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北方地区(华北地区)
- 格式:ppt
- 大小:6.87 MB
- 文档页数:57
课时31 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1.河流的作用(1)河流可为聚落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
(2)河流作为交通运输通道,可方便聚落的对外联系和运输。
(3)河流的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可为聚落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
思考 冲积平原地区一定都是聚落分布密集区吗?请说明理由。
答案 不一定。
一般情况下,冲积平原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上运输,适宜聚落发展。
但是,在热带地区,由于平原地区气候闷热潮湿,居住条件不利,因而人烟稀少,聚落也极少,如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地区。
2.聚落规模⎩⎪⎨⎪⎧耕地连片地区:聚落规模较大耕地破碎地区:聚落的规模相对较小3.聚落分布(1)平原低地:一般沿河分布。
(2)山区河谷: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
(3)河流中下游:城市较密集。
1.河网密度影响聚落的规模在农业社会,聚落规模与周围耕地面积和人们到最远耕地的路程及所需的时间密切相关。
以我国华北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河网密度对耕地及聚落规模的影响如下表所示:地区 华北平原 长江中下游平原河网密度 稀疏 密集 耕地 集中连片 破碎 聚落规模较大较小2.不同地区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和形态的影响不同地形区,河流地貌类型不同,对聚落分布、形态、密度及成因的影响不同,具体表解如下: 地形 高原山区平原分布深切河谷两岸的狭窄河漫滩洪(冲)积扇和河漫滩平原河漫滩平原、三角洲平原形态多呈狭长的带状条带状团状、带状密度小较小大原因地势相对较低,气候温暖,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地势平坦,地下水或地表水丰富,淤积有肥沃的土壤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运输和海上运输举例青藏高原地区的雅鲁藏布江谷地甘肃省城市及人口的分布四大文明古国的发祥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3.河流地貌对聚落选址的影响聚落选择的地点,不仅要充分利用自然条件,还要避免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
河流地貌冲积平原山区河谷自然灾害洪水洪水及滑坡、崩塌、泥石流等灾害聚落选址一般分布在洪水淹不到的地方一般分布在冲积平原向山坡过渡的地带,即高于洪水位的地方,而且还要注意避开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2022·湖南地理)某地(图1)位于太行山南段东麓,该地山势险峻,多暴雨,易发山洪。
关于华北地区的知识
1. 地理位置
华北地区位于中国北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五个省区。
地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内蒙古高原交汇处,是中国大陆腹地。
2. 气候特征
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降水量由东向西递减,形成了东湿西干的格局。
3. 自然资源
华北地区资源丰富,煤炭、石油、天然气储量巨大,被誉为"能源大省"。
此外,还拥有丰富的黄金、钨、铁等矿产资源。
4. 农业生产
华北平原是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尤其以小麦、玉米、棉花、大豆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产量高而著称。
5. 工业发展
华北地区工业基础雄厚,钢铁、机械、化工、纺织等支柱产业发达。
北京、天津作为直辖市,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6. 文化遗产
华北地区人文底蕴深厚,拥有众多世界文化遗产,如长城、故宫、曲阜孔庙等,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
7. 交通枢纽
华北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是中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高铁、公路、航空网络发达,与全国各地联系紧密。
以上是关于华北地区的一些基本知识介绍,概括了该地区的地理、气候、资源、农业、工业、文化和交通等方面的特点。
高考地理地域知识点地理是高考科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地域知识点是考试中的重点内容之一。
地理地域知识点主要包括中国及世界各个地区的地理特点、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等内容。
以下是对高考地理地域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一、中国地理地域知识点1. 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是我国的经济、政治、文化中心。
主要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等省份。
该地区有着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是我国工业化发展的重要支撑地区。
2. 东北地区东北地区位于我国东北部,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个省份。
该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拥有丰富的煤炭、铁矿资源。
同时,东北地区也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域,盛产大豆和玉米等农作物。
3. 华东地区华东地区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包括上海、江苏、浙江等省份。
该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拥有重要的港口和工业园区,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枢纽。
4. 中南地区中南地区包括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等省份。
该地区地处我国南方,气候温暖湿润,农业发达。
其中,广东作为经济特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5. 西南地区西南地区包括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份。
该地区地势复杂,有着丰富的水力资源,是我国的水电能源重要供给地区。
此外,西南地区还拥有多种矿产资源,如锌、铅、锡等。
6. 西北地区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等省份。
该地区位于我国西部,地貌多为高原和山脉,有着丰富的铁矿资源。
西北地区还拥有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和青海湖等重要的科研和旅游景点。
二、世界地理地域知识点1. 亚洲地区亚洲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包括中国、印度、日本等国家。
亚洲地区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如石油、天然气等。
同时,亚洲还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地区,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政治地位。
2. 欧洲地区欧洲位于亚洲大陆的西部,包括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
欧洲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大陆之一,拥有先进的制造业和发达的交通网络。
此外,欧洲也是文化和艺术的中心地区。
3. 非洲地区非洲是世界上第二大大陆,包括埃及、南非、尼日利亚等国家。
高中地理中国北方地区知识点中国北方地区是指中国国土范围内地理位置处于北纬35度以北的地域,其包括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等地。
这些地区各自具有独特的地理特点和重要的地理知识点。
本文将从地貌、气候、水资源和经济发展等角度,介绍中国北方地区的主要知识点。
一、地貌特征中国北方地区的地貌主要包括平原、高原和山地三种类型。
其中,华北平原是最典型的平原地貌,位于华北地区,地势平坦,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
西北地区则以高原和山地为主,包括青藏高原、阿尔金山脉等。
在西北地区的阿尔金山脉中,有我国主要河流长江的发源地,对于我国的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二、气候特点中国北方地区的气候主要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两种类型。
其中,东北地区和西北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东北地区的哈尔滨是中国最寒冷的城市之一,而西北地区的西宁则是中国高原上气候最为宜人的城市之一。
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干冷,夏季炎热多雨,春季大风频繁。
这些气候特点对于农田的耕作、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三、水资源中国北方地区的水资源相对较为匮乏。
由于地势高度和气候条件的限制,北方地区的河流水量较少且不稳定。
其中,黄河是我国第二长的河流,也是我国北方地区最主要的水资源来源之一。
黄河流域有着丰富的农田资源和文化遗产,但也面临着水资源短缺和黄河治理等问题。
另外,东北地区的松花江、黑龙江等河流也是北方地区的重要水源。
四、经济发展中国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较为不均衡,地区之间的差异较大。
华北地区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农田资源、煤炭资源和水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农业和能源基地。
而东北地区具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西北地区则以资源型经济为主,拥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和稀土等资源。
青藏高原则具有丰富的水资源和宝贵的高原草场资源。
综上所述,中国北方地区拥有多样的地貌特征、独特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资源,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都有重要的影响。
[最新考纲]1.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和界线。
2.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区域差[思维导图]异及其影响因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考纲解读]1.掌握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区的区域特征。
2.了解我国的区域差异,认识各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考点一北方地区1.概况(1)位置范围: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2)地形区: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c黄土高原.图中a三江平原、b松嫩平原。
(3)气候: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从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三江平原和长白山地区属于湿润区,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地区,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4)农业: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5)资源: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图中d鞍山铁矿,e大同煤矿,f胜利油田,g大庆油田。
(6)工业: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重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
主体工业--g石油工业、h机械制造工业.(7)交通:经过济南的南北铁路干线是京沪线,经过石家庄的南北铁路干线是京广线。
(8)城市:图中的h长春,i太原。
2.自然地理特征自然地理特征区域定位地形跨我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平原面积广阔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河流水量小、季节变化大、汛期短、含沙量大,东北地区有春汛和夏汛资源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天然林区水资源不足煤、石油、天然气常规能源充足,铁矿丰富3.人文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农业旱地农业,东北一年一熟,华北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小麦、玉米、高粱、大豆、甜菜、棉花、花生、谷子及温带水果的重要产地工辽中南重工业基地与京津唐综合业性工业基地形成了环渤海工业带;山西能源基地居民生活主食为面食,房屋墙厚防寒保暖,交通以铁路、公路为主,冬季溜冰生态问题华北旱涝、盐碱、风沙;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东北平原黑土流失和湿地破坏考情速查命题揭秘2015·北京文综,362015·天津文综,12 2015·广东文综,7~8 2013·重庆文综,1~3 2013·北京文以区域图呈现信息,对自然特征和人文特征进行考查。
2021届高考中国地理一轮复习专题:华北地区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雄安新区。
下图为“雄安新区核心范围位置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 白洋淀在新区经济发展中可发挥的主要功能为①提供水资源②净化水质③保护生物多样性④调节气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 白洋淀未来开发利用中,最适宜建A.生态保护区B.水运中转区C.湖景住宅区D.产业承接区【答案】 1. B 2. A【解析】1. 白洋淀为天然湖泊湿地,可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水资源、净化水质以及调节区域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湿地的生态效益,与经济区发展关系不大。
2. 白洋淀作为湖泊湿地可以适当发展生态旅游,但需做好生态保护工作。
白洋淀水域面积小,服务范围小,不适宜作为水运中转区。
发展湖景住宅、承接产业转入都会导致生态环境的破坏。
北京房山石花洞上下共有8层(如下图所示),①层是地表以上的东山穿洞,②层至⑧层位于地表以下。
读图完成3~4题。
3. 该地有一条地下暗河,推测该地下河的水位应A. 高于②低于①B. ④⑤之间C. 低于或等于⑧D. 与该地地表河流水位一致4.石花洞形成过程中,该区域地壳经历了A. 稳定的持续下沉B. 稳定的持续抬升C. 间歇性下沉D. 间歇性抬升【答案】3. C 4. D【解析】3. 图中多层洞穴是地壳抬升过程中流水溶蚀作用形成,⑧层溶洞最晚形成,即目前溶蚀作用主要发生在⑧层或以下,水在重力作用下尽量在低处流动,流动的水体溶蚀作用最强,如果该地有一条地下暗河,则该地下河的水位应低于或等于⑧,C正确;如果该地下河的水位高于②低于①,则③、④、⑤、⑥、⑦、⑧层溶洞产生的可能性不大,A错误;如果该地下河的水位在④⑤之间,则⑥、⑦、⑧层溶洞产生的可能性不大,B 错误;如果该地下河的水位与该地地表河流水位一致,则该地下河中水的流动性较差,很难形成溶洞,D错误。
中国锋面雨带的推移和主要气象灾害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3—4月,开始登陆,雨带停留在;5月到达,即图中_______处;雨带停留在;6月到达,即图中_______处,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______天气——锋;7、8月到达,即图中_______处,此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______天气(受______控制)。
如果此时有______天气带来的降水,则灾情得以缓解。
9月,增强,锋面雨带迅速撤回;10月,夏季风从我国大陆退出,雨季随之结束。
北方此时"秋高气爽"(受控制)总结:南方雨季开始,结束,雨季时间;北方雨季开始,结束,雨季时间。
夏季风,雨祖宗,五月在南岭,六月江淮中,七八向北去,入黄进辽松,九月回江南,十月去无踪中国东部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正常年份: 黄河中下游:春旱夏涝长江中下游:初夏涝盛夏伏旱异常年份: 夏季风强,雨带推移快,形成南旱北涝;夏季风弱,雨带推移慢,形成南涝北旱。
夏季风来得早去得晚,降水增多;夏季风来得晚去得早,降水减少。
原因:夏季风的强弱和进退规律反常造成我国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年际变化大容易酿成旱涝灾害。
我国各地主要气象灾害的分布图中国主要的气象灾害1、干旱——长期无降水或降水异常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地缺水的一种现象。
(1)华北地区春旱(3、4)严重,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旱灾频次居首位。
分析成因原因:1、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2、雨带未到达,降水稀少;3、此时,农业需水量大(小麦返青)。
一般来说,季节性积雪融水对春旱有缓解作用,但在东北地区比较明显,华北不明显。
(2)长江地区伏旱(7、8月),有农谚“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分析成因原因:1、7、8月份,雨带北移,该地受副高控制,降水少,蒸发强2、作物生长期,用水量大3、城市工业、生活用水量大(3)珠江三角洲冬旱,分析成因。
原因:1、纬度低、气温高,蒸发旺盛;2、雨带撤走,受冬季风控制,降水少;3、经济发达,生活生产用需水量大。
襄阳四中2014届高三地理复习世界地理(30)--华北地区命题人:刘志平审题人:邴光群做题人:高峰熊欣张立伟【13年高考四川卷】下图示意我国黄土高原某地林木的分布状况,图中相邻等高线之间高差均为30米。
读图回答1~2题。
1. 林木生长与土壤水分条件相关,图中林木密集区位于A. 鞍部B. 山谷C. 山脊D. 山顶2. 图示区域内东、西两侧最大高差可能是A. 156米B. 178米C. 220米D. 255米【13年高考海南卷】我国天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北京喇叭沟门口有一片天然白桦林。
图3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
据此完成3-5题。
3.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A.常绿阔叶林 B.针阔叶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 D.针叶林4.喇叭沟门有天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大气环流 D.地形5.北京香山红叶最佳观赏期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初,那么,赴喇叭沟门观赏白桦林金黄色树叶美景宜选在A.9月中旬 B.10月上旬 C. 10月下旬 D. 11月中旬【13年高考山东卷】图2 示意我国植被的地带性分布。
读图回答6~7 题。
6.图中②为A.草原B.荒漠C.针叶林D.针阔混交林7.我国东部森林植被的东西宽度在南北方向上发生变化,其主导因素是A.纬度B.洋流C.地形D.季风【13年高考北京卷】某品牌企业在京津冀地区建有饮用瓶装水厂。
读图6,回答第8~9题。
8.瓶装水厂如此选址的主要原因是A.利用优于授权地区的水源B.靠近技术发达地区C.吸引高素质的劳动力D.降低运输成本9.瓶装水厂的建设使所在地①就业岗位增加②吸引大城市人口迁入③承接品牌授权地区产业转移④吸引相关企业集聚⑤城市等级提升A.①②⑤B.①③④C.②③④D.②④⑤【13年高考广西卷】图1示意某跨国公司的制造企业和研发中心在中国的分布,读图1完成10~11题。
10.该公司在中国多地投资建制造企业,主要是为了A.扩大市场份额B.分散投资风险C.建立营销网络D.利用廉价原料11.该公司研发中心选址考虑的首要因素是A.交通B.人才C.市场D.资金【13年高考广西卷】在太行山南段东麓相邻的两条间歇性河流上分别建有甲、乙水库,它们的汇水面积大体相等。
第3讲中国的区域差异最新考纲1.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和界线。
2.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区域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知识体系考纲解读1.把握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把握北方、南方、西北和青藏地区的区域特征。
3.了解我国的区域差异,生疏各地区的自然和人文特征。
考点一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的区域差异一、北方地区1.地形区: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c黄土高原,图中a三江平原、b松嫩平原。
2.气候: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从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大部分属于半潮湿地区,植被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3.农业: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4.资源:煤、铁、石油资源丰富。
图中d鞍山铁矿,e大同煤矿,f成功油田,g大庆油田。
5.工业: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工业基地,重工业基地——辽中南工业基地。
城市工业g石油工业、h机械制造工业。
6.交通:经过济南的南北铁路干线是京沪线,经过石家庄的南北铁路干线是京广线。
7.城市:图中的h长春,i太原。
二、南方地区1.地形:平原、高原、盆地、丘陵交叉分布,图中a南岭(山脉),b武夷山(山脉)。
2.气候:大部分为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
3.农业:多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一年两熟至三熟。
4.资源: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丰富。
图中e平果铝矿,f铜仁汞矿,g攀枝花铁矿。
5.工业:h沪宁杭为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i珠江三角洲是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6.交通:从上海到昆明的铁路干线是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昆明至南宁的铁路干线为南昆线。
7.城市:图中的c武汉,d成都。
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同属三大自然区的东部季风区,由于纬度差异,形成北方和南方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征,并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
地区特征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地形跨地势其次、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高原为主跨地势其次、三级阶梯,地形以山地、丘陵、高原为主,平原狭小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华北平原和东北地区最冷月差异明显,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差异明显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夏季受东南和西南季风影响,云贵高原冬夏温差小河流水量小,季节变化大,汛期短,含沙量大,东北地区有春汛和夏汛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水能丰富,航运价值大资源煤、石油、自然气、铁矿、森林有色金属、水能、森林农业东北平原一年一熟,盛产春小麦、玉米、甜菜,最大的商品粮基地;华北平原一年两熟或两年三熟,盛产冬小麦、棉花、花生;黄土高原以出产谷子为主水田农业,一年两熟到三熟;长江中下游平原夏种水稻,冬种油菜和冬小麦;四川盆地盛产水稻、小麦、棉花和油菜籽;淡水渔业发达工业辽中南重工业基地和京津唐工业基地形成了环渤海工业带长江中下游工业带,南部沿海外向型工业地带,西南地区综合性工业基地生态问题华北平原的旱涝、风沙和盐碱;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东北平原的黑土流失和洪涝灾难;水体污染;水土流失湿地疼惜1.推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第2讲中国地理分区[课程内容] 1.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地理区域的划分依据和界线。
2.四大地理区域的位置、范围,[体系架构]区域主要特征、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素养考查]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我国某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分析区域经济发展条件。
2.区域认知:结合图文材料,掌握我国不同地区的区域地理特征差异,分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课时86北方地区1.填出下列地形的名称A六盘山,B三江平原,C山东丘陵;D太行山,它是山西省和河北省的界山。
2.填出下列河流和湖泊的名称E黑龙江,是中国与俄罗斯两国的界河,F松花江,是其支流;G鸭绿江、H图们江是中国与朝鲜两国的界河;湖泊I五大连池,从地质上看,属于休眠火山。
3.填出矿产地的名称①鞍山铁矿,②鹤岗煤矿,③大同煤矿,④招远金矿,⑦华北油田。
4.填出下列铁路线的名称a京哈线,b京沪线,c陇海线,e大秦线。
5.填出下列工业基地、工业中心和城市的名称工业基地:甲辽中南工业基地,乙京津唐工业基地。
工业中心:m沈阳,n西安。
g北极村,是我国纬度最高的地方;h黑河,是我国人口分布地理界线即黑河—腾冲一线最北点。
6.黄河流域的丰富能源上游河段以水能为主;中游地区煤炭丰富;下游两大油田:⑤中原油田,⑥胜利油田。
1.北方地区区域特征(1)自然地理特征位置、范围地形跨我国地势第二、第三级阶梯,平原面积广阔,主要地形区包括: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气候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水文以雨水补给为主;水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有结冰期;含沙量较大;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春汛和夏汛资源林业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天然林区水资源不足煤、石油等常规能源充足,铁矿丰富(2)人文地理特征人口人口数量多,约占全国的40%(面积占20%),平均人口密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
精品基础教育教学资料,仅供参考,需要可下载使用!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华北平原干旱的原因一、知识讲解华北平原干旱的自然原因是:①降水季节分布不均,整体降水少;②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旱情更严重;③缺少大江大河,径流量小。
人为原因:工农业发达,人口众多,需水量大;存在水污染及浪费水现象。
治理措施:合理提取地下水;修建水库等水利工程;跨流域调水;人工增雨,海水淡化;发展节水农业;工业用水循环利用;提高公民的节水意识。
二、例题分析“八水绕长安,九湖映古城”曾是古都西安在汉唐时期的盛景(如图)。
但时至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城市扩大,以及上游森林开采导致河流式微,西安成为中国最缺水的城市之一。
2012年西安提出了“八水润西安”的发展规划,以“保水、引水、治水”为重点,以再生水、雨洪水为主水源,计划在2020年全面完成城市水系生态修复、改建和新建,打造现代化水景城市。
(2)说明西安市缺水的主要原因,并说出“八水润西安”规划的优点。
【答案】缺水原因是城市扩大、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不合理利用;河流上游(秦岭北坡)森林开采,河流水量减少。
兼顾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治理,因地制宜(利用当地河流众多和降水集中的自然条件),开源(引水、雨洪水)、节流(再生水),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
【解析】【详解】“八水绕长安,九湖映古城”说明西安曾经水源充足,因此西安市缺水的主要原因来自人为原因,主要表现为:由于西安的城市规模扩大及经济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大量增加;经济及生活中不注重环保,导致水资源污染、浪费严重;据图示,当地河流多为渭河南岸的支流,而这些支流主要来自于秦岭北坡,秦岭北坡的植被遭到破坏,导致涵养水源能力降低,从而导致渭河南岸支流水量越来越小。
“八水润西安”主要是通过建设生态引水体系,打造湿地,修复河系,改造湖池,从而使西安生态水面的面积增多,湿地面积增大,同时还能够保障城市供水,因此“八水润西安”规划的优点是兼顾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治理,且各项措施均为因地制宜,其规划以再生水、雨洪水为主水源,显示了规划是从开源、节流两方面入手,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