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道原始地质编录
- 格式:pdf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22
勘探工程原始地质编录及部分综合图件编制工作第一部分勘查工程原始地质编录工作一、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要求(一)原始地质编录的目的任务原始地质编录是通过对野外自然暴露和各类勘查工程所提示出来的各种地质现象的深入细致地观察研究和各类样品的采集测试,把矿区的地层、构造、侵入岩、热液蚀变、物化探异常特征及它们与成矿、矿化富集的关系和矿体、矿石特征等等,真实地、客观的、全面地、详细地在原始地质编录的相关文、图、表中充分地反映出来,为研究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矿床成因、编制各种综合图件、圈定矿体和编写地质勘查报告提供可靠的第一性资料。
由此可见,原始地质编录工作质量高低,直接影响到矿产勘查工作成果报告的质量,因此,它是矿产勘查工作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二)原始地质编录的种类矿产地质勘查工作中野外实施阶段所从事的各项勘查工作,都必须进行原始地质编录工作,换句话说,原始地质编录工作涵盖了野外开展的各项勘查工作。
它包括:实测地质剖面,地质填图(测量),探槽及剥土、探井、探硐(坑道)、钻孔等勘查工程,老硐,采样,地球化学测量,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调查,地质勘查工程测量等各类原始地质编录工作。
(三)原始地质编录必须真实、客观、全面及其基本内容原始地质编录包括野外现场编录和室内整理两部分,野外现场编录又包括素描图编录及文字记录二项内容。
野外现场编录应随工作(程)进展逐日或随施工进展及时进行。
要认真、全面地观察研究各种地质现象;测量地质体位置、产状、形态、规模等数据要准确;采集标本、样品的规格和数量要满足要求。
文字记录要真实、客观,严禁事后回忆记录。
用制订的统一记录手段和制图方法,把自然界保留下来的宏观及微观地质现象记录下来。
表13 勘查工程登记表室内整理是根据野外各种测量结果和标本、样品鉴定、测试数据对野外编录的内容进行修正、补充和归纳、整理,编制有关图表,并按规定的格式整饰。
(四)原始地质编录的文、图、表必须在互相对应、吻合一致,整洁、美观、字迹工整,字体规范。
坑道原始地质如何编录地下坑探工程是指为揭露、追索和圈定深部矿体而挖掘的地下巷道。
是矿床勘探阶段所采用仅次于钻探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主要用于提高矿床勘探程度,尤其是开采地段的勘探精度,检查评价钻探结果等。
分类:水平坑道、垂直坑道和倾斜坑道。
1、水平坑道(1)平硐——具有直接地面出口的水平坑道,往往具有探采结合作用。
(2)石门——无直接地面出口,垂直于矿体走向,主要是在围岩内向矿体掘进的水平坑道,起联络作用,无直接探矿意义。
(3)穿脉——无地面直接出口,垂直于矿体走向,主要为在矿体内掘进的水平坑道,是主探矿水平巷道之一。
(4)沿脉——无地面直接出口,在矿体内沿矿体走向掘进的水平坑道,又称脉内沿脉,主探矿巷道之一。
(5)石巷——无地面直接出口,为平行矿体走向一般在矿体下盘围岩内掘进的水平坑道,又称脉外沿脉,无探矿作用。
(6)盲中段辐穿——在天井或上山中开口,沿矿体厚度方向掘进的水平探矿穿脉。
2、垂直坑道(1)竖井——具有直接地面出口的大型铅直坑道,为控制性主体基建工程,无探矿作用。
(2)暗井——无直接地面出口,在水平巷道内,由上向下开凿的铅直坑道,为探矿工程之一。
(3)天井——无直接地面出口,由下向上开凿的铅直或陡倾斜坑道,分为揭露矿体的探矿天井与无探矿作用的联络、溜矿、通风天井。
3、倾斜坑道(1)斜井——具有直接地面出口的大型倾斜坑道,为控制性主体基建工程。
其中在矿体下盘围岩中掘进者,无探矿作用。
(2)上山——无直接地面出口,由下向上开凿的缓倾斜坑道。
脉内上山具探矿作用。
(3)下山——无直接地面出口,由上向下开凿的缓倾斜坑道。
成巷是“下山”的别名。
探矿坑道设计:首先在设计的中段地质平面图上完成水平坑道设计,在设计勘探线剖面图上完成垂直与倾斜坑道设计,然后转绘到矿体投影(纵或水平)图、矿床地质图和其它图件上。
设计坑道一般以虚线表示,已施工的实际坑道以实线表示,并注明编号。
坑探工程根据已有的地质资料确定巷道的方向、坡度、断面规格、运输、支护、通风、排水、照明等以及相应的工程量表、施工的安全事项。
坑道原始编录重点提示1.施工中严格控制方向及坡度,处理好施工→编录→采样关系。
2.确定绘图方向:东西向坑道——左西、右东绘图;南北向坑道——北左、南右绘图。
3.布样:位置在主壁腰线以下,布样原则与探槽布样相同。
4.基线:基点及基线布于坑顶中央。
5.素描作图:用压平法作一顶、两壁展开图。
6.拐点作图:(1)坑顶:导线始终连续绘制,以拐点为旋转点,以中线为准,内侧裂开呈扇形叉口,外侧的拐弯处,因会遮档前一导线的局部而切去同样大小的扇形面。
(2)坑壁:分别对应坑顶裂开或切去遮当面。
7.点线投影与探槽相似。
8.地质描述、记录与探槽相似。
9.老硐编录:(1)首先注意安全;(2)方法按实测剖面及槽、坑编录方法,侧重与从简结合原则进行。
(3)如要参加储量估算,应对矿体刻槽取样。
坑道原始地质编录规范目录1 坑道布置及施工管理 (1)1.1坑道布置 (1)1.2施工管理 (2)1.2.1严格控制坑道方向及坡度 (2)1.2.2坑道须符合编录要求 (2)1.2.3解决好施工,编录,采样三者关系 (2)2 编录准备工作 (2)2.1技术准备 (2)2.2人员准备 (3)2.3安全生产准备 (3)2.4常用地质编录用语及代号 (3)3 确定绘图方向 (4)3.1确定坑道总方向 (4)3.2东西向坑道绘图方向的确定 (4)3.3南北向坑道绘图方向的确定 (5)4 观察分层布样 (5)4.1坑道地质编录要求及时、准确 (5)4.2观察分层 (6)4.2.1综合观察要求 (6)4.2.2分层要求 (6)4.3刻槽样的布样 (7)4.3.1刻槽样位置 (7)4.3.2刻槽样布置的三不原则 (8)4.3.3矿层中夹石(脉岩)剔除原则 (9)5 基线设置 (10)5.1基点布设及定位要求 (10)5.1.1基点布设 (10)5.1.2基点定位 (10)5.2基线布置 (11)6 投影作图 (12)6.1作图要求 (12)6.1.1压平法展开素描作图 (12)6.1.2素描精度要求 (12)6.1.3 坑道方向增大在15º以上时的作图要点 (13)6.1.4坑道方向减小15º以上时的作图要点 (15)6.2.1坑道轮廓图 (16)6.2.2穿脉坑道投影作图 (16)6.2.3沿脉坑道顶和壁的投影和作图 (20)7 地质描述记录 (22)7.1基点、基线记录 (22)7.2原始地质记录 (23)7.2.1岩矿性描述要求分层进行 (23)8 质量检查及资料整理 (25)8.1质量检查 (25)8.1.1文字记录与素描图对照核实 (25)8.1.2 检查文,图,表,实物是否吻合 (25)8.2素描图整理与成图 (25)8.2.1数据上墨 (25)8.2.2 坑道素描图整饰 (26)9 老硐的原始地质编录 (26)9.1老硐清理和地质编录 (26)9.1.1老硐清理 (26)9.1.2老硐地质编录 (27)10 提交的资料成果 (27)坑道原始地质编录1 坑道布置及施工管理1.1坑道布置坑探以平坑为主,坑道的选用,主要考虑矿种、地形、矿体产状等因素;1.1.1穿脉坑道,无论坑口开于何处,其控矿位置应与勘探线吻合,垂直矿体走向,揭穿矿体。
浅谈卧龙矿段水平坑道的原始地质编录引言:原始地质编录也称现场地质编录,即深入现场直接观察各种地质现象,通过分析、研究、判断,以文字、图表及矿岩标本等实物方式收集起来,经过综合归纳整理,编制为第一性地质资料。
在矿山生产中,各种实际地质资料的获得,均要经过原始地质编录及矿山生产取样来实现,原始地质编录因其工作地点和条件特殊,所以并不完全等同于地质勘探编录,而有特殊的要求和做法。
本文仅结合卧龙矿段的探采工作,对水平坑道的原始地质编录作以简要介绍和说明。
关键词:卧龙矿段穿脉中穿沿脉素描取样原始地质编录1.卧龙矿段矿体地质特征卧龙矿段矿床以银为主,伴生有金。
矿体呈似层状,脉状及透镜状。
主要受印支—燕山期北北东向断裂构造控制。
卧龙矿段矿体分布于18至59勘探线之间,范围长2000米,宽150-200米,共9条矿体。
其中3号矿体是全矿段最主要的矿体,是勘探工业储量的主要对象,矿体呈似层状。
产于石英闪长岩与黄莺组大理岩(夹变质粉砂岩)接触断裂带中。
受断裂叠加-复合接触带控制,主体靠地层一侧,局部穿入地层切割岩体而延伸,大部分隐伏地下。
矿体产状走向北东30度,倾向北西,倾角20度-60度,总体倾角45度左右。
矿体沿走向及倾向呈舒缓波状,局部发育分枝复合,矿体厚度不稳定,膨缩变化较大。
厚度变化为1-30米,厚度变化系数99%,矿体平均厚度3.91m,在已控的深度范围内,矿体向深部变缓而尖灭。
矿体北部连续性较好,南部较差。
矿化较连续,局部出现无矿或表外天窗,但矿化不均匀。
矿体银平均品位156.5g/t,金平均品位1.23g/t。
矿石主要类型为硅化蚀变岩型银矿石,金银矿石。
在三号矿体上下盘发育数条平行小矿体,紧靠3号主矿体上下盘断续分布,包括3-1、3-2、3-3等,呈脉状、透镜状,在空间上沿走向及倾向相互可以对应,由于矿化不连续,呈尖灭再现展布,与3号主干矿体组成了三号矿脉带。
1、2号矿体,产于黄莺屯组中细粒大理岩、条带状大理岩夹变质粉砂岩层间破碎带中,与地层层理有明显交角,两矿体近平行延伸,侧例分布于3号矿脉带下盘。
固体矿产勘查坑道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细则坑道是重要的探矿工程之一,多用于对矿体的控制,详查与勘探时,又是探求高级储量的重要手段,因而,其编录工作尤为重要,将直接影响勘查工作的进展和地质成果质量。
为了提高坑道地质编录的质量,统一编录工作方法,特制定《坑道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细则》。
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细则的主题内容是从工程设计、施工、素描、观察描述、采样、资料整理、地质小结等全过程的工作方法及要求。
适用于机掘坑道、手掘坑道、浅井中拉岔和老硐等工程地质编录。
2 引用标准本细则引用了《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DZ/T0078-93)中的有关标准。
3 工程代号探矿工程的代号以汉语拼音的头一个字母(印刷体大写)组合而成。
平硐—— PD 下山——XS 竖井——SJ沿脉——YM 石门——SM 暗井——AJ穿脉——CM 老硐——LD 天井——TJ上山——SS 斜井——XJ 浅井——QJ4 工程施工管理下达施工通知书,并向施工单位提出坑道施工的技术要求。
主要有:坑道方位、断面规格、底板坡度、施工与地质编录、采样的相互配合、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等,要求施工单位制定安全措施。
工程开工时,分队(矿区)技术负责应到现场布置工程位置,负责施工的管理人员原则上每天要到现场指导施工。
施工过程中发现新的情况,需要更改施工方案时,及时向施工单位下达更改施工通知书。
工程完工后,分队长会同管理人员、编录人员共同到现场验收。
所有坑探工程必须随施工进度及时地逐段进行编录。
编录前要对揭露的地质现象进行认真观察研究,以达到认识统一、编录内容一致,并依照有关规范规定,按一定间距作掌子面素描与采样。
当坑道壁有泥灰掩盖时,应用水冲洗,需支护的坑道,与施工人员协调配合,支护前及时编录。
5 编录工作5.1 素描图的比例尺素描图的比例尺依矿床地质条件和任务要求而定,一般1∶50~1∶100,但同一矿区采用统一比例尺。
素描图的水平和垂直比例尺应一致。
5. 2素描图的展开方式用压顶法绘制两壁一顶(图5-1)。
坑道工程原始地质编录一、目的任务坑道是矿产勘查的重要手段之一,坑道的布置和施工一般均在详查阶段以后,用以追索和圈定矿体,特别是矿体形态复杂、矿石组份极不均匀的矿床,目的是了解矿体埋藏条件和矿石质量。
有时在矿产普查阶段也布置坑道,进行边探边采。
坑道原始地质编录是对坑道的两壁一顶或一壁一顶进行综合的(地层的、岩石的、矿产的、构造的等)观察研究,对研究过程和所提示的地质现象进行真实、准确、完善的素描和记录。
在矿产勘查中通常设计的坑道有平坑和斜坑(坑道坡度水平者为平坑、坡度小于45°的为斜坑),若按坑道与矿层(脉)的关系,又可分为穿脉坑道、沿脉坑道。
穿脉坑道常与矿层倾向一致,沿脉坑道常与矿层走向一致。
二、坑道断面规格坑道规格一般高1.8m~2m,顶宽1.5~1.8m,由于掘进方式和用途不同可以增大或缩小。
三、坑道地质编录的准备(一) 资料及技术准备1、资料准备坑道地质编录人员应了解和熟悉矿区,特别是坑道附近的地层、岩石、矿产、构造以及岩性分层、矿层、岩矿石特征等。
2、技术准备坑道编录人员应熟悉、掌握坑道原始地质编录的有关规定、编录程序、方法、质量要求等。
(二) 物资准备1、工具、材料罗盘、地质锤、放大镜、小图板、讲义夹、三角板、量角器、铅笔、钢卷尺、皮尺、木桩、铁钉、垂球、照明设备、红白油漆、毛笔、作图用计算纸、样品袋、包装纸等。
2、各种表格坑道施工通知书,坑道竣工通知书、坑道基点、基线记录表、坑道工程地质记录表、坑道工程标本记录表、坑道工程样品记录表、标本签、样签、照相记录表、坑道工程概况表(D2/0078-93表3)(三) 人员坑道地质编录人员一般2-3人。
组长主要负责综合地质观察和投影工作,一名助手主要负责绘制坑道素描图,另一名助手主要负责文字记录。
其余工作由组长协调,小组人员必须密切协作,方能完成整个编录工作。
四、坑道地质编录方法和要求(一) 编录程序坑道施工和地质编录一般可照以下顺序反复进行:坑道掘进→地质综合观察、分层、布样、标本采集→刻槽采样→投影作图、文字记录→继续掘进。
原始地质编录规定一、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内容(一)原始地质编录是观察研究井巷工程、钻探工程所揭露地质现象的现场记录和观察研究手段的记录。
记录由原始编录人员选用适当的记录手段(如数字、文字、图象、图件等)进行。
(二)原始地质编录工作包括现场编录和内业整理两个方面。
现场编录前,要做好一切准备工作,及时收集有关地质资料,初步了解地质情况。
现场编录时,要认真观察研究地质现象,做好素描,采集标本、样品,测量地质体的位置、产状、形态等数据,并以适当的记录手段和方法进行编录。
内业整理是根据各种测量成果和对标本、样品的鉴定、测试成果对现场编录进行修正、补充和归纳、整理,编制必要的图表,并按规定格式整饰。
二、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基本要求(一)原始地质编录必须真实、客观。
对地质现象要认真、细致、全面地察研究,联系认识,准确判断和记录。
编录中应明确区别开实际观察资料与推断解释资料。
(二)原始地质编录应随工作进展逐日或随施工进展及时进行。
(三)原始地质编录的图、表、文字说明必须互相吻合一致,整洁美观、字迹规整,字体规范。
(四)原始地质编录要有各种必要的符合质量要求的测量、绘图工具和量具。
编录中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的计量单位名称和符号。
数值要反映其精确程度,写出全部有效数位。
(五)原始地质编录要使用规定采用的记录设备和材料。
记录文字及绘图应使用2H绘图铅笔。
(六)原始地质编录应采用本规定的方法和表格(表式见附录)。
所使用的术语和代号,编码应符合有关规定。
图例与公司统一图例一致,可增补。
(七)原始地质编录文字说明应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用语准确、层次分明。
三、代号及编号方法(一)工程,各种标本和样品的代号见表1(代号除注明者外,均为大写汉语拼音字母)。
表1注:(1) b、g为小写英文字母(二)编号方法1、钻探工程编号由矿区代号、工程代号、勘探线号及勘探线上该类工程顺序号顺次连接而成。
勘探线号一般沿用原勘查阶段的系统编号(可在此基础上加密敷设),工程顺序为二位数字。
岩金矿山原始地质编录规范及工作细则一、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重要性原始地质编录工作是获取地质基础资料的重要途径,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矿山综合资料的整理,矿山资源量的计算,矿山能否按计划连续供矿,企业能否健康发展。
二、原始地质编录主要内容1、素描图:用简易的皮尺、罗盘、钢卷尺等工具,测绘坑道及采场内以矿体为中心的各种地质现象,并将其按一定比例绘制到坐标纸上。
2、文字描述:在素描图的下方用规定的格式叙述岩矿石地质特征及各种地质现象。
3.、布置样线:样线布置要尽量垂直矿体走向。
沿脉巷道在顶部布样,视矿体暴露情况,可在一壁布样。
穿脉巷道在一壁腰部布样。
样线长度一般为1米,低于1米厚的矿脉可按实际矿脉厚度布置样线。
根据矿体上下盘蚀变强弱应在矿体上下盘各布0.3—1米长的样线。
4、实物标本:根据实际需要,可采集有代表性矿石、蚀变岩及各种围岩标本,以便进行进一步研究。
5、在有条件情况下,对一些特殊地质现象,如矿体与围岩接触带,各种矿化穿插关系以及各种地质构造现象进行拍摄,并附以简要文字说明,能与素描图互相取长补短。
三、坑道原始地质编录的基本要求1、准备工作:1)、编录人员必须熟悉坑道工程布置情况及各生产工作面工作情况。
进入长时间没有生产的工作面,要严防缺氧或炮烟中毒。
2)、检查坑道内测量点是否齐全,若有毁坏,应及时补设测量点。
3)、编录工具要准备齐全。
所需工具如下:地质锤、罗盘、放大镜、测绳(皮尺)、钢卷尺、计算器、数码相机、三角板、量角器、文件夹、坑道平面图、坐标纸(35*25cm)、铅笔(2H)、小刀、橡皮、文具盒、红油漆、照明灯具、样品袋、样品签、标本签等。
2、编录格式1)、编录纸采用35*25cm坐标纸。
2)、相邻两个测点为一个编录段,每张编录纸只编一个编录段。
3)、比例尺采用1:100。
4)、坐标纸上方明确标明所编录地段准确位置,标清起始点和终止点测点编号及前进方向的方位角。
5)、编录纸下方要进行简要文字说明,对围岩、矿体及构造地质特征进行简单叙述。
地质勘查坑道工程原始地质编录1、施工准备要求:根据设计要求,积极组织施工。
要点:正确定位1.1 坑道包括:穿脉、沿脉、平硐、石门及坡度角小于45°的各类斜坑等。
1.2 根据设计书要求,明确施工目的、任务,与施工单位签订合同。
1.3 根据设计平面图、剖面图,计算坑道口位置坐标。
1.4 下达定位测量通知书,实地测量定位,并测定方位桩。
1.5 下达坑道施工任务通知书,并提交预想平面图、剖面图。
2、坑道施工及地质编录要求:及时编录、采样,并及时现场核查分层位置及采样分样的正确性。
要点:进行地质分层和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及素描图的绘制。
注意:文、图、表要吻合。
2.1 坑道施工中严格按设计规格、方位施工,坑道顶、壁要求平整。
2.2 坑道施工应根据地质条件确定是否支护及如何支护。
2.3 随坑道掘进要及时进行地质编录、采样,地质编录前应检查坑内安全,对坑道进行全面的观察,了解坑道内的总体地质情况,并用记号笔在坑道壁及顶板上划出岩层界线、矿体界线和构造线,以便于绘制素描图,必要时需清洗坑道壁,以使地质现象显露清楚。
2.4 坑道素描图一般绘一壁及顶,当坑道两壁地质现象相差较大时,则绘两壁及顶。
比例尺一般为1∶100~1∶200,对重要而微小的地质现象应放大到1∶50或大于1∶50的素描图或照片、录像记录。
探矿坑道还应等间距或不等间距地绘掌子面素描图。
掌子面素描图放置于坑道素描图旁侧,并于坑道素描图上标明其位置及编号。
2.5 坑道素描方法:坑道素描图用压平法展开,即两壁内倒、顶下榻,把坑道压平。
基点及基线布在坑道顶的中线上。
绘图壁首选正南壁、南西壁、南东壁或正西壁,矿区应有统一规定。
坑道轮廓有两种方法表示:一是按坑道的自然形态表示,方法是沿着坑道测量导线,按1~2米间距或在坑道变化处用皮尺垂直导线丈量各点顶板宽度和两壁高度,缩放在图上的相应位置。
再根据坑道形态联结各点,即为坑道展开轮廓。
两壁底板线用直线表示,方法是在平行导线两侧的一定间距,划出两条平行线,即为两壁的底板线,图上的坑道顶板与两壁间的间距一般保持在1公分左右,图式见附图9;二是简化坑道轮廓,按照坑道规格设计值或平均值用直线缩放在图上,图上坑道顶板与两壁上端连接绘制,不必分开,图式见附图10。
15楼例如:某坑道编录一段时,素描图与文字记录的一般形式。
0-1站(第一条基线)长15.6m,方向20°、坡度+1°0-6.7m:紫红色中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继续作岩石特征描述和补充描述),产状25°∠30°(3m处),标本B1(4.2m处)6.7-15.6m:紫红色致密块状赤铁矿......(继续矿石特征描述)产状21°∠59°(7m处矿层底板)、标本B2(12m处矿石)1-2站长18.3m,方向22°、坡度-1°0-5.2m:紫红色致密块状赤铁矿......(继续矿石特征描述或者注明“特征同上字样”)。
产状19°∠60°(5.5m处矿层顶界)。
5.2-18.3m:灰色厚层状石灰岩......(继续岩石特征描述和补充描述)。
2-3站......。
七、坑道原始地质编录的室内整理(一) 标本、样品清理及登记1、清理当天采集的标本、样品数量,核对标签、样签、文字记录、实物、素描图是否吻合,出现问题便于及时修正和处理。
2、对潮湿样品要晒干或烘干,晒干后重新称重,重新按新重量数填写样签和修改采样登记表。
3、需送鉴定的标本,在标本一角用白油漆涂上一小块位置,待油漆干后用防水墨汁写上编号,填好标本签用标本纸将标本签和标本一并包好,并在标本纸外面写上相同的标本号。
填写标本登记表。
待到一定阶段,按登记表上标本数量和编号,样品数量和编号分别填写送样单和填写鉴定要求、分析项目,送样前,再一次检查核实标本、样品与标(样)签,送样单无误后,派专人送化验和鉴定。
(二) 文字记录与素描图对照核实主要核对文字记录表与素描图上控制各种地质现象的基线数据是否吻合,反映地质现象的具体内容是否一致,若出现文、图不一致时,不允许回忆修改,必须及时到现场落实后处理地。
(三) 文字记录表整理检查记录表的内容是否填写齐全,语言是否通畅,地质描述内容是否全面、专业术语使用恰当否、有无错漏字等。
云南驰宏锌锗股份有限公司矿山原始地质编录工作规定(试行)原始地质编录是矿山生和矿产资源勘查各阶段的基础性地质工作,是搜集地质信息和研究地质体各种特征的重要手段,是矿山进行综合地质研究的依据,是布置勘探工程和指导矿床开采的基础依据。
原始地质编录必须在现场认真及时进行,要客观、准确、全面收集岩矿地质信息和及时提交图件清晰、文字简练、图文统一的原始资料。
工作质量要求应按照《有色金属矿山生产技术规程》和DZ/T0033-2002《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的规定执行,结合公司矿山生产实际及资源勘查工作需要,补充制定本规定。
一、现场地质编录主要内容及要求1、坑道原始地质编录方法采用腰线平面填图法进行编录,石门、沿脉工程要求作腰线平面图,穿脉要求作平剖面填图,以左壁为主,在矿体构造复杂地段补充掌子面素描图;井筒作四壁展开素描图。
所有原始素描图比例尺为1:200,并在1:200素描图中同时加作1:500缩图,在缩图中要求测点字迹清楚。
2、地层岩石编录的主要内容(1)岩石的产状。
(2)岩石的颜色:以岩石的新鲜面颜色为准。
(3)结构:如隐晶质、自形晶、半自形晶粒状 (粗、中、细)等。
(4)构造:如致密块状、角砾状、鲕状的、豆状、流纹状、层状构造(厚层、中厚层、薄层)等等。
(5)岩石成分:组成矿物的种类、颜色及其性质,区分主要物质及次要物质,各种物质分布变化范围,胶结物的性质,变质程度。
(6)岩石的名称:大致定出岩石的组成物质及其含量,然后根据结构、构造的特征定出名称。
(7)接触面的产状要素。
(8)准确划定所揭露的地层层位。
(9)风化程度:性质,围岩蚀变、溶洞、形状、大小、其中的残存物的种类。
3、构造的编录内容(1)断层:、断层的位置、断层的产状要素及破碎带幅宽、角砾的成分、大小形状排列方向、胶结物等。
滑动面的颜色方向,断层上下盘岩石受构造影响后的变化情况,断层性质。
(2)节理:所有节理应有产状要素和分组。
(3)褶皱:褶皱种类、产状要素、倾没方向及岩性等。
坑道原始地质编录作业指导书编制:×××××审核:×××××批准:×××××省鑫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一、目的为了规我矿山在固体矿产勘查中坑道原始地质编录工作,根据《探矿工程原始地质编录细则》制定坑道原始地质编录作业指导书。
二、引用标准GB/T0078—1993 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定中国地质调查局:固体矿产勘查原始地质编录规程三、准备工作(一)技术准备坑道地质编录人员应了解和熟悉矿区,特别是坑道附近的地层、岩石、矿产、构造以及岩性分层、矿层、岩矿石特征等和掌握坑道原始地质编录的有关规定、编录程序、方法、质量要求等。
(二)人员准备坑道地质编录组一般2~3人。
组长负责综合地质观察和投影工作,一名助手负责绘制坑道素描图,另一名助手负责文字记录。
其余工作由组长协调。
3.3 安全生产准备对坑道地质编录人员进行安全教育,编录前必须带好安全帽和照明用具,对老硐应检查有无危险岩块及有毒气体存在。
四、坑道地质编录方法和要求(一)坑道绘图方向的确定1、坑道方向总体可以归为两类:东西向(近东西)和南北向(近南北)。
东西向坑道的西端在225°—315°方向围,东端在45°—°方向围(图1a);南北向坑道的北端在315°—45°方向围,南端在135°—225°围(图1b)。
两类方向坑道的编录作图方向按下述原则确定。
图1 坑道方向判定示意图2、东西向坑道绘图方向的确定编录人面向北作图,坑道的西端放图的左侧,东端放图的右侧,坑道起点在西时,自西往东编录,则自左往右作图(如图2a);坑道起点在东时,自东往西编录,则自右往左作图(如图2b)。
图2 东西向坑道绘图方向示意图3、南北向坑道绘图方向一的确定编录人面向东作图,坑道的北端放图的左侧,南端放图的右侧,坑道起点在北时,自北往南编录,则自左往右作图(如图3a);坑道起点在南时,自南往北编录,则自右往左作图(如图3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