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量化评价主要矿产资源利用水平——以辽宁省铁矿为例

量化评价主要矿产资源利用水平——以辽宁省铁矿为例

量化评价主要矿产资源利用水平——以辽宁省铁矿为例
量化评价主要矿产资源利用水平——以辽宁省铁矿为例

湖南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湖南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之南,面积21万多平方公里。湖南黄金资源较丰富,开采历史悠久,始于战国,盛于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2年全省共产黄金32万两。1940年产金60296两,是解放前湖南历史上产量最高的一年。解放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矿储量增加较快,黄金生产迅速发展。 黄金资源现状湖南省金矿资源产地多,分布广,类型较齐全。岩金矿床主要分布在湖南北部地区,砂金矿床分布在湘、资、沅三水系中。截至1989年底,全省共发现金矿床(点)787处,其中金矿床77处,包括岩金矿床44处(大型1处,中型12处,小型31处),砂金矿床18处(大型1处,中型5处,小型12处),伴生金矿床10处(大型1处,中型4处,小型5处),共生金矿床5处(大型1处,中型3处,小型1处),分布在全省62个县(市)中。 - 截至1989年底,全省累计探明金矿储量268.720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136.752吨),占全国累计探明储量的5·55%,居第5位。全省保有储量为215.415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102.922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5·44%,居第5位。其中岩金保有储量71.319吨,砂金保有储量26.407吨,伴生金保有储量74.131吨,共生金保有储量43·558吨。已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为134.649吨,未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为80·766吨。据目前正在勘查的22个矿床预测,可获金矿储量85吨,其中‘‘八五”期间可新增金矿储量44吨。 黄金生产概况截至1989年底,全省已建黄金矿山20个,总生产能力为2175公斤/年,占有储量67·063吨,其中岩金矿山17个(大型1个,中型1个,小型15个),生产规模635吨/日,生产能力1610公斤/年,-砂金矿山3个(大型1个,小型2个),生产规模180万米s/年,生产能力565公斤/年。在建和“八五”拟建矿山9个,预计“八五”新增生产能力为1304公斤/年。 1989年全省黄金产量为2045公斤,居全国第9位,矿产金产量979公斤,居全国第9位。“八五”末期预计矿产金产量2383公斤。湘西金矿为年产黄金万两的矿山。 金矿地质特征湖南省地跨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系两大构造单元,构造复杂,地层发育齐全,岩相变化大,岩浆活动频繁、强烈,且岩石类型多,成矿条件较为有利。 湖南省境内含金地层在区域分布上有一定规律性,由北往南,由东至西控矿地层由老至新。变质热液型和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控矿地层为中晚元古界冷家溪群、板溪群和震旦系下统一套含火山碎屑的泥砂质沉积变质岩。微细浸染型金矿赋矿层位为泥盆系。次火山热液型金矿床主要赋存于石炭系、二叠系和侏罗系地层内。湖南最早出现的武陵、雪峰构造运动和加里东构造运动所形成的东西向构造隆起区和北东向构造隆起区,以及上述两组构造联合形成的弧形构造隆起区,是金矿集中分布的主要构造部位。受上述构造控制的成矿有利部位,主要是两组断裂交汇部位、多次活动的断裂带、深大断裂旁侧的次级断裂、构造线转弯的突起部位、背斜轴部或穹窿状隆起及背斜倾伏端的断裂带。湖南省岩浆活动,从雪峰期开始,不同期次、不同岩石类型的岩体广泛分布。除了变质热液型金矿和沉积岩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一般远离花岗岩类侵入体外,其它类型金矿,如岩浆热液型、次火山热液型金矿与岩浆侵入活动关系非常密切。长期的岩浆活动,为金矿成矿创造了有利条件。湖南省金矿主要成矿期是雪峰期和燕山期。

海南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海南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海南省北隔琼州海峡与广东省相望,是我国第二大岛,面积3.4万平方公里。 黄金资源现状海南省金矿地质工作始于1985年,几年来由于各系统地质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及群采业的发展,在海南岛陆续发现了一些金矿。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9年底,全省已发现金矿床(点)41处一分布在16个县(市)境内,其中金矿床6处,均为岩金矿床(中型5处,小型1处)。 截至1989年底,全省累计探明金矿储量16.955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12.005吨),占全国累计探旺储量的0.35 9/5,居第25位。全省保有储量为16.056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11.106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0.40 9,6,居第25位。保有储量均为岩金矿,均未被利用。据目前正在勘查的6个矿床预测,可获金矿储量37吨,其中“八五”期间新增金矿储量可达20吨,主要由土外山、抱板、富文、不磨等金矿提供。 黄金生产概况全省目前无正式生产矿山,均为群采,对金矿资源破坏较严重。“八五”期间拟建矿山3处,技改配套1处,生产规模350吨/日,新增生产能力684公斤/年。1989年全省产金72公斤,居全国第27位,矿产金产量72公斤,居全国第24位。1987年金产量最高,达到89.62公斤。“八五”末期矿产金产量预计达到333公斤。 金矿地质特征海南省地处环太平洋构造带,出露地层主要为古生界变质岩系和中生界白垩系,岩浆活动强烈,分布有海西、印支、燕山和喜山等四个旋回的侵入岩和喷出岩。东西向构造和北东向构造构成了海南岛的构造格架。岛内古生代地层及中生代断陷盆地及琼中、儋县两大岩体均呈北东向展布,但主要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多为近东西向,其次是北东向。海南岛金矿分布广泛,主要产在混合岩和古生界变质岩中,其次是中生界白垩系红色岩系及印支、燕山期花岗岩中,与断裂构造关系密切,多数金矿点出现在东西向及北东向主干断裂旁侧的次一级构造裂隙中。现已发现的金矿床其成因类型主要是变质热液和岩浆热液两类,工业类型为破碎带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及砂金。 1、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是岛内主要金矿类型,分布在昌江一东方县,严格受区域性戈枕断裂带控制。矿体主要赋存在该断层上盘北东向的次一级裂隙中,少数产在北西、南北或东西向裂隙中。围岩为眼球状、条纹条带状混合岩,一般以矿体为中心向外依次出现含金黄铁矿糜棱岩一含金硅化黄铁矿碎斑岩一弱硅化黄铁矿糜棱岩一正常混合岩。围岩蚀变有硅化、黄铁矿化、碳酸盐化等。矿体一般长150—250米,厚1—2.5米,平均品位2—20克/吨。本类型金矿床是80年代岛内发现的新型金矿床,具有规模大、品位富、易采易选的特点,典型矿床有抱板、土外山、二甲、不磨等金矿。 2、石英脉型以层间裂隙石英脉为主,典型矿床以定安县富文金矿为代表。矿区位于雷鸣盆地西北边缘与琼中复式花岗岩基的外接触带。矿体产于上白垩统报万群含钙质粉砂岩底部层间裂隙和花岗闪长岩内,产出形态有整合型和交叉型两种,以整合型为主,呈北北西向展布。主要矿层有两个,第一个层位是紫红色粉砂岩与钙质页岩的夹层,另一个层位为灰绿色长石石英砂岩。多数矿体走向在320—340。之间,倾向j匕东,倾角15—34。。矿脉长50一900米,厚度一般为0.15—0.30米,矿石平均品位金为17—38.5克/吨,镌80克/吨,铅2—4

台湾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台湾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台湾省位于祖国大陆架东南缘的海上,面积3.6万平方公里,是祖国第一大岛。它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临太平洋,是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金是台湾省的优势矿种之一。台湾采金历史悠久,历史上曾经是我国产金最多的省份之一。19世纪80年代,在基隆河上游和中央山脉的一些溪流就有小规模的民采砂金矿。此后,于1891年在铺设铁路时发现了基隆河砂金层,次年即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开采,1894年,在基隆河上游的台北九分首先发现了原生金矿,1895年发现了金瓜石大型金矿,1905年在第一长仁发现了铜金矿体,以后在金瓜石矿区又陆续发现了一些新的矿体。金瓜石金矿的发现,带动了台湾采金业的迅速发展。金瓜石矿床开采最盛时期,月处理矿石量达10万吨,曾为亚洲首屈一指的大型金矿山,金及副产铜的产量均曾居全国第一位。 台湾省含金石英脉及砂金分布广泛,已查明的金矿石量约为700万吨左右,平均品位在4.8克/吨左右,金矿储量主要集中在金瓜石一带,除金瓜石矿区外,尚未发现其它具工业开采价值的矿床。由于金瓜石金矿经几十年的开采,金矿保有储量日渐枯竭,目前仅余矿石量20余万吨,正由台湾金属矿业公司继续开采提炼,年产黄金5千余两。据报道,近年来,金瓜石矿区的找矿工作又有新的突破,台湾地质工作者在金瓜石矿区发现产于火山岩与沉积岩接触带中的含金石英安山岩沿着主断层面继续向南伸展,目前已初步查明金矿石总蕴藏量约为3千万吨,平均品位2克/吨。这一新发现}I起了台湾矿业界极大兴趣,正策划投资开采,古老的金瓜石金矿山将焕发出第二青春。台湾省1987年的黄金产量为208.28公斤。 台湾属于新生代(喜山期)地槽褶皱带,从东至西大致可以划分为东部海岸山脉优地槽、大南奥变质带、西部海岸山脉冒地槽、台彭坳陷四个带。在东部海岸山脉优地槽与大南奥变质带间是著名的台东大纵谷,是太平洋板块向西推移俯冲在亚洲大陆板块之下形成的板块缝合线。由于俯冲带上部受到挤压,俯冲角度变陡,近于直立。岛内断裂构造及褶皱构造发育,主要为一组呈北北东向的新华夏系平行构造。台湾省出露的最老地层为台东大南奥群变质岩系,时代为古生代一中生代,为一套变质基性火山岩建造一碎屑岩建造。台湾省广泛出露的是新生界地层,第三系以海相碎屑岩建造为主,夹有较多的火山岩及火山碎屑岩,第四系为现代松散砂砾层。台湾省侵入岩不发育,仅在大南奥群变质岩北部和南部分别有少量燕山期酸性岩和基性岩侵入,还有少量的喜山期超基性岩类出露在大纵谷之南。 台湾省金矿床主要有两种类型:一是产于第三系碎屑岩一火山岩接触带中的石英脉一浸染型金矿,主要产于台湾北部基隆火山岩分布区内的金瓜石、九分、武丹坑等地,其矿体赋存在第三系中新统都恋山组石英安山岩与大港口组砂页岩的接触破碎带中,金矿脉多呈不规则的扁豆状或圆筒状,系第四纪基隆火山岩浆侵入中新世砂岩与页岩中,经热液变质及接触作用形成硅化砂岩及石英安山岩而形成金矿。主要工业矿物有自然金、硫砷铜矿、黄铜矿、黄铁矿,伴生有方铅矿、辉锑矿、重晶石、明矾石、高岭石等。自然金粒度很大,肉眼可见,重达20两者不少,最大者达63公斤。自然金成色在700—900之间,矿石一般含金4.8克/吨,在金瓜石矿区曾发现含金20—1000克/吨的富矿段。另一种矿化类型是现代砂金矿,主要分布在台湾中央山脉地区的河谷或阶地上,如淡水矿区,金品位较低,通常在0.4克/米s以下,且规模较小,无法进行工业开采。 台湾省金矿的成矿时期主要是新生代,金矿的形成与板块俯冲所产生的新生代火山活动有着密切的关

【免费下载】我国主要矿产的分布情况

我国主要矿产的分布情况 一、我国矿产的总体概况。 初步评估,我国矿产资源潜在总值居世界第三位,20多种矿产 在世界上具有优势地位。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资源总量大、 配套程度较高的资源大国之一。 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总量较大,约占世界的12%, 仅次于美国和原 苏联,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58%,居世界第53 位。从这方面看,中国又是一个资源相对贫乏的国家。 二、我国主要矿产的分布情况。 (一)我国铁矿产的主要分布情况。 中国是铁矿资源总量丰富、矿石含铁品位较低的一个国家。目前已探 明储量的矿区有1834处,总保有储量矿石463亿吨,居世界第5位。中国铁矿资源有两个特点:一是贫矿多,贫矿出储量占总储量的80%;二是多元素共生的复合矿石较多。此外矿体复杂;有些贫铁矿床上部为 赤铁矿,下部为磁铁矿。 我国铁矿产的主要分布情况。 (1)东北地区铁矿东北的确铁矿主要是鞍山矿区,它是目前我国 储量开采量最大的矿区,大型矿体主要分布在辽宁省的鞍、本溪,部分 矿床分布在吉林省通话附近。鞍山矿区是鞍钢、本钢的主要原料基地。 (2)华北地区铁矿主要分布在河北省宣化、迁安和邯郸、邢台地 区的武安、矿山村等的地区以及内蒙和山西各地。是首钢、包钢、太钢 和邯郸、宣化及阳泉等钢铁厂的原料基地。

(3)中南地区铁矿中南地区铁矿以湖北大冶铁矿为主,其他如湖南的湘潭,河南省的安阳、舞阳,江西和广东省的海南岛等地都有相当规模的储量,这些矿区分别成为武钢、湘钢及本地区各大中型高炉的原料供应基地。大冶矿区是我国开采最早的矿区之一,储量比较丰富。矿石主要是铁铜共生矿,铁矿物主要为磁铁矿,其次是赤铁矿,其他还有黄铜矿和黄铁矿等。 (4)华东地区铁矿华东地区铁矿产区主要是自安徽省芜湖至江苏南京一带。此外还有山东的金岭镇等地也有相当丰富的铁矿资源储藏,是马鞍山钢铁公司及其他一些钢铁企业原料供应基地。 (5)其他地区铁矿除上述各地区铁矿外,我国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各省,如四川、云南、贵州、甘肃、新疆、宁夏等地都有丰富的不同类型的铁矿资源,分别为攀钢、重钢和昆钢等大中型钢铁厂高炉生产的原料基地。 (二)我国铁矿产的主要分布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铜矿较多的国家之一。总保有储量铜6243万吨,居世界第7位。但是我国铜矿资源总储量大、矿床规模小。这个庞大的铜矿储量数字中,大部分为小型规模铜矿床,铜储量产过十万吨的大型铜矿床数量并不多。 我国铜矿产的主要分布情况。 我国铜矿分布广泛,除天津、香港外,包括上海、重庆、台湾在内的全国各省(市、区)皆有产出。已探明储量的矿区有910处。江西铜储量位居全国榜首,占20.8%,西藏次之,占15%;再次为云南、甘

我国黄金矿产及尾矿处理方法调研报告范本

目录 1.前言 (2) 2.我国黄金生产现状 (2) 3.黄金采选及冶炼工艺 (3) 4.黄金尾矿的处理处置 (4) 4.1尾渣处理 (4) 4.1.1尾矿库堆存 (4) 4.1.2焚烧法 (5) 4.1.3自然降解法 (6) 4.2尾液处理 (7) 4.2.1尾液的综合回收 (7) 4.2.2尾液的净化 (7) 5.结语 (7)

我国黄金矿产及尾矿处理方法调研报告 江珊 中国新型环保工程材料应用研究院 摘要:介绍了黄金矿产的历年产量及采选、冶炼工艺。研究比较了目前黄金尾矿的处理及综合利用方法,为我国尾矿的处理提供重要参考,提升尾矿等大宗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 关键词:黄金矿产;尾矿;氰化提金;处理处置 1.前言 中国金矿资源比较丰富,总保有储量金4265吨,居世界第7位。我国金矿分布广泛,除市、特别行政区外,在全国各个省(区、市)都有金矿产出。已探明储量的矿区有1265处。已探明的金矿储量相对集中于我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全国共有7个岩金生产基地,分别是胶东、小岭、燕辽—大青山、辽吉东部、清黔桂三角区、鄂皖赣三角区、北部,其中、、、四省保有储量约占岩金储量的46%以上;省岩金储量接近岩金总储量的1/4,居全国第1位。砂金主要分布于,占27.7%,其次为占21.8%,两省合计几乎占砂金保有储量的一半。 我国伴生金储量占全国金矿总储量的28%,绝大部分来自铜矿石,少量来自铅锌矿石,主要集中于、、、、五省,约占伴生金储量的67%,其中居第1位。伴生金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其储量所占比例,大于世界伴生金的平均数,所以伴生金是中国金矿资源的一大特点[1]。 金矿成矿时代的跨度很大,从距今约28亿年左右的太古宙开始,一直到第四纪都有金矿形成。但56%的金矿储量集中在前寒武纪,其次为中生代和新生代金矿储量,占总储量的36%,古生代的金矿相对较少,只占5.7%。 2.我国黄金生产现状 2014年,全国黄金产量完成451.799吨,比2013年增加23.636吨,同比增长5.52%。其中,黄金矿产金完成368.364吨,比2013年同期增长4.96%;有

广东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广东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广东省位于我国南部,濒临南海,面积18万多平方公里。广东金矿分布广泛,开采历史悠久,成矿地质条件较优越,已相继查明了一批金矿床,特别是“六五”期间河台大型金矿床的发现,使广东成为我国新的重要黄金生产基地。 黄金资源现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9年底,全省已发现金矿床(点)490处,分布在45个县(市)境内,其中金矿床43处,包括岩金矿床25处(特大型1处,中型5处,小型19处),砂金矿床7处(中型1处,小型6处),伴生金矿床6处(中型2处,小型4处),小型共生金矿床5处。 截至1989年底,全省累计探明金矿储量63.665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58.530吨),占全国累计探明储量的1.32%,居第20位。全省保有储量为51.885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49.611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1.31%,居第21位,其中岩金保有储量39.700吨,砂金保有储量8.071吨,伴生金保有储量4.996吨。据目前正在勘查的16个矿床预测,可获金矿储量63吨,其中“八五”期间新增金矿储量可达38吨,主要来自河台、东坑、九龙等矿。 黄金生产概况截至1989年底,全省建成岩金生产矿山2个,生产规模260吨/日,生产能力375公斤/年。目前在建岩金矿山3个,“八五”期间拟建岩金矿山3个,预计“八五”期间新增生产能力为920公斤/年。1989年全省黄金产量为90公斤,居全国第26位,矿产金产量189公斤,居全国第19位。预计“八五”末期矿产金年产量将达1194公斤。 金矿地质特征广东省金矿主要分布在粤西及粤西北地区,占72.1 %;其次是粤中地区,占18.3%;粤北地区占5.2 %;粤东地区占4.4%。集中在粤西云开隆起区与粤中凹陷区的过渡带附近。新华夏系北北东向区域性深大断裂带控制了金矿带的分布。在东西向断裂带或北西向断裂带的交汇部位,往往是金矿床(点)的密集区。原生金矿分布在震旦系地层中的占28%,寒武系地层中占30.8%,泥盆系地层中占18.6 %,石炭系地层中占10.2 %,其他时代地层中占12.4 %,6。 广东省金矿类型主要有石英脉型、蚀变岩型、伴(共)生金及砂金;次要类型有矽卡岩型、沉积变质岩型等,但只见金矿化,没有成型金矿床。最近又发现了微细浸染型金矿。 1、蚀变岩型金矿占全省金矿床(点)的9 %,严格受区域性断裂构造的控制,围岩多为混合岩化岩石和花岗岩类岩石,金矿体直接产于构造千糜岩带或构造挤压破碎带内,如河台、新州、庞西洞等金(银)矿。矿化强度与岩石蚀变强度成正比。围岩蚀变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金品位一般为1—31克/吨。 2、石英脉型金矿占全省金矿床(点)的24%。各时代地层和不同岩性均有产出,但以震旦一寒武系地层及硅铝质岩性为主。矿脉多为复脉细脉带及网脉型,极少呈单脉产出。围岩蚀变以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及黄铁矿化为主,金多为明金,金品位一般在0.5—16克/吨。 3、伴生金矿多与铅锌、毒砂、钴、钨、黄铁矿等矿床伴生,金属矿物以硫化物最为常见,主要的金矿物为自然金、银金矿、碲金矿等,金品位不高,一般在1克/吨以下,如大宝山铁一多金属伴生金,凡口铅锌矿伴生金、锯板坑钨锡矿伴生金等。 4、砂金矿主要分布在粤西云开山区的封开、怀集、德庆、连山等县,主要为

辽宁省黄金矿产资源

辽宁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辽宁省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的南部,南临黄海和渤海,面积15万多平方公里。 黄金资源现状截至1989年底,全省共发现金矿床(点)303处,其中金矿床80处,包括岩金矿床55处(大型4处,中型17处,小型34处),砂金矿床21处(中型5处,小型16处),伴生金矿床4处(中型1处,小型3处),分布在32个县(市)。 截至1989年底,全省累计探明金矿储量173.408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128.726吨),占全国累计探明储量的3.58%,居第13位。全省保有储量为101.098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67·467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2.55%,居第15位,其中岩金保有储量73.377吨,砂金保有储量18.520吨,伴生金保有储量9·201吨。已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为87.675吨,未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为13.423吨。据目前正在勘查的31个矿床预测,可获金矿储量175吨,其中“八五”期间新增金矿储金可达144吨,主要由阜新排山楼,凌源柏杖子、朝阳大庙、建昌南大线等金矿提供。 黄金生产概况截至1989年底,全省已建黄金矿山32个,总生产能力为5568公斤/年,占有储量101.799吨,其中岩金矿山28个(大型1个,中型1个,小型26个),生产规模为2785吨/日,生产能力5’217公斤/年,砂金矿山4个(中型2个,小型2个),生产规模187万米。/年,生产能力351公斤/年。在建及‘‘八五”期间拟建矿山35个,预计“八五”新增生产能力为4230公斤/年。 1989年全省黄金产量为9831公斤,居全国第2位,矿产金产量为3179公斤,居全国第5位。“八五”末期预计矿产金产量为5634公斤。 全省年产黄金万两的县(市)有3个,即北票、清原、凤城。年产黄金万两的矿山1个,即五龙金矿。 金矿地质特征辽宁省主体位于华北地台北缘东段,区内地层出露齐全,太古宇辽东的鞍山群与辽西的建平群都遭受了区域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其原岩均为一套以超基性一基性一中酸性火山岩为主的.火山一沉积岩系,是辽宁省金矿的重要矿源层。下元古界辽河群变质岩系原岩为多次海底火山喷发一海相沉积建造,也是辽宁省金矿的重要含金层位。中生界侏罗系出露较为广泛,为一套湖泊相、河流相及陆地火山堆积相地层,受构造断陷盆地控制,伴随中酸性火山岩有火山一次火山岩型金矿产出。第四系陆相碎屑堆积层中产有现代砂金矿。 辽宁省主要金矿床均集中分布于辽西内蒙地轴、宽甸隆起区。这三个地区均出露前震旦纪变质岩系, 山海关隆起区、辽东靖宇一铁岭隆起区和辽南营口一已知主要金矿床(点)的分布受长期活动的北东东向 深大断裂控制。如辽西的北票一凌源成矿带,严格受北票一承德大断裂、开原一赤峰深大断裂制约,有沙金沟、二道沟、东五家子、康家湾、长皋等金矿产出;辽北的清原一抚顺成矿带受浑河大断裂制约,有景家沟、线金厂、下达堡等金矿产出;辽南的庄河一岫岩成矿带与鸭绿江成矿带,受鸭绿江大断裂与郯庐大断裂制约,有五龙、四道沟、白云、隈子等金矿产出。这些深大断裂或大断裂对金矿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矿化多发生在次一级断裂与羽状断裂之中。 辽宁省岩浆活动频繁,岩石类型由超基性一基性一中性一酸性一碱性岩均有,可分为前寒武纪、加里东、海西、印支、燕山五期活动,产状复杂,岩基、岩株、岩枝等均有出现。前寒武纪岩浆岩以混合花岗 lu、f、.。口目¨.位.甘古

湖南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湖南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作者:————————————————————————————————日期: 2

湖南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湖南省位于长江中游,洞庭湖之南,面积21万多平方公里。湖南黄金资源较丰富,开采历史悠久,始于战国,盛于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2年全省共产黄金32万两。1940年产金60296两,是解放前湖南历史上产量最高的一年。解放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金矿储量增加较快,黄金生产迅速发展。 黄金资源现状湖南省金矿资源产地多,分布广,类型较齐全。岩金矿床主要分布在湖南北部地区,砂金矿床分布在湘、资、沅三水系中。截至1989年底,全省共发现金矿床(点)787处,其中金矿床77处,包括岩金矿床44处(大型1处,中型12处,小型31处),砂金矿床18处(大型1处,中型5处,小型12处),伴生金矿床10处(大型1处,中型4处,小型5处),共生金矿床5处(大型1处,中型3处,小型1处),分布在全省62个县(市)中。 - 截至1989年底,全省累计探明金矿储量268.720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136.752吨),占全国累计探明储量的5·55%,居第5位。全省保有储量为215.415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102.922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5·44%,居第5位。其中岩金保有储量71.319吨,砂金保有储量26.407吨,伴生金保有储量74.131吨,共生金保有储量43·558吨。已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为134.649吨,未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为80·766吨。据目前正在勘查的22个矿床预测,可获金矿储量85吨,其中‘‘八五”期间可新增金矿储量44吨。 黄金生产概况截至1989年底,全省已建黄金矿山20个,总生产能力为2175公斤/年,占有储量67·063吨,其中岩金矿山17个(大型1个,中型1个,小型15个),生产规模635吨/日,生产能力1610公斤/年,-砂金矿山3个(大型1个,小型2个),生产规模180万米s/年,生产能力565公斤/年。在建和“八五”拟建矿山9个,预计“八五”新增生产能力为1304公斤/年。 1989年全省黄金产量为2045公斤,居全国第9位,矿产金产量979公斤,居全国第9位。“八五”末期预计矿产金产量2383公斤。湘西金矿为年产黄金万两的矿山。 金矿地质特征湖南省地跨扬子准地台与华南褶皱系两大构造单元,构造复杂,地层发育齐全,岩相变化大,岩浆活动频繁、强烈,且岩石类型多,成矿条件较为有利。 湖南省境内含金地层在区域分布上有一定规律性,由北往南,由东至西控矿地层由老至新。变质热液型和岩浆热液型金矿床控矿地层为中晚元古界冷家溪群、板溪群和震旦系下统一套含火山碎屑的泥砂质沉积变质岩。微细浸染型金矿赋矿层位为泥盆系。次火山热液型金矿床主要赋存于石炭系、二叠系和侏罗系地层内。湖南最早出现的武陵、雪峰构造运动和加里东构造运动所形成的东西向构造隆起区和北东向构造隆起区,以及上述两组构造联合形成的弧形构造隆起区,是金矿集中分布的主要构造部位。受上述构造控制的成矿有利部位,主要是两组断裂交汇部位、多次活动的断裂带、深大断裂旁侧的次级断裂、构造线转弯的突起部位、背斜轴部或穹窿状隆起及背斜倾伏端的断裂带。湖南省岩浆活动,从雪峰期开始,不同期次、不同岩石类型的岩体广泛分布。除了变质热液型金矿和沉积岩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一般远离花岗岩类侵入体外,其它类型金矿,如岩浆热液型、次火山热液型金矿与岩浆侵入活动关系非常密切。长期的岩浆活动,为金矿成矿创造了有利条件。湖南省金矿主要成矿期是雪峰期和燕山期。

浙江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浙江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浙江省位于我国东南部,濒临东海,面积10万多平方公里。该省采矿历史悠久,据地方志记载,明嘉靖年间丽水地区曾年产白银9万两。但黄金地质工作开展比较晚,到目前为止,已探明的几处独立金矿床,都是近十余年工作的结果。 黄金资源现状截至1989年底,全省共发现金矿床(点)30处,其中金矿床16处,包括岩金矿床11处(中型1处,小型10处),小型伴生金矿床5处,分布于21个县(市)。 截至1989年底,全省累计探明金矿储量55.351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34 480吨),占全国累计探明储量的1.14%,居第23位。全省保有储量42.516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27.104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1.07%,居第24位,其中岩金保有储量36.866吨;伴生金保有储量5.660吨。已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为36.548吨,未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为5.968吨。据目前正勘查的6个矿床预测,可获金矿储量13吨,其中“八五”期间新增金矿储量3吨。 黄金生产概况截至1989年底,全省已建黄金矿山6个,皆为岩金矿山(中型1个,小型5个),生产规模740吨/日,生产能力1185公斤/年,占有储量19.855吨。 1989年全省黄金产量为647公斤,居全国第17位,矿产金产量875公斤,居全国第10位。“八五”末期预计矿产金产量为990公斤。 金矿地质特征浙江地处我国东部新华夏系一级隆起构造带上,介于秦岭、南岭两个东西向复杂构造带之间。各时代地层发育齐全,以绍兴一江山深断裂带为界分为浙西北及浙东南两个区域。元古宇、古生界在浙西北区广泛发育;浙东南区除元古宇变质岩外,绝大部分为中生代火山沉积岩系。侵入岩以燕山期最发育,多呈岩株或岩枝产出。岩性从酸性、中酸性至基性、超基性及碱性皆有,而以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类分布最多。 浙江省金矿床主要类型有: 1、产于元古宇双溪坞群变细碧一角斑岩中的金矿如绍兴中岙金矿。金主要赋存于石英脉或硅化破碎带中。 2、产于元古宇双溪坞群混合石英闪长岩中的金矿如诸暨璜山金矿等。 3、产于元古宇陈蔡群黑云斜长片麻岩及中生界火山岩中的变质热液叠加火山热液改造型金矿如遂昌银坑山金矿等。 4、产于中生界上休罗统流纹一英安质晶屑熔结凝灰岩、晶屑凝灰岩中的金矿矿化往往产于断裂带或爆破角砾岩筒中,矿化类型有石英脉型、蚀变岩型等,如龙泉八宝山金矿等。 浙江金(银)矿主要分布在以下三个地区: 1、江山一绍兴深断裂带的北西侧、扬子准地台东南边缘,金矿化主要赋存在元古宇双溪坞群浅变质岩和基性火山岩中,多受断裂控制,如西裘、中岙等金矿。 2、江山一绍兴深断裂带与丽水一余姚深断裂带之间的龙泉一诸暨元古宇陈蔡群古老基底隆起带。该区变质岩零星出露,外围有上侏罗统磨石山组火山岩分布,在其接触部位断裂、破火山构造、火山洼地、火山通道发育,银坑山、八宝山等金矿床分布在本区内。

黄金矿产及尾矿处理方法调研报告

黄金矿产及尾矿处理方 法调研报告 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

目录

我国黄金矿产及尾矿处理方法调研报告 江珊 中国新型环保工程材料应用研究院 摘要:介绍了黄金矿产的历年产量及采选、冶炼工艺。研究比较了目前黄金尾矿的处理及综合利用方法,为我国尾矿的处理提供重要参考,提升尾矿等大宗废弃物的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水平。 关键词:黄金矿产;尾矿;氰化提金;处理处置 1.前言 中国金矿资源比较丰富,总保有储量金4265吨,居世界第7位。我国金矿分布广泛,除上海市、香港特别行政区外,在全国各个省(区、市)都有金矿产出。已探明储量的矿区有1265处。已探明的金矿储量相对集中于我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全国共有7个岩金生产基地,分别是胶东、小秦岭、燕辽—大青山、辽吉东部、清黔桂三角区、鄂皖赣三角区、新疆北部,其中山东、河南、陕西、河北四省保有储量约占岩金储量的46%以上;山东省岩金储量接近岩金总储量的1/4,居全国第1位。砂金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占%,其次为四川占%,两省合计几乎占砂金保有储量的一半。 我国伴生金储量占全国金矿总储量的28%,绝大部分来自铜矿石,少量来自铅锌矿石,主要集中于江西、甘肃、安徽、湖北、湖南五省,约占伴生金储量的67%,其中江西居第1位。伴生金在我国占有重要地位,其储量所占比例,大于世界伴生金的平均数,所以伴生金是中国金矿资源的一大特点[1]。

金矿成矿时代的跨度很大,从距今约28亿年左右的太古宙开始,一直到第四纪都有金矿形成。但56%的金矿储量集中在前寒武纪,其次为中生代和新生代金矿储量,占总储量的36%,古生代的金矿相对较少,只占%。 2.我国黄金生产现状 2014年,全国黄金产量完成吨,比2013年增加吨,同比增长%。其中,黄金矿产金完成吨,比2013年同期增长%;有色副产金完成吨,比2013年同期增长%。连续八年蝉联世界第一黄金生产国。 2014年,我国黄金行业产业持续调整,产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产量排名前十名的黄金集团累计完成黄金成品金产量和矿产金产量分别为吨和吨,比2013年同期分别增长%和%,分别占全国的%和%。矿产金排名前十的黄金企业依次为:中国黄金集团公司、、、山东有限公司、湖南黄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埃尔拉多黄金公司(中国)、云南黄金矿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中矿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灵宝黄金股份有限公司、灵宝金源矿业股份有限公司。 我国黄金产量历年数据如下表所示,

四川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四川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四川省位于我国西南,地跨青藏高原东缘和四川盆地,面积约56万多平方公里。本省采金历史悠久,据记载,早在先秦时期即有人在茂县、荣经等地淘采砂金,清末民初采金渐盛,抗战时期采金达到高潮。许多地质前辈曾先后在嘉陵江流域及西康地区进行过金矿资源调查,当时黄金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比重,1941年产金2008.687公斤,为历史最高年产量。、 本省金矿资源丰富,区内绝大部分水系具有砂金矿化,岩金矿化也广泛分布在高原区及盆地周围,尤其川西地区几乎县县产金。省内金矿地质工作起步晚,至70年代末,仅发现了一些小型矿床,且工作程度低。进入80年代后,金矿地质工作发展迅速,首先在川北地区发现和勘查了一批大中型砂金矿床,使本区成为“川陕甘金三角”的重要组成部分。80年代后期又实现了川西地区岩金工作的新突破。 黄金资源现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89年底,全省已发现金矿床(点)401处,分布在79个县(市)境内,,其中金矿床109处,包括岩金矿床33处(大型4处,中型11处,小型18处),砂金矿床71处(大型8处,中型36处,小型27处);伴生金矿床5处(中型3处,小型2处)。 截至1989年底,全省累计探明金矿储量181.353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72.427吨),占全国累计探明储量的3.75%,居第9位。全省保有储量为158.369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69.070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4.00 9/5,居第8位,其中岩金保有储量28.014吨,砂金保有储量119.534吨,伴生金保有储量10.821吨,已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为69.820吨,未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为88.549吨。据目前正在勘查的38个矿床预测,可获储量247吨,其中“八五”期间可新增金矿储量124吨,包括岩金79吨,主要来自东北寨、小街、金洞沟等矿,砂金45吨,主要来自虎跳、盘龙、龙凤、刘营等矿。 黄金生产概况自1984年白水金矿建成投产以后,本省黄金工业发展迅速。截至1989年底,全省已建成黄金生产矿山17个,总生产能力为547公斤/年,占有储量为43.990吨,其中小型岩金矿山3个,生产规模为75吨/日,生产能力65公斤/年,砂金矿山14个(大型1个,中型4个,小型9个),生产规模为785万米s/年,生产能力482公斤/年。目前在建矿山1个,“八五”拟建矿山21个,预计“八五”期间新增生产能力为2516公斤/年。 1989年全省黄金产量为1292公斤,居全国第14位,矿产金产量719公斤,居全国第12位。白水金矿为产金万两以上的矿山。全省有7D余个县(市)产金,主要产金县(市)有青川、广元、平武、江油、白玉、康定等。预计“八五”末期,全省矿产金年产量达1923公斤。 金矿地质特征四川省地跨扬子准地台、松潘一甘孜褶皱系两个大地构造单元,大致以龙门山一安宁河为界,分为东西两区。东部四川盆地,地形平缓,构造简单,岩层分布稳定。西部川西高原,经历了强烈下沉和剧烈的褶皱变动,岩层普遍变质,火山活动频繁,侵入规模较大,是构造活动地区。龙门山至西昌一带,以前震旦纪花岗岩为基础,长期屹立于三叠纪以前的大海中,时隐时显,构成四川东西两区的地质分界。这里断裂发育,构造活动的长期断承性使本区具有多期岩浆活动。由于四川全境地质构造的复杂多样,为金矿的形成和赋存提供了有利条件。 四川省金矿类型主要有:(1)产于太古宙一元古宙绿岩带中的石英脉一蚀变岩型金矿,如黄金坪、三r家村。(2)产于碳酸盐岩、碎屑岩中的微细浸染型金矿,如东北寨、丘洛。(3)产于碳酸盐岩中的脉状金矿,如耳泽、偏岩子。(4)产于变碎屑岩

探讨我国的黄金矿产资源和地质勘查的形式

探讨我国的黄金矿产资源和地质勘查的形式 摘要:黄金在国际贸易交流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随着世界对黄金需求量的逐渐增大,它也成为一种比较稀缺的矿产资源,对它的勘查和储备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重点论述了我国黄金矿产资源的分布状况和总体特点,同时对黄金地质勘查的情况做出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一些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黄金矿产资源现状特点地质勘查主要形式 在当今社会,黄金具有重要的流通价值,它兼具货币属性和商品属性,是国家非常重要的资源之一。古今中外人们都对黄金的储备工作非常重视。黄金的流通性能极佳,它本身更是具有无可代替的保值特点,可以为国家货币信用体系的稳健运行奠定良好的基础,以确保国家财政的安全性。 1、我国黄金矿产资源的分布现状和特点 总体来说,我国的黄金矿产资源分布范围还是比较广的,基本上在各个省区都有黄金矿产资源的分布,探明的总储量也比较可观。但是从现阶段的分布情况来看,东部地区的黄金矿产资源分布范围比较广泛,种类也比较齐全,这就为经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黄金的种类有很多种,产区也不尽相同,例如砂金的产地主要是东北地区的北东部边缘地带,有色金属的主要产区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我国的黄金矿产资源中,岩金矿占的分量最大,其次就是伴生金,2007年我国已经探明的黄金资源的总量是5541.3吨,有65%的岩金,10%的砂金,伴生金所伴生的有色金属多为铜、铅、锌等。在我国,黄金矿产资源以小型的金矿床为主,占全部矿床数量的87.63%左右。我国的中型金矿床的数量有154个,中型矿的黄金资源的储备量比较大,约占总量的9.82%左右,而大型的金矿床的数量最少。黄金矿产资源的矿床规模大小与开采的技术条件对黄金的开采程度和数量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和影响。 经济的发展增强了社会对黄金资源的需求,又提高了黄金矿床的开采技术。就目前的开采状况来说,我国的金矿开采形式多为地下开采,难度比较大,想要实现高产就要投入高水平的科技力量。黄金矿产的开采形式主要取决于矿床的特点和性质。我国的矿床多是一些脉状矿床,总体的变化情况十分多样,品位也有很大的差异性,矿体的厚度很小,在开采的过程中还是比较复杂的,所以和其他的国家相比,虽然我国的黄金储量比较多,但是产量却比较少。近些年,难以开发的金矿资源已经在生物预氧化技术的广泛应用中得到了很大规模的开发,为保证我国的黄金产量和质量提供了有力的科技支撑。 黄金的产量迅猛增长,对其进行合理的规范也是一项重要的管理措施,黄金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具有体系化和制度化的特征,在稳步发展的基础上形成了六大黄金集团有限公司。对于科技应用方面,黄金行业也是大力引进先进的技术,现代化的装备技术为黄金的开采提供了很多便利的条件,在这一过程中黄金开采程序还加强了清洁环保技术的应用,使矿区周边的环境达到了一定的和谐程度。 2、我国黄金矿产资源地质勘查的主要形式 我国黄金矿产资源的地质勘查程度在世界上还处于比较低端的水平,黄金资源短缺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 我国的黄金矿产种类非常多,但是在对黄金的勘查方面做的工作远远不够,存在很多技术上的问题。金矿资源在勘查地质方面具有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地质勘查工作的技术投入不够,在对很多重点区域的勘查工作上没有

小秦岭地区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小秦岭地区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小秦岭金矿带位于陕西省东部和河南省西部,主要由小秦岭、崤山、熊耳山三个矿田组成,面积约1.万平方公里。 八十年代本区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金矿地质勘查和研究工作,取得了可喜的进展。除原探明的文峪、耄寨峪大型金矿床外,又新探明了四范沟、畎湖、灵湖、上宫、星星印、瑶沟等一批大中型金矿床。抢马、a鸦岔、东闯、文峪等矿区的储量又有了较大增长,其中东闯已发展成为大型金矿床,并可望继续扩大。/、秦岭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黄金生产基地之一。 一、金矿资源概况 目前,区内已发现金矿床(点)163处,其中岩金矿床55处(大型7处,中型20处,小型28处),毛金矿床4处(中型1处,小型3处),小型伴生金矿床1处。 截至1989年底,本区累计探明金矿储量348.348吨(上平衡表储量194.115吨),其中岩金343.077 w(上平衡表储量190.344吨),砂金4.717吨(上平衡表储量3.217吨),伴生金0.554吨;保有储量268.146吨,其中岩金263.496吨,砂金4.717吨,伴生金0.25吨。目前区内正在勘查的矿床预获储量在300吨e上,预计“八五”期间新增储量204.5吨。 目前区内已建成黄金生产矿山40处,总生产规模为5955吨/日,生产能力为10444公斤/年,占有差金保有储量234.666吨;在建矿山5处,建设规模为600吨/日,建设能力为717公斤/年;在扩建矿山4处扩建规模为650吨/日,扩建能力为1070公斤/年。“八五”期间,本区拟建矿山6处,其中岩金矿山4处拟建规模为300吨/日,拟建能力为429公斤/年;砂金矿山2处,拟建规模为174万立方米/年,拟建能,为257公斤/年;拟扩建矿山13处,扩建规模为2050吨/日。预计“八五”末期,本区将形成岩金8755”/日、砂金95万立方米/年的生产规模,年生产黄金能力15459公斤。 二、金矿地质特征 小秦岭金矿带位于华北地台西南缘,属豫西断隆区。 金矿赋存主岩是太古宇太华群变质岩和元古宇熊耳群火山岩。太华群变质岩系分上、下亚群(沈阳j矿所,1985)。下亚群主要由斜长角闪岩组成,上亚群主要由石英岩、长石石英砂岩、磁铁石荚岩、角闪岩黑云变粒岩、少量大理岩组成。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岩一沉积岩,变质程度为角闪岩相,形成时代为24—2亿年,属晚太古代产物。太华群下亚群是本区金矿的主要矿源层,控制着成矿范围、规模和类型。熊耳i主要由玄武安山岩、安山岩、英安岩、流纹岩夹火山碎屑岩组成,其中中性一中基性岩性段为熊耳山地I的主要矿化层位。 区内主体构造线为近东西向,其次为北东向。小秦岭金矿田主要受近东西向褶皱断裂控制,熊耳山:矿田主要受近东西向与北东向两组断裂控制,崤山金矿田受北西向断裂控制。 该区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活动较为强烈,与金矿不仅在空间上相伴产出,且有密切的成生联系。 1、小秦岭金矿田位于豫陕交界的灵宝、潼关一带,面积约900平方公里,其主要地质特征为: (1)赋矿围岩为上太古界太华群中深变质岩系(称绿岩带)。 (2)矿区构造总体为一复式倒转背斜,近东西向断裂广泛发育,表现为强片理化的糜棱岩带,多呈j

湖北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湖北省黄金矿产资源概况 湖北省位于长江中游,面积约18万多平方公里,地势大致呈三面高,中央低,向南敞开的不完整盆地。湖北省黄金地质和生产建设工作起步较晚,只是近年来在鄂东南发现了矽卡岩铜铁矿中的共生金后,才有较快的进展。目前,金矿地质工作还处于找矿研究阶段,但金矿的潜在储量十分可观,有望形成新的黄金生产基地。 黄金资源现状截至1989年底,全省共发现金矿床(点)80处,其中金矿床50处,包括岩金矿床26处(中型3处,小型23处),砂金矿床6处(中型1处,小型5处),伴生金矿床13处(特大型1处,中型4处,小型8处),共生金矿床5处(大型2处,中型2处,小型1处),分布在21个县(市): 截至1989年底,全省累计探明金矿储量205.881屯(其中上平衡表储量174.232吨),占全国累计探明储量的4.25%,居笫8位。全省保有储量为187.608吨(其中上平衡表储量156.117吨),占全国保有储量的4.74%,居第7位,其中岩金保有储量22.944吨,砂金保有储量4.192吨,伴生金保有储量112·946吨,共生金保有储量47.526吨。已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为165.892吨,未利用矿床占有保有储量为21.716吨。据目前正在勘查的16个矿床预测,可获金矿储量64吨,其中“/\ti'’期间新增金矿储量50吨。 黄金生产现状截至1989年底,全省已建黄金矿山12个,总生产能力611公斤/年,占有储量27·354吨,其中岩金矿山9个(中型1个,小型8个),生产规模420吨/日,生产能力517公斤/年,小型砂金矿山3个,生产规模37.44万米s/年,生产能力94公斤/年。在建及“八五”期间拟建矿山18个,预计“八五”新增生产能力2535公斤/年。 1989年全省黄金产量为463公斤,居全国第19位,矿产金产量325公斤,居全国第17位。“八五”末期预计矿产金产量为1690公斤,实现年产黄金万两的市1个(黄石市),年产黄金万两的矿山1个(鸡笼山)。, 金矿地质特征湖北省地处华北地台与华南地槽褶皱系之间的扬子准地台中部,具过渡特点,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地层发育齐全,成矿地质条件较好。从目前探明的金矿储量看,主要为与矽卡岩型铜铁及铜、钨、钼矿床相关的伴生金和共生金,独立金矿规模较小。鄂东南地区分布有矽卡岩型金矿(含伴生、共生金)和风化壳中的铁帽型金矿床,资源潜在远景很大。鄂东北地区主要为绿岩中的含金石英脉型和破碎蚀变岩型矿床,有较好的潜在远景。鄂西为石英脉型矿床相对集中的地区,并在下古生界地层中有微细浸染型金矿的找矿线索。鄂西北汉江水系中有丰富的砂金矿。根据金矿资源分布和成矿特征,拿省划r分4个金矿成矿远景区,现分述如下: j 1、鄂东南金矿成矿区位于淮阳山字型前弧西翼,为长江中下游铁铜金成矿带的西段。成矿区东北蔼有NNW向广济深断裂,西面有NNE向梁子湖大断裂,南面有近EW向的银山断裂带。大磨山一鄂城NNI《向隆起带纵贯全区,使区内次一级褶皱、断裂十分发育,控制着区内的岩浆活动及矿产分布。矿床产在稠山期石英闪长玢岩、花岗闪长斑岩与三叠系大冶灰岩、白云质灰岩的接触带上。矿体走向多为NE向或NI鼍向。矿体长200—600米,厚度由1米至百余米不等,延深由几十米至数百米。矿体形态复杂,呈透镜蝴鸡窝状;囊状等,金与铜、铁共生。在原生矿床上部的氧化带中,常形成风化壳铁帽型金矿。目前探睨囊金、共生金和铁帽型金矿床的储量和正在工作的预获金矿储量在80吨以上,探明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