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套期保值案例解析
- 格式:pdf
- 大小:449.80 KB
- 文档页数:5
套期保值案例分析套期保值是指企业通过买进期货合约来锁定商品的价格,从而规避商品价格波动对企业经营带来的风险。
下面将以一个实际的套期保值案例来进行分析。
某企业是一家日用品生产企业,主要生产洗衣粉。
由于洗衣粉是农产品的下游加工品,其价格波动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
为规避价格波动风险,该企业计划通过套期保值来保护自身的利润。
首先,该企业对洗衣粉的市场行情进行了调研。
经过调研发现,洗衣粉的主要原材料为鲜切石,而鲜切石的价格存在一定的波动性。
为了规避这种价格波动对企业经营带来的风险,该企业决定通过套期保值来锁定鲜切石的价格。
其次,该企业与期货公司签订了一份鲜切石期货合约。
合约规定该企业以固定的价格买进一定数量的鲜切石,在合约到期时以另一固定价格买进同等数量的鲜切石。
这样,该企业就能够锁定鲜切石的价格,从而规避场内市场价格波动对企业经营带来的风险。
最后,通过套期保值,该企业成功锁定了鲜切石的价格,并在合约到期时以锁定价格买进了同等数量的鲜切石。
由于锁定了鲜切石的价格,即使市场价格发生了波动,该企业也能够保持洗衣粉的成本稳定,避免了价格波动对企业利润的影响。
此外,通过套期保值,该企业还获得了一定的经济利益。
由于在锁定价格时,该企业选择了较为合理的价格,因此在合约到期时,该企业以较低的价格买进了鲜切石,从而节省了一定的成本。
综上所述,套期保值是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能够帮助企业规避价格波动对经营带来的风险。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可见,套期保值不仅可以确保企业的利润稳定,还能够带来一定的经济利益。
因此,我们应该积极推广套期保值,让更多的企业能够利用这一工具来规避风险,保护自身的利益。
铝制品企业套期保值操作案例解析国内有一家大型的铝制品制造企业,对于该企业来说,原材料铝价格的大幅上涨会导致其生产成本的提高,侵蚀企业的营业利润。
在不能通过提高产品售价完全将风险转嫁给下游客户的情况下,企业非常有必要通过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来规避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
具体而言,以下两种情况下企业需要实施买入套期保值方案。
1、预计未来铝价格会大幅上涨,而当前鉴于资金周转或库容不足等问题,不能立即买入现货,而且即便有足够的资金和库容,提前买入现货会增加资金占用成本和仓储成本。
比较稳妥的方法就是通过期货市场实施买入套期保值。
2、企业已经与下游销售商签订供货合同,售价已定,在未来某一时间交货,但是此时尚未购进原材料,担心日后购进原材料时价格上涨。
按照当时的铝价格,企业的销售合同盈利,但是一旦未来铝价格上涨,在产品售价已定的情况下,盈利会减少甚至亏损。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需要通过买入套期保值锁定原材料成本,从而锁定销售利润。
假设:2009年5月1日,国内铝的现货价格为13000元/吨,当时期货市场上交割期为8月份的铝期货合约价格为12660元/吨。
该铝制品企业已经与其下游买家签订了销售合同,预计在未来的三个月后有大量的铝采购需求,数量为1000吨。
由于担心铝价格在未来会出现上涨的趋势,从而影响到企业的利润,企业欲在期货市场上进行买入保值。
于是在期货市场上买入交割期为8月份的铝期货合约200手(一手5吨)。
我们忽略不计铝期货的交易保证金和交易费用。
情况一:假设期货价格上涨幅度等于铝现货价格上涨幅度铝现货市场期货市场2009年5月1日13000元/吨买入期货合约200手,价格12660元/吨2009年8月1日买入现货1000吨,价格为14800元/吨卖出200手合约平仓,价格为14460元/吨涨幅1800元/吨1800元/吨盈亏购买成本增加1800*1000吨=180万盈利1800*200*5=180万元元从盈亏情况来看,铝价的上涨导致了铝制品企业购买成本增加了180万元,但是由于其在期货市场上提前做了买入保值,在期货市场盈利180万元,期货市场与现货市场盈亏相抵,综合来看,该企业完成了预定利润。
(最新)套期保值案例分析2套期保值,是指通过期货市场上买入或卖出对冲合约,以规避经营中可能出现的风险。
今天,我将为大家分享一起新的套期保值案例分析。
某化肥厂,作为国内知名的化肥生产企业,其主要产品包括氨、尿素等化肥产品。
其业务范围涵盖全国各地,客户遍及农业、林业、园艺等领域。
由于氨、尿素等化肥品种价格波动较大,因此该化肥厂面临的价格风险较大。
该企业需要采取措施来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以保证自身财务稳定。
通过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市场行情的研究,该企业决定采取套期保值的方式来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
该企业的套期保值策略是:在每年的4月份开始,通过买入和卖出期货对冲合约,锁定一定数量的氨、尿素等化肥产品的价格,以确保其能够在采购、生产和销售过程中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
该企业制定的套期保值计划是在期货市场上买入和卖出相应期货合约,以达到锁定买入和卖出价格的目的。
在该企业的套期保值计划中,主要涉及到如下内容:(1)期货市场中的买入和卖出期货合约。
该企业在期货市场上计划买入和卖出相应期货合约,以达到转移价格波动风险的目的。
在该企业的套期保值计划中,买入和卖出期货合约的价格将作为氨、尿素等化肥产品的参考价格。
(2)加强市场调研和分析。
为了制定更加准确的套期保值计划,该企业加强了市场调研和分析工作。
从市场研究中得知,氨、尿素等化肥产品的价格往往在四月份左右达到峰值,并在之后逐渐下降。
因此,该企业决定在四月份开始实施套期保值计划,以应对价格波动的风险。
(3)制定风险管理策略。
由于氨、尿素等化肥产品的价格从业而来波动,导致企业面临多种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
为了确保套期保值计划的有效性,该企业制定了风险管理策略,对每种风险进行分析和管理,并制定相应的对策,以确保套期保值计划的顺利实施。
通过以上的套期保值计划,该企业能够在关键时期内,通过期货市场进行相关的套期保性操作,以规避价格波动的风险,确保自身的财务稳定。
套期保值经典案例十个案例一(成功)棕榈油的套期保值棕榈油在国完全是依赖进口的植物油品种,因此,国棕榈油的消费完全依赖于贸易商进口棕榈油到国销售。
国贸易商在采购棕榈油的时候,就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在国棕榈油期货推出之后,国贸易商就可选择在国卖出相应的棕榈油期货合约进行卖出保值。
2007年10月10日,国某棕榈油贸易商,在国棕榈油现货价格为8270元/吨的时候与马来西亚的棕榈油供货商签定了1万吨11月船期的棕榈油定货合同,棕榈油CNF价格为877美元,按照当日的汇率及关税可以计算出当日的棕榈油进口成本价在8223元/吨,按照计算可以从此次进口中获得47元/吨的利润。
由于从定货到装船运输再到国港口的时间预计还要35天左右,如果价格下跌就会对进口利润带来很大的影响。
于是,该贸易商于10月10日在国棕榈油期货市场卖出12月棕榈油合约1000手进行保值,成交均价为8290元/吨。
到11月15日,进口棕榈油到港卸货完备,该贸易商卖到10000吨棕榈油现货,价格为7950元/吨;同时在期货市场上买入1000手12月棕榈油合约进行平仓,成交均价为7900元/吨。
通过此次保值,该贸易商规避了棕榈油市场下跌的风险,保住了该贸易商的47元/吨的进口利润并从期货市场额外获得了70万元赢利。
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卖出套期保值关键在于销售利润的锁定,其根本目的不在于赚多少钱,而在于价格下跌中实现自我保护。
如果企业没有参与套期保值操作,一旦现货价格走低,他必须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
因此,卖出套期保值规避了现货价格变动的风险,锁定了未来的销售利润。
案例二(失败)铝套期保值第二电缆厂客户该客户是市第二电缆生产企业,是制造电线电缆的专业厂家,集科研、生产于一体的大型股份制企业,主要生产高、中、低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PVC绝缘电力电缆、安全清洁电缆(环保型)、耐火和阻燃电缆等十多个品种。
为了避免铝价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加,该企业长期在期货市场进行买期保值,并在我营业部期货账户上持有期铝多头头寸。
套期保值案例分析套期保值是一种风险管理策略,旨在通过期货、期权等衍生金融工具来对冲现货市场的价格波动风险。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套期保值案例分析:某农产品加工企业,每年需要购买大量的小麦作为原料。
由于小麦价格受多种因素影响,波动较大,企业面临原材料成本上升的风险。
为了锁定成本,企业决定采用套期保值策略。
1. 企业分析了小麦价格的历史波动情况,预测未来一年内小麦价格可能会上涨。
为了锁定采购成本,企业决定在期货市场上进行套期保值操作。
2. 企业选择了与现货市场小麦品质、交割月份等条件相匹配的期货合约。
在期货市场上,企业以当前的期货价格卖出了与所需小麦数量相等的期货合约。
3.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麦现货价格果然出现了上涨。
企业在现货市场上以较高的价格购买了所需的小麦。
同时,期货市场上的小麦期货价格也同步上涨。
4. 企业在期货合约到期时,通过平仓操作,将期货合约以较高的价格卖出,从而获得了期货市场的盈利。
5. 期货市场的盈利部分抵消了现货市场上小麦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增加,实现了套期保值的目的。
6. 通过套期保值,企业成功锁定了小麦的采购成本,避免了因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保证了企业利润的稳定性。
7. 企业在套期保值操作中,还需要注意期货合约的流动性、交割规则等因素,以确保套期保值策略的顺利实施。
8. 此外,企业还需要定期评估套期保值策略的效果,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套期保值策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
通过上述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套期保值是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能够帮助企业规避价格波动带来的风险,保持经营的稳定性。
然而,套期保值也需要企业具备一定的市场分析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以确保套期保值策略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钢铁企业期货套期保值案例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发展,钢铁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市场风险,例如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需求变化等。
为了规避这些风险,越来越多的钢铁企业开始期货市场,并尝试通过套期保值来降低企业运营风险。
本文以某大型钢铁企业为例,深入分析其期货套期保值的实践及效果,以期为相关企业提供参考。
某大型钢铁企业是国内领先的钢铁生产企业之一,其生产规模大、销售渠道广,因此对市场波动非常敏感。
近年来,由于国际国内市场的复杂变化,该企业的原材料成本和产品销售价格波动剧烈,给企业的稳健经营带来了巨大挑战。
为了应对这种市场风险,该钢铁企业决定尝试期货套期保值。
具体方法如下:选择合适的期货品种:根据企业的生产情况和销售渠道,该企业选择了螺纹钢、热轧卷板、铁矿石等期货品种进行套期保值。
制定套期保值策略:根据企业的生产计划和销售需求,制定相应的套期保值策略,包括买入套期保值和卖出套期保值等。
建立套期保值团队:组建专业的套期保值团队,负责期货市场的分析和操作,确保套期保值的顺利进行。
以该钢铁企业2019年度的套期保值实践为例,具体分析如下:操作情况:在2019年度,该钢铁企业根据套期保值策略,分别在螺纹钢、热轧卷板、铁矿石等期货品种上进行了买入套期保值和卖出套期保值操作。
其中,买入套期保值主要是在原料采购方面,以稳定生产成本;卖出套期保值则主要是在产品销售方面,以锁定销售价格。
收益情况:通过套期保值操作,该钢铁企业在2019年度实现了较好的收益。
在原料采购方面,由于期货市场的买入套期保值,企业有效规避了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稳定了生产成本;在产品销售方面,由于期货市场的卖出套期保值,企业成功锁定了销售价格,确保了销售收益。
风险控制:在套期保值操作过程中,该钢铁企业也注重风险控制。
企业在选择期货品种时,充分考虑了自身生产情况和销售渠道,避免了不相关品种的套期保值风险;企业在制定套期保值策略时,合理配置了期货和现货市场的头寸,以降低市场风险;企业建立了严格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监控机制,确保套期保值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套期保值经典案例十个案例一(成功)棕榈油的套期保值棕榈油在国内完全是依赖进口的植物油品种,因此,国内棕榈油的消费完全依赖于贸易商进口棕榈油到国内销售。
国内贸易商在采购棕榈油的时候,就面临着很大的不确定性。
因此,在国内棕榈油期货推出之后,国内贸易商就可选择在国内卖出相应的棕榈油期货合约进行卖出保值。
2007年10月10日,国内某棕榈油贸易商,在国内棕榈油现货价格为8270元/吨的时候与马来西亚的棕榈油供货商签定了1万吨11月船期的棕榈油定货合同,棕榈油CNF价格为877美元,按照当日的汇率及关税可以计算出当日的棕榈油进口成本价在8223元/吨,按照计算可以从此次进口中获得47元/吨的利润。
由于从定货到装船运输再到国内港口的时间预计还要35天左右,如果价格下跌就会对进口利润带来很大的影响。
于是,该贸易商于10月10日在国内棕榈油期货市场卖出12月棕榈油合约1000手进行保值,成交均价为8290元/吨。
到11月15日,进口棕榈油到港卸货完备,该贸易商卖到10000吨棕榈油现货,价格为7950元/吨;同时在期货市场上买入1000手12月棕榈油合约进行平仓,成交均价为7900元/吨。
通过此次保值,该贸易商规避了棕榈油市场下跌的风险,保住了该贸易商的47元/吨的进口利润并从期货市场额外获得了70万元赢利。
但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卖出套期保值关键在于销售利润的锁定,其根本目的不在于赚多少钱,而在于价格下跌中实现自我保护。
如果企业没有参与套期保值操作,一旦现货价格走低,他必须承担由此造成的损失。
因此,卖出套期保值规避了现货价格变动的风险,锁定了未来的销售利润。
案例二(失败)铝套期保值郑州第二电缆厂客户该客户是郑州市第二电缆生产企业,是制造电线电缆的专业厂家,集科研、生产于一体的大型股份制企业,主要生产高、中、低压交联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PVC绝缘电力电缆、安全清洁电缆(环保型)、耐火和阻燃电缆等十多个品种。
为了避免铝价上涨导致生产成本增加,该企业长期在期货市场进行买期保值,并在我郑州营业部期货账户上持有期铝多头头寸。
铜加工企业套期保值案例一、原材料采购环节利用期货交易避险原料采购是铜加工企业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在此环节中,电解铜的质量、价格,贷款,单位信用,交货时间、地点等方面,都可能存在风险。
充分利用期货市场,进行买进套期保值操作,可以有效地回避在原料采购环节中可能出现的上述一系列风险。
【案例分析案例分析——————多头套期保值多头套期保值】A铜加工厂2005年2月2日签订了一份1000吨铜丝的供应合同,合同约定于2005年5月底交货,价格为32000元/吨。
经成本核算及生产计划安排,加工周期约为1个月,电解铜1000吨务必在4月下旬准备好,加工费约为4000元/吨,这样就要求电解铜的价格不能高于28000元/吨。
由于担心电解铜价格上涨,A铜加工厂可以利用期货市场进行买进套期保值,以当日28000元/吨的价格,买进铜期货0506合约1000吨(期货交货期一般在当月下旬)。
一种情况,到5月时,铜价涨到了29000元/吨,A铜加工厂就可以将1000吨期货铜全部卖出平仓,同时在当地现货市场以29000元/吨买进1000吨。
这样,虽然该铜加工厂在买铜原料时,每吨多花1000元,可在期货上每吨赚了1000元,这样就保证了原料采购价格仍然稳定在28000元/吨。
虽然铜价上涨了,但没有影响铜厂利润,铜厂通过套期保值有效地锁定了利润。
与此同时,可以将加工费4000元/吨转到了期货交易的盈利上,由于在我国期货交易盈利不用交税,减小了生产的进销差,还达到了合理避税的目的。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到5月时,铜价下跌了,比如说铜价下跌到27000元/吨,该厂虽在期货上亏损1000元/吨,可在现货市场却能以低于当时价格1000元/吨买进现货,同样能够达到锁定成本和利润的预期目标。
当然,对买进套期保值的实现方式,还有一种方法就是进行实物交割。
A铜加工厂也可以将1000吨期货铜多头头寸持有到期进行实物交割,这种方法在现实中也经常使用。
从以上案例可以看出,铜加工企业为了有效地回避市场风险,稳定原材料采购价格,锁定加工利润,可以充分利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而铜加工企业在原料采购环节中可能出现的下列经营风险,也有望同时得到很好地解决:1.价格风险。
案例一:榨油厂豆油卖出套期保值作为豆油生产企业,一定希望自己的产品都处于一种上涨的趋势,最担心的是生产出来的产品价格不断下跌,导致利润受损。
因此榨油企业可以采用卖出豆油套期保值的方式来规避价格风险。
假定在5月1日,某地国标四级豆油现货价格为5600元/吨,当地某榨油厂每月产豆油2000吨。
而当年前4个月进口大豆和豆油持续大量到港,同时油菜籽产量可能比去年大幅提高。
该榨油厂担心豆油销售价格可能难以维持高位,出现下跌。
为了规避后期现货价格下跌的风险,该厂决定在大连商品交易所(大商所)进行套期保值交易。
当日大商所7月豆油合约期货价格在5650元/吨附近波动,该厂当日在大商所以5650元/吨卖出200手7月豆油合约进行套期保值(大商所豆油的计量单位为手,1手=10吨)。
正如榨油厂所料,随着加工厂加快大豆压榨速度和油菜籽的大量上市,豆油价格开始下滑。
6月15日,该厂在现货市场上以5400元/吨的价格抛售了2000吨豆油,同时在期货市场上以5420元/吨的价格买入200手7月豆油合约平仓。
虽然现货价格出现了下跌,油厂的销售价格降低,但由于该厂已经在期货市场进行了套期保值,企业的销售利润在油价下跌中受到了保护。
表4 榨油厂的套期保值效果(不考虑手续费等交易成本)通过以上案例我们可以看出:第一,一笔完整的卖出套期保值涉及两笔期货交易。
第一笔为卖出期货合约,第二笔为在现货市场抛售现货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买入期货合约,对冲原先持有的头寸。
第二,因为在期货市场上的交易顺序是先卖后买,所以,该例是一个卖出套期保值。
第三,该榨油的套期保值操作是在基差向强势转化的过程中发生的,对卖出套期保值操作非常有利,基差从5月1日的-50元/吨转换为6月15日的-20元/吨,基差不断扩大,卖方套期保值操作结果是赢利大于亏损,保值者得到了完全的保护。
虽然豆油现货价格出现了大幅下跌,给工厂带来了不利影响,其最终销售价格只有5400元/吨,同5月的5600元/吨的售价相比,降低了200元/吨,导致了该厂在现货市场上少盈利40万元,但由于在期货市场采取了套期保值操作,在基差扩大的情况下,在期货市场的卖出套期保值头寸给该厂带来巨大赢利,盈利达到46万元,弥补了现货价格下跌产生的损失。
套期保值案例分析
甲公司是境内国有控股大型化工类上市公司,其产品所需的原材料A主要依赖进口。
近期以来,由于国际市场上原材料A价格波动较大,且总体上涨趋势明显,甲公司决定尝试利用境外衍生品市场开展套期保值业务。
套期保值属该公司新业务,且须向有关主管部门申请境外交易相关资格。
甲公司管理层组织相关方面人员进行专题研究,主要观点如下:
(1)公司作为大型上市公司,如任凭原材料A价格波动,加之汇率波动较大的影响,可能不利于实现公司成本战略。
因此,应当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境外衍生品市场对原材料A进口进行套期保值。
(2)近年来,某些国内大型企业由于各种原因发生境外衍生品交易巨额亏损事件,造成重大负面影响。
有鉴于此,公司应当慎重利用境外衍生品市场对原材料A进口进行套期保值,不应展开境外衍生品投资业务。
(3)公司应当利用境外衍生品市场开展原材料A套期保值。
针对原材料A国际市场价格总体上涨的情况,可以采用卖出套期保值方式进行套期保值。
(4)公司应当在开展境外衍生品交易前抓紧各项制度建设,对于公司衍生品交易前台操作人员应予特别限制,所有重大交易均需实行事前报批、事中控制、事后报告制度。
但在市场发生特殊变化时可先交易后补办报批手续。
套期保值案例套期保值是指企业为了规避外汇风险,通过买卖远期合约或期货合约,锁定未来一定时期内的外汇价格,以达到保值的目的。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套期保值的案例。
某家电子公司在国外采购了大量的零部件,合同金额为1000万美元,但由于外汇波动,公司担心未来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变动会给公司带来巨大的损失。
为了规避这一风险,公司决定进行套期保值操作。
首先,公司需要对未来的现金流进行预测和分析,确定需要套期保值的金额和期限。
经过分析,公司预计未来一年内将有8000万美元的采购金额需要支付,因此决定进行一年期的套期保值。
其次,公司选择合适的套期保值工具。
考虑到远期合约和期货合约的特点,公司最终决定选择期货合约进行套期保值。
公司购买了8000万美元的远期合约,锁定了未来一年内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
在套期保值期间,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发生了波动,但由于公司已经锁定了汇率,因此无论汇率是上涨还是下跌,公司都能按照锁定的价格进行交易,避免了外汇风险。
到了采购付款的时候,美元兑人民币的汇率与公司锁定的汇率相比发生了变化,如果公司没有进行套期保值,可能会面临巨大的损失。
但由于套期保值的存在,公司能够按照锁定的汇率进行交易,避免了汇率波动带来的损失。
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套期保值对企业规避外汇风险的重要性。
在全球化的今天,外汇风险不可避免,而套期保值可以帮助企业规避这一风险,保护企业的利润。
因此,对于有海外业务的企业来说,学会并运用套期保值工具是非常重要的。
总的来说,套期保值是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工具,能够帮助企业规避外汇风险,保护企业利润。
在实际操作中,企业需要对未来的现金流进行准确的预测和分析,选择合适的套期保值工具,并严格执行套期保值计划,以确保套期保值的有效性。
希望这个案例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套期保值的重要性和实际操作过程。
企业套期保值
套期保值的概念:套期保值就是通过买卖期货合约来避免现货市场上相应实物商品交易的价格风险。
具体操作方法是:在期货市场上买进(卖出)与现货市场品种相同、数量相同的期货合约,以期在未来某一时间在现货市场上买进(卖出)商品时,能够通过期货市场上持有的期货合约的平仓盈利来冲抵因现货市场上价格变动所带来的风险。
以下通过实例进行讲解
一、买入套期保值:8月份,某油厂预计11月份需要100吨大豆作为原料。
当时大豆的现货价格为每吨2800元,该油厂对该价格比较满意。
据预测11月份大豆价格可能上涨,因此该油厂为了避免将来价格上涨导致原材料成本上升的风险,决定在大连商品交易所进行大豆套期保值交易。
交易如下表:
结论:第一,完整的买入套期保值同样涉及两笔期货交易:第
一笔为买入期货合约,第二笔为在现货市场上买入现货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上卖出对冲原先持有的合约。
第二,因为在期货市
场上的交易顺序是先买后卖,所以该例是一个买入套期保值。
如果该油厂不做套期保值交易,现货市场价格下跌他可以得到更便宜的原料,但是一旦现货市场价格上升,该厂就必须承担
由此造成的损失。
相反,该厂在期货市场上做了买入套期保值,虽然失去了获取现货价格有利变动的盈利,可同时也避免了现
货市场价格不利变动的损失。
因此,可以说,买入套期保值规
避了现货市场价格变动的风险。
二、卖出套期保值:6月份,大豆的现货价格为每吨2010元,某农
场对该价格比较满意,但是大豆9月份才能出售,因此该单位
担心到时现货价格可能下跌,从而减少收益。
为了避免将来价
格下跌带来风险,该农场决定在大连商品交易所进行大豆期货
交易。
交易情况如下:
结论:第一,完整的卖出套期保值实际上涉及两笔期货交易:第一笔
为卖出期货合约,第二笔为现货市场卖出现货的同时,在期货市场买进对冲原先持有的合约。
第二,因为在期货市场上的交易顺序是先卖后买,所以该例是一个卖出套期保值。
卖出套期保值能够使保值者在价格发生变动时,不管是上升还是下跌,仍然能实现其目标价格,达到转移价格风险的目的。
买入套期保值的操作过程
例:某铜材加工厂,1月签订了6月交货的加工合同,加工期为一个月,需买进原料5,000吨,合同签订时原材料价格为19, 000元/吨,该厂认为该价格较低,欲以此价格为原材料成本,而该厂又不愿1月份买进原材料,而是决定5月份再买进原材料加工。
由于担心到那时原料价格上升,于是在期货市场上做了买入套期保值。
假设5月份的现货价格及买入和卖出的期货合约的价格如下表所示,则买入套期保值操作过程如下。
买入套期保值操作过程(单位:元/吨)
由上表的分析可知,该厂以期货市场盈利300元/吨抵补了现货市场成本300元/吨的上涨,则实际的购原料成本为19,300-300=19,000(元
/吨),达到了既定的19,000元/吨原材料价格套期保值目标。
如果不进行套期保值,该厂将亏损:5,000×300=1,500,000元。
买入套期保值适用对象
(1)加工制造企业为了防止日后购进原料时价格上涨。
(2)供货方已经跟需求方签订好现货合同,将来交货,但供货方此时尚未购进货源,担心日后购进货源时价格上涨。
三、卖出套期保值的操作过程
例:某农场5月种植大豆时,大豆的现货价格是2,500元/ 吨,该农场认为以该价格出售将有好的利润,由于担心11月收获大豆时价格下跌,该农场对将要收获的大豆进行卖出套期保值交易以保持利润。
假设11月份的大豆的现货价格及大豆卖出和买入的期货合约
价格如下表所示,则卖出套期保值操作过程如下。
卖出套期保值操作(单位:元/吨)
由上表的分析可知,该农场由于准确地预测了价格变化趋势,果断地入市套期保值,成功地以期货市场盈利200元/吨弥补了现货交易的损失,实际销售价格为2,300+200=2,500元/吨,保证了目标利润。
卖出套期保值适用对象
(1)有库存产品尚未销售或即将生产出来产品的生产厂家和种植农产品的农场,担心日后出售价格下跌,需要进行卖出套期保值交易。
(2)手头有库存现货尚未出售的储运商,已签订以某一具体价格买进某一商品但尚未销售出去的贸易商,担心日后出售价格下跌,需要进行卖出套期保值交易。
(3)担心库存原料下跌的加工制造企业,需要进行卖出套期保值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