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锁
- 格式:doc
- 大小:1.42 MB
- 文档页数:54
中华锁文化——中国古锁赏析中华古锁历史悠久,早在远古时代,人们就把贵重物品用兽皮包裹起来,外面用绳索捆绑,在开启处打上特殊的绳结,这种绳结只能用一个叫“骨锉”的工具才能挑开,绳结和骨锉就是锁和钥匙的雏形。
据考证,我国最早的锁具是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木制锁。
春秋战国时,木匠鲁班又为木锁装上了机关,使之更为实用。
汉代时,出现了簧片结构的真正意义上的金属锁。
唐代锁具已十分普及,明清更是古锁的鼎盛时期。
20世纪30年代,美国人耶鲁发明的弹子锁传入我国,价格便宜,保密性强,很快风靡了全国,传统的中华古锁被逐步的挤出了历史舞台。
中华古锁分为四大类:广锁、花旗锁、刑具锁和首饰锁。
广锁也叫“横开锁”。
正面呈凹形,端面是三角形与长方形的组合。
但铁质的广锁仍沿袭明代以前的样式,呈长圆筒形,有三至七道不等的箍,以增加美观与强度。
广锁的外形大同小异,但在钥匙孔的开口形状上非常讲究,不仅是为了加强防盗功能,更是锁主人社会地位和等级高低的象征。
如一字形开口为庶民使用,士字形开口为达官贵人所用,吉字形和寿字形分别为婚寿庆典使用。
花旗锁系各种样式独特的锁,首饰锁系悬挂或佩带之锁,刑具锁故名思意是指枷、手铐、脚镣等锁具。
还有两种锁值得一提,一是密码锁。
这种锁没有钥匙,锁身上有3-7个不等的可以转动的轮环,每个环上分别刻有汉字或数字,当把轮环转动到事先设定好的汉字或数字吻合成一条直线时,锁才能打开,这就是现代密码锁的雏形。
二是“机关锁”,开启时除用钥匙外,还必须按步骤逐一打开各种机关,差一步或错一步都休想将锁打开,其设计之精美,构思之巧妙,充分体现了古代制锁艺人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艺。
中华古锁的年代、材质、工艺、稀缺性等因素,决定了古锁的价值。
一般来讲年代越久远、材质越珍贵、结构越复杂、工艺越精湛、存世越稀少,收藏价值就越高。
1、黄铜人物锁,清代,尺寸:11.5cm*4.2cm。
这把锁的材质是黄铜,从人物的服饰上看,也许是藏族同胞,也有可能是波斯人。
中国古锁大全(组图)中国锁具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考证和历史文献记载,锁具发展至今有五千年历史。
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之“骨错”、“石错”就是锁钥雏形。
“觿”,古代用骨头制的解绳结的锥子,就是古代钥匙的雏形。
所以“觿”属我国最古老的锁具之一。
古锁初称牡、闭、、钥、链、钤。
早期为、木结构,起源于门闩。
春秋战国至鲁班于木锁内设堂奥机关,至东汉制金属簧片结构锁(又称沟槽锁)。
入唐时所之多为金、银、铜、铁、木。
明代遂成为广锁、花旗锁、首饰锁、刑具锁四大类。
实际上还有一类密码锁,只是不太常见罢了。
历经清代、民国到上世纪五十年代。
古锁工艺精致奥妙、文化内涵丰富。
雕花刻字如:状元及第、长命富贵、麒麟送子、龙凤呈祥等。
尤以鱼形锁为例,在《芝田录》中道:“门锁必为鱼者,取其不暝守夜之意。
”鱼亦作年年有余之吉利。
古锁也寓意财富,故有“驴驮钥匙马背锁”之说。
后衍生至爱情永恒,家族永续,身体永康,似乎一切良愿尽寓其中。
据资料记载,最早的用木制成的锁,其不堪一击只能作为象征性的锁。
我国的金属锁最早出现在汉代,是簧片结构锁。
明清时代是古锁的鼎盛时期,以铜质和铁质为主。
上世纪50年代,成本较低的低焊钩锁、叶片锁、弹子锁陆续进入我国市场,中国古锁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透过泛着沧桑的古锁,领略着中华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
锁的具体名称,有一开锁、二开锁、三巴掌锁、三道箍虾尾锁、四开锁、五开锁、龙凤锁、双元锁、迷宫锁(定向锁)、底开锁、转冲锁、倒拉锁、暗门锁、无钥锁、方锁、炮仗锁、马缰绳锁、牛角锁、牛尾锁、举梁锁、文字密码锁、数字密码锁等等。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古锁,虽长短不一,大小不等,外形大同小异,其奥妙之外,在于钥匙孔的开槽上,可谓五花八门,稀奇古怪。
钥匙孔的形状,分别为“一”、“上”、“工”、“古、” “尚、”“吉”、“喜”、“寿”等字。
这些钥匙孔,还是古代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的反映哩!黎庶百姓只能用“一”字孔锁,士大夫用“士”、“吉”字孔锁,寿诞喜庆,用“寿”、“喜”字孔锁,将相则另有区别,不得僭越乱来,否则视为违反王法。
东琳五金官方网站:中国锁具发展历史总所周知的锁具不仅仅是人类的生活用品,并且是文明(民俗)物,它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明。
中国锁具已绵延了数千年,它和人类的私有制几乎同时诞生。
中国的锁具最初形式,人类只是简单地把个人宝贵财物用兽皮包起来,外面用绳索牢牢捆缚,最后在开启处打上特别的绳结。
这种紧紧捆死的绳结,只能用一个叫"错"的工具才能挑开。
这就是中国锁具的雏形。
锁,顾名思义是需要开启的,是忠实的保卫者,也是现代家庭装潢中必不可少的商品。
以前在居室中它在美观上的作用是微不敷道的,也没惹起利用者过多的注意。
随着社会的不停发展,人们对装饰的美观的要求也与日俱增,人们对锁的功能、格局、外观的要求也发生了质的变化。
从我们晓得的早期的挂锁、弹子门锁(司别令锁),发展到如今高科技领域的插卡编码锁、磁卡锁、电子暗码锁、IC卡锁、电脑联网锁,尖端领域的指纹锁等等。
中国古代锁具不仅历史悠久,品种众多,制造精巧,并且有着富厚的文明内涵。
与现代锁具比较,至少有三方面的特点:中国传统锁具源远流长,迄今至少已有5000年历史,并且品种众多,藏量富厚,文明秘闻极端深厚;现代锁具在我国发展的工夫,从1887年中国通商银行首次利用美国"耶鲁"牌弹子锁算起,至今还仅有100多年工夫。
中国传统锁具由于是手工艺制作,使工艺的创造力得到充实发扬。
历代艺人在工艺上不停创新,技能精湛,样式富厚。
从我珍藏的数百把各民族利用的锁具实物和图片资料中,按材质分,有木锁、金锁、银锁、铜锁、铁锁、景泰蓝锁等;按种别分,有广锁、花旗锁、刑事锁、首饰锁等;按情势分,有圆形锁、方形锁、枕头锁、文字锁、人物锁、动物锁、暗码锁、暗门锁、倒拉锁、炮筒锁、直开锁、横开锁等;按用途分,有挂锁、门锁、箱锁、橱锁、盒锁、抽屉锁、仓库锁等;从工艺上看,有平雕、透雕、镂空雕、錾花、鎏金、错金、包金、镀金、镶嵌以及制模铸造等。
中国古建筑之魅力——门锁文化农村人的情怀 2018-06-24 11:42:15《辞源》曰:“锁,古谓之键,今谓之锁。
”一把锁,或玲珑,或威严,或倾诉,每一把锁都有自己的故事,充满着中国民族先人的智慧文明。
中国锁具的历史悠久,和人类的私有制几乎同时诞生。
据出土文物考证历史文献记载,锁具发展至今有5000年历史。
新石器时期的人们就懂得把贵重物品用兽皮包裹起来,外面用绳索捆绑,在开启处打上特殊的绳结,这个绳结只是用一个“骨锉”的工具才能打开,绳结和骨锉就是锁和钥匙的雏形。
古代锁也是一种历史的见证。
我国最早的锁具是仰韶文化遗址出土的木制锁,起源于门闩。
东汉时期,出现了簧片结构的金属锁,入唐时,锁具已十分普及,多为金,铜,铁,木等材质。
之后的明清时期更是古锁的鼎盛时期,形成有广锁,花旗锁,首饰锁,刑具锁四大类。
古锁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不仅仅是实用的日常用具,而且是具有装饰作用的。
不仅材质多样,造型或鸟或兽,或人或物,雕花或精美绝伦,或古朴雅致。
古代能人巧匠创造性地把反映民俗风情的吉祥图,书法,文字雕刻在锁体上。
如“一品当朝”“长命百岁”“五子三元”“寿富贵康宁”等字样,还有小孩子出生要带长命锁,对五行缺土的孩童,便要准备木锁。
锁榻守护着每一扇门,两者之间在五千多年的岁月里,相生相爱,不眠不休。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虚洞闭金锁,蠹简藏鸟文梦景深的的,蕙风闲薰薰玉楼深锁薄情种,清夜悠悠谁共羞见枕衾鸾凤,闷即和衣拥莫锁茱萸匣,休开翡翠笼弄珠惊叹燕,烧蜜引胡蜂从前的车马慢一生只够爱一人从前的锁也好看你锁了,人家就懂了上世纪50年代,成本较低的低焊钩锁,叶片锁,弹子锁陆续进入我国市场,中国古锁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但是欲说还休的故事还在。
清代诗文密码锁,小巧精致,只有五厘米长,但却兼具了锁具和密码的功能,相当精巧。
虽然属于诗文密码锁,简单来说却是一个“成语锁”,锁上面有四个刻有汉字的转环,如同现在的密码盘,套在锁上,依次旋转转环,只有特定的组合才能让锁鼻通过,然后再次随手旋转,不知道密码的人即使拿到了钥匙,也无法打开这只铜锁,可谓十分神奇。
该锁转环上的文字并不生僻,笔者试着转动了一下,经过多次调试,终于知道这只锁的解锁密码为“人寿年丰”。
中国古代锁具的类型大致分为簧片构造锁与文字组合锁两大类。
其中簧片构造锁又可分为广锁、花旗锁、刑具锁及首饰锁四种,多为横式锁具,用于门、柜、箱。
以文字组合锁来说,不仅有诗文密码锁,还有成语密码锁、天干地支密码锁、姓名商号密码锁等不一而足。
其共同之处都是利用分别刻有汉字的几个转环套定于锁身上,只有旋动转环拼成一句暗定的多字俗语或诗句才能让锁鼻通过,方能打开。
如有的暗定对句是“和梅竹贵定”、“双捧寿喜”、“黄金万两”等。
这种锁的工艺、造型的讲究还表现在文字有楷、草、行、隶、篆,书法韵味十足;其两端小小的平面上又装饰有狮首、虎面、佛像、福寿、葫芦等,使寻常锁具融入了艺术细胞,因而富有美感。
中国古代的锁中国古锁为机械式挂锁(Paddle lock),大部份是具有弹簧片的钥匙锁,少部份是不须钥匙的组合锁。
古锁的特征很多,主要者包括:锁具类型、锁具构造、锁体材质、锁体外形、及锁体雕花等。
历史发展木锁应该是古中国早期最具体的锁具。
据传迄今发现最早的木锁,是出土于仰韶文化遗址,但是并无当代的真品留世,亦无正式的文献加以记载。
简单的古铜锁出现于青铜器时代,锁体内装有片状弹簧,利用钥匙与弹簧片的几何关系与弹力作用来上锁与开锁。
到了春秋时代,锁具的设计开始复杂化,有些并且装有机关。
而锁具的普遍使用,相传是起因于战国时代鲁班的加以改进。
金属锁的大量使用,始于东汉末年,材料以青铜为主,并且出现了刻着麒麟、蝴蝶、虎、豹、…等生物造形的设计。
唐代的制锁工艺相当发达,金属簧片锁的用途越加普遍,其外形与雕花亦日益的多样。
从汉代开始,金属簧片锁一直是中国人的主要用锁。
两千年来,中国古锁的外观虽然有所变化,但是内部之构造始终没有太大的改进。
到了一九四零年代以后,西方栓锁的广泛使用,中国之古锁才逐渐的被淘汰。
古锁类型古早中国锁具的类型可分为簧片构造锁(Splitting-spring padlock)与文字组合锁(Letter-combination padlock)两大类,而簧片锁又可分为广锁与花旗锁两种。
广锁是横式锁具,多用于锁门、锁柜、锁箱,。
《十三经注疏》中说:『东西为轮,南北为广』,《辞源》解释为『南北为纵,东西为横』。
花旗锁大多用于锁柜、锁箱、锁抽屉、…等,其美丽的外形,不仅具有特别的用意与祝福之意,亦有装饰的功能。
「花」是指花样,《十三经注疏》中说:『旗,表也』,因而称之为「花旗锁」。
组合锁呈横式圆柱体形状,使用时不需钥匙,只要将每个转轮上之文字旋转至正确的位置,即可开启。
古锁构造簧片锁是古中国最典型的锁具,其组成的组件分别为锁体、钥匙、及一由锁梁与分离弹簧片锁所构成的锁栓,锁体提供了钥匙槽让钥匙插入并导引锁栓移动,锁栓则以一个柄来连结分离弹簧片,再根据钥匙槽与钥匙孔的形状及分离弹簧片的构造而设计出适合的钥匙。
古代铜锁的结构古代铜锁是一种重要的安全工具,它在保护财产和确保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下面将介绍古代铜锁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1. 主要部件古代铜锁主要由以下几个部件组成:•锁体:由厚实的铜制成,通常呈长方形或圆柱形。
•锁舌:位于锁体中心位置,可以活动地进入或退出锁孔。
•钥匙孔:位于锁体上方或侧面,用于插入钥匙。
•钥匙:与锁舌形状相匹配,用于控制锁舌的进出。
•锁芯:位于锁舌与锁体之间,用于连接锁舌和钥匙。
•扭簧:用于控制锁舌的运动。
2. 工作原理古代铜锁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描述如下:1.当锁舌在锁孔内时,锁体与锁孔之间存在一种阻力。
2.插入正确的钥匙后,钥匙的齿轮将与锁芯的齿轮相吻合。
3.当钥匙转动时,锁芯也随之转动,使锁舌从锁孔中退出。
4.当锁舌完全退出时,锁体与锁孔之间的阻力消失,锁可以打开。
3. 古代铜锁的特点古代铜锁具有以下特点:•制作精良:古代铜锁通常由熟练的工匠手工制作,以确保质量和可靠性。
•美观耐用:铜锁表面经过精心雕刻和抛光,具有一定的装饰性,并且耐久。
•安全性高:古代铜锁采用复杂的结构设计,增加了破解的难度。
•文化意义:铜锁作为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4. 典型的古代铜锁中国古代有许多典型的铜锁,例如:•明轩敞(箭状锁):外观如箭矢,通常被用于保护重要物品。
•鱼形锁:外观如鱼形,具有独特的造型和锁舌结构。
•福字锁:外观呈现福字形状,被视为吉祥物,并常用于婚庆场合。
以上是关于古代铜锁的结构、工作原理、特点和典型类型的介绍。
希望通过了解古代铜锁,能够增进对古代文化和技术的理解。
中国门锁的发展简史与趋势一、中国门锁的发展简史我国锁具已绵延了数千年,发展至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
原始时期的“觿”锁,韶文化遗址发现了木锁,东汉已普遍生产及使用金属锁。
锁具不仅是人类生活的必须品,而且是文化风俗的产物,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的需求不断变化,门锁也不断在更新进步。
1.草绳中国锁具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考证和历史文献记载,最初人类只是简单地用绳索把门牢牢捆缚,最后在开启处打上特殊的绳结,这就是最早的锁具雏形,这种紧紧捆死的绳结,只能用一个用兽牙或兽骨制成叫“觿”的工具才能挑开,所以“觿”属我国最古老的锁具之一。
2.门闩古锁初称牡、闭、钥、链、钤,在距今5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我国先民早期创造了装在竹、木结构框架建筑上的木锁,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门闩,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锁具,可称为“世界第一锁”。
后木匠祖师鲁班对其进行改进,装上机关,才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锁。
3.金属锁我国的金属锁最早出现在汉代,是簧片结构锁。
明清时代是古锁的鼎盛时期,以铜质和铁质为主。
20世纪50年代,成本较低的低焊钩锁、叶片锁、弹子锁陆续进入我国市场,中国古锁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智能锁是未来锁具的发展趋势20世纪70年代,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微电子技术的应用,出现了磁控锁、声控锁、超声波锁、红外线锁、电磁波锁、IC卡锁、指纹锁、眼球锁、遥控锁等一系列智能锁。
国内的锁具市场早已脱离了“铁将军”时代,对新技术、新工艺的需求与日俱增,锁具的使用方式日新月异,人们在追求锁具安全性的同时亦关注其便捷性、先进性及时尚性等诸多元素,锁也开始了新的历程。
1.智能锁的介绍智能锁的智能之处是随着微电子技术、生物识别技术应用的兴起和智能锁及智能五金的发展共同会把锁具及五金应用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使用非机械钥匙作为用户识别ID的成熟技术,出现了声控锁、红外线锁、电子卡片锁、指纹锁、密码锁等一系列智能锁,具有机械结构所无法比拟的高保密性能与安全性。
中国古锁大全中国古锁大全(孤独清风辑)(2009.2.6人教网)中国锁具历史悠久,据出土文物考证和历史文献记载,锁具发展至今有五千年历史。
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之“骨错”、“石错”就是锁钥雏形。
“觿”,古代用骨头制的解绳结的锥子,就是古代钥匙的雏形。
所以“觿”属我国最古老的锁具之一。
古锁初称牡、闭、、钥、链、钤。
早期为竹、木结构,起源于门闩。
春秋战国至鲁班于木锁内设堂奥机关,至东汉制金属簧片结构锁(又称沟槽锁)。
入唐时所之多为金、银、铜、铁、木。
明代遂成为广锁、花旗锁、首饰锁、刑具锁四大类。
实际上还有一类密码锁,只是不太常见罢了。
历经清代、民国到上世纪五十年代。
古锁工艺精致奥妙、文化内涵丰富。
雕花刻字如:状元及第、长命富贵、麒麟送子、龙凤呈祥等。
尤以鱼形锁为例,在《芝田录》中道:“门锁必为鱼者,取其不暝守夜之意。
”鱼亦作年年有余之吉利。
古锁也寓意财富,故有“驴驮钥匙马背锁”之说。
后衍生至爱情永恒,家族永续,身体永康,似乎一切良愿尽寓其中据资料记载,最早的用木制成的锁,其不堪一击只能作为象征性的锁。
我国的金属锁最早出现在汉代,是簧片结构锁。
明清时代是古锁的鼎盛时期,以铜质和铁质为主。
上世纪50年代,成本较低的低焊钩锁、叶片锁、弹子锁陆续进入我国市场,中国古锁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透过泛着沧桑的古锁,领略着中华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锁的具体名称,有一开锁、二开锁、三巴掌锁、三道箍虾尾锁、四开锁、五开锁、龙凤锁、双元锁、迷宫锁(定向锁)、底开锁、转冲锁、倒拉锁、暗门锁、无钥锁、方锁、炮仗锁、马缰绳锁、牛角锁、牛尾锁、举梁锁、文字密码锁、数字密码锁等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古锁,虽长短不一,大小不等,外形大同小异,其奥妙之外,在于钥匙孔的开槽上,可谓五花八门,稀奇古怪。
古锁收藏价值古锁现在成为收藏品,特别是一些设计精巧的铜锁,受到了相关收藏爱好者的青睐。
那古锁有收藏价值吗?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古锁收藏价值,希望对您有用。
古锁收藏价值随着科技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古锁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其收藏价值正逐渐得到市场认可,正越来越凸显出较高的升值空间,成为收藏市场的新宠。
我国锁具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遗址发现了木锁,西周出现了青铜锁,而到了东汉才发明了金属锁,并镂有龙、豹、麒麟、龟、蝴蝶等动物及昆虫造型图案,唐代则普遍使用金银铜铁等材料制锁。
明清时代是古锁的鼎盛时期,各种质材的锁具同步发展,以铜锁、铁锁居多,工艺更加精巧,在开锁难度和外形制造上有很大创新。
如明代的三色铜锁、清代的白鹤锁、密码锁、暗门锁、四开锁、倒拉锁以及各种人物、动物和文字造型的锁具,美不胜收。
古锁拙中藏巧、朴中显美,富于想象的造工,内在意境的妙趣,奇诡的构思,把人们带入神秘幽奇、色彩缤纷的艺术境界,从而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享受。
第一,历史研究价值。
锁具的历史十分悠久。
最初,人类只是简单地把个人贵重财物用兽皮包起来,外面用绳索牢牢捆缚,最后在开启处打上特殊的绳结。
这种紧紧捆死的绳结,只能用一个叫“错”的工具才能挑开。
最早的锁是木制的,构造极为简单,不能防盗,只是作为一种象征性的锁。
中国的金属锁发明于汉代,为簧片结锁。
宋代多为铁锁,到了明清,铜锁成为家家户户的生活必需品。
作为一种生活常用品,不同材质、不同工艺的古锁记录了不同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一些特别造型、特别花纹的锁具还记录了当时的民俗风情,从这个角度来讲,古锁极具史料研究价值。
第二,艺术价值。
爱美是人的天性,历来我国古代的工匠在制作器物时,都不会忘记在实用的基础上将艺术的元素注入进去。
锁具也不例外。
吴启胜就收藏了很多形神兼具的牛锁、龟锁、蟹锁、蛙锁、琵琶锁……把一定的造型引入到锁具的设计中,使之增加了实用性之外的文化内涵,而且尺度适宜、结构合理、造型生动、装饰富丽,无不包含了审美的意境。
【古锁书籍】中国古锁图谱微编前话《中国古锁图谱》是国内有史以来对中国明代以前的古锁锁具以实物考据、严谨治学为立意的著作,学术上是一次重大的探索,对中国传统锁具的历代沿袭作了脉络清晰的梳理,图文并茂,对于有志于收藏、了解中华古锁文化的友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书。
【序】锁,谁都知晓,谁都使用,谁也离不开。
当今世界,锁的表现形态与形式更是丰富多样。
它早已经跨出“封缄器”简明概念,以不同的方式渗透到社会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
撫今思古,了解见识中华民族先人所用之古锁,尊重这宗退去的民族民俗文化遗产,不无必要。
认识探索中国古锁的历史实物形态,是一条冷背狭窄之路。
必须是以集藏占有各朝各代各民族各地区的历史实物锁具,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的比较研究活动。
追朔古籍典著,殊少有古锁图文记录,难于借鉴;考古发掘资料报告,偶有涉锁,亦只少言短句,难明究里;博物馆或有古锁展现,品孤种单,难窥纵观。
而民间存藏较多的是明代之后尤其是清代至民国的各类锁具。
这些现状对探索元代之前中国古锁的发展演变,对中国古锁的定位断代,对中国古锁的形制特点,对中国古锁蕴涵的文化要素,都必然形成对中国古锁的认知难点。
近年来,有收藏者所撰写的中国古锁图书,融审美与故事性为一体。
虽然主要针对和表现的清代及民国锁具,却弥补了中国近代锁具文图资料的缺失,并对中国古锁的沿革和民俗文化给予了有趣的初始描述;有探索者所撰写的有关中国锁具历史文化的论述,虽然所列元代以前各朝代的实物古锁甚少,却对中国锁具文化史给予了极大的热情和有益的探讨。
综观中国古锁实物,其与社会发展和人们需要密不可分。
首先,它历经了非金属时期的以石为挡,骨栓,木门闩,木销栓,结绳以捆,泥复印封等具有提高安全功效的初始器具及措施,并出现了以骨,牙,石,玉等为材料名“觽”形“匙”的解绳工具。
捆闭启开的初始形态逐步演进。
由门闩演化而来的木锁的诞生是这一发展时期实践和认知的飞跃。
木锁由木壳,销栓为芯,带齿木匙构成,它是最早以落销制栓、匙销栓配合的机械构造,以门为矢,完成锁闭开启功能的初级“锁”。
介绍古代锁的书古代锁是一种用来保护财物安全的工具。
在古代,人们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锁来保护他们的财产,这些锁既有机械锁,也有密码锁。
本文将介绍古代锁的起源、发展和种类。
古代锁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4000年左右的古埃及。
当时,人们使用木质锁来保护他们的财物。
这些木质锁由凹槽和凸起构成,只能通过正确的角度才能打开。
虽然这些木质锁相对简单,但它们为古代人们提供了一定程度的安全保障。
随着时间的推移,古代锁的设计逐渐变得更加复杂和精巧。
在中国,最早的铁质锁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期。
这些锁由多个零件组成,包括锁体、锁舌和锁芯。
通过正确的组合和旋转,锁舌可以插入锁体,从而打开锁。
这种设计大大提高了锁的安全性,同时也增加了破解的难度。
除了中国,古代锁在其他地区也有不同的发展。
在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人们开始使用更加复杂的机械锁。
这些锁由多个可移动的零件组成,需要正确地旋转和插入才能打开。
这些机械锁的设计精巧,使得破解变得更加困难。
古代锁的种类也非常多样。
除了常见的机械锁外,还有一种被称为密码锁的古代锁。
密码锁是一种使用密码或组合来打开的锁。
在古代,人们使用不同的方法来设计密码锁,包括旋转齿轮、移动钥匙和拨动开关等。
这些密码锁的设计非常巧妙,使得破解变得几乎不可能。
古代锁的设计和制作需要高度的技术和工艺水平。
锁匠是古代社会中非常重要的职业之一。
他们通过精湛的手艺,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锁。
同时,锁匠也是保护财物安全的关键。
只有锁匠才能制作和打开这些复杂的锁,使得他们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古代锁的发展和演变与人类社会的进步和需求密切相关。
人们对财产安全的需求促使锁的设计变得更加复杂和安全。
古代锁的发展也反映了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进步。
总结起来,古代锁是一种用来保护财物安全的工具。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埃及,经过数千年的发展,逐渐演变成各种复杂的机械锁和密码锁。
古代锁的设计和制作需要高度的技术和工艺水平,锁匠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古代锁的种类古代锁的种类古代人类没有现代科技的智慧,但是却创造了许多奇妙的文物,其中最为神秘的或许就是古代锁了。
古代锁有着各种不同的种类,每一种锁都有着不同的形状和锁芯材料,下面就来一一介绍。
1. 圆形锁这种锁最早出现在周朝时期,锁体呈圆形,锁芯是由不同数量的栓子组成。
一些圆形锁还配备了半个铜筒,这样就可以在锁体的两个半圆上旋转,达到解锁的效果。
2. 八仙锁八仙锁最初出现在明朝时期,由八条不同长度的铁铰链组成,链条中间连接着一块锁体,内部装有一个锁芯。
八仙锁拆开后可以变成八段链子,使用时再将八段链子连接上即可形成锁具。
3. 花式锁花式锁最早出现在唐代时期,它有许多种形式,可以有大大小小不同形状的锁体,锁芯材料也由木质、铁质等不同种类。
其中一种花式锁,由一个把手和两个旋钮和一个八角形的锁体组成,是个非常特别的涂金锁。
4. 吊锁吊锁主要在元朝和明朝时期广泛使用,它的锁体是一个圆柱形,锁芯材料用铜或铁,吊锁最特别的地方是在锁芯中添加了一个机关,只要旋转机关就会将锁芯的齿轮结构旋转,从而解锁。
5. 梅花锁梅花锁是清朝时期流行的一种锁具,在形状上类似于八仙锁,但锁芯的结构式样不同。
梅花锁的锁芯是由一组花瓣形状的齿轮组成,只有按照正确的顺序旋转花瓣,才能使锁体打开。
古代锁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种重要遗产,它不仅代表了人类在安全领域的创新,也反映了古代文明技术的发展水平。
我们可以从古代锁这些锁具中看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历史的厚重和技术的高超。
自古以来,中华文明一直以不同的形式,诠释了智慧、心灵和信念的传承,而古代锁的形成和发展就是其中之一。
它不仅是文化遗产的代表,也是文化、历史、艺术、科学的展示。
老式古代锁的原理
老式古代锁是传统的机械结构锁,相对于现代电子锁等高科技锁具而言,其原理相对简单。
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锁芯旋转
锁芯是锁的主要部件,其表面有一排齿轮齿齿缝,当钥匙插入锁孔并旋转时,齿轮齿牙会与钥匙齿缝相吻合,从而将锁芯旋转。
2.插销弹出
插销是锁的主要开锁机构,当锁芯旋转时,插销也会跟随旋转。
当插销旋转到正确的位置时,某个机械结构会使其弹出到锁体外部。
3.锁舌释放
锁舌是锁的主要关闭机构,其位于锁体内部。
当插销弹出后,锁舌会受到推力,从而被释放,使门能够被打开。
4.锁体结构
除了锁芯、插销和锁舌以外,老式古代锁的锁体还包括其他机构,如
钥匙孔、把手、贴纸等等。
这些机构都是为了加强锁体的稳定性,提高锁的安全性。
总体而言,老式古代锁是一种基于简单机械结构的机械锁具,其依靠锁芯、插销、锁舌等部件的协同作用来控制锁的开关。
虽然其结构相对简单,但仍然是一种可靠的锁具,广泛应用于古代建筑物、宝库等场所。
中国古锁来源:/content/10/1210/15/1576800_76798286.shtml喜鹊锁喜鹊是中华民族传统的吉祥、喜运之鸟。
牛朗织女“七七”鹊桥相会是民间广为流传的神话故事,江苏省把喜鹊作为省鸟,可见人们对它呵爱之一斑,此锁造型生动精美,品像完好。
是把难得的好锁太极图锁红木,属明代之物,此锁体雕成“太极图”状。
太极图是古代说明宇宙现象的图,表示阴阳是对立的统一体,图形外面附八卦方位,道教常用它做标志,古锁以“太极图”形制作,极为罕见,说明锁具有“开”自然就有“关”的哲理玉古锁猪锁狗锁鼠锁马锁龙锁琵琶锁花旗锁 所谓“花旗锁,就是花式锁的意思。
花者花式,旗哉标志。
可谓“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导标新二月花”。
花旗锁造型奇特,富有民族传统风格广锁所谓“广锁“,就是横式锁囊馑肌4死嗨?呤⒉?谡憬?苄耍?钟小吧芩?敝?啤C窦涑浦??昂峥??薄ⅰ罢硗匪?钡取9闼?蕴拼?岳矗?惴河糜诿拧⑾洹⒊?⒐竦龋?幸话俣嘀帧9闼?ǔR源笮》治?烁龉娓瘢?粤轿?span href="tag.php?name=%B5%A5%CE%BB" class="t_tag">单位,有“四两绍”、“六两绍”、“十二两绍”等。
“六两绍”长?.5寸,“十二两绍” 长约7寸百福日生广锁此锁锁体刻有“百福日生”字样百家保锁银质,属民国之物,百家保锁属于花旗锁(首饰锁)类,此锁高14cm,宽16cm,正面刻有“麒麟送子”图,背面刻有“百家保锁”字样。
锁体下方挂有八个铃铛,两边各有两只蜜蜂不停采蜜。
此锁挂于床前或者房门上。
不言而喻,是为求生儿子而特制的这是一把来自云南的银质首饰锁。
本来一共有六件饰物,收集到的时候,其中一件已经遗失。
每件饰物分别代表不同的意思,比如饭碗代表丰衣足食,宝剑和号角代表可以统领三军等,寄寓了父母对自己孩子的殷切希望.白铜三环密码锁,这个锁只有三个环,虽然每个环上面有四个汉字,但是组合出来的密码不够多,保密性能不怎么好白铜四环密码锁这个锁有四个环,每个环上面有四个汉字白铜五环密码锁,这个锁只有五个环,每个环上面有四个汉字。
奔牛锁奔牛锁,属清代之物,此奔牛锁呈前冲状,前腿弯曲收缩,后腿猛蹬尾巴弯曲上翘,两耳向外伸展,两角朝内弯曲,好似在赛场角斗。
牛比喻性格倔犟,勤劳忠实,给人以一种努力拼搏向上之精神。
一般用于橱、门等嫦娥奔月锁白铜,属清代之物,锁体成圆形,刻有嫦娥奔月图。
相传在远古时代,有一个叫后羿的英雄。
他有一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字叫嫦娥。
他们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
有一天,后羿得到一包能够成仙的神药,他把药交给嫦娥来保管。
这件事情让后羿的徒弟逢蒙知道了,农历八月十五这天,他趁后羿出去打猎,溜进了嫦娥家里,逼她交出神药。
为了不让神药落到逢蒙手里,嫦娥把吞到嘴里,她立刻不由自主地飞出窗口,飘飘荡荡地升上天空,一直飘到月亮上的广寒宫。
从此,嫦娥和后羿就成了一对不能相聚的夫妻。
每年八月十五,后羿都拿出嫦娥爱吃的水果,还做了圆圆的月饼,盼望嫦娥回来。
后来,八月十五这一天成了民间的团圆节道具刑具锁白铜,属清代之物,这是用作舞台戏剧演出的道具,和真正的刑具锁略有不同。
象征意义大,而不能真正锁住犯人。
此锁的上部分别是两片叶子连在一起,好似两个人字连在一起。
下部是两颗桃型的心连在一起。
从锁体的整体图案来看,此锁制造者别出心裁,言下之意从古至今,大多数的犯罪无非是为了金钱和感情富贵长春广锁这是一把铜质广锁。
上面刻有“富贵长春”四字,而其“富”字少了一点,乃是取其富贵不出头之意。
中国的传统思想可见一斑富贵多男子铜质广锁。
因为锁体上镌刻的字而得名。
锁体大而厚实,还有寿、福二字。
从精美程度和尺寸看来,此锁的主人应该是家境殷实龟锁铜质,属明末清初的遗存,龟是最长寿的动物。
在中国古代,人们把官印的纽做成龟形,“龟纽”遂成官印的通称。
所以龟不仅代表长寿,还表示官运亨通古琴锁此锁造型为一具古琴。
琴棋书画,是“君子四事”。
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流传了两千多年,让多少人心驰神往。
古琴不只是闭门在家自娱自乐的器物,它是“文人琴”,是君子心声品格的表达蛤蟆锁铜质,属清代之物,锁体像只准备起跳的蛤蟆,俗话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比喻彼此之间相差距离较远。
这只蛤蟆的背上刻有两条腾跃的鲤鱼。
这只蛤蟆要吃的想必是鱼而不是天鹅肉了黄金万两如意锁铜质,属明代之物,锁体呈如意状,刻有“黄金万两”的字样,下面有两枚铜钱图,中间是万年青图。
把锁体和图案联系起来看可以看出“金钱”二字。
生活中钱虽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
万年青表示长寿不老黄铜五环密码锁这个锁只有五个环,每个环上面有四个汉字。
有清朝光绪年间的题款护海公正堂铜质,属明代之物,此链条长度为166厘米,链条的一端是古代的官印,而另外一端为云彩状。
据考证,古代人出示这个链条的任何一端,就可以抓捕犯人。
此链条与现在警察使用的逮捕证作用相仿景泰蓝葫芦对锁此锁为景泰蓝材质,比较罕见。
多年以后仍成双成对则更为难得景泰蓝是起源于明代景泰年间的一项举世无双的传统手工技艺,因其色彩青碧透亮而得名,这对景泰蓝葫芦对锁,上面为“寿”字,下面为两个铜钱的形状。
据说是健康长寿高于金钱的意思,此锁为明清时期帝王将相祝寿时馈赠的礼品景泰蓝广锁此锁为景泰蓝材质吉祥如意首饰锁这把清代的银质首饰锁取如意造型,“吉祥如意”四个字雕刻后用蓝色矿物涂覆,历久弥新可以开启的首饰锁大多数的首饰锁都是不可以使用钥匙开启的,象征意义为主。
但是也有例外,这把银质首饰锁就可以使用钥匙打开龙凤呈祥广锁这把龙凤呈祥广锁是本馆珍藏的体积最大的广锁之一。
长度达到了32厘米,重量2500克。
图中蓝色椭圆标出的是一把用于对比的小号广锁。
通过比较,大家可以对这个锁的大小有比较直观的认识此锁不仅体积巨大,而且雕花精美,难得一见。
其钥匙也巨大,甚至现代人看来不可思议。
挂在裤腰上固然不可行,要携带,恐怕警察会当作管制刀具了梅花桩锁此锁造型堪称奇,看上去像是一截树桩,锁体上面刻有梅花图案,故称梅花桩锁梅花又名“五福花”是中国传统名花,她象征着快乐、幸福、长寿、顺利、和平。
梅花不仅是清雅俊逸的风度使古今诗人画家为它赞美,更以它的冰肌玉骨、凌寒留香被喻为民族的精华而为世人所敬重。
它的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
在严寒中,梅开百花之先,独天下而春,因此梅又常被民间作为传春报喜的吉祥象征慕贞锁铜质,鼓形。
属明末清初之物,此锁体形小而圆滑,锁梁为圆钩式直穿锁体当中。
锁孔设置在鼓腰正中,将钥匙导入锁孔顺转锁梁即可推出,据多方考证,为大家闺秀系于裤腰使用。
因《千字经》有“女慕贞洁,男效良才”一语,故以慕贞而名之。
也有一说,曰此锁是丈夫外出时限制妻子勿与其它男子发生关系之用白云观广锁“白云观”是道教全真十大丛林之一,原名“天长观”,创建于唐玄宗开元二七七年(公元739年),金大定七年(1167年)重建,泰和三年(1203 年)改名为“太极宫”,正大元年(1224年)邱处机西游归来住持与此,更名“长春宫”。
明正统中(1436—1445)重修,改今明“白云观”。
此锁为明代遗留之物四福捧寿锁景泰蓝工艺,属明代之物,锁体中间雕有四只展翅的蝙蝠,整体图案设计精巧合理,内涵丰富形成一副“四福捧寿”图案。
为何把方锁和圆锁放在一起展示?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锁也有方有圆铁质刑具锁此锁是清朝末年的刑具锁,一般用铁链条套住犯人的脖子,然后用此锁在胸前锁住铁链文王百子锁这是一把明代的银质首饰锁,首饰锁一般取如意或者元宝的造型。
而这把首饰锁则放弃了这两种选择,甚至以今天的眼光来看此锁的造型仍富有现代气息.此锁正面为“文王百子”几个字,反面为花卉图案小广锁这就是上图中用蓝色椭圆圈出的小广锁了!边上作为对照的是壹圆的硬币。
此锁长度仅为1.6厘米。
虽然体积小巧,却不仅仅是个装饰品,到如今,这把小锁仍然可以开关自如虾形锁属清代之物,此锁体像只水中畅游的大虾,制作工艺精湛,既实用又形象,有头、脸、鼻,还有两根弯曲的须。
锁匠又在锁体上加三道箍,把这只虾制作得活灵活现。
一般用于水道、仓库等西北方锁古锁大多会打上当时的历史烙印,从雕花刻字和样式可以看出彼时彼地的风土民情。
这把并不古老的方锁也不例外从造型和钥匙看,这是一把典型的西北方锁。
钥匙别具一格,造型复杂精致,从锁体底部开启。
此锁用料充足、雕花精美。
更加有意思的是上面的题字,不是一般的吉祥话,而是“增加生产”和“五金社造”。
从中可以看出那段历史来刑具木枷锁铜质,属明代之物.据考证,古代初期的木枷使用两块木板钉合而成。
当囚犯押解到目的地以后,枷锁难以打开。
后来巧匠制成了机关木枷锁,既安全可靠,又开合方便中部开广锁此锁和一般广锁不同在于,开启位置既不是在边上,也不是在底下,而是在正面中部叶形锁白铜,属清代之物,古人以叶形为锁,除了美观以外,还有树高千丈,落叶归根之意。
人们外出谋生,发达也好,穷困也罢,总是故土难离。
越是暮年将至,越是思乡情切。
所以此锁还蕴涵了人们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团聚的渴盼邮包专用锁铜质,属民国初期之物。
其锁体呈弓形,在弯曲外设置活络节,使用时可以迅速封锁邮包的袋口,此锁专门用于邮包封口,简捷方便,故称“邮包专用锁”。
严格讲来这并不是花旗锁,因其造型奇特,暂时将其归入此类圆形人物锁这是一把造型为圆的铜锁。
锁体上面采用半镂空的手法刻以人物,生动精美乐器形锁这把乐器形锁,初时以为是琵琶,细看却不是。
它只有三个调音轴,不知道是仿照什么乐器而为,有待考证鱼锁在我国东北丹东一带常见此类锁具。
从收藏发现,浙江沿海一带也有这类锁具。
古代人用鱼的造型制锁,因为《芝田录》中道:“门锁必为鱼者,取其不暝守夜之意”。
鱼锁因其鱼目始终睁,死不瞑目,可以日夜睁着眼看守门户,鱼还寓意“游刃有余”、“年年有余”。
鱼锁一般用于门、箱、柜、厨房等等共59张,显示40张,查看更多>>1回复命运_传奇中国古锁大全古锁初称牡、闭、、钥、链、钤。
早期为竹、木结构,起源于门闩。
春秋战国至鲁班于木锁内设堂奥机关,至东汉制金属簧片结构锁(又称沟槽锁)。
入唐时所之多为金、银、铜、铁、木。
明代遂成为广锁、花旗锁、首饰锁、刑具锁四大类。
实际上还有一类密码锁,只是不太常见罢了。
历经清代、民国到上世纪五十年代。
古锁工艺精致奥妙、文化内涵丰富。
雕花刻字如:状元及第、长命富贵、麒麟送子、龙凤呈祥等。
尤以鱼形锁为例,在《芝田录》中道:“门锁必为鱼者,取其不暝守夜之意。
”鱼亦作年年有余之吉利。
古锁也寓意财富,故有“驴驮钥匙马背锁”之说。
后衍生至爱情永恒,家族永续,身体永康,似乎一切良愿尽寓其中据资料记载,最早的用木制成的锁,其不堪一击只能作为象征性的锁。
我国的金属锁最早出现在汉代,是簧片结构锁。
明清时代是古锁的鼎盛时期,以铜质和铁质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