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圆锥的体积》
- 格式:docx
- 大小:9.23 KB
- 文档页数:5
小学数学《圆锥体积》公开课教案•相关推荐小学数学《圆锥体积》公开课教案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圆锥体积》公开课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的:使同学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发展同学的空间观念。
学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8组,比圆柱体积多的沙土教学过程:一、复习1、圆锥有什么特征?使同学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
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指名同学回答,并板书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同时渗透转化方法在数学学习中的应用。
二、导入新课我们已经学过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那么圆锥的体积是不是和圆柱体积有关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锥体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三、新课1、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师:请大家回亿一下,我们是怎样得到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指名同学叙述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同学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生长方体来求得的。
师:那么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先让同学讨论一下用什么方法求,然后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
教师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大家看,这个圆锥和圆柱有什么一起的地方?”然后通过演示后,指出:“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同学分组实验。
汇报实验结果。
先在圆锥里装满沙土,然后倒入圆柱。
正好3次可以倒满。
多指名说接着,教师课件边演示边叙述:现在圆锥和圆柱里都是空的。
请大家注意观察,看看能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问:把圆柱装满一共倒了几次?生:3次。
师:这说明了什么?生: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
多找几名同学说。
板书:圆锥的体积=1/3圆柱体积师:圆柱的体积等于什么?生:等于“底面积高”。
《圆锥的体积》教案设计•相关推荐《圆锥的体积》教案设计(通用13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圆锥的体积》教案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圆锥的体积》教案设计篇1教材分析:圆锥的体积是传统的教学内容,对这部分内容的编排,在内容和要求方面没有大的变化,实验教材的编排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使得教材的面貌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具体来说有这样几个变化:(1)加强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材通过列举大量现实生活中具有圆锥体特征实物直观引入,让学生观察思考这些物体形状的共同的特点,并从实物中抽象出它们的几何图形。
当学生认识它们的主要特征后,又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更多的具体如此特征的实物,从而加强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感受几何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加强了对图形特征,体积、方法的探索过程。
在以往的教学中,这部分内容的编排更侧重于理解和掌握图形的特征、体积的计算方法,而对于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在学习素材和实践操作方面都显不够。
实验教材加强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使学生获得较多的有关自主探索和空间观念的训练机会。
(3)加强了学生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
学情分析:加强了学习方法的引导,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教材注意鼓励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新学习的内容进行联想和猜测,再通过实验和推理验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
如:联系圆柱体公式鼓励学生猜测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圆锥体积的教学是按照引出问题联想、猜测实验探究导出公式的思路设计的,在猜测的基础上进行试验和推理,使学生受到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发展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能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提高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
圆锥的体积教案(通用23篇)圆锥的体积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本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重难点部分,是小学学习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飞跃,通过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较深入地理解几何体体积推导方法的新领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圆锥的特征,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直观引导学生经历“猜测、类比、观察、实验、探究、推理、总结”的探索过程,理解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还能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总结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从而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并且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觉猜想——试验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探索过程,获得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和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自觉养成与人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并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学情分析】学生已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在教学中采用放手让学生操作、小组合作探讨的形式,让学生在研讨中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并运用学过的圆柱知识迁移到圆锥,得出结论。
所以对于新的知识教学,他们一定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教法学法】试验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底等高圆柱圆锥各6个,水槽6个(装有适量的水)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回顾旧知识1、你能计算哪些规则物体的体积?2、你能说出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吗?【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进一步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小学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第一章:圆锥的定义1.1 导入: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观察和描述圆锥的特征。
1.2 讲解:介绍圆锥的定义,解释底面和侧面的概念。
1.3 练习:学生画出不同大小的圆锥,并标注底面和侧面的位置。
第二章:圆锥的面积2.1 导入:通过实际测量和计算,让学生了解圆锥的面积。
2.2 讲解:使用圆锥的底面半径和斜高计算圆锥的面积。
2.3 练习:学生分组合作,测量和计算不同圆锥的面积。
第三章:圆锥的体积3.1 导入: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圆锥的体积概念。
3.2 讲解:使用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计算圆锥的体积。
3.3 练习:学生分组合作,测量和计算不同圆锥的体积。
第四章:圆锥体积的应用4.1 导入: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圆锥体积的知识。
4.2 讲解: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圆锥形沙堆的体积。
4.3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应用圆锥体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五章:总结与评价5.1 导入:回顾本章内容,让学生总结圆锥的体积知识。
5.2 讲解:强调圆锥体积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5.3 练习:学生完成自我评价问卷,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第六章:立体几何图形的认识6.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立体几何图形,让学生区分圆锥和其他立体几何图形。
6.2 讲解:介绍立体几何图形的特征和分类,重点强调圆锥的特点。
6.3 练习:学生分组讨论,识别和描述不同立体几何图形。
第七章: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的推导7.1 导入: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探索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7.2 讲解: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推导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7.3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推导过程,并在小组内分享和讨论。
第八章:圆锥体积的实际应用8.1 导入: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应用圆锥体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8.2 讲解: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圆锥形物体的体积。
8.3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应用圆锥体积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九章:圆锥体积的综合练习9.1 导入:通过综合练习题,让学生综合运用圆锥体积的知识。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圆锥的体积》自己整理的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圆锥的体积》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教材分析]这门课属于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是小学几何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是小学学习三维图形体积计算的一次飞跃。
通过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想象能力,深入理解几何体积求导法这一新领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本节内容是基于学生对锥体特性的理解和对圆柱体体积计算方法的掌握。
教材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直观地引导学生体验“猜测、类比、观察、实验、探究、推理、总结”的探索过程,理解和掌握锥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并利用公式计算锥体体积。
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建立空间概念,还能培养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在观察、运算、推理、归纳和总结的过程中,经历探索、掌握知识和发展空间概念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利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积,利用这些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和方法:通过“直觉——实验探索——合作交流——结论——实践应用”的探索过程,得出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求知精神,感受数学源于生活,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有意识地培养与他人合作交流和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锥体体积公式,能够用公式计算锥体体积。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学术情况分析】学生已经学会了圆柱体的体积计算。
在教学中允许学生自由操作,分组讨论,让学生在讨论中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利用所学的圆柱体知识转移到圆锥体,得出结论。
因此,他们必须对新知识教学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教学规律】实验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教具和学习工具的准备】多媒体课件,6个等底等高的圆柱锥体,6个水槽(含适量水)[教学时间] 2小时[教学过程]第一节课首先,复习旧知识1.你能算出哪些正则对象?2.你能说出圆锥体的每个部分吗?【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进一步为学习新知识做铺垫。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篇一圆锥的体积试讲教案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
2、多媒体课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圆锥有什么特征?拿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指给学生看。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三)进行新课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转化)------长方体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
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等高)(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教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指名发言) 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
小学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圆锥体积的概念,理解圆锥体积与底面半径、高之间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的能力,提高空间想象力。
二、教学内容:1. 圆锥体积的概念及公式。
2. 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3. 圆锥体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圆锥体积公式的记忆与运用。
2. 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圆锥体积的概念。
2. 采用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推导圆锥体积公式。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圆锥体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教学准备:1. 圆锥体积的概念及公式的PPT。
2. 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的动画或视频。
3. 实际问题相关的图片或案例。
4. 圆锥体积的练习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复习立方体、球体的体积概念,引出圆锥体积的概念。
2. 新课讲解:讲解圆锥体积的定义,演示圆锥体积的计算过程。
3. 公式推导: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分组讨论,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
4. 应用拓展: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圆锥体积的概念、公式及应用。
七、课堂练习:1. 完成PPT上的练习题,巩固圆锥体积的概念和公式。
2. 自主探究:思考圆锥体积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举例说明。
八、课后作业:1. 抄写圆锥体积公式。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九、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能力和合作精神。
2. 练习情况:检查学生完成练习题的正确率,了解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审阅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圆锥体积公式的记忆和运用能力。
十、教学反思:1. 总结本节课的成功之处:如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度等。
2. 反思需要改进之处:如教学内容安排、学生个体差异关注等。
3. 制定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范例四篇《圆锥的体积》一课是在学生学习过圆柱的体积以及对圆锥体特征有了初步的认识后进行教学的。
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小学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范例,欢迎大家阅读!小学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2、理解并掌握体积公式 , 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并会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的综合能力。
教具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5 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5 套、水槽 5 个,以及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认识圆柱 ( 课件演示 ) ,并说出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屏幕出示:圆柱体的体积 =底面积×高 )2、口算下列圆柱的体积。
(1)底面积是 5 平方厘米,高 6 厘米,体积 =?(2)底面半径是 2 分米,高 10 分米,体积 =?(3)底面直径是 6 分米,高 10 分米,体积 =?3、认识圆锥 ( 课件演示 ) ,并说出有什么特征 ?二、沟通知识、探索新知。
教师导入:同学们,我们已经认识了圆锥,掌握了它的特征,但是,对于圆锥的学习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认识上,有关圆锥的知识还有很多有待于我们去学习、去探究。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锥的体积”。
( 板书课题 )1、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
教师:怎样推导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 ------(转化)------长方体圆柱体积计算公式 --------(推导)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
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后,再用课件演示。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 ?( 圆柱和圆锥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 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3篇篇一圆锥的体积试讲教案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
2、多媒体课设计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圆锥有什么特征?拿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指给学生看。
(二)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三)进行新课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教师: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圆柱------(转化)------长方体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教师: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
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你发现到什么?(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学生得出: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等底等高)(2)为什么?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教师:(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指名发言) 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
《圆锥的体积》数学教案(优秀9篇)【教学目标:】1、使学生探索并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2、使学生会应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3、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探索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
2、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和圆柱,沙、米,实验报告单;【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1、故事引入:爱迪生是一位伟大的发明家,他的一生有1000多项发明,当人们都说他是天才的时候,他却谦虚的说:天才=99%的汗水和1%的灵感。
孩子们,请记住这句话吧,你的未来一定会很出色的哦。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从爱迪生的一个小故事开始吧,有一天爱迪生让他的助手测量一个灯泡的体积,由于灯泡的形状很不规则,助手苦苦思考,还是没有答案,爱迪生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办法他将灯泡里装满水,然后将水倒入量筒中(教师拿出圆柱体量筒作演示),就得出了灯泡的体积。
你能说说爱迪生这样做的理由吗?师:因为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高。
(板书)2、提出问题,明确方向。
爱迪生帮他的助手解决了这个问题,现在请同学们帮打谷场上的农民伯伯们一个忙(用多媒体显示一堆圆锥体的小麦堆)请大家算算这堆小麦的体积。
看看谁是未来的爱迪生生:利用爱迪生的方法,利用一个圆柱体或长方体大桶来装这堆谷子,就能求出这堆谷子的体积了。
师: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什么呢?生:长宽高师:非常棒,其实呀不管是爱迪生,还是未来的爱迪生都是运用转化这一重要的数学思想来解决新的问题,今天我们同样能不能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找到一种简单而又科学合理的方法计算出圆锥的体积的计算公式呢?板书:圆锥体积二、讨论问题,提出方案1、现在请同桌互相讨论一下,可以采取什么办法找到手中圆锥的体积。
比一比,哪个学习小组的方法多,方法好。
各小组汇报:把圆锥投入装了水的长方体、正方体或圆柱体的容器中,求出上升部分水的体积。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优秀4篇】篇一:《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体积的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实际问题。
2、通过动手操作参与实验,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并通过猜想、探索和发现的过程,推导出圆锥的体积公式。
3、通过实验,引导学生探索知识的内在联系,渗透转化思想,感受数学方法的内在魅力,激发学生参加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运用圆锥的体积公式进行正确地计算。
教学准备: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模型各一个。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圆柱削成最大圆锥)。
1、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指名学生回答)2、圆锥有什么特征?同学们,圆柱的体积我们已经知道怎么求,那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的体积同学们知道怎么求吗?让我们一同走进圆锥的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有什么关系的知识课堂吧!(板书:圆锥的体积)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1、引导学生观察:这个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回答:它们是等底等高的。
猜想:(1)、你认为圆锥体积的大小与它的什么有关?(2)、你认为圆锥的体积和什么图形的体积关系最密切?猜一猜它们的体积有什么关系?2、学生动手操作实验(1)、用圆锥装满水(要装满但不能溢出来)往圆柱倒,倒几次才把圆柱倒满?(2)、通过实验,你发现了什么?小结: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圆柱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锥体积的3倍。
也可以说成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3、教师课件边演示边叙述:现在圆锥和圆柱里都是空的。
看看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等底等高)请同学们注意观察,用圆锥装满水往圆柱里倒,倒几次才把圆柱倒满?问:把圆柱装满一共倒了几次?生:3次。
师:这说明了什么?生: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
(板书:圆锥的体积=1/3×圆柱体积)师:圆柱的体积等于什么?生:等于“底面积×高”。
小学数学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试讲稿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圆锥的体积教学目标:1.掌握计算圆锥的体积的方法。
2.理解半径、高、底面积对圆锥体积的影响。
3.培养学生观察、总结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1.掌握计算圆锥的体积的方法。
2.理解半径、高、底面积对圆锥体积的影响。
教学准备:教师:白板、草稿纸、圆锥模型、实物圆锥。
学生:笔、作业本。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5分钟)1.教师拿出一些不同大小的圆锥模型,让学生观察,并引导学生思考:圆锥可以用什么来度量?2.教师让学生观察圆锥的形状,引导学生思考:圆锥的底面是什么形状?3.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计算体积的公式,如长方体、正方体等。
Step 2:导入新知(10分钟)1.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圆锥的示意图,并标注出圆锥的底面、半径和高,引导学生回顾这些概念。
2.教师出示一个半径为r,高为h的圆锥模型,让学生用实物圆锥估算圆锥的体积。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以及讨论:圆锥的体积与半径和高有什么关系?是如何计算出来的?Step 3:理解和讲解(15分钟)1.教师告诉学生圆锥的体积公式为V=1/3πr²h,讲解公式中每个符号的含义。
2. 教师以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进行讲解:例如,一个半径为4cm,高为6cm的圆锥,如何计算出它的体积?3.教师提醒学生在计算时要注意单位一致性,并给出计算的步骤和过程。
Step 4:巩固练习(20分钟)1.学生自主进行练习,用提供的数据计算不同圆锥的体积。
2.学生分组讨论:圆锥的体积与半径、高和底面积之间的关系是什么?3.教师和学生一起总结圆锥的体积与半径、高、底面积之间的关系。
Step 5:拓展应用(15分钟)1.学生进行拓展应用:一辆卡车可以装载圆锥形的煤堆,如果卡车的容积为15立方米,圆锥形煤堆的半径为3米,高为4米,问这辆卡车最多能装多少个这样的煤堆?2.学生互相交流解题思路,并报告自己的答案。
Step 6:总结和反思(5分钟)1.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并重点强调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圆锥的体积》数学教案标题:《圆锥的体积》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他们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通过实验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圆锥体的概念及其特征。
2. 圆锥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3. 圆锥体的体积公式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的体积公式。
难点: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方法:采用直观教学法、探索式教学法和讨论式教学法。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圆锥形物体,如冰淇淋筒、圣诞帽等,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提出问题:“这些物品的形状都是圆锥,你们知道圆锥的体积怎么计算吗?”以此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 圆锥体的概念及特征:让学生观察实物模型或图片,引导他们发现圆锥的特点——有一个底面和一个顶点,所有从顶点到底面边缘的线段长度都相等。
并通过比较,使学生明白圆锥体是由一个圆形和一个直角三角形组成。
2. 推导圆锥体的体积公式:首先回顾圆柱体的体积公式V=πr²h,然后让学生猜测圆锥体的体积可能与圆柱体有什么关系。
接着,教师演示将一个圆锥体浸入装满水的圆柱形容器中,通过量取溢出的水的体积,得出圆锥体的体积是与其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
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V=1/3πr²h。
3. 应用圆锥体的体积公式:给出一些具体的数据,让学生尝试计算圆锥体的体积,以检验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个公式。
(三)课堂练习设计一些关于圆锥体体积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核对答案,教师对错误的地方进行讲解。
(四)课堂小结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圆锥体的体积公式及其推导过程,提醒学生在做题时注意单位的一致性。
(五)作业布置布置一些关于圆锥体体积的习题,让学生在家中巩固所学知识。
《圆锥的体积》教案及试讲稿《圆锥的体积》教案及试讲稿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并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经历演示、猜测、操作、验证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
三、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出示圆柱的图片,提问:圆柱的体积怎么求?接着出示圆锥的的图片,提问:圆锥的体积怎么求?圆锥的体积跟什么有关?引出课题。
2.新科讲授活动一:探究圆锥的体积公式首先,教师通过大屏幕展示要求学生把学具分类,学生分类有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有不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提问学生: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哪个体积大,猜测圆锥的体积与什么有关?总结:圆锥的体积与底面积和高有关系。
教师接着提问,圆锥和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呢?组织学生4人小组进行试验验证。
拿出准备好的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通过沙子或水进行验证。
总结: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1/3(强调等底等高),公式用字母表示是:V圆锥=1/3V圆柱=1/3sh 活动二:圆锥体积公式的简单应用教师出示教材例3,:工地上有一堆沙子,近似于一个圆锥(如下图)。
这堆沙子的体积大约是多少?如果没立方米沙子重1.5t,这堆沙子大约重多少吨?提问: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组织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同桌进行交流讨论。
总结: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进行计算,先计算底面积3.14x(4/2)=12.56m,然后计算体积1/3x12.56x1.5=6.28(m),最后计算重量6.28x1.5=9.42(t)。
3.巩固练习完成做一做。
4.课堂小结教师提问:你有什么收获?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完善。
5.布置作业完成课后习题1.2题。
-----试讲稿开场白: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面试小学数学教师的6号考生,我今天试讲的题目是《圆锥的体积》,下面开始我的试讲。
圆锥的体积教案(通用4篇)圆锥的体积篇1教学目标:1、通过动手操作参与实验,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能运用公式解答有关的实际问题。
3、渗透转化、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动手能力和探索意识。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发猜想1. 电脑呈现出动画情境(伴图配音)。
夏天,森林里闷热极了,小动物们都热得喘不过气来。
一只小白兔去“动物超市”购物,在冷饮专柜熊伯伯那儿买了一个圆柱形的雪糕。
这一切都被躲在一旁的狐狸看见了,它也去熊伯伯的专柜里买了一个圆锥形的雪糕。
小白兔刚张开嘴,满头大汗的狐狸拿着一个圆锥形的雪糕一溜烟跑了过来。
(图中圆柱形和圆锥形的雪糕是等底等高的。
)2. 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展开讨论。
问题一:狐狸贪婪地问:“小白兔,用我手中的雪糕跟你换一个,怎么样?(如果这时小白兔和狐狸换了雪糕,你觉得小白兔有没有上当?)问题二:(动画演示)狐狸手上又多了一个同样大小的圆锥形雪糕。
(小白兔这时和狐狸换雪糕,你觉得公平吗?)问题三:如果你是森林中的小白兔,狐狸手中的圆锥形雪糕有几个时,你才肯与它交换?(把你的想法与小组同学交流一下,再向全班同学汇报)过渡:小白兔究竟跟狐狸怎样交换才公平合理呢?学习了“圆锥的体积“后,就会弄明白这个问题。
二、自主探索,操作实验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实验材料分组操作,自己发现屏幕上的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解决电脑博士给我们提出的问题。
出示思考题:(1)通过实验,你们发现圆柱的体积和圆锥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2)你们的小组是怎样进行实验的?1. 小组实验。
(1)学生分6组操作实验,教师巡回指导。
(其中4个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水、水槽、量杯、等底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另外2个小组的实验材料:沙子等,既不等底也不等高的圆柱形和圆锥形容器各一个,体积有8倍关系的,也有5倍关系的。
(2)同组的学生做完实验后,进行交流,并把实验结果写在长条黑板上。
小学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第一章:圆锥的定义及特征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圆锥的定义和特征。
能够识别和描述圆锥的基本形状。
理解圆锥的底面和侧面。
1.2 教学内容圆锥的定义和特征。
圆锥的底面和侧面。
1.3 教学步骤引入圆锥的概念,展示图片和实物。
讲解圆锥的定义和特征,如底面是圆形,侧面是曲面等。
让学生观察和描述一些圆锥的实物,加深理解。
1.4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画出一个圆锥的图形,并标注底面和侧面。
给出一些圆锥的图片,让学生判断是否为圆锥。
第二章:圆锥的体积公式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
能够计算圆锥的体积。
2.2 教学内容圆锥的体积公式:V = (1/3)πr²h。
引入圆锥的体积概念。
讲解圆锥的体积公式,解释各个参数的含义。
通过示例计算圆锥的体积,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计算。
2.4 练习与巩固给出一些圆锥的尺寸,让学生计算它们的体积。
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圆锥的尺寸,计算其体积,并与同学交流分享。
第三章:圆锥体积的的实际应用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将圆锥的体积公式应用于实际问题。
3.2 教学内容圆锥体积公式的实际应用。
3.3 教学步骤引入实际应用问题,如计算一个圆锥形沙堆的体积。
讲解如何将圆锥体积公式应用于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还有哪些实际问题可以使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
3.4 练习与巩固给出一个圆锥形沙堆的实际应用问题,让学生计算其体积。
让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想到的其他实际问题,使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
第四章:圆锥体积的拓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圆锥体积的拓展知识。
圆锥体积的拓展知识。
4.3 教学步骤引入圆锥体积的拓展知识。
讲解圆锥体积与底面半径和高度的关系。
引导学生思考圆锥体积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4.4 练习与巩固让学生自主选择一个领域,探索圆锥体积在该领域的应用。
5.1 教学目标5.2 教学内容5.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回顾本章所学的圆锥知识。
老师进行点评和补充。
5.4 练习与巩固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和感悟。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模板《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操作、实验、观察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综合、猜测,在感知的基础上加以判断、推理来获取新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知识是“互相转化”的辨证思想,养成善于猜测的习惯,在探索合作中感受教学与我的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感受探究成功的快乐。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及运用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具学具不同型号的圆柱、圆锥实物、容器;沙子、水、杯子;多媒体课件一套。
四、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五一节放假期间,老师带着自己的小外甥去商场购物,正巧商场在搞冰淇淋促销活动。
促销的冰淇淋有三种(课件出示三个大小不同的冰淇淋),每种都是2元钱,小外甥吵着闹着要买一只,请同学们帮老师参考一下买哪一种合算?生:我选择底面最大的;生:我选择高是最高的;生:我选择介于二者之间的。
师:每个人都认为自己选择的哪种最合算,那么谁的意见正确呢?生:只要求出冰淇淋的体积就可以了。
师:冰淇淋是个什么形状?(圆锥体)生:你会求吗?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答了。
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圆锥的体积。
并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二)设疑激趣,探求新知师:那么你能想办法求出圆锥的体积吗?(学生猜想求圆锥体积的方法。
)生:我们可以利用求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把它放进一个有水的容器里,求出上升那部分水的体积。
师:如果这样,你觉得行吗?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做出最后的评价;生:老师,我们前面学过把圆转化成长方形来研究,我想圆锥是不是也可以这样做呢?师:大家猜一猜圆锥体可能会转化成哪一种图形,你的根据是什么?小组中大家商量。
生:我们组认为可以将圆锥转化成长方体或正方体,比如:先用橡皮泥捏一个圆锥体,再把这块橡皮泥捏成长方体或正方体。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教案模板:《圆锥的体积》【教材分析】
本节课属于空间与图形知识的教学,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重难点部分,是小学学习立体图形体积计算的飞跃,通过这部分知识的教学,能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点、想象水平,较深入地理解几何体体积推导方法的新领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圆锥的特征,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实行教学的,教材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直观引导学生经历“猜测、类比、观察、实验、探究、推理、总结”的探索过程,理解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使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
这样不但协助学生建立空间观点,还能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水平,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总结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点,从而提升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水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使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并且能使用这个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觉猜想——试验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实践使用”探索过程,获得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和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 自觉养成与人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并能使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在教学中采用放手让学生操作、小组合作探讨的形式,让学生在研讨中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并使用学过的圆柱知识迁移到圆锥,得出结论。
所以对于新的知识教学,他们一定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教法学法】试验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等底等高圆柱圆锥各 6 个,水槽6个(装有适量的水)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旧知识
1、你能计算哪些规则物体的体积?
2、你能说出圆锥各部分的名称吗?
【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识的回顾,进一步为学习新知识作好铺垫。
二、创设情景激发激情
展示砖工师傅使用的铅锤体(圆锥),你能测试出它的体积吗?
【设计意图】以生活中的数学的形式实行设置情景,引疑激趣迁移,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
(揭示课题:圆锥的体积)
三、试验探究合作学习(探讨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探究一:(分组试验)圆柱与圆锥的底和高各有什么关系?
1、猜想:猜想它们的底、高之间各有什么关系?
2、试验验证猜想:每组拿出圆柱、圆锥各 1 个,分组试验,试验
后记录结果;
3、小组汇报试验结论,集体评议:(注意汇报出试验步骤和结
论)
4、教师介绍数学专用名词:等底等高【设计意图】通过探究一活动,初步突破了本课的难点,为探究二活动活动展开作好了铺垫。
探究二:(分组试验)研讨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1、大胆猜想: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2、试验验证猜想:每组拿出水槽(装有适量的水),通过试验,你发现了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关系?边试验边记录试验数据(教师巡视指导每组的试验)
3、小组汇报试验结论(提醒学生汇报出试验步骤)
教学预设:(1)圆椎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3 倍;(2)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3)当等底等高时,圆柱体积是圆锥体积的 3 倍,或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等等。
4、通过学生汇报的试验结论,分析归纳总结试验结论。
5、你能用字母表示出它们的关系吗?要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呢?(学生反复朗读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分组试验探究,在实验过程中自主猜想、感知、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探索的意识,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水平,突破了本课的难点,突出了教学的重点。
探究三:(伸展试验--- 演示试验)研讨不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题的体积是否具有三分之一的关系。
1、观察老师的试验,你发现了圆柱与圆锥的底和高各有什么关系?
2、观察老师的试验,你发现了不等底等高的圆柱与圆锥的体积之间还有三分之一的关系吗?
3、学生通过观看试验汇报结论。
4、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所存有的条件。
5、结合探究二和探究三,进一步引导学生掌握圆锥的体积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课件演示试验,进一步让学生明白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所存有的条件,更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圆锥体积公式理解,再次突出了本课的难点,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分析水平,逻辑思维水平等,进一步让学生从感性理解上升到了理性理解。
四、实践使用提升技能
1、判断题:【题目内容见多媒体展示】独立思考--- 抽生汇报-- -说明理由--- 师生评议
2、口答题:【题目内容见多媒体展示】独立思考--- 抽生汇报-- -学生评议
3、拓展使用:【课本例题3】学生分析题意--- 小组合作解答--- 学生解答展示--- 师生评议
【设计意图】通过判断题、口答题题型的训练,即时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水准,巩固了圆锥体的体积公式。
而拓展题型具有开放性给学生提供思维发展的空间,让他们有跳起来摘果子的机会,以达到培养水平、发展个性的目的。
五、谈谈收获: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呢?
六、课堂作业:1、做在书上作业:练习四第4、7 题2、坐在作业本上作业:练习四第 3 题【课后反思】
【板书设计】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