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5
常见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一、药理学研究中的选择1、临床药物代动物学研究:首选动物及性别,应尽量与药效量或毒理学研究所用动物一致。
药物动力学参数测定:最好使用犬、猴子等大动物,可在同一动物上多次采样。
药物分布实验:大、小鼠较方便。
药物排泄试验:一般首选大鼠,胆汁采集可在乙醚麻醉,胆管插管引流。
2、一般药理研究主要药效作用以外广泛药理作用的研究。
动物:小鼠、大鼠、猫、犬等性别不限。
3、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研究:促智药:成年大小鼠一般应用幼年、老年鼠。
镇静催眠药:成年小鼠便于分组。
抗痛药:成年大小鼠,以雄性为宜。
镇痛药:需在整体动物上进行,常用成年小鼠、兔,也可用豚鼠、犬等,雌雄兼用。
中枢性肌松药:小鼠、猫。
解热药:首选兔。
兔:品种、年龄、室温、动物活动情况等不同,对发热反应速度和程度有明显影响,应按药典规定进行。
神经节传导阻滞影响药物:首选猫,最常用的是颈神经节,因其前后部易于区分。
4、心血管系统的药物研究:抗心肌缺血药:狗、猫、兔、大小鼠。
抗心率失常药:豚鼠。
小鼠不便操作。
降压药:狗、猫、大鼠。
不宜用兔:外周循环对外界环境刺激极敏感,血压变化大。
治疗心功能不全药:狗、猫、豚鼠、兔。
一般不用大鼠。
降血压药:大鼠、兔。
模型动物:遗传性高脂血症WHHL兔。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一般用兔、鹌鹑。
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血药:大鼠、兔,个别也可用小鼠。
5、呼吸系统药物:镇咳药筛选:首选豚鼠,对化学刺激或机械刺激都很敏感。
猫:生理条件下很少咳嗽,可用于刺激喉上神经诱发咳嗽,在初筛基础上进一步肯定药物的镇咳作用。
犬:适用于观察药物的镇咳作用持续时间。
兔:对化学、电刺激不敏感。
大小鼠:实验可靠性差。
支气管扩药:常用豚鼠:气道平滑肌对致痉剂药物反应敏感。
大鼠:某些免疫和药理学特点与人类较近。
祛痰药:一般用雄性小鼠,兔、猫。
6、消化系统药物:胃肠解痉药:大鼠、豚鼠、家兔、犬等,雌雄均可。
催吐、止吐:犬、猫、鸽等。
兔、豚鼠、大鼠,无呕吐反射,故不选用。
动物实验研究中动物选择的基本原则动物实验研究中,动物选择的基本原则动物实验作为一种科学研究手段,在很多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但是,动物实验研究中涉及到动物的生命安全和福利等问题,因此,在动物实验中进行动物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探讨动物实验研究中动物选择的基本原则。
一、动物选择的基本原则1. 种类选择原则在进行动物实验时,应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设计的需要,选择最适合的动物种类。
一般来说,动物种类的选择应尽可能地与研究对象相似,以便更好地模拟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
例如,在研究心血管疾病时,应选择与人体心血管系统相似的动物种类,如猪、狗等。
2. 数量选择原则在进行动物实验时,应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设计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动物数量。
一般来说,动物数量的选择应符合统计学原则,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同时,应尽可能地减少动物数量,以保证动物福利。
3. 条件选择原则在进行动物实验时,应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设计的需要,选择具有合适的生理和行为状态的动物。
例如,在进行药物代谢实验时,应选择具有正常肝功能的动物,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 代替选择原则在进行动物实验时,应尽可能地选择代替动物,如细胞、组织、器官、模拟器等,以减少对动物的使用。
如果必须使用动物进行实验,应尽可能地减少动物数量和实验时间,以保护动物福利。
5. 伦理选择原则在进行动物实验时,应遵循伦理原则,确保动物实验符合伦理标准。
例如,在进行动物实验前,应对动物进行体检和麻醉,以减少痛苦和不适感。
同时,在进行动物实验时,应尽可能地减少对动物的伤害和死亡,以保护动物福利。
二、动物选择的实践应用动物选择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心血管疾病研究为例,研究人员在选择动物时,应选择与人体心血管系统相似的动物种类,如猪、狗等。
同时,应根据实验设计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动物数量,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进行实验前,应对动物进行体检和麻醉,以减少痛苦和不适感。
实验动物的选择根据不同的实验目的,选择使用相应的种属、品系和个体实验动物,是实验研究成败的关键之一。
教学实验的动物用量较少,正确选择实验动物尤为重要。
一、种属的选择实验动物选择,应注意影响,动物实验效果的的各种因素。
大多数生物学与医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要为人类服务的。
因此动物模型和动物实验结果都要外推到人身上去,这就是动物实验结果的外推。
尽可能选择其结构、功能和代谢特点接近于人类的动物。
不同种属的动物对于同一刺激的反应也不同。
例如,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的研究宜选用豚鼠。
因为豚鼠易于致敏。
因家兔体温变化灵敏,故常用于发热、热原检定、解热药和过热的实验。
狗、大自鼠、家兔常用于高血压的研究。
肿瘤研究则大量采用小白鼠和大白鼠。
二、品系的选择同一种属动物的不同品系,对同一刺激的反应也有很大差异。
例如,津白2号小鼠容易致癌。
津白1号小鼠就不易致癌。
再如,以嗜酸性粒细胞为变化指标,C57BL小鼠对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敏感性比DBA小鼠高12倍。
在以群体为对象的研究课题,有时要考虑到选择与人群基因型及表现型分布类型相似的动物类别。
主要是一些封闭群动物,如:KM小鼠,Wistar大鼠,毕格犬等。
封闭群动物虽然能较好地代表自然群体,但群与群之间有时存在有差异。
因而在重现性上都有一定问题。
三、个体的选择同一品系的实验动物,对同一刺激物反应存在着个体差异。
年龄、体重、性别、生理状态和健康情况不同,往往导致对同一刺激的不同结果。
1.年龄年幼动物一般较成年动物敏感。
应根据实验目的选用适龄动物。
动物年龄一般可按体重大小来估计。
急性实验选用成年动物。
大体上,成年小白鼠为20~30克;大白鼠180~250克;豚鼠450~700克;兔2.5~2.5千克;猫1.5~2.5千克;狗为9~15千克。
慢性实验最好选用年轻一些的动物。
减少同一批实验动物的年龄差别,可以增加实验结果的正确性。
2.性别不同性别对同一刺激的反应也不同。
在实验研究中,对性别无特殊需要时,在各组中宜选用雌雄各半。
临床实验中的实验动物种属选择在进行临床实验时,选择适合的实验动物种属是至关重要的。
不同的动物种类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适用范围,正确选择实验动物种属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从而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本文将探讨在临床实验中选择实验动物种属的准则和注意事项。
1. 实验目的和模型匹配在选择实验动物种属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实验的具体目的以及所需建立的模型。
不同的实验动物在生理结构、代谢途径、免疫系统等方面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实验目的来选择最适合的动物种属。
例如,如果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人类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可以选择小鼠或大鼠作为实验动物,因为它们的心血管系统结构与人类相似度较高。
2. 品种纯度和遗传背景在选择实验动物时,还要考虑其品种纯度和遗传背景。
纯种的实验动物品种通常具有较为稳定的遗传背景和生理特征,能够减少实验结果的干扰因素,提高实验的可重复性和可靠性。
因此,在进行临床实验时,优先选择具有纯种背景的实验动物,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实验动物的供应和管理在选择实验动物种属时,还需要考虑其供应和管理情况。
一些实验动物的供应可能受到地区限制或季节影响,而且不同的动物种类在饲养和管理方面也存在差异。
因此,在选择实验动物种属时,需要充分考虑实验动物的供应情况以及实验室的管理能力,以确保实验能够顺利进行。
4. 动物福利和伦理问题最后,在选择实验动物种属时,还需要考虑动物福利和伦理问题。
实验动物的使用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伦理准则,保障实验动物的福利和权益。
因此,在选择实验动物种属时,需要权衡实验的科学价值和动物福利,尽量选择对动物造成最小伤害的种属,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
综上所述,选择实验动物种属是临床实验中的重要环节,需要根据实验目的、模型匹配、品种纯度、供应管理情况以及动物福利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只有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种属,才能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如何正确选择实验动物(一)实验动物的选择是医学科学研究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因为实验动物选择恰当与否关系到课题质量的高低、经费开支的多少、研究途径正确与否以及实验方法的简单与繁琐问题,甚至会影响到课题的成败及研究结果正确性。
因此,必须从观念上将实验动物的选择看作科技项目立项查新的文献检索一样,作为医学科研工作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同时,必须从实验动物学的学科高度给予足够的重视。
其次,要了解实验动物学基本知识,这是正确选择实验动物的基本条件。
一、常用实验动物袋鼠(有袋目)、犰狳(贫齿目)、刺猬(食虫目)、蝙蝠(翼手目)、兔、鼠兔(兔形目)、大鼠、小鼠、地鼠、豚鼠(啮齿目)、江豚(鲸目)、海狗(鳍足目)、马、骡、驴(奇蹄目)、猪、牛、羊、鹿(偶蹄目)、狗、猫、鼬(食肉目) 、猕猴、黑猩猩(灵长目)等。
二、生物医学实验中选择实验动物的基本原则1.选用与人的机能、代谢、机构和疾病特点相似的动物。
非人灵长类动物----进化程度最高,是最接近与人类的理想动物,如,猕猴。
其他动物----虽进化程度低些,但可以达到实验目的,如,犬、猫、猪等。
2.选用解剖、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实验动物、充分利用不同品种品系实验动物存在的某些特殊反应。
如:开胸和心脏实验----适宜选用兔做实验;发热、解热和检查致热源实验-----适宜选用兔做实验;观察药物对排卵的影响,进行避孕药研究-----适宜选用兔、猫;动脉粥样硬化实验-----适宜选用兔、猪、猴;肝外科实验研究------适宜选用大鼠;胆囊功能研究------不能选用大鼠;呕吐实验----适宜选用猴、猫;变态反应、Vc缺乏症研究----适宜选用豚鼠;对带有雌激素活性的药物进行避孕药效研究----不能选用小鼠、大鼠;同品种不同品系的动物存在有很多特殊的反应,应注意选择应用。
3.根据课题研究目的内容选用相匹配的标准化动物标准化动物系指,经遗传学、微生物学、环境及营养控制而繁育的动物。
动物实验研究中动物选择的基本原则1.种类选择:选择合适的动物物种进行实验,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适用性。
一般情况下,选择的动物物种应具有与人类相似的生理、解剖、代谢和生理发育等方面的特点。
2.数量选择:避免过多或过少的动物使用,确保样本数量符合统计学要求。
过少的动物样本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可靠性,而过多则可能增加动物的困扰和伤害。
3.个体选择:个体选择应尽可能地满足年龄、性别和生理健康等要求,以减少实验结果的变异性。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有明显情绪变化或行为异常的个体,应谨慎进行实验。
4.代代选择:对于一些需要研究与时间相关的生命过程的实验,如遗传研究或长期毒性研究,应考虑代代选择动物进行实验。
5.替代原则: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使用替代动物,如细胞培养、计算机模拟等方法,以减少或避免对动物的使用。
替代动物方法的选择应基于科学有效性和伦理道德考虑。
6.教育和经验:确保参与动物实验研究的研究人员具备充分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地设计、实施和解释实验。
此外,也需要对实验人员进行动物福利的教育和培训,以提高他们对动物保护和福利的认识。
7. 三Rs原则:三Rs原则是指减少(Reduce)、改进(Refine)和替代(Replace)。
其中,“减少”指尽量减少使用动物的数量,采用合理的设计和统计学方法;“改进”指优化实验条件,减少动物的痛苦和困扰;“替代”指使用替代方法尽可能地减少或避免对动物的使用。
总而言之,动物实验研究中动物选择的基本原则是确保实验科学有效性的同时尽量减少对动物的伤害和痛苦。
这需要科学家们在选择动物种类、数量、个体和代代等方面进行谨慎考虑,并遵循替代原则和三Rs原则。
此外,研究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以及对动物福利的教育和培训也是保障动物实验研究的重要因素。
生物医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及动物实验设计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动物实验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模拟、治疗方法的测试以及药物的安全性评估等方面。
动物实验不仅可以提供重要的研究数据,而且可以减少人类在研究过程中的风险和伦理道德争议。
在进行动物实验的过程中,科研人员需要进行合适的动物选择并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
首先,在选择实验动物时,科研人员需考虑研究目的、研究对象以及实验动物的特性等因素。
常用的实验动物包括小鼠、大鼠、猪、猴等。
小鼠被广泛应用于基因功能研究、疾病模型建立等方面,因为小鼠遗传资源丰富,体型较小,易于饲养和处理。
大鼠也是常见的实验动物,其体型较大,且与人类体内的器官结构较为相似,适合进行疾病模型和药物研究。
猪具有与人类更相似的解剖结构和生理过程,适用于心脏病、癌症等慢性疾病的研究。
猴则更为接近人类生理和心理特性,适用于一些重大病症的研究,但由于猴类资源有限,研究成本高昂,受到法规和伦理约束,使用相对较少。
其次,在设计动物实验时,科研人员需考虑实验的目的、实验组组织、样本大小、实验方案和动物福利等因素。
实验目的决定了实验设计的目标和方法。
例如,如果目标是测试其中一种新药的疗效,可以设计正常组和疾病模型组,观察和记录药物在不同组别中的疗效。
实验组组织的选择也非常重要,例如可以在细胞水平上进行体外实验,也可以在整个生物体中进行体内实验。
样本大小的选择应该考虑到统计学上的需求,以及实验动物的数量和资源成本。
实验方案的具体设计则需要根据研究目的和方法进行制定,例如,剂量选择、实验时间点的确定、实验标准的设定等。
同时,为了确保动物的福利,科研人员需要遵循相关法规和伦理规定,确保动物在实验过程中受到适当的关爱和保护。
总之,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动物实验的选择和设计都是十分重要的环节。
科研人员需充分了解研究目的和问题,合理选择合适的动物种类,并根据实验目的和方法,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以得到准确可靠的研究结果。
同时,还需关注和保护实验动物的福利,合理运用动物资源,遵循相关法规和伦理规定。
临床实验中的实验动物品系选择在临床实验中,实验动物的品系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不同品系的动物在生理和行为特征上存在差异,这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
本文将从实验动物品系选择的重要性、品系选择的方法和一些常用的实验动物品系进行探讨。
一、实验动物品系选择的重要性1.1 确保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实验动物品系的选择与实验数据的可靠性密切相关。
如果选择不恰当的品系,实验结果可能会出现偏差或误差,这会影响数据的可靠性。
选择适当的品系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这些误差,确保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1.2 优化实验流程不同品系的动物在生理、代谢和行为上具有差异,这对实验的流程也会产生影响。
如果选择合适的品系,可以优化实验流程,节省实验时间和成本。
比如,选择易于培育的品系,可以减少动物死亡率和实验重复率,从而提高实验效率。
1.3 有助于推广实验结果选择合适的品系可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广泛适用性。
例如,在研究某种新药物时,如果选择适合人体的品系进行实验,可以更好地推广实验结果。
因此,在实验动物品系选择时,应考虑实验结果的推广和应用范围。
二、实验动物品系选择的方法2.1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不同品系的动物在生理和行为特征上存在差异,这与实验目的密切相关。
在选择实验动物品系时,应根据实验目的确定选择标准。
例如,如果实验的目的是研究某种新药物的代谢过程,可以选择与人体代谢相似的品系进行实验。
2.2 参考文献资料在实验动物品系选择时,可以参考相关文献资料。
通过文献的阅读和分析,可以了解不同品系的动物在生理和行为特征上的差异,以及对应实验目的的适用性。
同时,也可以了解一些常用的实验动物品系及其优缺点,从而更好地进行选择。
2.3 考虑实验条件不同实验条件对实验动物品系的选择也产生影响。
例如,在实验室内进行实验时,可以选择易于培育的品系,而在野外进行实验时,则需要选择适应野外环境的品系。
因此,在选择实验动物品系时,也应考虑实验条件的因素。
三、一些常用的实验动物品系3.1 小鼠小鼠是广泛用于实验室的实验动物之一。
实验大小鼠知识点总结一、实验动物选择大小鼠是实验室中最常用的动物模型之一,其主要原因包括生理学相似性、遗传背景明确、繁殖能力强等。
在选择大小鼠作为实验动物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1. 生理学相似性:大小鼠与人类在解剖结构、生理功能等方面具有较高的相似性,因此在疾病模型建立、药物筛选等研究中被广泛应用。
2. 遗传背景:大小鼠的遗传背景相对较为清晰,能够为基因功能研究提供可靠的模型。
3. 繁殖能力:大小鼠具有较强的繁殖能力,便于实验室的动物饲养管理。
4. 实验对象数量:由于大小鼠较小,因此能够供给更多的实验对象,有利于统计学分析。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研究目的和实验要求,可以选择不同品系的大小鼠进行研究。
下面将简要介绍一些常用的大小鼠品系及其特点。
二、常用品系1. C57BL/6小鼠:C57BL/6小鼠是最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具有较为纯正的遗传背景和稳定的生理特征,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模型建立、药物毒性评价等领域。
2. BALB/c小鼠:BALB/c小鼠具有较为稳定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反应模式,因此常被用于免疫学研究和感染病原体模型的建立。
3. SD大鼠:SD大鼠是最常用的实验大鼠之一,具有较高的繁殖能力和较为稳定的行为特征,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药物筛选、心血管疾病模型建立等领域。
4. Wistar大鼠:Wistar大鼠是最早被用于实验室的大鼠品系之一,具有较为稳定的生理特征,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肿瘤模型建立、肝脏疾病模型建立等领域。
以上介绍的品系只是常见的几种,实际上实验室中还有许多其他品系的大小鼠可供选择。
在选择实验动物品系时,需要根据研究的具体目的和要求进行合理选择。
三、实验室动物饲养管理大小鼠是实验室中最常见的动物模型之一,其饲养管理对于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非常重要。
在实验室动物饲养管理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饲养环境:实验室动物的饲养环境应该保持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以减少外界环境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选择实验动物的一般要求实验动物的选择是医学科学研究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因为实验动物选择恰当与否关系到课题质量的高低、经费开支的多少、研究途径正确与否以及实验方法的简单与繁琐问题,甚至会影响到课题的成败及研究结果正确性。
因此,必须从观念上将实验动物的选择看作科技项目立项查新的文献检索一样,作为医学科研工作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同时,必须从实验动物学的学科高度给予足够的重视。
其次,要了解实验动物学基本知识,这是正确选择实验动物的基本条件。
常用实验动物:袋鼠(有袋目)、犰狳(贫齿目)、刺猬(食虫目)、蝙蝠(翼手目)、兔、鼠兔(兔形目)、大鼠、小鼠、地鼠、豚鼠(啮齿目)、江豚(鲸目)、海狗(鳍足目)、马、骡、驴(奇蹄目)、猪、牛、羊、鹿(偶蹄目)、狗、猫、鼬(食肉目) 、猕猴、黑猩猩(灵长目)等。
生物医学实验中选择实验动物的基本原则1.选用与人的机能、代谢、机构和疾病特点相似的动物。
非人灵长类动物----进化程度最高,是最接近与人类的理想动物,如,猕猴。
其他动物----虽进化程度低些,但可以达到实验目的,如,犬、猫、猪等。
2.选用解剖、生理特点符合实验目的要求的实验动物、充分利用不同品种品系实验动物存在的某些特殊反应。
如:开胸和心脏实验----适宜选用兔做实验;发热、解热和检查致热源实验-----适宜选用兔做实验;观察药物对排卵的影响,进行避孕药研究-----适宜选用兔、猫;动脉粥样硬化实验-----适宜选用兔、猪、猴;肝外科实验研究------适宜选用大鼠;胆囊功能研究------不能选用大鼠;呕吐实验----适宜选用猴、猫;变态反应、Vc缺乏症研究----适宜选用豚鼠;对带有雌激素活性的药物进行避孕药效研究----不能选用小鼠、大鼠;同品种不同品系的动物存在有很多特殊的反应,应注意选择应用。
3.根据课题研究目的内容选用相匹配的标准化动物标准化动物系指,经遗传学、微生物学、环境及营养控制而繁育的动物。
药理学(药)参考资料:实验动物的选择药理学研究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与应用一、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研究中的选择与应用(一)镇静催眠和抗精神病药物实验1.实验动物的选择:研究动物行为药理学最常用的动物有小鼠、大鼠、猫、鸽、猴等。
实验时常用两个种属的动物。
第一种是用实验比较方便的动物,如小鼠、大鼠。
第二种是用非啮龄类动物,最好选用猴子或猩猩。
选择动物时应注意各种系动物的特点。
第二种适用于作刺激研究,因为大鼠视觉、嗅觉较灵敏,做条件反射等实验反应良好。
但大鼠对许多药物易产生耐药性。
猫和狗的自然行为多样而稳定,常用于神经药理、神经生理以及生为观察的补充实验。
猴子和猩猩则更接近于人类。
大鼠和小鼠的活动在夜间比白天多,故研究中枢神经抑制药在夜间进行实验较好。
不同种属的动物对药物的反应可以有明显差异。
如吗啡对大鼠、兔、狗和猴的作用是抑制性的。
便对小鼠、猫、鹅和马的作用是兴奋性的。
所以做实验时要包括不同种属的动物。
2.药物对动物一般活动的影响:常用且简易的方法是采用直接观察法,观察动物的一般行为和特殊情绪,如激怒、躁狂、瞳孔大小、对捕捉抵抗等行为。
为便于记录,可用评定行为改变和行为分级的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来记录动物行为。
如常用Norton对猴、猫、地鼠的行为定量分级,将对照组和用药组动物进行定时观察,并按下述行为分级法打分记录,求出每组平均数,进行七检验,确定有无显著性。
(二)抗精神病药物的行为实验去水吗啡能增强大白鼠舔、嗅、咬等定向行为,这是由于药物增强黑质--经纹状体脑内多巴胺(DA)能系统功能的缘故。
安定剂抑制大白鼠的定向运动的作用强度与安定剂抑制脑内DA能受体功能有相关性。
常选用150~200克大白鼠,皮下注射去水吗啡2mg/kg,作定向运动强度实验。
去水吗啡引起的攀爬行为是动物黑质-纹状状体系统内DA能功能增强的表现。
Costentin发现小白鼠注射去水吗啡后喜欢垂吊在铁丝网上,应用安定剂可拮抗去水吗啡引起的小白鼠垂吊现象,这一拮抗作用与安定剂作用的强弱有较好的平行关系。
常见动物实验中实验动物的选择一、药理学研究中的选择1、临床药物代谢动物学研究:首选动物及性别,应尽量与药效量或毒理学研究所用动物一致。
药物动力学参数测定:最好使用犬、猴子等大动物,可在同一动物上多次采样。
药物分布实验:大、小鼠较方便。
药物排泄试验:一般首选大鼠,胆汁采集可在乙醚麻醉,胆管插管引流。
2、一般药理研究主要药效作用以外广泛药理作用的研究。
动物:小鼠、大鼠、猫、犬等性别不限。
3、作用于神经系统的药物研究:促智药:成年大小鼠一般应用幼年、老年鼠。
镇静催眠药:成年小鼠便于分组。
抗痛药:成年大小鼠,以雄性为宜。
镇痛药:需在整体动物上进行,常用成年小鼠、兔,也可用豚鼠、犬等,雌雄兼用。
中枢性肌松药:小鼠、猫。
解热药:首选兔。
兔:品种、年龄、室温、动物活动情况等不同,对发热反应速度和程度有明显影响,应按药典规定进行。
神经节传导阻滞影响药物:首选猫,最常用的是颈神经节,因其前后部易于区分。
4、心血管系统的药物研究:抗心肌缺血药:狗、猫、兔、大小鼠。
抗心率失常药:豚鼠。
小鼠不便操作。
降压药:狗、猫、大鼠。
不宜用兔:外周循环对外界环境刺激极敏感,血压变化大。
治疗心功能不全药:狗、猫、豚鼠、兔。
一般不用大鼠。
降血压药:大鼠、兔。
模型动物:遗传性高脂血症WHHL兔。
抗动脉粥样硬化药:一般用兔、鹌鹑。
抗血小板聚集药、抗凝血药:大鼠、兔,个别也可用小鼠。
5、呼吸系统药物:镇咳药筛选:首选豚鼠,对化学刺激或机械刺激都很敏感。
猫:生理条件下很少咳嗽,可用于刺激喉上神经诱发咳嗽,在初筛基础上进一步肯定药物的镇咳作用。
犬:适用于观察药物的镇咳作用持续时间。
兔:对化学、电刺激不敏感。
大小鼠:实验可靠性差。
支气管扩张药:常用豚鼠:气道平滑肌对致痉剂药物反应敏感。
大鼠:某些免疫和药理学特点与人类较近。
祛痰药:一般用雄性小鼠,兔、猫。
6、消化系统药物:胃肠解痉药:大鼠、豚鼠、家兔、犬等,雌雄均可。
催吐、止吐:犬、猫、鸽等。
兔、豚鼠、大鼠,无呕吐反射,故不选用。
7、泌尿系统药物:利尿、抗利尿药:雄性大鼠或犬为好。
8、内分泌系统药物: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大小鼠,雌雄均可。
9、计生药:终止中期妊娠药,子宫收缩药:雌性大鼠、豚鼠、兔、猫。
女用避孕药:雌性大鼠、仓鼠、兔、猕猴。
男用避孕药:雄性近交系大鼠,猕猴。
10、精神药物:抗焦虑药:成年大小鼠、兔。
抗抑郁药:大小鼠,其次为犬、猪。
二、药物安全性评价试验(一)急性毒性大多为半数致死量(LD50)实验。
也有不少国家对一部分药不再要求做LD50。
可节约大量的动物和药品。
如药物毒性很小,则进行耐受剂量实验。
常用大鼠、小鼠,最常用为封闭群动物(二)长期毒性试验观察连续给予受试药物。
需两种以上的动物才能较正确地预示受试药物在临床上的毒性反应,常用:一种为啮齿类大鼠,另一种为犬、猴、小型猪。
大鼠:封闭群大动物:Beagle犬(三)生殖毒性实验:1.一般生殖毒性试验3个独立试验2.致畸敏感期毒性试验3.围产期毒性试验不同种属动物对药物敏感性不同至少应用二种以上动物。
啮齿类:小鼠、大鼠、仓鼠非啮齿类:兔、犬、灵长类。
(四)致突变及致癌试验长期致癌:1对动物要求高。
常用:F344大鼠,A系小鼠,基因剔除小鼠。
2对环境要求高;3排除一切其它致癌因素;(五)药物依赖性试验观察期一般较长,项目较多。
都采用大、小鼠及猴。
(六)其他毒性试验药物毒性试验及原则之一,给药途径必须与将采用的临床给药途径相一致。
外用药毒性:皮肤给药。
(无论急性、长期)一般用兔、豚鼠、大鼠。
外用药的刺激过敏试验,豚鼠(过敏),(大鼠皮肤不适宜);兔,(刺激)栓剂:年轻兔、大鼠滴鼻剂、吸入剂:考照临床给药途径,用大鼠、豚鼠、兔。
眼科以兔为宜。
生物制品,生物工程产品:有较为严格种属特异性。
三、心血管疾病1、动脉粥样硬化:鸟类和兔:早期选用,能自发动脉粥样硬化兔:饲料诱发的极度高血脂可发生粥样硬化病灶。
能用的动物:大小鼠、鸽、猪、犬、火鸡、非人灵长类。
恒河猴:可发生广泛的主动脉粥样硬化。
小型猪:可自发动脉粥样硬化。
高脂饲料诱发可加速粥样硬化形成。
2、高血压:常用犬、大鼠犬:与人类高血压相似较多。
对于神经精神性高血压,犬最为合适。
大鼠:饲养、繁殖、手术、血压测定较为方便,药物反映与人类相似。
兔:血压不够稳定,一般不用。
SHR大鼠:高血压,病理、生理、药理研究。
与人类自发性高血压有诸多相似。
实验性诱发: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反射性而成,或注射加压物质以及分次手术结扎肾动脉,诱发肾源性高血压。
3、心肌缺血冠心病,心肌梗塞:犬、猪、猫、兔、大鼠。
都可进行冠状动脉阻塞。
犬:心肌缺血良好的模型动物。
猪:心脏侧枝循环和传导系统血液供应类似于人的心脏。
兔:开胸冠状动脉结扎不需人工呼吸。
大鼠:测试心肌耐缺氧实验4、心率失常常用大鼠、豚鼠、兔、猫、犬、猴、猪等。
大小鼠:心电图无S—T段,有的导联也不见T波。
豚鼠:血管反映敏感,出血症显著,适合观察出血和血管通透性变化。
细胞培养:犬、兔、豚鼠、大小鼠、鸡等胚胎、新生或成年心肌。
四、消化和呼吸疾病选择动物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结果的准确性。
兔、羊、豚鼠:草食动物,与人类消化系统迥然不同,不能选择。
犬:消化系统发达,与人类消化过程相似,宜于慢性实验。
猪:呼吸、泌尿、血液系统与新生人相似,适于营养不良症,铁、铜缺乏。
大鼠:无胆囊,适宜收集胆汁实验(马同),及肝切除。
胰腺炎:可用幼年雌性小鼠造成胆碱缺乏,诱发出血性胰腺炎。
兔:甲状腺功能研究。
犬:甲状旁腺位置固定,位于甲状腺表面。
甲状旁腺切除,而保留甲状腺功能。
呕吐实验:常用猫、犬、雪貂、鸽、猴等。
草食动物不易发生呕吐反射。
维生素C研究:豚鼠。
慢支:猴最合适,气管腺数量较多,且至三级支气管中仍有存在。
豚鼠:适于结核和白喉研究,对结核杆菌、白喉杆菌很敏感。
大鼠:肺水肿,肺纤维化,矽肺。
鸭:人乙肝模型,用于药物筛选和药效学研究。
五、神经系统:据动物神经系统特有的特性而选择。
沙鼠:基底动脉环后交通枝缺损。
DBA/2N:35日龄,听源性癫痫发病率100%C57BL/KalWN:先天性脑积水。
吗啡:高原鼠、兔不敏感,可用于神经系统方面研究小鼠、猫:中枢兴奋犬、兔、猴、大鼠、人:中枢抑制兔:减压神经对心脏等的作用。
犬、猫:神经系统发达。
六、泌尿和内分泌疾病:糖尿病:大鼠、兔、犬等,人工摘除胰腺复制。
老年A系小鼠:肾脏病多发可进行相关疾病研究SWR系小鼠:6—10月龄常发糖尿病可进行相关疾病研究七、放射学实验研究:常用大小鼠、沙鼠、犬、猪、猴等。
不同动物对射线敏感程度差别大八、微生物:动物种类较多小鼠、大鼠、沙鼠、豚鼠、地鼠、兔、犬、猴、猫等。
A系小鼠:对麻疹病毒非常敏感。
兔:对许多病毒和致病菌非常敏感(狂犬病、天花、脑炎等)。
裸鼠:易感染细菌、病毒、寄生虫。
感染免疫机制研究。
九、老年病:以哺乳类为主,大鼠、小鼠、豚鼠、兔、狗、猪、猴等。
以大鼠为最多,应用广泛。
以细胞生化,消化器,激素,酶等为主。
选择标准:1.寿命期限明确,变化应很小2.对传染病感染具有抵抗力,尤其死亡率高,发病率高的传染病。
3.与人类有解剖、生理学上的相似性,尤其疾病相似性。
4.食谱和营养类似于人类。
5.染色质,组型,干细胞,免疫系统资料清楚。
6.来源容易,便于管理,维持费用低。
7.得到的资料可以推断到人类。
十、行为学行为遗传学:小鼠应用广泛。
杂交F1代动物:行为差异介于双亲行为之间,有时表现为杂交优势。
同一种,不同品种、品系对于相同的处置有不同的反应。
大鼠:常用于迷宫学习,身体特征和心理特征之间的功能关系及母性行为等。
犬:应用广泛,易于操作、管理,高度进化,高度群居性动物。
富有行为表现。
非人灵长类:异常行为研究,具有比其他动物更多的优点,更接近人类。
十一、遗传学主要为遗传性疾病领域。
各种动物都有遗传性疾病发生,一些可作为人类遗传病模型。
十二、环境污染研究:啮齿类:大小鼠、豚鼠,广泛应用于空气污染评价。
重金属污染:大鼠、狗、猫等。
某些野生动物、鱼类也是较好模型。
农药污染:小鼠、大鼠、豚鼠、狗及某些鸟类。
微生物环境:各种动物,家畜、啮齿类、灵长类、鱼、昆虫、鸟类等十三、营养学注意:每种动物在营养需要及代谢方面,都有自身独有特性,营养与代谢特性及感染,免疫反应常用动物:大鼠、豚鼠、狗、猪、非人灵长类等。
无菌动物及悉生动物:在营养代谢研究中有独特的作用。
十四、肿瘤研究:实验肿瘤学:病因、发病机制,抗癌药筛选及防治方法研究。
新的抗癌药研制:大小鼠、豚鼠、仓鼠、猪、兔、鸟、鱼、灵长类。
小鼠:封闭群、近交系、突变系,遗传工程小鼠等不同类型。
肿瘤模型:自发性、诱发性、移植性及人体肿瘤异种移植动物模型。
十五、中医中药研究中医证候动物模型:阳虚、阴虚、脾虚、脉微欲绝、血虚、血瘀、肝郁、寒证、热证、温病、里实等11种造模方法思路:选择一些造成与临床证型相仿的致病因素,作用于动物机体产生类似临床某些证的模型。
动物:常用大,小鼠、金黄地鼠、兔、猫、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