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铅废水的危害及其处理工艺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415.23 KB
- 文档页数:9
含铅废水处理工艺含铅废水处理工艺铅常被用作原料应用于蓄电池、电镀、颜料、橡胶、农药、燃料等制造业。
铅板制作工艺中排放的酸性废水(pH3=铅浓度最高,电镀废液产生的废水铅浓度也很高。
铅是自然界分布很广的元素,也是工业中常使用的元素之一。
铅和可溶性铅盐都有毒性,含铅废水对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生长都有严重危害。
如每日摄取铅量超过0.3-1.0mg,就可在人体内积累,引起贫血、神经炎等。
随着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铅作为一类污染物,国家排放标准中明确规定含铅废水的排放标准为铅总含1mg/L。
一、含铅废水的来源含铅废水来自各种电池车间、选矿厂、石油化工厂等。
电池工业是含铅废水的最主要来源,据报道,每生产1个电池就造成铅损失4.54-6810mg,其次是石油工业生产汽油添加剂。
尽管铅不如铜、镉那样常见,但它却是废水中的普通组分。
尤其是电池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含铅废水,废水中铅含量超出国家标准百倍,对地下水源构成很大威胁,如果不进行处理而任意排放,必然给环境与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二、含铅废水处理工艺目前含铅废水的处理工艺,应用较多、较成熟可靠的技术有:离子交换法、沉淀法、吸附法、电解法以及以上工艺的组合。
1. 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的原理是利用离子交换剂分离废水中有害物质的方法,常用的离子交换剂有离子交换树脂、沸石等。
离子交换是靠交换剂自身所带的能自由移动的离子与被处理的溶液中的离子通过离子交换来实现的。
推动离子交换的动力是离子间浓度差和交换剂上的功能基对离子的亲和能力。
在对炸药厂废水的处理研究中,使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在pH值5. 0—5. 2时,用磷酸树脂对排放水进行离子交换处理,铅含量可降到O. 20 一O. 53mg/L;在对离子交换工艺及相应工艺条件运行及考察,含铅量10mU的废水经离子交换处理,排出水含铅量为0. 14 —O. 18mg/L,达到国家排放水质量标准。
利用由氯甲基化交联的聚苯乙烯氧化制得的带羧基的弱酸树脂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在pH=2 5、流速为15夥小时,可以处理700倍树脂体积的废液流,排放量可以达到0 . 01毫影升以下。
含铅淤渣处理技术的可行性与效果研究引言:含铅淤渣作为一种常见的废弃物,其排放给环境和人体健康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开展对含铅淤渣的处理技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含铅淤渣处理技术的可行性,以及该技术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
一、含铅淤渣处理技术概述1. 确定处理目标:含铅淤渣的处理主要目标是将铅的含量降至符合环境标准,减少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
2. 可行性分析:(a)技术可行性:基于现有的科学研究和实践,开展含铅淤渣处理技术是可行的。
已有的相关技术包括干法烧结、湿法浸出和化学还原等方法。
(b)经济可行性:含铅淤渣处理技术的经济可行性需要综合考虑成本效益、市场需求和政策支持等因素。
例如,在市场需求旺盛的地区,含铅淤渣处理技术具备很大的经济潜力。
(c)环境可行性:含铅淤渣处理技术对环境可行性是最为关键的因素之一。
如果处理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那么该技术就是可行的。
二、含铅淤渣处理技术的效果研究1. 技术评估:(a)处理效能:含铅淤渣处理技术的效果评估主要包括对铅含量、重金属污染和有害物质的去除率等参数的评估。
通过实验室实验和现场测试,可以得出技术处理效果的准确数据。
(b)副产品收益:含铅淤渣处理技术还应考虑副产品的收益情况,例如通过淤渣中铅的回收和再利用,能够进一步提升技术的经济效益。
2. 环境和健康影响评估:在含铅淤渣处理过程中,需要注意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评估。
例如,处理过程中是否会产生有害气体、污水等,以及对工作人员的安全保障措施等。
三、技术改进和创新1. 新技术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新型的含铅淤渣处理技术不断被提出和应用。
例如,利用生物技术降解废弃物中的重金属,可以实现高效、环保的处理效果。
2. 工艺优化: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工艺优化是提高含铅淤渣处理技术效果的关键。
通过对工艺参数的调整和优化,可以达到更好的处理效果。
四、案例研究1. A公司案例:A公司采用了湿法浸出方法处理含铅淤渣。
重金属废水的危害及治理重金属废水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严峻环境问题之一。
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克/立方厘米的金属元素,包括铅、镉、汞、铬等。
由于其毒性较高且不易降解,重金属废水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
本文将详细讨论重金属废水的危害以及其治理方法。
一、重金属废水的危害1. 对生态系统的危害:重金属废水直接或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对水生生物造成毒性影响。
例如,铅和镉会积聚在水生生物体内,超过一定浓度后会导致其繁殖力下降、行为异常甚至死亡。
同时,重金属还会破坏水中的氧气平衡,影响水体自净能力。
2.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重金属废水通过农田灌溉、饮用水等途径进入人体,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危害。
铅、镉等重金属进入人体后会积聚在骨骼、肝脏、肾脏等重要器官中,长期积累可能导致中毒。
重金属中毒症状包括头晕、呕吐、贫血、生长发育迟缓等,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二、重金属废水治理方法1. 物理方法:物理方法主要通过重金属的沉淀、过滤和离子交换等步骤来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
例如,重金属离子可以通过沉淀剂与废水中的硫化物或氢氧化物反应形成沉淀物,从而去除重金属。
此外,利用过滤器材等物理手段也可以有效去除重金属颗粒。
2. 化学方法:化学方法主要包括氧化还原、络合沉淀和浮选等过程。
例如,可以通过用还原剂与重金属进行反应,将重金属转化为易于沉淀的形态从而去除。
此外,也可以通过添加络合剂与重金属形成络合物,降低其毒性和溶解度,然后利用沉淀、过滤等步骤将其分离。
3. 生物方法:生物治理方法利用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或植物等生物体对重金属进行吸附、转化和分解。
生物方法具有显著节能环保的特点。
例如,可利用某些植物的根系对重金属进行吸附,或者利用微生物对重金属进行还原、氧化等反应,从而达到去除重金属的目的。
4. 膜分离方法:膜分离方法是利用半透膜对重金属离子进行分离和去除。
该方法具有高效、节能的特点。
例如,可以利用反渗透膜、纳滤膜等对重金属进行拦截和过滤,保留水分子同时将重金属去除。
探讨铅锌选矿废水处理及回用-废水处理论文-工业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铅锌矿选矿废水中含有许多有害物质,废水处理困难。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环保要求的持续提高,有效地处理选矿废水,杜绝污染,实现绿色环保,提高铅锌矿资源利用率的综合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铅锌选矿;废水处理;回用;研究重金属元素和矿石是废水中的主要有毒有害物质,难以在自然环境中分解,并且可能对环境产生长期毒性。
这些有毒有害物质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后,将引起遗传和染色体改变,从而导致残疾和畸形。
直接排放废水会对环境产生重大影响,并极大地损害环境居民的生命。
从节约水资源,保护环境和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排水数据的处理和再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铅和锌作为重要策略,已广泛用于电气,化学和石油行业。
铅锌提取物是铅锌生产的产物。
尽管为铅和锌工业提供原材料,但它还将生产大量铅和锌以处理废水。
这些排水管的组成非常复杂。
除了含有重金属离子(如Pb和Zn)外,还有大量的矿石物质对土壤和水源非常有害,会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并直接影响人类的正常生活。
作为典型的废水,随着零回收废水回收的实施,含铅锌的铅水已成为研究的嘲讽。
实现铅和锌的处理和循环利用以受益于优质废水是企业实现清洁生产的唯一途径,这具有巨大的经济和环境效益[1]。
1铅锌矿选矿废水的来源与铅锌矿选矿工艺(1)铅锌矿选矿废水的来源。
铅锌矿选矿用水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种是补加新水,另一种是选矿回水。
补加新水主要来源于矿井水和河水等,主要用于选矿回水的补充添加。
选矿回水通过尾矿库沉淀、废水处理系统处理,返回选矿车间。
其主要通过车间除尘喷雾、车间现场洗涤、球磨机冷却、浮选槽冲击、荧光在线级分析仪清洁等方式添加进入选矿生产过程,最终形成铅锌矿选矿废水。
铅锌矿选矿废水主要分为铅锌精矿浓缩脱水后产生的废水和尾矿矿浆废水两种。
(2)铅锌矿选矿工艺,浮选是目前中国铅锌硫化矿选矿的主流操作,其选矿工艺的主要包括破碎,磨矿,先铅后锌的优先浮选,精矿浓缩和脱水。
南京工业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第一章绪论水是人类非常宝贵的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工业的迅速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已成为重点问题。
我国是人口大国,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五分之一,所以我国水资源短缺问题严重,而目前我国又正处于工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同时,严重的水污染问题也随之而来。
当前,我国工业排放的废水量大且超标,严重的水体污染不仅破坏生态环境,而且直接影响了居民日常生活,同时对企业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因素,含铅废水就是其中之一。
根据国家环保局发布的《2008年环境状况公报》[1],2008年全国地表水污染严重。
长江、珠江、松花江、黄河、淮河、辽河和海河七大水质总体与上年持平,水质总体为中度污染。
这其中,工业废水中重金属离子如铅、汞、铬等对人体和环境的危害尤为严重。
像油漆、印刷、蓄电池等行业都在消耗铅,与此同时,铅又导致对土壤、大气以及水资源的污染。
铅和可溶性铅盐都是有毒的,含铅废水对人体健康和农作物生长的危害严重。
近几十年来,电镀、制革、采矿等许多工业排放的三废增加了环境中铅污染负荷,超出了环境的自净能力,导致土壤、湖泊甚至海洋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铅污染。
对含铅废水进行有效处理、对铅污染的水域、土壤进行修复成为环境治理中越来越突出的问题。
因此,我国的含铅废水处理压力大、任务重、需要高效、先进的水处理技术。
1.1含铅废水的危害铅是一种金属,在现代工农业生产中被使用广泛,同时又是一种分布广、有蓄积性的环境污染物,含铅废水的主要来源是电镀、冶炼、铸造、采矿、染料、电池、石油、机械、印刷等行业排放的工业废水。
其中,电池工业是含铅废水的最主要来源,据报道,每生产一个电池造成铅损失为4.54~6810mg,按照国家规定,含铅废水总铅含量在车间排放口必须达到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排放标准,即1mg/L。
据国家环保部的每年统计结果表明[2],我国七大水系、主要城市河流及湖泊水库中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铅和铬的污染现象,而在长江水系中,其近岸水域也早已受到严重的铅等重金属元素污染。
含铅废水处理的论文摘要本论文研究了含铅废水处理的方法及其优缺点,探讨了不同处理方式的适用场景,并提出了一种针对含铅废水的处理方案。
引言含铅废水是工业生产中常见的废水类型之一,其含铅浓度高、处理难度大、对环境污染严重。
为了实现治理目标,国家和各地政府对含铅废水的排放进行了严格的限制和监管。
因此,开展相关研究,提出有效的处理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含铅废水处理的方法及其优缺点目前,含铅废水处理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等。
物理方法主要是采用吸附、沉淀、搅拌等方式去除废水中的悬浮颗粒和大分子有机物,但处理成本高、效果不稳定;化学方法主要是将废水中的铅化合物转化为难溶于水的沉淀物,并采用沉淀、膜分离等方式分离去除,但存在副产物多、处理设备容易堵塞等问题;生物方法主要是利用微生物对废水中的有机物和铅离子进行降解和转化,但生物反应条件苛刻,需要维持恒定的pH、温度等条件,处理效率较低。
含铅废水处理方案本研究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提出了一种基于吸附法和化学沉淀法的含铅废水处理方案。
具体来说,方案包括以下步骤:1. 采用草酸为吸附剂,在废水中加入一定量草酸,使草酸与铅结合形成稳定的草酸铅络合物。
2. 将含草酸铅络合物的废水通过过滤等方式去除悬浮颗粒和其他杂质物。
3. 通过加入氧化剂,将废水中的草酸铅络合物氧化成难溶于水的氧化铅沉淀物。
4. 采用沉淀分离等方式将氧化铅沉淀物分离出水体,得到清洁水体。
该方案综合了吸附和化学沉淀的优点,处理效果稳定可靠。
同时,采用草酸作为吸附剂,易于获取和处理;采用氧化剂将草酸铅络合物氧化成氧化铅沉淀物,避免了使用重金属盐类产生的副产物和对环境的污染。
结论本论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吸附和化学沉淀的含铅废水处理方案,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应用价值。
但是具体实施还需要做出进一步的优化和改进,以适应不同处理场景和污染源的变化。
重金属废水的危害及治理重金属废水的危害及治理引言: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重金属废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给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威胁。
本文将探讨重金属废水的危害及治理方法,以期提高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为环境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第一部分:重金属废水的来源与危害重金属是指密度大于5克/厘米³的金属元素,如铅、汞、镉等。
重金属废水来自于冶金、电力、化工、农药等工业生产过程中的废水排放,以及城市生活生产排水中的重金属含量超标。
这些废水含有丰富的重金属离子,其长期排放会对环境和人类产生多方面的危害。
1.1 土壤污染重金属废水排入土壤后,重金属离子难以被土壤吸附和分解,因此会积累在土壤中,使得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生长,危害粮食安全。
同时,重金属在土壤中的长期积累还会使得土壤中的重金属超标,引起土壤污染,危害地下水质量。
1.2 水体污染重金属废水排入河流、湖泊等水体后,重金属离子不容易被水体分离和沉淀,因此会长期存在于水中,对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产生危害。
重金属会进入水生生物体内,造成生物寿命缩短、生殖能力下降、免疫力降低等问题。
同时,重金属还会通过水源被人类摄入,对人体的健康产生严重威胁,引发肝肾功能异常、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等。
1.3 生态破坏重金属废水对自然生态系统的破坏也不可忽视。
水环境中的重金属属于生物富集型污染物,生物逐渐富集重金属会造成生态链上的累积效应。
生态系统中的许多生物无法承受重金属的存在,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平衡被破坏。
第二部分:重金属废水治理方法针对重金属废水的危害,我们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理方法,以降低其对环境和人类的危害。
2.1 生物法利用微生物、植物等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将重金属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转化为有机物或无毒物质。
这些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操作简单、效果稳定等优点,是一种可行的重金属废水治理方法。
2.2 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是通过将重金属离子与交换材料上的其他离子进行交换,将重金属离子从废水中去除。
含铅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含铅废水是指含有高浓度铅离子的废水。
铅是一种有毒重金属,对人体和环境具有严重的危害。
因此,处理含铅废水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含铅废水处理工艺流程。
一、废水预处理废水预处理是处理含铅废水的第一步。
在这一步骤中,废水经过初步的过滤和调节,以便进一步的处理。
首先,废水中的悬浮物和大颗粒物质通过过滤装置进行分离。
然后,废水的pH值进行调节,一般采用中性化处理,使其接近中性。
这样可以提高后续处理工艺的效果。
二、化学沉淀化学沉淀是处理含铅废水中铅离子的常用方法。
在这一步骤中,通过添加适量的化学药剂,使废水中的铅离子与药剂中的特定物质发生反应,形成沉淀物。
常用的化学药剂包括氢氧化钠、硫化钠等。
这些药剂与铅离子反应后生成的沉淀物具有较高的密度,可以很容易地被分离出来。
三、离子交换离子交换是处理含铅废水中残余铅离子的方法。
在这一步骤中,废水经过离子交换树脂床,废水中的铅离子与树脂中的其他离子发生交换。
这样可以有效地将废水中的铅离子去除。
离子交换是一种高效、经济的方法,可以使废水中的铅离子浓度降低到较低的水平。
四、吸附剂吸附吸附剂吸附是处理含铅废水中微量铅离子的方法。
在这一步骤中,废水通过吸附塔,废水中的微量铅离子被吸附剂吸附。
吸附剂一般是一种具有高吸附性能的材料,例如活性炭。
吸附剂吸附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可以将废水中的微量铅离子降低到极低的水平。
五、深度处理深度处理是对处理后的废水进行进一步处理的方法。
在这一步骤中,废水经过多次过滤和反应,以保证废水的质量达到排放标准。
常用的方法包括活性炭吸附、电解沉积等。
通过这些方法,可以进一步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离子,使废水的污染物浓度降低到很低的水平。
六、废水回用或排放处理后的废水可以选择回用或排放。
如果废水经过处理后可以满足再利用的要求,可以将其用于工业生产中的冷却水、洗涤水等。
如果废水无法回用,可以进行二次处理,以达到排放标准,然后将废水排放到环境中。
含铅水体污染来源、危害及处理方法水资源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人类社会生产生活无法替代的重要资源。
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现代社会受益,但部分不科学的资源开发利用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
1」」水体中铅离子污染来源铅污染源有:铅开采、能源使用、矿物工业和冶炼处理错谋!未找到引用源。
近年来国家对废水排放和铅蓄电池处理有着更为严格的管理。
现阶段水体和上壤的铅污染更多来自于大气中的铅及英铅化合物,通过空气中颗粒物沉积和降水、降雪等情况富集在水体或上壤当中。
例如:煤炭燃饶产生含铅污染物有硫酸铅、硫化铅等,尾气排放中含铅污染物有氧化铅、硝酸铅、碳酸铅等错谋!未找到引用源。
1.1.2铅离子对人类的危害铅和铅离子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具有持久性。
首先,含铅物质在自然界中难以降解,极易通过生物链吸收浓缩在食物链顶端的生物,例如人类。
铅污染,对人们的健康有严重的威胁。
铅离子对人的危害有:胃疼、头痛、癫痫、情绪异常等,严重者有致死风险。
即使血液中铅离子浓度较低,也会造成不良反应,症状表现为:反应迟钝,过敏等。
对部分儿童的研究中,血液样本的铅含捲处在成年人可接受水平,仍岀现了智力发冇障碍、行为异常等症状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1.3含铅离子污染水体处理方法铅藹子污染水体目前净化办法主要有:化学法、生物法和物理法。
化学法包括:电化学法错谋!未找到引用源。
和还原沉淀法等。
化学法处理优点是去铅离子速度快、水体处理后铅离子显著减少,适应大部分的水体情况。
但是电化学法对场地和设备有要求髙、成本髙、能耗高三个缺点:还原沉淀法中产生的部分产物在环境下难以富集回收或回收成本过高、且投放药剂方法不正确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加剧污染情况。
生物法,依靠微生物或者是植物的生理功能去除重金属离子的方法,包括:生物絮凝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植物修复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等。
生物法优点是对环境无影响、吸附效果好、容易回收且适合长期处于污染环境中。
但是生物法缺点也比较明显:时间长,仅对于污染防治效果好,而对于大量污染处理能力不足;培弃成本高,需要时间、场地培育,投放、种植耗时耗力。
含铅废水处理技术研究含铅废水处理技术研究报告研究背景•铅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性•含铅废水排放量逐年增加研究目的•开发高效、经济、环保的含铅废水处理技术•减少含铅废水对环境造成的损害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收集和分析已有的含铅废水处理技术研究成果•针对不同技术进行比较和评估2.实验设计•设计含铅废水处理实验•选择合适的处理剂和操作条件3.实验操作•进行含铅废水处理实验•记录并分析实验数据4.结果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评估不同处理技术的效果和经济性主要研究内容技术一:吸附法•研究各种吸附材料对含铅废水的吸附效果•评估不同吸附材料的吸附容量和再生性能技术二:离子交换法•研究离子交换树脂对含铅废水的去除效果和再生性能•优化离子交换操作条件技术三:化学沉淀法•研究不同沉淀剂对含铅废水的沉淀效果•评估沉淀剂的性能和经济性预期结果•提出一种或多种高效、经济、环保的含铅废水处理技术•评估不同技术的优缺点,提出改进方案研究意义•为含铅废水治理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依据•促进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研究进度•目前已完成文献综述和实验设计•正在进行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结论•目前仍在研究阶段,尚无最终结论•预计在未来几个月内完成实验和数据分析参考文献•张三,李四,王五. 含铅废水处理技术综述[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XX,XX(X):XXX-XXX.技术四:电化学法•研究电化学方法在含铅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优化电化学反应的电极材料和电流密度技术五:生物修复法•研究利用微生物和植物修复含铅废水的可行性•评估生物修复方法对含铅废水的去除效果和生态影响技术六:高级氧化法•研究高级氧化剂在含铅废水处理中的应用•评估高级氧化方法对含铅废水的氧化降解效果技术七:膜分离法•研究膜分离技术在含铅废水处理中的应用•优化膜材料和操作条件,提高废水的去除率预期成果•发表相关研究论文,提供技术参考和指导•推广应用高效、经济的含铅废水处理技术研究局限性和展望•目前研究仍处于实验室规模,需要进一步扩大应用规模•针对不同行业和废水特性的情况,需要开展更多的研究研究团队及资金支持•本研究由XX大学环境科学研究院承担•项目资金支持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结论•含铅废水处理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环境问题•本研究将通过对不同处理技术的研究和评估,为含铅废水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参考文献•张三,李四,王五. 含铅废水处理技术综述[J]. 环境科学与技术,20XX,XX(X):XXX-XXX.•陈六,赵七. 电化学法处理含铅废水的研究进展[J]. 环境工程学报,20XX,XX(X):XXX-XXX.•赵八,刘九. 生物修复法在含铅废水治理中的应用[J]. 环境科学研究,20XX,XX(X):XXX-XXX.。
铅污染的危害以及净化技术导语:铅污染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环境污染问题,它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影响。
然而,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净化技术来降低和消除铅污染。
本文将详细介绍铅污染的危害,并列举一些常用的铅污染净化技术。
第一部分:铅污染的危害1. 影响人体健康:铅属于重金属,易被人体吸收并积累,对健康产生严重危害。
铅中毒可以导致神经系统受损,智力发育障碍,行为问题,甚至死亡。
2. 损害生态系统:铅进入土壤和水体后会危害生态系统的平衡。
它能够抑制植物的生长,破坏土壤的生物活性,并对水中的生物产生剧毒影响。
3. 污染饮用水:铅污染的饮用水对人类健康构成巨大威胁。
长期饮用受铅污染的水会导致慢性中毒,影响心脏、肾脏和神经系统功能。
第二部分:净化技术1. 吸附剂:吸附是一种常用的铅污染净化技术。
吸附材料如活性炭能有效地吸附铅离子,从而减少其在环境中的浓度。
活性炭通过其多孔的表面吸附铅离子,从而降低水体、土壤和空气中的铅污染。
2. 浮选法:浮选是一种利用气泡分离污染物的技术。
在浮选过程中,将泡沫剂或表面活性剂添加到含铅废水中,形成气泡,使铅颗粒悬浮在气泡上升的过程中。
然后通过收集气泡来分离铅粒子,实现铅污染的净化。
3. 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是利用离子交换树脂吸附和固定铅离子的技术。
通过让铅离子与固定在树脂上的其他离子相互置换,从而将铅离子从水体中去除。
4. 电化学处理:电化学处理是一种利用电流来净化铅污染的技术。
通过施加电流,铅离子可以在电极上还原或沉积,从而将其从水或其他液体中移除。
5. 重金属固化:重金属固化是将污染物与固化剂反应,形成稳定的沉淀或固体产物,从而减少铅的毒性。
这种净化技术适用于铅污染土壤和废水处理。
结论:铅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净化铅污染是一项紧迫的任务。
通过采用吸附剂、浮选法、离子交换法、电化学处理和重金属固化等一系列有效的净化技术,我们可以降低和消除铅污染,以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含铅废水的治理工艺相较于其他蓄电池,铅酸蓄电池具有更大的放电量、更低的造价成本、更鲜明的可逆性,一般可以在众多领域中用作化学电源,可谓是一种应用范围极为广泛的蓄电池。
但是,在企业生产铅酸蓄电池的过程中,存在着非常明显的铅污染问题,如含铅废气或含铅废水。
对于含铅废水,以往都是使用碱石灰法进行处理,但是这种方法处理效率并不理想,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的铅盐泥,因此生产企业需要采用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工艺手段来提高处理效率、减少铅盐泥量。
本文试对铅酸蓄电池含铅废水的具体治理工艺进行简单研究。
标签: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含铅废水;治理工艺含有铅离子的强酸性废水是铅酸蓄电池的常见生产遗留物,属于Ⅰ类污染物,严重污染环境,对生态有强烈的破坏效果,若是处理不够妥善则会给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的破坏,因此国家对于含铅废水的要求是要将废水严格处理后才能排放。
现阶段,可使用电渗析法、化学沉淀法处理含铅废水。
除此之外,吸附法与离子交换法也是很好的选择。
这些方法各有优点,或是成本较低,或是操作简便,或是处理效果非常理想。
如何选择适宜的方法进行含铅废水治理,正是本文所要研究的课题。
1 含铅废水及其危害在生产铅酸蓄电池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定量的铅损失。
据统计,几乎是每生产一块铅酸蓄电池,便会损失5~7000mg铅,且铅的损失形式主要是废水中的离子。
截至2016年,我国在铅酸蓄电池的生产上达到了280,000,000KV A·h,这意味着含铅废水的量也是极为可观的。
众所周知,铅具有较大的毒性,而含铅废水中含有的可溶性铅盐同样具有非常鲜明的毒性,若是不经处理便排放出来,将会进入动物或植物的体内,人类在食用动植物后铅与可溶性铅盐便会随之进入人体,造成贫血、肢体水肿、急性铅中毒乃至肾衰竭等严重结果,而儿童在摄入铅与可溶性铅盐后其生长发育将会受到严重的阻碍。
2 常见处理工艺2.1 化学沉淀法化学沉淀法现阶段使用范围较广,纯碱、磷酸盐、石灰以及氢氧化镁均是常见的沉淀剂。
含铅废水排放标准
一、铅对环境的影响
铅是一种重金属污染物,易积累在生物体内,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铅含量过高的废水在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会对大气、水体和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影响生态平衡和人们的健康。
二、工业废水排放标准
为了控制工业废水中铅的含量,我国制定了相应的工业废水排放标准。
目前,我国工业废水排放标准中,对铅的限制为:废水中铅的质量浓度不得超过0.1毫克/升(mg/L)。
同时,对于含铅工业废水的排放,还需要根据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排放限制和控制措施。
三、工业废水处理技术
在工业废水处理中,为了达到国家标准对铅含量的要求,常用的工艺方法包括化学沉淀、离子交换、膜分离等。
其中,化学沉淀法是一种常用的处理方法,可以有效地去除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包括铅。
其原理为在加入适量的化学反应剂后,反应生成的沉淀物和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结合形成沉淀,从废水中去除选择性较好,但会对处理后的废水造成二次污染。
四、结论
在工业生产和废水治理中,铅是需要特别关注的一种重要污染物。
根据工业废水排放标准,废水中铅的含量限制为不超过0.1毫克/升(mg/L),需要通过科学的处理技术去除。
对于未经处理的含铅工业废水,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避免其对环境和人体造成危害。
《工业水处理》:含铅废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展开全文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精炼铅产量为511万t,废铅回收量约为237万t,回收率达到46%。
虽然废铅回收率不断提高,但仍不足50%,半数以上的废铅进入水体、大气、土壤环境中,主要进入水环境,形成含铅废水。
含铅废水中的铅最高达到90 mg/L以上,一般在2~100 mg/L (蓄电池行业)。
铅在水中主要以二价铅离子形式存在,其存在形式受水中pH影响较大:当pH在7~10时,铅会出现沉淀;pH为10时,沉淀量达到最大。
铅具有不可降解性,可在环境中长期存在。
含铅废水一直是废水处理领域的难题之一。
我国对于铅的排放要求非常严格,GB 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规定,地面水及生活饮用水中的铅不能超过0.05 mg/L。
GB 8978—19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将铅列为第一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质量浓度为1.0 mg/L。
因此,选择一种安全性高、处理效果好、成本低、二次污染少的处理技术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对化学沉淀、吸附、膜分离、离子交换、生物修复和电解技术在含铅废水处理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介绍,总结了不同处理技术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发展含铅废水的处理技术提供依据,并为多工艺组合处理含铅废水提供参考。
01化学沉淀化学沉淀主要是向水中投加沉淀剂,直接与Pb2+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不溶性沉淀,常见的有氢氧化物沉淀、硫化物沉淀、磷酸盐沉淀、铁氧体沉淀和螯合沉淀。
1.1氢氧化物沉淀氢氧化物沉淀是向废水中投加NaOH、Ca(OH)2、CaO等沉淀剂使Pb2+转化为Pb(OH)2,从而达到去除目的,该反应受水中pH 的影响较大。
柳健等研究了氢氧化物沉淀去除Pb2+的最佳pH,发现对于Pb2+为2~10 mg/L的含铅废水,处理最佳pH为7.5~11.5;同时还对比了模拟含铅废水及企业含铅废水的处理效果,由于企业产生的污水还含有铁、铝、钙等元素,在加入碱性沉淀剂的过程中能产生相应的絮凝剂,吸附一部分Pb2+,提高Pb2+的去除率。
含铅废水处理工艺铅常被用作原料应用于蓄电池、电镀、颜料、橡胶、农药、燃料等制造业。
铅板制作工艺中排放的酸性废水(pH3=铅浓度最高,电镀废液产生的废水铅浓度也很高。
铅是自然界分布很广的元素, 也是工业中常使用的元素之一。
铅和可溶性铅盐都有毒性, 含铅废水对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生长都有严重危害。
如每日摄取铅量超过0.3-1.0 mg, 就可在人体内积累, 引起贫血、神经炎等。
随着工业技术的迅速发展, 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铅作为一类污染物, 国家排放标准中明确规定含铅废水的排放标准为铅总含1 mg/ L。
一、含铅废水的来源含铅废水来自各种电池车间、选矿厂、石油化工厂等。
电池工业是含铅废水的最主要来源, 据报道, 每生产1 个电池就造成铅损失4.54-6810mg, 其次是石油工业生产汽油添加剂。
尽管铅不如铜、镉那样常见, 但它却是废水中的普通组分。
尤其是电池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大量含铅废水, 废水中铅含量超出国家标准百倍, 对地下水源构成很大威胁, 如果不进行处理而任意排放, 必然给环境与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
二、含铅废水处理工艺目前含铅废水的处理工艺,应用较多、较成熟可靠的技术有:离子交换法、沉淀法、吸附法、电解法以及以上工艺的组合。
1. 离子交换法离子交换法的原理是利用离子交换剂分离废水中有害物质的方法,常用的离子交换剂有离子交换树脂、沸石等。
离子交换是靠交换剂自身所带的能自由移动的离子与被处理的溶液中的离子通过离子交换来实现的。
推动离子交换的动力是离子间浓度差和交换剂上的功能基对离子的亲和能力。
在对炸药厂废水的处理研究中,使用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在pH值5.0—5.2时,用磷酸树脂对排放水进行离子交换处理,铅含量可降到O.20一O.53mg/L;在对离子交换工艺及相应工艺条件运行及考察,含铅量10m∥L的废水经离子交换处理,排出水含铅量为0.14一O.18mg/L,达到国家排放水质量标准。
利用由氯甲基化交联的聚苯乙烯氧化制得的带羧基的弱酸树脂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在pH=2.5、流速为15夥小时,可以处理700倍树脂体积的废液流,排放量可以达到0.01毫影升以下。
Water Pollution and Treatment 水污染及处理, 2018, 6(1), 38-46Published Online January 2018 in Hans. /journal/wpthttps:///10.12677/wpt.2018.61005Study on the Harm and the TreatmentProcess of Leaded WastewaterPeng LiSchool of Metallurgical and Ecological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BeijingReceived: Dec. 5th, 2017; accepted: Dec. 24th, 2017; published: Jan. 2nd, 2018AbstractThe discharge of leaded wastewater will cause great harm to the environment and human health.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ollution situation of China’s leaded wastewater.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xisting leaded wastewater treatment methods are listed and ana-lyzed, moreover, the advantages of nano-NiO-loaded polymer of leaded wastewater are put for-ward. We hope to play a role in the existing process and the corresponding engineering applica-tions.KeywordsLead, Wastewater, Nano-NiO-Loaded Polymer含铅废水的危害及其处理工艺的研究李鹏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生态工程学院,北京收稿日期:2017年12月5日;录用日期:2017年12月24日;发布日期:2018年1月2日摘要含铅的废水的不达标排放,会对环境以及人类身体造成巨大的危害。
本文介绍了我国含铅的污染情况,列举并分析了现有的含铅废水处理方法的优劣,同时提出了纳米无机材料负载离子交换树脂处理电镀废水的种种优势,希望对现有的工艺以及相应的工程应用起到作用。
李鹏关键词铅,废水,NiO负载离子交换树脂Copyright © 2018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引言2011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其中提到了要改善水环境质量、加强土壤保护、遏制重金属污染事件高发态势等众多与重金属污染有关的条款。
近几十年来,由来自铅矿的开采、含铅金属冶炼、橡胶生产、含铅油漆颜料的生产和使用、蓄电池厂的熔铅和制粉、印刷业的铅版、铅字的浇铸、电缆及铅管的制造、铅质玻璃的配料以及焊锡等工业排放的废水、废渣,汽车尾气排出的铅,随降水进入到地面水中,均造成了铅的污染,成为环境治理中越来越突出的问题。
铅元素作为一种重金属,通过消化道进入人体后,即积蓄于骨髓、肝、肾、脾、大脑等处,形成所谓的“贮存库”,以后慢慢从中放出,通过血液扩散到全身并进入骨骼,引起严重的累积性中毒。
正是由于铅的毒性和特点,所以对铅在环境中的标准值要求很高,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对铅的使用有着严格的限制。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铅生产国和消费国,但我国铅生产企业普遍存在生产技术落后,设备现代化程度低,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严重等现状。
国家相关部门也已注意到了其严重性,并采取了一些相应的措施,但收效并不显著。
目前废水处理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各有缺点。
吸附法以其选择性高、吸附容量大、操作简便、环境友好等优点而备受关注。
现有的传统吸附剂因其原料来源有限、成本较高、二次污染、吸附容量较低等缺点,不能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
然而将纳米无机颗粒与树脂颗粒进行结合得到的吸附剂可以有效地弥补这些缺点,同时其可以通过酸洗或碱洗重新利用,大大地降低了其使用成本。
针对含铅废水的危害问题,国内外目前对于铅废水的处理技术有很多,相对成熟并且应用较为广泛的有:化学沉淀法、离子交换法、电解法、物理吸附法、生物法、膜分离法等。
化学沉淀法的适用范围更广,但是容易造成二次污染,对化工原料的消耗也大,其他的各类处理方法也各有优劣,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含铅废水的危害问题,务必要找到一种合理的解决方法。
2. 含铅废水的产生原因在我国,铅蓄电池,氧化铅,铅材以及电缆护套等是主要的铅消耗途径。
而铅蓄电池则占其中的很大比重,每年因为铅蓄电池消耗的铅约有60万吨,占我国总消耗的80%左右。
原生铅冶炼污染:原生铅冶炼污染是我国铅污染中的主要问题,传统的火法炼铅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冶炼中的含铅废物会对大气以及生产环境造成污染,现有的环保措施对此的防护作用有限,铅冶炼厂排放的废气将大量的铅尘带入到空气中,并随风扩散。
而含铅废水的污染成因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2.1. 铅蓄电池污染在一些发达国家,对于铅蓄电池的生产中的排污、排废要求很高,处罚力度大,总体的铅蓄电池厂的数量也很少,大多数为组装厂,但在我国,大部分铅蓄电池厂拥有全套工艺,但是在环境保护的投资李鹏上不足,铅酸废水,以及铅废气的大量排放对环境造成了极大负担。
在废旧蓄电池的回收中同样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于蓄电池的回收主要在于,将废铅再生,而全世界近八成的回收铅来自于蓄电池的回收,在我国80%~85%的汽车蓄电池得到回收,而再生的主要过程则为混炼法,也就是将废料整体进行高温熔炼,由于原料成分复杂,且冶炼温度高,对环境的污染十分严重。
我国现有再生铅生产企业300家左右,其中大部分的规模很小,但是污染以及消耗量大,回收效率低,九成以上企业未使用环保设施,按每年处理60万吨蓄电池废料计算,每年产生4万吨铅尘,1.2万吨铅渣。
并产生大量含铅废水[1]。
2.2. 含铅汽油的废气污染空气中的铅污染的主要来源则是含铅汽油燃烧带来的,以四乙基铅作为防爆剂的传统汽油,在燃烧中释放出大量的铅,其中的30%迅速沉降在道路旁的土壤中,其余则随呼吸进入人体,对人的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而无铅汽油由于成本更高,并未在我国普及。
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及周边汽车保有量大幅增加,对环境的压力十分巨大[2]。
电镀废水中铅的污染:在电镀行业中,螺栓,螺母,轴承以及蓄电池零件,都可以电镀铅以保护其表面,用于金属或非金属表面保护的电镀洗液的废液中,铅浓度往往能达到100 mg∙L−1左右。
电镀槽中的废液作为高浓度的含铅废水对环境有很大污染[3]。
2.3. 颜料中铅的污染涂料和油漆是我们生活中的常见染料,而其中的铬黄则是由铬酸钠/重铬酸钠与硝酸铅/醋酸铅反应得到的,而生产这种染料产生的废水中,铅的含量可以高达172 mg∙L−1。
而用于装潢的油漆、涂料中的很多成分都含铅,如铅红丹,黄丹,铅白等,这些染料、涂料由于老化脱落等原因,很容易进入到人的消化系统中,指甲大小的涂料中含铅量就可达到50 mg,在新装修的房屋中生活的人血铅水平明显更高。
2.4. 含铅玻璃的污染含铅的玻璃料混合物经常可作为融合剂,而需使用酸液对其进行分离,产生大量铅酸废水,而且很难处理,被大量的排放到了河流中。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由于我国在铅冶炼方面长期未进行技术的升级,使得设备相对落后,原材料消耗量大,排污量大。
企业自身对污染问题缺乏管理,即使能够达到标准的企业,由于不重视,导致很多设备利用率不高,由此造成了大量污染。
企业为了追求更高的利益往往对于环保投入并不热衷,缺乏投入,使污染问题更加严重。
3. 铅污染的形式与危害土壤中铅的污染:由于城市土地价格较高,很多冶炼厂,蓄电池厂,电镀厂等将厂址选在城市郊区或农村,一些达不到排放标准的铅废水被排放到了灌溉用水中,对农业土壤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并通过产出的农作物将铅带入到人的饮食中,从而对人体造成很大危害。
不同与农业土壤,城市土壤的重金属富集现象更为明显,且城市土壤存在多种可能暴露在铅污染源下的途径,城市土壤中沉的铅会对人体的健康造成很大风险,关系到生态环境的质量以及居民的健康。
我国城市土壤污染调查结果见表1,而在一个城市中工业区,商业区土壤的含铅量大于居住区。
空气颗粒物中的铅污染:空气中铅的铅含量通常不高,在5 × 10−5μg/m3,空气中铅的主要来源则是交通、工业生产以及日常生活,在我国的一些城市中,空气中铅含量可以达到0.12~0.49 μg/m3,均值为0.38 μg/m3,我国国家卫生标准中《大气中铅及其无机化合物》规定,居住区大气中铅的日均最高允许值为1.5 μg/m3。
调查表明,空气中铅含量与时空的关系明显,受交通状况影响很大,尾气排放,含铅煤炭李鹏Table 1. Investigation results of lead pollution in urban soil mg/kg表1.城市土壤铅污染调查结果mg/kg [4]城市名称最小值mg/kg 最大值mg/kg 平均值mg/kg沈阳市22 2910.6 199.72长春市11.93 113.07 49.97北京市公园25 207 66.2南京市19.2 355.9 117.1杭州市 3.61 1044 76.1东莞市20.36 143.3 64.744香港89.9燃烧,以及测试时的风险都有很大关系。
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吸附能力很强,PM2.5对于空气中的铅有很强的吸附作用,同时能够进入人体的肺部,对人体健康的威胁十分严重[5]。
食品与饮水中的铅污染:除了环境中的铅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日常的饮食饮水也是人体受到铅污染威胁的主要途径,在经过消化系统后,饮食中的铅有30%~75%被儿童吸收,远超过成人的10%。
而食品与饮用水中的铅主要来源于生产过程中的外来污染,在生产、加工、包装、储存等环节中都会受到污染。
近年来我国粮食中的主要污染源为铅,肉制品,奶制品,蛋类等中铅的含量相较于十年前有明显的增加。
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自来水铅含量并不高,但是由于富集作用的影响,其利用率往往大于食品中的铅,日常饮用水中的铅含量约为0.05 mg∙L−1,基本符合我国《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但是由于含铅废气的大量排放,雨水中铅的含量往往很高,其渗入地下与其他水源融合到一起,污染饮用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