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通信系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 格式:doc
- 大小:382.00 KB
- 文档页数:17
通信综合实训系统实验(程控交换系统实验)学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通信工程班指导老师年月日实验1 局内呼叫处理实验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模拟用户的呼叫追踪,加深对程控交换机呼叫处理过程的理解;2.掌握程控交换机配置数据的意义及原理;3.根据设计要求,完成对程控交换机本局数据的配置。
二、实验内容1.学习ZXJ10程控交换机本局数据配置方法;2.模拟用户动态跟踪,深入分析交换机呼叫流程;3.按照实验指导书的步骤配置本局数据,电话号码7000000~7000023分配到ASLC板卡的0~23端口,并用7000000拨打7000001电话,按照实验指导书方法创建模拟用户呼叫跟踪,观察呼叫动态迁移,理解单模块呼叫流程。
4.本局数据配置需要配置如下:局信息配置局容量数据配置交换局配置物理配置号码管理、号码分析三、实验仪器程控交换机1套维护终端若干电话机若干四、实验步骤(一)、启动后台维护控制中心启动程控交换机网管终端计算机,点击桌面快捷方式的,启动后的维护控制中心如下图2-1(利用众友开发软件CCTS可省略该步骤):(二)、启动操作维护台选中后台维护系统控制中心,单击右键,选中【启动操作维护平台】,出现如下的对话框,输入操作员名【SYSTEM】,口令为空,单击【确定】后,将会登陆操作维护系统。
(三)、告警局配置打开“系统维护(C)”----“告警局配置(B)”,点击“局信息配置(B)”后,弹出如下界面。
输入该局的区号532,局号 1,然后点击【写库】。
(四)、局容量数据配置打开【基本数据管理】-【局容量数据配置】,点击后弹出如下操作界面(分别进行全局容量、各模块容量进行规划设置),点击【全局规划】,出现如下的对话框.点击【全部使用建议值】,当前值自动填上系统默认的数值,点击【确定】后返回容量规划界面,点击【增加】, 模块号 2,MP内存 128,普通外围、远端交换模块,填写完,点击【全部使用建议值】。
(五)、交换局配置在后台维护系统打开[数据管理→基本数据管理→交换局配置]弹出如下的对话框,按照图示,只填写【本交换局】-【交换局配置数据】,点击设置。
XX科技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题目:综合通信系统课程设计专业:***班级:***姓名:***学号:***任务书一、设计目的和任务综合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教学的一个实践性与综合性环节,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及通信工程专业各门课程的综合以及通信、信息、信号处理等基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部分。
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环节所积累的经验,结合实际的通信系统的各个环节,设计出一个完整综合通信系统,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通信系统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设计通信系统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和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设计目的:1、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2、掌握通信系统工作原理;3、了解通信系统设计的基本过程;掌握基本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和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设计任务:1、设计通信系统的各个环节;2、将上述设计好的各个环节设计成一个综合通信系统。
二、设计工具介绍本课程设计主要是利用simulink、通信系统工具箱以及信号处理工具箱来完成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1、SimulinkSimulink是MATLAB提供的实现动态系统建模和仿真的一个软件包。
它让用户把精力从编程转向模型的构造,经常与其它工具箱一起使用,实际上,许多工具箱里的模块都被封装成了Simulink模块。
2、通信系统工具箱及其功能2.1 通信系统工具箱概述MATLAB中的通信系统工具箱是一个运算函数和仿真模块的集合体,可以用来进行通信领域的研究、开发、系统设计和仿真。
通信系统工具箱中包含的模块可以直接使用,并且允许使用者方便地进行修改,使其满足自己的设计和运算需要。
通信系统工具箱是以MATLAB和Simulink为工作平台运行的。
通信系统工具箱的内容包括:2.1.1 Simulink仿真模块Continuous(连续)、Discrete(离散)、Functions&Tables (函数和平台)、Math(数学)、Nonlinear(非线性)、Signals&Systems(信号和系统)、Sinks(接收器)、Sources (源)等子库。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通信系统的各种关键要素,并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来验证理论知识的应用。
二、实验设备1. 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不同频率、幅度和波形的信号。
2. 示波器:用于观测和测量信号的波形、幅值和频率等。
3. 混频器:用于合并和分离信号。
4. 模拟调制解调器:用于模拟信号的调制和解调。
5. 数字调制解调器:用于数字信号的调制和解调。
6. 信道模型:用于模拟信道传输过程中的噪声和损耗。
7. 通信接口:用于连接实验设备和计算机。
三、实验步骤1. 信号发生器设置- 将信号发生器连接到示波器,设置合适的频率和幅度。
- 通过示波器观察并记录信号波形。
2. 信号调制- 使用模拟调制解调器将基带信号调制为高频信号。
- 使用数字调制解调器将数字信号调制为高频信号。
- 观察和记录调制后的信号波形,并与之前的基带信号进行对比。
3. 信号解调- 使用模拟调制解调器将高频信号解调为基带信号。
- 使用数字调制解调器将高频信号解调为数字信号。
- 观察和记录解调后的信号波形,并与之前的高频信号进行对比。
4. 信道传输- 将信号通过信道模型进行传输,并引入一定的噪声和损耗。
- 观察和记录传输前后的信号波形,并分析噪声和损耗对信号质量的影响。
5. 实验数据分析- 根据实验中观察和记录的数据,分析信号调制、解调和信道传输的性能。
- 绘制实验结果图表,比较不同参数下的信号质量差异。
- 探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改进措施。
四、实验结果与结论通过实验,我们验证了信号调制、解调和信道传输对于通信系统的重要性。
合理的调制方式和适当的信道模型可以提高信号的质量和传输效率。
同时,实验中观察到噪声和损耗对信号的影响,为进一步优化通信系统提供了思路和方向。
五、实验总结本实验通过实际操作和数据分析,深入了解了通信系统的综合应用。
实验过程中,我们不仅学习了相关的理论知识,还充分感受到了实际应用中的挑战和改进空间。
一、实验目的1. 掌握通信系统基本原理和组成;2. 理解通信系统性能指标及其影响因素;3. 熟悉通信实验设备的操作方法;4. 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验内容1. 通信系统基本原理与组成(1)通信系统基本模型(2)通信系统性能指标(3)通信系统类型2. 通信系统实验设备(1)实验设备介绍(2)实验设备操作方法3. 通信系统性能测试(1)调制解调性能测试(2)误码率测试(3)信道传输性能测试4. 通信系统设计与应用(1)通信系统设计原则(2)通信系统应用案例分析三、实验步骤与结果1. 实验步骤(1)通信系统基本原理与组成实验①观察通信系统基本模型;②了解通信系统性能指标;③分析通信系统类型。
(2)通信系统实验设备实验①熟悉实验设备;②掌握实验设备操作方法。
(3)通信系统性能测试实验①调制解调性能测试:通过改变调制解调参数,观察系统性能变化;②误码率测试:调整误码率测试参数,观察误码率变化;③信道传输性能测试:通过改变信道参数,观察系统性能变化。
(4)通信系统设计与应用实验①分析通信系统设计原则;②以实际案例为背景,设计通信系统。
2. 实验结果(1)通信系统基本原理与组成实验①通信系统基本模型:观察并了解;②通信系统性能指标:了解并掌握;③通信系统类型:分析并总结。
(2)通信系统实验设备实验①实验设备:熟悉并掌握;②实验设备操作方法:熟练操作。
(3)通信系统性能测试实验①调制解调性能测试:观察系统性能变化,分析影响因素;②误码率测试:观察误码率变化,分析影响因素;③信道传输性能测试:观察系统性能变化,分析影响因素。
(4)通信系统设计与应用实验①通信系统设计原则:了解并掌握;②通信系统应用案例分析:分析并总结。
四、实验总结与心得1. 通过本次实验,我对通信系统基本原理、组成、性能指标、实验设备操作等方面有了更深入的了解;2. 实验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提高了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3. 团队合作精神在实验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发挥,提高了自己的沟通协作能力;4. 通过实验,我认识到通信技术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激发了我在通信领域继续学习的兴趣。
班级011506学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学院:通信工程学院班级:011506专业:通信与信息系统*****2015年11月通信系统综合实验目录实验一:通信传输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分析 (1)一.实验目的 (1)二.实验的仪器和设备 (1)三.实验内容 (1)四.实验要求 (2)五:实验原理 (2)六.实验步骤与实验结果 (3)七.思考题 (10)实验二无线多点组网实验 (11)一.实验目的 (11)二.实验仪器和设备 (11)三.实验原理 (11)四.实验内容及结果分析 (13)五.思考题 (15)实验三数字基带仿真 (16)一.实验目的 (16)二.实验原理 (16)三.实验内容 (20)四.思考题 (28)实验四语音传输 (30)一.实验目的 (30)二.实验器材 (30)三.实验原理 (30)四.实验内容及结果分析 (31)五.思考题 (38)实验一:通信传输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分析一.实验目的(1)理解点对点数据传输中的流量控制,差错控制的方法。
(2)结合实验原理分析无误码情况下速率测试的结果;加上误码之后,在通信的可靠性和有效性之间做出折衷。
(3)理解多点共享信道的常用技术和它们的性能。
二.实验的仪器和设备每两台PC机为一组,双方软、硬件配置相同。
(1)硬件:串口连接电缆(反绞,用于连接两台计算机的串口),带串口及USB接口的蓝牙模块,USB电缆,串口连接电缆(不反绞),电源(串口实验时用)。
(2)软件:Windows 2000或Windows 操作系统,TTP通信传输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分析实验软件。
三.实验内容1.性能仿真1)连续ARQ和停止等待协议的差错率和帧传送平均延时的关系(点击主界面图上的“仿真2”)。
2)陆地和卫星通信信道环境中,各种参数下最佳帧长与信道利用率的关系(点击主界面图上的“仿真1”)。
3)共享信道技术、网络负载和吞吐量等参数之间的关系(点击主界面图上的“仿真3”~“仿真7”)。
通信系统实验报告第一点:实验背景与目的通信系统作为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重要基础,其稳定性和高效性直接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通信系统也在不断更新和升级,为了适应日益增长的信息传输需求,提高通信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本实验报告围绕通信系统的相关理论和实践展开。
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让实验者深入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机制,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掌握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方法,并能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通过实验,实验者能够更好地理解通信系统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提高实验者对通信系统的兴趣和热情。
第二点:实验原理与方法通信系统实验基于一定的原理和方法进行,以下是实验中涉及的主要原理和方法:1.通信系统模型:通信系统主要由发送端、传输介质、接收端组成。
发送端将信息进行编码和调制,通过传输介质发送给接收端,接收端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和解码,恢复出原始信息。
2.信号调制与解调:调制是将基带信号转换为适合在传输介质上传播的信号的过程,解调则是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回基带信号的过程。
常用的调制方法有幅度调制、频率调制和相位调制等,解调方法有同步解调、平方解调等。
3.信号编码与解码:编码是将信息转换为适合传输的信号的过程,解码是将接收到的信号转换回原始信息的过程。
常用的编码方法有脉冲编码调制(PCM)、差分脉冲编码调制(DPCM)等。
4.信号滤波与噪声分析:信号滤波是为了去除传输过程中的噪声和干扰,提高信号质量。
噪声分析则是通过对信号的统计特性进行分析,评估通信系统的性能。
5.通信系统性能评估:通过模拟实验,可以对通信系统的误码率、信噪比、传输速率等性能指标进行评估。
常用的评估方法有误码率计算、信噪比计算等。
在实验过程中,实验者需要根据实验要求搭建通信系统实验平台,进行实际的信号传输和处理,观察实验结果,并根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
通过实验,实验者能够深入理解通信系统的原理和方法,提高实验者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能力。
科技学院课程设计(综合实验)报告( 2020-- 2021 年度第 2学期)名称:光纤通信原理综合实验院系:信息工程系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杨再旺王劭龙设计周数:1周成绩:日期:2021年6月实验名称实验一: LED的P-I 特性测量实验仪器光功率计、光纤、直流电流源、LED光源同组人实验目的测量数据,描画LED光源PI特性曲线,求出阈值电流实验原理半导体发光二极管的P-I特性曲线理论上是输出功率与注入电流成正比实验内容与步骤实验内容:使用光功率计和LED光源,在温度一定的情况下(保持实验室温度:20℃),通过改变直流电流来观察输出功率的变化,从而绘出P-I特性曲线。
实验步骤:1.用光纤把光功率计和激光器连接,通电。
2.保持温度为定值3.改变电流的数值观察功率计变化4.绘图实验数据:讨论与结论在老师指导下完成本次实验,在记录数据的时候由于机器灵敏度太高而测得的数据不是很准确,但是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画出了特性曲线,跟理论结果差不多。
实验名称实验二:光纤通信系统的码型变换、波分复用器的性能测量实验仪器光纤通信原理实验箱、示波器、光功率计,波分复用解复用器同组人实验目的记录CMI编译码波形记录测量波分复用解复用器插损和隔离度实验原理CMI编码原理:CMI编码的编码规则是:用交替的"11"和"00"两位表示基带中的一位"1";用"01"表示基带中的一位"0"。
波分复用器性能实验原理:光波分复用器是对光波波长进行分离与合成的光器件,其原理如图所示,其中的一个端口作为器件的输出/输入端,而N个端口作为器件的输入/输出端。
当作为对光波波长起合成作用的器件时,从N个端口各自注入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在一个端口处将获得按一定光波波长顺序分开的光波信号;当器件作为解复用器时,注入到入射端的各种光波信号,将分别根据其波长的不同,传输到对应的不同出射端口(N个端口之一).由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各端口可以作为输入端口,也可以作为输出端口.实 验 内容 与步骤CMI 编码:1.连接线路,连接示波器 2.分别观察记录原始波形、cmi 编码和译码后的波形。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实验一无线多点组网一、实验步骤1、组建树型网络组建5个节点的树形网络,阐述组建的过程。
2、进行数据传输节点之间进行通信,并记录路由信息,最后,进行组播和广播,观察其特点。
二、实验过程1、组建树型网络(1).网络1A、首先在配置中寻找到其他4个节点的地址信息。
自身地址:00:37:16:00:A5:46B、查找设备C、建立连接组网假设参加组网的共有5个BT设备,称为a、b、c、d、e。
首先由一个设备(例如b)发起查询,如果找到多个设备,则任选其二(例如d、e)主动与其建链。
在这个阶段,b、d、e构成一个微微网,b为主设备(M),d、e为从设备(S)。
注意在微微网中对处于激活状态的从设备的个数限制为2;而某个设备一旦成为从设备(即d、e),它就不能再被其它设备发现,也不能查询其它设备或与其它设备建链。
再由另外一个设备(a)发起查询,查询到设备b和设备c,再主动链接。
(1).网络1组建的网络图(1)(2)网络2同理,首先,在配置中寻找到其他4个节点的地址信息。
然后查找设备,再建立连接。
由地址为00:37:16:00:A5:42的节点连接00:37:16:00:A5:46和00:37:16:00:A5:43,再由00:37:16:00:A5:47连接00:37:16:00:A5:42和00:37:16:00:A5:45,最后组成网络。
组建的网络图(2)2.进行数据传输(1)点对点发送信息例如,对于组建的网络2.图中显示的是:00:37:16:00:A5:4A对00:37:16:00:A5:43的路由,途中经过了00:37:16:00:A5:47,00:37:16:00:A5:42由此可见,简单拓扑结构,路由具有唯一性。
(2)组播与广播1. 广播:由任何一个节点设备向网络内的所有其他节点发送同一消息,观察其发送的目标地址以及数据交换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的路由过程与两个节点间数据单播的过程有何不同。
通信系统综合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模拟和数字通信的基本概念。
2. 学习通信系统中各个组件的功能和相互关系,了解信号传输和处理的过程。
3. 掌握通信系统性能指标,理解信噪比、误码率等参数对通信质量的影响。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设计简单的通信系统,进行系统仿真和性能评估。
2. 培养实际操作通信设备的能力,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和分析。
3. 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通过小组讨论、报告等形式,展示课程项目成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通信工程的兴趣和热情,激发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 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工程素养,注重实践和理论相结合。
3.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关注通信技术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通信原理、信号与系统等相关知识,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核心。
课程性质为综合性、实践性强的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使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达到对通信系统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技能的全面提升。
二、教学内容本章节教学内容围绕通信系统的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通信原理概述: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原理,关联教材第1章内容。
2. 模拟通信系统:讲解模拟调制、解调技术,分析AM、FM、PM等调制方式的性能,关联教材第2章。
3. 数字通信系统:阐述数字信号的基带传输、频带传输,介绍ASK、FSK、PSK等数字调制技术,关联教材第3章。
4. 通信系统性能分析:讨论信噪比、误码率等性能指标,分析影响通信质量的因素,关联教材第4章。
5. 通信系统设计:结合实际案例,讲解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法和步骤,包括信号源、信道、接收器等组成部分的设计,关联教材第5章。
6. 通信设备与应用:介绍常见的通信设备及其功能,探讨通信技术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关联教材第6章。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实验报告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在现代通信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通信系统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为了更好地了解通信系统的原理及运行过程,我们进行了一次综合实验。
实验项目一:频率调制与解调实验通过实验一,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到频率调制与解调的原理及方法,对于这一过程的理解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通信系统。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信号源、调制信号发生器、解调电路、示波器等仪器设备,将模拟信号转换成高频信号,再经过解调的过程将其还原为原始信号。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发现频率调制可以使信号的传输距离更远,信号质量更高,但同时也需要更多的传输带宽。
而解调过程,则是通过将频率调制后的信号还原为原始信号,从而实现正常的信息传递。
此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进一步了解了振荡电路的基本特性及使用方法,这对于后续的通信系统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实验项目二:数字调制与解调实验数字调制与解调是现代通信技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过该技术可以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从而更好地保证信号质量及传输距离。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数字信号发生器、信道模拟器、解调器等仪器设备,通过数字技术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再经过解调过程将其还原为原始信号。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发现数字调制可以有效地提高数据传输速率及可靠性,同时减少噪声对信号的影响。
而数字解调的过程则是通过将数字信号还原为原始信号,从而实现正常的信息传递。
此外,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学习了数字信号的基本特性及处理方法,对于后续通信系统设计有着重要的意义。
实验项目三:移频钳实验移频钳是一种常用的频率稳定技术,在现代通信系统中应用广泛。
通过该技术,可以将高频稳定振荡器的输出信号与一个参考信号进行比较,实现高精度的频率控制。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使用了高精度振荡器、频率计、移频钳等仪器设备,通过移频钳技术实现对振荡器输出信号的精确控制。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发现移频钳技术可以有效地提高振荡器输出信号的稳定性及精确度,从而更好地保证数据传输质量及距离。
目录实验一局域网接入实验 (1)一:实验目的 (8)二:实验器材 (8)三:实验原理 (8)四:实验内容及结果分析 (9)五:思考题 (21)实验二数字基带仿真实验 (24)一:实验目的 (24)二:实验器材 (24)三:实验原理 (24)四:实验内容及结果分析 (25)五:思考题 (32)实验三语音传输 (34)一:实验目的 (34)二: 实验器材 (34)三:实验原理 (34)四:实验内容及结果分析 (35)五:思考题 (37)实验四通信传输的有效性与可靠性分析 (1)一:实验目的 (1)二: 实验器材 (1)三:实验原理 (1)四:实验内容及结果分析 (3)五:思考题 (5)实验五无线多点组网实验四局域网接入实验 (39)一:实验目的 (39)二: 实验器材 (39)三:实验原理 (39)四:实验内容及结果分析 (41)五:思考题 (43)参考文献 (45)实验一局域网接入实验实验一局域网接入实验一:实验目的理解无线终端设备接入局域网或者Internet的工作过程,了解计算机通信网和Windows 设备驱动程序的知识。
了解串口通信的过程。
以蓝牙为例,理解局域网从有线接入到无线接入实现原理。
二: 实验器材服务器端(AP)硬件:PC机一台,带USB口的蓝牙模块,USB电缆一根。
软件:Windows 2000或 Windows 操作系统, TTP局域网接入实验服务器版软件。
客户端(DT)硬件:PC机一台,带USB口的蓝牙模块,USB电缆一根。
软件:Windows 2000或 Windows 操作系统, TTP局域网接入实验客户版软件。
三:实验原理3.1无线局域网1) 计算机局域网。
把分布在数公里内的不同物理位置的计算机设备连在一起,在网络软件的支持下可以相互通讯和资源共享的网络系统。
通常为有线局域网。
2) 局域网体系结构(IEEE 802参考模型)只包含最低的两个层次数据链路层分为媒体接入控制MAC(Medium Access Control)和逻辑链路控制LLC(Logical Link Control)两个子层(MAC和LLC的相关内容可参考数据传输实验)还包括了对传输媒体和拓扑结构的规格说明.3.2无线网接入标准无线接入区别于有线接入的特点之一是标准不统一,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应用。
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以及通信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实现方法。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对通信理论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二、实验内容1. 实验一:通信系统基本组成及原理(1)实验目的: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工作原理及各部分功能。
(2)实验仪器:通信系统实验箱、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
(3)实验内容:①观察通信系统实验箱,了解其基本组成,包括发射端、传输信道、接收端等。
②观察实验箱中的信号传输过程,了解信号调制、解调原理。
③分析实验箱中各部分的功能,如放大器、滤波器、调制器、解调器等。
2. 实验二:模拟通信技术(1)实验目的:掌握模拟通信技术的调制、解调方法。
(2)实验仪器:通信系统实验箱、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
(3)实验内容:①观察实验箱中的调制器,了解模拟调制的原理。
②观察实验箱中的解调器,了解模拟解调的原理。
③通过实验验证模拟调制、解调过程,分析调制、解调效果。
3. 实验三:数字通信技术(1)实验目的:掌握数字通信技术的调制、解调方法。
(2)实验仪器:通信系统实验箱、示波器、频谱分析仪等。
(3)实验内容:①观察实验箱中的数字调制器,了解数字调制的原理。
②观察实验箱中的数字解调器,了解数字解调的原理。
③通过实验验证数字调制、解调过程,分析调制、解调效果。
4. 实验四:光纤通信技术(1)实验目的:了解光纤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实际应用。
(2)实验仪器:光纤通信实验箱、光纤测试仪、示波器等。
(3)实验内容:①观察光纤通信实验箱,了解其基本组成和功能。
②通过实验验证光纤通信传输过程,分析传输效果。
③了解光纤通信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一:通过观察通信系统实验箱,学生了解了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各部分功能。
实验过程中,学生学会了使用示波器和频谱分析仪观察信号波形和频谱特性。
2. 实验二:学生通过实验验证了模拟通信技术的调制、解调过程,掌握了模拟调制、解调方法。
一、实验目的本次通信综合设计实验旨在使学生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学会通信系统的设计和调试方法。
二、实验原理通信系统是指通过传输媒介,将信息从发送端传输到接收端的系统。
通信系统主要由信源、信道、信宿和编码解码器等部分组成。
本实验主要研究模拟通信系统和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
1. 模拟通信系统:模拟通信系统是指将模拟信号作为信息载体进行传输的系统。
其主要性能指标有信噪比、频带宽度、调制方式等。
2. 数字通信系统:数字通信系统是指将数字信号作为信息载体进行传输的系统。
其主要性能指标有误码率、信噪比、频带宽度等。
三、实验内容1. 模拟通信系统实验(1)实验目的:熟悉模拟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调制和解调的基本原理。
(2)实验内容:①调幅(AM)调制实验;②调频(FM)调制实验;③调相(PM)调制实验。
(3)实验步骤:①搭建AM调制器电路;②搭建AM解调器电路;③搭建FM调制器电路;④搭建FM解调器电路;⑤搭建PM调制器电路;⑥搭建PM解调器电路。
2. 数字通信系统实验(1)实验目的:熟悉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掌握数字调制和解调的基本原理。
(2)实验内容:①数字调幅(DAM)调制实验;②数字调频(DFM)调制实验;③数字调相(DPM)调制实验。
(3)实验步骤:①搭建DAM调制器电路;②搭建DAM解调器电路;③搭建DFM调制器电路;④搭建DFM解调器电路;⑤搭建DPM调制器电路;⑥搭建DPM解调器电路。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模拟通信系统实验结果与分析(1)调幅(AM)调制实验结果:①调制信号频率:1kHz;②调制信号幅度:1V;③调制信号调制系数:1;④解调信号频率:1kHz;⑤解调信号幅度:1V。
(2)调频(FM)调制实验结果:②调制信号幅度:1V;③调制信号调制频率:10kHz;④解调信号频率:1kHz;⑤解调信号幅度:1V。
一、实验目的1. 深入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掌握通信系统各模块的功能和作用。
3. 学会使用通信实验设备进行实验操作。
4. 分析实验结果,提高通信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 通信系统概述- 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 通信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2. 模拟通信系统- 模拟信号的产生和传输。
- 模拟调制和解调技术。
- 模拟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
3. 数字通信系统- 数字信号的产生和传输。
- 数字调制和解调技术。
- 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分析。
4. 通信信道- 通信信道的分类和特点。
- 信道容量和香农公式。
- 信道编码和解码技术。
5. 通信系统设计- 通信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
- 通信系统性能指标的确定。
- 通信系统设备的选型和配置。
三、实验步骤1. 通信系统概述- 学习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组成。
- 了解通信系统的分类和特点。
2. 模拟通信系统- 使用模拟通信实验设备,产生模拟信号。
- 进行模拟调制和解调实验,观察调制和解调过程。
- 分析模拟通信系统的性能。
3. 数字通信系统- 使用数字通信实验设备,产生数字信号。
- 进行数字调制和解调实验,观察调制和解调过程。
- 分析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
4. 通信信道- 学习通信信道的分类和特点。
- 使用信道模拟设备,模拟信道特性。
- 分析信道容量和香农公式。
5. 通信系统设计- 根据实验需求,设计通信系统。
- 选择合适的通信设备和参数。
- 进行系统测试和性能分析。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模拟通信系统- 通过实验,观察到模拟调制和解调过程,验证了调制和解调技术的正确性。
- 分析模拟通信系统的性能,得出系统带宽、信噪比等指标。
2. 数字通信系统- 通过实验,观察到数字调制和解调过程,验证了数字调制和解调技术的正确性。
- 分析数字通信系统的性能,得出系统带宽、信噪比、误码率等指标。
3. 通信信道- 通过实验,模拟信道特性,分析信道容量和香农公式。
MATLAB环境下FIR滤波器的设计与仿真一引言在很多实际的电子系统中,既要求有良好的幅度频率特性,又要求有线性相位特性,所以IIR滤波器在这些系统中难以胜任。
而有限长单位冲激响应(FIR)数字滤波器具有良好的特点,可以在设计任意幅度频率特性滤波器的同时,保证精确、严格的线性相位特性,且FIR数字滤波器的单位冲激响应h(n)是有限长,可以用一个因果系统来实现,因而FIR数字滤波器可以做成因果又是稳定的系统,同时,允许设计多通带(或多阻带)滤波器。
FIR滤波器有多种设计方法:窗函数法、频率取样法、切比雪夫逼近法。
而其中窗函数法是设计FIR数字滤波器最简单的方法。
采用窗函数法,结合Matlab,按照所要求的滤波器的性能指标,设计一个高通FIR数字滤波器,并且选择多种窗函数来试探,分析它们的各自的频谱,从而设计出性能最佳的FIR滤波器。
根据下列指标,设计一个FIR 高通滤波器:通带截止频率Wp=0.6π,通带允许波动Ap=0.25dB;阻带截止频率Ws=0.4π,阻带衰减As=50dB。
根据性能指标,选择适当的窗函数,通过各个窗函数来试探,分析各自的频谱特性,设计出了最符合性能指标的高通数字滤波器。
二设计内容1 原理分析设计FIR数字滤波器最简单的方法是窗函数法。
这种方法一般是先给定所要求的理想滤波器的频率响应H d(e jω),要求设计一个FIR滤波器频率响应, 去逼近理想的频率响应H d(e jω) 。
然而,窗函数法设计FIR数字滤波器是在时域进行的,因此,必须首先由理想频率响应H d(e jω)的傅里叶反变换推导出对应的单位脉冲响应h d(n)hd(n)= (2.1.1)由于许多理想化的系统均用分段恒定的或分段函数表示的频率响应来定义,因此这种系统具有非因果的和无限长的脉冲响应,即h d(n)一定是无限长的序列,且是非因果的。
因此其系统函数H(z)是物理不可实现在,为了是系统变为物理可实现性,也就是d我们要设计的是FIR滤波器,且实际的FIR滤波器频率响应尽可能逼近理想滤波器的频率响应,其h(n)必定是有限长的,所以采用窗函数将用有限长的h(n)来逼近无限长的h(n),最简单且最有效的方法是截断h d (n),d(n) 0≤n≤N-1hdh(n)= (2.1.2)0 其它通常,我们可以把h(n)表示为所需单位脉冲响应与一个有限长的窗口函数序列w(n)的乘积,即h(n)=h(n)w(n) (2.1.3)d窗函数在设计数字滤波器中有很重要的作用,正确选择窗函数可以提高所设计的数字滤波器的性能,或者在满足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减小FIR数字滤波器的阶数。
通信课程设计实验报告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理解并分析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如信号源、调制器、信道、解调器等,并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掌握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和基本原理。
2.理解信号的分类、特点和处理方法。
3.学习调制、解调、编码、解码等基本通信技术。
4.了解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领域。
5.能够运用通信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通信问题。
6.学会使用通信实验设备和软件工具进行通信实验。
7.能够编写简单的通信程序,实现数据的传输和接收。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激发学生对通信技术的兴趣和热情,了解通信技术对社会发展的贡献。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信号处理技术、调制解调技术、编码解码技术以及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1.通信原理的基本概念:通信系统的定义、分类、基本原理和性能指标。
2.信号处理技术:信号的分类、特点和处理方法,包括滤波、采样、量化等。
3.调制解调技术:调制解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幅度调制、频率调制、相位调制等。
4.编码解码技术:数字编码、纠错编码、信道编码等,以及解码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卫星通信等,以及通信技术在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实验法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系统地传授通信原理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促进学生思考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实际通信系统的案例,让学生了解通信技术的应用和挑战。
4.实验法: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手实践,加深对通信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资源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材、参考书、多媒体资料和实验设备等。
通信系统综合实验报告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通信系统综合实验的目的在于深入了解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关键技术,通过实际操作和测试,掌握通信系统的设计、搭建、调试和性能评估方法,提高对通信工程专业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二、实验设备本次实验所使用的主要设备包括: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频谱分析仪、通信实验箱、计算机等。
信号发生器用于产生各种不同频率、幅度和波形的信号,作为通信系统的输入源。
示波器用于观测信号的时域波形,帮助分析信号的特性和变化。
频谱分析仪则用于测量信号的频谱分布,了解信号的频率成分。
通信实验箱提供了通信系统的硬件模块和接口,便于进行系统的搭建和连接。
计算机用于运行相关的通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实验原理1、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通信系统通常由信源、发送设备、信道、接收设备和信宿组成。
信源产生需要传输的信息,发送设备将信源输出的信号进行调制、编码等处理,使其适合在信道中传输。
信道是信号传输的媒介,会对信号产生各种干扰和衰减。
接收设备对接收的信号进行解调、解码等处理,恢复出原始信息,并将其传递给信宿。
2、调制与解调技术调制是将原始信号的频谱搬移到适合信道传输的频段上的过程。
常见的调制方式有幅度调制(AM)、频率调制(FM)和相位调制(PM)等。
解调则是从已调信号中恢复出原始信号的过程,解调方式与调制方式相对应。
3、编码与解码技术编码是为了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对原始信号进行的一种变换处理。
常见的编码方式有信源编码(如脉冲编码调制 PCM)和信道编码(如卷积码、循环码等)。
解码是编码的逆过程,用于恢复原始信号。
4、信道特性信道对信号的传输会产生衰减、延迟、噪声和失真等影响。
了解信道的特性对于设计和优化通信系统至关重要。
四、实验内容1、模拟通信系统实验(1)AM 调制与解调实验使用信号发生器产生正弦波信号作为原始信号,经过 AM 调制后,在信道中传输。
在接收端,使用解调电路恢复出原始信号,并通过示波器观察调制前后和解调后的信号波形,分析调制深度对信号质量的影响。
XX科技大学
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综合通信系统课程设计专业:***
班级:***
姓名:***
学号:***
任务书
一、设计目的和任务
综合通信系统课程设计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和通信工程专业教学的一个实践性与综合性环节,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及通信工程专业各门课程的综合以及通信、信息、信号处理等基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部分。
主要是为了让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实践环节所积累的经验,结合实际的通信系统的各个环节,设计出一个完整综合通信系统,并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通信系统的深入理解,培养学生设计通信系统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和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1、设计目的:
1、掌握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
2、掌握通信系统工作原理;
3、了解通信系统设计的基本过程;掌握基本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锻炼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为学生的毕业设计和以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设计任务:
1、设计通信系统的各个环节;
2、将上述设计好的各个环节设计成一个综合通信系统。
二、设计工具介绍
本课程设计主要是利用simulink、通信系统工具箱以及信号处理工具箱来完成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1、Simulink
Simulink是MATLAB提供的实现动态系统建模和仿真的一个软件包。
它让用户把精力从编程转向模型的构造,经常与其它工具箱一起使用,实际上,许多工具箱里的模块都被封装成了Simulink模块。
2、通信系统工具箱及其功能
2.1 通信系统工具箱概述
MATLAB中的通信系统工具箱是一个运算函数和仿真模块的集合体,可以用来进行通信领域的研究、开发、系统设计和仿真。
通信系统工具箱中包含的模块可以直接使用,并且允许使用者方便地进行修改,使其满足自己的设计和运算需要。
通信系统工具箱是以MATLAB和Simulink为工作平台运行的。
通信系统工具箱的内容包括:
2.1.1 Simulink仿真模块
Continuous(连续)、Discrete(离散)、Functions&Tables (函数和平台)、Math(数学)、Nonlinear(非线性)、Signals&Systems(信号和系统)、Sinks(接收器)、Sources (源)等子库。
2.1.2 MATLAB函数。
通信系统工具箱提供了应用于通信领域的大量函数,这些函数包括:
信号源函数;信源编/译码函数;差错控制编码函数;调制/解调函数;发送/接收滤波器函数;信道函数;多址接入函数;同步函数;使用函数。
2.2 信号处理工具箱
信号处理工具箱提供了很多有关信号处理的操作,从波形的生成到滤波器的设计与实现,从参数化模块到频谱分析,范围非常广泛。
2.3 通信工具箱模块库
通信工具箱模块库的组成即是一个通信系统的结构框图,如下图所示:
应用技巧
教程同步演示
图:通信工具箱顶层仿真模块库
框图上面一行是通信系统的发送部分,下面一行是通信系统的接收部分。
由图中可以看到,接收部分的模块与发送部分的模块完全对称。
三、调试结果及分析
1.熟悉使用SIMULINK库中的模块
利用SIMULINK提供的基本模块设计一个模拟信号积分并仿真对比以及设计自己所需的子模块。
图1
2.通信工具箱和信号处理工具箱的使用
熟悉使用通信工具箱和信号处理工具箱库中的模块。
1、信号产生与观测设备;2、信源编/译码;3、差错控制编/译码;4、调制与解调;5、信号多址接入;6、发送/接收滤波器;7、信道;8、同步与其它;9、信号设计;10、信号处理;11、滤波器设计等。
3. 学会创建子系统
4.简单通信系统的设计
利用通信工具箱和信号处理工具箱设计一模拟信号的抽样、量化、编码、译码并恢复原信号,显示设计过程中的波形的变化与仿真。
图2
5.简单通信系统的编译码的设计
5.1 利用通信工具箱和信号处理工具箱设计一模拟信号的DPCM编译码,显示设计过程中的波形的变化与仿真。
图三
5.2 利用通信工具箱和信号处理工具箱设计DPCM和PCM 通信系统,显示设计过程中的
图四
5.2 利用通信工具箱和信号处理工具箱设计DPCM和PCM 通信系统,显示设计过程中的波形的变化与仿真。
图五
6.综合通信系统的设计
按照通信系统的框图,充分利用MATLAB工具箱,按照
模块化设计方法,设计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即包含以下框
图的各个部分,在关键部分要求有仿真)。
信源调制
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多址接入发送滤波器
信源信源信道
信宿解调
信源译码信道译码多址接入接收滤波器图6 通信系统的发送/接收流
图六
四、设计方案
本课程设计主要是利用simulink、通信系统工具箱以及信号处理工具箱来完成通信系统的设计与仿真。
Simulink是MATLAB提供的实现动态系统建模和仿真的一个软件包,许多工具箱里的模块都被封装成了Simulink模块。
MATLAB中的通信系统工具箱是一个运算函数和仿真模块的集合体,可
以用来进行通信领域的研究、开发、系统设计和仿真。
使用MATLAB软件,设计通信系统,配置各个通信组成部分的参数,通过仿真可以得到仿真波形,很明显的可以观察到参数不同仿真结果不尽相同。
利用通信工具箱和信号处理工具箱设计一模拟信号的抽样、量化、编码、译码并恢复原信号,显示设计过程中的波形的变化与仿真。
五、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对通信系统的基本构成有了一定的了解,熟悉了通信系统的工作原理,对通信系统设计的基本过程有了一定的了解。
深入的学习了matlab和Simulink的使用。
通过实验回顾课本知识同时达到拓宽视野的目的,实现对知识的查漏补缺,使知识系统化,同时在实验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锻炼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设计和以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实验的过程中,各种问题在所难免,遇到问题时,学会独立思考和虚心请教,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实现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锻炼,并在其中体会实验的乐趣。
最后,感谢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指出实验中所要注意的问题,解决我们所不能解决的问题。
这次实验能够圆满完成,
除了自己的努力,也离不开指导老师的教导和指正。
六、参考文献
1、Simulink电子通信仿真与应用,郑智琴编著,国防工业出版社。
2、现代通信系统分析与仿真—MATLAB通信工具箱,李建新等编,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3、通信网络工程试验系统指导(1-4册),南京捷辉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