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岩石地层新旧名称对照表
- 格式:doc
- 大小:257.50 KB
- 文档页数:8
附录C 湖南省区域地质构造C.0.1湖南省地质构造单元综合划分可见表C.0.1及图C.0.1-1;湖南省地质构造体系可见图C.0.1-2。
表 C.0.1 湖南省地质构造单元综合划分图 C.0.1-1 湖南省构造单元分区1.二级构造单元分界线;2.三级构造单元分界线;3.四级构造单元分界线;构造单元名称见表 C.0.1C.0.2 湖南省褶皱分布可见表C.0.2。
C.0.3 湖南省深大断裂特征可见表C.0.3;湖南省深大断裂分布可见图C.0.3。
表C.0.3 湖南省深大断裂特征图C.0.3 湖南省深大断裂分布注:F1慈利—保靖断裂(江南断裂),F2辰溪—怀化断裂,F3溆浦—靖州断裂,F4通道—江口断裂,F5城步—新化断裂,F6公田—灰汤—新宁断裂,F7连云山—衡阳—零陵断裂,F8川口—双牌断裂,F9茶陵—郴州断裂,F10桂东—汝城断裂,F11常德—安仁断裂,F12郴州—邵阳断裂,F13瓦屋塘—九嶷山断裂。
C.0.4 湖南省全新活动断裂特征可见表C.0.4;湖南省全新活动断裂分布可见图C.0.4。
图C.0.4 湖南省全新活动断裂分布注:F1慈利-张家界-保靖断裂带,F2澧水断裂带,F3常德-桃源断裂带,F4沅陵-麻阳断裂带,F5新晃-怀化大断裂带,F6南县-汉寿断裂带,F7岳阳-沅江断裂带,F8岳阳-湘阴断裂带,F9溆浦-洪江断裂带,F10龙船塘-通道断裂带,F11溆浦-江口断裂带,F12城步-新化断裂带,F13公田-宁乡-新宁断裂带,F14南江-双江断裂带,F15湘乡-双峰断裂带,F16连云山-衡阳-永州断裂带,F17醴陵-衡东断裂带,F18新田-江华断裂带,F19茶陵-郴州断裂带,F20湖口-郴州断裂带,F21炎陵-瑶岗仙断裂带,F22桂东-汝城断裂带,F23益阳-望城-株洲断裂带,F24常德-桃江-衡东-资兴断裂带,F25葛竹坪-梓门桥断裂带,F26新田-宜章断裂带,F27宁远-临武断裂,F28道县-连县断裂带。
附录A 湖南省地形地貌A.0.1湖南省区域地貌可按图 A.0.1分区。
图A.0.1 湖南省区域地貌分区A.0.2 湖南省区域地貌可按表 A.0.2划分。
表A.0.2 湖南省区域地貌分区分区代号地貌分区地貌成因类型地貌形态类型Ⅱ9-1湘西北侵蚀构造中-低山区侵蚀构造类(Ⅰ)侵蚀构造中山陡坡峡谷(Ⅰ1)侵蚀构造中、低山陡坡峡谷(Ⅰ2)剥蚀构造类(Ⅱ)剥蚀构造中、低山缓坡谷地(Ⅱ1)剥蚀构造低山缓坡谷地(Ⅱ2)剥蚀构造低山缓坡宽谷(Ⅱ3)溶蚀构造类(Ⅳ)溶蚀构造中、低山溶丘峡谷(Ⅳ1)溶蚀构造中、低山峰从洼地(Ⅳ2)溶蚀构造中、低山溶丘洼地(Ⅳ3)溶蚀构造垄岗谷地(Ⅳ4)Ⅱ9-2湘西侵蚀、剥蚀构造中-低山区侵蚀构造类(Ⅰ)侵蚀构造中山陡坡峡谷(Ⅰ1)侵蚀构造中、低山陡坡峡谷(Ⅰ2)侵蚀构造低山陡坡谷地(Ⅰ4)侵蚀构造低山陡坡宽谷(Ⅰ5)剥蚀构造类(Ⅱ)剥蚀构造中、低山缓坡谷地(Ⅱ1)剥蚀构造低山缓坡谷地(Ⅱ2)剥蚀构造低山缓坡宽谷(Ⅱ3)剥蚀构造高丘缓坡宽谷(Ⅱ4)剥蚀构造高丘缓坡谷地(Ⅱ5)构造剥蚀类(Ⅲ)构造剥蚀低丘谷地(Ⅲ1)构造剥蚀低丘岗地(Ⅲ2)构造剥蚀低丘坡地(Ⅲ3)溶蚀构造类(Ⅳ)溶蚀构造中、低山溶丘峡谷(Ⅳ1)溶蚀构造中、低山峰从洼地(Ⅳ2)溶蚀构造中、低山溶丘洼地(Ⅳ3)侵蚀堆积类(Ⅵ) 侵蚀堆积冲积河谷阶地(Ⅵ2)Ⅲ3-1湘南侵蚀、溶蚀构造中、低山-丘陵区侵蚀构造类(Ⅰ)侵蚀构造中山陡坡峡谷(Ⅰ1)侵蚀构造中、低山陡坡峡谷(Ⅰ2)侵蚀构造低山陡坡峡谷(Ⅰ3)侵蚀构造低山陡坡谷地(Ⅰ4)剥蚀构造类(Ⅱ)剥蚀构造中、低山缓坡谷地(Ⅱ1)剥蚀构造低山缓坡谷地(Ⅱ2)剥蚀构造低山缓坡宽谷(Ⅱ3)剥蚀构造高丘缓坡宽谷(Ⅱ4)构造剥蚀类(Ⅲ)构造剥蚀低丘谷地(Ⅲ1)构造剥蚀低丘岗地(Ⅲ2)构造剥蚀低丘坡地(Ⅲ3)溶蚀构造类(Ⅳ)溶蚀构造中、低山峰丛洼地(Ⅳ2)溶蚀构造中、低山溶丘洼地(Ⅳ3)溶蚀构造垄岗谷地(Ⅳ4)构造溶蚀类(Ⅴ)构造溶蚀峰丛、峰林洼地、谷地(Ⅴ2)构造溶蚀残峰坡地(Ⅴ3)侵蚀堆积类(Ⅵ) 侵蚀堆积冲积河谷阶地(Ⅵ2)续表A.0.2分区代号地貌分区地貌成因类型地貌形态类型Ⅲ3-2湘东构造侵蚀、剥蚀中低山-丘陵区侵蚀构造类(Ⅰ)侵蚀构造中山陡坡峡谷(Ⅰ1)侵蚀构造中、低山陡坡峡谷(Ⅰ2)侵蚀构造低山陡坡峡谷(Ⅰ3)侵蚀构造低山陡坡谷地(Ⅰ4)侵蚀构造低山陡坡宽谷(Ⅰ5)剥蚀构造类(Ⅱ)剥蚀构造低山缓坡谷地(Ⅱ2)剥蚀构造低山缓坡宽谷(Ⅱ3)剥蚀构造高丘缓坡宽谷(Ⅱ4)剥蚀构造高丘缓坡谷地(Ⅱ5)构造剥蚀类(Ⅲ)构造剥蚀低丘谷地(Ⅲ1)构造剥蚀低丘岗地(Ⅲ2)构造剥蚀低丘坡地(Ⅲ3)溶蚀构造类(Ⅳ)溶蚀构造中、低山峰丛洼地(Ⅳ2)溶蚀构造中、低山溶丘洼地(Ⅳ3)构造溶蚀类(Ⅴ)构造溶蚀溶丘、谷地(Ⅴ1)构造溶蚀峰丛、峰林洼地、谷地(Ⅴ2)构造溶蚀残峰坡地(Ⅴ3)侵蚀堆积类(Ⅵ) 侵蚀堆积冲积河谷阶地(Ⅵ2)Ⅲ3-3湘中构造溶蚀、剥蚀丘陵区侵蚀构造类(Ⅰ)侵蚀构造中山陡坡峡谷(Ⅰ1)侵蚀构造中、低山陡坡峡谷(Ⅰ2)侵蚀构造低山陡坡峡谷(Ⅰ3)侵蚀构造低山陡坡谷地(Ⅰ4)剥蚀构造类(Ⅱ)剥蚀构造低山缓坡谷地(Ⅱ2)剥蚀构造低山缓坡宽谷(Ⅱ3)剥蚀构造高丘缓坡宽谷(Ⅱ4)剥蚀构造高丘缓坡谷地(Ⅱ5)构造剥蚀类(Ⅲ)构造剥蚀低丘谷地(Ⅲ1)构造剥蚀低丘岗地(Ⅲ2)构造剥蚀低丘坡地(Ⅲ3)溶蚀构造类(Ⅳ)溶蚀构造中、低山溶丘峡谷(Ⅳ1)溶蚀构造中、低山峰丛洼地(Ⅳ2)溶蚀构造中、低山溶丘洼地(Ⅳ3)溶蚀构造垄岗谷地(Ⅳ4)构造溶蚀类(Ⅴ)构造溶蚀溶丘、谷地(Ⅴ1)构造溶蚀峰丛、峰林洼地、谷地(Ⅴ2)构造溶蚀残峰坡地(Ⅴ3)侵蚀堆积类(Ⅵ) 侵蚀堆积冲积河谷阶地(Ⅵ2)Ⅲ3-4湘北堆积平原区剥蚀构造类(Ⅱ) 剥蚀构造高丘缓坡谷地(Ⅱ5) 构造剥蚀类(Ⅲ)构造剥蚀低丘岗地(Ⅲ2)构造剥蚀低丘坡地(Ⅲ3)侵蚀堆积类(Ⅵ)侵蚀堆积冲(洪)积岗地(Ⅵ1)侵蚀堆积冲积河谷阶地(Ⅵ2) 堆积类(Ⅶ)堆积冲湖积岗地(Ⅶ1)堆积冲湖积平原(Ⅶ2)A.0.3 湖南省地貌形态可按表 A.0.3分类。
附录B 湖南省区域地层
B.0.1 湖南省地层单位可按表B.0.1划分。
表B.0.1 湖南省地层单位划分
续表B.0.1
B.0.2 湖南省岩层分布特征可按表B.0.2划分。
表B.0.2 湖南省岩层分布特征
204
续表B.0.2
205
续表B.0.2
续表B.0.2
206
续表B.0.2
207
续表B.0.2
208
续表B.0.2
209
续表B.0.2
210
续表B.0.2
211
212
B.0.3 洞庭湖盆地覆盖区第四纪地层可按表B.0.3划分。
表B.0.3 洞庭湖盆地覆盖区第四纪地层划分
B.0.4 洞庭湖盆地露头区第四纪地层可按表B.0.4划分。
表B.0.4 洞庭湖盆地露头区第四纪地层划分
B.0.5 湘江流域第四纪地层可按表B.0.5划分。
表B.0.5 湘江流域第四纪地层划分
B.0.6 资水流域第四纪地层可按表B.0.6划分。
表B.0.6 资水流域第四纪地层划分
B.0.7 沅水流域第四纪地层可按表B.0.7划分。
表B.0.7 沅水流域第四纪地层划分
B.0.8澧水流域第四纪地层可按表B.0.8划分。
表B.0.8 澧水流域第四纪地层划分。
附录B 湖南省区域地层
B.0.1 湖南省地层单位可按表B.0.1划分。
表B.0.1 湖南省地层单位划分
续表B.0.1
B.0.2 湖南省岩层分布特征可按表B.0.2划分。
表B.0.2 湖南省岩层分布特征
204
续表B.0.2
205
续表B.0.2
续表B.0.2
206
续表B.0.2
207
续表B.0.2
208
续表B.0.2
209
续表B.0.2
210
续表B.0.2
211
212
B.0.3 洞庭湖盆地覆盖区第四纪地层可按表B.0.3划分。
表B.0.3 洞庭湖盆地覆盖区第四纪地层划分
B.0.4 洞庭湖盆地露头区第四纪地层可按表B.0.4划分。
表B.0.4 洞庭湖盆地露头区第四纪地层划分
B.0.5 湘江流域第四纪地层可按表B.0.5划分。
表B.0.5 湘江流域第四纪地层划分
B.0.6 资水流域第四纪地层可按表B.0.6划分。
表B.0.6 资水流域第四纪地层划分
B.0.7 沅水流域第四纪地层可按表B.0.7划分。
表B.0.7 沅水流域第四纪地层划分
B.0.8澧水流域第四纪地层可按表B.0.8划分。
表B.0.8 澧水流域第四纪地层划分。
中国区域年代地层表内容简介分为三⼤部分,第⼀部分介绍了地层学的相关知识,包括地层学的相关概念(地层学、地层、地层单位、地层术语、层型、带及⾯等)、地层划分的类别(岩⽯地层划分、⽣物地层划分、年代地层划分、磁性地层极性划分及层序地层划分等⽅法)、岩⽯地层单位相关知识及⽣物地层单位相关知识;第⼆部分详细介绍了中国海相地层及陆相地层的分阶情况(包括命名的时间、地点、⼈物及层型剖⾯位置,⽣物化⽯标志,层型剖⾯岩性特征,同期岩⽯地层单位,与国际地层表中的同期地层阶位对⽐,底界年龄);第三部分主要是附表,包括最新版的中国海相和陆相区域年代地层表及国际地层表。
第⼀部分地层概述前⾔近20年来,我国的地层⼯作在《中国地层指南及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1981)(以下简称《指南》)所倡导的地层分类、术语、划分原则及地层单位的建⽴与修订程序的指导下,取得了极⼤的进展。
⼀般概念1.1 地层学(Stratigraphy)地层学是研究构成的所有层状或似层状岩⽯体固有的特征和属性,并据此将它们划分为不同类型和级别的单位,进⽽建⽴它们之间的空间关系和时间顺序的⼀门基础地质学科。
地层学的研究范围实际上涉及到岩层中所有能识别的特征和属性(包括形状、分布、岩性特征、化⽯内容、地质年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性质等),及其形成环境或形成⽅式和演化历史。
构成地壳的各类层状或似层状的岩⽯——沉积岩(包括固结的或未固结的沉积物)、⽕⼭岩及变质岩都属于地层学的研究范畴。
1.2 地层(Stratum, Strata)地层是具有某种共同特征或属性的岩⽯体。
能以明显界⾯或经研究后推论的某种解释性界⾯与相邻的岩层和岩⽯体相区分。
1.3 地层分类(Stratigraphic classification)根据构成地壳的岩层、岩⽯体的不同⽅⾯的特征或属性,将其划分成不同类型的地层单位。
地层所具有的特征是多样的,属性也不尽相同,每种特征或属性原则上都可以据以作为地层分类的依据。
carbonate rock主要由碳酸盐矿物(大于50%)组成的沉积岩。
主要矿物成分是方解石、白云石、铁白云石、菱镁矿等,其次为石英、云母、长石和粘土矿物等;化学成分主要为CaO、MgO和CO2,其次为SiO2 、TiO2 、FeO、Fe2O3、Al2O3、K2O、Na2O、H2O以及某些微量元素。
通常为灰色、灰白色。
性脆。
具粒屑(如岩屑、生物碎屑等)、生物骨架(如珊瑚、层孔虫等)、晶粒(粗晶、中晶、细晶、微晶等)和残余(残余生物、残余鲕状)结构。
构造类型复杂、多样,有叠层构造(如常见于潮坪地区的叠层石)、乌眼构造和缝合线构造。
多呈厚层或薄层状产出。
可分为石灰岩和白云岩两大岩石类型。
① 石灰岩类。
主要矿物为方解石(>50%),其次为白云石、菱镁矿、石英、长石和粘土矿物等。
常见岩石类型有内碎屑灰岩,生物碎屑灰岩、鲕粒灰岩、球粒灰岩、泥晶灰岩、石灰华和泉华等。
②白云岩类。
主要由白云石(>50%)组成,其次为方解石、菱镁矿、石英、长石、粘土矿物等。
常见岩石类型有同生白云岩、碎屑白云岩、成岩白云岩和后生白云岩等。
因受物理化学条件变化的影响,常发生白云岩化、膏化、硅化、重结晶及溶蚀等后生作用。
岩性较脆弱,易遭风化溶蚀,在碳酸盐岩发育地区常形成石林、溶洞、地下暗河等地貌景观,通称喀斯特地形。
碳酸盐岩在地壳中分布仅次于泥质岩和砂岩,约占沉积岩总面积的20%,几乎在各个地史时期都有形成。
中国各地,特别是西南地区,也广泛分布有碳酸盐岩,其成岩时代主要为震旦纪、寒武纪、奥陶纪、泥盆纪、石炭纪和二叠纪。
许多金属矿产(如铜、铅、锌、汞、锑、钼、钴、银等)和非金属矿产(如重晶石、天青石、石棉、自然硫、水晶、萤石、冰洲石等)在成因上都与碳酸盐岩有关。
世界上与碳酸盐岩有关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占总储量的50%,产量约占总产量的60%。
湖相碳酸盐岩是分布最为广泛的一类陆相碳酸盐岩。
它是指在内陆湖泊盆地中形成的碳酸盐岩,包括淡水湖盆碳酸盐岩、半咸水.咸水湖盆碳酸盐岩和盐湖中的碳酸盐岩。
附录C 湖南省区域地质构造C.0.1湖南省地质构造单元综合划分可见表C.0.1及图C.0.1-1;湖南省地质构造体系可见图C.0.1-2。
表 C.0.1 湖南省地质构造单元综合划分图 C.0.1-1 湖南省构造单元分区1.二级构造单元分界线;2.三级构造单元分界线;3.四级构造单元分界线;构造单元名称见表 C.0.1C.0.2 湖南省褶皱分布可见表C.0.2。
C.0.3 湖南省深大断裂特征可见表C.0.3;湖南省深大断裂分布可见图C.0.3。
表C.0.3 湖南省深大断裂特征图C.0.3 湖南省深大断裂分布注:F1慈利—保靖断裂(江南断裂),F2辰溪—怀化断裂,F3溆浦—靖州断裂,F4通道—江口断裂,F5城步—新化断裂,F6公田—灰汤—新宁断裂,F7连云山—衡阳—零陵断裂,F8川口—双牌断裂,F9茶陵—郴州断裂,F10桂东—汝城断裂,F11常德—安仁断裂,F12郴州—邵阳断裂,F13瓦屋塘—九嶷山断裂。
C.0.4 湖南省全新活动断裂特征可见表C.0.4;湖南省全新活动断裂分布可见图C.0.4。
图C.0.4 湖南省全新活动断裂分布注:F1慈利-张家界-保靖断裂带,F2澧水断裂带,F3常德-桃源断裂带,F4沅陵-麻阳断裂带,F5新晃-怀化大断裂带,F6南县-汉寿断裂带,F7岳阳-沅江断裂带,F8岳阳-湘阴断裂带,F9溆浦-洪江断裂带,F10龙船塘-通道断裂带,F11溆浦-江口断裂带,F12城步-新化断裂带,F13公田-宁乡-新宁断裂带,F14南江-双江断裂带,F15湘乡-双峰断裂带,F16连云山-衡阳-永州断裂带,F17醴陵-衡东断裂带,F18新田-江华断裂带,F19茶陵-郴州断裂带,F20湖口-郴州断裂带,F21炎陵-瑶岗仙断裂带,F22桂东-汝城断裂带,F23益阳-望城-株洲断裂带,F24常德-桃江-衡东-资兴断裂带,F25葛竹坪-梓门桥断裂带,F26新田-宜章断裂带,F27宁远-临武断裂,F28道县-连县断裂带。
湘黔桂雪峰期地层单元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在湘黔桂及邻区新元古地层存在角度不整合面,是扬子和华夏地块经晋宁-四堡运动最终拼合的直接沉积学证据。
一般认为云南的晋宁运动发生的时限、构造运动性质相当于湖南地区武陵运动、贵州的梵净山运动、桂北的四堡运动、在区域上有普遍的意义。
晋宁-四堡运动形成的不整合面之上地层湖南地区为板溪群、高涧群,贵州地区为下江群,桂北地区为丹洲群;不整合面之下湖南地区为冷家溪群,贵州地区为梵净山群,桂北地区为四堡群。
研究区新元古代地层主要出露于江南造山带的西缘,地理属于湖南、湖北、贵州及广西等省份。
依据分区原则,结合区域内新元古代板溪期地层的沉积特点。
将不整合面之下扬子东南缘湘黔桂地层分三个小区,不整合面之上地层分为八个地层小区:峡东小区、湘北小区、黔东北小区、湘西北小区、湘中小区、湘西南小区、黔东南小区、桂北小区。
峡东地区主要指新元古代鄂中古陆以南的区域,地层主要以莲沱组沉积。
该区莲沱组底部由紫红色、暗紫红色中层-厚层砂砾岩、含砾粗砂岩、长石砂岩夹凝灰质,上部岩性为紫红色夹灰绿细粒长石岩屑砂岩。
在峡东地区,莲沱组与下伏黄陵花岗岩呈不整合接触,顶部与南沱组冰碛砾岩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从鄂中古边缘向盆地方向,莲沱组由北向南岩性有规律的发生变化。
特别是底部砾岩层沉积厚度、砾石的磨圆度都有所增加。
湘北地区大庸-石门-岳阳以北的区域。
湘北地区典型剖面以石门杨家坪为代表,板溪期的地层为张家湾组、渫水河组。
其底部与冷家溪群紫红色中层条带状粉砂质板岩角度不整合接触,顶部与南华冰期地层东山峰组平行不整合接触。
张家湾组,在区内底部为一套石英砾岩、粗砂岩含少量砾石,下部岩性单元由紫红色石英砂岩、粉砂岩、条带状粉砂质泥岩、粉砂岩韵律互层,上部由紫红色、灰白色含砾石英砂岩、石英杂砂岩、粉砂岩组成。
整体岩性向上呈变细的序列。
渫水河组,本组下部由紫灰色及灰白色厚层至块状浅变质石英砾岩、砂砾岩、含砾砂岩、粗粒石英砂岩、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夹少量石英粉砂岩、板岩等组成;向上变化为紫红色或灰绿色粗-细粒变质长石石英砂岩、石英粉砂岩、砂质板岩:板岩,它们构成互层、夹层、韵律层等多种形式的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