈调节和负反馈。
第二章:掌握引起兴奋的刺激本身应具备条件;生物电产生原理;电位、阈刺激、局部兴奋及其总和;理解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传递。
兴奋发生时组织兴奋性的变化;收缩总和与强直收缩。
了解肌丝滑行学说,兴奋-收缩耦联及电鱼放电的原理及功能。
本章属普通生理学内容也是学习电生理的基础,理论性强,概念术语多。
重点介绍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机理;引起兴奋的阈值、阈刺激、阈下刺激、局部兴奋及其总和;兴奋发生时组织兴奋性的变化。
兴奋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兴奋在神经肌肉接头的传递。
明确神经冲动的本质。
第三章:掌握反射中枢概念,突触传递过程,植物性神经系统机能。
理解突触传递原理及鱼类中枢神经系统各部位机能,兴奋在中枢内传播特征。
了解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中枢神经元联系方式,中枢神经递质及中枢抑制,外周递质及其受体。
重点介绍反射中枢的概念,突触传递过程,兴奋在中枢部位传递特征,中枢抑制形式;植物性神经系统机能;外周神经递质和受体。
第五、六章:掌握内环境及其相对稳定概念及生理意义,心肌生物电现象及其生理特性。
理解红细胞机能和特性,血液的凝固和溶解。
了解血液的组成及生理功能,理化因素对循环系统的影响。
其它作一般介绍。
重点介绍内环境及其相对稳定性概念和意义,血液的理化特性,红细胞机能和特性,各类白细胞、凝血细胞机能,凝血过程和纤维蛋白溶解。
重点介绍心肌生物电和心肌特性。
第七章:掌握鱼类耗氧率及其影响因素,气体交换动力,氧在血液中的结合和运输,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结合形式,氧离曲线及其影响因素,波尔效应及鲁特效应,理解气体交换与运输原理。
实验四鱼类的呼吸与循环系统一、实验目的通过对尖头斜齿鲨、鲤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解剖和观察,了解鱼类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的基本构造;了解鳓和乌鳢的鳔,鲢的咽上器官和乌鳢的咽上器官,并进一步掌握观察方法和技能。
二、实验材料和工具1、实验材料:尖头斜齿鲨鲤鲢鳓乌鳢和鲈2、实验工具:解剖盘解剖刀解剖剪镊子解剖针三、观察方法(一)呼吸系统A、尖头斜齿鲨①鳃裂:由发达的鳃间隔分隔成头后外侧的5对外鳃孔(裂),开口于口咽腔的为内鳃裂。
内外鳃裂间的通道为鳃裂道或称鳃囊。
②鳃弓:为5对弧形软骨,支持鳃间隔,第1-4对鳃弓的前后外侧面上都附生有鳃片。
③鳃间隔:前后两鳃片附板状鳃间隔上,故有板鳃鱼类之称。
鳃间隔每侧5片,长有鳃丝并延伸到体表。
④鳃片:鳃间隔两侧附有呈丝状的表皮突起,即鳃片。
每一侧的鳃片称一个半鳃,2个半鳃合成一个全鳃;每侧共有9个半鳃,最前面附生于舌弓的鳃间隔上只一个半鳃,1-4鳃弓上有4个全鳃,第5鳃弓无鳃。
⑤鳃小片:从鳃片上取下2-3根鳃丝,在低倍显微镜下观察,每一鳃丝两侧有许多薄片状突起,为鳃小片,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注意相邻鳃丝的鳃小片彼此嵌合排列。
鳃丝附于鳃间隔的一侧有一小段距离无鳃丝附着,此处形成一管道,底壁为鳃间隔,两侧壁为鳃丝,顶壁为鳃小片突出部分,称此管道为水管,是呼吸水流排出处;为板鳃鱼类所特有。
B、鲤鱼用解剖剪从鱼左侧口角插入,沿头腹缘向后剪至鳃孔开口的腹端,再从鳃孔背缘向前剪至口缘,去掉鳃盖,即可见容纳鳃的鳃腔;剪下最外一片鳃片观察。
①鳃盖和鳃盖膜:鳃盖位于头后部两侧,由前鳃盖骨、(主)鳃盖骨、间鳃盖骨和下鳃盖骨组成;鳃盖膜是从鳃盖内侧一直扩展到鳃盖后缘外的薄膜,内有鳃条骨支持;此膜配合鳃盖开启或关闭鳃孔。
②鳃:第1-4对鳃弓的两侧面均附有2片鳃片,故有4对全鳃。
两鳃片彼此分开,仅基部有退化的鳃间隔相连;并借此将两鳃片基部连系于鳃弓上。
鳃片由许多并列的鳃丝组成,在解剖镜下观察,可见每一鳃丝两侧有许多横行薄片状的鳃小片,其上密布微血管,壁很薄,只有两层细胞组成,适于气体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