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景观设计之园林艺术构图法则
- 格式:ppt
- 大小:4.50 MB
- 文档页数:46
景观设计是多项工程相互协调的综合设计,就其复杂性来讲,需要考虑交通、水电、园林、市政、建筑等各个技术领域。
各种法则法规都要了解掌握,才能在具体的设计中,运用好各种景观设计元素,安排好项目中每一地块的用途,设计出符合土地使用性质、满足客户需要、比较适用的方案。
景观设计中一般以建筑为硬件,绿化为软件,以水景为网络,以小品为节点,采用各种专业技术手段辅助实施设计方案。
从设计方法或设计阶段上讲,可简单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构思构思是景观设计最重要的部分,也可以说是景观设计的最初阶段。
从学科发展和国内外的实践来看,景观设计的含义相差甚大。
我们这里认为,景观设计是关于如何合理安排和使用土地,解决土地、人类、城市和土地上的一切生命的安全与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它涉及区域、新城镇、邻里和社区规划设计,公园和游憩规划,交通规划,校园规划设计,景观改造和修复,遗产保护,花园设计,疗养及其他特殊用途等很多领域。
同时,从目前国内很多的实践活动来看,景观设计着重于具体项目本身的环境设计,即狭义的景观设计。
两种观点并不相互冲突。
基于以上的观点,我们认为无论是关于土地的合理使用,还是一个局部的景观设计方案,构思都是十分重要的。
构思首先考虑的是满足其使用功能,充分为地块的使用者创造、规划出满意的空间场所,同时不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尽量减少项目对周围生态环境的干扰。
然后,采用构图以及下面将要提及的各种手法进行具体的方案设计。
方案构思“四法”1草图法草图法的特点和作用在运用草图法进行构思的过程中,可以捕捉灵感、自由发挥、不受约束。
能将自己的想法较明确地表达出来,也可以随意修改。
2模仿法模仿法的核心在于通过别人的想法、构思,激发自己的灵感。
模仿法在仿生学领域的应用:模仿鹰眼的成像原理仿制出来的微型照相机、摄像机自动调焦的摄像头等;人造卫星的拍摄系统;模仿飞鸟的翅膀结构原理制造出的飞机机翼等。
模仿法构思设计方案时,可以大致分为:a.外形模仿b.仿生模仿:形态仿生、结构仿生、原理仿生c. 结构模仿d.功能模仿3联想法要用联想法进行方案构思,人们就必须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较广的见识、较好的知识基础及较丰富的想像力。
1、园林艺术的含义:通过园林的物质实体反映生活美,表现园林设计师审美意识的空间造型艺术;2、园林艺术定位:1以存在形式划分:时间艺术,空间艺术,时空艺术2以审美方式划分:听觉艺术,视觉艺术,视听艺术3以内容划分:表现艺术、再现艺术4以美学原则划分:实用艺术,造型艺术,表情艺术、综合艺术3、园林艺术与其他艺术的比较:1相同点:能通过典型形象反映现实,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好什么情趣,并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影响人们的情绪,陶冶情操,提高文化修养;2不同点:园林不单是一种艺术形象,还是一种物质环境,是精神与物质的融合再现为一种艺术的环境;3独特的特点:园林艺术是与功能性高度统一的一种艺术,具有构成生命因素的艺术形式,不但与科学相结合,而且与其他艺术相融合而成为一种综合性艺术;4、园林艺术的构成要素:园林环境生境,空间构成画境,风格基调,人为内涵意境5、美得主要特征:1美是一种在情感上具有感染力的现象2人的自由创造赋予现象以美的生命3美具有潜在的功利性4形式对于美具有特殊的重要意义6、美感的特征1美感具有时代性2审美思想具有历史继承性3美的观念具有名族性4美得观念具有阶级性5审美观念具有共同性7、园林美得特征:自然美,艺术美,生活美8、好的生活环境的要求:1保证环境卫生,空气清新,水体洁净,并消除一切臭气2要有适宜人生活的小气候3避免噪音4植物种类丰富;生长健壮繁茂5要有方便的交通,完善的生活福利设施,适合园林的文化娱乐活动和安静的生活环境6要有可挡烈日,避风雨,供休息就餐和观赏相结合的建筑物9、规则式园林的特点:整个平面布局,立体图形,以及建筑,水体,广场,道路,花草树木等一般都要求严整对称,追求集合图案美1规则对称式的特点:强调等急,对称,均衡,有明显的株主轴线,主轴线两侧对称分布景物;2规则不对称式的特点:构图规则,所有线条有迹可寻,但没有对称轴向,所以空间布局较自由灵活,植物配置多变化,不强调造型和绿地空间有一定层次和深度,适用于街头绿地等小型绿地3自然式园林的特点:无明显主轴线,曲线无迹可寻,以中国古典园林和英国风景式园林为代表;4混合式园林的特点:综合规则与自然的特点,把它们有机的结合起来,创造出既有整齐明朗,色彩鲜艳的规则式部分,又有丰富多彩,变化无穷的自然式部分;5混合式园林的应用:在较大的现代园林建筑周围或构图中心采用规则式布局,在远离主要建筑物部分采用自然式布局,规则式布局应与建筑物的集合轮廓相协调,且较宽敞明朗,然后利用地形的变化和植物的配置逐渐向自然式过度;10、影响园林规划形式的因素:1依据城市绿地系统总体规划的要求2应该根据自然式条件,环境条件来决定园林的形式3意识形态的不同影响到园林形式4艺术传统决定园林形式11、园林的风格1含义:指反映国家名族文化传统,地方特点和风俗名情的园林艺术形象和时代特征2风格:由园林建筑风格,装饰风格,空间构图风格和植物景观风格组成;反映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风格特点,地方特点和个人特点12、园林的构成要素:山水地形,植物,建筑,广场和道路,园林小品13、原色的含义:无法用色彩或色光混合出来的色14、间色的含义:三原色中任何两种等量混合而得的颜色15:复色的含义:三间色中任何两种相互等量调配而得的颜色16色彩的感情与应用:色彩的温度感,色彩的距离感,色彩的运动感,色彩的方向感,色彩的面积感,色彩的重量感17、多样与统一包括:对比与调和,韵律与节奏,主从与重点,联系与分隔18、对比包括:形象,体量,方向,空间开合,明暗,虚实,色彩,疏密,动静19、韵律包括:简单韵律,交替韵律,渐变韵律,起伏韵律,拟态韵律20、影响比例和尺度的因素:1功能与性质决定了园林构图的比例尺度2材料,结构及工程技术条件决定了比例尺度3周围环境影响比例尺度4植物的生长会改变比例尺度21、景,景点,景区1景的含义:即风景,景致,指在韵律绿地中自然的或人为创造加工的,并以自然美为特征的一种供游憩,欣赏の空间环境;2景点:园林绿地中具有欣赏内容的单元3景区:由若干景点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22、风景的空间类型:涧式空间,井式空间,一线天空间,天台式空间,山腰台地空间,动态流通空间,洞穴空间,回水绝壁空间,洲岛空间,植物空间23、风景的欣赏:1动态欣赏:2静态欣赏:3游览方式:空中旅游;乘火车观赏,乘汽车旅游,乘船旅游,骑自行车旅游;坐缆车欣赏景物,步行游览24、观赏点和观赏视距1观赏点:不论是动观还是静观,游人观景所在的位置就是观赏点2观赏视距:游人与被观赏景物之间的距离25、中国园林造景手法1自由灵活的布局2空间分隔3空间对比4空间的渗透和层次5对景与借景26、主景与配景1主景:园林空间构图的中心,全园视线控制的焦点,能体现园林绿地的功能与主题的景物2配景:起陪衬主景作用的景物,二者结合相得益彰,形成统一的艺术构图整体27、突出主景的方法:主景升高,轴线对称;视线焦点,对比与调和,动势集中;渐进,重心处理,抑景28、层次手法:29、增加景深的方法:1增大前景与透视距离2增加前景层次3色彩及明暗处理4其他错觉的应用30、景物的组织:1对景:凡是与景点相对的景都称为对景2透景:在树木或其他物体中间保留的可透视远方景物的空间3区别透景线和透视线:透景线远方空间的终点是可以被观赏的具体景物,而透视线仅仅是远方的可视空间4藏景,障景5隔景:凡是将园林绿地分隔为大小不同的空间景域,使各空间景观特色而互不干扰6隔景的作用:把整个园林绿地化整为零;能起到小中见大、园林深不可测和景观丰富的效果31、前景画面的处理:框景,夹景,漏景,添景1添景:在观景点域远方对景见没有其他前景,中间过渡时为求对景有丰富的层次,加深景深而添上一些前景的处理方法2夹景的作用:突出轴线或端点的主景或对景;起障丑显美,美化风景构图效果;具有增加景深的造景作用3框景和漏景的区别:1漏景由框景发展而来,框景景色全现,漏景若隐若现,是空间渗透的一种重要手法2框景景色清楚,漏景景色时隐时现,比较含蓄32、造景的注意事项1景与环境的一致2景的表现手法的多样性3景要面面观4自然景观为主,人为景观为辅33、视景空间的类型:1开敞空间与开朗风景2闭合空间与闭锁风景3纵深空间与集聚风景4拱穹空间34、风景序列:连续的主景形成主调,连续的配景形成配调,连续的背景形成基调35、园林色彩构图的艺术法则1单色处理或类似色处理2对比色处理3调和色处理4渐层5中性色处理6多色处理7色块的镶嵌8月光下的配色36、园林地形的改造作用1为新建园林完成造园的骨架2有效的划分和组织园林空间3为园林植物或动物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4为园林建筑提供良好的基质5组织地面水的排除和满足其他功能的要求37、地形的类型:平地、坡地、低矮的地形、高起的地形、凹入的地形38、地形处理的艺术手法:1主次分明2组合有致3峰峦叠嶂4一气呵成5曲折回抱6虚实相生39、规则式水体的用途1为取得水中倒影而设置的水池,静池2专为欣赏水生植物而设置的水池3专为欣赏喷泉而设置的水池4专用来养鱼以欣赏鱼乐为目的5专供儿童涉水嬉戏的涉水池6游泳池40、中国传统园林理水艺术特点1引水入园;挖地成池2山水相依,崇尚自然3“一池三山”已成为中国园林理水的传统模式4以水的诗情画意,寓意人生哲理41、水的几种造园手法:基底作用;焦点作用;系带作用42、亭,廊的作用43、园路的构图法则1园路的风格决定于园林的规划形式2园路的交通功能应从属于游览要求3园路布局必须主次分明,方向正确4园路布局要因地制宜,顺势辟路5自然式园路布局妙于迂回曲折6依据景区的性质,地形,游人的多寡确定园路布局的疏密变化7园路布局必须处理好园路交叉口和分叉口8园路随地形起伏变化应有适应的坡度9园路和建筑的联系10园路与桥及水体的联系44、园林建筑与环境的关系1山水为主,建筑配合2化大为小,融于自然3造型处理,结合环境45、园林建筑的空间类型1聚合性的内向空间2开敞式的外向空间3自由布局的内外空间4画卷式的连续空间46、园林建筑布局艺术1师法自然,寓意在先2巧于因借,精于体宜3化大为小,有主有从4分而不隔,相互贯通5疏密有致,曲折变化6时空结合,有静有动47、假山艺术的功能1构成山水地形2丰富园林景观3组织园林空间4满足游赏要求5装点园林环境6兼有实用功能48、假山艺术手法1山水相依,自然成趣2主客分明,顾盼呼应3层次变化,脉络贯通4寄情山水,情景交融49、栏杆装饰性原因:1栏杆的构件是重复出现的,具有横向连续的性质2栏杆受日照影响而具有光影明暗的变化3栏杆的纹样与其环境有虚实的对比4栏杆对主体来讲是一个统一因素,产生整体感50、栏杆的造景原则:1增加主体美观2甘当配角,绝不喧宾夺主3所选式样应与环境协调。
第七讲园林构图艺术法则课型:讲授课时:2学时学习目的:1.了解什么是构图2.了解什么是比例与尺度,明确比例与尺度在园林中的重要性3.掌握构图统一规律,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教授过程:一、构图――组合布局的意思,不但要考虑平面,还要考虑空间、时间等因素。
园林构图是组合园林中的物质要素,使形式美与内容美取得高度的统一的手法和规律园林构图应突出自然美,应善于利用地形、地貌、自然山水、绿化植物园林构图是综合的造型艺术,常常借助于各种造型艺术来增强艺术表现力一句话总结:就是因时因地因势造景二、比例与尺度――园林构图的基本理论比例:指园林景物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空间、体形、体量的关系,是一个数学关系,而不是感觉关系。
――黄金分割原理尺度:指园林景物与人的身高及使用活动空间的度量关系。
习惯上,用自身的身高和使用活动所需的空间作为视觉的度量依据苏州园林:比例适当当时来说尺度适当可现在来说尺度过小考虑本身的比例尺度外还要考虑各组成要素之间的比例尺,使安排得宜,大小合适,主次分明园林中尺度、比例处理:因地、功能、规模而异小园林――山小、池小、亭小――小中见大大园林――山高、湖大、楼高――很合比例尺度,大中有小,因小衬大人工造景:超习惯尺度――雄伟壮观尺度正常――自然亲切尺度稍小----轻巧多趣比例与尺度设计要点:1.牢记人的尺度要求2.建筑材料决定比例关系3功能和目的决定比例关系4.植物配置影响比例关系5.注意人工造景与自然山水的关系6.园林分区的比例关系三、园林艺术布局的基本原则1.不可分割的综合布局内容的多种任务及其布局的综合性各组成要素及其布局的统一性2.因时、因地制宜――巧于利用自然,物质技术条件与生物学特征,创造最大的园林艺术感染力3.调整好主次,次次之间的关系四、对比与调和园林中使许多不同功能要求和不同艺术形象的局部,求得一定的共同性与相互转化,这种构图上的技法,称为调和或叫协调布局整体内的一切局部,除了有通相外,还要有矛盾的对立的殊相,对立性烘托,在艺术上称为对比对比与调和是相反相成相辅而行的原则:在调和中求对比,在对比中求协调,是对立统一的艺术手法在空间的安排上,常采用欲扬先抑、欲高先低、欲小先大、以隐求显、以暗求明、以素求艳、以险求夷等对比手法来处理对比手法:1.形象对比――长与宽以短衬长长者更长以小衬大大者更大应用:如高处种乔木,低处植灌,愈显其低2.体量对比相同物体,放在不同空间,感觉不一样应用:小树丛、山石雕塑置于大建筑旁烘托大建筑物3.方向的对比山与水的形成立面上方向的对比建筑立面上有横向、纵向或是纵横交错的处理方向对比取得和谐的关键是均衡4.开合的对比――开敞空间与闭合空间庭院深深深几许5.明暗的对比在开朗的景区前,布置一段幽暗的通道,以突出开朗的景区如留园的入口处理6.虚实的对比虚给人以轻松,实给人厚重开敞是虚,闭锁是实水是虚、山是实7.色彩对比8.质感对比9.疏密对比10.动静对比.五、对称与均衡1.对称――对称布置有中轴线可循,或有对称点可循景物在两边做对称布置给人以庄重、严整的感觉缺点:景物容易呆滞,故应避免单纯地追求所谓宏伟气势的不合实际的图案式对称处理2.均衡――在不对称的布置上求得平衡的处理手法均衡的处理,基本以导游线前进方向,游人所见景物的构图来考虑平衡对立面就是不均衡,不均衡就有动势的感觉园林中大多是均衡手法六、韵律和节奏自然界中许多现象,常是有规律的重复出现,有节奏的重复变化,如海浪,均匀而有节奏园林中,道旁植树,种一树好还是两种好;在一个带形上布置花坛,设计成一个长方形的好还是设计成几个花坛并列起来好,这都牵涉到构图中韵律节奏问题韵律节奏:是某些组成要素作有规律的重复,再在重复中又组织变化重复是获得韵律的必要条件,简单的重复则易感单调,所以在韵律中又组织上的变化节奏与韵律是园林艺术构图多样而统一的重要手法之一1.简单韵律――即由同一组成要素反复地等距地连续构图如行道树2.交替韵律――即由两种以上的组成要素交替等距出现的连续构图3.起伏曲折韵律――即由一种或是一种以上的组成要素在形象上出现较有规律的起伏曲折变化;如河岸线有进有退林缘线有起有伏,造成韵律4.拟态韵律――即由某一组成要素作有规律的纵横穿插、交替布置。
园林艺术形式美法则与应用一、多样统一法则1.形式与内容的变化统一(公园中重要的表现形式是园内道路,直线,曲线,中弧,折线)2.局部与整体的多样统一(风格造型,色彩变化均应保持与全园整体基本协调,在变化中求完整。
)3.风格多样与统一4.形体的多样与统一5.图形线条的多样与统一6.材料与质地的变化与统一7.线性纹理的变化与统一二、整齐一律如园林中整齐的行道树与绿篱,整齐的廊柱门窗,整齐排练的旗杆,喷泉水柱等。
三、参差律一般是通过景物的高低,起伏,大小,前后,远近,疏密,开合,浓淡,明暗,冷暖,轻重,强弱等无规定周期的连续变化和对比方法,是景观波澜起伏,丰富多彩。
如堆山叠石,树木配植,建筑形式,地形变化等。
四、均衡法则1.静态均衡(即对称平衡,以轴线为中心)2.动态平衡(不对称平衡即景物的质量不同,体量也不同,但也是人感到平衡)(1)构图中心法(2)杠杆均衡法(3)惯性心理法五、对比法则在园林造景艺术中,往往通过形式与内容的对比关系而更加突出主题,更能表现景物的本质特征,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如用小突出大,用丑显示美,用拙反衬巧,用粗显示细,用黑暗喻示光明等。
通过形体,线性,空间,数量,动静,主次,色彩,光影,虚实,质地,意境等对比手法。
1.适于用对比的场所花园门口精品景点建筑附近渲染情绪2.获得对比的方法水平与垂直体形大小色彩与明暗布局开合疏密六、和谐法则相似协调近似协调局部与整体协调七、比例法则八、尺度法则1.单位尺度2.人的习惯尺度3.景物与空间的尺度4.模度尺设计法(1)建筑空间1/10理论,指建筑室内空间与室外庭院空间之比至少为1:10.(2)景物高度与场地宽度的尺度比例关系,一般是1:3—1:6为好(3)地与墙的比例关系。
地与墙为D和H,当D:H小于1时为夹景效果,空间通过感快而强;D:H=1时,为稳定效果,空间通过感平缓;D:H大于1时则具有开阔效果,空间感开阔而散漫没有通过感。
(4)墙或绿篱的高度在空间分隔上的感觉规律。
第一节园林立意造园之始,意在笔先:这是由画论移植而来的。
意,可视为意志、意念或意境.它强调在造园之前必不可少的意匠构思,也就是指导思想、造园意图。
然而这种意图是根拒园林的性质、地位而定的。
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园林的创建,必按地形、地势、地貌的实际情况,考虑园林的性质、规模,构思其艺术特征和园景结构。
只有合乎地形骨架的规律,才有构园得体的可能。
三、因地制宜,随势生机:通过相地,可以取得正确的构园选址,然而在一块土地上,要想创造多种景观的协调关系,还要靠因地制宜,随势生机和随机应变的手法,进行合理布局。
第二节园林布局一、园林形式的确定1 根据园林的性质2 根据不同文化传统3 意识形态的不同决定园林的表现形式二、园林的布置形式1 规则式园林:规则式园林又称整形式、几何式、建筑式园林。
整个平面布局、立体造型以及建筑、广场、,道路、水面、花草、树木等都要求严整对称。
一般用于气氛较严肃的纪念性园林或有对称轴的建筑庭园中.2 自然式园林:自然式园林又称风景式、山水式园林。
它以模仿再现自然为主,不追求对称的平面布局,立体造型及园林要素布置均较自然和自由。
这种形式较能适合于有山有水地形起伏的环境3 混合式园林:混合式园林在创作时运用综合法,即介于绝对轴线对称法和自然山水法之间的一种园林设计方法,因而兼容了自然式和规则式的特点。
从整体布局来看,一般有两种情形:一是将一个园林分成两大部分,即一部分为自然式布局,而另一部分为规则式布局;二是将一个园林分成若干区,某些区域采用自然式布局,而另一些区域采用规则式布局.第三节园林艺术构图法则一、多样与统一在园林中的应用是指:园林中的各组成部分,它们的体形、色彩、线条、形式、风格等,要求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和一致性,给人以统一的感觉。
包括:形式的统一、材料的统一、线条的统一、花木的多样化与统一、局部与整体的统一二、对比与协调对比,是指借两种或多种性状有差异的景物之间的对照,使彼此不同的特色更加明显,提供给观赏者一种新鲜兴奋的景象。
1、园林意境:是通过设计者构思创作所表现在园林景观上的形象化、典型化的自然环境与它显露出来的思想意蕴2、园林艺术构图:园林艺术构图因遵循多样与统一、比列与尺度、均衡与稳定、节奏与韵律等方面的一些基本法则3、借景:借景是将园内视线所及和园外景物有意识的组织到园内来,使其成为园内景色的一部份。
常见的手法有远借、临借、仰借、俯借、因时而借,因地而借4、模纹花坛、花境:模纹花坛是以精细的图案为表现主题,又称图案式花坛、毛毡花坛、镶嵌式花坛花境是以多年生花卉为组成的带状地段,花卉布置采用自然式块状混交,变现花卉群体的自然景观5、风景:风景是以自然物为主体所形成的能引起美感的审美对象6、基础栽植:凡是在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基部附近种植植物,都称为基础栽植7、园林: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更具功能要求、经济技术条件和艺术布局规律,利用并改造天然山水地貌或人为开辟山水地貌,结合植物的栽植和建筑、道路的布局,从而构成一个供游人们观赏、游憩、居住的环境8、隔景:凡是将园林绿地分隔为大小不同的空间区域,使各空间具有各自景观特色,而相互不干扰着称为隔景9、观赏视距:观赏点与被观赏景物之间的距离被称为观赏视距10、对景:凡是与观景点相对的景物称为对景11、渐层:是指某一个色彩由深到浅,由明到暗或反之变化,或由一种色彩相逐渐变化为另一种色相,甚至转变为互补色,这些因微差引起的变化和因微小变化而引起从一个极端变为另一个极端都称为渐层12、群置:应用多数山石互相搭配布置称为群置或称聚点、大散点13、园林美:是以自然美为特点,源于自然敢于自然,并与艺术没和生活美高度统一的一种美好形式14、稀疏草地:15、环境色:指在太阳光照射下,环境所呈现的颜色16、尺度:一是粒度(Grain size)或空间分辨率(Spatial resolution),表示测量的最小单位;二是范围(Extent),表示研究区域的大小(O’Neill,1986)。
有必要补充的是尺度并不单纯是一个空间概念,还是一个时间概念,景观生态学的中尺度范围在空间上通常只几平方公里到几百平方公里,时间上目前还没有比较统一的意见,一般为几年到几百年范围。
景观设计师考证理理论试题(一)、填空(每空1分共 30分)1、以构成因素的性质为依据进行分类而把环境分为:自然环境、人工环境、社会环境三个组成部分。
2、通常所说的假山包括假山、置石两个部分。
3、园林规划设计必须遵循的原则是:适用、经济、美观。
4、建筑外环境中,限定空间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围合、设立、基面变化。
其中基面的变化包括基地太高、下沉、倾斜、纹理和材质的变化。
5、居住区外环境设计中,居民对于居住环境有以下几个方面要求:生理需求、行为需求、安全需求、社会交往需求、审美需求。
6、建筑外环境的四个特征:形成特征、功能特征、性格特征、文化特征7、景观设计中,园路一般由面层、结合层、路基和附属工程三部分组成8、根据园林的布局形式可分为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三大类。
9、列举四种我国常见的山石材料__湖石_、_黄石_、__青石_、石笋__。
10.按景观的环境气氛与效果,可将景观意境分为:静境、动境。
11、在园林绿地中能起到控制作用的景叫“主景”。
12、景观设计中,园路一般由面层、结合层、路基和附属工程三部分组成13、在水景设计中常用的形式有:流水、静水、跌水、涌泉、喷泉14、我国选石有六要素:质、色、纹、面、体、姿15. 景观设计中,边界以隔断性为特点16、突出主景的方法有:(1)主题升高;(2)面阳朝向;(3)运用轴线和风景视线的焦点;(4)动势向心;(5)空间构图的重心;17、在水景设计中常用的形式有:流水、静水、跌水、涌泉、喷泉18、景观设计可按孤植、丛植、群植等方式进行植物配置。
(二)、判断(每题 1分共 10分。
在题后括号内填写答案,用“√”表示正确,用“×”表示错误)1、环境的涵义指的是“环境”在广义上指的是围绕着主体的周边事物,尤其是人或生物的周围,包括具有相互影响作用的外界。
(√)2、在进行景观雕塑时要注意与环境的性质、环境的布局构图、环境的空间规模、建筑环境背景的考虑以及建筑环境的艺术风格的考虑等方面进行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