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5高压断路器的控制回路
- 格式:ppt
- 大小:754.50 KB
- 文档页数:16
高压断路器的操作回路原理分析1.高压断路器的操作回路1.1高压断路器简介高压断路器又称高压开关,是电力系统中最重要的控制电器设备,它可以控制线路的断开的合闸。
发电机、变压器、高压输电线路、电抗器、电容器等多种电气设备的投运或停运是由相连断路器的合闸或分闸来实现的。
运行中一次设备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动作,跳开(分闸)离故障设备最近的断路器,使故障设备脱离运行电源。
断路器是电力系统操作频繁的设备。
断路器的类型很多,就基本结构而言,是由开断元件、支撑和绝缘件、传动元件、基座、操动机构五个基本元件构成。
根据断路器所采用的灭弧介质,可分为油断路器、压缩空气断路器、SF6(六氟化硫)断路器、真空断路器四种类型。
1.2操作回路简介发电厂和变电所中的断路器,大部分不是直接在断路器操动机构上操作的,而是采取与操作回路配合使用。
一般断路器的均要求远方可以操作,就是在控制室可以对远在几十米或几百米外的断路器进行操作。
操作时,必须有发出电流脉冲的机构,经过操作回路,对断路器进行控制。
如果发出电流脉冲的是保护装置,则为保护跳合闸;如果是操作开关,则为手动跳合闸;如果是后台系统,则为遥控跳合闸。
在发出电流脉冲的机构与断路器的操动机构之间的部分,称为操作回路。
国内的保护装置大部分自带操作回路,其主要功能有:1)能进行远方手动合闸、分闸,能由继电保护、自动装置实现跳、合闸。
2)正常运行时,能指示断路器的分、合闸位置状态。
3)能保证跳合闸回路操作结束时,由断路器辅助接点进行断弧,以保护继电保护装置的接点输出。
(保持功能)4)能监视操作电源是否正常,能监视下次操作时回路是否正常。
5)有防止断路器连续重复合、跳的“跳跃”闭锁装置。
6)对液压操作机构应有液压降低压锁功能。
(一般为35KV 以上电压等级的断路器才会使用SF6液压机构。
)1.3操作回路原理图上图为一个典型操作回路应用图。
方框内为操作回路原理图,方框外为操作回路的应用接线,两相对照,以助于理解。
《电力工程》课程综合复习资料一、单选题1、具有总降压变电所的工厂供电系统的进线电压,厂区高压配电电压以及车间1000V以下的电压等级分别为()。
A、35~220KV,6~10KV,220/380VB、10~35KV,3~6KV,220/380VC、35~220KV,3~6KV,380/660VD、110~220KV,10~35KV,220/380V答案:A2、在电力系统中通常衡量电能质量的两个基本参数是()。
A、电压和频率B、电压和电流C、有功损耗与无功损耗D、平均负荷与可靠性答案:A3、在配电设计中,通常采用()的最大平均负荷作为按发热条件选择电器或导体的依据。
A、20minB、30minC、60minD、90min答案:B4、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亡,政治、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重大设备损失、重大产品报废、用重要原料生产的产品报废的电力负荷是()。
A、一级负荷B、二级负荷C、三级负荷D、四级负荷答案:A5、若中断供电将在政治、经济上造成较大损失,如造成主要设备损坏、大量的产品报废、连续生产过程被打乱,需较长时间才能恢复的电力负荷是()。
A、一级负荷B、二级负荷C、三级负荷D、四级负荷答案:B6、在进行三相对称短路电流的计算时,引入了无穷大容量电力系统的概念,其前提条件是工厂总安装容量小于本系统总容量的()。
A、1/20B、1/30C、1/40D、1/50答案:D7、电力线路发生短路时一般会产生危害效应有()。
A、电磁效应、集肤效应B、集肤效应、热效应C、电动效应、热效应D、电动效应、电磁效应答案:C8、工厂总降压变电所的选位原则是()。
A、靠近电源端B、靠近负荷端C、位于厂区中心D、尽量靠近负荷中心,同时亦要考虑电源进线方向答案:D9、电压互感器的二次侧额定电压为(),使用时要注意二次侧不能出现()。
A、50V,短路B、100V,开C、100V,短路D、50V,开路10、电流互感器的二次侧额定电流为(),使用时要注意二次侧不能出现()。
高压断路器分合闸电气控制回路原理解析本文将对高压断路器分合闸电气控制回路的原理进行解析。
高压断路器是电力系统中最主要的设备之一,它主要用于保护电网设备免受故障的影响。
其分合闸电气控制回路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高压断路器分合闸电气控制回路包括断路器本体、电源、控制开关及线路等。
其原理如下:
1. 控制电源部分:控制电源一般由电网中的电源提供电能,也
可以通过备用电源供电。
控制电源的主要作用是为控制开关提供电能,使其能够正常工作。
2. 控制开关部分:控制开关可以是手动开关或自动开关。
手动
开关一般由操作人员手动操作,而自动开关则由电气信号自动控制。
控制开关的作用是控制断路器的分合闸动作。
3. 断路器本体部分:断路器本体是整个分合闸控制回路的核心
部分。
断路器本体主要由分合闸机构、触头、弹簧、支架等部件组成。
断路器分合闸的动作是由控制开关的信号作用于分合闸机构而实现的。
4. 控制线路部分:控制线路是将控制电源和控制开关与断路器
本体连接起来的部分。
控制线路包括控制电缆、信号线、控制变压器等。
总之,高压断路器分合闸电气控制回路是一个由控制电源、控制开关、断路器本体和控制线路等组成的复杂系统。
其正常工作对电网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高压断路器控制回路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摘要:为了满足社会生产对于电力能源的需求,我国电力工程建设规模不断扩大,各项电力设备以及技术取得全面创新。
在电力设备管理工作中,高压断路器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内容,但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高压断路器的控制回路会出现一定的故障问题,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处理,会严重影响供电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
因此,本文将对高压断路器控制回路常见问题及改进措施方面进行深入地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一些合理的意见和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电力设备运行质量。
关键词:高压断路器;控制回路;常见问题;改进措施;优化方法高压断路器是供电系统中的重要电气设备,主要功能是接通或者断开电路,特别是在电力系统发生断路故障时,断路器能够立即启动将故障点切除,从而保障供电线路运行安全性与稳定性。
高压断路器的运行状态与工作性能,除了与自身的电气、机械以及绝缘性能等相关,还与控制、保护以及控制回路等具有直接关系,且控制回路经常会发生故障问题,导致高压断路器无法正常运行。
因此,需要明确高压断路器控制回路的常见故障特点与原因,才能够对其进行改进。
1高压断路器控制回路原理分析当前供电系统中所采用的高压断路器中,分、合闸控制回路应用较为广泛,高压断路器在合闸命令执行过程中,如果高压断路器辅助接点没有发挥,则会导致合闸回路一直处于导通的状态。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高压断路器在合闸过程中容易出现一些问题,比如断路器分、合闸期间断路器机构和辅助开关不配合问题,或算分、合闸回路导通,但是受到机构问题影响,高压断路器难以合上。
高压断路器不仅能够切断或闭合高压电路中的空载电流和负荷电流,且在供电系统出现故障时,利用继电器保护装置的作用,将过负荷电流或短路电流切断,具有完善的灭弧结构和足够的断流能力,当前高压断路器可以分为油断路器、六氟化硫断路器、压缩空气断路器以及真空断路器等多种不同类型。
2高压断路器控制回路常见问题及有效改进措施分析2.1作用与种类分析在高压断路器合闸后,如果因为某种因素导致控制开关触点或自动装置没有归位,这时就会发生短路故障,高压断路器动作就会使得断路器发生跳闸,从而出现多次跳合现象,该现象也被称之为跳跃,如果高压断路器跳跃次数较多,就会导致高压断路器被损坏,导致故障问题进一步扩大。
断路器的防跳(跳跃闭锁)控制回路当合闸回路出现故障时进行分闸,或短路事故未排除,又进行合闸(误操作),这时就会出现断路器反复合分闸,不仅容易引起或扩大事故,还会引起设备损坏或人身事故,所以高压开关控制回路应设计防跳。
防跳一般选用电流启动,电压保持的双线圈继电器。
电流线圈串接于分闸回路作为启动线圈。
电压线圈接于合闸回路,作为保持线圈,当分闸时,电流线圈经分闸回路起动。
如果合闸回路有故障,或处于手动合闸位置,电压线圈起启动并通过其常开接点自保持,其常闭接点马上断开合闸回路,保证断路器在分闸过程中不能马上再合闸。
防跳继电器的电流回路还可以通过其常开接点将电流线圈自保持,这样可以减轻保护继电器的出口接点断开负荷,也减少了保护继电器的保持时间要求。
有些微机保护装置自己已具有防跳功能,这样就可以不再设计防跳回路。
断路器操作机构选用弹簧储能时,如果选用储能后可以进行一次合闸与分闸的弹簧储能操作机构(也有用于重合闸的储能后可以进行二次合闸与分闸的弹簧储能操作机构),因为储能一般都要求10秒左右,当储能开关经常处于断开位置时,储一次能,合完之后,将储能开关再处于断开位置,可以跳一次闸;跳闸之后,要手动储能之后才能进行合闸,此时,也可以不再设计防跳回路。
1.断路器的“跳跃”现象及危害如果手动合闸后控制开关(SA的手柄尚未松开 5—8触点仍在接通状态)或者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出口触点K1烧结,若此时发生故障,则保护装置动作,其出口K2触点闭合,跳闸线圈YT通电起动使断路器跳闸,则QF2接通,使接触器KM又带电,使断路器再次合闸,保护装置又动作使断路器又跳闸……,断路器的这种多次“跳一合”现象称为“跳跃”。
如果断路器发生跳跃,势必造成绝缘下降、油温上升,严重时会引起断路器发生爆炸事故,危及设备和人身的安全。
2.断路器的“防跳”控制回路在35kV及以上电压的断路器控制回路中,通常加装防跳中间继电器KCF,如图5-3所示。
KCF 常采用DZB型中间继电器,它有两个线圈:电流起动线圈KCF1,串接于跳闸回路中;电压(自保持)线圈KCF2,与自身的动合触点串联,再并接于合闸接触器KM的回路中。
断路器控制回路在发电厂和变电站中对断路器的跳、合闸控制是通过断路器的控制回路以及操动机构来实现的。
控制回路是连接一次设备和二次设备的桥梁,通过控制回路,可以实现二次设备对一次设备的操控。
通过控制回路,实现了低压设备对高压设备的控制。
一、控制信号传送过程(一)常规变电站控制信号传输过程某线路高压开关控制信号传递过程由上图可以看出,断路器的控制操作,有下列几种情况:1 主控制室远方操作:通过控制屏操作把手将操作命令传递到保护屏操作插件,再由保护屏操作插件传递到开关机构箱,驱动跳、合闸线圈。
2 就地操作:通过机构箱上的操作按钮进行就地操作。
3 遥控操作:调度端发遥控命令,通过通信设备、远动设备将操作信号传递至变电站远动屏,远动屏将空接点信号传递到保护屏,实现断路器的操作。
4 开关本身保护设备、重合闸设备动作,发跳、合闸命令至操作插件,引起开关进行跳、合闸操作。
保护屏操作插件断路器跳合闸线圈远动屏母差、低周减载、备自投、主变等控制屏就地操作通信设备 通道5 母差、低频减载等其他保护设备及自动装置动作,引起断路器跳闸。
可以看出,前三项为人为操作,后两项为自动操作,因此断路器的操作据此可分为人为操作和自动操作。
根据操作时相对断路器距离的远近,可分为就地操作、远方操作、遥控操作。
就地通过开关机构箱本身操作按钮进行的操作为就地操作,有些开关的保护设备装在开关柜上,相应的操作回路也在就地,这样通过保护设备上操作回路进行的操作也是就地操作,保护设备在主控室,在主控室进行的操作为远方操作,通过调度端进行的操作为遥控操作。
(二)综自站控制信号传输过程某线路高压开关控制信号传递过程操作方式与常规变电站相比,仅在远方操作和遥控操作时不同。
在主控室内进行远方操作,一般是通过后台机进行,操作命令传达到测控装置,启动测控装置跳、合闸继电器,跳、合闸信号传递到保护装置操作插件,启动操作插件手跳、手合继电器,手跳、手合继电器触点接通跳、合闸回路,启动断路器跳、合闸。
断路器的防跳(跳跃闭锁)控制回路??当合闸回路出现故障时进行分闸,或短路事故未排除,又进行合闸(误操作),这时就会出现断路器反复合分闸,不仅容易引起或扩大事故,还会引起设备损坏或人身事故,所以高压开关控制回路应设计防跳。
防跳一般选用电流启动,电压保持的双线圈继电器。
电流线圈串接于分闸回路作为启动线圈。
电压线圈接于合闸回路,作为保持线圈,当分闸时,电流线圈经分闸回路起动。
如果合闸回路有故障,或处于手动合闸位置,电压线圈起启动并通过其常开接点自保持,其常闭接点马上断开合闸回路,保证断路器在分闸过程中不能马上再合闸。
防跳继电器的电流回路还可以通过其常开接点将电流线圈自保持,这样可以减轻保护继电器的出口接点断开负荷,也减少了保护继电器的保持时间要求。
有些微机保护装置自己已具有防跳功能,这样就可以不再设计防跳回路。
断路器操作机构选用弹簧储能时,如果选用储能后可以进行一次合闸与分闸的弹簧储能操作机构(也有用于重合闸的储能后可以进行二次合闸与分闸的弹簧储能操作机构),因为储能一般都要求10秒左右,当储能开关经常处于断开位置时,储一次能,合完之后,将储能开关再处于断开位置,可以跳一次闸;跳闸之后,要手动储能之后才能进行合闸,此时,也可以不再设计防跳回路。
1.断路器的“跳跃”现象及危害如果手动合闸后控制开关(SA的手柄尚未松开5—8触点仍在接通状态)或者自动重合闸装置的出口触点K1烧结,若此时发生故障,则保护装置动作,其出口K2触点闭合,跳闸线圈YT通电起动使断路器跳闸,则QF2接通,使接触器KM又带电,使断路器再次合闸,保护装置又动作使断路器又跳闸……,断路器的这种多次“跳一合”现象称为“跳跃”。
如果断路器发生跳跃,势必造成绝缘下降、油温上升,严重时会引起断路器发生爆炸事故,危及设备和人身的安全。
2.断路器的“防跳”控制回路在35kV及以上电压的断路器控制回路中,通常加装防跳中间继电器KCF,如图5-3所示。
KCF 常采用DZB型中间继电器,它有两个线圈:电流起动线圈KCF1,串接于跳闸回路中;电压(自保持)线圈KCF2,与自身的动合触点串联,再并接于合闸接触器KM的回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