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专业课程设置
- 格式:doc
- 大小:54.50 KB
- 文档页数:19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课程设置日期:汇报人:CATALOGUE目录•专业课程设置概述•专业技能课程•专业知识课程•职业素养课程•实践操作课程•专业发展课程CHAPTER专业课程设置概述01123旅游管理专业的背景与意义目标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旅游行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原则以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为核心,以素质培养为根本。
标准CHAPTER专业技能课程02总结词培养导游服务技能详细描述通过学习导游实务,学生可以掌握导游服务的基本技能和知识,包括接团、沿途讲解、景点解说、处理突发情况等能力。
导游实务旅游市场营销总结词详细描述培养规划开发能力详细描述旅游规划与开发课程帮助学生了解旅游目的地的规划与开发,掌握旅游资源调查、评估和规划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规划开发能力。
总结词旅游规划与开发VS通过学习旅游景区管理,学生可以了解景区运营的流程和管理方法,掌握景区服务技能和应对客流高峰的策略,提升景区运营能力。
详细描述总结词详细描述CHAPTER专业知识课程03总结词:文化研究详细描述:旅游文化学主要研究旅游文化现象,包括旅游文化的内涵、外延、特点、功能等,涉及历史、文化、社会、经济等多个领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旅游文化的内涵和意义。
总结词:经济分析详细描述:旅游经济学主要研究旅游活动的经济规律,包括旅游需求与供给、旅游消费与市场、旅游投资与资源配置等,帮助学生掌握旅游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总结词:心理洞察详细描述:旅游心理学主要研究旅游者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特征,包括旅游动机、旅游体验、旅游决策等,帮助学生了解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和行为特点,提高服务质量。
CHAPTER职业素养课程04职业素养定义职业素养是指个体在职业活动中表现出的综合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和职业技能等方面。
要点一要点二职业素养在旅游行业的重要性旅游行业是一个服务性行业,要求从业人员具备高度的职业素养,包括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领导力等。
旅游专业课程设置引言:旅游专业课程设置是培养旅游专业人才的重要环节,它涵盖了旅游学科的各个方面,包括旅游管理、旅游规划、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景区开发等。
本文将从课程设置的角度,介绍旅游专业的核心课程及其重要性。
一、旅游管理课程旅游管理是培养旅游人才的核心课程之一。
该课程主要涵盖旅游企业管理、旅游资源管理、旅游市场管理、旅游服务质量管理等内容。
通过学习旅游管理课程,学生可以了解旅游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运营模式,掌握旅游市场的规律和发展趋势,培养良好的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旅游规划课程旅游规划是旅游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
该课程主要包括旅游发展规划、旅游资源规划、旅游区域规划等内容。
通过学习旅游规划课程,学生可以了解旅游规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旅游规划的流程和技巧,培养对旅游目的地的规划和设计能力。
三、旅游市场营销课程旅游市场营销是旅游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
该课程主要包括旅游市场调研、旅游产品设计、旅游营销策划等内容。
通过学习旅游市场营销课程,学生可以了解旅游市场的特点和需求,学习市场调研和分析的方法,培养旅游产品设计和营销策划的能力。
四、旅游景区开发课程旅游景区开发是旅游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
该课程主要包括旅游资源评价、旅游景区规划与设计、旅游景区管理等内容。
通过学习旅游景区开发课程,学生可以了解旅游景区的开发流程和方法,学习旅游资源评价和景区规划的技巧,掌握景区管理的经验和方法。
五、其他相关课程除了以上核心课程外,旅游专业还设置了其他相关课程,如旅游经济学、旅游法律、旅游英语等。
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旅游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国际竞争力。
结语:旅游专业课程设置对培养旅游专业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旅游管理、旅游规划、旅游市场营销、旅游景区开发等课程,学生可以全面了解和掌握旅游行业的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为未来的工作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旅游专业课程设置应充分体现行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不断更新和完善,以适应旅游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
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导言旅游业是全球范围内经济增长最快的行业之一,与此相应地,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本文将介绍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本科课程设置的相关内容。
专业背景旅游地学与规划工程专业是培养具备旅游地理科学、旅游规划、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旅游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综合素质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
该专业要求学生不仅熟悉旅游地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还要具备旅游规划工程的实践能力,能够在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资源管理等方面工作。
课程设置1. 旅游地理学•课程简介:介绍旅游地理学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使学生熟悉旅游地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主要内容:旅游地理学的定义、学科特点、发展历程、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等。
2. 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课程简介:介绍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对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认识和实践经验。
•主要内容:旅游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本概念、原则、方法,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规划等。
3. 旅游规划与管理•课程简介:介绍旅游规划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从事旅游规划与管理工作的能力。
•主要内容:旅游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流程,旅游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旅游管理的组织与考核等。
4. 旅游景区设计与建设•课程简介:介绍旅游景区设计与建设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从事旅游景区设计与建设工作的能力。
•主要内容:旅游景区设计与建设的基本概念、原则、技术、流程,旅游景区规划与设计的方法和技术等。
5. 旅游市场营销•课程简介:介绍旅游市场营销的基本概念、原则和方法,培养学生从事旅游市场营销工作的能力。
•主要内容:旅游市场营销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旅游市场调研和分析,旅游产品开发和推广等。
6. 旅游规划案例分析•课程简介:通过对旅游规划案例的分析研究,培养学生运用旅游规划理论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内容:分析并讨论不同旅游规划案例,总结规划设计的成功与失败因素,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旅游策划》课程标准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名称:旅游策划(TouristPlotting)课程学时:64,其中理论教学学时32,实践教学学时32课程学分:4适用专业: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开设时间:第三学期二、课程性质与设计思路1 .课程定位本课程是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核心课;是根据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教学标准》和景区专业教学资源库各共建院校景区等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
本课程要以《旅游资源调查与评价》、《旅游标准知识》、《市场调查与分析》、《计算机辅助设计(AutoCAD、SU)》和《旅游规划》等课程的学习为基础,平行课程可包括《景点导游》、《服务接待礼仪(双语)》、《旅游服务心理》等,后续课程可包括《景区运营与管理实务》和《旅游经济学》等及相关岗位选修模块课程。
2 .课程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景区营销策划类工作项目设置的。
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根据当前旅游景区或旅游企业的实际需求,贯彻“就业导向、能力本位、任务引领、项目驱动”的课程设计理念,遵循项目任务的真实性原则、教学过程的互动性原则、学生反思的主动性原则、教学主体的平等性原则、项目团队的协作性原则进行课程设计。
根据课程性质特点和培养目标,课程进行中通过宋城演艺、浙旅院国际教育旅游体验区等校企合作单位和校内实训基地,结合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发展的形式创造真实的项目情境,有序增强学生的创新创意思维能力,推进旅游产品策划、旅游节事活动策划、旅游项目策划能力、旅游形象策划与旅游营销策划等核心技能的培养。
课程有效依托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及智慧职教的职教云平台,有序推进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自主开放式教学及旅游策划师等证书体系建设,力求使之成为景区开发与管理专业的核心品牌课程。
三、课程学习目标根据景区专业教学资源库各共建院校景区等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高等职业学校景区开发三个层次。
1.综合素质目标(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挖掘文化和旅游资源中蕴藏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2)能遵守客观规律与科学精神,诚实守信,履行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对文化和旅游资源作出客观、公正、科学、合理的评价;(3)能正确领会热爱劳动的精神,具有明确的社会责任感、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4)具有质量意识、工匠精神、改革意识与创新思维,能确保每个教学项目任务能保质保量完成,提出个人及团队的创新方案;(5)具有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和信息素养,能始终贯穿课程项目模块的始终;(6)具有自我管理能力、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能充分结合景区经营管理岗位的实际特征开展学习实践;(7)具有较好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善于挖掘或发现旅游中的创意和“美”。
旅游专业课程模块设置引言旅游专业是一门多学科交叉的学科,涉及到旅游经济、旅游管理、旅游策划、旅游推广等方面。
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将来从事旅游行业的能力要求,旅游专业课程模块设置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旅游专业常见的课程模块设置,以帮助学生了解旅游专业的知识体系和学习路径。
一、旅游基础课程模块旅游基础课程模块是旅游专业的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旅游概论、旅游地理、旅游心理学等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为学生打下旅游专业的基础,并帮助学生理解旅游行业的背景和发展趋势。
•旅游概论:介绍旅游的基本概念、旅游业发展历程、旅游产品与市场等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旅游行业。
•旅游地理:介绍旅游地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包括旅游资源的分布、地形地貌对旅游的影响等内容。
•旅游心理学:探讨旅游者的意愿、动机和喜好,帮助学生了解旅游者的心理需求,为旅游产品的开发和推广提供理论支持。
二、旅游管理课程模块旅游管理课程模块是培养学生旅游管理能力的关键模块,主要包括旅游企业管理、旅游人力资源管理、旅游市场营销等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旅游行业从事管理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旅游企业管理:介绍旅游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运作和规划等内容,培养学生的企业管理能力。
•旅游人力资源管理:介绍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的招聘、培训、薪酬管理等内容,培养学生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旅游市场营销:介绍旅游市场的特点、营销策略和市场调研方法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市场营销能力。
三、旅游策划与开发课程模块旅游策划与开发课程模块是培养学生旅游策划与开发能力的重要模块,主要包括旅游策划、旅游产品开发、旅游项目管理等课程。
这些课程旨在培养学生在旅游行业进行策划和开发工作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旅游策划:介绍旅游策划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市场调研、竞争分析、产品定位等内容,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
•旅游产品开发:介绍旅游产品的开发过程和方法,包括产品规划、设计、定价等内容,培养学生的产品开发能力。
中等职业学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设置一、招生对象与学制本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学制3年。
二、培养目标与业务范围(一)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导游和旅游企事业单位基层管理人员。
(二) 业务范围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旅行社、旅游景点、各类展览馆等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导游和基层管理工作。
三、知识、能力结构及要求(一) 知识结构及要求1. 掌握导游服务和旅行社基层管理的基本知识;2. 掌握与导游相关的法律、宗教、园林建筑、历史、地理与文学知识;3. 掌握旅游职业道德的基本知识和礼仪常识;4. 了解服务和管理心理学的基本知识。
(二) 能力结构及要求1. 具有旅行社外联、计调、文秘、票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2. 具有较强的汉语和英语口头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3. 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和较强的应变能力。
四、课程设置及教学要求文化课(旅游服务与管理)1.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 (36学时)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
其任务是: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2. 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 (72学时)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
其任务是:根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和政治学说的基本观点,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经济和政治基础知识的教育。
引导学生正确分析常见的社会经济、政治现象,提高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活动的能力,为在今后的职业活动中,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打下基础。
3. 法律基础知识 (36学时)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
旅游专科(旅游管理方向)专业课程设置一、课程设置(一)必修课开放教育入学指南、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英语Ⅰ(1)、管理学基础、政治经济学(A)、计算机应用基础、市场营销学、旅游经济学、旅游学概论、酒店管理概论、旅游工作者素质修养、旅行社经营管理、旅游法规;(二)选修课旅游英语、基础会计、旅游心理学、生态旅游、公共关系实务、旅游电子商务、旅游文化、导游基础知识、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资源概论、闽文化概论、外向型经济、导游业务、人力资源管理。
二、课程教学管理说明(一)教学计划中设必修课、选修课和集中实践环节。
其中必修课由中央电大统一开设,执行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教材、统一考试、统一评分标准。
采用集中辅导和巡教巡考等方式,加强教学过程管理。
(二)选修课供各教学点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时选用。
各教学点自开课程的教材、教学管理及考试工作由省电大负责。
(三)学生除可以从本专业选修课表中选修课程外,还可以跨科类选课,但这部分课程的学分不得超过课程总学分的10%。
(四)为了加强教学的实践环节,每门课程都规定有教学实践的具体内容,即实习、社会调查和作业。
根据课程性质,凡有相应教学实践环节的,必须按统一要求组织完成。
各门专业课程安排的实践环节,由省电大和电大各教学点共同组织。
成绩计入课程总成绩,一般占总成绩的20%左右。
无实践环节成绩或成绩不及格者不能参加期末考试并取得学分。
(五)集中实践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由各教学点依据省电大教学大纲(要求)组织实施,形式可多样,学生不能免修。
三、部分课程介绍1. 管理学基础本课程5学分,课内学时90,开设一学期。
本课程是广播电视大学会计学专业本科的必修课,工商管理类专科各专业方向的必修课,是计算机应用专业信息管理方向的必修课,以及相关专业的选修课。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管理与管理学:管理的职能与作用、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管理理论的形成与发展;计划:计划的种类、计划工作的程序和方法;目标管理:目标管理的产生和发展、目标管理的实施过程;经济预测:预测的含义及其类型、预测的步骤与方法;决策:决策的作用与原则、决策程序、决策方法;组织的含义及作用、组织的类型及组织工作原则、组织结构;人员配备、管理人员的选聘、管理人员的考评、管理人员的培训;领导者、领导者素质及领导班子构成、领导理论及领导方式、领导艺术;激励:激励理论、激励模式、激励方法;控制的基础理论、控制的基本内容、控制的基本过程;控制方法:质量控制方法、预算控制方法、成本控制方法;协调:信息沟通、协调的作用和原则、协调的内容与方式。
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背景介绍旅游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也是就业人数较多的行业之一。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增加。
为了培养适应旅游市场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应运而生。
二、培养目标1. 培养具备扎实的旅游业务知识和技能的人才;2. 培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的人才;3. 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4. 培养具备职业道德素养和服务意识的人才。
三、课程设置1. 旅游基础课程:包括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学、旅游地理学等,旨在培养学生对旅游行业的基本认识和了解。
2. 旅游运营管理课程:包括旅行社管理、酒店管理、景区管理等,旨在培养学生对旅游运营管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3. 旅游服务技能课程:包括导游技能、服务礼仪、旅游英语等,旨在培养学生对旅游服务技能的熟练掌握。
4. 旅游市场营销课程:包括旅游市场调研、旅游产品开发、旅游营销策划等,旨在培养学生对旅游市场营销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5. 实践教学:包括实地考察、实习实训等,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经验。
四、教学方法1. 理论结合实践:通过案例分析、模拟演练等形式,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2.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团队项目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沟通协作能力。
3. 实践实习:安排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习实训,让学生亲身参与旅游服务工作,提升实际操作能力。
五、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了提供更好的实践教学环境,中职旅游专业应积极与旅游企业、景区等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打造实践教学基地。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实习,更好地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六、师资队伍建设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需要配备专业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
学校应加强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经验,以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实践。
七、评价方法中职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评价方法应综合考察学生的理论水平、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旅游管理专业大四上学期课程表
基础课程,包括数理类、经管类、信息技术类、教育类课程,各高校可按专业培养所要求的基础知识体系设立。
数理类基础课程:涵盖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等知识领域。
经管类基础课程:涵盖管理学、经济学、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统计学、会计学、投资管理等知识领域。
信息技术类基础课程:涵盖管理信息系统、电子商务等知识领域。
教育类课程:涵盖教育心理学、教育学等知识领域。
专业必修课程:旅游管理类专业开设旅游学概论、旅游接待业、旅游目的地管理、旅游消费者行为4门核心课程。
具体各专业核心课程由“4+X”构成。
如旅游管理专业核心课程“4+3”(4+旅游经济学、旅游规划与开发、旅游法规)
上课日期:
饭店管理概论:11月5日、6日、7日
旅游经济学:11月10日、12日、13日
旅游学概论:11月11日(下午)、14日(下午)、17日(下午)、18日(下午)
导游业务知识/旅行社运营管理:6天课时间待定
上课时间:上午9点——12点,下午1点——4点。
1、旅行社管理Management of Travel Agency课程编号:053L01Y学分数:3 总学时:51 学时分配:讲课34,自主学习17先修课程:导游业务课程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行社的性质、业务、分类及其设立等基本知识,了解旅行社的经营、旅行社市场开拓、旅行社的竞争策略以及旅行社人力资源管理、服务管理和财务管理等基本原理和技能,为学生将来从事旅行社服务和管理工作、提高旅游企业的管理效率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旅行社经营管理》,马爱萍编,广东旅游出版社,2000年参考书目:《现代旅行社管理》,上海春秋旅行社、中国旅游出版社,1996年《旅行社管理》,杜江编著,南开大学出版社,1997年2、旅游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Human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in Tourist Business课程编号:053L02Y学分数:3 总学时:51 学时分配:讲课34,自主学习17先修课程:旅游学概论,旅游心理学,管理学原理课程内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职业设计、员工招聘和录用、员工业绩的考评、薪酬及激励制度、人力资源培训和教育等旅游企业人事管理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基础知识,并能够在企业中运用,提高学生实际管理能力。
教材:《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赵西萍,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参考书目:《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余凯成,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1年3、旅游景区规划与管理Planning and Management of Scenic Spots课程编号:053L06Y学分数:3 总学时:51 学时分配:讲课34,自主学习17先修课程:旅游资源与开发课程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景区的结构与构景原理、旅游景区规划、旅游景区开发投资与效益预测、旅游景区的经营活动管理、旅游商品开发和经营管理、旅游景区的服务质量管理等基本知识和原理,并能够运用这些基本知识和原理进行旅游区的总体设计、旅游线路和旅游图的设计等。
教材:《旅游区域规划与管理》,辛建荣,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参考书目:《旅游景区管理学》,赵黎明,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区域旅游规划——理论、方法、案例》,马勇,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旅游景区开发与经营经典案例》,邹统钎,旅游教育出版社,2003年4、会展管理与服务Management and Service of Conference and Exhibition课程编号:053L07Y学分数:3 总学时:51 学时分配:讲课34,自主学习17先修课程:课程内容:会展业日渐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会展活动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会展业发展的基本概念及基础理论;会展场馆设计与管理、会展项目策划与实施、会展业竞争力分析;会展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会展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等基本知识,并结合有关会展业发展和会展活动组织的经典实例,使学生了解会展市场促销与会展市场的服务观念以及会议服务管理的基本技能。
教材:《会展管理与服务》,宿荣江,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年参考书目:《会展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案例》《会展与节事营销》《饭店会展产品开发与经营》,李菊霞,辽宁科技出版社,2003年5、旅游企业形象策划Design of Tourist Enterprise Image课程编号:053L08A学分数:2.5 总学时:51 学时分配:讲课34,实训17先修课程:市场营销学课程内容:旅游企业形象策划是旅游市场营销学和旅游规划学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企业形象策划的内涵、旅游企业形象策划对旅游产品开发的重要作用以及企业文化等基础知识,重点掌握运用CIS理论进行旅游企业和旅游目的地形象设计的方法和技能。
教材:自编讲义参考书目:《企业形象策划》,田平,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年《CI战略——企业形象策划策划》,左建章,中山大学出版社,1994年6、旅游财务管理(tourism financial management)课程编号:053L05A学分数:2 总学时:34 学时分配:讲课34先修课程:旅游经济学,会计学原理,统计学原理课程内容:通过该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有关旅游企业资金筹集、资金预算、资金投入、资金分配的和企业成本控制等的基本原理和理论框架,掌握财务计划、财务管理及财务决策等基本方法和技能。
教材:《旅游饭店财务管理》,徐虹,南开大学出版社,2002年参考书目:《财务管理》,秦永和,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7、旅游电子商务Tourism E-commerce课程编号:053L09A学分数:2 总学时:34 学时分配:讲课34先修课程:课程内容: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电子商务的基本概念和网络促销、电子货币与电子支付等基本技能,并结合国内外成功的旅游电子商务案例,使学生对旅游电子商务的运用有较全面的了解,并掌握旅游电子商务的相关技术。
教材:《旅游电子商务理论与实务》,巫宁,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年参考书目:《电子商务及应用》,石鉴,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旅游管理信息系统》,查良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8、旅游与环境保护Tourism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课程编号:053L10A学分数:2 总学时:34 学时分配:讲课34先修课程:课程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旅游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旅游环境容量、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可持续发展型旅游的原则和实现方法等基本知识,为以后从事旅游工作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注重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教2003年参考书目:《旅游可持续发展承载力》,陈琳,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环境生态学》,卢升高,浙江大学出版社,2004年《现代旅游开发学》,孙文昌,青岛出版社,1999年9、旅游线路设计Tourism Circuit Design课程编号:053L11A学分数:2.5 总学时:51 学时分配:讲课34,实训17先修课程:旅游资源与开发课程内容: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掌握设计合理巧妙、有新意、具有感染力与购买力的旅游路线的方法和技能,以吸引和招徕游客,确保优质服务中创新,为以后从事旅游社管理和营销工作打好基础。
教材:自编讲义参考书目:《旅行社经营管理》,国家旅游局人教司,中国旅游出版社,1996年《导游实务》,国家旅游局人教司,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年10、园林与景观设计Design of Gardens & Landscapes课程编号:053L12A学分数:2 总学时:34 学时分配:讲课34先修课程:旅游资源与开发课程内容:本课程围绕风景景观的设计以及主题公园、森林公园、绿化区等景观的利用开展教学,使学生了建筑学、风景景观艺术的历史和理论,掌握旅游规划中绘画和建筑绘图、构图和风景设计的一般技能,培养学生创建美观、绿色和健康的环境的美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材:《DESIGN景园规划与设计》,刘福智等,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参考书目:《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同济大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11、学年论文Annual Academic Paper课程编号:059P03A学分数:1 总学时:2周学时分配:实训2周课程内容:12、专业实习Professional Practice课程编号:058P06A学分数:2 总学时:3周学时分配:实习3周课程内容:13、毕业实习Graduation Practice课程编号:058P05A学分数:8 总学时:8周学时分配:实习8周课程内容:14、毕业论文Graduation Thesis课程编号:059P02A学分数:12 总学时:8周学时分配:实训8周课程内容:15、旅游企业文化概论Introduction to Tourist Business Culture课程编号:053W06Y学分数:3 总学时:51 学时分配:讲课34,自主学习17先修课程:企业文化概论,企业文化探索,现代企业文化课程内容:旅游企业文化是旅游企业经营成功与否的核心竞争力,是旅游专业学员的必修课程之一。
此课程包括企业与文化、企业文化的定义与内涵、市场经济呼吸企业文化、企业文化理论的形成与发展等主要理论,日本、美国企业文化的特点,对中国企业文化的探索与操作,中外知名企业文化的案例,卓越企业家管理的真经,国内企业文化实践等内容。
教材:《现代企业文化概论》,奚从清、谢健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版参考书目:《企业文化》,刘光明,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中国企业文化大辞典》,张大中等,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1999年版《企业文化创新》,林平凡等,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中外企业文化案例》,刘光明,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年版《企业文化指南》,时立军,中国工人出版社,1989年版《企业文化概论》,张宗源、黎永泰,四川大学出版社,1989年16、世界文化遗产概论Introduction to World Cultural Heritage课程编号:053W01Y学分数:3 总学时:51 学时分配:讲课34,自主学习17先修课程:中国世界遗产研究课程内容:世界文化遗产是旅游院系学员必须了解和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
此课程包括我国世界遗产概述,如宫殿、坛庙、陵墓、长城、古城、古村落、古典园林、宗教建筑、原始遗址、山岳、古代工程等以及国外的世界遗产等主要内容。
教材:《中国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旅游》,林可主编,湖南地图出版社,2002年第1版参考书目:《第一辑:宫殿、坛庙、陵墓、长城》,柳正恒编著,湖南地图出版社,2002年《第二辑:古城、古村落、古典园林》,林可编著,湖南地图出版社,2002年《第三辑:宗教建筑、原始遗址、石窟等》,林可编著,湖南地图出版社,2002年《第四辑:双遗产(泰山、黄山、武夷山等)》,林可编著,湖南地图出版社,2002年《第五辑:山岳、古代工程》,林可编著,湖南地图出版社,2002年《中国世界遗产图典》,《旅游天地》杂志社编,上海文化出版社,2002年《中国世界遗产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陶伟,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年17、中国历史名胜概论Introduction to Historical Resorts of China课程编号:053W02Y学分数:3 总学时:51 学时分配:讲课34,自主学习17先修课程:课程内容:本课程将中国名胜按历史文化特点,列出“京华大观”、“中原览古”、“唐蕃古道”、“丝绸之路”、“朔漠风光”等十个专章。
每章根据该地区最有代表性的名胜古迹分出若干专题,讲述有关的历史文学掌故、地理、宗教、科学、建筑、园林、书法、美术、民俗等各种知识,旨在让学生不只是了解中国的历史古迹胜景,还要了解中国历史名胜的有关渊源,系统地认识中国古代文化艺术,进而更好地为我国旅游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