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G 100G以太网标准正式颁布
- 格式:doc
- 大小:53.00 KB
- 文档页数:3
在以太网标准中,MAC层与PHY层之间的10Gbps/40Gbps/100Gbps速率等级所对应的接口分别为XGMII/XLGMII/CGMII,由于XGMII/XLGMII是并行总线,而且采用的是单端信号,HSTL电平,最大传输距离只有7cm。
所以在实际应用中,X GMII/XLGMII基本上被XAUI/XLAUI替代。
XAUI/XLAUI是四通道串行总线,采用的差分信号,CML逻辑传输,并且进行了扰码,大大增强了信号的抗扰性能,使得信号的有效传输距离增加到50cm。
XAUI/XLAUI总线的的物理结构如下图所示。
XAUI/XLAUI在物理结构上是一样的,收发通道独立,各四对差分信号线。
对于XAUI总线,每对差分线上的数据速率为3.125Gbps,总数据带宽为12.5Gbp s,有效带宽为12.5Gbps*0.8=10Gbps (因为XAUI总线数据在传输前进行了8B/10 B变换,编码效率为80%)。
对于XLAUI总线,每对差分线上的数据速率为10.3 125Gbps,总数据带宽为41.25Gbps,有效带宽为41.25Gbps*(64/66)=40Gbps(因为XLAUI总线数据在传输前进行了64B/66B变换,编码效率为96.97%)。
超高速光通信的新技术及应用(上)吕建新2012-4-11 9:08:37 来源:《现代电信科技》 2011年第10期摘要:文章介绍了40 Gbit/s、100Gbit/s及以上速率超高速光通信中将会用到的新技术,包括相位调制、正交幅度调制、多电平调制等新型调制技术;偏振复用和正交频分复用这两种新型复用技术;相干接收技术原理、优点和应用必要性;光子集成技术的应用和技术发展。
最后介绍了这些新技术在400 Gbit/和1Tbit/s 等超高速光通信上的应用。
关键词:相位调制,正交幅度调制,多电平调制,偏振复用,正交频分复用,相干接收,光子集成无线3G、高清视频、高速宽带上网和云计算等业务的需求推动了网络IP流量的快速增长,人们对通信带宽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提高传输速率是提高传输带宽的一项重要技术。
北京时间6月22日消息,IEEE近日对外宣布,IEEE 802.3ba标准,即40/100G以太网标准已于上周四(6月17日)获批,首个规范将同时使用两种新的以太网速率。
该标准组织称,这一标准的正式批准将为新一波更高速的以太网服务器连通性和核心交换产品铺平发展之路。
[详细]
网界网专家解读:802.3ba 的正式获批给整个业界带来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如果仅仅从速度提升的角度来看待40/100G以太网标准的通过是不够的。
因为它的通过对整个产业链、生态系统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40/100G端口有了,必将取代很多“10G多端口捆绑”的情况,节能一些,环保一些。
[详细]。
40G大迁移作者:暂无来源:《计算机世界》 2011年第10期Frank Yang40G以太网正成为不可阻挡的商业趋势。
虽然 10G以太网仍被广泛运用于数据中心,但CIO和IT经理们必须提前考虑到未来的需求(参见图1):高带宽应用,例如服务器虚拟化和云计算、数据中心光纤整合、以及最终用户对于更高性能计算的需求。
市场对更快的数据传输速率的需求将不断增长,并对网络生产效率和OPEX成本产生重大影响。
从10G以太网迁移至40G以太网,需要考虑:1.确认部署40G以太网物理层比聚合10G以太网信道更有效时,哪些因素起决定作用?2.哪些硬件需要更换或重新配置?3.各种40G以太网传输部署方案有何不同?2010年6月,IEEE组织正式通过了802.3ba标准,为40G以太网和100G以太网的发展铺平了道路。
随着速度的提升,网络能够将新发现的10G以太网资源移动到接入层,让更强大的40G以太网设备处理聚合层及核心层的流量。
分析师的乐观预测和原始设备制造商的全力开发说明:40G以太网必将成为IT环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剩下的只是时间和方式问题。
40G以太网的发展态势如何?它对网络架构将产生怎样的影响?企业的CIO们为了迁移到新的标准需要哪些准备工作。
势不可挡自1980年2月IEEE 802标准委员会成立起,以太网在各个层面中的传输速度有了显著提升,升级换代的间隔时间大幅缩短。
现在,距10G以太网标准的确立仅八年之后,IEEE就已经采纳了802.3ba,为40G以太网和100G以太网铺平了道路。
如图2所示,接入层的I/O数据传输速率每24个月翻一倍,而核心层传输速率大约每18 个月翻一倍。
40G以太网背后的主要驱动力是新一代高速、高需求计算应用和技术,其中包括虚拟服务器和云计算的扩展部署。
截至2009年年末,有将近五分之一的新服务器中实现了虚拟化。
同时,经济形势带来的财务压力也让网络不得不寻找整合资源的方法,以便降低OPEX和总体拥有成本。
40g光模块接口标准
40G光模块接口标准有多种,以下是其中的几种:
1. IEEE 标准:该标准定义了40G和100G以太网的物理层规范,包括
40GBASE-SR4、40GBASE-LR4、40GBASE-ER4等。
2. MSA多源协议标准:这是一个产业联盟,由多个厂商组成,旨在制定光模块的接口规范和兼容性要求。
对于40G光模块,QSFP+ MSA和CFP MSA是两个重要的组织,它们发布了与40G光模块相关的接口规范和兼容性要求。
3. ITU-T标准:ITU-T是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部门,制定了光通信领域的一系列标准。
在40G光模块中,ITU-T 标准定义了40G光传输系统的框架和接口。
这些标准的制定和遵循,为40G光模块的兼容性提供了基础和保障。
如需更多信息,建议咨询专业人士获取帮助。
40G和100G以太网网测试的五大难题不论是从数据中心到客户,还是高度预端接计算环境到网络服务提供商,数据传输所需的带宽在持续不断的增长。
最近思科做了一个视觉网络测试指标,互联网流量预计四年内将增长四倍,而视频内容将是其增长的最大推动力。
互联网流量在穿越每一个端口的时候都会遇到一定的阻力,标准本身不断研发新的互联网技术来满足未来需求。
IEEE的40G/100G以太网标准,802.3ba,是目前最快的以太网标准。
该标准定义了带宽增长的需求和提高与其他布线方案结合的网络效率。
40G/100G以太网标准兼容之前的一系列以太网标准,允许有针对性的实施现有网络。
详尽的测试将保证产品的互通性,保证部署好的网络优秀性能。
像所有新标准一样,802.3ba为产品的研发和用户都提出了一些独特的测试挑战。
5.功效:缺乏支持全速率尽管一些交换机和路由器能够支持全速率,许多端点不能提供相应水平的支持。
误码率测试时,需要发送上亿帧,响应时间就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4.以太网物理层:需要新型适配器和专门的波长划分工具最新物理层是基于波分复用来定义的。
利用波分复用技术可以在一条信道内实现多个信号的传输,并需要多路复用器整合和分裂信号。
之前以太网物理层传输一般是一个信道传输一个信号。
3.费用:搭建框架和误码率测试仪器的费用一些组织和机构的测试设备价格比较昂贵。
不过,公司继续使用目前的设备,测试带宽和抽样频率将会收到限制。
2.设备:现有测试设备不能实现802.3ba标准的100%带宽测试借助示波器和误码率测试仪已经能够测试大部分的电子测试指数,而更详细的自动协商测试、物理层控制、物理编码子层和平衡测试,提供比现存的模型更多的性能。
1.专家意见:品质保证工程师的专业意见许多测试过程都需要信号完整性设计的实践经验和专业技术。
另外,大部分测试参数还要求计算验证。
这些事大多数工程师在设计低速率传输向高速率传输过程中所部熟悉的。
让们的客户保持领先。
网络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技术,体验将成为改变网络本身的力量。
网络的发展已经来到了一个转折的关键阶段。
无论是40g/100g,还是新一代数据中心应用、光网络、云计算、虚拟化、高清视频以及统一通信,所有的一切都将在统一的大网络架构下得到整合和提升。
近日,网络世界大会2010暨第九届以太网世界大会在北京举行。
正如“以太网――体验影响世界的网络”的会议主题所指出的,体验将成为一种力量,一种能够改变世界、改变人类发展与进步的模式与进程,也将最终改变网络本身的影响力。
应用点石成金网络产业的发展,已经从一个企业、部门的应用需求,扩展到国家乃至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基本策略。
人类的生产、生活对网络的依存程度与日俱增。
“信息化是世界发展大趋势,是推动经济社会变革的重要力量,没有任何其他技术能够像信息技术对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如此深刻和广泛的影响。
”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副司长韩俊指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推进信息产业的发展已经成为调结构、促内需的重要举措,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促进民生进步的关键应用中至关重要。
医疗和教育市场是当前国内新技术应用最为丰富和全面的领域。
东方肝胆医院网络信息中心主任刘逸敏在大会上分享了医院构建肝胆肿瘤数据共享平台的经验,并通过实际案例探讨了实施网络用户数据分析和流程协同的技术。
刘逸敏认为,基于新的网络技术,医疗机构将构造一种基于分布和集中的多数据中心运行机制,这将进一步推动对医疗信息决策的支持和发展。
“这两年,我们一直在强调如何提高用户体验。
但这个过程经常被戏称为操‘白粉’的心,挣‘白菜’的钱。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信息中心技术负责人邹鹏说。
邹鹏介绍,目前东北财经大学共有2.5万多个信息点,日平均在线人数超过8000人,高峰时间约有1.2万人同时在线,而整个网络管理中心的人员才不到10人,管理如此大的网络压力可想而知。
“我们采用了网络的在线报修、acl分级管理、故障自动处理机制等,提高管理效率,弥补人员不足。
”邹鹏说,他在平常工作中采用分级式的精细化管理,把校园网管理分成不同层级,让每个环节的设备处理自己范围内的事情,不把压力转移或者集中到某个区域,并整合异常信息,进行联动处理,从而保障用户可以获得比较好的体验效果。
40G以太网标准介绍以太网是一种局域网标准,用于在计算机之间传输数据。
随着网络需求的增长,40G以太网标准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40G以太网的基本概念、技术特点和应用场景。
基本概念40G以太网是指传输速率达到40 Gbps(Gigabits per second)的以太网标准。
它是高速以太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主要用于大规模数据中心、云计算和高性能计算等领域。
技术特点1. 高带宽40G以太网提供了比传统的以太网更高的传输速率,可以满足大规模数据传输的需求。
它能够同时传输更多的数据包,提供更高的带宽和吞吐量。
2. 低延迟40G以太网通过优化数据传输的方式,降低了网络传输延迟。
这对于需要实时数据传输的应用特别重要,如在线游戏、高频交易等。
3. 高可靠性40G以太网采用了一系列高可靠性的技术,如冗余链路、流控制和错误校正等。
这些技术能够提高网络的可用性和容错能力,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可靠传输。
4. 兼容性40G以太网与现有的网络设备兼容性良好,可以无缝连接到现有的以太网基础设施上。
这样可以降低升级成本,提高网络的可扩展性。
应用场景1. 数据中心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中心对高速、高带宽的网络需求越来越大。
40G以太网能够满足数据中心对于大规模数据传输和处理的要求,支持大规模虚拟化和云计算应用。
2. 高性能计算40G以太网在高性能计算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它能够提供更高的带宽和更低的延迟,满足对于大规模数据并行计算的需求。
3. 视频监控视频监控系统需要传输大量的视频数据,对网络带宽和稳定性要求很高。
40G 以太网可以提供足够的带宽和稳定性,以保证视频流的实时传输和高清显示。
总结40G以太网是一种高速、高带宽的以太网标准,适用于大规模数据中心、云计算和高性能计算等领域。
它具有高带宽、低延迟、高可靠性和兼容性等技术特点。
通过满足现代应用对于大规模数据传输和处理的需求,40G以太网在不同行业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100G光纤传输关键技术发展现状摘要:100G传输技术被公认为是下一代骨干网络技术,近几年来掀起世界范围内的研究、测试热潮。
但在正式商用化之前,还面临着很多技术上的挑战,其依然是一个正在发展中的技术。
本文通过总结、分析,简要介绍了100G传输关键技术目前的发展情况。
关键词:100G 码型调制接口封装映射光电器件近年来,随着固定宽带和移动宽带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带宽的需求越来越大,相关机构预测的结果是:未来几年我国干线网络流量年增长率将达到60%~70%,5年后干线网络带宽要求将是目前的10~15倍,骨干传输网总带宽将从现在的64Tb/s增加到120~155Tb/s,甚至达到200Tb/s,现有网络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带宽压力。
为解决这一矛盾,同时也为兼顾经济性,网络平滑升级至40Gbps/100Gbps是最佳的方式。
2008年,基于40Gbps速率的WDM系统,已经开始规模化商用,由于发展迅速,40G容量已经难以满足需求,众多网络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纷纷将目光投向了100GbpsWDM系统。
1 关键技术进展100G传输需要解决四项关键技术,分别是:码型调制技术、接口技术、封装映射技术以及关键光电器件技术[1]。
2010年6月17日,IEEE 正式批准了IEEE802.3ba40G/100G以太网标准,定义了物理编码子层(PCS)、媒体介入控制层(MAC)、物理介质介入子层(PMA)、物理介质相关子层(PMD)、转发错误纠正(FEC),各模块及连接线口总线以及片间总线、片内总线。
其中40G主要面向数据中心,100G主要用于网络汇聚和骨干网。
与此同时多个光通信标准组织也在积极制定相关规范,目前除100GE接口技术、100GE封装映射技术已经由IEEE、ITU、OIF制定了相关规范,技术趋于成熟,其余部分还有待完善。
1.1 码型调制技术的发展现状目前100G线路传输技术主要由两种方案:多波束传输方案和单波束传输方案[2]。
以太网通讯协议以太网通讯协议是一种在局域网中广泛应用的通讯协议,它定义了在局域网中计算机之间进行通讯的方式和规则。
以太网通讯协议采用CSMA/CD技术,即载波监听多路访问/碰撞检测技术,通过这一技术可以实现多台计算机共享同一条传输介质。
本文将对以太网通讯协议的工作原理、特点和发展进行介绍。
以太网通讯协议的工作原理是通过一种称为帧的数据包来进行通讯。
每个帧包含了目标地址、源地址、数据以及校验和等信息。
当一台计算机要向另一台计算机发送数据时,它首先会监听传输介质,确保没有其他计算机正在发送数据。
然后,它将数据封装成帧,并发送到传输介质上。
接收方计算机会监听传输介质,当它检测到有数据帧时,会进行解析并提取出数据内容。
以太网通讯协议的特点之一是其简单易实现。
以太网使用的CSMA/CD技术能够很好地适应局域网中多台计算机的通讯需求,而且其协议规范也相对简单,易于实现和维护。
此外,以太网还具有较高的传输效率和较低的成本,这使得它成为了广泛应用于局域网中的通讯协议。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太网通讯协议也在不断演进。
最初的以太网标准是以太网Ⅰ,其传输速率为10Mbps。
随后,以太网Ⅱ标准提出了传输速率为100Mbps的快速以太网,再后来又出现了千兆以太网,其传输速率更是高达1Gbps。
目前,以太网通讯协议的最新标准是千兆以太网,同时还有了更高速的10G、40G和100G以太网标准。
这些新标准的出现,使得以太网通讯协议能够更好地适应高速网络的通讯需求。
总的来说,以太网通讯协议作为一种局域网通讯协议,具有简单易实现、传输效率高、成本低等特点。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太网通讯协议也在不断演进,逐渐实现了更高的传输速率和更好的性能。
在未来的网络通讯中,以太网通讯协议仍然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一.OTN技术体系介绍1.概述从1998年ITU-T正是提出OTN的概念到现在,OTN的标准体系已经完善,技术也已经成熟。
OTN标准体系主要由如下标准组成:G.872:定义了光传送网的网络架构。
采用基于G.805的分层方法描述了OTN的功能结构,规范了光传送网的分层结构、特征信息、客户/服务层之间的关联、网络拓扑和分层网络功能,包括光信号传输、复用、选路、监控、性能评估和网络生存性等G.709:其地位类似于SDH体制的G.707。
定义了光网络的网络节点接口。
建议规范了光传送网的光网络节点接口,保证了光传送网的互连互通,支持不同类型的客户信号。
建议主要定义光传送模块n(OTM-n)及其结构,采用了“数字封包”技术定义各种开销功能、映射方法和客户信号复用方法。
通过定义帧结构开销,可以实施光通路层功能,例如保护、选路、性能监测等;通过确定各种业务信号到光网络层的映射方法,实现光网络层面的互联互通,因为未来的光网络工作在多运营商环境下,并不仅仅是各业务客户信号接口的互通。
其地位类似于SDH体制的G.707。
G.798:建议采用G.806规定的传输设备的分析方法,对基于G.872规定的光传送网结构和基于G.709规定的光传送网网络节点接口的传输网络设备进行分析。
定义了OTN的原子功能模块,各个层网络的功能,包括客户/服务层的适配功能、层网络的终结功能、连接功能等。
其地位类似于SDH体制的G.783。
G.7710:通用设备管理功能需求,适用于SDH、OTN。
G.874:OTN网络管理信息模型和功能需求。
G.7710:描述OTN的五大管理功能(FCAPS:Fault故障、Configuration 配置、Accounting计费、Performance性能、Security安全)。
G.808.1:通用保护倒换-线性保护,适用于SDH、OTN。
G.808.2:通用保护倒换-环形保护,适用于SDH、OTN。
未正式发布G.873.1:定义了OTN线性(linear)ODUk保护。
光通信主流100G光模块浅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5G这个词汇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将为光通信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包括光纤、光模块、光接入网络系统等的整个产业都会因5G建设而受益。
其中100G光模块甚至在5G主题投资息息相关的细分行业里,成为了一个新的标志性主题行情。
那么易飞扬就来浅析100G光模块。
100G光模块概念:100G的“G”,是指光信号传输速率的单位,而非5G的“G”(Generation,第5代移动通信)。
光模块则指的是实现光信号和电信号之间的高速转换的一种光器件,由光接收、光发送、激光器、检测器等功能模块组成。
100G光模块封装:根据封装方式的不同,100G光模块主要有CFP/CFP2/CFP4、CXP和QSFP28三大类,QSFP28是新一代100G光模块的封装方式,而且现在已经成为100G光模块的主流封装。
100G相关标准:为推动100G 光通信产业链的良性发展,多个光通信国际标准组织积极制定100G相关标准,涵盖100G 以太网接口、光器件、光模块、OTN 成帧、系统架构等领域。
IEEE 802.3ba涵盖40/100G 以太网接口标准,并于2010年7月正式发布;ITU- T G.709 定义了支持100GE的OTU4帧结构及映射协议,规范了100G单板中成帧处理要求;OIF负责制定100G 波分侧光模块电气机械接口、软件管理接口、集成式发射机和接收机组件、前向纠错技术的协议规范,推动了波分侧接口设计标准化;由多个光模块厂商组成的CFP多源协议联盟也发布了客户侧可热插拔光模块硬件和软件接口协议,并为100G 客户侧接口制定了接口规范。
CFP MSA是第一个支持40和100GbE以太网光端机的产业标准。
CFP多源协议是为了定义一种热插拔光模块的封装规格,以推动40 和100Gbit/s 应用,包括下一代高速以太网应用(40 和100GbE)。
CFA 多源协议利用高级温度管理(Advanced Thermal Manage-ment)、电磁干扰管理(EMI Management)和10Gbit/s 信号完整性(10Gbit/s Signal Integrity)等来定义光收发模块的机械封装、光连接器、带插针10×10Gbit/s 电连接器,并基于MDIO 的模块管理接口和系统控制板上的硬件。
高速光纤运行维护方案如何保障高速光纤链路的可靠性2012-09-17 0 个评论作者:娃娃脸的布线生活收藏我要投稿自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光纤首次在国内作为通信传输介质以来,光纤链路以其高带宽,低损耗,抗干扰,频带宽,传输距离长等优点迅速替代了铜缆成为通信系统最重要的传输介质。
而随着各种高带宽的应用越来越多,综合布线的相关标准不断更新和提高,光纤链路对损耗,误码率,连接器件以及安装工艺等质量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为了满足现有各种高速应用和未来更高应用的可扩展性,特别是越来越多万兆光网络的应用,以及40G/100G等高速应用对光纤链路的品质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保障光纤链路的可靠性成为通信系统面临的首要问题。
本文将从系统高速链路的设计、安装、测试三个方面分别谈谈如何保障高速光纤链路的可靠性:一,综合布线的设计。
综合布线的特点就是具有兼容性,开放性,灵活性,可靠性,先进性和实用性。
最初的综合布线,没有统一工程建设标准,大部分采用主流品牌厂商的设计建议和企业白皮书,或者参照其他类似建筑的设计,没有针对不同建筑物的特点和应用需要,施工中经常存在障碍,系统建成后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甚至对应用系统的正常使用以及以后升级扩容造成影响。
为了保护建筑投资者的利益,布线系统设计要有一定的前瞻性,应该保证绝大多数的布线系统投入运行后到质保期限内,不会因为正常应用升级而被淘汰。
一般来说,垂直光纤主干系统会经过弱电井内、管道、桥架等多种复杂环境且距离很长,而水平布线系统需要经过天花板,管道或地板,布线系统的更换比较困难,成本也比较高。
因此,选用合适的布线设计标准且能保证在要求的生命周期内正常应用非常重要,针对不同的建筑物,充分考虑现有应用系统的需求,并为未来更高的应用留有充足的余量。
主要综合布线设计标准如下所示:ISO 11801:2002 信息技术.用户建筑群的通用布缆ISO 24764:2010 信息技术.数据中心用的通用布缆系统EN50173 信息系统通用布线标准TIA-568-C 商业建筑电信布线标准TIA-569-B 商业建筑电信布线安装标准TIA-606-A 商业建筑通信基础结构管理规范TIA-607-A 商业建筑物接地和接线规范TIA-570-A 住宅电信布线标准TIA-758-A 室外自有建筑电信布线标准TIA-942-A 数据中心电信基础设施标准GB 50311-2007 综合布线工程设计规范GB 50174-2008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其次,在设计的时候,针对不同的建筑物,成本,传输距离,应用带宽,防护等级,升级扩容等方面,选择合适光缆类型。
北京时间6月22日消息,IEEE近日对外宣布,IEEE 802.3ba标准,即40/100G以太网标准已于上周四(6月17日)获批,首个规范将同时使用两种新的以太网速率。
该标准组织称,这一标准的正式批准将为新一波更高速的以太网服务器连通性和核心交换产品铺平发展之路。
[详细]
网界网专家解读:802.3ba 的正式获批给整个业界带来的影响将是巨大的。
如果仅仅从速度提升的角度来看待40/100G以太网标准的通过是不够的。
因为它的通过对整个产业链、生态系统都会带来巨大的影响。
40/100G端口有了,必将取代很多“10G多端口捆绑”的情况,节能一些,环保一些。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