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腐蚀与防护-第六章-金属钝化
- 格式:ppt
- 大小:548.50 KB
- 文档页数:49
《材料腐蚀与防护》习题与思考题第一章绪论1.何谓腐蚀?为何提出几种不同的腐蚀定义?2.表示均匀腐蚀速度的方法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何联系?3.镁在海水中的腐蚀速度为 1.45g/m2.d, 问每年腐蚀多厚?若铅以这个速度腐蚀,其ϖ深(mm/a)多大?4.已知铁在介质中的腐蚀电流密度为0.1mA/cm2,求其腐蚀速度ϖ失和ϖ深。
问铁在此介质中是否耐蚀?第二章电化学腐蚀热力学1.如何根据热力学数据判断金属腐蚀的倾向?如何使用电极电势判断金属腐蚀的倾向?2.何谓电势-pH图?举例说明它在腐蚀研究中的用途及其局限性。
3.何谓腐蚀电池?有哪些类型?举例说明可能引起的腐蚀种类。
4.金属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的基本区别是什么?5.a)计算Zn在0.3mol/LZnSO4溶液中的电解电势(相对于SHE)。
b) 将你的答案换成相对于SCE的电势值。
6.当银浸在pH=9的充空气的KCN溶液中,CN-的活度为1.0和Ag(CN)2-的活度为0.001时,银是否会发生析氢腐蚀?7.Zn浸在CuCl2溶液中将发生什么反应?当Zn2+/Cu2+的活度比是多少时此反应将停止?第三章电化学腐蚀反应动力学1.从腐蚀电池出发,分析影响电化学腐蚀速度的主要因素。
2.在活化极化控制下决定腐蚀速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3.浓差极化控制下决定腐蚀速度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混合电位理论的基本假说是什么?它在哪方面补充、取代或发展了经典微电池腐蚀理论?5.何谓腐蚀极化图?举例说明其应用。
6.试用腐蚀极化图说明电化学腐蚀的几种控制因素以及控制程度的计算方法。
7.何谓腐蚀电势?试用混合电位理论说明氧化剂对腐蚀电位和腐蚀速度的影响。
8.铁电极在pH=4.0的电解液中以0.001A/cm2的电流密度阴极化到电势-0.916V(相对1mol/L甘汞电极)时的氢过电势是多少?9.Cu2+离子从0.2mol/LCuSO4溶液中沉积到Cu电极上的电势为-0.180V(相对1mol/L甘汞电极),计算该电极的极化值。
第六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李仕才第三节电解池金属的电化学腐蚀与防护考点三金属的腐蚀与防护1.金属的腐蚀(1)概念:金属的腐蚀是指金属或合金跟周围接触到的化学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而腐蚀损耗的过程。
(2)本质:金属失去电子而被损耗,M-ne-===M n+(M表示金属),发生氧化反应。
(3)类型①化学腐蚀与电化学腐蚀②析氢腐蚀与吸氧腐蚀以钢铁的腐蚀为例进行分析:铁锈的形成:4Fe(OH)2+O2+2H2O===4Fe(OH)3,2Fe(OH)3===Fe2O3·xH2O(铁锈)+(3-x)H2O。
2.金属的保护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干燥环境下金属不被腐蚀。
( ×)2.Al、Fe、Cu在潮湿的空气中腐蚀均生成氧化物。
( ×)3.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的负极反应式为Fe-3e-===Fe3+。
( ×)4.镀铜铁制品镀层受损后,铁制品比镀铜前更容易生锈。
( √)5.在潮湿空气中,钢铁表面形成水膜,金属发生的一定是吸氧腐蚀。
( ×)6.外加电流的阴极保护法是将被保护金属接在直流电源的正极。
( ×)7.在船体外嵌入锌块,可以减缓船体的腐蚀,属于牺牲阴极的保护法。
( ×)1.金属的腐蚀主要分为化学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其中以电化学腐蚀为主。
2.钢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时,负极铁失去电子生成Fe2+,而不是生成Fe3+。
3.铜暴露在潮湿空气中发生的是化学腐蚀,而不是电化学腐蚀,生成铜绿的化学成分是Cu2(OH)2CO3。
一、金属的腐蚀与防护1.下列与金属腐蚀有关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图1中,铁钉易被腐蚀B .图2中,滴加少量K 3[Fe(CN)6]溶液,没有蓝色沉淀出现C .图3中,燃气灶的中心部位容易生锈,主要是由于高温下铁发生化学腐蚀D .图4中,用牺牲镁块的方法来防止地下钢铁管道的腐蚀,镁块相当于原电池的正极 解析:A 项,图1中,铁钉处于干燥环境,不易被腐蚀;B 项,负极反应为Fe -2e -===Fe 2+,Fe 2+与[Fe(CN)6]3-反应生成Fe 3[Fe(CN)6]2蓝色沉淀;D 项,为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镁块相当于原电池的负极。
金属的钝化在现代工业生产中,我们常常会遇到金属钝化现象。
一些较活泼的金属,在某些特定的环境介质中,会呈现惰性状态。
如金属的电极电位因外加阳极电流或局部阳极电流而向正方向移动,当超过一定数值后,金属的溶解速度反而剧烈地减小了,铁和不锈钢在硫酸中进行阳极极化时便观察到此现象。
金属阳极溶解过程中的这种“反常”现象称为金属的钝化过程。
§1-1钝化现象及其分类一、钝化现象及定义如果在室温时试验铁片在硝酸中的反应速率以及和硝酸浓度的关系,我们将会发现铁的反应速率,最初是随硝酸浓度增大而增大的。
当硝酸浓度增加到30%~40%时,溶解度达到最大值,若继续增大硝酸的浓度(>40%),铁的溶解度却突然成万倍下降,并使表面处于一种特殊的状态。
这时即使把它转移到硫酸中去,也不会再受到酸的浸蚀。
也就是说当硝酸增大到一定程度时,它的反应速率迅速减小,继续增大浓度时,它的反应速率更小,最后不再起反应,即铁变得“稳定”了,或者像一般说的,铁发生“钝化”了。
除了铁之外,其他一些金属也可以发生钝化。
例如,Cr、Ni、Co、Mo,Al、Ta、Nb和W等,其中最容易钝化的金属是Cr、Al、Mo,Ni、Fe,称作自钝化金属,能在空气中发生自钝化。
不仅硝酸,其他强氧化剂如浓硫酸、氯酸、碘酸、重铬酸钾、高锰酸钾等,都可以引起金属钝化。
但是钝化现象的发生虽然通常和氧化性介质作用有关,但是有些金属却可在非氧化性介质中钝化。
例如镁可以在氢氟酸中钝化,钼和铌可以在盐酸中钝化,汞和银可以在氯离子的作用下发生钝化,不锈钢在硝酸中钝化等等。
金属钝化的定义:在一定条件下,当金属的电位由于外加阳极电流或局部阳极电流而移向正方向时,原来活泼地溶解着的金属表面状态会发生某种突变,同时金属的溶解速度急速下降,这种表面状态的突变过程叫做钝化。
二、金属钝化的几种类型金属钝化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化学钝化、阳极钝化、机械钝化1.化学钝化又称自动钝化(autopassivation)。
金属钝化:金属表面状态变化所引起的金属电化学行为使它具有贵金属的某些特征(低的腐蚀速率、正的电极电势)的过程。
若这种变化因金属与介质自然作用产生,称为化学钝化或自钝化;若该变化由金属通过电化学阳极极化引起,称为阳极钝化。
另有一类由于金属表面状态变化引起其腐蚀速率降低,但电极电势并不正移的钝化(如铅在硫酸中表面覆盖盐层引起腐蚀速率降低),称为机械钝化。
金属钝化后所处的状态称为钝态。
钝态金属所具有的性质称为钝性(或称惰性)。
铜合金腐蚀1概述铜合金腐蚀[1](Corrosion of Copper Allov)是铜合金在与大气和海洋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表面能生成钝态或半钝态的保护薄膜,使多种腐蚀受到抑制。
2分类铜合金在一般介质中以均匀腐蚀为主,在有氨存在的溶液中有较强的应力腐蚀敏感性,也存在电偶腐蚀、点蚀、磨损腐蚀等局部腐蚀形式。
黄铜脱锌、铝青铜脱铝,白铜脱镍等脱成分腐蚀是铜合金独有的腐蚀形式。
大气腐蚀金属材料的大气腐蚀主要取决于大气中的水汽和材料表面的水膜。
金属大气腐蚀速度开始急剧增加时的大气相对湿度称为临界湿度,铜合金与其他很多金属的临界湿度在50%~70%之间,大气中的污染对铜合金的腐蚀有明显的增强作用。
城市工业大气的C02,SO2,NO2等酸性污染物溶解于水膜中,发生水解,使水膜酸化和保护膜不稳定。
植物的腐烂和工厂排放的废气,使大气中存在氨和硫化氢气体,氨明显加速铜和铜合金的腐蚀特别是应力腐蚀。
海洋环境腐蚀铜合金在海洋环境的腐蚀除了海洋大气区之外,还有海水飞溅区、潮差区和全浸区等。
飞溅区腐蚀铜合金在海水飞溅区的腐蚀行为和在海洋大气区的十分接近。
对苛刻的海洋大气具有良好抗蚀性的任何一种铜合金,在飞溅区也会有良好的耐蚀性。
飞溅区提供了充分的氧气对钢的腐蚀起到加速作用,但可使铜及铜合金更容易保持钝态。
暴露于飞溅区铜合金的腐蚀速度通常不超过5μm/a。
全浸区腐蚀暴露于全浸区铜合金的腐蚀速度最快。
其耐蚀性受海水温度、流速、海洋生物附着、泥沙冲刷沉积和海水污染情况的影响较大。
金属材料电腐蚀防护技术钝化方法优化摘要:金属材料的电腐蚀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而采用钝化方法可以有效地减轻金属材料的腐蚀损伤。
本文将重点讨论金属材料电腐蚀防护技术中的钝化方法,并提出了一些钝化方法的优化方案,希望能够为金属材料的腐蚀防护提供有益的指导。
1. 引言金属材料的电腐蚀是由于金属表面与介质中的电位差而导致的金属组织的破坏。
钝化是一种化学方法,通过使金属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膜,达到保护金属材料的目的。
目前常用的钝化方法主要包括酸洗、溶液处理和电化学钝化等。
2. 酸洗酸洗是一种常见的金属表面处理方法,主要针对一些易于氧化的金属,如铁、钢等。
酸洗过程中,通过浸泡在酸性溶液中,可以去除金属表面的氧化物和控制金属表面的孔隙度,从而使其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能。
但是,酸洗过程中的酸性物质可能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因此在使用酸洗方法时应合理控制酸性物质的用量,并加强废酸的处理与回收。
3. 溶液处理溶液处理是一种通过将金属材料浸泡在防腐剂中,提高金属表面的抗腐蚀性能的方法。
在溶液处理过程中,防腐剂中的活性物质能够与金属表面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氧和水的进一步侵蚀。
溶液处理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的优点,适用于大面积金属材料的防腐蚀。
4. 电化学钝化电化学钝化是一种通过电流作用于金属材料,使其表面产生一层致密氧化物膜的方法。
电化学钝化主要通过阳极氧化和阳极氧化两个过程完成。
在阳极氧化过程中,金属材料作为阳极,经过一定的电解处理,生成氧化膜。
而在阴极氧化过程中,阴极可以有效地消耗气体,从而形成合适的电解液环境。
电化学钝化方法具有膜层致密、耐腐蚀性好等优点,但是也存在一定的能耗和工艺复杂度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工艺和经济性。
5. 钝化方法的优化钝化方法在应用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为了优化钝化方法,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5.1 材料的选择:根据金属材料的性质和使用环境,选择合理的钝化方法。
不同金属对于钝化方法的反应性和效果有所不同,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钝化方法。
《材料腐蚀与防护》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材料腐蚀学科特点材料腐蚀学科是研究材料在环境作用下性能退化的一门科学,它具有以下特点:- 多学科交叉:腐蚀现象涉及化学反应、电化学过程、材料科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多个领域,因此材料腐蚀学科是一门典型的交叉学科。
- 实践性强:腐蚀问题无处不在,从日常生活到工业生产,都存在着材料腐蚀的问题,这要求腐蚀学科的研究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 复杂性:腐蚀过程往往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环境条件、材料性质、应力状态等,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使得腐蚀问题非常复杂。
- 经济影响大:材料腐蚀会导致设备损坏、结构失效,从而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安全风险。
1.2 材料腐蚀学科的发展材料腐蚀学科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古代认知阶段:在古代,人们就已经意识到金属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腐蚀,但由于科学技术的限制,只能采取一些简单的防护措施,如涂油、包裹等。
- 近代科学阶段: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随着化学和物理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开始系统地研究腐蚀现象,提出了电化学腐蚀理论。
- 现代技术阶段:20世纪中叶,随着电子技术、材料科学和电化学技术的进步,腐蚀学科得到了快速发展,出现了许多新的腐蚀防护技术和方法。
- 当代综合管理阶段:21世纪初,腐蚀学科进入了综合管理阶段,强调腐蚀控制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发展了腐蚀监测、风险评估和管理信息系统。
1.3 腐蚀的定义腐蚀是材料在环境介质的化学、电化学或物理作用下,其表面或内部发生变质,从而导致材料性能下降、结构破坏的过程。
这个过程通常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1.4 腐蚀的分类腐蚀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 按照腐蚀机理分类: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物理腐蚀。
- 按照腐蚀环境分类:大气腐蚀、水腐蚀、土壤腐蚀、高温腐蚀等。
- 按照腐蚀形态分类:均匀腐蚀、局部腐蚀(如点蚀、缝隙腐蚀、晶间腐蚀等)、应力腐蚀开裂、腐蚀疲劳等。
1.5 腐蚀速度表示方法腐蚀速度是衡量材料腐蚀程度的重要参数,常用的表示方法有:- 质量损失法:通过测量材料在一定时间内的质量损失来计算腐蚀速度,单位通常是毫克/平方厘米·小时(mg/cm²·h)。
材料腐蚀与防护一、名词解释:1. 腐蚀:腐蚀是材料由于环境的作用而引起的破坏和变质。
2. 高温腐蚀:在高温条件下,金属与环境介质中的气相或凝聚相物质发生反应而遭受破坏的过程称为高温氧化,亦称高温腐蚀。
3. 极化:由于电极上有净电流通过,电极电位(ΔEt)显著地偏离了未通净电流时的起始电位(ΔE0)的变化现象。
4. 去极化:能消除或抑制原电池阳极或阴极极化过程的叫作去极化。
5. 非理想配比:是指金属与非金属原子数之比不是准确的符合按化学分子式的比例,但仍保持电中性。
6. 全面腐蚀: 全面腐蚀:指暴露于腐蚀环境中,在整个金属表面上进行的腐蚀。
7. 点腐蚀:(孔蚀)是一种腐蚀集中在金属(合金)表面数十微米范围内且向纵深发展的腐蚀形式,简称点蚀。
8. 应力腐蚀(SCC):是指金属材料在特定腐蚀介质和拉应力共同作用下发生的脆性断裂。
9. 腐蚀疲劳:是指材料或构件在交变应力与腐蚀环境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脆性断裂。
10. 干大气腐蚀:干大气腐蚀是在金属表面不存在液膜层时的腐蚀。
11. 潮大气腐蚀:指金属在相对湿度小于100%的大气中,表面存在看不见的薄的液膜层发生的腐蚀。
12. 湿大气腐蚀:是指金属在相对湿度大于100%的大气中,表面存在肉眼可见的水膜发生的腐蚀。
13. 缓蚀剂:是一种当它以适当的浓度和形式存在于环境(介质)地,可以防止或减缓腐蚀的化学物质或复合物质。
14. 钝化:电化学腐蚀的阳极过程在某些情况下会受到强烈的阻滞,使腐蚀速度急剧下降,这种现象叫金属的钝化。
15. 平衡电极电位(可逆电极电位)E:当金属电极上只有惟一的一种电极反应,并且该反应处于动态平衡时,金属的溶解速度等于金属离子的沉积速度时,电极所获得的不变电位值。
16. 非平衡电极电位(不可逆电极电位):金属电极上可能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物质参与的电化学反应,当动态平衡时,电极上不可能出现物质交换与电荷交换均达到平衡的情况,这种情况下的电极电位称为非平衡电极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