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山”
- 格式:doc
- 大小:288.00 KB
- 文档页数:4
古诗咏雨其二翻译赏析《咏雨》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李世民。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罩云飘远岫,喷雨泛长河。
低飞昏岭腹,斜足洒岩阿。
泫丛珠缔叶,起溜镜图波。
濛柳添丝密,含吹织空罗。
【前言】《咏雨》是唐代诗人李世民的组诗作品。
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春雨体物精微,细腻生动,绘声绘形。
别具风韵的咏雨诗。
第二首诗写唐太宗看到这场“梅雨”有利于农作物的收成时,非常高兴。
【注释】(1)“罩云”:的意思就是笼罩在天空中的乌云。
(2)“远岫”是指远处的峰峦。
(3)"喷雨":喷下雨。
(4)“岭腹”:即半山腰。
(5)”斜足“:斜脚。
(6)“岩阿”:是指山的曲折处。
(7)泫丛”:的意思是“一串串下滴的水珠”。
(8)“缔叶”是说“(雨滴)结在树叶上”。
(9)“起溜”是指河水泛起了一阵阵涟漪。
(10)“含吹”这两个字是唐代才有的词,见于唐代的诗文中,它的本意就是“风吹”。
【翻译】笼罩在天空中的乌云飘去远处的峰峦,下雨涨水河。
低飞昏半山腰,斜山的曲折处。
一串串下滴的水珠结在树叶上,河水泛起了一阵阵涟漪像镜子,濛柳加丝密,风吹织空罗。
【鉴赏】中国古代的皇帝都特别看重农业。
新旧《唐书》及《贞观政要》中均记载了唐太宗非常关心农业的事迹。
唐太宗每年都要参加春耕的大典,而且还常常亲耕于籍田,常去籍田中查看年景,决不因其他政事而耽误农时。
中国古代有一句农谚说:“春雨贵如油”;因此,唐太宗看到这场“梅雨”有利于农作物的收成时,非常高兴的写了这首诗。
此诗前六句均写景物,用词生动且令人感觉诗中所描述的景象栩栩如生。
尾联为抒发个人的情感。
此诗还有一个艺术特点是每一句都流露出对这场及时雨的喜悦之情,但却通篇不用一个“喜”字。
这两诗除了尾联外,其余的联句都采用对仗的方式来写,不仅对仗工整,且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
在描写景物方面,把大自然的神韵通过诗句体现出来。
笔者认为,古代名家写诗的技巧和方法,有时很难用几句话把它都讲明了,但往往我们在仔细赏读过后,常能意会出其中的神韵,并且有如饮甘泉的感觉。
高中地理(褶皱、向斜山、背斜谷、地质剖面)考点详解(1)褶皱当岩层两侧受到挤压,便会发生弯曲,产生褶皱。
褶皱的一个弯曲叫做褶曲,褶曲的中心岩层叫做核部,两侧岩层叫做两翼。
褶曲包括两种基本类型:向斜、背斜。
在理想状态下,向斜向下弯曲,成为山谷;背斜向上拱起,成为山峰,此时为“向斜成谷、背斜成山”。
在岩层的年代方面,向斜的核部岩层年代新、两翼老;背斜核部老、两翼新。
图1 向斜与背斜的岩层年代在自然状态下,由于向斜向下凹陷,核部受到较大的挤压力,岩层更耐侵蚀;而背斜向上拱起,背斜顶部受到较大的张力,岩石容易破碎,容易被风化和侵蚀。
因此向斜核部更耐侵蚀,最后往往成为山峰;而背斜顶部更容易受到侵蚀,最后往往被侵蚀为山谷,因此便是“向斜成峰、背斜成谷”。
图2 向斜成山、背斜成谷“向斜山、背斜谷”在生活中很常见,因此在判断向斜背斜时,不能简单的凭借地表形态,看到山峰就认为是背斜。
而应该通过核部、两翼的新老关系,来判断向斜和背斜(背斜核部老、两翼新,向斜相反)。
图3 向斜山与背斜谷(2)岩层形成的顺序在判断岩层的形成顺序时,在没有发生地层倒转的前提下,一般遵循两个规则:①先下后上,下面的岩层老,上面的岩层新;②先形成后侵入,侵入的岩层会切断原有的岩层,因此侵入岩的时间更靠后。
如下图所示,先沉积、后形成断层、(地层倾斜)、再沉积、后侵入、再沉积、(地层倾斜)、再沉积,形成现在的地表。
图4 岩层新老关系的判断例题图5 例题答案:B、B精讲精析:(1)分析各个岩层的接触关系。
图中从下向上,①乙为断层,切断了原有的石灰岩和页岩;②丙为侵入的岩浆岩,切断了地下的许多岩层;③甲为砂岩,位于侵蚀面之上;④甲的上方仍有多层平行的页岩和石灰岩,再向上为地表的侵蚀面。
(2)分析岩层形成的顺序。
一般来说,有两个规律:①下方先形成、上方后形成;②被切断的岩层先形成,侵入的岩层后形成。
因此,图中应该是先形成倾斜的页岩、石灰岩,之后产生断层(乙),然后在断层的表面发生侵蚀、沉积,此后被侵入的岩浆岩切断(丙)。
《难忘的索溪峪》的阅读答案导读:《难忘的索溪峪》是小学语文一篇课文,以下是专门为你收集整理的《难忘的索溪峪》的阅读答案,供参考阅读!《难忘的索溪峪》阅读原文:一走进张家界索溪峪,脑子里一切意念便都净化了,单单地剩下一个字:野。
山是野的。
桂林太秀了,庐山太俊了,泰山太尊了,黄山太贵了――它们都已经“家”化了。
人工的雕琢,赋予的毕竟是人工的美,这种人工的美,是不能与索溪峪的山比美的。
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
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游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
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闻名就使人胆颤。
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
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横拦绿水,敢弄倩影;旁逸斜出,则崛起巍巍“斜山”,抱伙成团,便高筑峰上“平原”,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水是野的。
索溪象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它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一会儿手牵手,并肩同行;一会儿横铲一脚,将山路拦腰截断。
山路哥哥倒不十分害怕,它请树木大叔帮忙,五根大树往索溪身上一搭,反从索溪身上跨过去了。
山路哥哥还找石头弟弟帮忙,几块巨石一垫,山路便化成一条虚线,一跳一跳地从水中过去了。
山路还有更巧妙的办法,它在河床上垫一排大卵石,从水底下一个猛子扎过去。
这样的“路”,还可以过汽车。
我们到黄龙洞去,六过索溪水,解放牌卡车就是从这水下的卵石路上开过去的。
汽车吼叫着,车身摇晃着,水花四溅着,卵石挤碰着,我们的心也砰砰直跳……平生没走过这么“野”的路!在这样的山水间行走,我们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
城里戴眼镜的姑娘,一边攀缘,一边大嚼着煮熟的玉米棒;年过花甲的老叟,在石块间蹦来跳去,温习着童年的`功课。
背斜山的判断理由
"背斜山"是地质学中的一个术语,指的是山体地层产状倾向朝向山体背脊的一种构造形态。
判断一座山是否为背斜山,通常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理由:
地层产状:背斜山的特点之一是地层的倾向和背脊方向一致。
在背斜山的山体结构中,地层的褶皱呈现出从背脊向两侧倾斜的形态。
地层变形:背斜山通常由于地壳的挤压和褶皱形成,导致地层发生变形。
在地层产状上,背斜山呈现出类似弯曲的形状。
地形特征:背斜山的地形特征在地面上也是可观察的。
山体背脊相对较为平缓,而两侧的山坡相对较陡,呈现出一种背斜状的地貌。
山体背脊:背斜山的名字中已经包含了"背脊"的概念,因此山体背脊是判断的一个重要标志。
背脊通常是山体最高点,而两侧的山坡则呈现出向下倾斜的形态。
地质勘探:进行地质勘探可以获取更详细的地层信息,揭示背斜山的构造特征。
通过钻孔、地震等勘探手段可以更准确地确定地层的产状和变形情况。
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地质学家可以判断一座山是否为背斜山。
背斜山的形成与地壳运动和褶皱构造密切相关,通过深入地质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形成和演化的过程。
围棋口诀十句一、独孤九剑,彻查无懈可击二、花雨红豆,分明须看三缺三、上做短兵,下取飞龙旗四、向侧胡招之,斜山苦楚试五、连珠活塞,无害落子间六、洪山池塘,细发锐点攻七、绝河悬崖,落子如风雷八、应战把握,逾河两腿插九、兔脚刀点,状元祸福关十、似蛇咬尾,棋逢对手夺围棋是中国古老的棋类游戏,被誉为“智慧的摇篮”。
围棋口诀十句,分别概括了常见的落子场景和落子方法,被称之为“围棋的精华”。
围棋有着悠久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
它有着千万种下法,又有着多变的形势,吸引了许多玩家和爱好者。
“独孤九剑”口诀概括了围棋的宗旨,即挑战对手,贯彻落子精神。
棋局中,理智与意志的较量一直是它的特点,这就是围棋的魅力所在。
“花雨红豆”口诀,指的是“三缺”的落子方法。
这种落子方法,需要玩家思考棋局的发展路径,针对棋局形势灵活运用。
它因此而被形容为“分明”,即每一步都必须清楚,该着力增分,该争取利益,从而行胜仗。
“上做短兵”口诀,指的是围棋中下短兵,可以让对手无计可施,且可以获取动态优势。
短兵可以进攻、可以防守,根据棋局形势,可以有多种变化,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玩家取得更大的胜利机会。
“向侧胡招之”口诀,指的是胡招的落子法。
胡招即“胡子下”,是指用“胡子”来提高棋局的运筹帷幄。
这种落子方法可以形成重要的壁垒,拦路虎拦路眼,有效的阻挡对手的进攻。
“连珠活塞”口诀,指的是一种连续的落子法,连珠活塞可以形成一个连续的护城河,使得对手无法攻破。
这种落子法可以进一步形成棋局中的重要形势,可以改变棋局的发展方向。
“洪山池塘”口诀,指的是一种以合理高尚的方式胜仗的落子法,洪山池塘比较特殊,需要保护重要的气压点,保护自己的棋子,避免被侧面的强力攻击而被对手攻占。
“绝河悬崖”口诀,指的是一种考虑对手的潮起潮落,进行攻击的落子法。
当对手的棋子都沉没在河中,可以利用悬崖进攻,取得控制权,使得对手无法招架。
“应战把握”口诀,指的是要把握住应战机会,在对手有进攻压力时,要及时应战,而不要偷懒,只考虑自己解决对手的棋子而不考虑棋局的控制权。
余性好山水,每得闲暇,必往名胜之地游赏。
斜山者,地处吴郡,峰峦叠翠,溪水潺潺,实为游览胜地也。
今年春日,余与二三好友相约,共登斯山,以抒怀抱,遂作序以记之。
时维孟春,天地始回,草木萌发,万象更新。
余与友人驱车至山脚下,仰望斜山,巍峨壮观,气势磅礴。
山间云雾缭绕,若隐若现,宛如仙境。
余等心向往之,遂拾级而上。
沿途风景如画,松柏掩映,桃花笑春风。
时有山泉叮咚,清泉石上流,令人心旷神怡。
行至半山,见一古寺,名为“斜山寺”,乃古时高僧修行之地。
寺内香烟袅袅,钟声悠扬,令人肃然起敬。
登临山顶,极目远眺,群山环绕,郁郁葱葱。
东南望,太湖波光粼粼,渔舟唱晚,景色宜人。
西北望,江水浩渺,白鹭飞翔,悠然自得。
余等感慨万千,不禁吟诗作赋,以抒发胸臆。
下山途中,余等沿溪而行,见溪水清澈见底,鱼儿嬉戏其中。
岸边青草茵茵,蝴蝶翩翩起舞。
余等漫步于绿意盎然的小径,谈笑风生,好不惬意。
日落时分,余等遂至山脚下的“斜山亭”小憩。
亭内酒香四溢,美酒佳肴,令人陶醉。
余等把酒言欢,谈古论今,畅谈人生百态。
夜幕降临,月儿升起,银光洒满大地。
余等仰望星空,感慨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此次游斜山,余等共度良辰美景,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余心满意足,以为人生一大乐事。
遂作序以记之,愿与后世共赏。
序曰:孟春之际,天地回春,万物复苏。
余与友人共登斜山,赏山水之美,抒怀古之情。
山间古寺,香烟袅袅;山顶远眺,群山环绕。
日暮时分,酒香四溢,谈笑风生。
此次游斜山,实为人生一大乐事。
愿此序传世,与后世共赏。
(注:本文为文言文,字数已超过500字。
)。
单面山、单斜山、断块山、褶皱山区别是什么?代表山脉有哪些?单面山、单斜山、断块山、褶皱山是地质上专业的山脉分类名称,但却少有人能将他们区分开来,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下单面山、单斜山、断块山、褶皱山区别是什么?代表山脉有哪些?单面山又称半屏山,是一种地形,指一边极斜一边缓斜的山。
其通常形成的原因,原本倾斜排列的岩层,其上层岩石较硬,下层岩石较软,受到风或水的侵蚀之后,软的一边的地层受到较多的侵蚀,形成较另一边陡的坡度,因而形成单面山。
代表山脉:单面山常见於美国,较著名的在亚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以及大西洋、墨西哥湾沿岸。
单斜山是由单斜岩层构成的沿岩层走向延伸的一种山地,其前坡称为剥蚀坡,后坡称为构造坡。
单斜山两侧山坡不对称时称为单面山,两侧都陡峭时称为猪背山。
也就是说单面山是单斜山的一种。
代表山脉:金佛山断块山又称断层山,因地壳断裂上升而形成,是受断层控制的岩块,呈整体抬升或翘起抬升形成的山地,断块山地的山麓地带发育断层崖、断层三角面。
断块山按断层形式分为:地垒式断块山和掀斜式断块山。
代表山脉:泰山、黄山、华山、五台山、庐山等。
褶皱山是地表岩层受水平方向的构造作用力而形成岩层弯曲的褶皱构造山地。
新构造运动作用下形成高大的褶皱构造山系是褶皱地貌中最大的类型。
褶皱构造山地常呈弧形分布,延伸数百千米以上。
山地的形成和排列都与受力作用方式关系密切。
某一方向的水平挤压作用,使弧形顶部向前进方向突出。
有些弧形山地不仅地层弯曲,而且常有层间滑动或剪切断层错动,使外弧层背着弧顶方向移动,内弧层向方向移动,因而在褶皱构造山的外侧形成剪切断层,一端是左旋运动,一端是右旋运动。
代表山脉:喜马拉雅山、横断山、海岸山脉、内华达山脉、落基山脉等。
《索溪峪的“野”》词句解析一、对句子的理解1.走进张家界的索溪峪,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字:野。
这是开篇的第一句话,写作者游览索溪峪,总的感受是一个字──“野”。
其实作者体会到的是索溪峪“野性的美”,是没有经过人工修饰的天然的美。
扣住这个“野”字,能让学生更好地感受到索溪峪的美景和作者的匠心独具。
这句话起到点题的作用,同时,又统领全文,文章的第二、三、四、五自然段都围绕这句话展开。
2.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婷婷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
这句话采用联想的方法,描写出山具有“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特点。
那里有“斜山”,那山峰似从山的一边飘逸而出。
“旁逸”写出了山峰斜出的是那么随意。
“巍巍”则写出了山峰的高。
作者还由山形相对、山势相依的山,联想到“热恋情人”,他们似在凝望,似在细语,别具一格。
由山体不高、山形奇特的山联想到少女,她们婷婷玉立,姿态万千。
3.索溪像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蹦跳而出的野孩子”给人活泼、灵动之感,把索溪想象成“野孩子”,十分传神地写出了索溪的“野”。
它或“奔跑”,或“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十分调皮、可爱。
从侧面表达出了行走在曲折起伏的索溪边的游人们轻松愉快的心情。
4.人们,在这山水中返璞归真了。
“返璞归真”的意思是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
索溪峪的山是野的,水是野的,所以“这山水”是充满野性的。
在这样的山水中畅游,人们接受了大自然的洗礼,不经意间,一举手、一投足,都显得非常纯真、质朴,作者为大家呈现出了一幅人景合一的美丽和谐的画面。
这句话在课文中起到点明中心的作用。
二、对词语的理解索溪峪:湖南省张家界著名景点的名称。
峪:山谷。
蜿蜒:形容山脉、河流、道路弯弯曲曲地延伸。
随心所欲:随着自己的心意,想要怎样就怎样。
随:依从。
欲:想要、希望。
不拘一格:不局限于一种规格或形式。
背斜山的判断理由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背斜山是指山脉或山地地形上发生的一种构造变形现象,其主要特征是山体产生非对称的倾斜断层或褶皱结构。
背斜山的形成常常与岩石的挤压和变形有关,是地质学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在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中,对背斜山的判断具有重要意义,下面我将从地质构造、地质事件、地质资源等方面进行分析,为大家介绍关于背斜山的判断理由。
背斜山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背斜山通常是由山体地层在构造运动中产生弯曲和变形所致,其主要特征是山脉或山地呈向其倾斜的褶皱或断裂结构,形成丰富多样的地貌景观。
通过对地表地质构造特征的观察和分析,可以初步判断地质构造是否发生了变形,从而确定该地区是否存在背斜山的地质构造特征。
在地质勘探中,通过对地质构造的分析,还可以为背斜山的形成机制提供重要线索,为后续的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工作提供指导。
背斜山地区常常具有丰富的地质资源。
背斜山通常是由于地层受挤压和变形而形成的,其地质构造和地质事件往往会导致地质物质的聚集和积累,从而形成丰富的矿产资源。
在背斜山地区,常常可以发现金属矿、非金属矿、能源矿等各类矿产资源,这为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
通过对背斜山地区的地质特征和地质资源进行综合分析,可以更好地判断该地区是否具有潜在的矿产资源,为资源勘探和开发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背斜山的判断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和科学价值,通过对地质构造、地质事件、地质资源等方面的综合分析,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该地区是否存在背斜山的地质特征,为地质勘探和资源开发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读者对背斜山的判断理由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从而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地质学科研究的重要性和价值。
第二篇示例:背斜山是一种特殊的地质现象,通常由地壳运动引起的变形造成。
在地质学中,背斜山是指一种具有背斜状结构的山脉或山丘,其对称轴线倾斜角度大于45度,形成了一种向上凸起的形态。
背斜山的形成过程十分复杂,需要经历长期的地质运动和构造活动,因此在地质研究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六年级上册语文《索溪谷的“野”》课文教材《索溪峪的野》这篇课文,通过描写索溪峪的奇丽风光,赞颂了索溪峪天然野性美,表达了畅游其间无比愉快的心情。
(文章)紧紧围绕题目展开叙述和描写。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六班级上册语文《索溪谷的“野”》课文教材,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六班级上册语文《索溪谷的“野”》课文教材走进张家界的索溪峪,脑子里只剩下了一个字:野。
山是野的。
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
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使人望而生畏。
什么“一线天”②,什么“百丈峡”,听着名字就让人胆颤。
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
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或直插云天,或横拦绿水。
旁逸斜出,崛起巍巍“斜山”;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婷婷玉立,则好似“窈窕淑女”。
水是野的。
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__,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它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一会儿手牵手,并肩而行;一会儿横铲一脚,将山路拦腰截断。
山路哥哥倒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它请树木大叔帮忙,几棵大树往索溪身上一搭,反从它身上跨过去了。
山路哥哥还找石头弟弟帮忙,几块巨石一垫,山路便化成一条虚线,一跳一跳地从水中过去了。
山路还有更巧妙的办法,它在河床上垫一排大卵石,从水底下一个猛子扎过去。
这样的“路”,还可以过汽车——汽车吼叫着,车身摇晃着,卵石挤碰着,水花四溅,我们的心也怦怦直跳……平生没走过这么“野”的路!山上的野物当然更是“野”性十足了。
那些大大小小的猴子,在我们头上的树枝间跳来跳去,亲热的劲头难以言状。
但当我们一行中的一位年轻女同志从树下经过时,一只小猴子竟恶作剧地撒起尿来,吓得这位女同胞惊叫一声,慌忙逃走了。
而那个淘气的小家伙,却快活地叫着,跳到另一棵树上去了。
201902/VACATION TOUR早就听说过斜山岭古道,但一直没走过。
恰逢好友邀约,不假思索便应承了。
斜山岭古道位于黄山区永丰乡、池州市青阳县和宣城市泾县交界处,是太平古道北线主入口。
它包括斜岭古道和必吉岭古道,始建于明代,是当地郡守征调民众开辟的通往沿江、中原的战略要道,同时也是连接古徽州府和安庆府的重要官道,徽商兴起后,更是成为重要的粮食、盐和山产的运输要道。
计划徒步的起点是青阳县杨田镇的东堡村。
东堡这个地名一直在记忆中,年轻时在外求学,汽车每每经过东堡便能闻到一股麻油香气。
那时东堡的小磨麻油还是有点名气的,不知现在怎么样了。
一到东堡,村里一位裴姓老太太便招呼我们说:旅游啊,这边过斜山岭比较辛苦,可喝点水,可需要加点水?这样的招呼,在老家也常常发生,但进城之后,便听不到了——不要与陌生人说话,怕是对老人、小孩叮嘱最多的一句。
大家虽没喝水,也没有加水,但听着热情的招呼,心里都暖暖的,劲头也足足的。
来之前,做了点功课。
据说当初这条道路是由岭上苏氏一族苏继芳修建的,从岭上的官屋基到斜山岭头上有七里路,从斜山岭头到东堡岭脚周村有八记游斜山岭古道赵忠仁品读徽州/PIN DU HUIZHOU40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201902/VACATION TOUR里路,这便是当地人常说的“上七下八”。
上七下八,在不少古道大岭上都有这种说法,不知背后有什么讲究说辞?为方便行人歇脚,苏家修建道路时还利用山上的石头,在山路上建起了六座路亭。
不过,目前都已倒塌,只能看看遗迹了。
春分已过,春天的味道真是越来越浓。
徒步中,在朋友圈中发了几张古道实景:古道春风紧,催我到田家。
就有微友跟帖:只见古道不见春。
呵呵,是啊,我已将春天藏在了镜头里。
一路上,除了春风剪出了柳叶、黄檫泛起了春意,更有那蕨菜、马兰头早早地就在路边恭迎,桃花、三月枣(胡颓子)在枝间跃动,就连溪水也逐渐丰满起来,时不时地在眼前挂起了大大小小的瀑布。
类似长相思的诗1、梅蕊轻,雪蕊轻,梅雪天生不了情。
冰心秀骨明。
君泪盈,卿泪盈,未诉衷肠却远行。
断魂长短亭。
2、阴雨连,冷雨绵,花谢花飞又一年。
浮云何日闲。
忆亲颜,思亲颜,塞外斜山雁影寒。
月圆人未还。
3、花纷纷,雨纷纷,把酒花前又送春。
春归何处寻?
意也真,情也真,题罢新词泪满襟。
几人知我心?
4、春风追,夏风追,节季轮回苦苦摧。
家山又翠薇。
恨未归,久未归。
秋水长天枉自悲。
物同人已非。
5、桃花飞,李花飞,细雨绵绵碧柳垂。
红消绿又肥。
画娥眉,蹙娥眉,写罢新词寄与谁。
娇容一夜衰。
6、花离枝,叶离枝,萧瑟秋风断碧丝。
繁华有几时?
苦相思,长相思,入骨情迷恨未知。
闲愁捻入诗。
7、云茫茫,水茫茫。
北望家山万里长。
悠悠雁几行。
思高堂,念高堂。
诺里乡音染菊黄。
芊芊扰断肠。
8、灯阑珊,影阑珊。
冷案无香秋夜寒。
风敲月下弦。
见君难,恨君难。
自古深情不堪言。
提笔泪涟涟。
景物描写的作用阅读精选(1):景物描述的作用主要有:(1)写景衬托人物情绪;(2)写景点明时令、地点;(3)写景表现人物关系;(4)写景表现人物性格。
进行景物描述,就应注意以下几点:l、精细观察,抓住景物特征描述。
只有抓住特征写风景,才能做到真,“好让读者看完以后,闭上眼就立刻能想象出你所写的风景”。
(《契诃夫论文学》)2、要选好写景的时机和写景的角度。
契诃夫认为“风景描述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在它能像音乐或者由音乐伴奏的朗诵,向读者传达这样那样情绪的时候,才适宜,才不至于把局面弄糟。
”3、要体现地方色彩。
鲁迅指导青年作者时提出:“此刻世界环境不一样,艺术上也务必有地方色彩,庶不至于千篇一律。
”又说:“地方色彩,也能增画的美和力,自我生长其地,看惯了,或者不觉得什么,但在别地方的人,看起来是觉得十分开拓眼界,增加知识的。
”4、写景应渗透人物的感情。
写景不就应是自然主义的纯客观的描绘。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把境界分为“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
所谓“有我之境”即“物皆著我之色彩”,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作用于周围的自物景物,在所写的景物上直接渗透作者的感情。
5、采用比较方法写景。
如《祝福》的开头与结尾写祝福时的景色气氛,以乐景反衬祥林嫂的杯具,更增强了作品对旧社会的批判力量。
6、采用象征手法写景。
如高尔基的《海燕》,茅盾的《雷雨前》。
阅读精选(2):景物描述的作用有哪些?(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二)修辞手法的作用:(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4、比较:强调了……突出了……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三)句子含义的解答: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比较、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
《索溪峪的“野”》阅读题的答案优秀3篇《索溪峪的野》阅读题的答案篇一一、词语积累1.意念:念头,想法。
如:上课时,我只有一个意念:好好听讲。
2.赋予:交给(重大任务、使命等)。
如:建设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强国,是历史赋予我们的神圣使命。
3.绵亘:接连不断(多指山脉等)。
如:大别山绵亘于豫、皖、鄂三省的边界上。
4.倩影:美丽的身影(多指女子)。
5.婷婷玉立:形容美女身材细长或花木等形体挺拔。
(也作亭亭玉立)如:路旁那一株株白杨高耸、挺拔、婷婷玉立,分外醒目。
6.窈窕淑女:窈窕,(女子)文静而美好。
淑女,美好的女子。
7.恶作剧:捉弄耍笑,使人难堪。
如:同学之间切不可搞恶作剧的把戏。
8.荡涤:洗涤。
如:这里的山光水色,足以荡涤胸怀。
二、近反义词近义词:赋予--给予雕琢--雕刻万仞--万丈绵亘--绵延反义词:美--丑三、难句讲析于是,我感到从未有过的快慰,从未有过的清爽:索溪峪的野,荡涤着我的胸怀。
这是课文的最后一句,是全文的结语,总写索溪峪景观留给作者的感受:感到舒畅而慰藉、轻松而爽快,野趣使作者的胸怀像经过洗涤一样舒爽。
作者的感受,表达了他对索溪峪鬼斧神工、自然天成的瑰异景象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四、难段讲析课文第5自然段。
这一段写的是在索溪峪畅游,连人们也变野了。
这里的野,是不受约束的意思。
全段共三句。
第一句是总起句。
接下来一个长句从四个方面具体讲人变野了:文静的城里姑娘边走边啃玉米棒儿,老叟(老头儿)在石块间蹦来跳去,遇到山溪一行人赤脚趟水而过。
最后总写一句人们的野:在这幽美的环境中,人们全然没有了久居闹市惯有的庸俗之气,恢复了原本质朴的状态了。
这一段说明,大自然能改善人的心境、陶冶人的情操。
五、篇章学习本文先总叙再分叙,最后讲自己的感受。
本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全文总起,点出索溪峪的特点:野。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从山、水、野兽和游人四个方面分写索溪峪的野。
第三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讲作者的感受。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综合素质达标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第一部分:积累运用(30分)一、按要求完成练习。
(24分)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
(6分)山坳.(ào āo) 喷.泉(pèn pēn)拟.定(lǐnǐ) 焖.米饭(mèn mēn)苞.蕾(pāo bāo) 痱.子(fèi fēi)2.选择题。
(18分)(1)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增加草坪农作物B.遮盖衣柜软棉棉C.嘴唇斗蓬袖子D.逢隙瀑布谚语(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眉飞色.舞——和颜悦色.B.照章.办事——签字盖章.C.理直.气壮——心直.口快D.鼠目寸光.——春光.明媚(3)下列词语的构词方式不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黑白成败多少B.小心翼翼飘飘洒洒千里迢迢C.凉冰冰热腾腾红彤彤D.胆小如鼠骨瘦如柴情深似海(4)“蘩(fán)”字的意思最有可能与什么有关?( )A.工作繁忙B.动作敏捷C.关系密切D.草本植物(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写文章必须先确立中心,好像树木一样,它的根深了,枝叶才能茂盛。
B.本单元学习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中心意思来写的,是很好的范文。
C.在围绕一个意思表达时,没有必要将重要的部分写得详细、具体。
D.写作时要懂得从不同的方面或选取不同的事例来表达中心意思。
(6)下列句子不是比喻句的一项是( )A.爸爸仿佛不认识我似的瞪了我好一会儿。
B.开放的花朵仿佛姑娘美丽的笑脸。
C.弟弟成天在泥地里玩耍,成了一只泥猴。
D.放眼望去,一望无际的草原成了巨大的绿毯。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老马常常沉浸在过去的往事里。
B.我们要继承和发扬先辈的革命事业。
C.通过老师的引导,使我对科学产生了兴趣。
D.大坝挡住河水,水库形成了。
(8)张诚同学在《回乡下过年》一文中写了五件事:①外婆做了他最爱吃的年夜饭;②当教师的舅舅为他讲解太阳系的知识;③放烟花时跟表弟闹别扭;④小姨送他一支钢笔;⑤跟着妈妈四处拜年。
《索溪峪的野》阅读答案《索溪峪的野》阅读答案语文阅读理解在语文教学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它不仅是学生日常获取知识、信息重要方法,也是学生自身全面发展的必然需要和适应未来信息社会的必备技能。
一走进张家界索溪峪,脑子里一切意念便都净化了,单单地剩下一个字:野。
山是野的。
桂林太秀了,庐山太俊了,泰山太尊了,黄山太贵了――它们都已经“家”化了。
人工的雕琢,赋予的毕竟是人工的美,这种人工的美,是不能与索溪峪的山比美的`。
索溪峪的山,是天然的美,是野性的美。
这种美,是一种惊险的美:几十丈高的断壁悬崖拔地而起,半边悬空的巨石在山风中摇摇晃晃,游人仰头而掉帽,望石而惊心。
什么“一线天”,什么“百丈峡”,闻名就使人胆颤。
这种美,是一种磅礴的美:不是一峰独秀,也不是三五峰呼应,而是千峰万仞绵亘蜿蜒,“十里画廊”,“西海峰林”,令人浩气长舒。
这种美,是一种随心所欲、不拘一格的美:直插云天,敢戏白云,横拦绿水,敢弄倩影;旁逸斜出,则崛起巍巍“斜山”,抱伙成团,便高筑峰上“平原”,相对相依,宛如“热恋情人”,亭亭玉立,好似“窈窕淑女”……水是野的。
索溪象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它尤其爱跟山路哥哥闹着玩:一会儿手牵手,并肩同行;一会儿横铲一脚,将山路拦腰截断。
山路哥哥倒不十分害怕,它请树木大叔帮忙,五根大树往索溪身上一搭,反从索溪身上跨过去了。
山路哥哥还找石头弟弟帮忙,几块巨石一垫,山路便化成一条虚线,一跳一跳地从水中过去了。
山路还有更巧妙的办法,它在河床上垫一排大卵石,从水底下一个猛子扎过去。
这样的“路”,还可以过汽车。
我们到黄龙洞去,六过索溪水,解放牌卡车就是从这水下的卵石路上开过去的。
汽车吼叫着,车身摇晃着,水花四溅着,卵石挤碰着,我们的心也砰砰直跳……平生没走过这么“野”的路!在这样的山水间行走,我们也渐渐变得“野”了起来。
城里戴眼镜的姑娘,一边攀缘,一边大嚼着煮熟的玉米棒;年过花甲的老叟,在石块间蹦来跳去,温习着童年的功课。
家乡的“斜山”
我的家乡位于山东省潍坊市东南部,那里是一
望无际的平原。
而“斜山”就像一位巨人伫立在这
广袤无垠的平地之上,傲视着周边的那些平庸。
其实“斜山”的真正名字是峡山。
其北坡陡峭
嶙峋,南坡峡谷中嵌,故称峡山。
此山山形奇特,
位移形换,方位难定,潍河到此,七曲八弯,令人东西难辨,峡山又得一俗名“斜山”。
其海拔171米,山势雄伟,风光绮丽,象一只猛虎傍水而卧,因此又名为卧虎山。
登上山顶向四周极目远眺,三面平原,浩茫无边;一面汪洋,微波不兴。
没有任何阻碍,没有任何牵绊,尽可以实实在在的将脚下的这寻常世界看个究竟。
你不得不倾心于这种开阔磅礴的气象之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峡山有名,则与玉皇大帝有关。
峡山以东有个村子叫白家营,相传天上玉皇大帝的姥姥家就是这个村。
很早很早以前,白家营村的白家出了一个俊俏的姑娘,当婚之年,嫁到了高密谭家营的张家,生一男孩,取名玉皇。
玉皇落地不久,父母相继双亡,只好被送到姥姥家,跟着妗子过日子。
只是玉皇的妗子为人刻薄,待他不好,小玉皇冒着酷暑去割草,顶着严寒去拾柴。
一年又一年,玉皇长成了大人。
一个冬天的傍晚,玉皇拾柴回家又冻又饿,要妗子给烤烤火,吃点饭。
可妗子只给了他半碗猫食。
玉皇气愤的说:“妗子,我冻杀不烤打头火,饿死不吃猫剩食。
你就没想着有用得着我的那一天?”妗子冷笑回玉皇:“除非你卡主龙头不下雨。
”张玉皇气愤之下来到峡山修炼,受了千百般苦,终于成了百仙之首,坐了龙霄宝殿,被尊为玉皇大帝。
为求玉皇大帝保佑,人们在峡山之巅建起了玉皇庙,四时八节,虔诚拜祈。
峡山独立于平川之中,却并不寂寞,因为柔美的潍水始终环绕着他。
“潍水出琅邪箕县潍山”(《水经》),蜿蜒北上,纵贯潍坊中东部,两岸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浇灌着潍坊大地,养育了潍坊人民。
途径峡山时,更是百般留恋,造就了这一处青山秀水。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
大自然将她的所有毫无保留的赋予了这方土地,物华天宝,因而人杰地灵。
潍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老东夷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在这里不仅出土了7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磨盘,也出土了距今5000年前刻画于陶器上的古文字。
不
仅如此,在淮河两岸,自古至今,出现了很多政治名人和文化大家,如传说中的古代五帝之一的虞舜,孔子女婿、孔门弟子七十一贤之一的公冶长,显达西、东两汉的伏氏家族,经学家郑玄,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中共一大代表王尽美,著名作家王统照,著名诗人臧克家等等。
除了这些真真正正存在过的,还有一个刘伯温与峡山的传说。
峡山顶上紧挨玉皇庙不远处,有两个洞,一个叫八仙洞,一个叫做刘伯温洞,相传明朝开国军师刘伯温,为了避难,曾在这里隐居并得道成仙,留下了一段神秘而传奇的故事,流传至今。
当年朱元璋在起兵打天下时,文靠刘伯温、李善长出谋划策,武靠徐达、常遇春冲锋陷阵。
尤其是对料事如神的刘伯温更是言听计从。
洪武三年大封功臣时,朱元璋要封刘伯温为一品左丞相。
可是刘伯温己看透了朱元璋的为人,深知他专横跋扈,生性多疑,只能与其打天下,不能与其享天下。
同时李善长、胡惟庸等人也嫉妒他的才干。
因此,他坚决辞封不受,要求告老回乡。
朱元璋觉得反正基业己定,有没有他亦无关大局,也就顺水推舟,遂了他的意愿。
他云游天涯,辗转南北,走遍名山大川。
一日来到潍水边,看着一望无际的大平原上,突兀着一座奇峰,便登山一望,惊呼:“此宝地也,五百年后必现一大都邑。
”遂绕山一转,恰八仙正在此嬉玩,铁拐李见来人不凡,便用铁拐在八仙洞旁戳一山洞,邀刘伯温相邻而居,一同仙乐。
刘伯温大喜过望,便在山上住下,潜心修研玄易之学,写下了著名的预言《烧饼歌》。
现在峡山的刘伯温洞里,当年刘伯温修行时候留下的两首诗依然清晰:“争夺名利枉徒然,早起晚眠不得闲。
呕心沥血四十载,唯有峡山最留恋。
”“高山隐居三冬春,心雅性静无争纷。
但愿来生转世后,再作峡山洞中人。
”
经过上千年的文化积淀,现在峡山更是呈现出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智慧勤劳的峡山人民在1960年建成了山东最大的水库——峡山水库,素有“齐鲁第一库”之称。
地处潍河要冲的峡山水库,调节
江河径流,繁衍水产和改善生态环境,形成了
丰富的湿地资源,赋予了峡山区雄厚的自然资
源,有水皆湖,水落为洲的沼泽地貌特征,峡
山水库碧波万顷,浩无涯际,素以气象万千、
美丽富饶闻名天下。
这一带港汊迂回,丘峦突
兀,湖外有湖,湖中有岛,渔帆点点,芦叶青青,鱼跃水底,鸥鹭翔飞。
春秋四时景色不同,一日之中千姿百态。
寒风吹浪千里雪,既有北国风光的景色,又有江南水乡的韵味;落日西沉万顷金,与登泰山观日出异曲同工。
2007年,峡山区被划出昌邑,成为由潍坊直接管辖的峡山生态经济开发区,大力发展旅游业。
除了前面提到的玉皇庙和刘伯温洞,还有郑公祠、朱子祠、袁绍墓、潍水之战古战场遗迹、王母庙、财神庙、观音洞等一系列人文景观。
不仅
重修了栈桥,而且建造了峡山公园,现在还在计划建
设一座湿地公园——三河湿地。
除了供市民游玩,发
展旅游观光业以外,还有净化水库水质,提高水库水
位的作用。
三河湿地位于峡山湖南部,实施保护的湿
地总面积约为17.41平方公里。
三河湿地公园位于峡
山湖南段浅滩地段,规划总面积12万亩,总投资5000万元。
良好的水源条件促进了峡山渔业的发展,盛产大银鱼、小银鱼、鲤鱼、鲫鱼、鲢鱼、草鱼、鲇鱼、黄颡鱼、黑鱼等几十种野生淡水鱼,年产量6000吨以上,尤以柔若无骨、晶莹剔透的淡水银鱼最为著名。
峡山生态经济发展区作为潍坊市中心城区的“五大发展板块”之一,也具有无可比拟的区位优势。
它位于世界风筝之都潍坊市的东南部,经坊子区与市区连为一体,地处山东半岛的咽喉地带,东面与青岛相望,北部和昌邑交界,西部同安丘市接壤,南部毗邻高密、诸城两市。
南与日照相邻,向西经潍坊与济南相连,北临渤海,既靠近沿海城市又对接内陆,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区内胶济铁路和济青高速公路横贯东西,省道下小路纵穿南北,潍胶路环区而过,据潍坊市区40公里,据青岛市100公里,连接市区的潍峡一级公路、环区路和环湖观光道路正在建设,顺畅便捷的交通网络框架基本形成。
峡山区组建以来,按照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的根本要求,围绕“打好一张牌、做好三篇文章、培植一个增长点”的总体思路,着力打好生态牌,做好保护开发水资源、生态高效农业、水生态观光旅游三篇文章,加快发展高科技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努力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致力构筑布局合理、规划科学的生态高效农业、水生态旅游业、高科技产业、安全洁净的水源地“四大发展板块”,把峡山新区建设成青山碧水、绿树蓝天的新型生态文明城市,发
展成为本地人自豪、外地人向往的宜人居住地区,打造成潍坊的一颗明珠。
峡山是家乡的一张王牌,几千年的历史中它赋予了我们太多太多,今天我们只有好好地保护它,协助它继续施恩于后代子民,才是正确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