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利用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54.0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土地利用论文

城市中小尺度生态土地利用方法浅析摘要:本文研究的重点是探讨生态城市规划中的用地评定方法,主要是用地的适宜性分析方法及功能布局方法,以期补充完善我国生态城市的规划设计方法,为规划设计的功能分区及规划结构选择提供依据,进而促进生态城市建设理念的落实。

关键词:城市;土地;利用

1引言

土地是人类社会生存和社会经济活动的载体,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通过编制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既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又谋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以开发资源、增长经济、保护环境和协调发展为依据,以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的,促进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开发利用资源,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同时,保证土地资源的良性循环和永续利用。

尺度问题是现代生态学的核心问题之一,生态学家认识到考虑尺度约束对于生态研究和生态学模型的建立和求解是很关键的。但是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对用地条件的评价并没有因为尺度的不同进行深入考究。如今生态城市规划与建设的研究己经相对成熟,但是,基本是从整个城市的宏观层面来分析的,缺乏对中小尺度空间范围的生

态化设计方法研究。

2中小尺度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与原则

2.1中小尺度土地利用规划的目的

2.1.1弥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不足,实现人地协调的关系。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重点是基本农田的保护、建设用地的划定、生态保护区的划定,但是由于范围较大,划定的边界相对来说比较模糊与粗略,在实施过程中,浪费了很多可开发建设的用地。而中小尺度的土地利用规划刚好弥补了这些不足之处,能更好实现上下层次规划的衔接。

2.1.2为用地的各项功能布局提供依据

自然条件在一定程度上约束着功能的选择与布局,尤其是在自然特征明显的地带。中小尺度的土地重新评价后,能具体的指导功能的布局。这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所做不到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指导性的,而中小尺度的土地利用规划是能具体指导功能选择与布局的。

2.2中小尺度生态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2.2.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包含多层次的含义:“尊重自然,结合自然”、“体现历史的连贯性”、“突出个性与特色”、“实现环境、社会、经济三个效益的统一”。对未来城市用地的合理结构分析更要综合考虑影响城市用地结构的社会经济因素。

2.2.2土地可持续利用原则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土地资源的稀缺性决定了人类应该可持续的利用土地。之前提土地集约利用的比较多,但是可持续的利用更能体现建设生态城市的目标。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是一个动态概念,属于经济的范畴,意指当前和可以预见条件下,在满足城市发展适度规模、使城市获得最大规模效益和集聚效益基础上,以城市合理布局、优化用地结构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通过适度增加存量土地投入、改善经营管理等途径,不断提高城市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和产出效率,以取得更高的综合效益为目标的根本动力。

可持续利用土地是比集约利用土地更深刻的认识。土地集约利用的目标是用最少的投入换取最大的经济收入,重点考虑土地的投入和产出,而人们对土地的利用是多目标的,除了物质需求和经济需求,还有对良好环境的需求。土地集约利用没有注意到这些,而可持续利用把土地的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联系起来,是人们在土地利用方面更高一步的认识。

2.2.3保留弹性原则

规划是多目标的综合性规划,对于中小尺度的土地利用规划同时也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对土地利用的方式留有弹性更能体现规划的灵活性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规划将上和后山的用地规划为弹性发展用地,更有利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但是所谓的留有弹性并不是任其发展,而是在规划范围内,提供多种利用

形式的可能。

2.2.4可操作性原则

常听人说“规划规划,图上画画,墙上挂挂”,其反映的问题就是说规划缺乏实践中的可操作性。缺乏可操作性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一是规划没有结合经济社会方面来考虑问题,使得规划结果和市场脱节。其二是没有通过法定的条文来约束规划控制与实施,使投资者及开发商有机可乘。而规划要实现规划的可操作性首先在规划层面就应提高规划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从多方面来考虑规划的可行性,让规划本身更具说服力。其次就是要制定一套简单易懂的法定性条文,实现规划设计与管理的一体化。作为中小尺度的土地利用规划,由于与具体的城市用地布局紧密联系。

3方法适应范围及基本步骤

3.1方法适应范围

本文的提出是因为在详细规划设计中忽视对用地的详细评价研究,或者因为设计中牵涉到的因子较多缺乏系统的分析方法提出的,本文的研究成果也适应于用地范围在几平方公里至上百平方公里的城市设计或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前期分析研究中。基于科学全面的分析方法研究将使土地的利用方式更具说服力。

另外,修建性详细规划在前期会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项目的

策划,市场及开发商或者政府投资部门的对待土地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用地的利用方式。所以前期的现状分析和项目策划的结合决定了土地的利用,其现状分析涉及的评价因子较少。但在中等尺度下的用地评价,尤其是特征明显的用地,如山地、湿地等生态敏感度较高的特征地带,是本次研究的重点。这类用地不仅包含着普通用地的一般特征还有其特殊性。

3.2规划基本步骤

城市的规划是系统规划,规划的过程也应从控制论的思想着手。根据系统论、控制论思想,依据生态城市规划基本理论(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等),结合城市规划的技术手段,设计了中小尺度生态城市土地利用的基本步骤。

这个方法步骤总的来说分为辨识环境及确立目标、构筑系统、分析求解、结果运用几个阶段。对环境的辨识主要包括基础资料的收集、现场调查及上层次规划及相关的规划研究。这样有利于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及明确土地利用要达到的目标。在对所调查的结果进行分析以后,确定对用地布局有影响的因素,用以构筑用地的评价系统。评价的内容应包含社会、经济及自然生态的各方面内容。将各因子结合权重来分析,便得出了土地利用的控制分区,可依据环境的复杂程度来确定分析的等级数。控制分区的最终目的便是进行功能的布局。这样计算得出的结果能综合权衡用地的各方面因素,达到生态、经济及社会效益的最优。