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体的性质及应用知识点及练习题及其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68 MB
- 文档页数:12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知识点及练习题及其答案胶体的性质和应用一、分散系相关概念1.集中系则: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集中至另一种物质里所构成的混合物,泛称为集中系则。
2.集中质:集中系则中集中成粒子的物质。
3.分散剂:集中质集中在其中的物质。
4、集中系则的分类:当分散剂就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集中质粒子的大小去分类,可以把集中系则分成:溶液、胶体和浊液。
集中质粒子直径大于1nm的集中系则叫做溶液,在1nm-100nm之间的集中系则称作胶体,而集中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集中系则叫作浊液。
溶液?分散质??粒子胶体:分子胶体分散系??胶体??分散剂??气溶胶;液溶胶;固溶胶??悬浊液??浊液乳浊液?二、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分散系分散质的直径分散质粒子实例性质外观稳定性能否透过滤纸能否透过半透膜鉴别溶液<1nm(粒子直径小于10-9m)单个小分子或离子溶液酒精、氯化钠等均一、透明稳定能能无丁达尔效应胶体1nm-100nm(粒子直径在10-9~10-7m)许多小分子集合体或高分子淀粉胶体、氢氧化铁胶体等均一、透明较稳定能不能有丁达尔效应浊液>100nm(粒子直径大于10-7m)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石灰乳、油水等不均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不能静置分层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1、胶体的定义:集中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集中系则。
2、胶体的分类:①.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例如:fe(oh)3胶体胶粒就是由许多fe(oh)3等小分子涌入一起构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100nm之间,这样的胶体叫做粒子胶体。
又例如:淀粉属于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100nm范围之内,这样的胶体叫做分子胶体。
②.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分割: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溶胶、fe(oh)3溶胶、al(oh)3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1胶体叫做固溶胶。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一、分散系1、分散系:一种(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质:被分散成粒子的物质(一般量少)2、分散系组成分散剂:粒子分散在其中的物质(一般量多)物质与水混合时,一般认为是分散剂。
3、分散系分类:、()、。
提问:如何提纯胶体,例:如何除去Fe(OH)3胶体混有少量的氯化铁和氯化氢?二、胶体胶体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直径在~之间(可透过滤纸,不能透过半透膜)(一)胶体的性质1. 丁达尔现象(光学性质)实验:用激光笔垂直照射淀粉胶体,胶体,溶液。
现象:胶体内部存在一条光路而溶液没有。
结论:这种由于胶体微粒对光的散射作用形成的一条光亮的通道的现象叫丁达尔现象。
说明:应用此性质可对溶液和胶体进行区分。
例子:灰尘,提问:能否说一种液体只要有丁达尔效应,就是胶体?2. 布朗运动(动力学性质)引入:胶粒较小而轻,它在水中的运动情况如何实验:将一滴液体放在水中观察现象:胶体扩散解释:胶粒在不同方向受到了水分子撞击的力量大小不同,所以运动方向在每一瞬间都在改变,因而形成无秩序的不停的运动,这种现象叫布朗运动。
例子:花粉放于水中、空气中的灰尘、粉笔灰放于水中3. 电泳(电学性质)实验:将胶体放在U形管中,一端加导电现象:阴极附近颜色加深分析:阴极附近颜色加深→胶粒带正电荷在电场作用下向阴极移动→胶体直径小→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只吸附阳离子,因而带正电荷。
结论:电泳: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的微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叫电泳。
< 胶粒带电的一般规律>A. 带正电的胶粒: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FeO(与陶土的分离)、Fe(OH)3、Al(OH)3B. 带负电的胶粒:金属硫化物、非金属氧化物、硅酸及土壤陶土、H2SiO3 、硫化砷胶粒提问:1、Fe(OH)3胶体带电荷,这一说法对不对,为什么?2、是不是所有胶体都发生电泳?即所有的胶粒都带电荷?(二)胶体的聚沉1. 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1)胶粒小,可被溶剂分子冲击不停地运动,不易下沉或上浮(2)胶粒带同性电荷,同性排斥,不易聚大,因而不下沉或上浮2. 要使胶粒聚沉可采用的方法:(1)加热法:温度升高,胶粒碰撞速率加快,从而使小颗粒成为大颗粒而凝聚。
第二单元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本单元的内容分为胶体的性质和胶体的应用两部分,通过学习胶体的有关知识,在了解胶体的一些重要性质和应用的基础上,认识到物质的性质不仅与物质的结构有关,而且与物质的存在状态有关,从而开阔视野,认识事物的复杂性。
关于胶体的性质,教材侧重简介布朗运动、丁达尔效应和电泳现象,对胶体的渗析现象作了简单介绍,同时也要求了解胶体的聚沉现象。
关于胶体的应用,首先应从宏观角度对胶体的应用有一定的印象,然后能结合胶体性质,意在通过这些具体性质的应用事例,加深对胶体应用的了解,同时也可加深对胶体性质的了解。
一.常见分散系1.分散系:由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
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叫做分散质,另一种物质叫做分散剂。
2.分散系包括分散质和分散剂。
溶液、胶体、浊液(悬浊液、乳浊液)均属于分散系。
二.胶体的概念、制备、净化及分类1、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粒子直径在10-9m~10-7m之间。
2、胶体的制备(1)水解法:Fe(OH)3胶体的制备:向20mL沸蒸馏水中滴加1mL~2mL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得红褐色的Fe(OH)3胶体。
(2)复分解法:Ag++I-=AgI(胶体),SiO32-+2H++H2O=H4SiO4(胶体)注:制取难溶性固体物质的胶体,只能用特殊的方法,如所用试剂的浓度较小,使反应液中较缓慢生成少量难溶物粒子,使它们能均匀分散在反应液中。
3.胶体的净化与提纯使离子或分子从胶体里分离出来的操作叫渗析。
渗析实验能证明胶体粒子比溶液粒子大,通过渗析可以达到净化、精制胶体的目的。
4.胶体的分类按分散剂不同,可分为液溶胶(分散剂为液体),如Fe(OH)3胶体、AgI 胶体;气溶胶(分散剂是气体),如:雾、云、烟;固溶胶(分散剂是固体),如:烟水晶、有色玻璃等。
A .在1mol/L的KI溶液中逐滴加入1mol/L的AgNO3溶液,边加边振荡B.在0.01mol/L的KI溶液中逐滴加入0.01mol/L的AgNO3溶液,边加边振荡C.将蔗糖加入水中并振荡D. 将花生油放入水中并振荡分析:胶体粒子的直径大小在10-9m~10-7m之间。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巩固练习共40分。
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1.下列溶液不具有丁达尔效应的是A.C17H35COONa溶液B.珂罗酊C.碘的CCl4溶液D.蛋白质溶液2.溶胶在通直流电时,胶粒向电极移动的现象称为A.布朗运动 B.丁达尔现象C.电泳 D.渗析3.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胶体微粒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和溶液、悬浊液区分开来B.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发生丁达尔现象C.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半透膜只能让小分子和离子通过D.胶体微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4.下列实验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渗析 B.电解C.电泳 D.石油分离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体系的本质特征是丁达尔现象B.氢氧化铁胶体带负电荷C.某胶体微粒的直径在1 nm~100 nm之间D.通入直流电,胶体微粒做定向移动6.不能用胶体知识解释的是A.牛油与NaOH溶液共煮,向反应后所得的溶液中加入食盐,会有固体析出B.一支钢笔用不同牌子的两种墨水,易堵塞C.氯化铁溶液加入碳酸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D.河水和海水交界处形成三角洲7.某学生在做Fe(OH)3胶体凝聚实验时,用①加硅酸胶体②加Al(OH)3胶体③加Fe2(SO4)溶液④加硫化砷胶体⑤加蒸馏水这五种方法,其中能看到凝聚现象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9.有一种橙色胶体溶液,在电泳实验中其胶体向阴极移动。
对这种胶体溶液进行下列处理,不发生凝聚的是A.加硫酸钠溶液 B.加酒精溶液C.加硅酸胶体 D.加氢氧化铁溶胶10.FeCl3溶液和Fe(OH)3溶胶共同具备的性质是A.分散质微粒都能透过半透膜B.用石墨电极做导电实验时,分散质微粒都定向且向一个方向移动C.都有丁达尔现象D.都比较稳定11.与胶体性质无关的事实是A.MgCl2用于止血 B.硅胶的电泳现象C.明矾用于净水 D.药皂里掺入苯酚12.下列事实与胶体知识有关的是①用卤水点豆腐②明矾净水③河海交接处易沉积形成沙洲④制肥皂在皂化锅内加入食盐,析出肥皂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全部都是13.已知由AgNO3溶液和稍过量的KI溶液制得的AgI 溶液,当它与Fe(OH)3溶胶相混合时,便析出AgI 和Fe(OH)3的混合沉淀。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一)
【例2】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3溶胶内,开始时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该溶液是( ) A.2mol/L的H2SO4溶液B.2mol/L的NaOH溶液
C.2mol/L的MgSO4溶液D.硅酸胶体
思路点拨
氢氧化铁胶粒带有正电荷,当遇有含高价阴离子的电解质溶液,或遇有胶粒带有负电荷的胶体溶液时,会发生电性中和,使Fe(OH)3胶体产生红褐色Fe(OH)3沉淀,本题要求使Fe(OH)3胶体“先凝聚、后溶解”,这就是说要求加人的物质中要能提供氢离子,使Fe(OH)3沉淀溶解。
B和D中的NaOH溶液和硅酸胶体虽可使氢氧化铁胶体凝聚,但不能使氢氧化铁沉淀溶解;C中MgSO4溶液也能使氢氧化铁胶体凝聚,但不能使氢氧化铁沉淀溶解。
只有A中H2SO4溶液可使氢氧化铁胶体凝聚,又能使氢氧化铁沉淀溶解。
正确解答
Fe(OH)3溶胶加入H2SO4溶液,相当于加入电解质,胶体由于发生中和胶粒电荷而沉降,生成:Fe(OH)3沉淀,继续加人过量的H2SO4溶液时,又可发生中和反应:2Fe(OH)3+3H2SO4==Fe2(SO4)3+6H2O,而使Fe(OH)3沉淀溶解,故正确答案应为A。
误点警示
如果仅认为Fe(OH)3溶胶带正电荷,硅酸胶体带负电荷,两者相遇会发生胶体的沉降,但不能正确分辨Fe(OH)3、H2SiO3是不溶性弱碱、弱酸,以为Fe(OH)3、H2SiO3是酸碱就可以发生中和反应而溶解,这样就可能错选D。
小结点评
本题把胶体的凝聚,以及凝聚后产生的沉淀溶解,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构思精妙。
题干中胶体“先凝聚,后溶解”,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
发散演习。
胶体【教学目标】掌握分散系的分类、常见胶体、胶体的制备、胶体的性质及应用。
【重点】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知识点+例题】一、分散系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1)三类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分散系的性质(如是否透明、均一、稳定)都是由它决定的。
同种分散质在不同分散剂中可以得到不同的分散系,如NaCl溶于水得溶液,溶于酒精得胶体。
(2)液体分散系的稳定性质①溶液是最稳定的分散系溶质以分子、原子或离子(直径<1 nm)的形式自发地分散在溶剂中,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②浊液是不稳定的分散系因为分散质粒子是大量分子的集合体,分散质粒子容易在重力的作用下沉降或沉淀,故表现出浑浊、不稳定、不透明、不均一的外观特征。
③胶体是介稳性的分散系胶体之所以具有介稳性,主要是因为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而带有电荷。
同种胶体粒子的电性相同,在通常情况下,它们之间的相互排斥阻碍了胶体粒子变大,使它们不易聚集。
胶体粒子所作的布朗运动也使得它们不容易聚集成质量较大的颗粒而沉降下来。
(3)胶体与溶液的外观相似。
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分散质粒子大小<1 nm 1 nm~100 nm >100 nm分散质粒子分子、原子或离子许多分子的集合体或单个高分子巨大数目分子的集合体性质外观均一、透明均一、有的透明不均一、不透明稳定性稳定介稳体系不稳定二、胶体1.胶体的本质特征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 nm ~100 nm 之间是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依据,同时也决定了胶体的性质。
2.胶体的分类(1)按分散剂⎩⎪⎨⎪⎧液溶胶 如:Fe(OH)3胶体,分散剂为液体固溶胶 如:有色玻璃、烟水晶,分散剂为固体气溶胶 如:烟、雾、云,分散剂为气体(2)按分散质⎩⎪⎨⎪⎧分子胶体 如:淀粉胶体、蛋白质胶体粒子胶体 如:Fe(OH)3胶体3.Fe(OH)3胶体的制备注意要点(1)实验操作中,必须选用氯化铁饱和溶液而不能用氯化铁稀溶液。
胶体性质及应用练习题及答案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胶体是指由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物质中分散形成的混合物,其粒径在1纳米到1微米之间。
胶体溶液的本质区别于其它分散系在于其粒子大小介于溶液和悬浮液之间,而且胶体溶液不会通过滤纸或半透膜。
制备Fe(OH)3胶体时,可以将FeCl3逐滴加入到NaOH 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Cl3 + 3NaOH → Fe(OH)3↓ +3NaCl。
如果将得到的Fe(OH)3胶体加热至沸腾,会出现胶体凝聚并沉淀的现象,原因是热能使胶体粒子振动加剧,胶体粒子间的吸引力增强,导致胶体凝聚。
有一种桔红色的硫化锑(Sb2S3)胶体,装入U形管,插入电极后通以直流电,发现阳极附近桔红色加深,这叫做电泳现象。
它证明Sb2S3胶粒带负电荷,它之所以带有该种电荷,是因为表面吸附了一些带负电荷的离子。
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盐酸至过量,会出现胶体凝聚并沉淀的现象,原因是盐酸中的H+会与Fe(OH)3表面的-OH基反应生成水,使得胶体粒子间的吸引力增强,导致胶体凝聚。
在陶瓷工业上常遇到因陶土里混有氧化铁而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解决的方法是将陶土和水一起搅拌,使微粒直径处于10-9m~10-7m之间,然后插入两根电极,接通直流电源,这时阳极聚集氧化铁粒子,阴极聚集氢氧化铁粒子,理由是氧化铁粒子带正电荷,而氢氧化铁粒子带负电荷。
1.水是一种极性分子,具有良好的溶解性。
在水中溶解的物质分为离子和分子两种。
离子在水中形成电解质溶液,分子在水中形成非电解质溶液。
离子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其电荷量、离子半径、水合能力等有关。
2.胶体是一种介于分子和粗大物质之间的物质,具有颗粒微小、不易分散、稳定性强等特点。
胶体颗粒的大小在1nm 到1000nm之间,常见的胶体有溶胶、凝胶、浊液和胶体溶液等。
3.胶体颗粒带电荷是胶体稳定的重要原因。
胶体颗粒带电荷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身带电,如金属溶胶;另一种是吸附离子而带电,如氢氧化铁胶体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吸附阴离子而带负电。
考点08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聚焦与凝萃1.掌握胶体的重要性质;2.了解胶体的应用。
解读与打通常规考点一、胶体的性质1.布朗运动:胶体粒子不停的、无秩序的运动的现象。
在胶体溶液中,胶体微粒(胶粒)在作不停地、无秩序地运动,这种现象叫做布朗运动。
这说明胶体中在每一-瞬间胶体粒子在不同方向受的力是不相同的,这也是胶体比较稳定的原因之一。
2.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平行光线通过胶体时,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这个现象叫丁达尔效应,它是由胶体粒子对光线的散射而形成的,应用此性质可以区分胶体和溶液。
• •CuSOi 溶液Fe(0Il)3 胶体提示:①丁达尔效应是物理变化;②液溶胶和气溶胶能发生丁达尔效应;③丁达尔效应能说明胶粒的大小范围;④不是只有胶体才发生丁达尔效应,除胶体以外,其他分散体系也会产生这种现象,但是远不如胶体明显,因此丁达尔效应实际上就成为判别胶体与溶液的最简便的方法.3.电泳现象在外加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阴极或阳极)做定向移动的现象,叫做电泳。
提示:①电泳现彖是物理变化;②形成原因:是由胶体屮分散质粒子吸附离子而带正电荷或负电荷等原因引起的;带电荷情况(一般规律):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如Al(OH):,、Fe(0II)3胶体;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土壤的胶体粒子带负电荷,如H2SiO3. AS2S3胶体;淀粉胶粒不带电。
另外,带电荷也要看具体情况,如用硝酸银和碘化钾制备的碘化银胶体,硝酸银过量, 胶体带正电;碘化钾过量,胶粒带负电.又如介质的pll较低时,蛋白质胶体带正电;pll较高吋,则带负电;当蛋白质分子所带的净电荷为零时,则不带电。
淀粉大分子不管在什么吋候,都不带电荷。
所以,不是所有胶体都能发生电泳现象。
③利用电泳可以分离带不同电荷的溶胶。
④影响电泳的因素有:主要有带电粒子的大小、形状、粒子表面的电荷数目、溶剂中电解质的种类、离子强度以及叩、温度和所加的电压等。
考点5 胶体的性质与应用【考点定位】本考点考查胶体的性质与应用,准确理解胶体的制备与性质,明确胶体与溶液的鉴别方法,掌握胶体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区别,胶体的聚沉与蛋白质的盐析比较等。
【精确解读】一、胶体的性质与作用1.丁达尔效应:由于胶体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会使光发生散射,可以使一束直射的光在胶体中显示出光路;2.布朗运动:①定义:胶体粒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②水分子从个方向撞击胶体粒子,而每一瞬间胶体粒子在不同方向受的力是不同的。
3.电泳现象:①定义: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向电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②解释:胶体粒子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离子而带电荷.扬斯规则表明:与胶体粒子有相同化学元素的离子优先被吸附.以AgI胶体为例,AgNO3与KI反应,生成AgI溶胶,若KI过量,则胶核AgI吸附过量的I-而带负电,若AgNO3过量,则AgI吸附过量的Ag+而带正电.而蛋白质胶体吸附水而不带电.③带电规律:I.一般来说,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等胶体微粒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Ⅱ.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土壤等胶体带负电;Ⅲ.蛋白质分子一端有-COOH,一端有-NH2,因电离常数不同而带电;Ⅳ.淀粉胶体不吸附阴阳离子不带电,无电泳现象,加少量电解质难凝聚.④应用:I.生物化学中常利用来分离各种氨基酸和蛋白质.Ⅱ.医学上利用血清的纸上电泳来诊断某些疾病.Ⅲ.电镀业采用电泳将油漆、乳胶、橡胶等均匀的沉积在金属、布匹和木材上.Ⅳ.陶瓷工业精练高岭土.除去杂质氧化铁.Ⅴ.石油工业中,将天然石油乳状液中油水分离.Ⅵ.工业和工程中泥土和泥炭的脱水,水泥和冶金工业中的除尘等.4.胶体的聚沉:①定义:胶体粒子在一定条件下聚集起来的现象.在此过程中分散质改变成凝胶状物质或颗粒较大的沉淀从分散剂中分离出来.②胶粒凝聚的原因:外界条件的改变I.加热:加速胶粒运动,减弱胶粒对离子的吸附作用.Ⅱ.加强电解质:中和胶粒所带电荷,减弱电性斥力.Ⅲ.加带相反电荷胶粒的胶体:相互中和,减小同种电性的排斥作用.通常离子所带电荷越高,聚沉能力越大.③应用:制作豆腐;不同型号的墨水不能混用;三角洲的形成;二、胶体的制备:1.物理法:如研磨(制豆浆、研墨),直接分散(制蛋白胶体)2.水解法:Fe(OH)3胶体:向20mL沸蒸馏水中滴加1mL~2mL 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一会儿,得红褐色的Fe(OH)3胶体.离子方程式为:Fe3++3H2O=Fe(OH)3(胶体)+3H+;3.复分解法:AgI胶体:向盛10mL 0.01mol•L-1 KI的试管中,滴加8~10滴0.01mol•L-1 AgNO3,边滴边振荡,得浅黄色AgI胶体;离子反应方程式为Ag++I-=AgI(胶体)↓;硅酸胶体:在一大试管里装入5mL~10mL 1mol•L-1HCl,加入1mL水玻璃,然后用力振荡即得,离子方程式分别为:SiO32-+2H++2H2O=H4SiO4(胶体)↓;注意:复分解法配制胶体时溶液的浓度不宜过大,以免生成沉淀;三、常见胶体的带电情况:1.胶粒带正电荷的胶体有: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例如Fe(OH)3、Al(OH)3等.2.胶粒带负电荷的胶体有: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硅酸胶体、土壤胶体;3.胶粒不带电的胶体有:淀粉胶体.特殊的,AgI胶粒随着AgNO3和KI相对量不同,而带正电或负电,若KI过量,则AgI胶粒吸附较多I-而带负电;若AgNO3过量,则因吸附较多Ag+而带正电。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一、胶体1.胶体的概念分散质粒子直径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分散系。
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胶体的制备方法:写出化学方程式制备Fe(OH)3胶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备H2SiO3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备AgI胶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胶体的净化-渗析(1)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样的操作叫渗析。
(2)应用、4.胶体的分类如按分散剂分如如按分散质分如二、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1.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效应:______ ____的现象,属于光的__________现象。
(2)布朗运动:产生布朗运动的原因是由于____分子从各方面撞击__________而产生的。
(3)电泳:_____ _______________的现象。
通过电泳现象,可以证实一个事实,即:____________________。
胶粒带电的原因_____ _______________。
[练习]判断下列胶体的胶粒带电情况:标出电荷的正负Al(OH)3胶粒、Fe(OH)3胶粒、H2SiO3胶粒、Al2S3胶粒、土壤胶粒(4)聚沉:若通过改变外界条件,消除或消弱胶粒所带电荷,则胶粒就会自然沉降而凝聚。
胶体稳定的原因:①_____ ②_____ ___________ 可以使胶体聚沉的方法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 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 _________2.胶体的应用(1)冶金厂,水泥厂高压除尘的原理:气溶胶的原理(2)土壤保肥:土壤胶粒带电,吸附离子。
胶体性质及应用专题训练关于胶体知识“4”提醒(1)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1~100 nm)。
(2)区分胶体和溶液两种分散系的最简便的方法是利用丁达尔效应。
(3)胶粒不是胶体,是分散质,一般是大量难溶物(分子)的聚集体或高分子(淀粉、蛋白质)。
(4)胶体不带电荷,胶体粒子因吸附离子往往带有电荷,但淀粉胶体的胶体粒子不带电荷。
1.下列关于胶体的性质与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明矾净水利用的是胶体的吸附性和氧化性B.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能否透过滤纸C.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血液透析利用半透膜将有害物质移出体外D.静电除尘器除去空气或工厂废气中的飘尘,是利用胶体的带电性而加以除去2.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A.土壤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有保肥作用B.将植物油倒入水中用力搅拌形成油水混合物C.一束平行光线射入蛋白质溶液里,从侧面可以看到一条光亮的通路D.向氢氧化铁胶体中滴入稀硫酸,先看到红褐色沉淀生成而后沉淀溶解3.磁流体是电子材料的新秀,它是由直径为纳米量级(1到10 nm之间)的磁性固体颗粒、基载液以及界面活性剂三者混合而成的分散系,既具有固体的磁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下列关于纳米Fe3O4磁流体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纳米Fe3O4磁流体分散系属于胶体B.纳米Fe3O4磁流体可以通过半透膜得到提纯C.当一束可见光通过该磁流体时会出现光亮的通路D.纳米Fe3O4磁流体不稳定,容易变质4.将等浓度的FeCl3溶液和明矾溶液分别滴入沸水中,加热制成甲、乙两种分散系,经测定,甲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100 nm,乙分散系中分散质的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 m。
下列关于甲、乙分散系的判断合理的是()A.在暗室里用一束明亮的强光照射甲、乙,发现甲有丁达尔效应,乙没有丁达尔效应B.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现象都是“先沉淀,后溶解”C.向甲、乙中分别滴加过量的氢碘酸,最终现象分别是深褐色溶液、无色溶液D.蒸干、灼烧FeCl3溶液和明矾溶液会得到对应的固体盐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PM2.5是指粒径不大于2.5 μm的可吸入悬浮颗粒物B.绿色化学要求从源头上消除或减少生产活动对环境的污染C.燃煤中加入CaO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及温室气体的排放D.天然气和新能源电动车使用的新型电池是我国目前推广使用的清洁燃料6.下列有关Fe(OH)3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 .Fe 2(SO 4)3可用作净水剂的原因是Fe 2(SO 4)3在水溶液中形成Fe(OH)3胶体而起到净水作用B .将NaOH 溶液逐滴滴加到饱和FeCl 3溶液中制备Fe(OH)3胶体C .胶体性质比较特别,可用肉眼区分溶液和胶体D .K +、H +、Cl -、Br -能在Fe(OH)3胶体中大量共存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利用丁达尔效应可以区分溶液和胶体B .只要是金属元素都可以用焰色反应来鉴别C .水泥、玻璃、石英的主要成分都属于硅酸盐D .pH 小于6的雨水称为酸雨8.有关胶体等分散系制备、性质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向沸水中逐滴加入FeCl 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B .向Fe(OH)3胶体中加入稀硫酸至过量,现象为先生成红褐色沉淀,之后沉淀溶解C .依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可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与浊液D .将Fe(OH)3胶体与N a OH 溶液相互混合,没有明显变化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煤的气化、液化是化学变化,煤的干馏是物理变化B .C 60、液氯是单质,HT 、干冰是化合物,但NO 2不是酸性氧化物C .生活中的烟、雾属于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D .可用热的饱和碳酸钠溶液除去金属表面的石蜡1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用一束光照射(NH 4)2S 2O 8溶液,会产生丁达尔效应B .H 2、CO 2、Fe 2O 3、FeCO 3均属于非电解质C .(NH 4)2CO 3是盐,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D .室温下,FeSO 4溶液、NH 4Cl 溶液的pH 均大于711.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下面的实验方法制备氢氧化铁胶体:首先取少量蒸馏水于洁净的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 3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
武汉龙文教育学科辅导讲义1.2.2 胶体的性质1. 分散系知识网络2. 列表比较三种分散系溶液、胶体、浊液的本质区别在于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叫胶体。
3. 胶体的性质思考:①溶液和胶体外观相似,它们都是均一、透明、稳定的分散系,如何用实验事实加以区别?光束照射胶体时会产生一条光亮的“通路”,而照射溶液时无明显现象。
②为什么胶体微粒带有电荷?表面积大,吸附力强,吸附阴离子的带负电荷,吸附阳离子的带正电荷。
③带正电荷的胶粒: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
带负电荷的胶粒:金属硫化物、非金属氧化物、土壤胶体、硅酸胶体。
不带电荷的胶粒:淀粉溶液。
④胶体分散系稳定的原因?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不容易聚集;布朗运动能克服重力作用,胶粒不易沉积。
4. 胶体的聚沉胶体的聚沉是中和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使胶体粒子聚集长大,形成颗粒较大的沉淀从分散剂里析出的过程。
加热、加电解质或带相反电荷的胶体,可使胶体发生聚沉。
与胶粒所带电荷相反的离子所带的电荷越多半径越小,越易使胶体聚沉。
5. 胶体的净化方法渗析法,即将胶体放入半透膜袋里,再将此袋放入水中,胶粒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分子、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从而使杂质分子或离子进入水中而除去。
6. 常见胶体的制备①制取氢氧化铁胶体:用烧杯盛约30mL蒸馏水,加热到沸腾,然后逐滴加入氯化铁饱和溶液,边加边振荡,直至溶液变成红褐色,即得氢氧化铁胶体。
方程式为。
②在制取硅酸胶体时,一定将要水玻璃1mL倒入盐酸5mL~10mL中,切不可倒过来倾倒,否则会产生硅酸凝胶。
方程式为。
③制取碘化银胶体:在一个大试管里装入5mL ~10mL 1mol·L-1盐酸,并加入10mL 1mol·L-1碘化钾溶液,用胶头滴管滴入8~10滴相同浓度的硝酸银溶液,边滴加边振荡,即得碘化银胶体,胶粒带负电荷(若硝酸银溶液过量胶粒带正电荷)。
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年级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分数____一、填空题共4题;题分合计17分1.胶体溶液区别于其它分散系的本质原因是____..制备FeOH3胶体时;可将____逐滴加入到____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若将得到的FeOH3胶体加热至沸腾;出现的现象为____;原因是_____..2.有一种桔红色的硫化锑Sb2S3胶体;装入U形管;插入电极后通以直流电;发现阳极附近桔红色加深;这叫______现象..它证明Sb2S3胶粒带______电荷;它之所以带有该种电荷;是因为______的缘故..3.向FeOH3胶体中逐滴加入盐酸至过量;出现的现象是______..原因是______..4.在陶瓷工业上常遇到因陶土里混有氧化铁而影响产品质量的情况;解决的方法是将陶土和水一起搅拌;使微粒直径处于10-9m~10-7m之间;然后插入两根电极;接通直流电源;这时阳极聚集______;阴极聚集______;理由是______..二、单选题共32题;题分合计96分1.为使氢氧化铁胶体凝聚;从下面选出需要物质的物质的量最小的电解质是A.NaCl B.MgCl2 C.AlCl3D.Al2SO432.铁酸钠Na2FeO4是水处理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新型净水剂;它的氧化性比高锰酸钾更强;本身在反应中被还原为Fe3+..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Na2FeO4有强碱性;使细菌不能生存 B.Na2FeO4有强氧化性使细菌不能生存C.Na2FeO4可水解生成FeOH3胶体使水中的悬浮物凝聚沉降D.Na2FeO4的还原产物可在水中生成FeOH3胶体使水中的悬浮物凝聚沉降3.下列各组混合物的分离或提纯方法不正确的是A.用渗析法分离FeOH3胶体和FeCl3溶液的混合物B.用结晶法提纯NaCl和KNO3混合物中的KNO3C.有蒸馏法分离乙醇和苯酚的混合物D.用加热法分离碘和氯化铵的混合物4.在外电场作用下;氢氧化铁胶体微粒移向阴极的原因是A.Fe3+带正电荷 B.FeOH3带负电吸引阳离子C.氢氧化铁胶体微粒吸附阳离子而带正电 D.氢氧化铁胶体吸附阴离子而带负电5.一般情况下;胶体微粒不易聚集而稳定;主要是因为A.胶体有丁达尔现象 B.胶体有布朗运动C.胶粒很小;不受重力作用 D.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它们互相排斥6.将胶体颗粒带负电荷的白色胶体;分别先后加入到:①蔗糖溶液②氯化钙溶液③氢氧化铁胶体④硫化砷胶体中;共出现三种现象:a红褐色沉淀 b无沉淀 c白色沉淀..那么按实验的先后;出现现象的顺序是A.b b a c B.b c a b C.c b c a D.b c b a7.在沸水中滴入FeCl3溶液制备FeOH3胶体;欲除去胶体的杂质;可采用的方法是A.过滤B.蒸馏 C.电泳D.渗析8.含有泥沙的江河水泥沙胶粒带负电荷用作工业用水时;必须经过净化;用明矾可作净水剂;明矾除去江河水中泥沙的主要原因是A.明矾与泥沙发生了化学反应 B.明矾溶液中的胶粒具有很强的吸附作用C.明矾溶液中的胶粒与泥沙胶粒所带的电荷电性相反 D.明矾溶液中的胶粒与泥沙碰撞而沉淀9.在氢氧化铁胶体中逐滴滴入一种液体;初滴入时;胶体发生凝聚而沉淀;继续滴入;沉淀消失;则这种溶液应是A .0.5mol/L MgSO 4溶液B .蒸馏水C .0.5mol/L KCl 溶液D .0.5mol/L 盐酸 10.FeCl 3溶液和FeOH 3胶体具有的共同的性质是A .滴加盐酸;先产生沉淀;然后沉淀又溶解B .都能透过半透膜C .都有丁达尔现象D .加热、蒸干、灼烧;最终都有Fe 2O 3生成11.某胶体遇盐卤含Mg 2+或石膏易发生凝聚;而遇食盐水或Na 2SO 4溶液不易发生凝聚;有关解释正确的是A .胶体微粒的直径为10-9 cm ~10-7cmB .该胶体微粒带有正电荷C .该胶体微粒不带电荷D .Na +使此胶体凝聚的效果不如Ca 2+和Mg 2+12.已知土壤胶体带负电荷;在土壤里施用含氮量相等的下列肥料时;肥效较差的是A .NH 42SO 4B .NH 4HCO 3C .NH 4NO 3D .NH 4Cl13.将淀粉溶液和淀粉酶的混合物放入玻璃纸袋中;扎好袋口;浸入流动的温水中;经相当一段时间后;取袋内液体分别与碘水、新制CuOH 2悬浊液加热、浓硝酸微热作用;其现象依次是14.已知由AgNO 3溶液和稍过量的KI 溶液制得AgI 胶体;当把它和FeOH 3胶体相混合时;便析出AgI 和FeOH 3的混合沉淀..由此可推断A .该AgI 胶粒带正电荷B .该AgI 胶粒在电泳时向阴极移动C .该AgI 胶粒带负电荷D .FeOH 3胶粒在电泳时向阳极移动15.将某溶液逐滴加入FeOH 3溶胶内;开始时产生沉淀;继续滴加时沉淀又溶解;该溶液是A.2mol/LH2SO4溶液B.2mol/L NaOH溶液 C.2mol/LMgSO4溶液D.硅酸溶胶16.下列叙述中;与胶体性质无直接关系的是A.含有少量硫的酒精溶液;加入大量水后形成乳白色液体;用滤纸过滤不能分离出硫B.原硅酸溶液中加入硫酸铵饱和溶液;结果产生沉淀C.硫酸铜溶液中加入硫化钠溶液产生黑色沉淀D.用水稀释牛奶;用一束强光照射;从侧面观察;可以看到一条清晰的光路17.已知土壤胶体微粒带负电荷;又有很大的表面积;因而具有选择吸附能力..在土壤里施用含氮量相同的下列肥料;肥效较差的是A.NH42SO4 B.NH4HCO3 C.NH4NO3 D.NH4Cl18.某淀粉胶体内混有盐酸和食盐;欲使胶体pH升高并除去食盐;可采用的方法是A.盐析B.萃取C.渗析D.蒸馏19.下列关于FeOH3胶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FeOH3溶液与硅酸溶胶混合将产生凝聚现象 B.FeOH3胶体粒子在电场影响下将向阳极移动C.FeOH3胶体微粒不停地作布朗运动 D.光线通过FeOH3溶胶时会发生丁达尔现象20.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B.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光亮的通路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21.下列现象不能用胶体的知识解释的是A.牛油与NaOH溶液共煮;向反应后所得液体中加入食盐;会有固体析出B.一支钢笔使用两种不同牌号的蓝黑墨水;易出现堵塞C.向FeCl3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会出现红褐色沉淀D.在河水与海水的交界处;有三角洲形成22.某学生在做FeOH3胶体凝聚实验时;用①加硅酸胶体;②加AlOH3胶体;③加Al2SO43溶液;④加硫化钾胶体;⑤加蒸馏水等5种方法;其中能观察到凝聚现象的是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④⑤D.③④⑤23.胶体的本质特征是A.丁达尔现象 B.微粒带电 C.微粒直径为10-9~10-7m C.布朗运动24.明矾净水的主要原因是A.形成AlOH3沉淀 B.是难以沉降的小颗粒带有相反的电荷C.明矾跟小颗粒发生化学反应 D.明矾溶于水后;生成了具有很大表面积的胶体微粒25.某学生在做FeOH3胶体凝聚实验时;分别加入下列物质;其中不能观察到凝聚现象的是A.硅酸胶体B.加入AlOH3胶体 C.加入Al2SO43溶液D.加入硫化砷胶体26.常温下;在暗处让光束照射下列混合液体时;能够观看到一条光亮"通路"的是A.将等体积的0.01 mol·L-1的K2SO4溶液和0.01 mol·L-1的BaCl2溶液的混合液B.往沸水里滴FeCl3溶液;加热一会儿;放冷C .0.1 mol 的NaCl 加到50 mL 的蒸馏水中混合均匀D .CCl 4加入溴水中振荡;静置分层后的下层混合液27.常温条件下;将下列稀溶液露置在空气中会因非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的物质是A .Na 2CO 3B .BaOH 2C .Na 2SO 3D .KCl28.下列事实与胶体知识有关的是 ①盐卤点豆腐 ②水泥的硬化 ③用明矾净水A. ①②B.①③C. ②③D.全部29.下列关于胶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布郎运动是较体微粒特有的运动方式;可以据此把胶体和溶液、悬浊液区别开来B .光线透过胶体时;胶体发生丁达尔现象C .用渗析的方法净化胶体时;使用的半透膜只能让较小的分子、离子通过D .胶体微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吸附阳离子或阴离子;故在电场作用下会产生电泳现象30.在冶金厂和水泥厂常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除去大量烟尘;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这种处理方法应用的原理是A .丁达尔现象B .电泳C .凝聚D .渗析31.下列事实与胶体知识有关的是 ①盐卤点豆腐 ②水泥的硬化 ③用明矾净水A. ②③B.①③C. ①②D.全部32.用FeOH 3胶体溶液进行下列实验;实验事实与胶体的特征无关的是A .有明显的丁达尔现象B .加入MgSO 4产生红褐色沉淀C .加入KSCN 溶液;出现血红色D .用滤纸过滤时;滤纸上得不到FeOH 3胶粒三、多选题共10题;题分合计39分1.某浅黄色胶体溶液做电泳实验时;阴极附近的颜色变浅..向该胶体加入下列物质;能发生凝聚现象的是A.MgSO4胶体B.FeOH3胶体 C.CCl4D.硅酸胶体2.现有甲、乙、丙、丁和FeOH3五种胶体;把甲与丙、乙与丁、丙与丁、丙与FeOH3胶体两两混合;均出现胶体凝聚;则胶体微粒带负电荷的胶体是A.甲B.乙 C.丙D.丁3.FeOH3胶体和MgCl2溶液共同具有的性质是A.都比较稳定;密封放置不产生沉淀 B.两分散系均有丁达尔现象C.加入盐酸先产生沉淀;随后溶解 D.分散质微粒可通过滤纸4.下列几种情况下;硅酸胶体不会发生凝聚的是A.加入CaCl2溶液B.加入蔗糖溶液 C.加热D.加入硫化砷胶体5.已知由AgNO3溶液和稍过量的KI溶液制得的AgI溶胶与FeOH3溶胶相混合时;会析出AgI和FeOH3的混合沉淀;由此可知A.AgI胶粒带正电荷 B.AgI胶粒电泳时向阳极移动C.AgI胶粒带负电荷 D.FeOH3胶粒电泳时向阳极移动6.将淀粉碘化钾混合溶液装在羊皮纸制成的袋中;将此袋下半部浸泡在盛有蒸馏水的烧杯里;过一段时间后取烧杯中液体进行实验;下列现象能证明羊皮袋一定有破损的是A.加入碘水变蓝色 B.加入NaI溶液不变蓝色 C.加入AgNO3溶液产生黄色沉淀D.加入溴水变蓝色7.下列分散系中;能出现丁达尔现象的是A.蔗糖溶液B.碘化银胶体 C.浓盐酸D.豆浆8.既能透过半透膜又能透过滤纸的是A.氯化铁溶液B.淀粉溶液 C.酒精溶液D.氢氧化铁胶体9.下列鉴别溶液和胶体的正确方法是A.溶液成电中性;胶体微粒带有电荷 B.溶液可以穿过半透膜;而胶体微粒不能穿过半透膜C.通过光线溶液中无特殊现象;胶体中出现明亮的光路D.通电后;溶液中溶质微粒向两极移动;胶体分散质微粒向某一极移动10.下列物质能使三硫化二砷胶体凝聚的是A.饱和硫酸镁溶液B.氢氧化铁胶体 C.硅酸胶体D.蔗糖溶液四、简答题共1题;题分合计6分1.淀粉-碘化钾溶液是用淀粉胶体和碘化钾溶液混合而成的;可采用什么方法再将它们分离出来简述操作过程..并要证明:1淀粉-碘化钾溶液中既存在淀粉;又存在碘化钾;2分离后的淀粉胶体中只有淀粉;而无碘化钾;3分离后的碘化钾溶液中只有碘化钾;而无淀粉..第二节胶体的性质及其应用答案一、填空题共4题;合计17分1.17039答案:分散质微粒直径在10-7~10-9m之间;FeCl3溶液;沸腾的水;Fe3++3H2O FeOH3胶体+3H+;生成红褐色沉淀;加热使FeOH3胶体凝聚..2.17142答案:电泳;负;Sb2S3吸附SbO32-3.17143答案:开始出现浑浊;而后变为澄清的棕黄色溶液;胶体遇电解质发生凝聚;加入的盐酸先中和FeOH3胶粒的电荷而凝聚;而后的盐酸与FeOH3发生酸碱中和反应而使FeOH3溶解..4.17144答案:带负电荷的陶土胶体微粒;带正电荷的氧化铁胶体微粒;带负电荷的陶土微粒和带正电荷的氧化铁微粒通直流电流时;分别发生电泳..二、单选题共32题;合计96分1.D2.D3.D4.C5.D6.B7.C8.C9.D 10.D 11.D 12.A 13.C 14.C 15.A 16.C 17.C18.C19.B 20.D 21.C 22.B 23.C 24.D 25.B 26.B 27.C 28.D 29.A 30.B 31.D32.D三、多选题共10题;合计39分1.AD2.BC3.AD4.BD5.BC6.AD7.BD8.AC9.BC 10.AB四、简答题共1题;合计6分利用淀粉遇碘单质显蓝色和I-遇Ag+生成不溶于稀酸的黄色Agl沉淀;可选用碘水;AgNO3溶液等进行检验..。
胶体的性质和应用一、分散系相关概念1. 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 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 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 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 -100nm 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 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乳浊液悬浊液浊液胶气溶胶;液溶胶;固溶粒子胶体:分子胶体胶体溶液分散系分散剂分散质 二、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分散系 溶 液 胶 体 浊 液分散质的直径 <1nm (粒子直径小于10-9m ) 1nm -100nm (粒子直径在10-9 ~ 10-7m ) >100nm (粒子直径大于10-7m ) 分散质粒子 单个小分子或离子 许多小分子集合体或高分子 巨大数目的分子集合体 实例溶液酒精、氯化钠等 淀粉胶体、氢氧化铁胶体等石灰乳、油水等 性质外观 均一、透明 均一、透明 不均一、不透明稳定性 稳定 较稳定 不稳定 能否透过滤纸 能 能 不能 能否透过半透膜能 不能 不能 鉴别无丁达尔效应有丁达尔效应静置分层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 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①. 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如:3)(OH Fe 胶体胶粒是由许多3)(OH Fe 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 ~100nm 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又如:淀粉属高分子化合物,其单个分子的直径在1nm ~100nm 范围之内,这样的胶体叫分子胶体。
②. 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 溶胶、3)(OH Fe 溶胶、3)(OH Al 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3、胶体的制备 A . 物理方法① 机械法:利用机械磨碎法将固体颗粒直接磨成胶粒的大小② 溶解法:利用高分子化合物分散在合适的溶剂中形成胶体,如蛋白质溶于水,淀粉溶于水、聚乙烯熔于某有机溶剂等。
B. 化学方法① 水解促进法:FeCl 3+3H 2O (沸)= 3)(OH Fe (胶体)+3HCl② 复分解反应法:KI+AgNO 3=AgI (胶体)+KNO 3 Na 2SiO 3+2HCl=H 2SiO 3(胶体)+2NaCl 思考:若上述两种反应物的量均为大量,则可观察到什么现象?如何表达对应的两个反应方程式? 提示:KI+AgNO 3=AgI↓+KNO 3(黄色↓) Na 2SiO 3+2HCl=H 2SiO 3↓+2Na Cl (白色↓) 4、胶体的性质:① 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粒子对光散射作用的结果,是一种物理现象。
丁达尔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因为胶体微粒直径大小恰当,当光照射胶粒上时,胶粒将光从各个方面全部反射,胶粒即成一小光源(这一现象叫光的散射),故可明显地看到由无数小光源形成的光亮“通路”。
当光照在比较大或小的颗粒或微粒上则无此现象,只发生反射或将光全部吸收的现象,而以溶液和浊液无丁达尔现象,所以丁达尔效应常用于鉴别胶体和其他分散系。
② 布朗运动——在胶体中,由于胶粒在各个方向所受的力不能相互平衡而产生的无规则的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是胶体稳定的原因之一。
③ 电泳——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胶体的微粒在分散剂里向阴极(或阳极)作定向移动的现象。
胶体具有稳定性的重要原因是同一种胶粒带有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另外,胶粒在分散力作用下作不停的无规则运动,使其受重力的影响有较大减弱,两者都使其不易聚集,从而使胶体较稳定。
说明:A 、电泳现象表明胶粒带电荷,但胶体都是电中性的。
胶粒带电的原因:胶体中单个胶粒的体积小,因而胶体中胶粒的表面积大,因而具备吸附能力。
有的胶体中的胶粒吸附溶液中的阳离子而带正电;有的则吸附阴离子而带负电胶体的提纯,可采用渗析法来提纯胶体。
使分子或离子通过半透膜从胶体里分离出去的操作方法叫渗析法。
其原理是胶体粒子不能透过半透膜,而分子和离子可以透过半透膜。
但胶体粒子可以透过滤纸,故不能用滤纸提纯胶体。
B 、在此要熟悉常见胶体的胶粒所带电性,便于判断和分析一些实际问题。
带正电的胶粒胶体:金属氢氧化物如3)(OH Al 、3)(OH Fe 胶体、金属氧化物。
带负电的胶粒胶体: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As 2S 3胶体、硅酸胶体、土壤胶体特殊:AgI 胶粒随着AgNO 3和KI 相对量不同,而可带正电或负电。
若KI 过量,则AgI 胶粒吸附较多I -而带负电;若AgNO 3过量,则因吸附较多Ag +而带正电。
当然,胶体中胶粒带电的电荷种类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
C 、同种胶体的胶粒带相同的电荷。
D 、固溶胶不发生电泳现象。
凡是胶粒带电荷的液溶胶,通常都可发生电泳现象。
气溶胶在高压电的条件也能发生电泳现象。
胶体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可分为粒子胶体(如3)(OH Fe 胶体,AgI 胶体等)和分子胶体[如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习惯仍称其溶液,其实分散质微粒直径已达胶体范围),只有粒子胶体的胶粒带电荷,故可产生电泳现象。
整个胶体仍呈电中性,所以在外电场作用下作定向移动的是胶粒而非胶体。
④聚沉——胶体分散系中,分散系微粒相互聚集而下沉的现象称为胶体的聚沉。
能促使溶胶聚沉的外因有加电解质(酸、碱及盐)、加热、溶胶浓度增大、加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等。
有时胶体在凝聚时,会连同分散剂一道凝结成冻状物质,这种冻状物质叫凝胶。
胶体稳定存在的原因:(1)胶粒小,可被溶剂分子冲击不停地运动,不易下沉或上浮(2)胶粒带同性电荷,同性排斥,不易聚大,因而不下沉或上浮 胶体凝聚的方法: (1)加入电解质:电解质电离出的阴、阳离子与胶粒所带的电荷发生电性中和,使胶粒间的排斥力下降,胶粒相互结合,导致颗粒直径>10-7m ,从而沉降。
能力:离子电荷数,离子半径阳离子使带负电荷胶粒的胶体凝聚的能力顺序为:A l 3+>Fe 3+>H +>Mg 2+>Na +阴离子使带正电荷胶粒的胶体凝聚的能力顺序为:SO 42->NO 3->C l -(2)加入带异性电荷胶粒的胶体(3)加热、光照或射线等:加热可加快胶粒运动速率,增大胶粒之间的碰撞机会。
如蛋白质溶液加热,较长时间光照都可使其凝聚甚至变性。
5、胶体的应用胶体的知识在生活、生产和科研等方面有着重要用途,如常见的有:① 盐卤点豆腐:将盐卤(O H MgCl 222⋅)或石膏(O H CaSO 242⋅)溶液加入豆浆中,使豆腐中的 蛋白质和水等物质一起凝聚形成凝胶。
② 肥皂的制取分离 ③ 明矾、342)(SO Fe 溶液净水④ FeCl 3溶液用于伤口止血 ⑤ 江河入海口形成的沙洲 ⑥ 水泥硬化⑦冶金厂大量烟尘用高压电除去⑧ 土壤胶体中离子的吸附和交换过程,保肥作用⑨ 硅胶的制备:NaCl SiO H HCl SiO Na 223232+=+ CSiO H ︒∆====30032减压↑+O H SiO 22 含水4%的2SiO 叫硅胶⑩ 用同一钢笔灌不同牌号墨水易发生堵塞6、胶体的提纯净化利用渗析的方法,将胶体中的杂质离子或小分子除去。
①实验步骤(1)把10mL淀粉胶体和5mLNaCl溶液的混合液体,加入用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将此袋浸入蒸馏水中(如图)(半透膜可用鸡蛋壳膜、牛皮纸、胶棉薄膜、玻璃纸等制成,它有非常细小的孔,只能允许较小的离子、分子透过)。
(2)2min后,用两支试管各取烧杯中的液体5mL,向其中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AgNO3溶液,向另一支试管里滴加少量碘水,观察现象。
②实验现象:可以看到在加入AgNO3溶液的试管里出现了白色沉淀;在加入碘水的试管里并没有发生变化。
③实验结论:Cl-能透过半透膜,从半透膜袋中扩散到了蒸馏水中,淀粉不能透过半透膜,没有扩散到蒸馏水中。
胶体分散质的粒子比溶液分散质的粒子大。
④注意事项:半透膜袋要经检验未破损,否则,淀粉粒子也会进入蒸馏水。
不能用自来水代替蒸馏水,否则,实验结论不可靠。
一般要在2min以后再作Cl-的检验,否则,Cl-出来的太少,现象不明显。
胶体的性质及应用专项训练1、在水泥、冶金工厂,常用高压电对气溶胶作用,以除去大量烟尘,减少对空气的污染,这种做法应用的原理是 ( ) A.丁达尔现象B.电泳C.渗析D.凝聚2、淀粉溶液中加入淀粉酶,在一定条件下作用后,装入半透膜袋,再浸入蒸馏水中,蒸馏水中将会大量地增加的是 ( ) A.淀粉酶B.淀粉C.葡萄糖D.酒精3、下列各项操作中,能发生“先沉淀后溶解”现象的是 ( )A.向饱和Na2CO3溶液中通入过量的CO2 B.向Fe(OH)3胶体中逐滴滴入过量的稀H2SO4C.向AgI胶体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稀盐酸 D.向硅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盐酸4、已知t℃时,某物质不饱和溶液ag 中含溶质mg。
若该溶液蒸发bg 水并恢复到t ℃时,析出溶质m1g。
若原溶液蒸发c g水并恢复到t℃时,则析出溶质m2g。
用S表示该物质在t℃时的溶解度,下式中正确的是 ( )A.S=B.S=C.S=D.S=5、某温度下,甲、乙两个烧杯中各盛有100 g 相同浓度的KCl溶液,现将甲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35 gH2O,析出晶体5g,乙烧杯中的溶液蒸发掉45g H2O,析出晶体10 g。
则原溶液的质量分数为 ( )A.10%B.15%C.20%D.25%6、在一定温度下,向足量的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1.06 g 无水Na2CO3,搅拌后静置,最终所得晶体的质量( ) A.等于1.06g B.大于1.06g 而小于2.86g C.等于 2.86g D.大于2.86g7.某温度下向100g 澄清的饱和石灰水中加人5.6g生石灰,充分反应后恢复到原来的温度。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沉淀物的质量为5.6g B.沉淀物的质量为7.4gC.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大于98.2g D.饱和石灰水的质量小于98.2g8.20℃时,将某盐R的溶液蒸发掉10g水后,恢复到20℃,需在剩余溶液中加入6g R(无水),溶液即达饱和;若将原盐溶液蒸发掉30 g水,则只需加入1gR(无水)就可以在20℃达到饱和,20℃R的溶解度为( )A.20g B.25g C.30g D.35g9.一定温度下CuSO4在水中的溶解度为25g,该温度下将32gCuSO4白色粉末投入m 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并有CuSO4·5H2O 晶体析出,则m的取值为 ( )A.18g ≤m ≤128g B.18g<m<128g C. 36g<m<180g D.36g ≤m≤180g10.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蛋白质溶液时,从侧面可以看到光亮的通路D. 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11.已知土壤胶体胶粒带负电荷,又有很大的表面积,因而具有选择吸附能力,在土壤里施用含氮量相同的下列肥料,肥效较差的是 ( )A.(NH4)2SO4B.NH4HCO3C.NH4NO3 D. NH4Cl12.不存在丁达尔现象的分散系是 ( )A.纯水 B. 蔗糖溶液C.淀粉溶液D.蛋白质溶液13.某盐在30℃时的溶解度为50 g,在20℃时的溶解度为20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