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矿分布及发展现状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3
中国重点煤矿地区分布情况重点煤矿:山西省有大同、王坪、小峪、平朔、轩岗、西山、太原、寨沟、东山、阳泉、荫营、汾西、霍州、潞安、韩城、晋城等;内蒙古自治区有扎赉诺尔、伊敏、大雁、霍林河、平庄、乌达、海渤湾等;陕西省有铜川、浦白、澄合等;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乌鲁木齐、哈密等;贵州省有水城、六枝、林东、盘江等;宁夏有石咀山、石炭井、灵武等;安徽省有淮北、淮南等;河南省有鹤壁、义马、焦作、郑州、平顶山等;山东省有龙口、淄博、新汉、肥城、兖州、枣庄等;黑龙江省有鹤岗、双鸭山、七台河、鸡西等。
河北省有开滦、邢台、邯郸、峰峰、井陉等;江苏省有徐州;辽宁省有北票、阜新、铁法、南票、沈阳、抚顺等;江西省有萍乡、丰城、乐平等;四川省有攀枝花、广旺、达竹、华蓥山等。
此外还有北京。
一、中国煤炭资源概况及煤矿分布(一)中国地质构造煤炭资源在地壳中的分布是受地质构造条件控制的。
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地壳运动引起海陆变迁、气候更替,推动了植物界演化迁移和聚煤作用呈波浪式向前发展。
同时,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壳形变,使地球表面出现一系列隆起和坳陷,为聚煤作用提供了适宜的天然场所,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聚煤古地理景观。
聚煤盆地形成的含煤建造又遭受后期构造变形的切割,保存下来的含煤建造都在一定构造的体系中占有相应的部位,并依着一定的规律展现。
中国境内已确立的构造体系,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巨型纬向构造体系、经向构造体系和各种扭动构造体系。
1)巨型纬向构造体系,包括若干巨型的复杂东西构造带,每一复杂东西构造带又自成一个体系。
他们的主体是由走向东西的各种褶皱带和挤压性断裂构成。
在我国境内发育最完好的有三条巨型纬向构造带,由南到北依次是:阴山一天山构造带,秦岭—昆仑构造带,南岭构造带。
此外,在黑龙江北部及海南岛、南海海域中,也有两条明显的构造带。
2)经向构造体系,一般表现为南北向挤压构造带,由南北向的褶皱带和压性断裂带组成,有时也以巨大的张裂带形式出现。
描述我国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煤炭是我国主要能源资源之一,具有丰富的燃料价值。
煤炭资源的分布特征对能源的开发利用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从我国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资源储量以及开发利用现状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特征我国煤炭资源丰富,分布广泛,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东北等地区。
其中,华北地区是我国煤炭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主要包括山西、河北、内蒙古等省份。
华东地区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山东、安徽、江苏等省份。
而东北地区的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省份。
此外,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也有较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分布。
总体来看,我国煤炭资源的空间分布呈现出南北分布不均衡的特征。
南方地区的煤炭资源较为稀缺,而北方地区的煤炭资源则相对较为丰富。
这种不均衡的分布特征对于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和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都提出了一定的挑战。
二、煤炭资源的资源储量我国煤炭资源的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是世界上最为丰富的煤炭资源国家之一。
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数据显示,我国煤炭探明储量已超过1300亿吨,其中,位于华北地区的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拥有绝大部分的煤炭储量。
此外,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我国煤炭资源总储量已超过5000亿吨,位居世界首位。
这些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为我国提供了强大的能源支撑,为国家的工业发展和民生保障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在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我国已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煤矿开采体系。
煤炭产能持续增长,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煤炭开采的效率逐步提升。
同时,我国也在加大清洁技术的应用和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方面不断探索。
然而,在开采和利用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煤矿安全事故频发、环境污染严重等,给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环保要求的提升,对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绿色煤炭、清洁煤炭等议题成为了研究的热点,对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开发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国际煤炭行业景气度上升。
煤炭是世界上储量最多、分布最广的常规能源,也是最廉价的能源。
近年来,全球经济持续增长,石油及天然气价格大幅上涨,导致全球煤炭需求快速增长,价格逐步攀升。
国内煤炭需求旺盛。
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电力、冶金、建材、化工等行业的高速发展导致了对煤炭需求的大幅度增加,消费逐年递增。
煤炭有效供给不足。
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清理煤矿在建项目,控制新开工项目,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煤炭投资的过快增长,产能扩张速度受到有效遏制。
铁路运力分布不均衡特点决定了区域性煤炭供求关系失衡长期存在。
煤价呈现长期上升趋势。
未来较长时间里,煤炭呈现大体供需平衡,局部地区、部分煤种、个别时段出现供应偏紧的局面。
预计煤炭价格维持高位运行、小幅上扬的趋势。
煤价成本构成机制的理顺,导致煤炭企业开采生产成本的上升;国家资源性产品价格,以及节能环保政策促使煤价上涨,煤炭企业定价权的上升以及其他一些制度性因素也推动煤价长期上扬。
煤炭行业面临大好发展形势。
发展的有利因素主要有:煤炭在能源中的基础地位不可动摇;产业政策有利于煤炭行业的健康发展;宏观经济的高速发展,为煤炭需求持续增长提供了可能;技术创新为煤炭行业发展提供动力。
影响煤炭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有:煤炭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很严峻;政策性增支集中出台,成本面临急剧上升压力等等。
煤炭工业发展的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煤炭布局优化;煤炭总量得到调控;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的培育等等。
国内众多煤炭企业已经上市融资并借助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十五”期间,煤炭工业投资持续增加。
大机遇、大建设、大发展,需要大投入,因此建立有效顺畅宽阔的融资渠道对煤炭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至关重要。
煤炭上市公司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煤炭资源整合、资产注入给煤炭上市公司带来了机遇,国家逐步推行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促使煤炭类上市公司再次升值;在做大做强煤炭主业的同时,选择向下游非煤产业延伸,将使发展的空间有效扩大。
我国矿产资源供需形势及发展趋势中国矿业联合会日前召开"我国主要矿产品供需形势分析与对策"研讨会,与会专家就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以及如何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的矿产资源保障进行了讨论。
其中,来自国土资源部储量司和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的万良国和吴荣庆两位专家,为会议提供的题为《我国矿产资源供需形式及发展趋式》的调研报告,引起了与会者的注意。
据了解,这份报告通过定量或半定量的技术经济评价和专家定性论证,确定某种矿产在一定技术经济条件下可以为社会所提供的矿产资源储量,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考虑其它因素,从6个方面全面分析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矿产资源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供给能力和保证程度。
我国矿产资源基本特点矿产资源总量较为丰富,但人均占有量少。
截至2003年初,我国已发现171种矿产,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58种,其中: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54种、非金属矿产91种、水气矿产3种。
已发现矿床、矿点20多万处,其中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地1.8万余处。
我国已查明的矿产资源总量大,约占世界的12%,居世界第三位。
煤、钨、锡、钼、锑、稀土、菱镁矿、莹石、重晶石、膨润土、芒硝、石膏、滑石等矿产,在数量或质量上都具有明显的优势,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但是,我国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8%,居世界第53位。
资源结构性矛盾突出,大宗矿产资源相对不足。
能源矿产结构性矛盾突出。
2002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66.1%、油气占26.1%,煤炭消费比例大,能源效率低。
煤炭燃烧还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
我国原材料矿产品种齐全,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铁、锰、铜、铝等大宗矿产后备储量不足,铬、钾盐严重短缺;钨、锑、锡、稀土等优势矿产中,富矿多,质量好,储量丰富,但资源利用率不高,消耗速度过快,矿产品出口价格偏低,资源优势正在下降。
贫、劣资源比重偏大,难利用的资源多。
一是贫矿多,难选矿多。
中国煤炭资源分布概况1、神东基地:神东、万利、准格尔、包头、乌海、府谷矿区2、陕北基地:榆神、榆横矿区3、黄陇基地:彬长(含永陇)、黄陵、旬耀、铜川、蒲白、澄合、韩城、华亭矿区4、晋北基地:大同、平朔、朔南、轩岗、河保偏、岚县矿区5、晋中基地:西山、东山、汾西、霍州、离柳、乡宁、霍东、石隰矿区6、晋东基地:晋城、潞安、阳泉、武夏矿区7、蒙东(东北)基地:扎赉诺尔、宝日希勒、伊敏、大雁、霍林河、平庄、白音华、胜利、阜新、铁法、沈阳、抚顺、鸡西、七台河、双鸭山、鹤岗矿区8、两淮基地:淮南、淮北矿区9、鲁西基地:兖州、济宁、新汶、枣滕、龙口、淄博、肥城、巨野、黄河北矿区10、河南基地:鹤壁、焦作、义马、郑州、平顶山、永夏矿区11、冀中基地:峰峰、邯郸、邢台、井陉、开滦、蔚县、宣化下花园、张家口北部、平原大型煤田12、云贵基地:盘县、普兴:、水城、、六枝、织纳、黔北、老厂、小龙潭、昭通、镇雄、恩洪、筠连、古叙矿区13、宁东基地:石嘴山、石炭笋、灵武、鸳鸯湖、横城、韦州、马家滩;积家并、萌城矿区大型煤炭基地煤炭储量丰富、煤类齐全、煤质优良,开采条件较好,区位优势明显,已具有一定的生产开发规模和配套工程设施。
规划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对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和优化煤炭生产结构、促进资源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神东、晋北、晋中、晋东、陕北大型煤炭基地处于中西部地区,主要担负向华东、华北、东北等地区供给煤炭,并作为"西电东送"北通道电煤基地。
冀中、河南、鲁西、两淮基地处于煤炭消费量大的东中部,担负向京津冀、中南、华东地区供给煤炭。
蒙东(东北)基地担负向东北三省和内蒙古东部地区供给煤炭。
云贵基地担负向西南、中南地区供给煤炭,并作为"西电东送"南通道电煤基地。
黄陇(含华亭)、宁东基地担负向西北、华东、中南地区供给煤炭。
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将按照发展循环经济的要求,综合开发利用煤炭及与煤共伴生资源,实现上下游产业联营和集聚,把大型煤炭基地建成煤炭调出基地、电力供应基地、煤化工基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中国煤炭行业分析报告3篇我国是世界煤炭第一生产大国和第二出口大国,煤炭行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现在跟一起来看看大家对于这个行业是如何分析的吧!中国煤炭行业分析:基于我国近年煤炭行业的发展煤炭行业分析报告目录:一、前言二、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现状三、我国煤炭行业发展趋势四、我国煤炭行业投资分析五、我国煤炭行业收益回报率浅析一、前言煤炭是古代植物埋藏在地下经历了复杂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化学变化逐渐形成的固体可燃性矿物。
一种固体可燃有机岩,主要由植物遗体经生物化学作用,埋藏后再经地质作用转变而成。
俗称煤炭。
煤炭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工业的食粮,它是十八世纪以来人类世界使用的主要能源之一。
能源是世界经济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任何产业的发展都离不开能源。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石油、煤炭和天然气是一次性能源的主要组成部分,与其他一次性能源相比,煤炭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
我国是世界煤炭第一生产大国和第二出口大国,煤炭行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我国煤炭行业发展的现状(一)煤炭资源丰富,分布几部均衡我国煤炭探明储量超过2000亿吨,占世界煤炭探明总储量的12%左右,居世界第三位。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由烟煤构成,占总储量的75%。
其次是褐煤、无烟煤,分别占总储量的13%、12%。
我国煤炭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主要分布在华北、西北。
(二)行业市场集中度低世界主要采煤国家的煤炭行业,都以经营规模大,经济实力强的大集团和大公司为主。
世界煤炭产量排行前三名企业的年产量在2亿吨左右,我国的神华、衮矿、大同等大型煤炭企业原煤产量只是徘徊在0.6亿吨左右,列世界排行第十位之后。
主要产煤国家最大企业市场集中度比较高,我国煤炭行业市场集中度低,煤炭企业集团的生产规模落后于世界上跨国煤炭公司的生产规模。
(三)近年产量小幅波动我国目前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但是在1949年,我国煤炭年产量仅为3243万吨。
1989年,我国煤炭产量首次超过10亿吨。
我国煤炭的生产和运输布局煤炭是世界三大能源之一,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中国,煤炭的地位更为突出。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生产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消费国,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少数国家之一。
煤炭在中国能源生产中的比重一直维持在70%以上,并且随着原油产量比重的下降,原煤生产的重要性越来越显著,产量比重逐年增大。
煤炭对于我国的发展具有极大的重要性,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能源保障。
一、我国煤炭资源的特点(一)、我国煤炭品种齐全;(二)、我国煤炭资源分布面广;(三)、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质较好;(四)、从地域上看,我国煤炭资源相对比较集中,空间分布不均;(五)、开发条件良好;(六)、经济布局与煤炭资源不相适应。
二、我国煤炭的生产布局(一)、特点1. 分布广泛,地区布局逐渐趋向合理;2. 分布不均衡,产量相对集中,省区间差异较大;3. 国有重点煤矿江北多、江南少;4. “西煤东调”、“北煤南运”的格局依然存在。
(二)、工业布局1. 以山西为中心的北方煤炭区。
以山西为中心,包括内蒙、河北、河南、宁夏和陕西,是全国最大的能源基地。
已探明储量达7000亿吨,占全国储量的70%。
储量在300亿吨以上的有山西大同、沁水、宁夏灵武、内蒙乌海、陕西神府4个特大型煤田。
山西素有“北方煤海”之称,已探明储量2035亿吨,占全国储量的21%。
内蒙古全区有190多个煤矿,煤藏分布在西部,主要供东北、华北两大电网发电,其中准格尔露天煤矿储量205亿吨。
河南省已探明煤炭资源储量175亿吨,储量大、品种全、开采条件好、产量居全国第二位。
陕西省渭河北部,彬县、铜川、韩城煤田连绵不断,有“渭北黑腰带”之称‘神木、府谷煤田总储量782亿吨,为低灰、低硫低磷优质煤,是国家出口基地。
宁夏煤矿资源丰富,煤质优良,探明储量位308亿吨,煤炭主要分布于贺兰山地区,汝箕山的无烟煤名扬中外,国际上称为太西煤。
新疆煤矿简介新疆是中国重要的煤炭资源省份之一,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
在新疆的煤矿产业中,煤矿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新疆煤矿的概况、发展现状以及挑战和机遇等方面内容。
新疆煤矿概况新疆煤矿作为新疆重要的能源基地,分布广泛。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新疆的煤矿储量位居全国前列。
新疆的煤矿主要分布在乌鲁木齐、吐鲁番、克拉玛依等地区。
这些地区依托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了规模庞大的煤矿产业。
新疆煤矿的发展现状新疆煤矿的发展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历了迅速发展的阶段。
在政府的支持下,新疆煤矿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了煤矿的发展。
矿区的日常生产经营、洗选和运输等环节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新疆煤矿的产量和产值也在不断增加。
煤炭产能逐年提升,煤炭资源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有力地支持了新疆经济的发展。
同时,新疆煤矿的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提高,满足了国内外市场对高质量煤炭的需求。
新疆煤矿的挑战和机遇新疆煤矿发展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煤炭行业的环境问题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煤炭的开采和利用会产生大量的废弃物和污染物,对环境造成很大压力。
其次,煤炭市场竞争激烈,新疆需要提高自身煤炭产品的竞争力。
再者,新疆煤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面临着相对落后的技术和设备等问题。
然而,新疆煤矿的发展也充满了机遇。
首先,新疆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这为煤炭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新疆煤矿的地理位置优越,便于研发和开拓新的市场。
再者,新疆政府对煤炭行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投资机会。
未来展望随着新疆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煤炭需求的增长,新疆煤矿的前景非常广阔。
为了加强煤矿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加强煤炭行业的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绿色煤炭的发展。
同时,要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进步,提高煤矿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此外,还应积极拓展国内外市场,提高煤矿产品的竞争力。
结论新疆煤矿作为新疆重要的能源产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新疆煤矿的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煤矿产能现状情况汇报目前,煤矿是中国能源结构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
以下是我对中国煤矿产能现状情况的汇报。
首先,从产能规模来看,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煤矿产能。
根据数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中国煤矿产能已经超过了37亿吨标煤,占世界总产能的一半左右。
这个巨大的产能规模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煤炭生产国。
其次,从煤矿分布来看,中国煤矿主要分布在西北、南方和东北地区。
其中,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北等地是中国最主要的煤炭生产省份,其煤矿产能占到全国总产能的70%以上。
这些地区的煤矿资源丰富,煤质好,为中国煤炭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煤矿产能的开采效率也在不断提高。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现代化采矿设备的应用,中国煤矿的生产能力不断增强。
目前,一些大型煤矿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生产,使煤矿开采效率大幅提高,为保持产能稳定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然而,煤矿产能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煤矿安全问题仍然是制约煤矿产能提升的重要因素。
尽管中国在煤矿安全方面进行了大力改善,但仍有一些地区和煤矿存在安全隐患,不时发生矿难事故,对煤矿产能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此外,环保压力也是制约煤矿产能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全球环保意识的提升,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煤炭行业的环保政策力度,要求煤矿减少污染排放,加大绿色生产力度。
这也对煤矿产能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综上所述,中国煤矿产能目前保持在一个庞大的规模上,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政府应加大对煤矿安全和环保的监管力度,推动煤矿产能向更加安全、高效、绿色的方向发展,以推动中国煤矿产能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煤矿分布及发展现状
摘要:中国煤炭资源十分丰富,但分布十分的分散,造成这方面的原因是什么?中国现在煤矿发展状况,现在对于煤矿生产方面有哪些方针政策法律,以及影响煤矿生产的环境因素等,这些方面哪些是机会,而那些又是挑战,论文将予以讨论。
关键词:企业数量生产规模较大企业状况煤炭“十一五”计划
正文:我国具有工业价值的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晚古生代的早石炭世到新生代的第三纪。
其间重要成煤期有:早石炭世(C1)、北方晚石炭世—早二叠世(C3-P1)、南方二叠纪(P)、晚三叠世(T3)、早中侏罗世(J1-2)、早白垩世(K1)和第三纪(E)。
其中最主要的是:广泛分布在华北地区、东北南部和西北东部地区的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广泛分布在长江以南地区的二叠纪;集中分布在西北地区、华北北部和东北南部的早中侏罗世以及分布在东北地区和内蒙古东部的早白垩世(图2.2.1)。
这4个时期所赋存的煤炭资源量约占全国煤炭资源总量的98%。
由于成煤期多,我国煤炭资源分布比较广泛,并且还在一些成煤条件有利的地区集形成了若干个富煤带。
分布广泛,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相对集中是我国煤炭资源分布的主要特点,这些特点也造成了我国煤矿分布散乱,管理相对繁琐的现状!
中国煤炭行业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十五”期间,在市场的强劲拉动和国家政策的支持下,扭转了“九五”期间建设规模严重不足的局面,煤炭产量年均增速达11%,保障了国民经济发展。
2005年,煤炭产量22亿吨,比2000年增长69.7%;在建规模4.4亿吨/年,是“九五”末期的10倍;煤炭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总量的76.3%,比2000年提高4.3个百分点;占消费总量的68.7%,比2000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十五”期间建设的大中型煤矿,主要分布在大型煤炭基地内。
2005年,大中型煤矿产量占54%,比2000年上升7个百分点;原煤入选率32%,比2000年提高6个百分点;在建煤矿中,大中型煤矿规模占82%。
目前,已形成3000万吨级以上的煤炭企业10家。
其中,亿吨级特大型企业集团2个,5000万吨级的大型企业3个。
煤炭企业与电力、化工等企业合作步伐加快,向区域化、多元化发展,23家煤炭企业跨入全国500强。
现有神化集团,中国中煤集团,山西
煤炭运销总公司,兖州矿业集团,山西大同煤矿集团等大型国有煤炭企业,其中神化集团煤田总面积31172平方公里,探明储量2236亿吨,远景储量10000亿吨,是我国已探明储量最大的煤田,被誉为世界七大煤田之一。
神府东胜矿区自1985年建设以来,先后建矿11个,总体规划为6700万吨/年,远期规划1亿吨/年。
2008年,中煤集团实现营业收入719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13亿元,煤炭产量11411万吨,煤炭贸易量10266万吨。
兖州矿业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264.20亿元,增长13.93%;利润总额31.07亿元,增长19.35%;上交税金34.10亿元,增长35.91%。
“十一五”期间,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煤炭工业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面临严峻挑战。
(一)煤炭需求持续增长
综合考虑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节能降耗等因素,预测2010年全国煤炭需求总量为26亿吨。
电力、钢铁工业用煤继续快速增长,建材工业用煤基本维持不变,煤化工产业成为新的增长点。
(二)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
《煤炭法》和《若干意见》配套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实施,财税政策的深化改革,铁路和港口建设的加快,为煤炭工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煤炭布局矛盾更加突出
京津冀、东北、华东、中南地区煤炭需求量持续增加,供应仍将集中在晋陕蒙宁煤炭主产地区,水资源短缺限制着该地区煤炭加工转化规模,“北煤南运、西煤东调”压力加大。
煤炭资源与水资源逆向分布、煤炭生产与消费逆向布局的矛盾更加突出。
(四)可持续发展压力增大
煤矿企业技术人员匮乏、职工素质低等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安全生产任务仍然艰巨;煤炭富集省(区)的资源保护和储备,特别是对特殊和稀缺煤种保护性开采的难度增加;晋陕蒙宁地区水资源流失严重,遏制矿区生态环境恶化愈发困难。
东部平原地区采煤沉陷引发的问题越来越多。
(五)协调发展任务艰巨
推进煤炭企业重组、整顿关闭浪费资源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小型煤矿、调控煤炭生产总量日益重要。
随着成本核算体系完善,资源、环境、安全、劳动力、转产等费用足额进入成本,煤矿企业经营压力加大。
市场资源加速流向优势矿区,资源枯竭矿区和劣势矿区转型发展步履艰难,不稳定因素增多。
由以上各方面可以看出,中国煤炭行业现在处于一个稳步上升的时期,各个方面的发展十分有利于煤矿企业的发展,但还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急需我们解决,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煤炭行业会有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中国煤炭“十一五“计划
国家能源发展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