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船舶造成的海洋污染.
- 格式:ppt
- 大小:4.85 MB
- 文档页数:82
船舶排放对海洋生态的影响与减少措施船舶排放是目前全球海洋生态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
航运业的快速发展使得船舶排放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船舶排放对海洋生态的具体影响,并提出可行的减少措施,以保护和恢复海洋生态平衡。
一、船舶排放对海洋生态的影响1. 氮氧化物(NOx)排放的影响船舶燃烧燃料时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这些物质进入海洋后可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加剧藻类的生长,造成富营养化现象,从而破坏原有的生态平衡。
富营养化还会导致水体缺氧,威胁到海洋生物的生存。
2. 二氧化硫(SO2)排放的影响船舶使用含硫燃料时会释放二氧化硫,这是一种对海洋生态系统有害的气体。
二氧化硫进入大气和水体后会形成酸雨,严重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
不仅如此,二氧化硫还会直接对海洋生物体造成伤害,破坏它们的呼吸系统和免疫系统。
3. 颗粒物(PM)排放的影响船舶排放的颗粒物中含有大量的固体颗粒和液体颗粒,这些颗粒物可以直接污染海洋水体,让其变得浑浊不清。
颗粒物还有可能通过水中的浮游生物进入食物链,造成生态环节的紊乱,对海洋生物造成伤害。
4. 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船舶的温室气体排放主要包括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这些气体的释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的速度,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洋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等问题,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二、减少船舶排放的措施1. 推动航运业转型鼓励航运业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
研发和推广液化天然气(LNG)船舶等低排放技术,减少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排放。
2. 净化船舶排放通过改进船舶的排放净化系统和使用高效过滤设备,减少船舶排放物的释放。
如引入颗粒物净化器和脱硫设备,有效控制颗粒物和二氧化硫的排放。
3. 促进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合作,制定全球性的减排标准和规范,推动各国和地区都采取措施减少船舶排放。
建立监测和检测机制,对违反减排规定的船舶进行处罚,保障减排措施的有效执行。
船舶排放对海洋污染的影响船舶排放是指船舶在航行和停泊过程中所排放的废气、废水和废油等污染物质。
随着全球贸易的增长和航运业的发展,船舶排放对海洋环境造成的影响日益凸显。
本文将就船舶排放对海洋污染的影响进行探讨。
一、废气排放对海洋污染的影响船舶在燃烧燃料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气排放,其中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等有害气体。
这些废气排放不仅对空气质量造成影响,还会通过大气降水的方式进入海洋,导致海洋酸化和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
海洋酸化会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对珊瑚礁、贝类等生物造成危害,破坏海洋生态平衡。
二、废水排放对海洋污染的影响船舶在航行过程中会排放大量的废水,其中包括船舶生活污水、船舶油污水和船舶压载水等。
这些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石油烃等有害物质,会对海洋生物和海洋生态系统造成危害。
特别是船舶油污水的排放,会形成油污染,对海洋生物的生存和海洋环境的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三、废油排放对海洋污染的影响船舶在进行燃油换油、机舱清洗等操作时,会产生大量的废油,如果这些废油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海洋中,将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废油中的石油烃、重金属等物质会污染海水,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对海洋生态链条产生连锁影响,导致海洋生物种群的减少和生态系统的恶化。
四、船舶排放治理对策为减少船舶排放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应采取以下治理对策:1. 加强船舶排放监管,建立健全的船舶排放标准和监测体系,对违反排放规定的船舶进行处罚和整改。
2. 推广清洁能源船舶,如液化天然气船舶、电动船舶等,减少传统燃油船舶的使用,降低废气排放和废水排放。
3. 完善船舶污水处理设施,对船舶排放的废水进行有效处理,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量。
4. 加强船舶废油管理,建立废油回收利用制度,促使船舶将废油送至指定处理点进行处理,避免直接排放到海洋中。
综上所述,船舶排放对海洋污染造成了严重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来减少排放量,保护海洋环境。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规定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等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造成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污染的船舶污染事故的调查处理。
第三条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国家海事管理机构负责指导、管理和实施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各级海事管理机构依照各自职责负责具体开展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工作。
第四条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应当遵循及时、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查明事故原因,认定事故责任。
第二章事故报告第五条发现船舶及其有关水上交通事故、作业活动造成或者可能造成海洋环境污染的单位和个人,应当立即将有关情况向就近的海事管理机构报告。
海事管理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进行报告和通报。
第六条发生污染事故的船舶、有关作业单位,应当在采取应急措施的同时及时、妥善地保存相关事故信息,立即向就近的海事管理机构报告以下事项:(一)船舶的名称、国籍、呼号、识别号或者编号;(二)船舶所有人、经营人或者管理人、污染损害赔偿责任保险人的名称、地址和联系方式;(三)相关水文和气象情况;(四)污染物的种类、基本特性、数量、装载位置等情况;(五)事故原因或者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六)事故污染情况;(七)已经采取或者准备采取的污染控制、清除措施以及救助要求;(八)签订了船舶污染清除协议的,还应当报告船舶污染清除单位的名称和联系方式;(九)船舶、有关作业单位认为需要报告的其他事项。
船舶、有关作业单位向海事管理机构报告后,经核实发现报告内容与事实情况不符的,应当立即对报告内容予以更正。
第七条发生污染事故的船舶、有关作业单位,应当在事故发生后24小时内向就近的海事管理机构提交《船舶污染事故报告书》。
因特殊情况不能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船舶污染事故报告书》的,经海事管理机构同意后可予适当延迟,但最长不得超过48小时。
一、船舶对海洋污染的途径1.石油及其制品的污染船舶给海洋带来的石油污染,可分为营运作业时排油和事故性溢油。
1)船舶营运作业期间排油主要指油舱压载水、洗舱水以及机舱中设备运转时排出并漏入舱底的油料而形成的含油污水。
2)船舶事故性溢油是指航行中因触礁、碰撞、搁浅、失火等意外事故,使货油舱、燃油舱(柜)破损,对海域造成重大污染事故。
这种危害十分严重,它具有溢油量大、污染持久、清除困难等特点(参考案例)。
图5-9-3 事故性溢油2.有毒液体物质污染图5-9-4 有毒液体物质有毒液体对海洋污染事故很多是化学品船舶造成的(图5-9-4),其基本因素是从货舱向舱外排放洗涤水。
排入水中的有毒物质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差别很大,所以对海洋环境的影响和表现形式也各不相同,或沉入海中或漂浮海面;有的容易与海水中物质起化学反应,有的在水中迅速消散。
其危害也不大相同。
3.包装有害物质污染船上包装运输有害物质,会发生包装破损、泄漏、溢流及洒落等现象。
其主要污染方式为船上用以清除包装货物中洒落或漏(溢)出的有害物质的洗涤水或水溶液;货物漏到舱内清除出的垃圾;货物的应急排放等。
此外,包装运输有害物的容器、槽罐等均属污染物质。
4.生活污水污染图5-9-5 生活污水来源船舶生活污水来源如图5-9-5所示,生活污水的处理主要针对“黑水”而言,因为这些污水含有大量的污染物(图5-9-6)。
图5-9-6 “黑水”主要污染成分5.垃圾污染图5-9-7 船舶垃圾来源根据垃圾的来源,船舶垃圾主要来源于货物、捆扎和包装货物的物品、船舶及设备维修保养产生的废弃物、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和各种废物等(图5-9-7)。
船舶垃圾对海洋环境及海洋生物有着极大的影响。
6.船舶动力装置的有害排气船舶动力装置排气主要是由船舶柴油机(主机、发电副机)和锅炉燃烧后排出的废气,这些废气的主要成份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燃料完全燃烧后的产物(图5-9-8),这种排放物对人体和生物不会造成直接危害,另一类是燃料不完全燃烧产物(图5-9-9),这种排放物不同程度地会对人体和生物构成毒害威胁。
船舶对海洋造成污染及防止措施管窥摘要:随着海洋运输及各种海上资源开采活动的不断发展,海洋环境所面临的污染呈现出日益严重的趋势。
而基于当前海洋资源在世界经济中发挥的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保护海洋环境及海洋资源已经成为了国家环境治理过程中的必要工作。
在这一背景下,本文对船舶所造成的污染这一主要海洋污染进行了主要污染种类及其相关特性的简要分析,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止措施,以期为改善我国甚至全球海洋环境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相关特性;防止措施一、船舶对海洋造成污染的主要类别船舶业的发展虽然为海上运输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对海洋环境造成了各种各样的污染,其中主要的污染种类如下:(一)船舶对海洋造成的油污染船舶对海洋造成的油污染是污染种类中较为常见且后果较为严重的一种,并且其又可以细分为由船舶正常排放造成的油污染及船舶事故造成的油污染。
其中船舶正常排放造成的油污染主要来自油船压载水、机舱底污水及船舱清洗水中所包含的油污,虽然会对海洋环境造成影响但其后果较轻;而相比较之下由于船舶碰撞、触礁等各种船舶事故造成的漏油泄油事件而引发的油污染污染面积则往往较大,其后果也更为严重。
(二)船舶对海洋造成的有害物质污染在海上资源开采作业不断深入及海上贸易不断繁荣的过程中,船舶所需要运载的物品种类也逐渐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因此危险化学物质等有害物质的运输也在与日增多。
这些物质的运输虽然本身不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不良影响,但一旦其运输船在运输的过程中出现储罐损坏或者是其他的事故,导致有害物质的泄露,则会对海洋环境造成不可挽回的恶劣影响。
(三)船舶对海洋造成的生活垃圾污染虽然当前船舶制造业正在朝着自动化的方向发展,大部分的船只也可以进行自动化操作,但由于货物运载监管及行船必要操作等工作的需要,依然会有部分船员在船上进行生活。
而在其生活的过程中就势必会产生排泄物、生活污水、生活废弃物等不同种类的生活垃圾,其中排放到海洋中的部分也就必然会对海洋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力。
(管理制度)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20XX年XX月峯年的企业咨询咸问经验.经过实战验证可以藩地执行的卓越萱理方案.值得您下载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61 号《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已经2009 年9 月2 日国务院第79 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0 年3 月1 日起施行。
总理温家宝二OO九年九月九日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第壹章总则第壹条为了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海域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实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主管所辖港区水域内非军事船舶和港区水域外非渔业、非军事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的防治工作。
海事管理机构依照本条例规定具体负责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监督管理第五条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需要,组织编制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实施。
沿海设区的市级之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国务院批准的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且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组织编制相应的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
第六条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沿海设区的市级之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反应机制,且制定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预案。
第七条海事管理机构应当根据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需要,会同海洋主管部门建立健全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监测、监视机制,加强对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的监测、监视。
第八条国务院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沿海设区的市级之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按照防治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应急能力建设规划,建立专业应急队伍和应急设备库,配备专用的设施、设备和器材。
关于船舶污染的国际公约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泉源与空间,海洋环境保护是21世纪的重要议题。
船舶运输是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条件和重要支撑;但船舶各类污染却是海洋环境的重大污染源。
本论文的研究范围主要系在船舶各类污染损害、赔偿基金相关国际公约、议定书、修正案及国际规则的基础下,针对国际间船舶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油污染、核污染、有害有毒物质污染、危险化学品污染、废弃物污染等各类船舶污染损害的民事责任及责任主体依严格责任的归责原则,应承担的损害赔偿责任制度作详细的归纳分析及深入研究。
当今国际船舶污染损害的民事责任、损害赔偿法律制度及国际规则所体现的的立法特点、发展趋势包括:①沿海国、港口国对发生在公海上的船舶污染事故得进行干预,不再受限于传统的船旗国管辖原则;②对船舶污染责任主体采取严格责任的归责原则;③船舶责任主体的赔偿责任限制制度;④货主与船东共同分摊损害赔偿;⑤自1972年起国际海事组织引用默认接受程序,促进国际公约修正案的快速生效;⑥国际公约对船舶污染损害的赔偿已改为采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制定的特别提款权。
保护地球环境是维护全球人类的共同利益。
国际间自20世纪60年代才开始认知保护地球环境的重要。
国际环境法始于20世纪70年代。
1972年6月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大会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是国际环境保护运动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是国际环境法诞生的标志。
自1970年代迄今的近30年间是国际环境法蓬勃发展的时期,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通过了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防止、减少和控制船舶油污染、船舶载运核材料(包括核燃料、放射性产物、核废料)污染、有害有毒物质污染、船舶倾倒废弃物污染海洋的国际民事责任公约、船舶污染损害赔偿基金公约及相关的国际规则。
1994年11月16日生效的《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提及“船舶源污染”是造成海洋污染的六类起因中的重大污染源,而海上倾倒废弃物则是经由船舶来进行的。
3.1 船舶造成的污染船舶造成的污染,是指因船舶操纵、海上事故及经由船舶进行海上倾倒致使各类有害物质进入海洋,海洋生态系统平衡遭到破坏。
3.2 海洋石油开发对海洋造成的污染海域石油蕴藏量十分丰富,目前多数开发者集中在近海海域勘探开发。
随着海洋石油勘探开发的飞速开展,有的钻井船和采油平台,人为的将大量的废弃物和含油污水不断地排入海洋,因此,海洋石油开发也是目前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之一。
3.3 废弃物对海洋的污染随着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以及人类物质生活的提高,各种工业垃圾和生活废物的数量正在成倍地增长,近50 年来,人类向海洋倾倒的工业废水、废物以及生活垃圾等废物已为初期的20 倍,这个增长幅度还在加大。
污染海洋的物质众多,从形态上分有废水、废渣和废气。
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和毒性,以及对海洋环境造成危害的方式,大致可以把污染物的种类分为以下几类:1) 石油及其产品。
包括原油和从原油中分馏出来的溶剂油、汽油、煤油、柴油、润滑油、石蜡、沥青等等,以及经过裂化、催化而成的各种产品。
2) 重金属和酸碱。
包括汞、铜、锌、钴、镐、铬等重金属,砷、硫、磷等非金属以及各种酸和碱。
3) 农药。
包括有农业上大量使用含有汞、铜以及有机氯等成分的除草剂、灭虫剂,以及工业上应用的多氯酸苯等。
4) 有机物质和营养盐类。
这类物质比拟繁杂,包括工业排出的纤维素、糖醛、油脂;生活污水的粪便、洗涤剂和食物残渣,以及化肥的残液等。
5) 放射性核素。
是由核武器试验、核工业和核动力设施释放出来的人工放射性物质,主要是锶-90、铯-137 等半衰期为30 年左右的同位素。
6) 固体废物。
主要是工业和城市垃圾、船舶废弃物、工程渣土和疏浚物等,这些固体废弃物严重损害近岸海域的水生资源和破坏沿岸景观。
7) 废热。
工业排出的热废水造成海洋的热污染,在局部海域,如有比原正常水温高出4 摄氏度以上的热废水常年流入时,就会产生热污染,将破坏生态平衡和减少水中溶解氧。
第二章船舶防污染管理第一节防污染公约和法规1. 船舶对海洋造成污染的主要物质有______。
Ⅰ、石油Ⅱ、散装有毒液体物质Ⅲ、海运包装有害物质Ⅳ、生活污水Ⅴ、船舶垃圾Ⅵ、船舶排气A.Ⅰ+Ⅱ+Ⅲ+Ⅳ B.Ⅰ+Ⅱ+Ⅳ+Ⅴ C.Ⅰ+Ⅱ+Ⅲ+Ⅳ+Ⅴ D.以上全部2. 船舶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的主要物质是______。
Ⅰ、船舶柴油机排气Ⅱ、锅炉排气Ⅲ、石油蒸气Ⅳ、某些灭火剂Ⅴ、某些制冷剂Ⅵ、动力机械噪声A.Ⅰ+Ⅱ+Ⅲ+Ⅳ B.Ⅰ+Ⅱ+Ⅳ+Ⅴ C.Ⅰ+Ⅱ+Ⅲ+Ⅳ+Ⅴ D.以上全部3. 船舶对海洋的非油污染包括______。
Ⅰ、非油的有害液体、货物Ⅱ、生活污水Ⅲ、货舱舱底水A.Ⅰ+Ⅱ B.Ⅰ+Ⅲ C.Ⅱ+Ⅲ D.Ⅰ+Ⅱ+Ⅲ4. 船舶对海洋的污染主要来自______。
Ⅰ、含油舱底水Ⅱ、生活污水Ⅲ、冷却水Ⅳ、洗舱水A.Ⅰ+Ⅱ+Ⅲ B.Ⅰ+Ⅱ+Ⅳ C.Ⅱ+Ⅲ+Ⅳ D.Ⅰ+Ⅱ+Ⅲ+Ⅳ5. 下列船舶排放水中通常不会造成海洋污染的是______。
A.压载水 B.冷却水 C.洗舱水 D.舱底水6. 船舶带给海洋的污染可分为______。
A.油污、非油的有害物质 B.污水、垃圾C.营运性排油、事故性溢油 D.洗舱水、含油舱底污水7. 船舶对海洋的油污染主要来自______。
Ⅰ、油船营运作业中的排油、漏油Ⅱ、事故性溢油Ⅲ、非油船的含油舱底水A.Ⅰ+Ⅱ B.Ⅰ+Ⅲ C.Ⅱ+Ⅲ D.Ⅰ+Ⅱ+Ⅲ8. 下列有关船舶对海洋油污染的途径中,不属于操作性排放的是______。
A.压载水 B.洗舱水 C.海损溢油 D.机舱舱底水9. 下列船舶对海洋油污染的途径中,属于操作性排放的是______。
Ⅰ、油船装卸油作业中的排油、漏油Ⅱ、事故性溢油Ⅲ、含油舱底水Ⅳ、船舶加装燃润油时的跑、冒、滴、漏Ⅴ、油舱调驳作业中意外排油A.Ⅰ+Ⅱ+Ⅲ B.Ⅰ+Ⅱ+Ⅳ+Ⅴ C.Ⅰ+Ⅱ+Ⅲ+Ⅳ D.Ⅰ+Ⅱ+Ⅲ+Ⅳ+Ⅴ10. 下列船舶对海洋油污染的途径中,属于事故性排放的是______。
科技视界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 科技视界0引言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强,各国之间的进出口贸易越来越频繁,航运业也随之不断的发展,船舶活动对海洋的影响越来越大,其中船舶活动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
尤其是一些民营个体船舶,船舶公司为了节约成本和增加效益,在船舶防污染方面的投入往往不足,致使船舶污染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威胁着海洋环境。
1海洋环境污染的危害海洋环境的污染物大体可分为三类:1)生活污染物;2)油类污染物;3)物理污染因子(辐射、噪声等)。
船舶生活污染物排人海中之后,会逐渐被海洋中的微生物氧化分解,消耗掉海水中的氧。
当海水中溶解的氧不足时,船舶生活污染物就会发生无氧分解,即发生腐烂,致使海水发臭,对海洋生物的生存产生一定的危害。
例如,船舶生活污水排放入海后,由于船舶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磷酸盐和硝酸盐,容易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致使海水中的澡类大量繁殖。
在这些藻类死亡后,枝叶氧化腐烂,消耗海水中大量的氧,致使高级海洋生物无法生存,海水变黑腐臭。
另外,1ml 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中往往含有几百万个细菌,其中大部分是病原体或是诱发因子,可能会造成一些疾病的传播,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健康和生活。
船舶活动往往会因船舶操作不当或船舶事故而造成海洋油污染事件的发生,当船舶油类污染物入海后,往往会在海面上形成一层油膜,油膜存在不仅降低了阳光向海水的辐射,削弱了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致使地球上氧气量下降,同时还阻挡了空气中氧向海水中的扩散,破坏了海洋食物链,最终导致生态的失调。
因此,海洋污染不仅直接危害着沿海水产养殖业的发展,而且还会破坏海滨环境,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健康。
2船舶对海洋环境污染途径船舶对海洋环境的污染主要是通过事故性和操作性等因素将污染物带入大气或海洋而造成污染。
船舶对海洋环境污染的主要途径有:1)船舶压载水、洗舱水、生活污水、含油舱底水的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