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学基础讲义

运动学基础讲义

运动学基础讲义
运动学基础讲义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t x V =定义式平均速率;t s V = 2、有用推理ax Vo Vt 222=- 3、中间时刻速度;202V Vt V Vt +==平 4、末速度Vt=V0+at 5、中间位置速度2 2220Vt V Vx += 6、位移 t 2t 2a t 0t t 2V V V s =+==平 7、加速度t V Vt a 0 +=(以V0为正方向,a 与V0同向[加速]a ?0,反向则a <0) 8、实验推论;S1-S2=S3-S2=S4-S3= =?x=a t 2 9、初速度为0n 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 的比;s1:s2:s3 :Sn=1:3:5 :(2n-1) 10、初速度为0的n 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t 之比; t1:t2:t3 :tn=1:(12-0):(23-): :(1--n n ) 11、a=t n m Sn Sm 2--(利用上个段位移,减少误差---逐差法) 12、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0= s m ;加速度a=s m 2;末速度Vt= s m 1s m =h k m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加大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0=0 2末速度Vt=gt 23下落高度)位置向下计算从00(22V g h t = 4推论t 2V =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高三物理复习讲义:运动学

1 一、运动学 1.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做了如下的实验:他让一个铜球从阻力很小(可忽略不计)的斜面上由静止开始滚下,并且做了上百次.假设某次试验伽利略是这样做的:在斜面上任取三个位置A 、B 、C ,让小球分别由A 、B 、C 滚下,如图2所示.设A 、B 、C 与斜面底端的距离分别为x 1、x 2、x 3,小球由A 、B 、C 运动到斜面底端的时间分别为t 1、t 2、t 3,小球由A 、B 、C 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分别为v 1、v 2、v 3,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并且是伽利略用来证明小球沿光滑斜面向下的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v 1=v 2=v 3 B.v 1t 1=v 2t 2=v 3t 3 C .x 1-x 2=x 2-x 3 D.x 1t 12=x 2t 22=x 3 t 3 2 2.质点由A 点出发沿直线AB 运动,行程的第一部分是加速度大小为a 1的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加速度大 小为a 2的匀减速运动,到达B 点时恰好速度减为零.若AB 间总长度为s ,则质点从A 到B 所用时间t 为( ) A. s (a 1+a 2) a 1a 2 B. 2s (a 1+a 2)a 1a 2 C.2s (a 1+a 2) a 1a 2 D. a 1a 2 2s (a 1+a 2) 3.如图所示,a 、b 、c 三个物体在同一条直线上运动,其位移-时间图象中,图线c 是一条x =0.4t 2的抛物线.有关这三个物体在0~5 s 内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c 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 .t =5 s 时,a 物体速度比c 物体速度大 D .a 、b 两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相同 4.如图甲所示,一维坐标系中有一质量为m =2 kg 的物块静置于x 轴上的某位置(图中未画出),t =0时刻,物块在外力作用下沿x 轴开始运动,如图乙为其位置坐标和速率平方关系图象的一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且加速度大小为1 m/s 2 B .t =4 s 时物块位于x =4 m 处 C .t =4 s 时物块的速率为2 m/s D .在0~4 s 时间内物块所受合外力做功为2 J 5.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开始沿同一方向运动,其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图中t 2=t 42,乙物体的速度时间图象为两段均为1 4圆弧的曲线,则( ) A .两物体在t 1时刻加速度相同 B .两物体在t 2时刻运动方向均改变 C .两物体在t 3时刻相距最远,在t 4时刻相遇 D .0~t 4时间内甲物体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物体的平均速度 6.一物体以某一初速度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静止下来.若物体在最初5 s 内通过的位移与最后5 s 内通过的位移之比为x 1∶x 2=11∶5,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1 m/s 2,则( ) A .物体运动的时间可能大于10 s B .物体在最初5 s 内通过的位移与最后5 s 内通过的位移之差为x 1-x 2=15 m C .物体运动的时间为8 s D .物体的初速度为10 m/s 7.A 、B 两小球从不同高度自由下落,同时落地,A 球下落的时间为t ,B 球下落的时间为t 2,当B 球开 始下落的瞬间,A 、B 两球的高度差为(重力加速度为g )( ) A .gt 2 B.38gt 2 C.34gt 2 D.1 4 gt 2 8. 如图所示,直线和抛物线(开口向上)分别为汽车a 和b 的位移—时间图象,则( ) A .0~1 s 时间内a 车的平均速度大小比b 车的小 B .0~3 s 时间内a 车的路程比b 车的小 C .0~3 s 时间内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均为1 m/s D .t =2 s 时a 车的加速度大小比b 车的大 9.某质点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依次经过A 、B 、C 三点,最后停在D 点.已知AB =6 m ,BC =4 m ,从A 点运动到B 点,从B 点运动到C 点两个过程速度变化量都为-2 m/s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到达B 点时速度大小为2.55 m/s B .质点的加速度大小为2 m/s 2 C .质点从A 点运动到C 点的时间为4 s D .A 、D 两点间的距离为12.25 m 10.甲、乙两车某时刻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开始做直线运动,若以该时刻作为计时起点,得到两车的位移—时间图象,即x -t 图象如图所示,甲图象过O 点的切线与AB 平行,过C 点的切线与OA 平行,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两车相遇前,t 1时刻两车相距最远 B .t 3时刻甲车在乙车的前方 C .0~t 2时间内甲车的瞬时速度始终大于乙车的瞬时速度 D .甲车的初速度等于乙车在t 3时刻的速度 11.物体以速度v 匀速通过直线上的A 、B 两点,所用时间为t ,现在物体从A 点由静止出发,先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a 1)到某一最大速度v m ,然后立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 2)至B 点速度恰好减为0,所用时间仍为t .则物体的( ) A .v m 只能为2v ,与a 1、a 2的大小无关 B .v m 可为许多值,与a 1、a 2的大小有关 C .a 1、a 2必须是一定的 D .a 1、a 2必须满足a 1a 2a 1+a 2=2v t 12.小球从一定高度处由静止下落,与地面碰撞后回到原高度再次下落,重复上述运动,取小球的落地点为原点建立坐标系, 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下列速度v 和位置x 的关系图象中,能描述该过程的是( ) 13.磕头虫是一种不用足跳但又善于跳高的小甲虫.当它腹朝天、背朝地躺在地面时,将头用力向后仰,拱起体背,在身下形成一个三角形空区,然后猛然收缩体内背纵肌,使重心迅速向下加速,背部猛烈撞击地面,地面反作用力便将其弹向空中.弹射录像显示,磕头虫拱背后重心向下加速(视为匀加速)的距离大约为0.8 mm ,弹射最大高度为24 cm ,而人原地起跳方式是,先屈腿下蹲,然后突然蹬地向上加速,假设人加速与磕头虫加速过程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如果加速过程(视为匀加速)重心上升高度为0.5 m ,那么人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可达(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设磕头虫撞击地面和弹起的速率相等)( ) A .150 m B .75 m C .15 m D .7.5 m 14.如图所示是在高速公路上用超声波测速仪测量车速的示意图,测速仪发出并接收超声波脉冲信号,根据发出和接收到的信号间的时间差,测出被测汽车的速度.图中p 1、p 2是测速仪发出的超声波信号,n 1、n 2分别是p 1、p 2由汽车反射回来的信号.设测速仪匀速扫描,p 1、p 2之间的时间间隔Δt =1.0 s ,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v =340 m/s ,若汽车是匀速行驶的,则根据图可知,汽车在接收到p 1、p 2两个信号之间的时间内前进的距离是______m ,汽车的速度是________m/s. 15.某同学站在一平房边观察从屋檐边滴下的水滴,发现屋檐的滴水是等时的,且第5 滴正欲滴下时, 第1 滴刚好到达地面; 第 2滴和第 3 滴水刚好位于窗户的下沿和上沿,他测得窗户上、 下沿的高度差为 1 m ,由此求屋檐离地面的高度.

运动学基础试卷A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2015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期末考试试卷(A)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 平衡角(稳定角) 2、 向心收缩 3、 肩肱节律 4、 牵张反射 5、 人体运动分析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30分) 1、 人体步行时的运动形式包括 、 、 、 。 2、 力量训练的原则有 、 、 、 。 3、 表示运动强度的常用指标有 、 、 。 4、 制定运动处方应遵循的原则有 原则、 原则、 原则与 原则。 5、 关于心指数,人体安静时, 与 呈线性关系,与 、 不成比例 6.状态反射包括 反射与 反射 7、 姿势的方向性就是 与 间适当关系的能力。 8、 步态控制的三个任务就是 、 与 。 9、 肌筋膜包括 、 与 ,就是与肌纤维 的弹性成分。 三、单项选择题,请把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20分) 1、 屈伸运动就是指( ) A 、环绕冠状轴在矢状面上的运动 B 、 环绕矢状轴在冠状面上的运动 C 、环绕垂直状轴在水平状面上的运动 D 、 环绕矢状轴在水平状面上的运动 E 、环绕垂直轴在矢状面上的运动 2、 下蹲过程中,下肢处于封闭运动链,因有 ( ) A 、髋、膝与踝关节共同活动 B 、仅髋关节活动 C 、仅膝关节活动 D 、仅踝关节活动 E 、 仅肢体活动 3、 力系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就是( ) A 、合力、合力矩为零 B 、 合力为零、合力矩大于零 C 、合力矩为零、合力大于零 D 、多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E 、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4、 刚体角速度的大小与方向对时间变化率的物理量指的就是( ) A 、角速度 B 、角加速度 C 、角位移 D 、角动量 E 、角冲量 5、 运动神经元发放的冲动频率高时( ) A 、肌的伸展性增加 B 、肌的收缩力降低 C 、肌的弹性增加 D 、肌的粘滞性增加 E 、募集的运动单位多 6、 骨骼肌收缩起到缓冲、制动、减速与克服重力作用的属于( ) A 、 向心收缩 B 、 离心收缩 C 、拉长-缩短收缩 D 、 等动收缩 E 、等速运动 7、 当上臂上举150°,盂肱关节运动约就是( ) A 、80° B 、 90° C 、 60° D 、 70° E 、100° 8、 限制髋关节过伸的组要结构就是( ) A 、 髋臼 B 、 关节囊 C 、耻股韧带 D 、坐股韧带 E 、髋股韧带 9、 肌自身的形态结构与神经调节能力两个方面就是力量素质的( ) A 、生理基础 B 、解剖基础 C 、物理基础 D 、生化基础 E 、组织结构 10、下列哪项运动属于静力性力量训练( ) A 、引体向上 B 、俯卧撑 C 、蹲马步 D 、仰卧起坐 E 、杠铃 11、运动训练使心泵功能提高,主要表现为( ) A 、心房舒张末期容积增加 B 、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 C 、心房收缩末期容积增加 D 、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增加 E 、心肌收缩力增加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t x V =定义式平均速率;t s V = 2、有用推理ax Vo Vt 222=- 3、中间时刻速度;202V Vt V Vt +==平 4、末速度Vt=V0+at 5、中间位置速度2 2220Vt V Vx += 6、位移 t 2t 2a t 0t t 2V V V s =+==平 7、加速度t V Vt a 0 +=(以V0为正方向,a 与V0同向[加速]a ?0,反向则a <0) 8、实验推论;S1-S2=S3-S2=S4-S3=ΛΛ=?x=a t 2 9、初速度为0n 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 的比;s1:s2:s3ΛΛ:Sn=1:3:5ΛΛ:(2n-1) 10、初速度为0的n 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t 之比; t1:t2:t3ΛΛ:tn=1:(12-0):(23-):ΛΛ:(1--n n ) 11、a=t n m Sn Sm 2--(利用上个段位移,减少误差---逐差法) 12、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0= s m ;加速度a=s m 2;末速度Vt=s m 1s m =h k m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加大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0=0 2末速度Vt=gt 23下落高度)位置向下计算从00(22 V g h t = 4推论t 2V =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s 2m ≈10s 2m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底小,方向竖直向下)3) 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22 gt 2末速度Vt=Vo-gt 3有理推论02 2V Vt -=-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 g Vo 22(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5往返时间g t Vo 22=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称性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3:1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 2上升过程经过两点所用时间与下落过程经过这两点所 用时间相等。 物理规律汇总 1)相互作用力 1重力 【1】方向竖直向下,但不一定与接触面垂直,不一定指向地心。(除赤道与两级) 【2】重力是由地球的引力而产生,但重力≠引力(除两级) 2弹力 【1】绳子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2】同一根绳子上的力相同。 【3】杆的力可以是拉力,也可以是推力。方向可以沿各个方向。 3摩擦力 【1】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也可以使动力。 【2】受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也可能是静止的。 【3】受静摩擦力的物体也可能是运动的。 2)牛顿运动定律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物体具有加速度,则物体一定具有加速度,物体具有加速度,则一定受力。 4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5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6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打点计时器

机械运动 复习题

机械运动复习1 一、填空题(35分) 1.物理学把叫做机械运动。 2.在研究物体做机械运动时,被选来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取决于。这就是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3.我国古书《套买曜》上记载有:“人在舟中闭牖(门窗)而坐,舟行而人不觉”这是运动的的生动描述,其中“舟行”是以为参照物,“人不觉”是以为参照物。 4.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的,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时,人是的。 5.平时所说“月亮躲进云里”是以为参照物,说“乌云遮住了月亮”是 以为参照物。我国发射的风云二号通讯卫星相对是静止的。相对于是运动的。人们常说地球在公转的同时自转着,“公转”是 以为参照物,自转又是以为参照物。 6.空中加油机在空中给歼击机加油的过程中,若以为参照物,他们都是运动的,若以加油机为参照物,歼击机是的。 7.“旭日东升”是以为参照物的,“日落西山”是以为参照物的。 8.坐在甲车里的人,看见路边树木向北运动,他是以为参照物。他看到并排的乙车静止,若以树为参照物,乙车是的。 9.长征三号火箭运载同步卫星升空,此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当卫星脱离火箭绕地球运转时,以地球为参照物,卫星是的,以火箭为参照物,卫星是的。 10.小红骑自行车在公路上行驶,当天虽无风,但小红骑在车上觉得刮了西风,以小红为参照物,空气是向运动的,以地面为参照物,小红向行驶。 11. 我们唱的歌“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是以为参照物。 12.研究地面上物体的运动时,一般选________做参照物。 13.车里的人看路边的树向后退是以________做参照物。 14.乘客坐在行驶的火车上,以火车为参照物。人是________,以路旁的树木为参照物,人是________的。 15.太阳从东方升起,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月亮在云间穿行,这时我们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 16.以________为参照物,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是静止的,以________为参照物,人造地球同步卫星是运动的。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

高中物理运动学公式总结 一、质点的运动——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 t x V = 定义式平均速率; t s V = 2、有用推理ax Vo Vt 22 2 =- 3、中间时刻速度;2 2V Vt V Vt += =平 4、末速度Vt=V0+at 5、中间位置速度2 2 2 2 Vt V Vx += 6、位移 t 2t 2 a t 0t t 2 V V V s = +==平 7、加速度t V Vt a 0 += (以V0为正方向,a 与V0同向[加速]a ?0,反向则a <0) 8、实验推论; S1-S2=S3-S2=S4-S3= =? x=a t 2 9、初速度为0n 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 的比;s1:s2:s3 :Sn=1:3:5 :(2n-1) 10、初速度为0的n 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t 之比; t1:t2:t3 :tn=1:(12-0):(23- ): :( 1-- n n ) 11、a= t n m Sn Sm 2 --(利用上个段位移,减少误差---逐差法) 12、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0=s m ;加速度a=s m 2 ;末速度Vt= s m 1 s m =3.6 h km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加大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0=0 2末速度Vt=gt 23下落高度 ) 位置向下计算 从00(2 2 V g h t = 4推论t 2 V =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s 2 m ≈10s 2 m (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底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 o t- 22 gt 2末速度Vt=V o-gt 3有理推论0 2 2 V Vt -=-2gs 4上升最大高度H m= g Vo 22 (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5往返时间g t Vo 2 2=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称性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 3:1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 2上升过程经过两点所用时间与下落过程经过这两点所 用时间相等。 物理规律汇总 1)相互作用力 1重力 【1】方向竖直向下,但不一定与接触面垂直,不一定指向地心。(除赤道与两级) 【2】重力是由地球的引力而产生,但重力≠引力(除两级) 2弹力 【1】绳子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子收缩的方向。、 【2】同一根绳子上的力相同。 【3】杆的力可以是拉力,也可以是推力。方向可以沿各个方向。 3摩擦力 【1】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也可以使动力。 【2】受滑动摩擦力的物体也可能是静止的。 【3】受静摩擦力的物体也可能是运动的。 2)牛顿运动定律 1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物体具有加速度,则物体一定具有加速度,物体具有加速度,则一定受力。 4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 5物体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6物体具有向上的加速度时,物体处于超重状态。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 第 篇 运动学

高中物理竞赛辅导讲义 第2篇 运动学 【知识梳理】 一、匀变速直线运动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运动的合成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的合成,遵从矢量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 我们一般把质点对地或对地面上静止物体的运动称为绝对运动,质点对运动参考照系的运动称为相对运动,而运动参照系对地的运动称为牵连运动。以速度为例,这三种速度分别称为绝对速度、相对速度、牵连速度,则 v 绝对 = v 相对 + v 牵连 或 v 甲对乙 = v 甲对丙 + v 丙对乙 位移、加速度之间也存在类似关系。 三、物系相关速度 正确分析物体(质点)的运动,除可以用运动的合成知识外,还可充分利用物系相关速度之间的关系简捷求解。以下三个结论在实际解题中十分有用。 1.刚性杆、绳上各点在同一时刻具有相同的沿杆、绳的分速度(速度投影定理)。 2.接触物系在接触面法线方向的分速度相同,切向分速度在无相对滑动时亦相同。 3.线状交叉物系交叉点的速度,是相交物系双方运动速度沿双方切向分解后,在对方切向运动分速度的矢量和。 四、抛体运动: 1.平抛运动。 2.斜抛运动。 五、圆周运动: 1.匀速圆周运动。 2.变速圆周运动: 线速度的大小在不断改变的圆周运动叫变速圆周运动,它的角速度方向不变,大小在不断改变,它的加速度为a = a n + a τ,其中a n 为法向加速度,大小为2 n v a r =,方向指向圆心;a τ为切向加速度,大小为0lim t v a t τ?→?=?,方向指向切线方向。 六、一般的曲线运动 一般的曲线运动可以分为很多小段,每小段都可以看做圆 周运动的一部分。在分析质点经过曲线上某位置的运动时,可 以采用圆周运动的分析方法来处理。对于一般的曲线运动,向心加速度为2n v a ρ =,ρ为点所在曲线处的曲率半径。 七、刚体的平动和绕定轴的转动 1.刚体 所谓刚体指在外力作用下,大小、形状等都保持不变的物体或组成物体的所有质点之间的距离始终保持不变。刚体的基本运动包括刚体的平动和刚体绕定轴的转动。刚体的任

运动学基础 课程标准

《运动学基础》课程标准 建议课时数:64学分:4 适用专业:康复技术 先修课程:考试 一、课程定位 (一)课程性质 该课程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在多年教学改革的基础上,通过对康复治疗技术相关职业工作岗位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借鉴先进的课程开发理念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进行重点建设与实施的学习领域课程。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人体运动学的相关知识,重点培养学生在康复治疗、康复保健、康复教育等康复治疗岗位必需的专业能力和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它以《康复医学概论》、《人体结构》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康复评定技术》、《运动治疗技术》、《作业治疗技术》、《临床疾病康复》等课程的基础。 (二)课程理念 本课程以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念为指导,以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养成为重点,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融合康复治疗师职业资格标准,以人体运动学典型工作过程,以来源于企业的实际案例为载体,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实训室为工作与学习场所,对课程内容进行序化。本课程的教学过程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设计思路 该课程是依据康复技术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中的项目进行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中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积极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案例分析、分组讨论、现场教学、启发式、鼓励式、点评式、师生互动式等多种

运动学基础练习题

运动学基础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下列物理量属于矢量的是() A、速度 B、质量 C、位移 D、机械能 2.关于路程和位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路程和位移都是矢量 B.路程和位移都是标量 C.路程是矢量,位移是标量 D.路程是标量,位移是矢量 3. 诗句“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中,诗人说“满天云不动”选取的参考系是() A. 两岸 B. 花 C. 云 D. 诗人 4.如图所示,某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发生的位移是() A.1m B.-5m C.5m D.-1m 5.下列情况中的物体,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A、研究地球的自转 B、研究一列火车的进站时间 C、研究一列火车从昆明开往丽江的运行时间 D、研究直升飞机上螺旋桨的转动情况 6.关于速度和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有变化,则一定具有加速度 B.有加速度的物体,其速度一定增大 C.加速度为零的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D.加速度越大,则物体的速度变化量一定越大 7.关于加速度与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为零C、加速度减小,速度可能增大 C、加速度不变,速度一定不变 D、加速度增大,速度一定增大

8. 关于运动物体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速度越大,加速度越大 B. 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越大 C. 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越大 D. 加速度就是增加的速度 9.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B、曲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一定变化 C、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一定为变力 D、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力 10.关于加速度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加速度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 B、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大小 C、加速度的方向一定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D、加速度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 11.一个小球从4m高处自由落下,被水平地面竖直弹回到1m高处,在这一过程中,关于小球的路程和位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路程是3m,位移大小是5m,方向竖直向上 B、路程是5m,位移大小是3m,方向竖直向上 C、路程是3m,位移大小是5m,方向竖直向下 D、路程是5m,位移大小是3m,方向竖直向下 12. 北京时间2006年7月12日凌晨,中国“飞人”刘翔在瑞士洛桑田径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的比赛中,以12.88s打破了世界纪录!刘翔在比赛中的平均速度约为 ( ) A. 7.00m/s B. 7.76m/s C. 8.54m/s D. 10.00 m/s 13.一个小球从4m高处自由落下,被地面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在整个过程中() A. 位移大小是5m B. 路程是3m C. 位移大小是3m D. 以上都不对 14.某环保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其加速度大小为2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整理(打印部分)

第一章 1、平均速度定义式:t x ??=/υ ① 当式中t ?取无限小时,υ就相当于瞬时速度。 ② 如果是求平均速率,应该是路程除以时间。请注意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在大小上面的区别。 2、两种平均速率表达式(以下两个表达式在计算题中不可直接应用) ③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2υ,则整个过程中的 平均速率为2 2 1υυυ+= ④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率为2υ,则整个过程中的 平均速率为2 12 12υυυυυ+= ⑤ ??? ????====t x t x 路位时间路程平均速率时间位移大小平均速度大小 3、加速度的定义式:t a ??=/υ ⑥ 在物理学中,变化量一般是用变化后的物理量减去变化前的物理量。 ⑦ 应用该式时尤其要注意初速度与末速度方向的关系。 ⑧ a 与υ同向,表明物体做加速运动;a 与υ反向,表明物体做减速运动。 ⑨ a 与υ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 第二章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关系式 ⑩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at +=0υυ ?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 02 1at t x + =υ (涉及时间优先选择,必须注意对于匀减速问题中给出的时间不一定就是公式中的时间,首先运用at +=0υυ,判断出物体真正的运动时间) 一般规定0v 为正,a 与v 0同向,a >0(取正);a 与v 0反向,a <0(取负) 同时注意位移的矢量性,抓住初、末位置,由初指向末,涉及到x 的正负问题。 注意运用逆向思维: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1)深刻理解: ? ??要是直线均可。运动还是往返运动,只轨迹为直线,无论单向指大小方向都不变 加速度是矢量,不变是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2)公式 (会“串”起来)

圆周运动典型基础练习题大全

1.甲、乙两物体都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质量之比为1∶2 ,转动半径之比为1∶2 ,在相等时间里甲转过60°,乙转过45°,则它们所受外力的合力之比为() A.1∶4 B.2∶3 C.4∶9 D.9∶16 2.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为M的大圆环,半径为R,被一轻杆固定后悬挂在O点,有两 个质量为m的小环(可视为质点),同时从大环两侧的对称位置由静止滑下。两小环同 时滑到大环底部时,速度都为v,则此时大环对轻杆的拉力大小为() A.(2m+2M)g B.Mg-2mv2/R C.2m(g+v2/R)+Mg D.2m(v2/R-g)+Mg 3.下列各种运动中,属于匀变速运动的有() A.匀速直线运动B.匀速圆周运动C.平抛运动 D.竖直上抛运动 4.关于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向心力是指向圆心方向的合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 B.向心力可以是多个力的合力,也可以是其中一个力或一个力的分力 C.对稳定的圆周运动,向心力是一个恒力 D.向心力的效果是改变质点的线速度大小 5.一物体在水平面内沿半径R = 20cm的圆形轨道做匀速圆周运动,线速度v=0.2m/s , 那么,它的向心加速度为______m/s2,它的周期为______s。 6.在一段半径为R=15m的圆孤形水平弯道上,已知弯道路面对汽车轮胎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车重的μ =0.70倍,则汽车拐弯时的最大速度是m/ s 7.在如图所示的圆锥摆中,已知绳子长度为L ,绳子转动过程中与竖直方向 的夹角为θ ,试求小球做圆周运动的周期。 8如图所示,质量m=1kg的小球用细线拴住,线长l=0.5m,细线所 受拉力达到F=18N时就会被拉断。当小球从图示位置释放后摆到悬 点的正下方时,细线恰好被拉断。若此时小球距水平地面的高度h=5m, 重力加速度g=10m/s2,求小球落地处到地面上P点的距离?求落地速 度?(P点在悬点的正下方) 9如图所示,半径R= 0.4m的光滑半圆轨道与粗糙的水平面相切于A点,质量为m= 1kg的小物体(可视为质点)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从C点运动到A点, 物体从A点进入半圆轨道的同时撤去外力F,物体沿半圆轨道通 过最高点B后作平抛运动,正好落在C点,已知AC = 2m,F = 15N,g取10m/s2,试求:物体在B点时的速度以及此时半圆 轨道对物体的弹力? 20.如图所示,半径为R,内径很小的光滑半圆管竖直放置,两个质 量均为m的小球A、B以不同速率进入管内,A通过最高点C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整理(打印部分)

惠水民族中学高一年级针对有关物理公式、规律的归类(部分) 第一部分:运动学公式 第一章 1、平均速度定义式:t x ??=/υ ① 当式中t ?取无限小时,υ就相当于瞬时速度。 ② 如果是求平均速率,应该是路程除以时间。请注意平均速率与平均速度在大 小上面的区别。 2、两种平均速率表达式(以下两个表达式在计算题中不可直接应用) ③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2υ, 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2 2 1υυυ+= ④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率为2υ, 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2 12 12υυυυυ+= ⑤ ??? ? ? ? ?====t x t x 路位时间路程平均速率时间位移大小平均速度大小 3、加速度的定义式:t a ??=/υ ⑥ 在物理学中,变化量一般是用变化后的物理量减去变化前的物理量。 ⑦ 应用该式时尤其要注意初速度与末速度方向的关系。 ⑧ a 与υ同向,表明物体做加速运动;a 与υ反向,表明物体做减速运动。 ⑨ a 与υ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 第二章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关系式 ⑩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at +=0υυ ?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 02 1 at t x + =υ (涉及时间优先选择, 必须注意对于匀减速问题中给出的时间不一定就是公式中的时间,首先运用at +=0υυ,判 断出物体真正的运动时间)

例1:火车以h km v /54=的速度开始刹车,刹车加速度大小2/3s m a =,求经过 3s 和6s 时火车的位移各为多少? ?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ax t 2202=-υυ (不涉及时间,而涉及速度) 一般规定0v 为正,a 与v 0同向,a >0(取正);a 与v 0反向,a <0(取负) 同时注意位移的矢量性,抓住初、末位置,由初指向末,涉及到x 的正负问题。 注意运用逆向思维: 当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至停止,可等效认为反方向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 例2:火车刹车后经过8s 停止,若它在最后1s 内通过的位移是1m ,求火车的加速 度和刹车时火车的速度。 (1)深刻理解: ?? ?要是直线均可。 运动还是往返运动,只 轨迹为直线,无论单向 指大小方向都不变加速度是矢量,不变是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2)公式 (会“串”起来) 2 2212 2022 02200t x t t v v v ax v v t at t v x at v v += ?=-??? ???+=+=得消去基本公式 根据平均速度定义V = t x = ??? ? ? ? ?=?++=++=+=+ 2000002 02122) (2121t t v t a v v v at v v at v t at t v ∴V t/ 2 =V = V V t 02 += t x 例3、物体由静止从A 点沿斜面匀加速下滑,随后在水平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后停止于C 点,如图所示,已知AB=4m ,BC=6m ,整个运动用时10s ,则沿AB 和BC 运动的加速 度a1、a2大小分别是多少? C B

运动学基础试卷A

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 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2015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期末考试试卷(A ) 一、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 平衡角(稳定角) 2. 向心收缩 3. 肩肱节律 4. 牵张反射 5. 人体运动分析 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30分) 1. 人体步行时的运动形式包括 、 、 、 。 2. 力量训练的原则有 、 、 、 。 3. 表示运动强度的常用指标有 、 、 。 4. 制定运动处方应遵循的原则有 原则、 原则、 原则和 原则。 5. 关于心指数,人体安静时, 与 呈线性关系,与 、 不成比例 6.状态反射包括 反射与 反射 7. 姿势的方向性是 和 间适当关系的能力。 8. 步态控制的三个任务是 、 和 。 9. 肌筋膜包括 、 和 ,是与肌纤维 的弹性成分。 三、单项选择题,请把正确的选项填在括号内(每题1分,共20分)

1. 屈伸运动是指() A.环绕冠状轴在矢状面上的运动 B. 环绕矢状轴在冠状面上的运动 C.环绕垂直状轴在水平状面上的运动 D. 环绕矢状轴在水平状面上的运动 E.环绕垂直轴在矢状面上的运动 2. 下蹲过程中,下肢处于封闭运动链,因有() A.髋、膝与踝关节共同活动 B.仅髋关节活动 C.仅膝关节活动 D.仅踝关节活动 E. 仅肢体活动 3. 力系平衡的充分必要条件是() A.合力、合力矩为零 B. 合力为零、合力矩大于零 C.合力矩为零、合力大于零 D.多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E.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4. 刚体角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对时间变化率的物理量指的是() A.角速度 B.角加速度 C.角位移 D.角动量 E.角冲量 5. 运动神经元发放的冲动频率高时() A.肌的伸展性增加 B.肌的收缩力降低 C.肌的弹性增加 D.肌的粘滞性增加 E.募集的运动单位多 6. 骨骼肌收缩起到缓冲、制动、减速与克服重力作用的属于() A. 向心收缩 B. 离心收缩 C.拉长-缩短收缩 D. 等动收缩 E.等速运动 7. 当上臂上举150°,盂肱关节运动约是() A.80° B. 90° C. 60° D. 70° E.100° 8. 限制髋关节过伸的组要结构是() A. 髋臼 B. 关节囊 C.耻股韧带 D.坐股韧带 E.髋股韧带 9. 肌自身的形态结构和神经调节能力两个方面是力量素质的() A.生理基础 B.解剖基础 C.物理基础 D.生化基础 E.组织结构 10.下列哪项运动属于静力性力量训练() A.引体向上 B.俯卧撑 C.蹲马步 D.仰卧起坐 E.杠铃 11.运动训练使心泵功能提高,主要表现为() A.心房舒张末期容积增加 B.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增加

第二章-物理运动学基本公式(经典版)

?基本公式: ?①速度公式:v t=v0+at ?②位移公式:s=v0t+at2 ?③速度位移公式:v t2-v02=2as ?推导公式: ?①平均速度公式:V= ?②某段时间的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③某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公式: ?无论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 ?④匀变速直线运动中,在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的位移差值是恒量, ?即ΔS=S n+l–S n=aT2=恒量。 ?⑤初速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的比例关系(设T为相等的时间间隔,s为相等的位移间隔): ?Ⅰ、T末、2T末、3T末……的瞬时速度之比为:v1:v2:v3:……:v n=1:2:3:……:n ?Ⅱ、1T内、2T内、3T内……的位移之比为:s1:s2:s3:……:s n=1:4:9:……:n2

?Ⅲ、第一个T内、第二个T内、第三个T内……的位移之比为:sⅠ:sⅡ:sⅢ:……:s N=1:3:5:……:(2N-1) ?Ⅳ、前一个s、前两个s、前三个s……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1:t2:t3:……:t n=1:……: ?Ⅴ、第一个s、第二个s、第三个s……所用的时间之比为tⅠ、t Ⅱ、tⅢ:……:t N=1:……: ?追及相遇问题: ?①当两个物体在同一直线上运动时,由于两物体的运动情况不同,所以两物体之间的距离会不断发生变化,两物体间距会越来越大或越来越小,这时就会涉及追及、相遇或避免碰撞等问题。 ?②追及问题的两类情况: ?Ⅰ、速度大者减速(如匀减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小者(如匀速运动): Ⅱ、速度小者加速(如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追速度大者(如

匀速运动): ?③相遇问题的常见情况: ?Ⅰ、同向运动的两物体追及即相遇 ?Ⅱ、相向运动的物体,当各自发生的位移大小和等于开始时两物体的距离时即相遇

平抛运动基础习题成品

平抛运动基础练习题 一、平抛运动公式:(8分) 水平方向 运动 V x = X= 竖直方向 运动 V y = y= V 合= S 合= 二、选择题:(4×7=28) 1、 决定一个平抛运动的总时间的因素( ) A 抛出时的初速度 B 抛出时的竖直高度 C 抛出时的竖直高度和初速度 D 与做平抛运动物体的质量有关 2、一个物体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经时间t ,其竖直方向速度大小与V 0大小相等,那么t 为( ) A V 0/g B 2V 0/g C V 0/2g D 2 V 0/g 3、关于平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是匀变速运动 B 是变加速运动 C 任意两段时间的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 D 任意相等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相等 4、物体以初速度V 0水平抛出,当抛出后竖直位移是水平位移的2倍时, 则物体抛出的时间是( ) A 1∶1 B 2 ∶1 C 3∶1 D4∶1 5、做平抛运动的物体:( ) A 、速度保持不变 B 、加速度保持不变 C 、水平方向的速度逐渐增大 D 、竖直方向的速度保持不变 6、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B 、平抛运动是匀速运动 C 、匀速圆周运动是匀速运动 D 、只有变力才能使物体做曲线 运动 7、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通过的最大距离取决于( ) A 、物体的高度和所受重力 B 、物体的高度和初速度 C 、物体所受的重力和初速度 D 、物体所受的重力、高度和初速度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 8、从20m 高处以10m/s 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一物体,落地时的速度大小为________,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___________(g 取10m/s 2,不计空气阻力) 9、物体从离水平地面h 高出水平抛出,落地时间的速度方向与水平面成θ角,那么,物体水平抛出的初速度是__________ 10、从0.4m 高的地方用玩具手枪水平射出一颗子弹,初速度是50m/s ,则子弹飞行的水平距离为_________。 11、将物体从足够高的地方以水平速度v 0=20m/s 抛出,2s 末物体水平分 速度为_________,竖直分速度为__________,此时物体的速度大小为 ________,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______(g=10m/s 2)

高一物理运动学公式整理(默写部分) - 副本

第一部分:运动学公式 第一章 1、平均速度定义式: ① 当式中t ?取无限小时,υ就相当于瞬时速度。 ② 如果是求平均速率,应该是路程除以时间。请注意平均速率是标量;平均速 度是矢量。 2、两种平均速率表达式(以下两个表达式在计算题中不可直接应用) ③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时间内的平均速率为2υ, 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 ④ 如果物体在前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率为1υ,后一半路程内的平均速率为2υ, 则整个过程中的平均速率为 ⑤ ??? ????====t x t x 路 位时间路程平均速率时间位移大小平均速度大小 3、加速度的定义式: ⑥ 在物理学中,变化量一般是用变化后的物理量减去变化前的物理量。 ⑦ 应用该式时尤其要注意初速度与末速度方向的关系。 ⑧ a 与υ同向, ;a 与υ反向, 。 ⑨ a 与υ没有必然的大小关系。 第二章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三个基本关系式 ⑩ 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涉及时间优先选择,必须注意 对于匀减速问题中给出的时间不一定就是公式中的时间,首先运用at +=0υυ,判断出物体真正的运动时间)

?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不涉及时间,而涉及速度) 一般规定0v 为正,a 与v 0同向,a >0(取正);a 与v 0反向,a <0(取负) 同时注意位移的矢量性,抓住初、末位置,由初指向末,涉及到x 的正负问题。 注意运用逆向思维: 当物体做 (1)深刻理解: ?? ?要是直线均可。运动还是往返运动,只轨迹为直线,无论单向 指大小方向都不变加速度是矢量,不变是 加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2)公式 (会“串”起来) 故有,下列常用推论: a ,平均速度公式: b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c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 d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关系:不管是匀加速还是匀减速,都有: 中间位移的速度大于中间时刻的速度 。 以上公式或推论,适用于一切匀变速直线运动,记住一定要规定正方向!选定参照物! 注意:上述公式都只适用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即:加速度大小、方向不变的运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