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小学开展机器人教学的意义教学文稿
- 格式:doc
- 大小:13.50 KB
- 文档页数:2
学生机器人教育与创客活动方案1. 简介今天,机器人教育和创客活动在学校和社区中越来越受欢迎。
机器人教育以教学生如何构建和编程机器人为核心,而创客活动则注重学生自主创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就学生机器人教育与创客活动方案展开讨论。
2. 机器人教育的优势机器人教育能够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的兴趣。
通过参与机器人建造和编程的过程,学生能够了解到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培养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机器人教育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技巧。
3. 创客活动的意义创客活动鼓励学生自主探索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创客活动,解决他们所感兴趣的问题,提升自己的技能并且将他们的创意转化为实际产品和解决方案。
4. 教师的角色教师在机器人教育和创客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需要引导学生进行有计划的学习和实践,并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教师还应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发现和培养他们的潜能。
5. 机器人教育课程设计机器人教育课程应该结合学生年龄和能力水平来设计。
初级课程可以着重培养学生的机器人操纵和基础编程能力,中级课程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复杂的机器人编程,并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高级课程则可以专注于学生自主创新和项目开发。
6. 创客活动组织创客活动可以通过创客空间、学校社团或社区组织来进行。
这些活动可以针对不同的年龄和兴趣进行设计,例如3D打印工作坊、电子电路制作和创新设计等。
学生可以在这些活动中与同龄人进行合作,共同完成创意和项目。
7. 学生机器人比赛机器人比赛是机器人教育和创客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可以通过参与比赛,展示他们的机器人构建和编程技能,并与其他学生进行交流和竞争。
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8. 障碍和解决方案机器人教育和创客活动面临一些挑战,例如资源不足、技术难题和师资短缺。
为了克服这些障碍,可以通过建立合作关系、互联网资源的利用和提供相关培训来解决。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信息技术深度学习探索作者:纪小林来源:《读写算》2020年第32期摘要深度学习其实是机器人研究领域的一个名词,它就是让机器能够模仿人的大脑进行思维。
在这里教师要把深度学习的概念引入到教学之中,简单说就是无论在什么样的教学环境之下,发展学生的思维永远是第一位的。
关键词核心素养、深度学习;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32-0016-02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主要目标,就是通过信息技术的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们的基本信息素养,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因为未来的社会必定是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
但是,要实现发展学生信息技术能力,形成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教学目标,并不是老师蜻蜓点水式地教,学生浅尝辄止地学就能实现的,而是必须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形成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源自深度学习,那么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就是接下来这篇文章要重点探究的问题。
一、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深度学习兴趣“生活即教育”是教育先行者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内容。
现在是一个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社会,计算机无处不在,网络更是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的生活根本离不开网络,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一定要把握好这种教学资源,把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引向深入。
例如,在主题活动课《中国传统节日》一课的学习中,课堂从“放假”的话题开始,老师向学生提出问题,“既是中国法定假日又是中国传统节日都有哪些,如果你想了解这些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你可以通过什么渠道来了解。
”最后师生共同总结,中国法定传统节日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并且学生们都能够想到了解这些节日可以通过上网来查阅。
接下来老师安排一个教学活动,三人一组选择一个节日,通过网络搜集、整理关于这个节日的信息,信息包括文字和图片,然后制成演示文稿,向同学们介绍这个假日。
在活动中,老师又提出问题,“当下载的相关信息非常多时,可以用什么好方法下载?”学生交流探究,老师指导,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分类整理信息,让通过网络学习的方式进一步深入。
第10课扫地机器人一、教材分析基于传感器的学生机器人的学习和应用是随着信息技术应运而生的教学内容,本课就从生活出发,将扫地机器人作为教学内容进行设计,综合应用传感器和舵机完成能实现避障和清扫操作的扫地机器人。
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任务分析、模块搭建和程序编写与运行,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先让学生观察扫地机器人,引导学生分析扫地机器人的任务,再展开教学。
扫地机器人的学习是在超声波传感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展开的,主要要求学生学习拼搭舵机,再结合已学的避障程序进行舵机程序的添加,因此建议通过迁移应用实践于课堂中。
二、学情分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规律可知,本课的学习对象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通过任务的铺垫分析扫地机器人的工作任务。
学生在本课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了实体机器人的应用,搭建实现扫地机器人的脚本在学生的实践能力范围内。
但本课加入了舵机的拼搭和使用,对学生的操作能力又提高了要求,可以结合学生的实践探究和教师的搭建分享展开学习。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理解“如果……那么……否则……”语句的含义,学会拼搭扫地机器人,理解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的应用原理,完成避障程序搭建。
通过分析扫地机器人的任务,体验思维和分析的过程,初步掌握问题分析的基本方法。
通过扫地机器人,感受机器人的可实践性,感受信息技术发展的变化,形成乐学的学习态度,在学生心里埋下发展技术的种子。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理解“如果……那么……否则……”语句。
2. 难点:理解避障程序和清扫程序的顺序关系。
五、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采用任务驱动法,让学生在有引导的教学环境中对主要任务进行分解,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迁移运用已有知识,不断优化各分解任务,最终整合实现扫地机器人的任务效果。
六、课时安排安排1课时。
七、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师用演示文稿和学生用演示文稿。
八、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教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到家看到了这样的场景!(出示图片)怎么办?工作一天已经很累了,我想休息一下,能有个机器人帮帮我吗?学生提出机器人来清洁。
第一课认识机器人一、教学目标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什么是机器人,了解机器人的发展情况,对即将要学习的机器人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自己动手通过上网查询机器人的定义,以及机器人的发展概况。
再通过讨论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讲述出来,教师归纳总结。
再以丰富的视频资料帮助学生对教学机器人建立一个感性的认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体会自主学习所带来的成功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机器人的概念及应用难点分析:机器人的概念三、教学过程:1、新课导入“变形金刚”和“奥特曼”是我们科幻世界里的机器人朋友,从今天开始,我要带领大家来认识一下问身边的机器人!那究竟什么是机器人我们要学习使用的机器人是什么样子机器人能够做些什么我们如何控制机器人今天开始我一起走进机器人世界去寻找上述问题答案。
观看有关机器人的视频片段2、教学内容机器人的概念各国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有所不同,而且随着时代的变化,机器人的定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机器人实际上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只要它具备一种或几种与人相似的本领,我们就管它叫做机器人.这些本领可以是:1、能够看见东西,听到声音。
2、有灵活的“手”和“脚”。
3、在遇到问题的时候会动脑筋想一想该怎么办机器人的产生、发展、种类与应用对这些内容请大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通过互联网、光盘等媒体检索信息,并设计一个关于机器人的有关知识的演示文稿。
(1)成立小组,分工合作,制定活动计划。
小组成员2)确定“机器人世界探索”活动的探索主题,构建问题框架。
基本问题:机器人的发展是否推进了人类的进步单元问题:1、你心目中的机器人是什么模样的2、机器人能独立思考吗3、机器人能完全代替人的思维吗内容问题:1、机器人一定是人的模样吗2、机器人是怎样运动的3、机器人的概念是什么4、机器人的发展和应用是什么求(1)展示在小组内展示“机器人世界探秘”项目。
各小组推出代表参加班级交流。
幼儿园科技教育教案——机器人基础探索与总结在幼儿园科技教育中,机器人教育一直备受关注。
通过机器人教育,幼儿可以在游戏中学习编程、机械原理等知识,培养他们动手实践、逻辑思维和合作能力。
今天我将从机器人基础探索和总结的角度来逐步展开对幼儿园科技教育教案的探讨。
一、教案概述在幼儿园科技教育教案中,机器人基础探索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通过教学活动,幼儿可以通过简单的机器人控制和编程体验,激发他们对科技的兴趣,培养动手实践能力。
机器人基础探索是幼儿园科技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教学目标在进行机器人基础探索的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让他们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机器人控制操作。
2.激发幼儿对科技的兴趣,让他们了解机器人在生活中的应用。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小组中共同完成机器人控制任务。
三、教学内容在机器人基础探索的教学中,我们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简单机器人控制操作的基本原理。
2.使用图形化编程工具进行简单的编程练习。
3.实际操作控制机器人完成任务,如走迷宫、避障等。
四、教学过程机器人基础探索的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教师进行简单的机器人控制操作演示,让幼儿对机器人控制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2.教师引导幼儿使用图形化编程工具进行简单的编程练习,让他们体验编程的乐趣。
3.组织幼儿进行实际操作,控制机器人完成一些小任务,如走迷宫、避障等,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五、教学总结通过以上的机器人基础探索教学活动,幼儿可以初步掌握一些机器人控制和编程的基本技能,培养了他们的动手实践、逻辑思维和合作能力。
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对科技的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个人观点和理解机器人基础探索是幼儿园科技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这样的教学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激发他们对科技的兴趣,为他们未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认为幼儿园科技教育教案中的机器人基础探索应该得到更多的重视和关注。
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2课《感知智能生活》教案(一)年级:三年级上册学科:信息技术版本:浙教版(2023)【教材分析】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2课《感知智能生活》是一节重要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现代智能设备如何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并对这些设备产生积极的认知。
这节课的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介绍智能出行、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智能产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人工智能,以及人工智能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实例,让学生感知人工智能的便利性和智能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和分享,让学生体验人工智能的决策过程。
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人工智能的工作原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新技术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人工智能,理解其对生活的影响,培养科技生活观。
【教学重难点】重点:列举常见的人工智能技术。
认识常见智能设备。
难点:了解不同类别的智能设备对生活的影响。
【教学内容】1.人工智能的定义介绍。
2.展示人工智能在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如智能语音助手、智能家居、自动驾驶等。
3.通过互动游戏或模拟实验,让学生体验人工智能的工作方式。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引发学生思考,如“你认为什么是智能?”“生活中有哪些地方使用了智能技术?”等。
2.讲解人工智能:解释人工智能的基本概念,它是如何通过模拟人类智能进行决策和学习的。
3.案例分析:展示一些人工智能的应用实例,如Siri或小爱同学等智能语音助手,以及智能扫地机器人等智能家居设备。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小游戏,如“智能小车避障”,让学生通过编程让小车自动避开障碍物,体验人工智能的决策过程。
5.分享与讨论:让学生分享他们对人工智能的理解,以及他们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可能带来的改变。
6.总结:回顾本课内容,强调人工智能的定义、应用和影响,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多地发现和理解人工智能。
【课后作业】1.让学生回家观察并记录一个使用人工智能的例子,下节课分享。
机器人教学计划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机器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
广泛。
机器人教学计划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
加生动、直观的学习体验,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潜能。
本
文将从机器人教学的意义、实施步骤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机器人教学计划的意义非常重大。
通过机器人教学,学
生可以在实践中学习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解决问
题的能力。
同时,机器人教学也可以激发学生对科技的兴趣,培养
学生的工程素养和创造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了更多可能。
其次,实施机器人教学计划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步骤。
首先,教
师需要在课堂上介绍机器人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机器人的构成
和原理。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机器人编程和操控实践,让
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会机器人的魅力。
最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
机器人实践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
思维。
最后,机器人教学计划的实施可以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一方面,机器人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另一方面,机器人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综上所述,机器人教学计划作为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教师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机器人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开展机器人教学计划,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生动的学习体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希望本文所述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
幼儿园机器人工作总结报告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机器人在幼儿园教育中扮演着越来越重
要的角色。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工具,幼儿园机器人在幼儿园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为了总结幼儿园机器人的工作情况,我们对其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调查和总结。
首先,幼儿园机器人在幼儿园教学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它们可以扮演教师的
角色,给孩子们讲故事、教唱歌、教学习字母和数字等。
通过与机器人的互动,孩子们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其次,幼儿园机器人还可以在幼儿园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它们可以帮助老师
进行班级管理,监督孩子们的行为和活动,提醒他们注意安全,让老师更加轻松地管理班级,保障孩子们的安全和健康。
另外,幼儿园机器人还可以帮助孩子们进行情感交流和心理辅导。
它们可以陪
伴孩子们玩耍、聊天,帮助他们缓解孤独和焦虑,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
总的来说,幼儿园机器人在幼儿园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们不仅
可以提高幼儿园教学的效果,还可以帮助老师更好地管理班级,促进孩子们的情感发展和心理健康。
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幼儿园机器人在幼儿园教学中的作用会越来越大。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幼儿园引入机器人,让孩子们在更好的教学环境中茁壮成长。
信 息 技 术DOI:10.16661/ki.1672-3791.2010-5042-8744“四位一体”机器人实践教学模式探索①谢应孝 李云 刘玉良(浙江海洋大学 浙江舟山 316022)摘 要:机器人实践课程一个突出特点是多学科的融合,伴随机器人专业的快速发展,原有的机器人实践课程教学己无法满足新要求,该文提出了“四位一体”机器人实践教学模式。
通过建立“学生社团+基础实验+实训+竞赛”一体化实践教学体系,为机器人实践教学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改革思路与实施方案,达到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及创新能力。
关键词:机器人 实践 教学 四位一体中图分类号:TP242-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21)03(a)-0057-04Exploration of "Four in One" Robot Practice Teaching ModeXIE Yingxiao LI Yun LIU Yuliang(Zhejiang Ocean University, Zhoushan, Zhejiang Province, 316022 China)Abstract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ion is considered a prominent feature of robot practical course. The original robot practice teaching could not meet the new requirements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robots."Four in one" robot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was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practical reform ideas and implementation scheme for robot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was provided for practical teaching reform by integrating student associations, basic experiments, practical training and competitions to cultivate students' comprehensive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ability.Key Words :Robot; Practice; Teaching; Four in one①基金项目:2019年浙江省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项目《机器人技术的“三位一体”实验教学新模式研究》(项目 编号:ZD201909);浙江省高等教育“十三五”第二批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多维交叉式机器人实践 教学新模式的研究》(项目编号:jg20190234)。
在中小学开展机器人教学的意义
陈震飞物理学(师范)100113198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智能机器人这一信息技术的前沿领域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有专家预言,从信息产业的角度看,本世纪第一个十年将是智能机器人时代。
我国的中小学校应具有教育超前意识,为了适应未来科技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中国教育部门制订了首先在普通高中开设“简易机器人制作”课程。
一、智能机器人教学实验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教育今天的超前发展是为以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打基础的。
为了使现在的学生能够适应未来信息时代的要求,在信息技术基础教育内容中及时地增加有关智能机器人知识的教学内容是有必要的。
随着智能机器人市场的逐步形成,使得一些为适应青少年普及的智能机器人平台应运而生,为中、小学开展智能机器人的教学创造了物质条件。
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个人机器人将会成为学习、生活、娱乐的好伙伴。
二、智能机器人具有重大技术教育价值的原因如下:
(1)技术的综合性。
智能机器人集成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机械、电子、材料、能源、计算机硬件、软件、人工智能等众多领域的科学与技术知识,没有一种技术平台比智能机器人更综合。
(2)技术的先进性。
智能机器人是技术前沿之一,集成了许多领域的先进技术。
(3)技术的自我更新性。
智能机器人发展的终极目标是类人机器人,需要人类几十年的努力,在此发展过程中,智能机器人能自主吸收众多技术领域的新发展,从而在本质上保证了智能机器人作为技术教育平台能持续走在时代前列,而大多数技术平台无良好的技术自我更新性。
(4)自主体验性。
智能机器人非常便于设计各种项目或比赛,学生在实施智能机器人项目的自主体验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创新力、综合能力、协作能力和进取精神等各种能力。
(5)兴趣激发性。
智能机器人项目或比赛富有挑战性,趣味盎然,有效激发学生对技术的兴趣。
机器人对中小学生学习兴趣也有很多的好处,同时也有许多的优点。
1、机器人比赛是对教育的扩展,更是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扩展
机器人之所以被称为“机器人”,它有两部分组成,包括硬件(机器)和软件(被称为智能的程序),它进入教育教学,是对教学的扩展和深化,是对实践操作的具体化,是对理论与实践的最现实的结合。
对它的学习,需要学生具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包括数学、物理、
机器、英语和信息技术等,这就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开发了其思维与智力。
2、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语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来说,只要是他乐意学习的东西他就能全身心的投入并且会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对于机器人的学习来说,程序的设计不是原来的苦燥无味,而体现在它的实践与灵活性上,学生的任意设计与想法都可以体现在机器人的行为动作上,这样学生就可以以机器人为学习载体来轻松自如的掌握程序设计了。
通过这种比赛训练,能提高学生钻研的精神,能捕捉创新的灵感和奇特想法的实现,能让学生学会在自己的动手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亲和力与团队合作精神
机器人比赛中的足球比赛要求两台机器人并肩做战,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来与对方对抗,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战胜对方,取得胜利!这种机器人的合作是要以人的合作为前提的,只有参赛的选手在设计程序与参赛过程中共同合作才能取得胜利。
一个成功的团队必须具有合作精神,一个队员也必须具有合作的精神,能积极的与队友配合、能乐于接受别的人建议,能在关键时刻顾大局,不心自我为中心,不搞单干主义!这对一个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工作和生活都具有很大的意义.
4、培养学生的忍性与毅力
如今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从小以自我为中心,做事情没有耐心,缺乏毅力,只考虑索取与成功,经不起失败与挫折的打击,而机器人比赛的设计与参与,不可能一下子成功,正如其它的科研一样需要多次的失败与打击,这就培养与锻炼了学习的抗挫折能力,从而不为失败而弃馁,既锻炼了心智又唤起了追求成功的事业心,为学习以后的学习成才与成功创业作好伏笔。
机器人教学总的来说可以算是利大于弊,虽然如今还有很多的问题有待解决,但是,他是一个很好的项目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的兴趣,以及自身的能力。
同时,这也是一项可以在玩的同时让学生学习到知识的一个项目,让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想要自己去学!而不是被动的由教师赶这去学,所以,这是一项值得推荐的项目。
是十分值得提倡开展的,应该在绝大多数有条件的学校开展。
让学生融入其中,开开心心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