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伸件展开直径计算公式
- 格式:xls
- 大小:143.00 KB
- 文档页数:11
拉伸件展开计算方法(一)拉伸件展开计算介绍拉伸件展开计算是在工程中常用的一种计算方法,通过对拉伸件进行展开计算,可以得到其在平面上的真实形态,为后续加工和制作提供便利。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拉伸件展开计算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技术。
直线法直线法是最简单和常用的拉伸件展开计算方法之一。
其基本原理是将拉伸件按照一定比例进行展开,使得各个部分的长度保持不变。
具体步骤如下: 1. 根据拉伸件的图纸确定其展开比例和展开方向。
2. 将拉伸件的边线按照展开比例进行延长,形成展开后的直线。
3.按照展开方向将拉伸件的各个部分进行展开,并标注相应的长度。
开发法开发法是比直线法更复杂一些的展开计算方法,适用于曲线较多或曲线形状复杂的拉伸件。
其基本原理是将拉伸件按照形状进行展开,保证展开后的形态与拉伸件的表面形状一致。
具体步骤如下: 1. 将拉伸件的图纸上的曲线边线,根据其曲率进行等分。
2. 沿着每个等分点的曲率方向,将对应的拉伸件边线延长。
3. 连接延长后的拉伸件边线,形成展开图形。
4. 对展开图形进行修整,使其与拉伸件表面形状一致。
三视图法三视图法是一种较为直观的展开计算方法,通过绘制拉伸件的三视图,可以得到其在各个投影面上的展开形态。
具体步骤如下: 1. 根据拉伸件的三视图,绘制其正视图、俯视图和侧视图。
2. 将三视图分别投影在展开平面上,得到对应的展开图形。
3. 将三个展开图形进行叠加,得到最终的拉伸件展开图形。
现代计算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代计算法在拉伸件展开计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帮助下,可以通过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准确地进行拉伸件的展开计算。
现代计算法的优点是快速、准确且易于修改,适用于各种复杂的拉伸件展开计算任务。
总结拉伸件展开计算是工程中重要的一环,不同的方法适用于不同的情况和要求。
直线法和开发法是传统的手工计算方法,适用于简单的拉伸件展开计算。
三视图法提供了更直观的展开计算方法,适用于适中复杂程度的拉伸件。
常用计算公式:1、钢板拉伸:原始截面积=长×宽原始标距=原始截面积的根号× 5.65 L0=K S0k为5.65 S0为原始截面积断后标距-原始标距断后伸长率= ×100%原始标距原始截面积—断后截面积断面收缩率= ×100%原始截面积Z=[(A0—A1)/A0]100%2、圆材拉伸:2原始截面积= 4(=3.1416 D=直径)标距算法同钢板3、光圆钢筋和带肋钢筋的截面积以公称直径为准,标距=5×钢筋的直径。
断后伸长同钢板算法。
4、屈服力=屈服强度×原始截面积最大拉力=抗拉强度×原始截面积抗拉强度=最大拉力÷原始截面积屈服强度=屈服力÷原始截面积5、钢管整体拉伸:原始截面积=(钢管外径—壁厚)×壁厚×(=3.1416)标距与断后伸长率算法同钢板一样。
6、抗滑移系数公式:N V=截荷 KNP1=预拉力平均值之和nf=2预拉力(KN)预拉力之和滑移荷载Nv(KN) 第一组171.4 342.8 425第二组172.5 345 428第三组171.5 343 4247、螺栓扭矩系数计算公式:K=P ·dT=施工扭矩值(机上实测)P=预拉力d=螺栓直径已测得K 值(扭矩系数)但不知T 值是多少?可用下列公式算出:T=k*p*d T 为在机上做出实际施拧扭矩。
K为扭矩系数,P 为螺栓平均预拉力。
D 为螺栓的公称直径。
8、螺栓标准偏差公式:K i =扭矩系数 K 2=扭矩系数平均值用每一组的扭矩系数减去平均扭矩系数值再开平方,八组相加之和,再除于7。
再开根号就是标准偏差。
例:随机从施工现场抽取8 套进行扭矩系数复验,经检测:螺栓直径为22螺栓预拉力分别为:186kN ,179kN ,192kN ,179kN ,200kN ,205kN ,195kN ,188kN ;相应的扭矩分别为:530N ·m ,520N ·m ,560N ·m ,550N ·m ,589N ·m ,620N ·m ,626N ·m ,559N ·mK=T/(P*D) T —旋拧扭矩 P —螺栓预拉力 D —螺栓直径(第一步先算K 值,如186*22=4092再用530/4092=0.129,共算出8组的K 值,再算出这8组的平均K 值,第二步用每组的K 值减去平均K 值,得出的数求出它的平方,第三步把8组平方数相加之和,除于7再开根号。
拉伸常用计算公式-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常用计算公式:1、钢板拉伸:原始截面积=长×宽原始标距=原始截面积的根号× L 0=K S0k为 S0为原始截面积断后标距-原始标距断后伸长率= ×100%原始标距原始截面积—断后截面积断面收缩率= ×100% 原始截面积Z=[(A0—A1)/A0]100%2、圆材拉伸:2原始截面积= 4(= D=直径)标距算法同钢板3、光圆钢筋和带肋钢筋的截面积以公称直径为准,标距=5×钢筋的直径。
断后伸长同钢板算法。
4、屈服力=屈服强度×原始截面积最大拉力=抗拉强度×原始截面积抗拉强度=最大拉力÷原始截面积屈服强度=屈服力÷原始截面积5、钢管整体拉伸:原始截面积=(钢管外径—壁厚)×壁厚×(=)标距与断后伸长率算法同钢板一样。
6、抗滑移系数公式:N V=截荷 KNP1=预拉力平均值之和nf=2预拉力(KN)预拉力之和滑移荷载Nv(KN) 第一组425第二组345 428第三组343 4247、螺栓扭矩系数计算公式:K=P·dT=施工扭矩值(机上实测) P=预拉力d=螺栓直径已测得K 值(扭矩系数)但不知T 值是多少可用下列公式算出:T=k*p*d T 为在机上做出实际施拧扭矩。
K 为扭矩系数,P 为螺栓平均预拉力。
D 为螺栓的公称直径。
8、螺栓标准偏差公式:K i =扭矩系数 K 2=扭矩系数平均值 用每一组的扭矩系数减去平均扭矩系数值再开平方,八组相加之和,再除于7。
再开根号就是标准偏差。
例:随机从施工现场抽取8 套进行扭矩系数复验,经检测: 螺栓直径为22螺栓预拉力分别为:186kN ,179kN ,192kN ,179kN ,200kN ,205kN ,195kN ,188kN ; 相应的扭矩分别为:530N ·m ,520N ·m ,560N ·m ,550N ·m ,589N ·m ,620N ·m , 626N ·m ,559N ·mK=T/(P*D) T —旋拧扭矩 P —螺栓预拉力 D —螺栓直径(第一步先算K 值,如186*22=4092再用530/4092=,共算出8组的K 值,再算出这8组的平均K 值,第二步用每组的K 值减去平均K 值,得出的数求出它的平方,第三步把8组平方数相加之和,除于7再开根号。
拉深件展开计算公式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拉深件的定义和重要性
2.拉深件的展开计算公式
3.拉深件展开计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4.拉深件展开计算的实际应用
正文
拉深件是金属加工中的一种重要工艺,指的是将金属板通过压力作用,使其在模具的作用下,形成所需要的深度和形状。
在拉深件的加工过程中,展开计算公式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能够帮助我们计算出拉深件在展开状态下的尺寸,从而确保加工的精度和质量。
拉深件的展开计算公式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板的原始尺寸、拉深系数、模具的形状和大小、以及拉深的深度。
通过这些参数的计算,我们可以得到拉深件在展开状态下的尺寸,从而进行下一步的加工。
在使用拉深件展开计算公式时,有一些步骤和注意事项需要我们注意。
首先,我们需要准确地测量和计算出板的原始尺寸和拉深系数,这两个参数的精度直接影响到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我们需要选择正确的模具形状和大小,这将直接影响到拉深件的加工质量和效率。
最后,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拉深深度,以保证拉深件的使用效果和寿命。
拉深件展开计算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它不仅可以用于各种金属制品的加工,还可以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等高端制造业。
第1页共1页。
拉伸件展开直径计算公式
拉伸件展开直径计算公式是针对金属材料展开处理的一种计算方法,
用于确定在理想情况下所需的展开直径。
拉伸件展开直径计算公式可以分
为两类:基于几何学原理的计算方法和基于力学性质的计算方法。
下面将
详细介绍这两类计算方法及其公式。
基于几何学原理的计算方法:
1.矩形拉伸件展开直径计算公式:
2.圆形拉伸件展开直径计算公式:
3.椭圆形拉伸件展开直径计算公式:
基于力学性质的计算方法:
1.薄壁拉伸件展开直径计算公式:
2.管状拉伸件展开直径计算公式:
3.非圆柱形拉伸件展开直径计算公式:
这些公式是在假设材料无弹性变形及无厚度改变的情况下得出的,因
此适用于大多数拉伸件的展开直径计算。
然而,对于一些特殊形状的拉伸件,这些简化公式可能不适用。
在实际应用中,应结合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以得到更精确的展开直径计算结果。
除了上述的计算方法和公式外,还可以通过计算软件和在线工具进行
展开直径的计算。
这些工具通常提供了更多的选项和功能,可以根据具体
的要求和情况进行定制计算,并给出更精确的结果。
总之,拉伸件展开直径计算公式是拉伸件设计和制造中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工程师和制造商确定所需的展开直径。
在使用这些公式进行计算时,需要充分了解材料和形状的特性,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正,以得到准确的结果。
拉伸展开尺寸计算公式(一)
拉伸展开尺寸计算公式
本文将就拉伸展开尺寸计算公式进行详细说明。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计算公式,并附带相应的例子解释。
1. 线性拉伸展开公式
公式:
展开尺寸 = 原始尺寸 * (1 + 线性拉伸率)
例子: 假设原始尺寸为100mm,线性拉伸率为,那么展开尺寸计算如下:
展开尺寸 = 100mm * (1 + ) = 110mm
2. 非线性拉伸展开公式
公式:
展开尺寸 = 原始尺寸 * e^(非线性拉伸率)
例子: 假设原始尺寸为50mm,非线性拉伸率为,那么展开尺寸计算如下:
展开尺寸= 50mm * e^() ≈ (保留三位小数)
3. 压缩拉伸展开公式
公式:
展开尺寸 = 原始尺寸 / (1 - 压缩拉伸率)
例子: 假设原始尺寸为80mm,压缩拉伸率为,那么展开尺寸计算如下:
展开尺寸 = 80mm / (1 - ) = (保留两位小数)
4. 等温拉伸展开公式
公式:
展开尺寸 = 原始尺寸 * (1 + 线膨胀系数 * 温度变化量)
例子: 假设原始尺寸为120mm,线膨胀系数为,温度变化量为50℃,那么展开尺寸计算如下:
展开尺寸= 120mm * (1 + * 50) ≈ (保留四位小数)
以上就是针对拉伸展开尺寸计算的常见公式和相应例子的详细说明。
参考文献:无。
常用计算公式:1、钢板拉伸:原始截面积=长×宽原始标距=原始截面积的根号×5.65 L0=K S0k为5.65 S0为原始截面积断后标距-原始标距断后伸长率= ×100%原始标距原始截面积—断后截面积断面收缩率= ×100%原始截面积Z=[(A0—A1)/A0]100%2、圆材拉伸:2原始截面积= 4(=3.1416 D=直径)标距算法同钢板3、光圆钢筋和带肋钢筋的截面积以公称直径为准,标距=5×钢筋的直径。
断后伸长同钢板算法。
4、屈服力=屈服强度×原始截面积最大拉力=抗拉强度×原始截面积抗拉强度=最大拉力÷原始截面积屈服强度=屈服力÷原始截面积5、钢管整体拉伸:原始截面积=(钢管外径—壁厚)×壁厚×(=3.1416)标距与断后伸长率算法同钢板一样。
6、抗滑移系数公式:N V=截荷KNP 1=预拉力平均值之和 nf=2预拉力(KN ) 预拉力之和 滑移荷载Nv(KN) 第一组171.4 342.8 425 第二组172.5 345 428 第三组 171.5 343 4247、螺栓扭矩系数计算公式:K=P ·dT=施工扭矩值(机上实测) P=预拉力d=螺栓直径已测得K 值(扭矩系数)但不知T 值是多少?可用下列公式算出:T=k*p*d T 为在机上做出实际施拧扭矩。
K为扭矩系数,P 为螺栓平均预拉力。
D 为螺栓的公称直径。
8、螺栓标准偏差公式: K i =扭矩系数 K 2=扭矩系数平均值 用每一组的扭矩系数减去平均扭矩系数值再开平方,八组相加之和,再除于7。
再开根号就是标准偏差。
21()1n i i K K n σ=-=-∑例:随机从施工现场抽取8 套进行扭矩系数复验,经检测:螺栓直径为22螺栓预拉力分别为:186kN,179kN,192kN,179kN,200kN,205kN,195kN,188kN;相应的扭矩分别为:530N·m,520N·m,560N·m,550N·m,589N·m,620N·m,626N·m,559N·mK=T/(P*D) T—旋拧扭矩P—螺栓预拉力D—螺栓直径(第一步先算K值,如186*22=4092再用530/4092=0.129,共算出8组的K值,再算出这8组的平均K值,第二步用每组的K值减去平均K值,得出的数求出它的平方,第三步把8组平方数相加之和,除于7再开根号。
常用计算公式:1、钢板拉伸:原始截面积=长×宽原始标距=原始截面积的根号×5.65 L 0=K S0k为5.65 S0为原始截面积断后标距-原始标距断后伸长率= ×100%原始标距原始截面积—断后截面积断面收缩率= ×100%原始截面积Z=[(A0—A1)/A0]100%2、圆材拉伸:2原始截面积= 4(=3.1416 D=直径)标距算法同钢板3、光圆钢筋和带肋钢筋的截面积以公称直径为准,标距=5×钢筋的直径。
断后伸长同钢板算法。
4、屈服力=屈服强度×原始截面积最大拉力=抗拉强度×原始截面积抗拉强度=最大拉力÷原始截面积屈服强度=屈服力÷原始截面积5、钢管整体拉伸:原始截面积=(钢管外径—壁厚)×壁厚×(=3.1416)标距与断后伸长率算法同钢板一样。
6、抗滑移系数公式:N V=截荷KNP1=预拉力平均值之和nf=2预拉力(KN)预拉力之和滑移荷载Nv(KN) 第一组171.4 342.8 425第二组172.5 345 428第三组171.5 343 4247、螺栓扭矩系数计算公式:K=P·dT=施工扭矩值(机上实测) P=预拉力 d=螺栓直径已测得K 值(扭矩系数)但不知T 值是多少?可用下列公式算出:T=k*p*d T 为在机上做出实际施拧扭矩。
K 为扭矩系数,P 为螺栓平均预拉力。
D 为螺栓的公称直径。
8、螺栓标准偏差公式:K i =扭矩系数 K 2=扭矩系数平均值 用每一组的扭矩系数减去平均扭矩系数值再开平方,八组相加之和,再除于7。
再开根号就是标准偏差。
例:随机从施工现场抽取8 套进行扭矩系数复验,经检测: 螺栓直径为22螺栓预拉力分别为:186kN ,179kN ,192kN ,179kN ,200kN ,205kN ,195kN ,188kN ; 相应的扭矩分别为:530N ·m ,520N ·m ,560N ·m ,550N ·m ,589N ·m ,620N ·m , 626N ·m ,559N ·mK=T/(P*D) T —旋拧扭矩 P —螺栓预拉力 D —螺栓直径(第一步先算K 值,如186*22=4092再用530/4092=0.129,共算出8组的K 值,再算出这8组的平均K 值,第二步用每组的K 值减去平均K 值,得出的数求出它的平方,第三步把8组平方数相加之和,除于7再开根号。
经常使用计算公式:1、钢板拉伸:原始截面积=长×宽原始标距=原始截面积的根号×5.65 L0=K S0k为5.65 S0为原始截面积断后标距-原始标距断后伸长率=×100%原始标距原始截面积—断后截面积断面收缩率=×100%原始截面积Z=[(A0—A1)/A0]100%2、圆材拉伸:2原始截面积=4(=3.1416 D=直径)标距算法同钢板3、光圆钢筋和带肋钢筋的截面积以公称直径为准,标距=5×钢筋的直径。
断后伸长同钢板算法。
4、屈服力=屈服强度×原始截面积最大拉力=抗拉强度×原始截面积抗拉强度=最大拉力÷原始截面积屈服强度=屈服力÷原始截面积5、钢管整体拉伸:原始截面积=(钢管外径—壁厚)×壁厚×(=3.1416)标距与断后伸长率算法同钢板一样。
6、抗滑移系数公式:NV=截荷 KNP1=预拉力平均值之和nf=2预拉力(KN)预拉力之和滑移荷载Nv(KN)第一组171.4342.8425第二组172.5345428第三组171.53434247、螺栓扭矩系数计算公式:K=P·dT=施工扭矩值(机上实测) P=预拉力d=螺栓直径已测得K值(扭矩系数)但不知T值是多少?可用下列公式算出:T=k*p*d T为在机上做出实际施拧扭矩。
K为扭矩系数,P为螺栓平均预拉力。
D为螺栓的公称直径。
8、螺栓尺度偏差公式:Ki=扭矩系数 K2=扭矩系数平均值用每一组的扭矩系数减去平均扭矩系数值再开平方,八组相加之和,再除于7。
再开根号就是尺度偏差。
例:随机从施工现场抽取8 套进行扭矩系数复验,经检测:螺栓直径为22螺栓预拉力分别为:186kN,179kN,192kN,179kN,200kN,205kN,195kN,188kN;相应的扭矩分别为:530N·m,520N·m,560N·m,550N·m,589N·m,620N·m, 626N·m,559N·mK=T/(P*D) T—旋拧扭矩 P—螺栓预拉力 D—螺栓直径(第一步先算K值,如186*22=4092再用530/4092=0.129,共算出8组的K值,再算出这8组的平均K值,第二步用每组的K值减去平均K值,得出的数求出它的平方,第三步把8组平方数相加之和,除于7再开根号。
拉伸模具设计的材料展开尺寸计算:拉伸模具设计时第一步就是要计算产品的材料展开尺寸,这里主要是根据材料的总体积不变法则来计算的。
也就是通过产品的表面面积来计产品算展开尺寸:拉伸模具之圆形产品的材料展开公式,右边外径50mm高60mm材料厚度1.0的拉伸件,其展开尺寸计算如下:√(50*3.14*60)+【(50*0.5)*(50*0.5)*3.14】*2 =Φ120mm这个公式计算出来的展开尺寸基本上接近实际用料尺寸。
(公式注解:直径D*π*高度H=产品圆柱表面面积,R的平方*π=底部面积,两项之和除以π再开方=产品的半径*2约等于产品的展开外径)在实际应用中还要考虑切边余量可以适当在高度上增加1mm,则需要(50*3.14*61)如果是不切边拉伸还有需要考虑材料变薄量,则需要按(50*3.14*59.5)无论是圆形还是异型都是按产品的表面面积计算法则来求展开尺寸。
扩展资料:拉伸模型通常指各种拉制金属线的模具,还有拉光纤的拉丝模。
所有拉丝模的中心都有个一定形状的孔,圆、方、八角或其它特殊形状。
金属被拉着穿过模孔时尺寸变小,甚至形状都发生变化。
拉伸模具之方形产品的材料展开原则上拉伸的工序也都是按先拉圆再变方的工艺,所以都可以套用本公式,正方型的产品展开也是圆长方体:长100*宽60*高30,首先我们按60*60的正方体计算出开料尺寸为Φ112mm,把这个112的圆按右上图平移40mm形成一个腰圆基本上就是这个长方体的展开尺寸了。
二圆筒形拉深件,坯料为圆盘,拉深前圆盘的体积等于拉深后筒、封头、草帽边的体积和。
假设拉深过程,材料壁厚不变,坯料圆盘的直径可以计算。
实际情况下,材料壁厚变化很小,计算还是比较可靠。
圆台形拉深件坯料直径算法类似。
脸盆形拉深件可以“切割”成圆盘、圆环、圆桶和若干个圆台做近似计算。
长方浅盘形拉深件可以用纵剖面和横剖面的展开长作为坯料的长和宽,拉深后长度增加不大。
其他拉深件的坯料形状尺寸铁匠提不出近似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