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产妇死因分类
- 格式:docx
- 大小:27.32 KB
- 文档页数:4
死因监测工作常见死因链/顺序和错误解析A死因链/顺序一、只发生在男性/女性的死因新生儿(围生儿)死因:吸入性肺炎、窒息、早产、先天性疾病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肺炎、腹泻、营养不良孕产妇死因:梗阻性分娩、妊高症、产后出血老年人死因: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病中青年死因:损伤/中毒:机动车事故、工伤、自杀二、常常不作为根本死亡原因的情况继发性疾病:继发性恶性肿瘤、继发性高血压呼吸和循环系统较早发生的疾病:动脉硬化、高血压、急性支气管炎医疗操作并发症损伤中毒的临床表现临死前的症状:如呼衰、心衰三、常常作为根本死亡原因的情况原发性疾病:原发性恶性肿瘤;呼吸和循环系统较晚发生的疾病:脑血管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严重危害健康的各类疾病;损伤中毒的外部原因;还有糖尿病、精神病、孕产妇疾病、慢性疾病、慢性肾炎、慢性白血病、慢性支气管炎.举例:1、慢支30年→肺气肿10年→肺心病5年→死亡;2、意外被撞(行人在道路上行走意外被卡车撞倒)1小时→颅骨骨折1小时→颅内损伤1小时→死亡;3、(a) 脑梗死(b) 脑血管意外根本死因:脑梗死4、(a) 三期梅毒(b) 初期梅毒根本死因:三期梅毒5、(a) 慢性肾炎(b) 急性肾炎根本死因:未特指的慢性肾炎6、(a) 肺纤维化(b) 陈旧性肺结核病根本死因:呼吸道结核病的后遗症7、(a)食管静脉曲张和充血性心力衰竭(b)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和肝硬变根本死因:肝硬变8、(a)急性心肌梗死(b)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流行性感冒根本死因: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9、(a)心包炎(b)尿毒症和肺炎根本死因:尿毒症10、(a)恶性贫血和足坏疽(b) 动脉粥样硬化根本死因:恶性贫血11、(a)风湿性和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根本死因:风湿性心脏病12、(a)胰腺纤维囊性病(b)支气管炎和支气管扩张根本死因:胰腺纤维囊性病13、Ⅰ(a)支气管肺炎Ⅱ继发性贫血和慢性淋巴性白血病根本死因:慢性淋巴性白血病14、(a)贫血(b)脾大根本死因:脾大性贫血15、(a)心肌变性和肺气肿(b)衰老(R54) 根本死因:心肌变性16、a)心源性休克b)心力衰竭c)心脏扩大根本死因:高血压心脏病伴有心衰17、a) 肺部感染b)尿毒症c) 动脉硬化性肾病d)高心病根本死因:高血压心脏和肾脏病伴有肾衰竭18、(a)风湿性心脏病(b)二尖瓣狭窄根本死因:风湿性二尖瓣狭窄19、(a)脑膜炎(b) 结核病根本死因:结核性脑膜炎20、Ⅰ(a)妊娠中严重的高血压Ⅱ子痫惊厥根本死因:妊娠子痫21、(a) 脑干损伤功能衰竭(b) 脑挫裂伤(c) 前颅底骨折并颅内积气(d) 车祸伤根本死因:车祸伤22、(a) 肺脓肿(b) 大叶性肺炎根本死因:大叶性肺炎23、(a) 支气管肺炎(b) 脑梗死和高血压性心脏病根本死因:脑梗死24、(a)食管静脉曲张和充血性心力衰竭(b) 慢性风湿性心脏病和肝硬变根本死因:肝硬变25、(a) 多脏器功能衰竭(b) 慢性肺气肿(c) 慢性肾孟肾炎(d) 高血压性心脏病根本死因:慢性肺气肿26、(a)衰老和坠积性肺炎(b)类风湿性关节炎根本死因:类风湿性关节炎B常见错误解析一、恶性肿瘤1、原发肿瘤编码为继发Ⅰ(a)肺癌错误编码为:C78.0(肺继发性恶性肿瘤)正确编码应为:C34(支气管和肺恶性肿瘤)2、宫颈癌编码为宫体癌Ⅰ(a)宫颈癌错误编码为:C54(子宫体恶性肿瘤)正确编码应为:C53(宫颈恶性肿瘤)3、低年龄患一些恶性肿瘤Ⅰ(a)乳腺癌年龄5岁要进一步核查年龄和死因;二、循环系统1、高血压一般不作为根本死因Ⅰ(a)高血压编码为:I10需要进一步追溯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2、与年龄的逻辑关系低年龄患冠心病、心梗Ⅰ(a)心脏病年龄1岁错误编码为:I 25(慢性缺血性心脏病)要进一步核查死因和年龄,一般为先天性心脏病(Q类);3、肺心病一般很少作为根本死因,应进一步追溯原发疾病Ⅰ(a)肺心病错误编码为:I 27.9(肺源性心脏病,未特指)应进一步追溯原发疾病(有慢支病史),正确编码为J42(未特指的慢性支气管炎);三、循环系统1、高血压一般不作为根本死因Ⅰ(a)高血压编码为:I10需要进一步追溯更严重的心血管疾病2、与年龄的逻辑关系低年龄患冠心病、心梗Ⅰ(a)心脏病年龄1岁错误编码为:I 25(慢性缺血性心脏病)要进一步核查死因和年龄,一般为先天性心脏病(Q类)3、肺心病一般很少作为根本死因,应进一步追溯原发疾病(a)肺心病错误编码为:I 27.9(肺源性心脏病,未特指)应进一步追溯原发疾病(有慢支病史),正确编码为J42(未特指的慢性支气管炎)4、低年龄患脑出血、脑中风(1)脑瘤错误编码为脑动脉瘤Ⅰ(a)脑瘤年龄13岁错误编码为:I 67.1(脑动脉瘤)正确编码应为C71(脑恶性肿瘤)(2)新生儿脑出血错误编码为成人脑血管病Ⅰ(a)颅内出血年龄0岁(b)产伤错误编码为:I 61.9(脑内出血,未特指)正确编码为P10.1(由于产伤引起的大脑出血)(3)伤害错误编码为疾病引起的脑出血Ⅰ(a)车祸脑出血年龄10岁错误编码为:I 61.9(脑内出血,未特指)正确编码为V89.9(交通事故);四、呼吸系统疾病低年龄患慢性呼吸系统疾病(1)病毒性肺炎错误编码为慢支Ⅰ(a)支气管肺炎年龄5岁错误编码为:J42(未特指的慢性支气管炎)正确编码为:J18.9(肺炎,未特指)(2)新生儿、先天性肺炎错误编码为慢支Ⅰ(a)新生儿肺炎年龄0岁错误编码为:J42(未特指的慢性支气管炎)正确编码为:P24.9(新生儿肺炎);五、消化系统疾病低年龄患消化系统疾病新生儿、先天性消化系疾病错误编码为成人消化系疾病Ⅰ(a)肝硬变年龄0岁错误编码为:K74.1(肝硬化)正确编码为:P78.8(先天性肝硬变)六、妊娠、分娩和产褥期1、低年龄围生期疾病P类错误编码为O类Ⅰ(a)早产年龄0岁错误编码为:O60(产程和分娩的并发症—早产)正确编码为:P07.3(其他早产婴儿)2、高年龄其他疾病错误编码为O类Ⅰ(a)乳腺癌年龄60岁(b)乳腺炎错误编码为:O91.2(与分娩有关的非化脓性乳腺炎)正确编码为:C50(乳腺癌)Ⅰ(a)脑血栓年龄73岁错误编码为:O22.5(妊娠期大脑静脉血栓形成)正确编码为:I63(脑梗死);七、围生期疾病1、妊娠期疾病错误编码为围生期疾病Ⅰ(a)产后大出血年龄37岁错误编码为:P15.9(产伤,未特指)正确编码为:O72(产后出血)2、成年人疾病错误编码为围生期疾病Ⅰ(a)肺气肿年龄43岁错误编码为:P25.0(起源于围生期的间质肺气肿)正确编码为:J43(肺气肿)3、伤害死亡错误编码为围生期的产伤Ⅰ(a)颅骨骨折年龄41岁煤矿塌方导致错误编码为:P13.0(由于产伤引起的颅骨骨折)正确编码为:W77(塌方伤害);八、先天性疾病1、恶性肿瘤错误编码为先天性疾病Ⅰ(a)胆总管癌年龄61岁错误编码为:Q44(胆囊、胆管和肝先天性畸形)正确编码为:C24(胆管癌)2、成年人的慢性病错误编码为先天性疾病Ⅰ(a)冠心病年龄69岁错误编码为:Q24.5(先天性冠状动脉瘤)正确编码为:I25(冠心病);九、年龄和伤害的逻辑错误5岁以下的自杀例子一:四岁男孩I. a)灭鼠药中毒1天编码为:X68(杀虫剂的故意自害)错误原因:意外中毒被判定为故意自害(服毒自杀)。
孕产妇死亡的常见原因及防治遵义红花岗益民医院-马金荣吴瑶2021年8月26日产后出血、产褥感染、妊娠合并心脏病、严重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孕产妇死亡的四大原因,另外还有羊水栓塞、难产、子宫破裂、深静脉血栓栓塞、不平安的人工流产、妊娠期间的疟疾、贫血和艾滋病毒/艾滋病等疾病等均可导致孕产妇死亡。
预防孕产妇死亡必须从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三个阶段进行。
妊娠期应加强孕期系统管理,合理膳食,及时、定期筛查高危因素,发现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对高危孕妇定时追访,及时治疗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及时转诊,适时终止不宜继续妊娠的孕妇及高危孕妇的妊娠期限;加强孕期保健宣传,提高全民自我保健意识,及早确定妊娠及妊娠部位,并定期做好孕期保健。
分娩时应严密观察产程,及时发现异常并给予适时正确的处理,针对不同个案进行具体处理,对高危孕妇要求具有助产经验丰富的主治医师亲自处理,接生人员至少是两人;科学测量产后2小时内的出血量,密切观察产后子宫收缩、阴道流血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发现产后出血、查找原因并给予正确的处理,适时行子宫切除术;严格催产素应用指征,禁止乱用催产素、米索等药物无指征引产;严格控制剖宫产手术指征,注重解剖关系,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术后护理。
注重产后访视,及时发现产褥感染及治疗,降低产褥期发病率。
对于意外妊娠的终止要求是严格无菌操作,严禁暴力操作,并注意观察术后出血量,严防术后残留及感染。
杜绝个体非科学接生,实行住院分娩等均是防止孕产妇死亡的主要手段。
一、产后出血〔院内出血﹥500 ml即启动应急预案〕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失血量超过500ml,剖宫产时超过1000ml,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
病因:1、子宫收缩乏力:最常见原因,主要由于羊水过多、巨大儿、子宫肌瘤、多胎妊娠和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重度贫血、精神过度紧张、产程过长;2、胎盘因素:胎盘滞留、胎盘植入、胎盘局部残留;3、软产道裂伤;4、凝血功能障碍。
与孕产妇死亡有关的标准
1.孕产妇死亡
是指处在妊娠期或妊娠终止后42天之内的妇女,不论妊娠期长短和受孕部位,由于任何与妊娠或妊娠处理有关的或由此而加重了的原因导致的死亡,但不包括由于意外或偶然原因导致的死亡。
’
2.晚期孕产妇死亡
是指处在妊娠终止后42天以后但未满一年之内的妇女,由于直接或间接产科原因导致的死亡。
3.与妊娠有关的死亡
是指处在妊娠期或妊娠终止后42天之内的妇女,不管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
4.孕产妇死亡分为两组
直接产科死亡:是指由于妊娠状态(妊娠、分娩和产褥期)下的产科并发症、由于医疗的操作干预、疏忽遗漏、处理不当或由于上述情况的任何一种而引起的一系列事件导致的死亡。
间接产科死亡:是指由于以前已存在的疾病或在妊娠期新发生的疾病,这些疾病虽非由直接产科原因所引起,却由于妊娠的生理影响而加重,从而导致死亡。
最常见的孕产妇死亡原因是孕产妇死亡是指在妊娠期、分娩过程以及产后42天内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每年约有29万名孕产妇死亡,这个数字令人震惊。
下面将介绍一些最常见的孕产妇死亡原因。
1. 出血:产后出血是最常见的孕产妇死亡原因之一。
分娩时子宫收缩不足、子宫破裂、滞留胎盘或子宫内膜异位等原因都可能导致产后大出血,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就会引发孕产妇出血过多而死亡。
2. 高血压疾病:孕期高血压疾病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子痫前期(典型表现为血压的升高、蛋白尿及水肿)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些疾病容易引发严重并发症,如子痫、器官功能衰竭等,对孕产妇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3. 感染:分娩和产后期是孕产妇感染的高危时期。
产褥病毒感染、子宫内膜感染、尿路感染等均可能导致孕产妇死亡,特别是在卫生条件差、医疗资源匮乏的地区。
4. 后遗症:一些分娩后并发症或者分娩过程中的意外伤害,如产褥感染、产褥诊、血栓和肺栓塞等,都可能对产妇健康造成长期影响。
如果这些后遗症没有得到妥善治疗,会导致慢性病或者再次妊娠时的并发症,最终威胁到产妇的生命。
5. 子宫破裂:孕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由于子宫肌层过薄或者收缩力不足等原因,子宫破裂是较为严重的并发症。
子宫破裂会造成大量出血、器官损伤,导致孕产妇死亡率的增加。
6. 子痫(子宫痉挛):子痫是一种妊娠特有的疾病,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肝功能障碍,血小板减少和肾功能障碍等。
子痫反应严重时,孕产妇可能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和多个内脏脏器功能障碍,可导致死亡。
世界各地对孕产妇死亡原因的研究呼吁加强对孕产妇健康的关注和改善医疗服务体系。
为了降低孕产妇死亡率,需要加强对孕期检查、分娩过程监测和产后护理的重视,同时也需要提高社会对孕产妇权益的重视程度,推动形成一个全民关注孕产妇生命安全的社会氛围。
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孕产妇死亡原因分析及预防措施我县民众多居住农村,文化水平低,对健康知识了解少。
为提高我县妇女的健康水平,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须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现将情况分析如下。
据官方调查,近几年育龄妇女死亡原因由高到低依次:意外死亡、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消化系统疾病、与妊娠有关的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
意外死亡是育龄妇女死亡的第一大死因。
其中服农药是农村女性自杀最常采取的手段,其次,交通事故、溺水、坠落等意外事故,约占意外死亡的52%,目前注意交通安全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重视,而在妇幼保健工作中,还要加强防范意外伤害的教育,提高妇女的心理素质和文化修养,在遇到挫折时能调整自己心理状态,以减少自杀的'发生。
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也很不少原因是这些患者往往轻视自身疾病,没有及时就诊、未采取正规的治疗手段,而失去救治机会。
恶性肿瘤患者的死亡原因,主要是平时未重视健康体检,不能早期发现肿瘤,而一旦发现往往已经是中、晚期。
因此开展健康体检,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很有必要。
与妊娠有关的疾病主要是产科出血、妊高征、妊娠合并心脏病。
因此建议采取干预措施:①重视健康教育,利用各种渠道开展文化、卫生、心理、健康保健等有关方面的教育、指导。
呼吁全社会关爱女性,提高妇女特别是农村妇女的社会地位;②车祸所造成的早死、伤残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和经济负担,同时也给家庭、亲属、同事及朋友带来巨大的心理影响。
因此,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减少车祸发生。
③政府加大投人,积极开展妇女病普查,及早诊治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同时结合农村合作医疗健康体检,保证人人都能享受卫生保健服务;④根据现代医学模式,在做好妇女各期保健及疾病防治的同时,更要重视心理素质教育及心理卫生指导,特别要注意青春期和更年期人群的心理保健,防止不良行为的发生;⑤提高围产期保健工作质量,提倡住院分娩,尤其要加强流动人口孕产妇的管理,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从而降低育龄妇女死亡率。
我国产妇最常见死亡原因我国产妇最常见的死亡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孕产期并发症、出血、感染、高血压疾病和其他因素。
以下将分别对这些原因进行详细说明。
首先,孕产期并发症是导致我国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孕产期并发症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如子痫前期和子痫)、羊水栓塞、胎盘早剥等。
这些并发症在妊娠期间或分娩过程中会引起产妇的器官功能障碍,严重时可能导致产妇死亡。
其次,出血是我国产妇死亡的常见原因之一。
产后出血是指分娩后24小时内,产妇失血量超过500毫升的情况。
产后出血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子宫收缩不良、子宫破裂、胎盘残留等。
如果产后出血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控制,产妇可能因失血过多而导致休克和器官功能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感染也是我国产妇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
产后感染可通过产道和手术伤口引起,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炎、产褥热、盆腔炎等。
这些感染在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败血症和多器官功能衰竭,危及产妇生命。
高血压疾病也是导致我国产妇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
高血压疾病主要包括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和慢性高血压疾病。
这些疾病会增加产妇患心脏病、肾脏疾病、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的风险,严重时可能导致产妇死亡。
除了以上几个主要因素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导致我国产妇死亡。
例如,孕妇在孕期过度劳累、饮食不当或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亢等),都会增加产后并发症和死亡的风险。
此外,不合理的分娩方式和医疗手段也可能导致产妇死亡,如过早剖宫产、非规范引产和产钳操作等。
为了降低我国产妇死亡的发生率,提高产妇的生存率,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
例如,加强孕前保健,提高孕产期健康教育水平;完善孕产期监测和管理机制,加强产前筛查和产科医疗服务;加强医疗队伍培训,提高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能水平;改善医疗设施和条件,提高医疗质量与安全性;加强对孕产期并发症的研究和预防措施的制定,以减少死亡原因的发生等。
只有通过综合而有效的措施,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我国产妇死亡率,保障产妇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与孕产妇死亡有关的标准
与孕产妇死亡有关的标准
1.孕产妇死亡
是指处在妊娠期或妊娠终止后42天之内的妇女,不论妊娠期长短和受孕部位,由于任何与妊娠或妊娠处理有关的或由此而加重了的原因导致的死亡,但不包括由于意外或偶然原因导致的死亡。
’
2.晚期孕产妇死亡
是指处在妊娠终止后42天以后但未满一年之内的妇女,由于直接或间接产科原因导致的死亡。
3.与妊娠有关的死亡
是指处在妊娠期或妊娠终止后42天之内的妇女,不管任何原因导致的死亡。
4.孕产妇死亡分为两组
直接产科死亡:是指由于妊娠状态(妊娠、分娩和产褥期)下的产科并发症、由于医疗的操作干预、疏忽遗漏、处理不当或由于上述情况的任何一种而引起的一系列事件导致的死亡。
间接产科死亡:是指由于以前已存在的疾病或在妊娠期新发生的疾病,这些疾病虽非由直接产科原因所引起,却由于妊娠的生理影响而加重,从而导致死亡。
产科导致孕产妇死亡疾病1、产后出血:术中、术后/产后263页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168页3、羊水栓塞258页4、妊娠合并急性脂肪肝205页5、胎盘早剥177页6、前置胎盘大出血175页7、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59页8、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9、肩难产255页10、子宫破裂260页产后出血【概述】产后出血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
一般多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
【诊断要点】1.临床表现胎儿娩出后,阴道有活动性出血,超过500m1,根据原因不同临床表现各有不同。
(1)宫缩乏力出血:出血多为间歇性,血色暗红,有血凝块,宫缩差时出血增多,宫缩好时出血减少,有时阴道流血量不多,但按压宫底有大量血液和血块自阴道流出。
若出血量多、出血速度快,产妇可迅速出现休克症状。
检查宫底较高,子宫松软呈带状,甚至子宫轮廓不清,摸不着宫底。
(2)胎盘因素:胎盘部分粘连或部分植入、胎盘剥离不全或胎盘剥离后滞留于宫腔。
表现为胎盘娩出前、后阴道流血多,间歇性,血色暗红,有凝血块,多伴有宫缩乏力。
(3)软产道损伤:胎儿娩出后,阴道持续性出血,色鲜红,可自凝,出血量与裂伤的程度有关。
(4)凝血机制障碍:孕前或妊娠期已有易于出血倾向,胎盘娩出后子宫大量出血或少量持续不断出血,血液不凝,可表现为伤口处和全身不同部位出血。
2.诊断(1)临床表现。
(2)辅助检查: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检查。
【治疗方案及原则】开放静脉、输液、配血备用,监测生命体征。
迅速寻找原因,针对原因对症处理。
1.子宫收缩乏力处理原则是加强宫缩,积极抗休克治疗及预防感染。
(1)药物:促使子宫收缩的药物如下:1)缩宫素;2)麦角新碱;3)前列腺素F2α或卡孕栓1mg直肠或阴道内给药,米索前列醇400~600mg含服或直肠阴道给药。
(2)子宫按摩或压迫法:1)经腹壁按摩子宫;2)双手压迫子宫。
(3)手术止血:经上述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止血,按具体情况选用下列方法:1)宫腔大纱布条填塞,此纱布条于术后24~36小时取出;2)缝扎子宫血管上行支或双侧髂内动脉;3)有条件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4)子宫次全(或全)切除术;(4)应注意纠正血容量及补充凝血物质。
孕产妇死亡监测
孕产妇死因分类
1.孕产妇死因诊断和分类原则
(1)孕产妇死亡诊断和分类,主要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的原则,疾病诊断名称参考王淑珍主编的《实用妇产科学》。
(2)不能以临床症状或临死情况代替死因诊断,如呼吸衰竭、循环衰竭、失血性休克等,而必须写出导致上述症状的原发疾病。
(3)如果死亡只涉及一种疾病,则填写此死亡诊断。
如果死亡涉及两个或更多的疾病,则应选择“根本死因”。
根本死因指导致死亡的原发病。
(4)根据国际疾病分类原则,做死因分类时,应注意下列几种情况:1)原发病与并发病,以原发病为主,如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胎盘早剥,远方死因是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2)重病与轻病,以重病为主。
3)传染病与非传染病,一般以传染病为主。
4)先天畸形与其他疾病,如果其他疾病在孕产妇死亡中起主要致死作用,并与先天性畸形无明显关系时,应归类于其他那个致死疾病。
二、孕产妇死亡诊断和分类注意事项
1. 死亡诊断要填写具体的疾病名称,如不要笼统地填写“心脏病”,而要确切地填写“先天性心脏病”或“风湿性心脏病”等。
2. 对于易混淆的死因,要尽量注意鉴别诊断,
3.孕产妇死前经过医疗机构诊治的,除非有明显诊断错误,原则上直接引用原医疗机构的死亡诊断。
4.死前未经医疗机构诊治者,要将死亡调查写清楚,作为死亡推断的依据,也作为上级单位核查时的重要参考资料。
3.孕产妇常见疾病死因分类
根据孕产妇死亡原因的特点,从直接产科原因与间接产科原因两大方面进行分类:
直接产科死因:
(1)流产:妊娠于28周前终止,胎儿体重不足1000克者,称为流产。
包括发生在12周以前的各类早期注骈及发生在12~28周的晚期流产。
(2)异位妊娠:(宫外孕)
(3)妊娠剧吐
(4)死胎:因死胎所引发的母亲宫内感染及凝血机能障碍最后导致的死亡均包括在此项中。
(5)妊娠高血压综合症:包括子痫及先兆子痫
(6)前置胎盘
(7)胎盘早剥:因妊高征、慢性高血压等疾病引起的胎盘早剥死亡应归类在它的原发病项目中。
(8)产后宫缩乏力
(9)胎盘滞留
(10)软产道损伤:指子宫颈、阴道、盆底及会阴等部位的软组织裂伤。
(11)子宫破裂:指子宫体部或子宫下断于分娩期或妊娠末期发生的裂伤。
(12)滞产:因总产程超过24小时而引起的一系列并发症均包括在此项中。
(13)羊水栓塞
(14)产褥感染:是指分娩后生殖道的感染。
(15)产褥期中暑:指产妇在室内高温闷热环境下,体内余热不能及时散发引起的中枢体温调节功能障碍。
(16)晚期产后出血:指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
间接产科原因:
(1)心血管疾病:包括各种心脏病,如风湿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及其它心脏病,原发性、慢性高血压、静脉血栓形成及肺塞症等。
(2)呼吸系统疾病:包括肺结核、肺炎、支气管哮喘等。
(3)消化系统疾病:包括急、慢性病毒性肝炎、特发性脂肪肝、肝硬变、各类胆道系统疾患、各种胰腺炎。
(4)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蛛网膜下腔出血、癫痫等。
(5)血液系统疾病:包括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其它血液病等。
(6)妊娠合并糖尿病:在原有糖尿病的基础上合并妊娠,或妊娠前
为隐性糖尿病,在妊娠后进展为临床糖尿病或妊娠后新发糖尿病,凡以上三种情况均称妊娠糖尿病。
(7)妊娠期内分泌系统疾病:包括甲状腺功能亢进、妊娠期甲状腺危象等。
(8)妊娠合并急、慢性肾炎
(9)妊娠合并各系统恶性肿瘤
(10)其它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